辽东钉子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接着张恪又分析了海外屯田的好处,用海外肥沃的田地,吸引难民过去,屯田开垦,将粮食再运回大明,原本可能变成流寇的难民,却成了能给大明提供粮食的顺民,对流寇乃是釜底抽薪之策。
看完了张恪的一套说辞,崇祯不由得想起了杨嗣昌的计划。
四正六隅,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好大的想法,只是如此做,能真正解决流寇吗
崇祯陷入了沉思当中,整整过去一夜,崇祯翻来覆去的烙饼,两只眼睛怎么也没有闭上过。
一直等到了第二天,他下令把内阁的几位学士叫过来。
自从崇祯朝以来,内阁人事变动频繁,很多大学士刚刚几个月就被罢免,能坐稳一两年的,就回家偷着乐去吧
如今内阁共有三个人,成基命,周廷儒,温体仁。前两位都是东林一党,只不过辈分很低,名气也不大,当杨涟,左光斗,星这些人倒了,他们自然冒了出来。至于温体仁,则是靠着阴了那位“水太冷”的钱谦益,入阁拜相,只不过他的名声不算好。
三位阁臣齐至,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
“三位阁老,朕昨日看了安东王所上奏疏,其中提到任命崔呈秀总督海上事务,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事情闹了好久了,怎么皇上现在提出来了
大家摸不着头脑,索性不说话,成基命身为首辅,却不能不言。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用人首重德行,总督一方,权柄自专,若是任用依附阉党的小人,只怕会涂炭生灵,甚至官逼民反,不得不防。”
他这番论调简单说就是德行不成,那就不行,至于德行怎么评价,听士林清议吧
崇祯以往是非常从善如流的,只是眼下他有了别的看法:“成阁老,安东王说了,这个总督的驻地在琉球,主要管理海外,对内不过是协调而已,难道如此也不行”
“陛下,老臣以为万万不可”
“为何”崇祯逼视道。
成基命深深吸了口气,吐出两个字:“祖制”
...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八十七章 奉旨南下
.
.
老朱在建立大明的时候,就颁布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倭国,琉球全都名列其中。.经过了两百多年,地区的格局已经变化,可是老朱的规矩还是颠扑不破的祖制
当然若是天启在位,他最多装糊涂,然后让魏忠贤以他的名义下旨,什么问题都没了。可是换成了崇祯,那是万万走不过这道坎儿的。
周廷儒这时候站了起来,冲着崇祯说道:“启奏陛下,我大明仁人爱民,恩及四海,藩属之邦,无不称颂。如今安东王骤然兴起大兵,跨海征杀倭国,劳民伤财不说,还有损大明声誉,招致天下非议。臣斗胆建言,应该令安东王退兵,全力绞杀流寇,才是正途。”
周廷儒虽然是次辅,但是他的圣眷和威望都在成基命之上,至于三辅温体仁,当初廷推大学士的时候,周廷儒和温体仁就联手对付过钱谦益,算是一个战壕的朋友,入阁之后,温体仁处处听从周廷儒的安排,宛如书吏一般。
因此首辅和次辅态度一致,又有祖制的大帽子,崇祯一下子犯了踌躇。
他之所以倾向张恪的方案,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崇祯最好面子,有着极强的功利心。
从登基以来,他就以圣君自诩,可是朝局非但没有好起来,还越发糟 糕,如今更是连祖陵都被烧了。
崇祯迫切需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明君,什么方法最有效呢,那就是开疆拓土
哪怕是抢占几个海上的孤岛,也算是拓土有功,他就能摆脱不肖子孙的恶名了。想法虽好,可是违背祖制的风险同样极大。若是支持张恪的海外作战,再弄得内忧外患,圣君做不成。可就成了亡国的昏君了
在崇祯的心中,皇帝就应该是永远英明,什么好事情都是他的,什么坏事都是别人的。不承担皇帝的责任,却要作响皇帝的权力和威望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大殿之中,格外的压抑,崇祯不说话,周廷儒躬身站在那里,腰都几乎断裂,额头冒出了冷汗。
几乎撑不住了。崇祯无力地摆摆手。
“你们都下去吧。”
三位大学士出来之后,冷风一吹,成基命突然打了个喷嚏。
“哎,老夫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早晚有撞不动的时候,周阁老,温阁老,以后内阁的担子还要你们挑起来啊”
“元翁太客气了。大明可离不开您啊”周廷儒嘴上客气着,可是心中颇不以为然,你个老而无用的东西早就该走了。
“元翁,温阁老。如今情形很明白,张恪有心染指海外,以我之见,无非想积蓄实力。做一个海外天子,武夫的野心可不能小觑。我们总领百官,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为祖宗的江山用心,万万不能纵容违背祖制的事情。”
几句话,等于是给此事定下了调子,周廷儒思忖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直接回到了次辅的值房,成基命和温体仁也是如此,只是温体仁回到了值房之后,立刻翻找一堆奏折,最终找到了一个红皮的折子,他面带微笑,起身就要走。可是停了下来,在值房等了两个时辰,才抱着几份无关的奏折,晃晃悠悠向着乾清宫而去。
崇祯勤政,每逢重要的奏本,内阁都要直接报告,大家对温体仁的举动没有什么怀疑,他一路到了乾清宫,通报了值班的太监,不多时,崇祯传旨召见,温体仁到了崇祯面前,行了大礼。
“来人,给温阁老赐坐。”
“臣还不到花甲之年,哪能受陛下过礼的恩遇,老臣万万当不起啊”温体仁慌忙推辞,连说不敢。
崇祯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温体仁的乖觉还是很得他的心意。
“坐吧,总不能让朕仰着脖子和阁老说话。”
温体仁再次跪倒,说了一大串感激的话,战战兢兢坐在了椅子上。
“陛下,老臣斗胆请问,是否还在为刚才的事情忧心”
“嗯”
崇祯并不避讳,苦笑道:“东南漕粮断绝,中原内乱不止,祖陵又遭了涂炭,朕的心中仿佛插了几把匕首,不停流血啊”
“臣等无能,让陛下操心了。”温体仁跪在地上,抹着眼泪哭道,十足的入戏,崇祯心中一暖,笑道:“温阁老,你也不必招朕了,想来你一定是有主意了,和朕说说吧”
“圣上英明”
温体仁擦了擦眼泪,顿了一下说道:“启禀陛下,安东王提出经营海外,老臣以为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开垦海外田地,粮食产量多了,用来赈济万民也就方便了。再有把流寇,兵痞,乱匪驱逐到海外,朝廷就能高枕无忧,老臣观安东王之策,以为是釜底抽薪的妙法。”
崇祯不置可否,苦笑道:“温阁老此言也是朕的心意,只是无奈有悖祖制,万难施行,朕准备下旨安东王,让他不要再提了。”
“陛下且慢,老臣以为此事并不违背祖制。”
“哦”崇祯骤然来了精神,两只眼睛瞪圆,问道:“阁老何以如此说”
温体仁感到了崇祯的热切,他只要做成此事,那就是天大的功勋,在崇祯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就能扶摇直上,拼了
“启奏陛下,太祖定倭国为不征之国,那是因为蒙元曾经入侵倭国,倭国上下奋力抵抗,太祖念其不易,所以特殊的恩典。可是臣查过,自从成化之后,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杀我百姓,掠我财富,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嘉靖年间有东南的倭乱,万历年间有壬辰倭乱。试问,我大明宽宏大度,可是倭国步步紧逼,恬不知耻。难道只许倭国打大明,不许大明打倭国老臣以为,就算是太祖在世,也会愤而发兵,教训倭国的。”
一番话说下来,崇祯不停点头,温体仁果然和周廷儒等人不同,有见识,有想法
太祖总不能看着他的子孙当傻瓜吧,教训倭国非但没错,还是理所当然。不过崇祯还是不敢轻易下决定,对海外作战,不止涉及不征之国的问题,还有海军,还有税收,人事,种种方面。
多了一个地盘,就等于多了一块肥肉,凭着东林一党的德行,他们抢不到,就会毫不犹豫当搅局天王,让谁也得不到。
“温卿,你所言极是,只是这番道理恐怕无法和百官言说,如之奈何”
“呵呵,陛下,老臣查阅了近几个月的奏折,还真找到了一个办法,请陛下御览。”
说着温体仁拿出了一封红色封面的奏折,送到了王承恩的手里,转到了崇祯面前,拿起一看,崇祯就皱了眉头。
“这不是琉球王尚丰送来的国书吗”
前段时间,明军击败了萨摩藩,琉球从日本魔掌挣脱出来,尚丰第一时间就来朝见大明天子,表示感谢。
当时弄得崇祯十分感动,可是接下来凤阳失守,崇祯的心情一下子落到了谷底,也就没有搭理尚丰,琉球的使团还都留在京城。
“陛下慧眼如炬,的确是琉球国王的奏本。”
崇祯有些不解,问道:“温卿拿这封国书有何用意”
“启禀陛下,安东王不是要把总督设置在琉球吗那不妨就以琉球王的名义,上书请求。琉球前番被倭国几乎灭亡,大明应邀,帮着琉球复国,并且守卫琉球,也是应有之意。”
好一个温体仁,果然够狡猾,直接出兵不是有违祖制吗,那就绕个圈子,让琉球邀请,大明应约出兵,这就顺理成章了。
崇祯微不可查地点点头,温体仁受到了莫大的鼓励,继续说道:“老臣斗胆再进一言,海上风险巨大,路途遥远,不妨全权交给安东王处理。老臣记得安东王能任免三品以下官员,不如陛下开天恩,把二品官的任命之权也给安东王,如此一来,就能两全其美了”
什么两全其美,其实就是麻烦外推
以尚书衔总督军务,正好是二品官,按照温体仁的办法,明廷只是答应帮着藩国复国,自然绕过了祖制,至于接下来会干什么,那都是张恪的事情,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说起来这也是个掩耳盗铃的办法,可是谁让崇祯就喜欢这种假惺惺呢
听完温体仁的话,崇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高兴道:“温卿真乃是朕之子房啊”
子房,张良也
如此盛赞,简直让温体仁飘飘然,从此开始,他不再是内阁可有可无的三辅,而是冉冉升起的巨头,天子宠信的重臣,激动地他浑身颤抖,立刻磕头谢恩。
“唉,该怎么说这个朝廷啊,屁大的事情,拖延了好几个月,这要是放在战场上,早就不知道怎么死的了几百年前的几句糊涂话,就当真了,我也是服了”于伟良气呼呼说道。
倒是张恪不以为然,笑道:“岂止是太祖的祖训,几千年前,孔孟的话不也被奉为圭臬吗这帮文人又哪里懂得事易时移的道理”
“一篙打倒一船人,这可不好。”崔呈秀笑道:“王爷,老崔虽然是文人出身,可是在王爷手下也是勤学苦读,此番前去东海,一定为王爷开疆拓土,打下移民的基础”
张恪哈哈一笑:“好,就看崔兄大展身手了。”
正在此时,突然外面有人喧哗,不多时一推门,乔福直接冲了进来,进屋就说道:“王爷,朝廷下旨意让我去凤阳剿匪,到底是去还是不去”
...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八十八章 目标张献忠
.
readx;“去,怎么不去啊”
张恪笑着说道,乔福一愣,惊呼道:“我的王爷,朝廷是让我去剿匪,没有派您啊”
“怎么乔大总兵没法独当一面吗这些日子你不是在山东做总兵吗干的还挺好的,虽然有不少流民,但是至少没有起义的,功劳一件啊”
张恪笑道:“记下来,等着日后让崔兄送你两个倭女。.”
崔呈秀一听,哈哈大笑:“这个礼我一定送,不过两个可不够,人家常说好汉霸九妻,乔老弟,我给你送五个,各国都找一个。毕竟风格不同啊,环肥燕瘦,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放在家里头,也体面不是。”
乔福被说的直跺脚,怒道:“老崔,你自己留着吧”
一转身,对张恪说道:“王爷,剿匪这么大的事情,没您主持能行吗眼下剿匪的总督是杨嗣昌,他爹就是个饭桶,他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让我听他的命令,还不如杀了我”
说来说去一句话,辽东的这些骄兵悍将,除了张恪之外,谁也别想指挥得动。本以为崇祯松口了,就应该把大权都给张恪,结果只是出工,却不能主事,底下人心里都不痛快,这不让乔福来闹了。
张恪反倒很坦然,他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崔呈秀,笑道:“崔兄,你给乔福解释一下吧。”
“遵命”崔呈秀一拱手,笑道:“乔总兵,杨嗣昌献上的剿匪之策,叫什么四正六隅,十面埋伏。不管计划如何,可是涉及到中原诸省,他不过是没有什么根基的文官,皇帝可以不在乎,若是王爷坐上了这个位置,岂不是说十省的大权都落到王爷手里。到那个时候。只要王爷一句话,大明江山就改了姓,朱由检再糊涂,也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说到底还是皇帝嫉贤妒能。乔福撇撇嘴,冷笑道:“不给又如何我在山东这些年,除了原本辽东的一万精锐之外,我又练了五千车营,两万步兵。还有十万民壮,不用辽东的人马,只要恪哥一句话,我乔福就杀到京城,辅佐他登基坐殿。”
崔呈秀嘴角一咧,他本以为劝说张恪造反,能得到赏识重用呢,可是和眼前这位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人家不光说。还都行动了,真是够胆子肥的。
“乔福,不要说些有的没的。”张恪轻描淡写地笑道:“朝廷让你听杨嗣昌的,你可以不听吗”
乔福眼前一亮,急忙问道:“您是让我给他扯后腿,添麻烦”
“用不着”张恪道:“他那个方案就算是本王执行,也是一样做不到的,你需要的只是南下,把运河沿线看住了,防止流寇祸害山东。南直隶一带。至于北边的宣大,山西,我会让卢象升盯着,如此一来。我们就把流寇圈在了陕西、山西、河南诸省。有他们闹腾,百姓必然大量逃亡,我们再把逃亡的百姓迁移到海外,让他们屯田种粮,然后再把粮食运回来,赈济灾民。要不了多久,流寇就会找不到能裹挟的百姓,到那个时候,随便一支精兵,就能荡平他们。”
流寇的可怕不是战斗力,而是他们凤凰涅槃一般的生命力,只要有挣扎着死亡线的无数百姓,他们就有无数的兵源,就算杀死了一些领头的,总有漏网之鱼,还会死灰复燃。这是无解的一道题。
乔福总算是弄清楚了张恪的心思,笑道:“王爷心里有了计划,我就放心了,您说,我第一步该干什么”
“先收复凤阳,给咱们皇帝一个面子,然后你领兵屯扎淮安一带。”
“淮安那里好像不是战略要地啊”
“可是那里是财赋重地啊”崔呈秀把话接了过来,笑道:“乔总兵,听说过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没”
乔福挠挠头,憨笑道:“好像听过,淮安又不是扬州,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扬州之所以富庶,是因为聚集了一大帮富得流油的盐商,论起家底雄厚,两淮的盐商丝毫不再晋商之下,乔总兵,王爷可是给你一个天大的肥差,相比之下,老崔还要到海上受苦,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张恪顿时笑骂道:“老崔,你要是不愿去,本王就换别人,我可告诉你,琉球就是东海上的一把钥匙,北上南下,只要我们一统了海上,航路通畅,商贾云集,坐收商税,还能搞金融啊,餐饮啊,琉球不要十年,就能成为海上的明珠,你既然不喜欢,给熊辉就是了,他可是我大哥的老丈人,还是我们一家人呢”
“别”
崔呈秀这下子可吓到了,慌忙站起身,拱手求饶。
“王爷,都怪老崔嘴贱,这么好的差事,哪能推给别人,这么办,明天我就去找琉球国王尚丰,然后我们两个一起去琉球,王爷,您可千万不能换人啊”
说着崔呈秀转身就出了府邸,抓紧时间大典行囊,准备出海了。
至于乔福,也弄清楚了自己的使命,他立刻整顿人马,五千车营在前,一万步兵跟随,另外征集两万民夫船工,负责沿着运河运输粮草物资。
大军动起来,浩浩荡荡,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杀到了凤阳。
只是他们动作快,还有人动作更快。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个作为攻击凤阳的统领,占领凤阳没三天,就闹了起来。
原来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杀到了凤阳皇陵,在皇陵有不少小太监,还有皇家的乐队仪仗,专门供祭奠用的。
有琵琶,有瑶琴,有大鼓,总而言之,应有尽有。一下子两个流寇头子就眼红了,皇帝老子就是会享受,都死了那么多年,还有人奏乐,他们一辈子除了高亢的秦腔,就什么都没见过了。
李自成当即让小太监们给他弹奏,小太监们不会别的,只会弹奏祭祀的乐曲,那是给死人听的啊,好在李自成不明白,还听得欢喜异常,重赏了小太监们,让他们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
当然,这又是一个空头支票,李自成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呢,总之没死就可劲折腾吧
谁知道,他刚刚一转头,竟然让张献忠碰上了这些小太监,他也同样的心思,直接把乐队抢走了。
就因为这么点事,两伙人就闹了起来,李自成一怒之下,掉头向西进军了。高迎祥见李自成跑了,势单力孤,他也跟着走了,而凤阳只剩下张献忠一个。
他本想着逃走,可是原本的山东副将邱磊带着五千援兵杀来,想要夺回中都建功。可是他贪功冒进,结果让张献忠给伏击了,杀得大败亏输,只身一人逃了回去,半路上就得了病,卧床不起。
这一战鼓舞了张献忠的士气,他想着就算没有别人帮忙,凭着他的本事,一样能霸占一块地盘,称王称霸。
听说乔福带着人马南下,他并没有太害怕,而是象征性的退出凤阳,跑到阜阳安家了。而且还派遣人员,给乔福送了一封密信。
“乔总兵,早就听说你是安东王手下的第一大将,安东王姓张,我也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咱们都领兵带队,手底下好几万弟兄,何必给皇帝老儿卖命,有句话不是说宁为鸡舌头,不当牛尾巴。俺在南直隶和河南一带称王,安东王就在辽东做皇帝,不分大小。你也是开国功臣,岂不快哉”
乔福看完这封信,简直气乐了,见过混蛋,没见过这么混蛋的
“传我的命令,准备三千精锐,我亲自率领,袭击阜阳,把张献忠这个混球砍了”
...
.
辽东钉子户 第五百八十九章 授首
.
乔福在山东这些年没干别的,几乎九成的功夫都用在了练兵上面,平时又安排士兵清剿地方的土匪,打击海盗,南征北战的没个消停。.
历练出来的人马丝毫不比辽东最精锐的战士差,虽然张献忠据说有几万的人马,可是他并不在乎,别说三千精兵,就是一千人,也能打败张献忠,这就是义州兵的豪气
只是能打败是一回事,能找到张献忠又是另外一回事。
流寇最大的特点就是居无定所,到处乱窜,别看眼下张献忠留在阜阳,可是一旦听到风声,说不定撒腿就跑了。
而且流寇败多少次都不心疼,反正流民无数,随时都能拉起队伍,只要保证核心的几十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安全,他们就能不停浴火重生。
想要对付这样的敌人,绝不容易。
乔福的方略就是速度取胜,舍弃了大部队,三千士兵,全都准备了战马,每个人带着干粮,昼夜兼程,从山东进入南直隶,过徐州,一路直插阜阳。
离开了运河之后,所过之地越发的荒凉,成片的土地撂荒。经常能碰到衣不遮体的百姓,拄着木棍,拿着破碗讨饭。
遇到了官兵之后,这帮百姓就像是看到了瘟神一般,连滚带爬,转身就跑。
兵如匪,匪如兵,兵匪一家。
到了如斯的地步,难怪流寇遍地了。
乔福也无暇管这些。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干掉张献忠,义州兵名扬天下。既然要对付流寇,第一仗打得必须漂亮,必须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喝干了皮囊的水,转身上马,大军继续前行,连续三昼夜,中间只休息了三个时辰。饶是士兵训练有素,一个个也是疲惫不堪。
甚至有些人被甩在了后面。乔福身边的只剩下两千七百多人。
距离阜阳还有三十里,由于沿途所过人烟稀少,乔福盘算着流寇应该还不知道官军已经到了,他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安下营寨,让士兵抓紧时间吃点干粮,赶快休息,恢复体力,迎接下面的战斗。
眼看着夜色降临,突然有几个哨兵跑了过来,他们提着两个破衣烂衫的百姓,到了乔福面前。
“启禀总镇,我们碰到了这两个小子。他们鬼头鬼脑的,看起来不像好人。”
乔福一听,也注意看过去。这两个人虽然衣着破烂,小脸乌漆墨黑的,但是身体雄健,四肢粗壮,不像是寻常百姓。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窥伺我军”
领头的稍微高一点,他仰起头。看了看乔福,突然说道:“请问将军。您是不是山东总兵乔福,乔大人”
“眼神不错啊,你们到底是谁派来的”
这两个人一听,突然大喜过望,跪在地上砰砰磕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