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之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这是大明的土地。
自古以来都是。
当然,在这之前杀戮仍将继续。
一支支武装到牙齿的明军正不断在亚丁港登陆,然后化作扫荡也门的狼群,向外围不断地扩散着,他们所有走过的地方,留下最多的就是熊熊燃烧的烈火,焚烧寺庙的烈火,焚烧书籍的烈火,甚至于焚烧人的,焚烧城市的烈火,烈火如旱季草原上肆虐的野火般烧光旧的一切,然后等待雨季的甘霖,当新草萌发后这里还会一片葱茏,只是已经不再是旧日的样子。
同样登陆亚丁港的,还有无数追逐利润的商人。
他们为士兵服务,提供一切需要的东西,然后从后者手中收购他们掳掠到的一切,奴隶,女人,各种金银珠宝,帮他们把沾满鲜血的财富变成银行存款的账户,让他们在国内的亲人可以随意享用。当他们在国内的那些亲人用这些购买各种时髦服装,建设更漂亮宅院,购买出行的马车甚至购买一个漂亮女的时候,是不会从那些龙元钞票上看到任何一丝血迹的。
他们也为那些被征服的百姓服务,从后者手中收购棉花,皮革,羊毛,然后运回国内一家家工厂,变成服装,鞋子,毛毯等各种生活必需品,再重新回到那些百姓手中,而这个简单过程带来的是无数大明工厂的繁荣,是无数大明工人的富足,是无数大明商人奢华生活的保证,而这里的人则世世代代在这一个产业链的最底层,用他们的血汗来支撑那个遥远国度的强盛。
这就是征服的意义。
“没有掠夺,征服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皇帝端着酒杯说道。
他此时正高踞在一个奢华的看台之上,皇后和几位贵妃簇拥在身旁,一堆大大小小的皇子公主们嬉戏在周围,那些宫女太监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这些帝国的下一代,这里面大皇子都已经满十岁了,穿着一身童子军的军服端坐在那里,像个大人般保持着威严,倒是比他老爹更有人君风度。
按照大明制度,所有汉人小孩儿满十岁后,都必须编入童子军,然后每年进行十天军训,无论男女都如此,皇室就更不能例外了。
这项制度将裹脚的陋习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因为裹了脚小女孩儿是肯定没法参加童子军的,而只要不是先天或者意外导致的残疾,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逃避参加童子军的,那么其父母作为监护人也都要以逃避兵役论处。其处罚结果通常都是流放,直接流放到黑水以北的冰天雪地,或者流放西金州的茫茫荒原,再或者流放香料群岛某个蛮荒小岛,总之就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裹脚彻底消失了。
“陛下,波斯人从咱们的商人手中订购了大批军火。”
杨忠在一旁毕恭毕敬地说。
“波斯人?侯赛因也坐不住了吗?”
杨丰冷笑着说。
看起来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有了墙倒众人推的味道,连他们共同信仰的兄弟,都期待着从艾哈迈德三世身上撕一块肉来,很显然在利益面前,信仰什么的其实并没什么卵用。
这时候的波斯还属于萨法维王朝,苏丹是侯赛因,不过这时候的波斯还很强大,除了现代的伊朗部分之外,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土库曼,高加索各还占据一块不小的领土。尤其是阿富汗除了喀布尔一带,其他绝大多数都在波斯统治下,原本历史上他们甚至在十几年后打败莫卧儿帝国并杀进德里,然后和明军在德里所做的那样,把包括那几枚著名钻石在内,大量金银财宝洗劫一空。
不过现在嘛……
“不用管了,就让他们买吧!”
杨丰说道。
他不在乎这些不请自来,加入瓜分盛宴的家伙,反正最后统统都要被他扫进垃圾堆,实际上侯赛因的选择很正常,虽然都是穆大胡子信徒,但波斯和奥斯曼可不是兄弟,两家互相残杀已经几个世纪了,要说是世仇都毫不为过,原本历史上波斯人甚至与俄国人结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很显然异端比异教更让他们仇恨。
另外波斯人也不是找他买,实际上波斯官方和大明官方早已经断绝正常交往,毕竟杨丰对待穆大胡子的态度太过于恶劣了,尤其是也门还是什叶派的地盘,而明军在那里的所作所为,也没法让波斯人不有所表示。
但也仅仅是有所表示而已。
实际上大明和波斯之间贸易依旧在正常进行,话说在大明掌控香料贸易的情况下,波斯人也没有别的选择,甚至就连奥斯曼人在目前局势下,也依然和大明维持着正常贸易,他们也需要从大明购买枪炮。所以侯赛因是找那些民间军火商购买,现在这种小军火商很普遍,反正前装滑膛燧发枪炮民间随便生产,一大堆小军火工厂都在做这东西,他们的产品也都是通过这些小军火商对外出售,这样的小军火商几乎没有任何管制。
既然波斯人愿意掏钱,杨丰当然不介意让自己手下的老百姓多赚。
反正只要不是线膛武器就行了,真要打起来,那些武器对上明军和烧火棍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干脆用冷兵器,而用这些枪炮,诱使着那些剽悍的波斯武士们忘记弓箭弯刀,应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战略,要是他们能和八旗一样,因为有了枪炮结果到最后变成一群只能射玩具弓的废物,那么明军以后征服起来面对的压力还小。
“陛下,请发令!”
这时候小桂子把一个信号枪递给杨丰说道。
然后四周近十万双目光一起向皇帝陛下这边看过来。
好吧,这里是应天体育场。
这座足以容纳十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完全仿照现代设计,一排排露天座位阶梯式排列,环绕着下面椭圆形场地,而在这场地上大批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一队队身穿各色服装的运动员正在入口处列队等待,他们前面各有一名小美女举牌,上面分别写着他们队名,也就是大明各省各属国的名称。
这是大明帝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体育项目在大明早已普及,甚至就连足球,篮球之类,都成为很普遍的东西,包括各种规则也都是杨丰照抄现代,尤其是足球还颇受欢迎,毕竟这东西在中国也算历史悠久,那些在学校里精力无处发泄的年轻人,很多都热衷于这些新鲜事物,各种比赛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下一个全国性质的运动会就众望所归了。
杨皇帝微笑着接过信号枪,然后站起身来,紧接着所有人全部起立,他在十万双目光的注视下,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随着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在天空中炸开,满江红的乐曲奏响,宣告运动会的正式开幕。(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四二七章 天子守国门
正当杨皇帝带着自己全家观看运动会的时候,欧洲人终于结束了他们长达十年的混战。
从北到南都结束了。
以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萨伏伊为一方,同包括英国,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勃兰登堡的另一方,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正式签订马德里和约,原本历史上他们是在荷兰的乌德勒支签的,而根据马德里和约,各国承认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为西班牙国王,统治包括西班牙,西属尼德兰,米兰公国,萨丁岛,西西里岛,那不勒斯等原属于西班牙的所有土地……
好吧,这都是路易十四他孙子的了。
呃,这也都是他的了。
至于其他方面,各国固有的领土上倒没怎么动,实际上双方停战只是因为筋疲力尽了,无论谁都没有能力继续打下去,所以也都知道索取不了太多,欧洲各国混战那么多个世纪,哪些是能讨价还价的,哪些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其实也都很清楚。真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地方,那就是不死不休了,包括路易十四也很清楚,比如他想要上奥地利,那就完全是和哈布斯堡家族不死不休了,所以他也是知道见好就收的,毕竟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整个西欧绝大多数土地都是他的了。
同样双方也没提赔款的事儿。
主要是荷兰说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反正我们没钱了,你路易十四有本事那就继续打,大不了我们再放水淹一次自己的家园……
话说跟这种无赖没道理可讲。
呃,他们也的确是真没钱了。
总之赔款是没有了。
总之持续十年的西班牙王位战争就这样结束了,除了路易十四是个大赢家之外,其他几乎所有都是输家,而路易十四为了这个赢家的身份,把战前两千一百万人口,打到了战后不足一千八百万人口,国库更是空得耗子都落泪,说到底付出的代价也有过于沉重了。
当然,他终究还是赢了。
至于其他人,荷兰可以说输得最惨,人财两空,什么都没了,英国次之,不过好歹没荷兰那么惨,奥地利再次,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倒是白白付出了无数士兵的生命,好在没被杨丰把血吸干,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至于紧接着他们自己把脖子伸过去请杨丰放血,那是另外一回事,而其他那些参战国,也基本上都是如此。
总之都是输家。
而就在同时,以瑞典及被瑞典征服的波兰为一方,同俄国在华沙签订和约也正式结束了大北方战争,后者向瑞典割让已经被其占领的所有土地,南部国境线基本退回到现代俄罗斯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边界,北部则不得不向瑞典割让沃尔霍夫河以西部分,实际上包括圣彼得堡在内的波罗的海沿岸,原本就是属于瑞典的领土,这一次只不过是再继续向后退,让给查理更多的土地而已,基本上后退到诺夫哥罗德一线上。
总之,这边瑞典获得胜利。
原本咄咄逼人,不断向西扩张的俄国,一下子被狠狠抽了回去,而且还吐出满地的牙,彼得不但夺取的出海口梦想破灭,甚至还付出了包括莫斯科在内,几乎最核心土地全部被打成一片废墟的代价,然后又丢失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战前他的国境线实际上到包括基辅在内的第聂伯河东岸,但这一下子后退了两百多公里,而且还丢掉了最重要的堡垒波尔塔瓦,使南部向着瑞典人敞开大门。
而查理则继续维持着北方霸主的地位,延续着古斯塔夫时代的辉煌,傲然地高踞在欧洲的头,随时准备南下去充当秩序的维护者,这个结果……
呃,这个结果其实查理是很不满意的。
毕竟对他来说,只有把彼得吊死才算完美,不过现在他也无可奈何,上一次在莫斯科的几乎全军覆没给他造成了重创,实际上直到现在也还没恢复元气,虽然他的军队数量得到了补充,损失的武器也得到了补充,但死去的那些精锐老兵却是没法得到补充的,现在几乎全部由新兵组成的瑞典军队,能依靠装备上的优势还继续掌握战场主动权,逼得俄国人割地认输,这就已经可以说很不错了。
另外他的后方也不稳。
瑞典总共两百多万人口,打了这么多年战争,青壮年几乎都上了战场,国内反对他穷兵黩武的也大有人在,而波兰,丹麦这些被征服的国家,也不是没有小心思,同样失去波兰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也正蛰伏在老巢磨砺爪牙。后者被他打败后,只是不得不交出了波兰王位,但这个王位本来就是虚的,大b波的脑残体制尽人皆知,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们推举出来的代表,而奥古斯特的萨克森公爵和萨克森选帝侯身份可没动,人家的实力并没有真正受损。
还有就是奥斯曼人的威胁。
这样纵使以查理的强悍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查理,查理,查理!”
杨皇帝忧郁地叹息。
查理终究还是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和彼得血战到底,不过能有这个结果也算不错了,毕竟莫斯科烧成一片废墟的情景,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反正只要查理继续强大下去,早晚有一天还是要对彼得下手的,瑞典和俄国的位置决定了两家必须得倒下一家,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两家慢慢咬吧!
他这边慢慢修路就行。
“陇海铁路修到哪儿了?”
杨丰问道。
“启奏陛下,估计再有一年就能修到秦州了。”
小桂子说道。
再有一年到天水,而天水到兰州至少三年,这是原本历史上解放后修这段铁路的时间,这时候再快也不会比这更快,而兰州至轮台得十年,这同样是解放后兰新线修筑耗费的时间,轮台故地就在乌鲁木齐南边,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地方。而从轮台再向前到伊犁又得修好几年,再向前就是中亚了,俄国人的外里海铁路从土库曼巴希修到安集延花了整整二十年,剩下还得从土库曼巴希坐船横渡里海,这样算起来岂不是至少得四十年时间他才能乘坐火车到里海?
杨皇帝悚然一惊。
这样看来自己有生之年还不一定能乘坐火车到鹿特丹呢!
“这不行,这绝对不行!”
他下意识地说道。
小桂子惶恐地看着他。
很显然这样的修路速度,远远配不上皇帝陛下的雄心壮志,但细想一下,他好像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修铁路这活儿就是得很慢的,尤其是在他目前这种还很初级的技术条件下,要知道俄国人把铁路从车里雅宾斯克修到海参崴,还花了整整十三年呢,而且他们还是两头一块儿修。
但他怎么两头一块儿修?
海参崴好歹是港口,俄国人可以海运筑路材料,可这时候他哪有地方给中亚供应铁轨?
这样好像得在山南或者北庭两个省搞钢铁厂了,弄几台小转炉先运过去,找个铁矿煤矿搞个小钢铁厂生产各种零部件再以此制造大型平炉,然后大规模制造钢轨,从山南向外两端铺,同样在甘肃找个地方也建钢铁厂,再从甘肃向两端铺。而在哈萨克那边同样也可以这样做,那里最不缺的就是煤矿铁矿,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就需要大规模移民了,要知道那可都是偏远地区,目前几乎没有多少汉人的,整个北庭省算上被划归汉人的也不过才几十万人口,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什么都不懂的牧民。
山南省人口和北庭差不多,甚至比北庭还少。
而如果以这种方式从无到有地修铁路,需要建设的也不仅仅是一座钢铁厂,它需要矿山,需要道路,需要各种配套工厂,这些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还都得带着家属,这样又需要为他们建各种公共设施,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等,统统都是得有的,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建设一座城市了。
那么需要的移民就多了。
一座可以支撑修铁路的钢铁厂怎么着年产也得十万吨,修铁路不是铺两根铁轨就行,所有附属设施都得要钢铁,大到桥梁桁架小到螺丝帽,全都是钢铁堆积起来的,十万吨是最低了。而支撑这个十万吨钢铁厂正常运转的工人也不少于十万,这可不是三百年后的钢铁厂,无论挖煤挖铁矿石大部分都是人力,钢铁厂里同样很大一部分也是人工,那些制造铁路附属设施的也同样需要大量工人。清末光一个萍乡煤矿就二十万职工,而它支撑的汉阳钢铁厂年产也不过十几万吨……
当然,杨丰的钢铁厂是不会养那么多闲人的。
但整套体系算起来十万也是最低数字了。
十万工人,那么为他们服务的至少还得五万人,这十万人是不生产粮食的,也不可能从内地运输,所以他们还需要农场支持的,那么农业人口得多少?而这些人的家属又得多少?也就是说这样每一个铁路延伸的中心,最少也得准备四十到五十万移民,这个数字几乎赶上现在山南省的人口数量了。
杨皇帝感觉自己脑门子疼。
这时候边疆地区对大明老百姓真没什么吸引力。
“传旨,朕要上朝!”
杨皇帝突然站起身说道。
“呃?!”
小桂子茫然了一下。
很显然这个词对他有陌生,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赶紧跑出去传旨,很快已经两年零八个月又十四天没上过朝的皇帝陛下终于上朝的消息,立刻轰动了整个南京城,一时间内,海陆军总参谋部,督察院等等各处机构一片鸡飞狗跳,所有主事大臣匆忙放下所有工作,一辆辆马车和蒸汽车迅速向着皇宫汇流。
“都到齐了?”
杨皇帝戴着十二旒冕穿着十二章衮袍,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满意地看着下面跪了一片的文武大臣说道“今天朝议的内容很简单,朕要建西京。”
“陛下,西京设于何地?”
已经正式接过首相班的邵廷采问道。
大明目前只有南北二京,原本的中都凤阳废除,毕竟这个中都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为朱元璋他爹的陵墓单独设立了一个管理机构而已,而北京和南京这都是法定的都城,杨皇帝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但内这个是长驻南京,不过西京和东京的设立也早在民间议论当中,毕竟有南京北京当然也就应该有东京西京,可这两京设在哪儿,这个就得另外研究了。
以西京为例,众望所归的当然是长安了。
“北庭。”
杨丰很随意地说道。
“北庭?”
邵廷采茫然了一下,紧接着一副下巴砸地上的表情惊叫道“北庭?”
“对,北庭!”
杨丰很肯定地重复。
“陛下,陛下,这万万使不得啊,那北庭悬远,距中原几有万里之遥,且无铁路相通,无水路连接,从南京出发,纵然最快尚需数月才能到达,而人口更是稀少,北庭阖省不过六十六万人口而已,尚不及中原一大县,何以建都?”
一名内大臣立刻据理力争。
“朕意已决,勿复多言,此次召集汝等只是告知而已。”
杨丰摆出帝王威严说道。
“那陛下,新都将建于何处?”
邵廷采带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问道,既然杨皇帝如此说,那把西京建在北庭也就确定了,他都神皇了自然金口玉言,不过北庭地方大得很,出玉门关几千里范围都是北庭省的,要是建在东边其实算算也不是很远,陇海铁路有个六七年也就修到玉门关了,西京的建设也需要时间,差不多建成后铁路也就已经修通,只要铁路修通距离就不值一提了。
然后杨皇帝嘴里蹦出一个让他绝望的名字。
“碎叶!”
杨丰拍着身后地图上一个位置很是激动地说道“朕要效仿成祖皇帝,天子守国门,我大明如今四夷宾服,东,北,南皆无敌寇之危,唯有西方之寇尚存,碎叶为大明西境之尽头,自是朕为百姓御敌之所,朕的西京就要设在碎叶,设在这里,朕要在这里建一座堪比南京北京的大城永镇西垂!”
好吧,他拍那地方是阿拉木图。(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二四八章 西进,为了神皇!
算起来阿拉木图应该是一个最实际的选择。
虽然从控制中亚的战略上来讲那里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是安集延,也就是费尔干纳盆地,那地方好,但可惜杨丰肯定没能力在他预定时间内把南疆铁路修过去,即便现代这条铁路修筑都属于高难度,更何况是他这时候的技术水平,相比起来北疆铁路工程难度就低多了,虽然北疆铁路走阿拉山口,但他也无非就是转向赛里木湖南下走连霍高速路线而已。
虽然也不是很好修,但至少是比钻喀什以西几百里崇山峻岭要容易得多。
而阿拉木图也有优。
这个地方便于向西伯利亚的扩张。
只要修铁路的时候,向北分出一条支线来,就可以直插额尔齐斯河,在那里建设一座堡垒,比如说塞米巴拉金斯克就不错,现代这座河港甚至能够通行千吨级内河驳船,在那里建港造船,然后顺流而下直达鄂木斯克深入西伯利亚腹地。甚至还可以继续向前,通过鄂毕河水系直达新西伯利亚,或者通过托博尔河图拉河水系直抵秋明杀向叶卡捷琳堡,这时候还没有这座城市,明军完全可以提前在那里建城。虽然这些河流都有封冻期,但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大规模移民的情况下,以这些内河航道来支撑军事据却没有任何问题,只要这套交通体系完全建成,也就意味着原本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彻底落入了明军的掌握当中。
而南线则沿着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塔什干,撒马尔罕,一直到土库曼巴希杀进里海,再从里海进入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那时候大明的触手也就真正伸进欧洲了。
说到底杨皇帝那什么天子守国门完全只是一个口号,真正的目的无非就是以此来胁迫全国人民,跟着他在侵略的伟大事业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慢慢一站一站来。
现在阿拉木图是西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改第比利斯了,再过几年说不定就改基辅了,说到底哪儿当西京还不是他拍脑门子决定的事情,就算哪天他说改成巴黎,内还能反对是怎么着?这北京是没法再北了,再北也没有意义,这南京也没必要再南了,再南也没什么意义,反正都已经是大明的地盘,话说总不能跑到悉尼去吧!但这西京和东京,那就得看杨皇帝在称霸世界的道路上能走多远了。
心无限,天地宽。
杨皇帝扩张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西京和东京。
话说他这一次没设东京,就是因为他计划中的东京太过于骇人听闻了,因为他觉得金山,也就是原本历史上的旧金山就挺适合扮演这个角色。
但仅仅是把西京设在阿拉木图,也把邵廷采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那里距离南京可真就得万里之遥了,而且中间还有超过五千里连铁路都没有,只有一条沙土的国道连接,这条国道也仅仅能够支撑驻西域各军的物资补给,还有就是从鄯善那边往内地运输硝石,每年无数载货马车穿梭于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将优质硝石源源不断运来投入到各地的硝酸工厂。
1...137138139140141...2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