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小城女律师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莫惜春衣

    又听到原审被告人陈大丫犯协助组织卖淫罪一下子傻掉了,以为还得关上很多年。

    突然又听到后面六个字,免于刑事处罚。

    她的心就象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一会儿温暖如春天一会儿又如寒冬一样。

    再三确定当庭释放后,陈大丫站在被告席上嚎啕大哭,看着要离席的三个法官,她突然跪在地上,“砰砰”地磕头,不一会儿整个额头都红了。

    站着看热闹的三个法官有点不好意思,就连陈法官脸上都讪讪的,陈法官桌上的资料没有收完,他交代一下书记员赶紧走了,三个人颇有点落荒而逃的感觉。

    在核对笔录的时候,陈大丫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她试着在法庭上走动一下,看到法警和书记员都没有呵斥她,又哭了起来。

    观审的几位媒体记者过来问了几句,陈大丫其他话也没说,只是反反复复地感谢政府、法院和法官对她的宽宏大量,甚至连警察都没有一声怪罪,反




第一百零八章 鹧鸪阿姨(一)
    黄一曦想起自己在师父面前差点发誓贴工不贴钱的话,更觉得牙疼。

    给陈大丫的钱数目虽然不多,却是她堂姐给的全部,本来这个案件的代理费用都没有达到闽越省律师收费的最低标准。这一下,真是贴工时又贴钱了。

    商洛宇认为其实黄一曦没必要这么做,今天能让陈大丫从这里走出来,就是天大的功德了,只不过他的小姑娘心软,做什么事都是对的。

    “你不是说开完庭能吃一头象吗我们去那吃东西,我请你吃蚵子煎。”

    商洛宇指着不远处几排蚵壳厝,村子里没看到成年男人,估计都出海了。

    那些厝前都有一个或两个鹧鸪妇女坐在板凳上,敏捷地用小铁锥撬开海蚵壳,只见她们巧手一撬,一只只水灵灵的海蚵就剥出来了,一旁的空蚵壳已堆成了一座小山。有的抱着孩子坐在家门前和厝边挖海蚵的妇女聊天,整个村子一派祥和。

    白水州人叫海蛎为蚵,蚵宁心安神,益智健脑,益胃生津,强肝解毒,是含锌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且肉肥美爽滑,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正常人每天只吃23个海蚵就能提供全天所需的锌。

    “把她们刚剥下来的蚵,加蒜叶、姜末、葱头、韭菜、红薯粉,用花生油一煎,打入青皮鸭蛋,那样煎出来的蚵煎鲜美到让人舌头都能吞下去。”商洛宇诱惑着,象哄着羊咪咪的大灰狼。

    “那是人家家里,哪里会给你煮东西,我们还是走吧,大家都在忙呢,等下让人赶了就不好看了。”黄一曦有点不安,拖着商洛宇要走,旁边已经有几个放学的小孩子好奇地看着他们俩个人。

    村里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一有生份面孔进来,也是她们好奇的对象。

    黄一曦抚额,他们是来参观的,可现在倒是象被人参观的。

    她们有的直瞪着她们两个人,有的停下手头上的活交头接耳,还好这些蚵壳厝也算是白水州的一道独特的小风景,来参观的人不算少,村里人也算司空见惯,好奇也不会围上来,不然黄一曦肯定要扭头就走。

    “怎么不肯,多给加工钱就肯了。”

    商洛宇刚见黄一曦也有点意动,赶紧游说,“你不知道,鹧鸪村这种刚开的蚵直接做有多好吃,让人舌头都会卷进去,而且我看了那家刚才挑进去几个担子的海鲜,都是刚从船上卸下来的。

    蚵也有偏好,蚵喜白色,蚵石以“白水州白”石制成。

    白水州只有鹧鸪这一带产出的海蚵是青色的,所产出蚵品也相对较优,蚵品圆润鲜美,体液澄清为上品。

    其它地方因江大水混,石色锈黄,产出之蚵个大腥肥,色泽灰白发暗,体液浑浊,为下品。

    白水州人自己吃的都是青蚵,街上餐馆卖的其它颜色的海蚵,都是给那些山猴山怂吃的。

    新鲜新鲜,越新越鲜,黄一曦嘴上说反对,脚已经自己往那户人家走了,白水州人说,重吃的查某跟人走,黄一曦唾弃自己,没出息,一点吃的就流哈喇子跟人走了。

    “青蚵白蚵,不如黄一曦的情哥哥,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两个还是粘乎乎的。”见他们两个走近,正在挖蚵的一位年青妇女站了起来,戏谑说了一句,竟然说出黄一曦的名字。

    “你是……”黄一曦愣了好一会儿,眼前的这个穿着鹧鸪服装的年青妇女,个子高脸黑,身材有点茁壮,一看就是讨海的高手。

    &nb



第一百零九章 鹧鸪阿姨(二)
    住久了渔民才发现,这些海滩上取之不尽的蚵壳又不用费大力气捡回的蚵壳,大而中空,将它垒砌起来作为墙面,能够隔绝许多空气,使得厝内冬暖夏凉。又因白水州海风中带有很高的盐分,海边风大而潮湿,蚵壳墙体具有不易腐蚀、不易渗水等天然优势,成为当地人首选的建筑材料。

    “蚵壳厝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的特点,适合海边潮湿气候环境居住;其次是蚵壳厝墙体十分坚固,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说法。”

    一个跟着邱茜燕大儿子过来的年纪大点的鹧鸪阿姨接过邱茜燕的话,旁边还有几个年纪相当的鹧鸪阿姨也放下手里的小铁锥围了上来。

    黄一曦和商洛宇相互交换一下眼神,听了这么久,他们两个人还是不明白旧时的同学招呼这么多人过来要做什么,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两个人也不是有钱又显摆的人,现在海鲜这么贵,能住在这里家里有船的人家产比她们两个人丰厚许多,想想两个人也没有让人可图的。

    “别小看这才几十栋房屋,建造的时期不同,风格也不一样。”

    过来这个年长的鹧鸪阿姨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几栋“蚵壳厝“地基以上,四周砌红砖框,整堵墙均嵌以白色蚵壳,墙体如片片鱼鳞的蚵壳,构筑错落有致、简朴大方,属于明清时期的建筑。”

    这种房子远远看去,有密集恐惧症的黄一曦实则不太喜欢,近看的时候还好,第一眼看上杂乱无序,但认真看了倒一种纯朴自然的感观。

    想必建造的时候,这些蚵壳也不是随意插上去的。

    商洛宇的字虽然没比黄一曦漂亮,但对于画,他倒是有研究的,很多大气漂亮的图案实则通过民间艺人的图案提练填补的,就象民歌,很多都是山歌或乡里小调改编的。

    讲解的阿姨满意地看着这两个年轻人一脸的恍然,悟性高,不象有些木头人,给他们讲了一百遍也听不懂,就象鸭子听雷响。

    “这几栋是“出砖入石“式,这种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地基以上,砌成双勾形条石或乱石至窗底下,墙角用方石砌柱,然后配以红砖方框,再饰以蚵壳至滴水檐下,具有实用性外,还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旁边另一个鹧鸪阿姨接着补充,“第二种已经是明清后期的建筑了,那边那几栋和这两种的建筑又不一样了,是在滴水檐以上,屋檐以下的三角区,嵌饰蚵壳,有的还用红砖砌圆窗,这种属于现代建筑。”

    “说是现代建筑,但也是几十年前的,最新的建筑是这几栋,在市政府规定不能自己建筑之前的最后一批,当时改革开放不久,我们村靠出海捞渔,很多人过上好日子,对房子建筑也更讲究了,用“条石“砌墙体至窗底下,再用红砖砌成窗,然后以蚵壳装饰“蚵壳厝“,在滴水檐下红白相间,鲜艳夺目。”

    黄一曦点点头,不管是从颜色配搭,还是建筑风格,应该都有经过专业的规划,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和工艺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这些房屋不管是新的旧的工具,都是用过的,有些可能是几代祖宗留下来,那种生活气息让黄一曦印象深刻,这些厝进门的下厅都有桌椅茶盘,庭院里长石凳上多多少少都放着花草,多的几十盆,拥拥簇簇的,少了也有几盆,有些盆子都已经破了,露出里面的泥块,可见主人也没怎么打理,但花草长得极其自然葱绿。



第一百一十章 鹧鸪阿姨(三)
    只是经过简单的售票处理,烹饪手法也简单,白灼或小炒,味道却一点也不输给酒店大厨,蚵子煎,油淋大卷,就连这个季节很少见到大只的红膏蟹都有,只是邱茜燕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指着一盆手掌大的九节虾炒菲菜对黄一曦眨了眨眼,笑得很猥琐,“这盆是专门炒给商洛宇吃的,你就不要吃了,九节虾炒菲菜,男人都很爱。”

    商洛宇表示惹不起,只能郁闷地摸摸脑袋。

    结过婚生过孩子的鹧鸪阿姨说荤段子,未结婚的两个人只能假装听不懂,不过黄一曦也不想太吃亏。

    “你们的海鲜这么好吃,是不是因为还没放福尔马林”

    黄一曦眨眨眼。

    “肯定没放呀,要卖的才有这待遇,你们两个这顿,没收钱放什么,浪费,免费的当然能省则省。”邱茜燕丝毫不介意黄一曦的抹黑。

    两个人吃完饭,邱茜燕开始泡茶,刚才散去的鹧鸪阿姨又围了过来,未等她们两个发问,鹧鸪阿姨愁眉苦脸七嘴八舌地把事情来龙去脉全部说出来。

    白水州市政府搬过来后,整个东海片区全部纳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这里一整片都要拆迁,据说要开发酒店与商品房项目。

    鹧鸪村的人对住楼房没有一丝一毫和向往,一个年老的鹧鸪阿姨说着说着就抹着眼泪,“我们的先人住在这里,我们也在这里出生,也希望在这里老去,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日出讨海,日落回来,平房厝边头尾走动都方便,我们的子孙也一直住在这里。”

    黄一曦听了有点恻然,鹧鸪阿姨上山下海,走街窜巷,海里市井都能应付,尤其是年纪大点的鹧鸪阿姨,性子坚韧得如礁石上的海草,能让她如此失态的,可见心里如何看重。

    另一个头戴四五串层次分明的茉莉花、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还有宝石金钗看起来经济状况的鹧鸪阿姨说得很实际,“我们村都是渔民,这些厝大,有天有地还有埕,放渔网渔筐等工具开海蚵什么的都好用,套房对我们渔民来说高又不实用。”

    商洛宇和黄一曦对视一眼,“你们这片如果明清算起,算起来都是文物,又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应该保护才对,怎么会被规划拆了呢”

    这话一出几个鹧鸪阿姨都愤怒起来,决定要拆迁的龟孙子一点也不考虑她们村的实际情况,她们要住楼房的话,自己有钱买,能买得起一艘船的,难道还买不起一套房子。

    事实上村里如果没有从事渔业的村民几乎都搬走了,他们走后留下的蚵壳厝没人维护,有几间已经成了危房,有些甚至倒塌了。

    说到最后,邱茜燕满怀希望地看着她们,“我们村里的人合计过了,想请你们帮我们官司,我们不想这片地区被那些龟孙子毁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个地方养活了他们祖祖辈辈人,她们也希望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邱茜燕找黄一曦和商洛宇并不是心血来潮,白水州电视台播映了商洛宇几次,她们做事时电视上播映,邱茜燕就自豪地提起这个是她的同学,谢永辰的案件在电视台播映后,她们也看到了,一起商量一下,觉得找商洛宇黄一曦两个人靠谱而且有点影响力,一般律师没有名气只怕打不了。

    黄一曦两人这才明白他们两个人进村村里人嘀嘀咕咕的原因,也是,就算她们两个长得出色些,这村也不封闭,哪里会这么好奇。

    商洛宇



第一百一十一章 鹧鸪阿姨(四)
    这张相片真美,都可以做电脑屏保了,商洛宇自恋地想。

    黄一曦却没有印象,她回想一下,当时她刚到白水州,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熟悉这个城市,也几次经过这里,当时第九码头除了渔船货船还有客船,她也停下来参观过,可是那时她真的不认识商洛宇。

    拍摄者的角度很巧,这张相片怎么看两个人好象含情脉脉对望,一张相片上满满的“爱情”。

    “当时你一直说你不认识商洛宇,我们几个人都觉得你很虚伪。”邱茜燕有点不好意思,少年时不成熟,班上几个女同学又对商洛宇有点好感,都不喜欢黄一曦,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

    黄一曦觉得很冤枉,“我那时真不认识商洛宇,阳光照射下,我往上看商洛宇的脸是黑的,根本没看清楚是谁,也想不起有这一情景。”

    “可我记得你。”商洛宇慢吞吞地说,手却快速地抽走那张相片,他那时也是刚到白水州,离开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有点不开心,坐在城墙上时一眼就看到黄一曦,那一眼,就是一生。

    过后的几次巧遇,都是他特意留意跟踪的,只是少年时他根本没想到其他同学会留意到他的行动,导致成了全校早恋新闻。

    “话说你们在一起这么多年,还不结婚吗你们看看,我儿子现在已经小学一年级了,二儿子也到了打酱油的年纪了,你们再不结婚,等你们生了孩子,我都当奶奶了。”

    邱茜燕打击加炫耀,哈哈大笑,她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念书了,比不上黄一曦,不过读书不行赚钱和生孩子行呀。

    “……”

    能生了不起呀,母猪都能做到的事,黄一曦心里疯狂地念着,别说,邱茜燕长残了,两个儿子倒是挺好看的,很萌,要不是怕有个怪阿姨称号,她也上前揉揉他们的脸。

    还是算了,压抑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思,黄一曦一翻白眼,“你还不快点去撬海蚵去,我们吃饱喝足,告辞了。”

    两个人走出鹧鸪村,才开始说起邱茜燕委托的事,要不是碍于同学情面,黄一曦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这年头,行政官司不好打呀。

    行政案件就是俗话所说的民告官,古往今来,民告官下场都不好,大清律例规定,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里。

    现在虽不至于如此,但普通公民与行政主体的地位悬殊。而且现行体制下,人民法院受制于地方。不仅行政审判、民事审判甚至刑事审判都受制于这种环境。行政案件有案不收、有诉不理的现象十分普遍。

    向上告有多难,黄一曦才刚刚体会到,一个律师事务所无理的规章制度,她表面都得遵守,真要告白水州市政府,那可真是,又捅了一次天。

    商洛宇倒是乐观,“行政案件没什么可怕的,而且现在风向不一样,2014年和去年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两次修订修改幅度大、涉及面广,增加了很多便于群众维权的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而且前不久,我可是听到中院说今年行政案件不多,案件不够目标他们也很头疼,巴不得我们前去立案,越多越好,行政庭长还和我开玩笑,说案件诉讼费用他都愿意倒贴。”

    白水州地处东南沿海,南方人胆子小又灵活,少做官多经商,有那个闲功夫都在想方设法挣两个小钱,很少人会想去用胳膊扭大腿,所以商洛宇说的行政庭庭长担忧黄一曦是相信的,

    行政案件受理费便宜,一个案件就50元,能打得起官司的,也不差这50元,可问题不在于这50元。

    商洛宇几经开解,黄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乡迁墓(一)
    “那我让小吴送你们吧。顶 点 ”

    看到黄一曦还要拒绝,商洛宇使出杀手锏,“你看看,天气预报说晚上到明天有大雨,阿姨会晕车,你还得拿许多东西回去,搭车不方便,要是担心不好交代,你就说是叫快车的吧。”

    “天气预报都不准的,现在太阳还那么热。”不过黄一曦想想也是,这次回去,母亲肯定买了许多五果六斋和糕饼,还有香烛纸钱,如果乘坐公交车还得转车,到镇上如果叫不到车还得走一段路,单靠她一个人只怕拿不动。
1...2324252627...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