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纪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冬月青
不过不管楚归心里咋想,这杜安亮招牌的活还很好使,那说书先生一听楚归的身份,当场便吓得一屁股摔在了台子上,满堂听众见状也没一个敢笑的,都被楚归说的话给唬住了。毕竟以廷尉左平的身份,说出这么一串来,这些平头百姓,没有一个不信的。
一想到楚归说的诬陷者与被诬陷的罪名同罪,各个都只觉一身冷汗。
楚归与杜安见状也觉达到了效果,两人便飘飘然离开了东来居。当然,这飘飘然是一众人看到的感觉。
两人住的地方方向不同,在路口便分道扬镳。等到楚归回到院子时,却难得的见到房里的灯早亮起了。已经有很久不会有窦宪这么等他的时候了。
但从东来居出来后,没了那种想要在众人面前护着窦宪的想法,楚归心里便越来越被恼怒和失望填满了。
窦宪当他是什么?!一丁点也不给他透露!他反倒要成为那个最后知道的人!这简直在他看来太可笑太伤人了!
说得好听点是为了他好,不想让他卷入这些,希望他能明哲保身,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不信任他!即使他本意的确应该有为了他好的成分,可是他都问过他好几次,这种被隐瞒、被欺骗、被无视的感觉,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楚归怎么着都不能好了!
他现在实在不想见到窦宪,趁他还没发现之际,便又悄悄出了院子,往他钟师叔留给他的院子去。
自先帝驾崩后,钟离意不久便离了京,他将他原来的院子留给了楚归,可是楚归去的次数也很少。但是想着不知道啥时候他师叔说不定还会回京来看一下,宅子也时常有人打扫。
虽说他师叔还会回京的可能性很小。“情”之一字,实在伤人莫深。以为能勿见便勿念。
他师叔也是先帝放在心上的人,这宅子虽然外面不显,但无论位置、里面的格局、摆设之类,小到门窗的结实可靠,都比楚归自己的强多了。
却说窦宪在楚归院子里等了个空,问守院子的大婶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窦宪让随身的侍卫去打探一下,便知道了东来居里发生的事,而楚归现在却是故意躲着他呆在钟府里。
窦宪心里一时颇不是滋味。他也曾考虑过要不要告诉楚归,可是此事干系重大,他又何尝不知道韩纡之子又算他哪门子仇人,他真正的杀父仇人连说都不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普天之下,谁敢向君王讨个公道!可是他不服,心中不平难消。
那是生他养他的父亲,是疼爱他的祖父和叔叔,即使有过错,却完全罪不至死,他没法就这样当作此事没发生过一样;只要他活在这世上一时,便无法忘记这背在他身上的血海深仇。
这只是他一人的所背负的罪孽便好!干系帝王之事,牵扯甚多,他连说都不敢轻易说,也从未将仇恨吐露出口过,他又如何敢让楚归趟这趟浑水。
背负着血海深仇的是他,爱恋着楚归的也是他,这两个他都如此深刻而沉重。他原本以为,他只会背负着血海深仇过完一生,终其一生都为此钻营谋划,只是世事难料,却遇到了楚归,心还难以控制一头扎了进去,同样是万劫不复。
他如何敢让他珍之重之的人,与他一起趟这死无葬身之地的业火。
即使楚归恼他怨他,也只能如此。想到楚归在东来局维护他的样子,他心里便一阵阵暖流涌过,又暖又胀。他现在真想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就那样每时每刻都看着他,拥有他,占有他,这已是上天给与他的无上的恩赐和快乐。
只是楚归现在还恼着他,他想着还是让他先静静才好,若是在这个时候,他还尽想着肌肤之亲的事,他敢肯定下场会更惨、结果会更悲催。
窦宪本意是想让楚归静静,以楚归在东来居里的事,他以为没过多久,楚归便会气消与他和好如初。只是这次,他想得太乐观了,而且被东来居之事误导,低估了楚归恼怒的程度。
转眼过了近半月,窦宪都没见到楚归一面。京中沸沸扬扬的传闻倒是少了许多,但是对于这些窦宪本来就不是很在意。他心里想的事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议论纷纷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天下人之言,他早已不是那么在乎。
可是唯独这个人,他却没法不在乎。
他不敢对他说,除非说出他从未说出口的,否则说再多都不是他的实话,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说。可是若要他说出他从未说出口的心里话,他既怕楚归会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他是疯了,认为他是大不敬,也怕因此给楚归带来杀身之祸。
在这样的事情面前,人的性命生杀予夺,一点便也不值钱,丢得是如此轻易,比在战场上还不值,他怎敢让楚归冒这样的风险。
[东汉]永平纪事 [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26
可过了半月,楚归却是铁了心不理他,窦宪再怎么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有理的,也没法不慌了。
他好不容易在廷尉府衙门口逮住了楚归,但是这人当没看见他一样,只自顾自往钟府去。在府衙门前大庭广众之下窦宪不敢强来,只得上了马车跟在楚归后面。楚归有心甩掉他们,走得越来越快,眼看就要拐入马车进不了的小巷子。却没想窦宪借着马车挡住巷口,一把便将楚归抓到了马车上。
楚归早就知道窦宪劲很大,却没想能将他像拎小鸡一样拎起来。他坐在马车上还有气喘,两人都不发一言,平息过一会后,楚归才冷静道,“近来我去廷尉府就职,找来近来诏狱重大案件的卷宗来看,结果永平五年窦家坐赂案的卷宗赫然便在其中。”
窦宪眼睛一跳,忍不住问道,“这份该是绝密卷宗,怎么会随意就夹杂在其中给你看呢?”
楚归嘲道,“窦大人倒是清楚的很。我问过给给我找来卷宗的小宋,他说是许师兄看过的,但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断然也不是许师兄放在里面的,只是有人想提醒我,许师兄看过这个,而且他离京之事与此有关而已。”
窦宪脸色明显难看起来,“除了那人,还有谁能做得这么明显!这么毫无顾忌!”
楚归伸手盖住了窦宪嘴唇,低声道,“慎言!”
窦宪将楚归的手紧紧握住,楚归抽拖不得便由他去,又问道,“那韩纡之子被杀是怎么回事?”
窦宪脸色又难看几分,仿佛下定了很大决心才开口道,“并非我意。祖父和父亲的血海深仇,我虽时刻都不敢忘,可事干重大,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徐徐图之。杀一个韩纡之子能顶何用,只不过是一时意气罢了,反倒打草惊蛇,让那人知道我窦家时刻未忘父仇,只会越发忌惮我们,对窦家百害而无一利。”
楚归瞧窦宪头脑倒是清醒的很,疑惑道,“京城传遍了窦家门客斩杀韩纡之子,你将韩纡之子头颅祭奠你父亲之事,传得有眉有眼的,又是怎么回事?”
窦宪不禁叹了口气,“虽非我意,但也与我所为相差无几,你便当是我做的吧。”
楚归见窦宪话中似有袒护之意,心思电转,倒是想透几分,能让窦宪自己担当袒护的又能有几个,而明显,此人对窦家的价值甚至比窦宪还重要。如此一来,楚归便也不好多问。
“你想过你一天不放弃这个念头,你没想过有天会招致杀身甚至灭族之祸吗?”
窦宪眼神坚定地看着楚归道,“我当然想过,所以才不忍将你卷入其中。”
“可是这并非你不想便不会的,你没看到我早已从头到尾被卷入其中却一无所知吗?”
“这不一样。”
楚归拍了拍自己额头,他一时也没法和窦宪说清,只是继续问道,“那许师兄又是为何离京的?”
窦宪心中跳了一下,他下意识不想让楚归知道,这倒与其他不一样,不是怕给楚归招致啥祸患,而是出于私心。他知道许然和他从小一块长大、一块进京,两人关系很好;若是让楚归知道许然引咎与他有关,他很怕两人因此与他生了隔阂。
在上一次楚归问他时,便被他糊弄过去了,这次又被问起,都到这个地步,也没法再隐瞒,再隐瞒也只会更糟。
☆、41
静默良久,他有些发干的嗓音道,“是因为我让许然借官职之便,将我父亲当年的案卷拿出来与我看,被天子发现了,才被调出京的。”
楚归眼睛蓦然睁大,眼神都不禁有些抖动,即使他有过很多猜测,当窦宪亲口说出来时,还是觉得有股冰水浇下来的感觉。
他转过头,不想看他,问道,“你是拿什么威胁的许师兄?”
窦宪眼神一黯,忍不住轻声问道,“在你眼中,我就是那么不堪的么?”许然对你来说就像兄长一样,我再如何报仇心切,也不会去威胁他。
楚归被窦宪这番有些委屈的责问倒弄得有些怒了,盯着他恨声道,“我也不想把你想的那么不堪!许师兄是什么人我还是清楚的,若不是你拿捏住他什么把柄,他又如何会答应你做这事?”
窦宪心里有些发慌,一把将楚归紧紧地抱在怀里,有些急切道,“是我不好。许然家里的生意出了点问题,求到我头上。窦家在西南一带商道有些实力,帮了他家一把。诏狱绝密卷宗管理严格,这么多年来我都没亲眼见过,一时犯了糊涂,才会忍不住借许然之便。”
窦宪劲大,楚归挣脱不得,他心里又是难受,又是愧疚。他与窦宪、许然两人都相交甚笃,若是窦宪帮了他师兄,他定会感激,可是他竟然以此挟恩图报,给许然带来祸端,他不禁有些愧对他师兄的感觉。这让他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即使别人没有帮你的义务,可是这种□□裸的带着交易色的,还是让他很难受。
两人之间一时沉默下来。窦宪曾因楚归有所顾忌过,可是从他少年时背负的仇恨起,他便无法放弃一丝一毫的机会。他告诉自己这本就是交易,各取所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获得就要有付出。可是他不敢对楚归这么说。毕竟许然对于他们两个而言的感情分量是不一样的,关于他的事上,他们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他不是一样的对价。
窦宪只听到怀里一道很冷静的声音传来,“你有你的坚持,我有我的想法。最近都别来找我了。你让我一个人冷静冷静。”
窦宪听得不禁脑袋一空,整个人都愣住了,等他回神之际,楚归早已没了影。
撕心裂肺的疼痛。心像被挖了一块似的。他从少年时代便所背负的,从未动摇过,他因心中的仇恨,怀着莫大的坚韧,不显一丝一毫。可如今,眼看着心爱之人因此与他之间越走越远,他却不可避地感到了心痛。
几乎每天,窦宪都会去看一下楚归,只是远远地看着。他知道楚归发现了他,他希望哪天这人能谅解他与他重归于好。只是,还没等来,便又发生了件让他乃至窦家都头痛的事。
窦家大妹立后不久,本来依靠窦家之势与郭皇后所出的诸侯王,后位稳固是没太大问题的。可是没多久,便传来大宋贵人诞下皇子的消息。
在大宋贵人所生皇子之前,天子已有两子,可是母族不显,并不为世人所重视。可是大宋贵人便不一样了。在天子还是太子之时,大宋贵人便入主东宫,依着马太后外家侄女的身份,本是有希望立为皇后的。
宋家也是大家族,只是和窦家比起来差了些。天子并非马太后亲生子,马太后态度不显,一直不想将马家绑上天子的战车,天子多次请封马太后诸兄弟的事,也被马太后婉辞了。
由此一来,宋家明显不够天子妻族的分量,年少气盛的天子转而投向了一直被他父皇所忌惮心打压的窦家,而窦家经十年蒙尘,依着窦固的纽带与战功,算是达成了结盟。
不想横生枝节,大宋贵人竟在此时诞下了身份显贵的龙子。俗话说母凭子贵,大宋贵人又是天子后宫中资历长的,宋家一向清贵,自是水涨船高。
而窦皇后即使承幸多时,却一直未有消息传来。太医一直都在给宫中贵人把平安脉,窦皇后的身子也是没大问题的。
但形势逼人,窦家也没法不急,不仅窦皇后没消息,连小窦贵人肚子也没动静。窦家暗地里也是遍访名医,希望能找到法子诞下龙子。
自楚归让窦宪不要来找他后,窦宪便是各种法子刷存在感。除了时时呆在远处看下楚归好不好外,窦笃来缠着楚归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窦笃如今身为黄门侍郎,行走宫掖之间,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闲的,除了当值,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多。他又是皇后亲弟弟,宫闱之间的消息也灵通。
以前他大哥和楚归如胶似膝时,便嫌他碍眼,老打发他做东做西,来看楚归的次数也不多。等到这个时候,他大哥便又想起他了,这段时日,简直比从辟雍学堂毕业后来的次数加起来还多。有事没事,他大哥便把他打发到这来,让他帮着吹吹风、看看情况啥的。
窦笃心大,是个直肠子,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学时就与楚归关系好,楚归也没法因着窦宪的关系牵连他,索性便由着他来了。多个人聒噪也得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
窦笃将宫里的这些全数都告诉了楚归,还一个人在那里叨叨叨地说他奶奶和几个婶婶啥的,又找了啥世外高人,求了啥方子,又去了啥寺庙,拜了啥菩萨。
楚归是知道这窦皇后压根就不会有自己的孩子的,虽然这个事实对于居于深宫的女人而言,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即使母仪天下,身份尊贵,做得再好也只如马太后一般,一生尊贵,但终究还是有隔阂,更何况对于窦皇后而言,未知数更多,能不能像马皇后那般都还是个问题。
楚归止住了窦笃的聒噪,问道,“圣上是的确临幸过皇后是吧?”
窦笃瞪大了眼睛不满道,“那当然啦!天子可是雨露均沾的,要不然那大宋贵人怎么怀的龙种啊!而且大姐贵为皇后,临幸的次数还要多些。”
“那既然如此,你们有想过皇后和小窦贵人都没怀上是其他的原因吗?”
窦笃一脸懵逼,“这怀孩子的事谁说的准!我哪知道是啥原因啊!反正大姐和小妹的身体都是没问题的。”
“你刚才说,小梁贵人近来也有消息的是吧?”
说道这个,窦笃又是一脸苦瓜相,“是啊,大姐最近可上火了。”
“皇后和小窦贵人身体都没问题,但两人又都没怀上,而其他贵人却喜讯连连。其中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窦笃顿时一脸凝重,悄声道,“莫非是圣上忌惮窦家,给大姐和小妹吃了什么不能生子的东西?”
这下轮到楚归懵逼了,狠地拍了窦笃脑袋一下道,“你这没遮拦的!”
“那又是为啥啊?”
“我只是以前听人说过,血缘太近的成亲的话,会很容易要么怀不上,要么怀上了生下的也会有问题。你们母亲和天子也算堂姐弟了,你们祖母也出自皇家,更别提世祖祖上也是窦太后所出。血缘关系如此之近,很可能会对怀上龙种有影响。”
窦笃听后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
楚归不满道,“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那些有经验的老大夫,看有没有这回事!”
皇后无子,无论是历朝历代,都是个尴尬而又敏感的问题;也许真那么寸,恰恰当了皇后却不能生育,但这种几率太少了,因为各种平衡,不愿让皇后生子,让外族势力坐大的,大概也有;但是楚归说的这种,却也是很可能的。
尤其历朝越往后,经过十几代,权贵阶层不断固化,皇族与各大家族之间不断反复通婚,到后来,帝王生下嫡子的可能性便越来越小,而其中,尤以东汉最为典型。
如今窦宪任侍中与虎贲中郎将,在宫掖行走,窦笃也任了黄门侍郎,窦皇后从饮食到吃穿,定都是十分注意的,以窦家的实力,即使是天子想动啥手脚,都不容易。但是这完全只是楚归的推测,也并不完全排除天子不想让窦家女怀上龙种的可能。
窦家身为外戚,又是将门,还是前朝遗族,无论是天子还是朝臣,对他们的忌惮都不可能完全放下。
转眼到了来年,宫中传来马太后身体抱恙的消息,而朝廷上宋家联合马家还有一干朝臣,奏请立大宋贵人诞下的三皇子为太子。如今皇帝、皇后正年盛,三皇子也不过襁褓之年,这些朝臣便奏请立太子,实在让窦家十分恼火。
[东汉]永平纪事 [东汉]永平纪事_分节阅读_27
若只是马、宋梁家闹腾,窦家大概还能摆平,关键是马太后也有立三皇子为太子的意思。尤其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马太后病势加笃,人在弥留之际,大概终归还是会有所心软。
即使马太后头脑足够清醒,希望马家能够明哲保身,但是身为外戚,不上天子的战车,想独善其身,没有相应的风险,便也没有相应的荣耀。身在权力顶端,又有几个人能够清醒把持住。又或许是马太后因终身无子的遗憾,竟在立宋贵人之子为太子的事上颇为坚持。
而不得不说,马太后在天子心中的分量还是颇重的。
☆、42
建初四年初,马太后兄弟马廖、马防、马光被封为列侯,四月,大宋贵人之子三皇子宋庆被立为太子,大皇子伉被封为千乘王,二皇子全被封为平春王。
早在马太后兄弟被封时,窦家便知此事恐怕不善。
马家亦多战功,天子欲多倚重,以马家为舅家,生母贾贵人家族并未多亲近。早在建初二年,天子便欲封诸舅,马太后以“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拒绝了。
不得不说,马太后是一个眼光长远、见识不凡的女人,而且也一心为马家考虑,只是这说辞,终归生疏了些。
以往太后,也并不是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就窦太后和汉武帝之母王太后而言,其眼光谋略,与马太后相较而言,不说谁优谁劣,至少这个道理是绝对看得出的。
但生出田蚡、窦婴之祸,为后世所忌,并不在于窦太后、王太后没有先见之明,在天子看来,恰恰是景帝、孝武,皆是太后所生,即使宠贵过盛,易致倾覆之祸,也不得不将家族绑上自己儿子的战车,因为自己的儿子在强敌环饲之下,需要外家的力量支持。
景帝时有七国之乱,诸侯王强势,武帝初登位时年幼,亦不外如是。而在当今天子看来,他自己就如孤家寡人一个,无论与林立的世家大族,还是与他同出的兄弟相比,全力支持他的实力太薄弱。他急切需要母族的支持,但马太后为了马家安危,不愿将马家置于天子的战车之上。
到如今,马家兄弟受封的意味便十分明显了,不可能是马太后此时改变了主意,而是在马太后弥留之际,马家与宋家迷了眼,铁了心希望大宋贵人当上皇后,大宋贵人所出的皇子能立为太子。
他们担心一旦马太后驾崩,没有了倚仗的他们,荣宠会转瞬即逝。而马太后也抵不过自家兄弟的苦求,与天子达成了默契的协议,马家作为舅家全力支持他,而他则立了三皇子为太子。
如此一来,窦家的位置则十分尴尬,而天子此举的意思也十分不友好。皇后尚在,且皇帝皇后均年少,至少在世人看来还有大把大把的机会有正儿八经的嫡子,可是却立了大宋贵人之子为太子,而大宋贵人的资历、出身也并不弱。
这摆明便让窦皇后和窦家很难看!这是想让窦皇后所出皇子不能继承大统还是希望窦皇后无子的意思?在嫡庶天差地别的这个时候,这种作为简直就是打窦家的脸。
而这也明显显出了天子的年少气躁,摆明了对窦家的间隙。既然以窦家为妻族,却如此摇摆不定,不能给与皇后一族该有的尊重和荣宠,又如何能让窦家全心全意地上他的战车,既然本来便对窦家心有间隙,当初又何必要立窦家女为后。
在楚归看来,立三皇子为太子,无疑是天子走的一步烂棋,即使马太后被后世称颂贤明,但在为她这个样子考虑的份上,远不如为自己家族考虑的多。虽然可道人之常情,只是遗害太过深远。
建初四年六月,马太后驾崩。不久,天子诏令以楚归为太子少傅。
楚归心里的感觉真是日了狗了,心想这天子真当他是一块靶子啊,就那么明晃晃地摆那供百官讨伐呢。太子少傅可是二千石官职,他如今身为六百石廷尉左平,便有些说不过去了,当初谏议大夫便在朝堂上提出过异议。如今竟然轻易便封他个二千石的太子少傅,他又不是皇后嫡兄的窦宪。
他本以为他会被朝廷大臣的唾沫给淹死的,不想这次倒奇怪了,每一个人站出来反对。楚归心道是不是他离开朝堂宫廷太远了,完全看不清形势是咋走的了。
即使他猜测是因为太子如今还是襁褓之年,这太子少傅也不过是个虚职,根本就是帝王偏爱,他们也便没啥好说的了。
其实这个原因也大概差不离。那些一个个人的朝臣早已看清天子对楚归态度的不寻常,对楚归与窦宪的关系心里也是门清,这样一个人,他们才不傻不拉几地去得罪。
廷尉左平掌管诏狱,有核死罪之权,涉及刑狱人命,不可谓关系不大,即使只是六百石,即使是天子心意所述,朝臣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谏,而他们的谏议不被天子所采纳,也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了。
而这太子少傅虽本也干系重大,毕竟事关大位继承人的学问教养,但如今太子还在襁褓之年,这位职不过是个虚职罢了,没啥利害关系,就算是两千石,他们去惹天子厌怒干嘛。等到太子四五岁需要启蒙之时,这世事变化快得很,谁还知道楚归在哪、太子少傅又是谁。
即使再不济,楚归本来学识也不差,隔个四五年,给太子启蒙也不是没这个能耐,而且太子也是要入辟雍学堂的,老师多的很,他们也不用操这个心。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朝堂上混久了的人,这其中关窍还是门清。
现在任了太子少傅之职,简直是他从辟雍学堂结业以来最闲的日子,但是早上还是需要点卯,还得列席朝堂会议,时不时还要被天子召见,虽然天子找他也不是什么正事。每天也不是没事,但总体上还是很闲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