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时至凌晨。明伦堂中,灯火通明。贾环在四张课桌拼起来的桌边忙碌的处理着各项杂务。新抓捕来的“俘虏”越来越多,被安置在山长居住的曲水院。
大批的士子被抽调过去进行各项工作安排住宿,饭食,热水登记矿工们的户籍名字、家庭情况,设立保甲编制,任命负责人讲解院的各种规矩执行文宣工作等等
最重要的工作是甄别矿工中的亡命之徒,避免窑工再次被煽动、控制、对抗。
在安排了出击的乡民、护卫队、武僧们轮班休息后,贾环将明伦堂的事务交给大师兄公孙亮处理,带着庞泽、韩秀才、易俊杰、都弘亲自前往曲水院,甄别已经被安置下来的823名窑工。
不收容窑工,留在院外面,明日白天之后他们又将汇聚起来。闻道院里有粮食。这是生存的驱动。
贾环绝不会让窑工们再次给亡命之徒控制,将他们收容进院,进行整编、控制。
在封闭的环境中,如何甄别敌我?这是个难题!贾环曾经给公司新人培训过企业文化,熟悉各类演讲技巧,研究过传销的套路,熟读主席、彭德怀元帅的传记。
很多年以后,韩秀才韩谨依旧难忘今晚的经历。他在日记里写下他的看法、感慨、忆。让后人从那寥寥数语感受着他的狂热、震惊、崇拜。
“余生平未见,今日茅舍顿开,始有闻道之感。其法曰诉苦、励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院首之龄少于余。然院首之才胜余十倍,百倍,万倍!”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庞泽、易俊杰、都弘等参与此事的院士子。
明伦堂中,公孙亮处理着繁复的琐碎事务。乔如松外出打通消息、通路,由卫阳代替乔如松,协助他处理各种零碎的事务。卫阳做的非常好。
此时,山长张安博、讲郎们、智无大师们都前往西厢去休息。汇聚在此的士子们忙碌。明伦堂中剩下的人并不多。
间隙时,公孙亮喝口温水,笑着道“卫同学,你年纪若是撑不住可先休息会。等忙起来,我再喊你。”
卫阳着神童的头衔进入院,早前在院很孤傲,并不卖公孙亮的面子。公孙亮再有才华,一个童生而已。生员才算是进入士林。然而,现在,他已经改变,拱手道“谢公孙师兄关心。我还撑得住。倒是,院首要赶紧休息。”
他今年13岁,而贾环才9岁。真论起来,最需要休息的其实是贾环。
卫阳已经将对贾环的称呼成敬称。这次洪灾中,贾环两次力挽狂澜,拯救院,他心中非常佩服。他这个神童,在院首面前,不值得一提。
同样的,对公孙亮、罗向阳、乔如松这些同学,对他们的品德、才华,也佩服至极。
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下,他们和衷共济,不搞特殊和大家一样,一天两餐,一餐一个馒头。而做的事情更多。实际上,他们要多吃一粮食,谁又会不服气呢?
还有,张四水、庞泽、柳逸尘、许英朗、姚纬、秦弘图、易俊杰、都弘等人,都是以身作则,私德无亏。
这令自小见惯官场等级的他,颇有感触。和他们共事,是他的荣幸!
公孙亮就笑了笑,叹道“贾师弟哪儿更麻烦、更危险。他暂时是没法休息。希望,乔厚道他们赶紧来吧!”
明伦堂外,东方晓星渐沉。黎明就要来了。
三十里之外,晨光熹微。顺天府良乡县北河乡黄洛镇中的一处客栈里,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忧心忡忡在房间中休息。三人几乎彻夜未眠。
今天是他们离开院的第三天。他们还不知道昨天夜里院面临的巨大危险。离开时,院的形势暂时稳定。
他们忧心的事情还没有见到总督救灾事务的朝廷名臣齐驰,求得粮食支援。
当日到镇中,衙役和小吏将他们的情况报上去,总督衙门安排他们在这家客栈中暂住,等候召见。毕竟,六七百人的灾民需要救助,是一件大事。
否则,他们几个生,身上只带了几两银子,想要在汇聚了大量人马、物资的小镇中找一间客栈休息极不容易。黄洛镇已经成为京西地区的赈灾中心。
同行的两名乡民,在闻道院无家无口,已经在官府的安排下重新安置。他们也不愿意再到闻道院过吃不饱饭的日子。双方在镇中就此作别。
上午时分,总督衙门一名小吏到客栈里传讯。将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带到临时设在镇中一家酒楼中的总督衙门。这让三人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总督衙门中人来人往,又保持着安静。三人被一名吏带到酒楼东厢房的一间雅间中,出面接待的是齐总督幕府中一名姓曹的幕僚,长须短脸。其貌不扬。
曹师爷和乔如松三人谈了大半个时辰,摸清情况后,沉吟着道“根据几位小友反应的情况,贵院情况稳定,总督衙门暂时无更多的粮食调配。这样吧,我拨一艘小船,送你们去,先通消息。情况如果有变化,立即来总督衙门报告。”
“诶,大人,这”
曹师爷笑一笑,道“不要说了,就这么定了。来人。”一名小吏进来候着。
约半个时辰后,临近中午时分,乔如松三人在总督衙门的安排下,从黄洛镇中的临时码头准备出发。码头处漂泊七八艘临时征调的小船。
这时,一名五十多岁的青衫老者从镇中匆匆赶来,喊道“几位小友可是去往闻道院,带老夫同去。”
“正是。老先生去院何事?”
“老夫姓沙,要前去院访友。不知道贵院的山长张伯玉可好?”青衫老者气度不凡,说话几句,和小吏办了交接,登上小船。
一行四人交谈着,坐船前往被洪水困在山中十几天的闻道院。
设在酒楼中的总督衙门忙忙碌碌。酒楼后的院落正厅中,一名四十多岁的官员穿着常服在案几边处理着事务,方脸长须。气度森严。
进去的吏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齐总督海内名臣,手段凌厉。此次总督救灾等事务,他们不能不打起精神来做事。
齐驰将手里的一封文丢在案几上,面沉如水。各地反馈来的情况不大好。户部的救灾粮食按照惯例被剥去三成。令他左支右绌。而大水将退,官道被毁,救灾难度将加大数倍。
曹师爷进来,行了礼,略微等了一会。
齐驰问道“事情如何?”
曹师爷道“东翁,闻道院内士子们安然无恙。无一人损伤。还借了山中潭柘寺的粮食,救济了周边乡民六七百人。暂时无忧。我派了艘小船将几名童生送去了。”
齐驰头,拿起茶杯喝茶,没说话。
曹师爷道“张伯玉京师名儒,然而昔年一封奏折,为当今圣上所恶。军机处何大学士屡屡推动他出仕都未成功。症结、缘由可知。东翁对闻道院不可太近。”
齐驰面无表情的道“本督救灾方略首重治水,其次复煤。其次安民。与陈年旧事无关。”
曹师爷心里笑了笑。他这位东翁,心里还是清楚的。
八月初七,天晴。
水面,正在缓缓的退下去。从闻道院的大门口望去,被洪水摧毁的东庄镇已经露出小半。屋、残垣断壁、泡在水中枯死的大树、难闻的各种尸体的味道,人的,动物的。呈现出残破、死寂的灾后景象。
沙老先生、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一路看着这样的景观,于下午2许抵达闻道院。
贾环正在曲水院的一处廊中和矿工们“聊天”,了解情况。庞泽表情有些复杂的过来通知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返。
贾环微微头,笑着和矿工们再聊了几句,结束聊天,和庞泽一起往西厢的偏厅中走去。
“庞兄,情况怎么样?”
庞泽郁郁的道“贾兄,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终于和外界联系上。总督救灾事务的是朝廷名臣都察院右都御史齐驰齐大人。他正在距离我们三十里的黄洛镇中。
忧的是,齐大人并没有给我们派粮食过来。只是派了小船将乔兄他们几人送。”
贾环禁不住苦笑,自嘲的拍拍额头,“庞兄,我们的运气不大好。”他最近的运气实在是相当糟糕。墨菲定理如影随形。
他昨天晚上幸好没有睡,连夜将隐藏在窑工中的孔窑工给搜捕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只要再坚持一两天,等粮食运进来,即可让形势稳定下来。
但刚庆幸了还没半天,又来一个坏消息和外界的消息通了,但是没有粮食运进来。
庞泽也是苦笑一声,“贾兄,按照我们讨论的预案。看来,要准备派人去京城买粮食了。”
两人说着话,就到了明伦堂西厢偏厅门前。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零八章 恰同学少年(二)
昨晚获胜后,山长张安博让出曲水院用来安置矿工。就曾有言他和讲郎们不再前往明伦堂的议事厅打扰众弟子处理救灾事务,唯盼此次水灾迅速过去。
偏厅中,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智无和等都在。环坐在厅中。公孙亮留了卫阳在明伦堂留守,过来说话。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正在给众人讲述外面的情况。
贾环和庞泽进来。众人正各自述说着意见。有人为打通和外界的联系是好消息。有人则认为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并不能解决院目前的困境。
今天上午,院又陆陆续续的收容了一批昨晚被冲散的煤窑上的矿工。总计收容958人。现在闻道院此时粮食的压力非常大。
贾环给山长和讲郎们行礼,“贾环见过山长。见过诸位讲郎。”又道“见过智无大师。见过诸位同学。”
山长张安博坐在正中榻椅上,和蔼的看着贾环,伸手虚扶,笑着道“你来的正好。我们听听你的意见。”正是这个九岁少年以其强大的意志、卓绝的才能撑起闻道院,度过难关。
老友北直隶提学沙胜来访。他心中已经决意为贾环争取秀才功名。因私而公非君子,然而,贾环保住闻道院,他岂能无动于衷?他要为贾环争取一个公平展示学问的机会,不能以年龄为借口将贾环拙落。
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山长,为今之计,只有我们院自己出银子购买粮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叶讲郎满意的看着他的得意弟子,捻须问道“这是为何?一千五百多人吃饭,每日消耗很大。院哪有这么多银子?还得依靠朝廷赈济。”
贾环知道还没有答,坐在山长张安博身边的老者断然道“叶贤生不必奢望。我从黄洛镇中来时,总督救灾事务的右都御史齐公山的救灾方略已经传开首重治水,其次复煤,其次安民。”
骆讲郎冷哼一声,讥讽道“齐大人当的一个好官!”
恢复河道,大水退去,恢复交通。这是最显著的政绩。皇帝能看得到。京师的煤炭一断,影响生活。煤路恢复之后,会被百官、京师居民交口称赞。而至于城外灾民的死活,谁管?最终不过是奏章上的一堆数字而已。
山长张安博笑了笑,并不在意骆宏发牢骚,为贾环介绍身边的青衫老者,“这是我的老友,沙叔治。科场前辈。你可以拜见。”等贾环行礼后,对沙胜介绍道“叔治,这是我闻道院辛亥年院首贾环,时年九岁。院众人的性命能保下来,都是靠他主持。”
北直隶提学沙胜看着眼前疲倦、瘦小的少年郎,在来院的路上,他就已经听乔如松三人说过贾环的事迹,赞道“英姿少年!”
沙胜沙老先生的身份还在保密中。以提学的身份,在院试之前进入院,恐怕要被士林非议,太敏感。老先生的想法是隐藏身份。但闻道院里的讲郎、核心的学子又不傻,听个姓氏,再加上是山长的好友,多半都猜的出来,只是明面上没人去说。
知道内情的讲郎和公孙亮等人都是对贾环鼓励的笑一笑。提学如此称赞,贾环今年中秀才十拿九稳。
贾环事情虽然多,人的精神也很疲倦,但作为考生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瞬间就联想到北直隶提学沙胜。想了想,道谢了一声,坐到椅子中。
心里长长的松口气,涌起一阵喜悦。他还想着要怎么样刷一下提学大宗师的好感。比如,投个诗词、文章什么的。现在竟然是三言两语就解决。看大宗师这赞语,好感已经快刷爆了吧?
爽。
接下来,话题自然而然的继续围着买粮食的事情上。公孙亮微微一笑,问道“贾师弟,你那日曾经说,你有办法解决买粮食的银子的问题?”他在给贾环在大宗师面前“搭台”。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的落到贾环身上。特别是讲郎们。他们讨论过,买粮食的银子问题,最终要靠山长张安博在京城里面的人脉。而院的弟子们,则是猜测贾环可能自己出钱。因为公孙师兄说贾环家里很有钱。上次还请大家在醉仙楼里吃了顿酒。
贾环起身向山长张安博道“弟子要向山长借一样东西。”
坐在贾环身边的庞泽给吓的一跳。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向粮官借的东西吧?曹孟德借的东西是人头。但随即反应过来,贾环应该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张安博笑道“你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
贾环朗声道“弟子要借山长的信誉一用。以山长的名义向院里所有的乡民、窑工们借银子。一两银子年利5分银子。”
逃难的乡民、窑工也不是傻的,谁兜里会没银钱细软?他要将这部分沉淀的流动性释放出来。赈灾不仅仅是院一家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出力。
周朝货币体系一两银子等于十钱。一钱银子等于十分。而当铺、放贷行业说的三分、四分,实际上指的是30或者40的利息。
贾环将利息定的这么低,一个原因是院的偿还能力。不可能向乡民借高利贷。第二,是因为人性。低利率才会借的出跟多的银子。高利率,乡民会更加的疑惑是否被骗。这是人性。
当然,贾环要是打算做做传销,以院现在的条件,花功夫,还真是可以开出高利率,把钱都吸出来。但他又不是骗子。借出来的钱,能少还利息不好?
张安博头,信任的道“你放手去做。”
以他两榜进士读人,大周朝前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向乡民借钱,能被认同。
议事并没有进行多久的时间。贾环、公孙亮等人身上的事务极多,都是琐碎的事情。但必须要解决。整个院才能运转、维持下去,不会积累怨气。
贾环提前打了要缩减每人粮食配额的预防针,和公孙亮、庞泽、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告辞出来。
智无和跟着出来,“阿弥陀佛,贾院首,贫僧有话和你说。”
几名同学就先离开。贾环在廊处和智无和说话。
初秋时分,午后的阳光带着温暖又清凉的气息。如果没有这次水灾,现在这个时间,该是何等悠闲、惬意的时光!
智无和和贾环是老熟人,也不装高僧,忧虑的问道“贾院首,你能维持的住吗?现在院里收留了1600人。”
不可否认,带和外界的消息,是一件非常提振士气的事情。但,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白搭。别忘了大水退去后,还要灾后重建家园。而新任总督根本没打算管闻道院。
贾环手扶着栏杆,看着庭院、树林、廊,远处的苍山,语气轻松的道“禅师,昨晚那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撑过来了,这小困难算什么?”
这话说的相当慷慨、豪迈。最终的胜利就要来临了。
黎明前最后一抹黑暗算什么?勇者不惧!智者不惑!
智无和看着贾环一阵无语。他并非如他师兄那样的得道高僧。和贾环说话时,时不时的有“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染无言以对”这种感觉。
贾环道“我们解决矿工饥民的胜利消息传潭柘寺了吗?”
智无和头“我早上就派人上山了。师兄了口信佛祖保佑。”
贾环笑了笑。他不会和和争辩没有佛祖这种事。昨晚的胜利,主要是靠潭柘寺的几名武僧。打群架,都是领头的厉害,就打成了顺风仗。院的弟子没有死亡,有17人受伤。有的是第一波对战时受伤。有的是追击时脚崴了。乡民死亡3人。受伤40人。
智无和问了个他关心的问题,道“贾院首,听说你将孔窑工给搜捕出来,人呢?”这种危险份子要严加看管。
贾环反问道“禅师觉得这种人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智无和瞠目结舌贾院首,你真的只有九岁?
贾环微微一笑,道“禅师放心。我们现在的处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危险。很困难,但可以挺过去。我们一定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将来还会更好。”
说完,贾环步履从容的往明伦堂走去。
贾环到明伦堂。院的弟子们都在兴奋的讨论大宗师驾临院的事情。院里历年的累积,加上今科过了府试的童生,待考的人数总计有28人。
见贾环进来,乔如松向贾环请罪,作揖道“贾兄,抱歉,在下将事情搞砸了。”
他太傻了。竟然跟总督衙门的人说,闻道院情况稳定。应当撒谎的。这样才能要来米粮。这件事,是他和沙提学一路聊着,慢慢的过味来。
而等他到院,才知道昨晚院经历了怎样的血色危机。但他却没能带粮食,让院缺粮的情况持续恶化。此时,他心中充满了自责。
贾环并不怪乔如松。他这个人性格太厚道。人称乔厚道。但这个世道,不占便宜,就得吃亏。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国情。闻道院这里情况稳定,总督衙门自然就会将资源调往吃紧的地方。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时间、世情、生活会将青年们的菱角磨去。但,此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生意气。这是积极的,昂扬的,向上的。令人日后会忆、珍藏的美好时刻。
贾环将乔如松扶起来,“乔兄不必自责。有困难,我们共同面对。”
乔如松心中感激,主动请缨,“我愿意再去京城购买粮食。”
贾环答应下来,“行。我们先来解决购买粮食的银子的问题。”未完待续。
奋斗在红楼 第一百零九章 恰同学少年(三)
约下午三钟的样子,初秋的阳光带着寂静、温和落在屋檐、天窗、院落、桌上,落在学子们身上,秋季清凉的气息浸染到人心中。
院正中心的明伦堂中,约三十多名士子环座在贾环四周。计有公孙亮、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张四水、柳逸尘等。贾环主持讨论向乡民、矿工借银子的事宜。
正四品的官员相当于副省级干部。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同于中纪委五六把手。
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以山长张安博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即便是致仕的官员,向乡民、矿工借银子,在信誉上还是有保证,会被认可。
因而,会议讨论的重,不在借银子的事情。借银子,写借据,在院一整套的文、文宣体系下,很快就能运作起来。问题在于,一晚上的时间,能借出多少银子?
粮食越早运进来越好。乔如松几人打算明天一早就出发,前往黄洛镇,再转道京城。
要给乡民、矿工反复考虑的时间。贴身收藏的那银子,是他们最后的家底,要他们换成薄薄的一张借据。内心里肯定要有一些思想斗争,需要时间。
贾环道“所以,我们第一批次的购粮,银子肯定不够。还需要用人情借粮。山长那里,肯定要请山长写几封信。剩下的,需要大家群策群力。”
闻道院的弟子中有不少官宦子弟。比如贾环、卫阳。贾府那里,贾环不做指望。他准备将龙江先生那里的人情用掉。龙江先生是富贵闲人,怎么都能弄些粮食来。
贾环环视众同学,一一目光接触,微微头,目光沉着、从容,说道“当然,我要提醒大家量力而行。举个例子我现在家底有50两银子,这次借据我只打算借30两出来。要留20两应急!”
救灾是救人,也是救自己。不救,饥民会变身暴徒,如蝗虫般毁灭院的一切。不救,发生大范围的瘟疫的话,分分钟就是死。但这毕竟不是干革命、造反。不需要投入全部的身家、性命。不需要用力过猛!
众同学都是笑起来,明白贾环的意思。众人拾柴火焰高。无需把自己身家全投进去。
柳逸尘道“院首,去京城买粮食算我一个。我愿意试试。”他家里世代是大兴县的吏,对京城里购买粮食的门道很清楚。
卫阳抿了抿嘴唇,说道“院首,算我一个!”
卫阳话音刚落,一干同学都将目光投向他。卫神童是从二品布政使的嫡孙。一惯很高冷。今天竟然主动提出帮忙,实在是异数啊!
公孙亮倒是知道些卫阳的心理变化,微笑着帮他解围“各位同学,乔兄这两日不在,卫师弟文案娴熟,帮了我不少忙。他也是院的一份子。”
一干同学释然的笑起来。卫阳对公孙亮拱手致谢。时至今日,他接纳院的同学,同学们也接纳他。
贾环笑着头,欢迎卫阳加入。
大周如明制。行政区划分两京十三布政司。明宣德年间,布政使权势极重。明史职官志“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
到明中后期时,各地遍设总督、巡抚,布政司受其节制。地位有所下降。周朝此时在雍治皇帝的治下,亦开始设置巡抚、总督职位。但总督此时的权力要小于明朝的总督。
比如明朝嘉靖年间平息倭乱的名臣胡宗宪,明朝三大才子徐渭的东主,他的官衔是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福建等处。
而此次赈灾的总督,大周都察院右都御史齐驰,总督办理赈灾、治河、民生等事宜。权限明显要小得多。
此时,周朝开始设置巡抚、总督,但即便如此,从二品的布政使依旧是朝廷重臣,封疆大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