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清之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允锋
“走!”
杨丰立刻站起身说道。
这个可比大臣围殴冯总参谋长要有趣得多。(未完待续。)
大雁塔拍**写真 美女一丝不挂尺度全开不雅照曝光!!:meinvmo1(长按三秒复制)在线观看!





大清之祸害 第四六九章 民主典范
“民主,一定要民主,民主是一剂良药!”
杨皇帝俨然导师般说道。
他对面坐着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白人,身上穿着法国贵族式的绣花长上衣,上面一堆各种亮闪闪饰品,头上居然还戴着假发,看上去那也是颇为的花枝招展,不过这时候的法国贵族就是这副打扮,这还是把插着鸟毛的帽子摘下来了,而且脸上也没涂脂抹粉更没搽红嘴唇,要不然那扮相更加搞笑。
然而这个人可不搞笑。
这才是民主制度的导师……
这是孟德斯鸠。
男爵下是因为看了伏尔泰在报纸上对大明制度的吹捧,并且亲自拜见了小伏,后者和他共享了杨丰的那些书信后,立刻对就这位遥远东方的侯爵下惊为天人。尤其是杨丰关于大明督察院和贵族院制度的美化,更是令他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光明的灯塔,然后迫不及待拿着伏尔泰的推荐信,登上了一艘驶往亚历山大港的商船。接着穿过埃及在苏伊士港登上一艘大明商船直达应天,在热情友好的船长帮助下找到了杨侯爵在应天的府邸,最后见到了据说刚刚在贵族院开完会的侯爵下。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那老孟立刻就对杨丰礼膜拜了。
“侯爵下,以前我还认为在东方不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现在看来我真得太愚昧了。”
孟德斯鸠尊敬地说。
“误解,一切都是误解而已,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从地球的这一端到你们那一端之间,那长达数万里的距离,让我们无法真实得了解彼此,就比如在鞑靼人窃国期间,我们的老百姓甚至视欧洲人为妖魔鬼怪一样,但现在,他们就不会再这样认为了,科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互相之间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消除了误会。”
杨丰说道。
“大人,火车马上要到站了。”
杨忠在一旁提醒他。
“好吧,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什么才是民主。”
杨丰站起身说道。
这时候外面汽笛鸣响,隆隆行驶的火车开始减速,外面丹徒县的站牌一晃而过,很快列车挺稳,两人走出车厢,出了车站后杨忠立刻朝着一辆出租车招了招手,车夫赶紧甩了下鞭子,两匹马迈动步子上前。
“县衙!”
杨忠说道。
紧接着杨丰和孟德斯鸠一起上车,大明头号特务头子,巡抚见了都忍不住腿软的杨都指挥使往踏板上一站,这辆马车就立刻开动起来,沿着通往县城的道路很快进了城门,穿过繁华的街道停在一座老式院落门前,两人下车之后,走进这座挂着县衙牌子的大门,没有任何阻碍地直奔挂着县令牌子的办公室。
“这是县令?”
孟德斯鸠愕然地看着办公室内一个中年人说道。
后者此时正在几名看上去穿着普通的乡民围攻下,那些乡民很显然对政府的某种税收非常不满,一个个情绪激动地喊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类的威胁,而那个胸前斜着县令绶带的则陪着笑脸解释,还不时端上杯茶递过支烟,然后督促旁边一个书吏记下那些乡民的要求之类。
很显然这一幕颠覆了他对官民的认知。
杨丰向墙上一指。
“为人民服务!这是所有大明官员的行为准则,他们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统治者。”
然后他用法语翻译那五个大字的意思。
“二位有什么事吗?如果不是特别急的话,请到这边休息一下略做等待。”
这时候一名工作人员走过来指着对面房间说道。
“不用了,我们改日吧!”
杨丰说道。
然后他带着被震惊了的孟德斯鸠直接离开了县衙,重新登上了那辆等候的马车。
“去督察院!”
杨忠说道。
马车赶紧再次开动,很快停在了相隔不远的督察院门前,正好里面还在开会,他俩同样没有任何阻碍地走进会场,在专门的旁听席坐下,在他们旁边还有几个人正坐在那里拿着笔往本子上写着什么,其中居然还有两个年轻姑娘。这些人是报社的采访,至于女性出来工作在大明也没什么稀罕的,尤其是新一代的姑娘们在接受了大学教育后,根本不可能在安于深宅大院,别说是出来当采访,就是自己出来开公司的都有,反正有皇后做她们的靠山,现在皇后陛下亲自兼任大明妇联主席。
而他们目光的焦在中间会场上,一个中年男子正声色俱厉地斥责会场正中发言席上另外一人。
“这是干什么?”
杨丰问最近的一姑娘。
那姑娘有些意外地看着他另一边的孟德斯鸠,然后带着一丝幸灾乐祸说道“交通局预算三十万把县城到京口的公路硬化,结果三十万花完了,还没硬化了三分之二呢,督察院这帮老爷们怀疑交通局有人中饱私囊了,要当面讲清楚账目,否则就要送刘局长去西金州养老。”
“那他贪没贪?”
杨丰问道。
孟德斯鸠来之前已经学过汉语了,虽然说不太好,但听懂是没问题的,他同样很关心这个问题也在看着那姑娘。
“他哪敢呀!”
那姑娘说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当初是为了在督察院能够通过预算,估计是故意低估了造价的,他要说五十万,那些老爷们肯定不干,那都是他们交的税钱啊,但这条路修起来老百姓得方便,他今年六十多了,反正干完这一届就退休了,先把路修起来,现在老爷们想不修也不行了,他确确实实没贪,怎么查他也不怕的,大不了督察院通过弹劾让他撤职。”
“把他名字记下来。”
杨丰回头对杨忠说道。
这时候那位刘局长果然两手一摊言明你们不掏钱就停工,反正修了三分之二,剩下你们愿意留着让人笑话就留着,不愿意就掏钱咱们修完,愿意去大理寺起诉我就去。
“你这是什么态度?”
质询他那位勃然大怒,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也知道,这路要是没硬化也就那样了,但如果硬化了半截剩下不干了,他出门是很容易挨臭鸡蛋的。
“诸位,是否同意追加二十万龙元的预算,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候督察院院长说道。
说完他先举起手来。
然后接着一堆人民代表或举手或不举手的,最后数举手的超过百分之六十,于是这项追加预算得到通过,紧接着是否成立调查委员会,对交通局在修路期间是否有中饱私囊行为进行专门的调查,然后这项在百分之八十同意的情况下也得到通过,剩下就是调查委员会成员了,很快督察院院长就拟出一个名单,再次表决得到通过后这项调查也正式展开。
至此会议结束,一帮人民代表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那位刘局长则在报社采访和几个旁听的老百姓欢呼声中,笑着一抱拳也走人了,估计明天的报纸上他该成头号明星了。
“你看,这就是民主。”
走出督察院的时候,杨丰对孟德斯鸠说道。
老孟很显然对此感触也是挺深的,自从半个世纪前,路易十四穿着猎装拎着马鞭,走到巴黎议会大厅,告诉那些正在开会的议员们从这一天起,禁止再召开任何此类会议后,法国的议会就名存实亡了,在太阳王的光芒照耀下,所有人民都只有顺从路易的旨意,哪怕路易奢靡无度好大喜功,不到二十年让法国人口减少近七分之一,法国人民也依然必须忍耐。
很显然和大明比起来,法国就像是鞑靼人的国度。
他无限感慨地长叹一声。
就在这时候,刚才那姑娘突然满脸兴奋地跑过去,就在同时不少人也在激动地涌向前面。
杨丰一把揪住那姑娘。
“出了什么事情?”
他问道。
“丹徒伯的儿子在j院打架被抓了。”
那姑娘一边急不可耐地挣脱他一边说道。
“快,过去看看!”
杨丰急忙对车夫说道。
他们赶过去的时候,那位倒霉的贵族公子已经被警察从j院里揪了出来,手上戴着手铐,垂头丧气地在众人围观中被押上了警察的囚车,后面还有被打伤的人用一副担架抬出来,也正在被装上医院的马车,那人着满脸血挥舞拳头喊着“我要告你,我要让你去北海过下半辈子,贵族怎么了,贵族就能抢别人姑娘还随便打人呀!”
然后周围一片叫好声。
“侯爵下,那位伯爵会怎么样?”
孟德斯鸠问道。
“不好说,看情况如何了,如果他这个儿子的确无故伤人而且是初犯,那倒也不至于牵连他,但打伤人肯定是要流放的,是金州还是北海,就看那人伤得如何了,不过他这个儿子的继承权肯定剥夺,如果他这个儿子是有前科的,那么子不教父之过,他作为贵族应当为道德之表率,所以肯定也是要受到牵连的,轻则公开登报谢罪,重则夺爵。”
杨丰说道。
孟德斯鸠又是长叹一声。
在法国这算个屁,贵族别说打伤人,就算杀个小民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四七零章 世界和平
在看过了大明的民主和平等之后,孟德斯鸠就已经可以说彻底地沦陷了。
当然,实际上这时候已经从他爹手中继承波尔多法院院长职位的他,和年轻一腔热血的伏尔泰多少有不同,他还需要了解得更深入一些,接下来他又在杨丰安排的人陪同下,继续在大明各地游历,白天看晚上奋笔疾书写作他的见闻和分析。尤其是那位丹徒伯世子因为打人致伤被废除袭爵资格,而且丹徒伯本人登报谢罪,甚至亲自去受害者家里公开登门谢罪后,他更是受到了极大震撼,直接被大明的平等与法制精神所折服了。
总之一本取代了波斯人信札的游记,就这样随着他的游历逐渐完成,然后变成了一门指向法国封建制度的大炮,向着路易十四的d裁统治发出正义的怒吼。
当然,杨皇帝没工夫陪他。
好歹也是日理万机,这只是玩玩小游戏而已,要是天天玩这个就不务正业了,就在他陪孟德斯鸠感受大明民主和平等的时候,内和军方之间的讨价还价终于也尘埃落定,内最后还是同意了为军方拨款给每一个营购买十二挺机枪组建枪炮哨,之所以打动那些尚书们的,还是加强后的营作战效能增强能够在某些方面代替旅来行动。
比如说对付游击队。
这时候明军在战场上真正的大规模交战已经没有了,尤其是在中东,没有什么正规战中能对抗明军的,主要就是z主勇士们的游击战,过去一个步兵营进行深入山区的扫荡很危险,毕竟那些z主勇士们真要玩猪突,仅仅一个步兵营很难挡住,明军一个步兵营扣除炮队和各种乱七八糟人员,真正参战的也就不过八百多支步枪,这东西再快还能打出多少子弹?
一万z主勇士绝对淹没了。
而在信仰的力量下,那些长老们召集一万炮灰并不难,老人小孩在前面消耗明军的子弹,青壮年在后面当主力,冲过拦截线之后玩弯刀,明军就算素质再高也挡不住源源不断的勇士,最后累也累死了,之前在汉志已经有过一次一个步兵营差被一万z主勇士给淹死的例子,幸亏附近两个营救援得快,但这也让郭洪不敢再以营为单位扫荡。
但加上十二挺机枪后,一个步兵营基本上就不会再害怕什么z主勇士了,这些机枪在一分钟内打出的子弹,几乎相当于大半个步兵营,同样宽度的战线上,火力密度陡然增加一倍,对于勇士们无疑就是灾难了。
这一很重要。
这就相当于扫荡效果暴涨三倍。
而财政上的负担,却仅仅增加了给机枪购买子弹的钱,如果不这样的话,就得以旅来执行扫荡任务,这样在作战资源上的浪费就不是几颗子弹钱了。
这个结果杨丰也很满意。
实际上这样明军的步兵营基本上就和二战时候,华北战场上的日军大队差不多了,虽然这样想有些别扭,但事实上明军在各处战场上扮演的角色,也就和地道战里的山田差不多,包括干活儿的风格也都是一样一样的,甚至郭洪这个恶棍连三光政策的口号都喊出来了,搞得杨皇帝听到后还挺茫然。
而就在此时,奥斯曼帝国和俄国还有波斯的战争也结束了。
奥斯曼人不但收复了北頓涅茨克河东岸,以及高加索地区所有被俄军之前占领的土地,而且还经过一场血战,夺取了俄国的察里津,可怜彼得一世再次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抢到一口肥肉反而最后被人家撕下一大块,而他的难兄难弟侯赛因,同样被艾哈迈德撕掉了整个西北部,还在明军的威胁下,不得不主动求饶最后换取了奥斯曼人停战。
当然,艾哈迈德也同样损失惨重。
他在俄国和波斯的胜利,只不过是为了出口恶气,而他损失的那些广袤领土,却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阿尔及利亚,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埃及,巴勒斯坦,汉志,巴士拉,特兰西瓦尼亚,克里米亚,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波斯尼亚这一连串的名字,永远从奥斯曼帝国消失了,多察里津和大不里士两个名字又算什么?
一安慰罢了。
“波斯人求饶?”
杨丰说道。
“是的,陛下,波斯人的使者到了巴士拉请求和谈。”
冯祯说道。
这时候明军已经在布什尔港完成了会师,兵锋直指设拉子,不知道明军真实意图的侯赛因和那些寺庙长老们,正拼命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力量,赶往设拉子保卫这座古波斯帝国的荣耀,曾经的帝国中心波斯波利斯,但很显然他们也知道这并没什么卵用,这些天从布什尔起飞的明军飞艇经常过去轰炸,这些连禁寺都没放过的恶魔,早就把波斯人的勇气给泻得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下,屈膝求和成了最明智选择。
“可以。”
杨丰说道。
“但是条件必须讲清楚,割地赔款就不需要了,但他们要允许咱们修建从巴士拉到阿什哈巴德的铁路,还有铁路沿线驻军权,我们的军队可以在铁路线两侧三十里内驻扎和自由行动,当然这个范围内矿产勘探开采也归我们,还有就是大明在波斯的治外法权还有议定关税权,总之就是以这些做交换,换取他们不用割地赔款了,甚至阿巴斯港和布什尔港也可以还给他们。”
紧接着他又说道。
阿巴斯港和布什尔港对他没什么用处,到时候各留一个租界充当商业区就行,他现在最想要的是铁路,既然艾哈迈德不能夺取波斯,那么这条铁路就只能通过侯赛因来实现了。从巴士拉向西经过阿瓦士然后直插德黑兰再分开,一路到阿什哈巴德一路则到巴库,这条铁路今年开工基本上西域铁路修到龙城时候也就可以完工。这样中间就只剩下横穿中亚的一段,而中亚的草原区施工简单,两头并进,五年内足够完成接轨,这样也就是说在最多十五年后铁路就能绕过里海进入欧洲。
剩下就是在东欧不断延伸了。
“如果波斯人不答应呢?”
冯祯问道。
“那就准备打到伊斯法罕,命令向波斯湾再增派一个军,还有哪几个军都没有打过仗?”
杨丰说道。
“第十一至十五军都还没有过实战经历,当然这五个军的将领都是打过多年仗的。”
冯祯说道。
明军步兵十五个军,骑兵两个军,第一骑兵军驻西域,第二骑兵军在也门,步兵第十军常驻吕宋,第八军常驻镇南,第九军常驻锡兰,第二军常驻孟加拉,第七军驻埃及,第六军则驻扎巴士拉,剩余九个步兵军分别驻扎国内各地。但实际上这时候国内根本没有什么事情,其他那些好歹都是经历过国内战争的,但后期新编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军就根本没有上过战场了,当初新编这五个军是因为感觉兵力有些不足,可实际上明军战斗力太强,一个军就足以轻松推平一个国家,根本就不需要额外支援。
这样这五个军就从没上过战场。
当然,主要将领和中级军官,基本上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毕竟这些年明军东征西讨,就不缺这样的人,军校生毕业通常都是送到一线,先出去见见血再说。
“那就增派两个,汉志战场上加一个,波斯战场上再加一个,另外再调两个军和第二,九两个军换防,尤其是第九军,都驻锡兰那么多年,也该回国休息一下了。”
杨丰说道。
当然,他并不知道,第九军上下才不爱休息呢,他们在锡兰和印度各殖民地当太上皇当得别提多开心了,那是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很多军官甚至士兵都可以说劣迹斑斑,放到国内驻军身上,第九军全军估计枪毙一半那都不过分。但这种好事也的确不应该他们独享,毕竟国内那几个军也都对此望眼欲穿,迫切需要到遥远的殖民地去释放一下他们那一直被压抑的野性。
“那不如干脆来一次全面换防。”
冯祯说道。
很显然他是明白国内各军官兵心情的。
“全面换防?”
杨丰沉吟一下。
现在倒也的确可以了,波斯那边没什么问题,侯赛因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接受条件的,否则明军真要去揍他,他也没有地方可以逃,就他那几百万人口,也抵挡不住明军的真正进攻,话说加预备役的话,明军总兵力都快赶上波斯总人口了,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而埃及也没什么战事了,其他无论东南亚还是南亚,都同样没有什么战事。
这样的话倒的确可以来一次大规模换防,以国内各军替换国外各军,既可以让国内各军去殖民地发财,也可以让殖民地各军回国换换心情,另外还可以防止各地出现独霸一方的情况。虽然在明军的体系下,出现军阀是肯定不可能,因为大明的所有军火工业都在本土,本土以外是不允许生产制式武器的,实际上除了皇室的兵工厂,也没有民营军火企业有制式军火生产权,不过像那些坐镇一方久了的将领们玩利益集团的情况却是不可避免。
战争期间不好调换,毕竟一切以胜利为目标,一个熟悉情况的将领,带着一群熟悉环境的士兵,肯定要比一群两眼一抹黑的要强得多,但现在除了汉志,基本上没有真正战斗,那么进行一下调换就没问题了。
“好吧!”
杨丰想了想说道。
就这样,除了那两个骑兵军之外,明军陆军所属十五个野战军纷纷开始了大换防,原本驻扎本土的调往各属国和边疆各省,原本驻扎外面的,则调回国内进行休整,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好在目前大明强大的海运能力足够保证这种级别调动,海军的运兵船不够就征用民船,一艘艘满载士兵的巨轮从本土各港出发,纷纷驶向或千里或万里之外。
这可把波斯人吓坏了。
明军又没说是换防,当通过在大明的间谍,知道至少两个军正在调往波斯湾后,侯赛因吓得腿都软了。
明军一个军,再加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就把他打得跟丧家犬一样,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这要是再加两个军,整整十万明军压过来,他哪还有活路,话说这时候他能够拼凑起的军队,总共也就十几万而已,他拿什么抵挡十万明军的进攻,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尤其是杨丰还答应把阿巴斯港和布什尔港还给他。
这还不赶紧爽快答应?
不光是他,就连那些寺庙长老们在知道明军两个军正在杀过来后,也一下子全萎了。
不就是修一条铁路嘛!
不就是铁路沿线驻军嘛!
不就是治外法权嘛!
这些通通都好说,只要明军庞大战争机器别碾压过来就行,要知道明军打下波斯的话,那么这些长老们统统得去那宝石镶嵌的花园,去和一堆女作伴,很显然在长老们眼中,现在的生活更有吸引力。
就这样,波斯人迅速接受了杨丰开出的条件,然后大明帝国和波斯的使者,在阿巴斯港签署了正式的停战协议。
后者同意将大明占领的胡齐斯坦地区割让大明,另外向大明无偿提供一条宽度为三十里的铁路区,这条铁路区具体由以后的铁路勘探线路确定,但具体长度不限,明军在铁路区内有驻军权和自由调动权,另外铁路区的矿产勘探开采权归大明所有,当然还少不了治外法权,关税议定权,还有圣教在波斯的传教权。
而大明则向波斯归还包括阿巴斯港和布什尔港在内的被占领土,不过在这两个港口各保留一处租界,另外还有在这两个港口的驻军权。
至此大明与波斯之间的战争结束,同样,除了汉志之外,明军在各处战场上战事也全部结束,至于汉志战场,这个杨皇帝是不准备结束的,他的目标是把整个阿拉伯半岛彻底清理干净,所以汉志不被灭亡他是不会停下的。
所以汉志人民的苦难还得继续。(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清之祸害 第四七一章 友邦惊诧
大明与波斯战争的结束,让整个世界进入一种大致的和平状态。
当然,只是大致上。
1...156157158159160...2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