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世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六月浩雪
巧兰趁着月瑶上课的时间,去了一趟上房。将大姑娘求了两次月瑶的事告诉了老夫人。
老夫人只知道陈姨娘求了月瑶,不知道月盈也求上了月瑶,而且还求了两次。老夫人得了小心摇头:亏得我花费了这么多的心力,还是掰不过来月瑶跟晁哥儿是同岁,让月瑶去帮廷晁筹谋这不是笑话是什么偏偏月盈竟然听信陈姨娘的话去求了月瑶,姨娘说什么就什么,自己不会想,没自己的主意。
郑妈妈在边上劝慰道:老夫人也别着急。大姑娘也是看着廷正少爷越来越好,才忍不住相问三姑娘的。老夫人,大姑娘也是想廷晁少爷好。
老夫人没吭声,她也想孙子都好,可是正哥儿跟晁哥儿是不一样。正哥儿笨是笨了点但是乖巧听话又勤奋好学,自然得人喜欢。可是廷晁已经被陈姨娘给纵坏了,若是真的能改早在老大执行第一次家法后就改了,哪里还用等到今天。
郑妈妈也知道是这个理,但是该劝的还是要劝:老夫人,大姑娘现在比刚才来的那会长进了许多,只要再给大姑娘时间,肯定会越来越好。虽然大姑娘没三姑娘能说会道讨老夫人喜欢,但是大姑娘也是尽心尽力照顾老夫人,讨老夫人喜欢的。
想着陈姨娘去强求月瑶帮忙,老夫人还是摇头。
郑妈妈明白老夫人摇头表示什么意思,她为大姑娘感到可惜。这段时间大姑娘真的很努力。
月瑶下午下学,在回去的路上有些奇怪地问了邓妈妈:就陈姨娘这样的性子,怎么能保得下一双儿女呢大伯父的后院可从来没平静过,她隐约听说死过好几个姨娘。陈姨娘还跟莫氏作对,莫氏不可能不对陈姨娘下手。
邓妈妈本来不想说这些话的:陈姨娘年轻的时候,水灵灵的,非常得老夫人喜欢,也因为这个原因,老夫人将她给了大老爷。也是老夫人的看护她才能得了一双儿女,还让儿女安然长大。
月瑶纳闷了:若是陈姨娘不聪慧,也不会被祖母看中。可是为什么现在却这个样子实在是让人费解得很。
邓妈妈对此也不知道了。
月瑶回到院子了,将这个问题重新问了郝妈妈。郝妈妈在府邸这么多年,应该知道一点内幕。
郝妈妈诧异姑娘为什么问这些事:其实当年老夫人身边有两个得力的丫鬟,老夫人属意的另外一个丫鬟;不过后来那个丫鬟出了意外,老夫人才将陈姨娘给了大老爷。
月瑶笑道:妈妈,将当年的事跟我说详细说一下。妈妈放心,这件事不会再过第三个人的耳了。
郝妈妈点头,将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了月瑶。
陈姨娘当年是老夫人的大丫鬟,陈姨娘很聪明,当然若是不聪明也不会让老夫人看重。只是当年陈姨娘知道老夫人有意放一个丫鬟给大老爷后,为了上位算计了另外一个丫鬟。
郝妈妈道:姑娘,陈姨娘与那个丫鬟是金兰姐妹。郝妈妈之所以说出来是希望月瑶知道,陈姨娘这种为了上位连自己的金兰姐妹都能算计的人,是绝对不可信,更不值得相帮的。
月瑶若有所思:祖母知道这件事吗
郝妈妈点头:老夫人知道,所以将那个丫鬟嫁到外面去了,那个丫鬟现在过得也挺好的。
老夫人开始属意的就是陈姨娘,因为另外一个丫鬟性子憨厚,肯定斗不过莫氏的。老夫人对于陈姨娘的行为一清二楚,不过这也正是要的。陈姨娘到了大房,仗着老夫人的势没少给莫氏挖坑。
郝妈妈没地下的话没说。莫氏最不满的是老夫人的偏心,最恨的肯定是陈姨娘。
月瑶听了这些话后疑惑了:陈姨娘既然这么聪慧,为什么还会为了廷晁找上我明显前后矛盾呢月瑶忍不住想难道是陈姨娘一心为了儿子所以失去了该有的冷静,头脑发热才会找上她。很显然,这只有脑抽的人才会相信。
郝妈妈笑道:姑娘这话问得好。她还以为姑娘知道呢,如今瞧来姑娘还是没看懂陈姨娘的用意了。
月瑶认真想了下还是没想通:妈妈,我不明白陈姨娘明知道不可能,为什么还要求上我。这件事只要有脑子的人就知道不成的。
郝妈妈面露讥笑:陈姨娘是聪明,不过却总喜欢耍小聪明。她故意求上姑娘,是做给老夫人跟大老爷看的。陈姨娘是希望让老夫人跟大老爷对三少爷的事上心。本质上,陈姨娘确实是为了三少爷好。郝妈妈猜测到的基本就是陈姨娘的厢房。陈姨娘不是不聪明,只是钻入了死胡同了。为了儿子陈姨娘已经不理智了。
月瑶不能理解了:求我,与让祖母跟大伯父上心有什么关系月瑶是真不能理解,也是她见识浅薄真猜不出来。
郝妈妈摇头道:陈姨娘这么做是希望让老夫人跟老爷知道廷正少爷变得这么好,就是有一个好的先生。只要请一个好先生,三少爷会比廷正少爷更好。
月瑶啊了一声:当时廷正还没回来呢
郝妈妈轻轻一笑:现在廷正少爷回来呀,还变得这么好了。姑娘,府邸上下都知道了,廷正烧也可不就是先生教好的。
月瑶望着郝妈妈无语了:陈姨娘闹这么多事,就是为了让祖母跟大伯父为廷晁请先生不能直接说吗
郝妈妈摇头:老夫人跟大老爷不会单单为了一个庶子去请先生到府邸坐馆。
月瑶当下明白了:陈姨娘拉我下水,其实就是为了让祖母跟大伯父重视这件事。丢人丢到侄女那边去了,大伯父如何丢得下这个面子。可同样廷正这么大变化也深入到大伯父心里,让大伯父知道廷晁不是无药可救,只是没找对先生。
月瑶无语,这弯绕得得让人多头疼。而且大伯父能理会陈姨娘的一番苦心吗若是没猜测错,怕是最先会恼怒了。
郝妈妈点头。
月瑶摇头:主意很烂,但是对廷晁的这片心意难得。为了儿子,倒真是豁得出去,不过效果如何就只有老天知道了。
郝妈妈眉头动了动,没再说什么了。
.





世家 第70章 老夫人病倒
.
柔和的灯光下,一大一小都在认真地练字。
花蕾轻手轻脚走到书房门口,小声问着守在外厅的巧兰:姑娘还没练完字吗准备的夜宵都冷了。
月瑶有吩咐,她练字或者作画的时候,没叫人不准进去,这么吩咐也是怕被打扰了思维。
巧兰苦瓜着一张脸:没有呢以前一般练半个时辰就出来了,可是今天这都快一个时辰还没出来,也不知道姑娘练个字怎么也能这么投入,经常连时辰都忘记了。
两人都在心里嘀咕着,就听见月瑶道:进来吧如巧兰所想,月瑶练字练得时辰都忘记了,回过神来,见着廷正站在她身边看着她练字。
廷正等月瑶放下笔后道:姐姐写的字真漂亮,姐姐,我能学吗看着跟一朵一朵的似的,廷正也很想学。
月瑶摇头:你先将我给你的字帖练好了再说。贪多嚼不烂,廷正不可能如她一般,有这么多时间跟精力去练字。所以,只要学好欧体就好了。
廷正有点小小的失落。
花蕾端来了两碗鸡蛋牛羹。鸡蛋牛羹是月瑶吩咐做的,月瑶以前在江南经常吃,回来后倒吃不上,现在有小厨房又重新吩咐了厨房,隔三岔五做一回。
廷正看着缠枝青花瓷碗里白嫩嫩跟豆腐一般的东西:姐姐,真好看。李府的夜宵花样很多,但是廷正却觉得还是自家东西好,虽然还没吃不知道味道。
月瑶笑着说道:若是喜欢就多吃一点。这个时代普通百姓都是一日两餐,如连家这种世家都是一日三餐,不过月瑶现在是一日四餐。除了三餐外每日都得加夜宵,而且夜宵都是捡好的吃。
廷正取了勺子,舀了一勺,放入嘴中滑溜下去了:姐姐,味道真好。香香甜甜,滑顺可口。
月瑶也很喜欢这道夜宵,所以吃得比较多。在廷正睡觉之前,月瑶重新比量了一下廷正的身段,打算再给月瑶做一身新年的衣服。
当然,月瑶肯定不会从头到脚做,她让细娟等几个丫鬟裁剪好布料,到时候她再来绣就成了。若不然单单做一件衣裳,要费很多的功夫,她没这么多的时间。
正哥儿只有两日假,第三日一大早又坐了马车去了李府了。这次倒是没客套地让廷正带东西到李府,不过廷正却是跟李翰炫耀身上的衣服:这是我姐姐亲手做的衣裳。
李翰才不相信:你姐姐才多大,就能做衣裳了李翰不知道什么针线功夫,他就觉得月瑶才八岁哪里就知道做衣裳。
李翰本来只是表示怀疑,可是对于廷正来说这是污蔑姐姐的事情,他决计不罢休,于是跟李翰闹了起来。
李夫人听到廷正跟小儿子闹起来有些惊奇:为什么事闹起来的廷正在李府一个多月,乖巧可人,勤奋好学,不仅她,就是丈夫跟先生也都很喜欢。
丫鬟说了闹别扭的原因。
李夫人笑道:姐弟俩人的感情真好。她知道小儿子肯定是有口无心,但是廷正较真了就得打消心头的不舒坦。
用午膳的时候,李夫人拉着廷正到身边。看着廷正身上穿着的衣裳,针线长短参差,针纹重叠微凸,绣工也极为精细。李夫人看了忍不住问道:廷正,是你姐姐告诉你这衣服是她绣的吗单看这件事衣裳的绣工跟针线李夫人有些不相信是月瑶绣的,所以李夫人忍不住由此一问。
廷正没听出着意外之意:是姐姐亲自绣的,昨天晚上姐姐还给我量了尺寸,准备再给我做一件冬袍。
李夫人讶异了,单说衣服,她是真不相信。但是既然月瑶自己说是她做的,那就真是她做的。因为月瑶没必要为一件衣裳对廷正撒谎。
李夫人等廷正走后忍不住说道:这孩子真不错。小小年纪针线活做得这么好,真是难得。
李夫人身边的婆子笑着说道:夫人,我听说连府请了一个姓麻的绣娘,这个绣娘以前在江南很有名气。连家三姑娘这么聪慧,跟着名师自然学得也快。
李夫人笑了下:这不仅得有天份,还得有心。有天份没心,做什么都枉然。
身边的婆子笑着说道:要我说,瞧着正少爷就可以看得出,连家三姑娘定然是个聪慧好学的。这个婆子是知道廷正是月瑶启蒙的,而廷正在李府的勤奋好学是有目共睹的,由此自然可以推断,月瑶也肯定是个好学的孩子。
李夫人点了点头。
月瑶练完字走出来看着天,今日出了太阳,天气不错,不过太阳像是蒙着雾一般,散发出淡淡的光,灰色的云也没流动。整个天空,显得呆滞而沉闷。
一阵风吹来,除了角落的常青树左摇右摆,高耸的树木因为没有了树叶光秃秃的摇都摇不动,显得格外的笨重。
月瑶在院子里呆了一刻钟,又回房练字了。没一会郝妈妈疾步走进卧室:姑娘,老夫人晕厥了,大夫人派人去请唐大夫了。
月瑶听了立即放下笔,衣服也没换就去了上房。月瑶一边走一边告诉自己不会有事,一定不会有事。上辈子祖母是在明年去世的,所以现在肯定不会有事。
月瑶虽然一直这样安慰自己,但是心里还是很恐慌的,也许事情就会有变化,她都能重生到小时候,祖母的事也说不准了。
月瑶赶到上房的时候老夫人还没醒过来,月瑶进了卧房见着昏迷之中的老夫人,她知道现在忌讳哭泣,所以压抑着没哭,但是眼泪却是扑哧扑哧地掉。
巧慧看着哭得不成样子的三姑娘,再看着面露悲伤的大姑娘跟二姑娘还有低着头的四姑娘,不由想着不亏老夫人这么疼爱三姑娘。
唐大夫过来给老夫人把脉以后立即扎针,扎完针老夫人就醒悟了。月瑶擦了眼泪道:祖母,
老夫人全身无力,低声说道:别哭,祖母没事,老了,身体真不行了,好好的就晕倒了。
唐大夫开了药以后道:老夫人,以后要好好休养不能操劳。上了年龄,身上毛病自然越来越多了。
因为老夫人生病,月瑶连学也不去上了,日日在老夫人身边伺候着。月瑶为了让老夫人舒心,特意将从书上看到的趣闻讲给老夫人听,偶尔还念念佛经,为的就是让老夫人心情愉悦。
月瑶的行为在连府内都赞一声孝心。而月瑶也不是做戏,更不是为了名声,她是发自内心想要好好照顾老夫人,尽一点孝心。可是月瑶的这番行为却是抢了月盈的工作了。
月盈听到府邸内外都在赞扬三姑娘孝顺,提都没提她,心里有些黯然,这几日她也是寸步不离老夫人左右的。
月盈身边的丫鬟采蓝恨恨地说道:凭什么姑娘这么辛苦,好名全都让三姑娘得了去。
采青劝道:你就少说两句。采青不希望火上浇油,她认为三姑娘不简单,自家姑娘还是不要跟姑娘交恶的好。
采蓝冷哼道:采青姐姐,你可能还不知道吧三姑娘面上看着慈善,其实背地里却一而再地在老夫人面前告小状。三姑娘也得叫我们姑娘一声姐姐,竟然背地里做这样龌蹉的事。
采青按住采蓝的嘴:你胡说八道什么若是等郑妈妈知道了,还不撕烂你的嘴挑拨主子之间的关系,轻则发卖重则当场打死。
月盈面色发寒: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三姑娘跟祖母告了什么状她真没想到月瑶竟然会告她的小状。
采蓝张了下口,她还真不知道月瑶说了月盈什么坏话。现在编排出几个也一下编排不出来。采青忙说道:姑娘,那些妈妈没事就爱嚼舌根头,哪里能跟他们去计较。
采蓝赶紧点头:对,对,对。都是几个妈妈在那嚼舌根头,其实是没有的事。
月盈的面色却没变好。
月瑶在老夫人身边服侍了五天,老夫人摸着月瑶的头道:瞧你,都瘦成什么样了,明天开始跟着先生学习,祖母没事的。
月瑶见着老夫人惮度坚决,也没反驳:好。
巧慧见着老夫人躺在床上有些闷:老夫人,可惜了三姑娘不是个少爷,要不然连家肯定会出一个状元郎的。巧慧看得出三姑娘是真心实意对老夫人的,所以也不吝啬说月瑶的好话。
老夫人有些奇怪:这话怎么说
巧慧笑道:老夫人是不知道,三姑娘趁着老夫人睡觉的时候就在厢房里练字,这几天一天都没断过,我瞧着三姑娘手都起了茧子。不练字的时候,三姑娘也是手不离书。老夫人,你说三姑娘若是男子是不是该考上状元的。就是大少爷,都没有三姑娘这么勤奋的,学习真的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老夫人微微叹气:若是月瑶是个男儿该多好。月瑶天资悟性都是一等一的,而且还勤奋好学,偏偏生为女儿身,老天真是捉弄连家。
月瑶回到院子里不久,老夫人就派了巧慧过来。巧慧道:姑娘,老夫人说这几日让姑娘累着了,晚上不用姑娘再过去,好好休息才是正理。这话是老夫人说的原话。
月瑶点头,老夫人现在的病情已经稳定,只要好好休养也没有多大的事。这其实是因为换季,老人家受不住,熬过这一关就好了。
巧慧不仅来传话,还送了来东西。月瑶等人走开,看着祖母送的东西,是一对珠花。
珠花是用颗颗珠圆玉润的珍珠细心绕成呈现一朵花的形状,中间用细小的翡翠粒点缀着串起来,呈现出点点晶莹的翠色,好像花蕊一般。月瑶很喜欢,第二日就戴了这对珠花。
老夫人看着会心一笑:这珠花三丫头戴着真漂亮。月瑶的皮肤白皙莹润,配这珠花相得益彰。
月瑶笑着说道:祖母给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
月盈听到这对珠花是祖母给的,当下忍不住咬了一下下颚。月盈只埋怨她也照顾老夫人良久却什么都没有,全然忘记了在老夫人之前给了她不少的好东西。
老夫人这场病,足足病了半个月。月瑶每天上完早课不再回兰溪院,而是歇在上房,晚上陪老夫人用完晚膳回兰溪院。
月瑶晚上回去还得练字,作画;早上起来打拳练手力,日子过得充实而又忙碌。
老夫人病重的日子力,莫氏没起任何的幺蛾子。月冰也是一个乖宝宝,连府上下分外的和谐。
月瑶很清楚,莫氏之所以没有任何动作是在等。一旦祖母有什么事,莫氏就不会再按捺住的。不过她也不怕,该来的总要来。
.




世家 第71章 廷正上族谱
.
月瑶又看了那本描述画作的书籍,看完以后想了好久又去了画室,半天以后才出来。
第二日月瑶交给郝妈妈一张单子:将单子交给采购的管事,跟管事说钱不够我到时候再补上。除了购物单子,月瑶还附上了三百两的银票。
郝妈妈看着单子上列的东西,都是京城的一些特产,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姑娘买这些东西做什么送人吗
月瑶点头:嗯,送人。至于送什么人,月瑶没跟郝妈妈说,郝妈妈也没再继续问了。
郝妈妈不问,不代表老夫人不问:月瑶,你采购那么多的东西做什么三百两银子不算是小数目,送给谁这么大手笔的。
月瑶笑着说道:这些东西是送给文先生的,文先生虽然没收我为学生,但是也悉心教导了我四年。文先生碍于名声没收她为学生,但是那四年却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教导她,让她打下了身后的基础。虽然遗憾文先生没收她为学生,但是月瑶仍然感激文先生。上辈子不懂事,回到京城就断了与先生的练习,这辈子绝对不要再做这样的蠢事,而送年礼,就是恢复关系的开始。
老夫人颔首:原来是送给先生,嗯,是要送。月瑶懂事了,知道送礼保持好师生关系。
其实按照老夫人的话来说虽然月瑶没下跪斟茶,但是文先生单独教了月瑶四年多,对外来说月瑶就是文先生的学生:你这份礼太单薄了,需要再添置一些。
月瑶摇头:祖母,若是以连府的名义给先生送礼,先生肯定不会收的。只有以我自己的名义送,先生才会收。所以,我不能走公帐。以连府的名义,那就是跟连府结交,而以私人名义送的礼,就只与月瑶有关系,与连府没干系的。
老夫人倒是没有异议,因为老夫人知道月瑶说的是真话,像文先生这些名士很爱惜自己的羽毛,一般不会随意与人结交,特别是官宦人家。所以若是以连府的名义送礼,文先生肯定不会收的。
老夫人笑着说道:好,祖母就从私帐再添置一二,你看可好
月瑶点头笑着说道:要让祖母破费了。月瑶知道老夫人不在意这点钱,她图的就是一个高兴。
随着礼物一起送出去的还有月瑶一封厚厚的信。在信里月瑶跟文先生说了她现在的状况,也询问了先生不少的问题。月瑶相信,先生一定会认真回复她的问题。
月瑶送了礼去江南,这件事在连府不是稀奇事。月盈有些嫉妒,月冰没放在心上。
得了消息的苏姨娘却是摇头,真没想到三姑娘竟然还会给远在江南的人送年礼。
月环这一段时间压抑住自己的本性,开始很难受,但是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不过在苏姨娘面前还是恢复了本来的性情。苏姨娘也舍不得女儿再如之前一般称为木头人一般,所以也有些纵容。
月环忍不住问道:姨娘,府邸里上上下下都在传三姑娘画艺了得,但是这么长时间我却从来没见过三姑娘作画。传闻听得多了,却未见到作品让月环忍不住怀疑是否月瑶忘记作画了。毕竟月瑶是重生的,也许月瑶年龄小的时候画艺不错,但是长大以后生疏了,现在重生一下恢复不过来。
苏姨娘不知道月环有这个推测,只是说道:等出了孝,你就能看到三姑娘的画作了。现在守孝期间,自诩孝顺女的三姑娘铁定不会作画的,否则会坏了她的名声。
月环哦了一声。
忙碌的时候,时间是过得最快的,转眼,就到了腊月了。
朱先生因为有事所以提前半个月放了假,廷正腊月初五就回来了。李翰本来是让廷正呆到腊月二十五回去的,但是廷正等先生一放完假就收拾东西了,让李翰气结。
腊月初十,连府内也放假了,姑娘家学东西没有那么严苛,所以也早早就放假了。
廷正每日卯时二刻起来,跟着月瑶锻炼身体,还要练手力,然后读书习字。不过月瑶还要刺绣跟作画。廷正回家也是半刻不得闲,但是廷正半句怨言都没有,月瑶很欣慰廷正的乖巧听话。
月瑶听到外面丫鬟说下雨了,走出去一看,外面灰蒙蒙的一片,天空也被乌云遮盖住了,没一会就下起了小雨。
月瑶披好狐裘外套走到抄手游廊,伸手到外面,雨打落在手上冰凉冰凉的。
巧兰忙将月瑶的手拉回来:姑娘,这雨水冰凉,碰了对身体不好。三姑娘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对什么新奇的事都喜欢观察,然后再记录下来。
月瑶笑着收回了手,站在院子里看着外面的景色,观看了一会又走到出了院子,打着雨伞看外面的景色。看完以后低低地说道:还是不够找不着感觉。
巧兰忍不住问道:姑娘,什么感觉
月瑶摇头没应话。
下了两天雨,月瑶没带廷正去上房请安。等停雨了,月瑶才笑着说道:廷正,跟姐姐去给祖母请安。
老夫人听到月瑶带着廷正过来,很高兴。再看着一对玉人似的孙子孙女,更是舒心不少:来,做到祖母身边来,让祖母好好瞧瞧。月瑶是日日瞧感觉不到变化,廷正却是见一次一个样:比上次见的时候,胖了一点,不过胖了好看,之前太瘦了。孩子还是圆圆润润的好看。
月瑶陪着老夫人一会,说起了过年的事。月瑶也感觉时机到了,这次没对老夫人没拐弯抹角,而是直接说道:祖母,廷正过了年就六岁了。我希望让廷正今年入族谱。越是在亲近的人面前,说话越要直接,拐弯抹角的会让祖母难过的。
1...3334353637...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