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智能工业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对于卡洛斯的心思,两世为人的云非或许比他自己都清楚。貌似现在对方已经有了合作的意向,自己这方对于对方却没有丝毫的了解。而管理成本,在自己原来那个时空的任何国家,任何区域,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在这个没有摆渡大婶的年代,这就是一大劣势。很难确定自己对手的底线。
任志国向着王庆丰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得到的同样是迷茫。
云非心中默默地思索着这个混杂着德国人跟美国人的考察团的身份。对于普通机加车间的介绍,也有点心不在焉起来。按理来说,九十年代初期,很难遇到一个代表团有着几个国家的人员。
见到庆丰机械把整个车间的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分成了无数详细的工序,甚至连工步也分得详细无比。一群老外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要知道,即使是流水线生产,工步也不至于分得这么详细。有了大量数控机床之后,大多数的工序都开始集中起来。
中国大陆机械加工的落后,由此可见!
在国外,由于有着数控机床代替高级操作工,所以,流水线生产更加流行。在北美洲跟欧洲这两个工业发达的地区,虽然现在已经开始追求人性化的管理。不过有着大量的数控机床代替高素质技术工人,流水线的生产反而更加完美。
工人,不是机器人,尤其是技术工人。如果让他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很容易就会造成精神上的疲惫,从而造成精度等级的降低以及批量报废。也正是因为这样,整个欧洲跟美洲这两个工业发达地区,机械制造行业的工资成本都已经上升到了股东即将忍受不了的地步。
整个欧洲由于经济发展放缓,无数的企业把目光投到了活力越来越大的中国大陆。这不仅因为中国有着广阔无比的市场,同时,中国有着成本低廉的熟练技术工人。当然,这个时候的外资企业,远远还没有后世那般的nb,对于技术工人的吸引力反而没有本土企业强。
参观完工厂之后,王庆丰把一行人带到了办公楼的二楼大会议室里面。
“王老板,云厂长,你们先看看这份合约吧。”在办公室刚坐下,任志国就从旁边的秘书手中捧着的公文包里面掏出两份文件,递给了王庆丰跟云非两人。他知道,这个厂,眼前这个年轻人完全能够做王庆丰的主,当然,任志国也知道,这年轻人,也不如王庆丰那样好忽悠。
卡洛斯以及怀特等人同样一脸期待地盯着云非以及王庆丰这两个他们选择了不短时间的潜在合作对象。
王庆丰一看到这份用中文跟英文两种文字的合约就头大,看到云非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直接把手中的文件给丢给了云非,让他仔细地瞧瞧。见到人任志国正在跟史密斯·怀特以及卡洛斯几人小声的用英语交谈,开始靠着沙发的靠背闭目养神起来。
看到合约,云非才明白了对方的身份。不过在知道他们的身份之后,却更加迷茫起来。
任志国带来这个有着八名成员的外国考察团,来自于世界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厂商——美国迪尔公司。迪尔公司早在1958年就已经超过国际联合收割机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农用机械生产厂家。1963年成为世界最大农用机械生产公司之后,其地位从来都不曾动摇。
迪尔公司在中国,一直都是以技术转让、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以及整机出口为其主要业务。现在居然开始布局在中国建厂!
这无论如何都让他想不通。迪尔公司在中国,不是没有布局,却没有在中国市场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
在原来那个世界里,迪尔公司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就与中国有着业务往来,其在bj成立办事处都要等到1995年,与hlj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建立中国农机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要等到1997年。
任志国给出的合约很简单,就是美国迪尔、卡马特、庆丰机械三家合资建立一家农机生产公司。卡马特公司负责市场,庆丰机械负责大部分的零部件生产,而迪尔公司,则负责整体技术、提供动力设备以及售后服务。新工厂建立在hen郑州,负责最后装配。
迪尔公司出资500万美元以及技术,新工厂的股份美国迪尔占据51%,卡马特公司出资600万美元以及市场渠道占据42%,庆丰机械提供零件加工以及装配的所有技术工人得到7%。
新工厂的股份,在得到新的注资之后,再重新分配股权。看到这里,云非笑了。
八九十年代,很多外资公司都是玩这样的资本游戏。由于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国外的独资企业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所以都找优秀的中国本土企业合资,然后再大量地向着合资公司注资,稀释中方的股权。其中,sh一汽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不仅出了绝大部分的熟练工人,还有不少的地皮以及市场份额。到后来,随着德国公司的不断注资,sh大众也就仅仅算德国大众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德国大众给分走!到头来,不仅自己没了自己的优势,反而还受制于德国人。
很多的外资公司都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在中国大陆找那些有着巨大潜力的中方公司合股,最后完全吞并对方。
这方面,最为吃亏的,就是跟外资企业合资的国营企业。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到处需要钱,而国外由于市场的萎缩,外资企业大量闲置资金涌入中国市场。合资企业的外方注资,中方却又拿hlj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从1997年建厂,到2004年年底,这家合资企业就已经成为了迪尔的全资公司。
看完这份和约之后,云非更加迷茫。合上手中的文件,云非轻轻地拍了拍手,见到任志国以及迪尔考察团的成员都向着自己看来,才严肃地说道:
“各位,非常抱歉打断了大家的交流。对于这份合约,我有着很大的疑惑,不知道你们谁能帮助我。”
“云非先生,对于这份条件初步意向合约,你有什么疑惑呢?”卡洛斯微笑着问着云非。他相信,这个他们看中的公司,完全会同意如此丰厚的条件。
“咱们先不谈这份合约的内容,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贵方是世界上农机行业的巨无霸,在中国,生产农用机械的厂家也不在少数。他们的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远远超过我们这家只是做配件的新成立的机械加工厂,我想问问,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庆丰机械。”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全部章节





智能工业帝国 030 拒绝合资
. .
“云先生,你是否觉得这个想法非常的疯狂?”卡洛斯玩笑地看着云非。
这时候,他已经知道了,在这家属于王庆丰的工厂,真正需要他们应付的,就是眼前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年轻人。他不知道为什么身为老板的王庆丰对于这个年轻的副厂长如此放心,不过经过短时间的接触,也明白,这个在他眼中仅仅算是一个小孩子的年轻人并不是他最开始认为的是王庆丰家族中人。
“是的,我觉得你们的想法非常疯狂。这份合约,我想应该经过了你们的股东授权,不然你们也不会连初步沟通都没有做,直接就在第一次交流时就准备好了初步的意向合同。”对于老外们投资的流程,云非也就仅仅知道一些。
不过,仅仅是他了解的这一点,已经足够把卡洛斯这些与中国大陆很少打交道的人唬得一愣一愣地。
“的确。对于中国大陆的市场,我们确信,将会使得迪尔公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选择你们,是因为你们属于私营企业,操作过程中比起跟中国大陆上其他国营厂合作简单的多,至少,需要审批的手续就少了一半以上。我们需要简洁的操作过程以及简单的合作模式。”卡洛斯微笑着说道。
对于公司股东的战略,他还是有着几分清晰的认识。不过,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眼前这个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能够懂得,中国大陆的市场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有多么的庞大,虽然,现在整个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多少令人期待的情况出现。
有识之人都明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说实话,我们庆丰机械并不是贵公司最好的选择。贵公司为什么不选择直接投资中国大陆呢?那样会比合资有着更多的优惠。我们庆丰机械实力太弱……”云非觉得自己拒绝得非常的委婉。
见到云非这样说着,卡洛斯心中郁闷不已。总不能当着云非说,我们肯定想要独资了,只不过我们因为外资公司的身份,并不能勾引到中国大陆的熟练技术工人吧!
不过这家工厂的老板毕竟不是眼前这个并不好应付的年轻人。所以他们都转过头盯着还摸不着头脑的王庆丰。
任志国听到云非这样说,心中不由焦急了起来。要是云非这孩子不同意,那只能另寻别家公司合资了。迪尔公司所出的资金是固定的,他们需要的股份也是固定的,短时间内,从哪里去寻找到合适的工厂入股,要知道,新工厂可是关系到上千万美元的机床订单。
卡马特之所以选择把庆丰机械拉入合资公司,就是因为卡马特公司接到一笔上千万美元的数控机床订单。而想要完成这笔订单,就必须要靠迪尔公司帮忙。两家合作建厂,虽然都看好前景,不过并没有如此迫切。
迪尔公司需要卡马尔帮忙在中国建厂,卡马特需要通过迪尔公司的关系得到上千万美元的高端数控机床,这是这次建厂的合作基础。
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卡马特公司所熟悉的,加工能力最强大的就是庆丰机械。再一个就是,有了庆丰机械的加入,新工厂在建立之后很快就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庆丰机械把所有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人投入到新工厂,完成厂房等基础设施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开始生产。
如果跟国内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估计三家公司产品上市后很长一段时间审批手续都还没有搞定。再加上很多国营企业里面都背负着太多退休工人的养老金了。而庆丰机械不同,他们是私营企业,没有退休工人的拖累。
“老王,这个你可得考虑清楚了,你这些设备加起来也就只有四百多万不到,如果合作建立新工厂,7%的股份可就是七百万了。”见到云非没有合作的意思,任志国开始游说王庆丰,只要王庆丰同意,云非即使不同意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这个,任经理,这个来得太突然了,你容我想想……”王庆丰被任志国口中的七百万搞蒙了,诺诺地回答到。
“有什么好考虑的,咱们打交道也好几个月了,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任志国觉得王庆丰这人简直是个笨蛋,送上门的好处居然不要。只要签个字,不到五百万就变成七百万。要是舍不得工厂,用七百万完全能够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工厂了。
任志国不是不知道,五百万不到,那只是按照庆丰机械折旧后的价格。到现在,估计六百万都买不回来这些设备。
见到王庆丰脸上的犹豫,云非心中不由一痛。庆丰机械之所以能够招徕迪尔公司这样的投资者,都源于自己这大半年的努力。要是以以前的庆丰机械,没有任何一家外资企业会考虑与他们合作建厂。
知道自己的意见左右不了王庆丰,云非直接离开了会议室。
见到云非出去,王庆丰也只能告知任志国自己需要考虑。
对于意向的合作者的态度,考察团没有任何的意外。任志国则开始担忧起来。他是带着满怀的信心而来,却是满怀的失望而去。
“小云,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同意呢?这下把卡马特给得罪了,估计咱们的数控订单也会黄了……”任志国跟考察团离开之后,王庆丰就找到云非抱怨起来。
“老板,你真的想要跟他们合作?”云非没有回答王庆丰的问题,也没有理会他的抱怨,反而问王庆丰是否真的想要合作。
听到云非的问话,王庆丰沉默了好一阵才回答:“他们的条件还是很丰厚的。”
“迪尔公司之所以选择我们合作,虽然很大原因是由于卡马特的推荐,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重我们工厂的工人。设备并不值钱,他们合同上面明确要求,要求我们庆丰机械的全部熟练技工!”云非对着一脸肉痛的王庆丰说道。
“熟练工人给他们就是了,我们再从外面招呗……”
听到王庆丰的回答,云非无语。感情,王庆丰干了这么多年的老板,还没有明白熟练技术工人对于一个机械加工工厂的重要性。
“这几个月,你经常到处招人,招到了多少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我们把工人都投入到合资工厂,我们现在的业务都会丢掉。表面上看跟迪尔公司以及卡马特合作前景不错,合同对我们也很有优势,这合同只要签了,等合资工厂的厂房等基础设施建好之后,我们就得开始生产新工厂的零件。这些不是我们做加工,做完一批订单就能够结账。虽然所有的成本都由合资工厂出,我们都不会有任何损失,不过我们庆丰机械已经成了合资工厂的一个车间,没有任何独立性可言!”
也不管王庆丰能否理解,云非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以工厂目前的情况来看,七百万,只需要两年半到三年就能够挣到。而合资工厂,前两年不一定能够盈利,毕竟,他们生产的不是普通产品,而是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在国内,现在使用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并不多,主要是太贵。迪尔看中我们的就是我们工厂里面两百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熟练工人都交出去,即使工厂存在,我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招聘到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毕竟珠三角并不是重工业基地,附近也没有多少大型国有机械厂。没有了熟练技术工人,一切都是白搭,那时候,即使我们想要毁约都不行……”
“不至于吧?”王庆丰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卡马特公司的老板,有着很深厚的红色背景,所以他觉得既然卡马特都急不可耐地想要签合同,那么成立的新的合资企业对于自己应该还是有利的,听了云非的分析,才觉得这事情还真有点不靠谱。
“当然,如果你愿意跟他们合作,我也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工厂是你的。”现在庆丰机械已经走上正规,发展势头也不错,云非设计的数控系统也快要完成,快到离开的时候了。所以王庆丰怎么选择,他也不会阻止。
“小云呐,你是不是还是打算要离开?我一直跟你说,这家工厂是我们两个人的。如果不是你,工厂如何能够在短短八个月就扩大三倍。我说了,这工厂有20%的股份是你的。”听到云非如是说,王庆丰急忙表态,也顾不得理会是否会得罪卡马特。
“老板,工厂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规,技术部那边设计的制鞋生产线以及台钻、攻丝机的样品都已经做出来了。现在工厂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重心向这些小型设备制造方向倾斜,毕竟,做代加工是没有前途的。只要按照既定的发展方向走,就不会有任何问题。那时候有我没我都没有任何关系。”云非不想跟王庆丰纠缠这个问题,这八个月来,这个问题不知道纠缠了多少次。
“真不考虑留下?如果你嫌股份少,你觉得多少合适?”
“老板,不是这个问题,具体的原因我没办法给你解释。”
听到云非依然是这种说法,王庆丰无语。
.全部章节




智能工业帝国 031 考察团是骗子
. .
本来,王庆丰昨天就跑到市里面一家不错的酒店安排了饭局要招待考察团,不过却没有想到,三家没有合作成功,反而不欢而散。
因为没有合作成功,考察团仅仅在庆丰机械呆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离开了。
看到时间已经快十一点半了,最后无奈之下只好损失掉五百块钱的定金,推掉自己为了招待老外以及任志国而定的天价酒席。
王庆丰非常担心卡马特公司由于自己的庆丰机械没有合作而终止合约。听了云非的详细解释之后,依然有点隐隐地担忧。
云非告诉王庆丰,卡马特不会终止合约,不仅仅是因为两家签订了长期合同,更因为卡马特现在在国外接到的数控加工业务,大多数都是高精尖端的业务,国内尚未兴起的数控加工行业,私营企业没有几家能够做得出来,而国企倒是能够做的出来,他们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都够呛,对于外面的加工业务,根本就不会理会。
再一个,等卡马特反应过来,同样不会跟迪尔公司合作。不仅仅因为卡马特公司本来是做贸易的,转入机械制造很困难,更因为卡马特付出六百万美元仅仅只能够得到百分之四十二的新工厂股份。如果等新工厂建立完成,迪尔公司派出的人员熟悉了中国的客户,那么就会进行第一次注资,到时候即使卡马特公司想要保住手中的股份,也没有办法可想,毕竟这次的六百万美元几乎就是卡马特的大部分的家当了。
到那个时候,卡马特公司唯一的选择,就是把自己手中的股份买个迪尔公司。那样一来,卡马特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在迪尔公司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被迪尔公司当成免费劳动力,可以说赔了夫人又折兵。除非卡马特的管理层都是一群笨蛋,否则回去之后,绝对会因为庆丰机械的拒绝合作而分析庆丰机械拒绝的深层次原因。
云非对于迪尔集团的考察团同样有着不小的疑惑。
任何公司,在要同另外的公司进行合作的时候,绝对不会像迪尔公司这样如此轻易地在第一次考察合作公司环境的时候,就要求签订意向合同。更何况,这份意向合同是考察团尚未对庆丰机械进行考察的时候就已经拟定好了,这就让云非有点想不通了。
即使庆丰机械的加工实力完全得到了迪尔公司的认同,也不可能在双方还没有沟通的时候就拟定合约,哪怕是他们跟卡马特沟通之后也不行,至少这不符合惯例。
除非,迪尔公司根本就没有在大陆建厂的打算。
既然迪尔公司没有建厂的打算,那还考察什么?还煞有介事地拿出合同干什么?难不成想要骗钱?这至于么?庆丰机械并不出钱,出钱的,也就仅仅是卡马特公司的600万美元!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业机械生产商的迪尔公司难道会在乎这么区区六百万?
骗子?对,就是骗子!
当骗子两个字在云非脑海中出现的时候,云非恍然大悟。
一想到这里,云非终于明白了,这一行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迪尔公司的代表团!这个年代的中国大陆,各处都游荡着形形色色的骗子。如果考察团不是骗子,绝对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况且,合同上面的庆丰机械厂名并不是打印出来,而是手写!
也只有这一行人的真正身份是骗子,整个考察过程才会变得如此儿戏。同样,第一次考察就拿出合约的不合理之处也变得可以理解。
让云非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卡马特对于卡洛斯一行人的身份没有丝毫的怀疑!卡马特公司可是做了数年的进出口贸易,经常跟外国的公司打交道,没有理由这么明显的破绽都看不出来呀!
“老王,你给卡马特公司打个电话,告诉他们,卡洛斯一行人是骗子。”既然想通了,为了庆丰机械长远的发展,卡马特这次要是被骗走六百万美元,就会元气大伤,到时候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要是卡马特倒了,庆丰机械有一半的产能将会瘫痪,而这一半,更是庆丰机械利润的主要来源。
“什么?老外考察团是骗子?我说小云呐,我不是同意不跟他们合作了吗?用得着这样编排别人嘛!”云非的话,让王庆丰的嘴张得可以塞下一个鸡蛋,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不是我编排他们,他们就说骗子,货真价实的骗子,开始我还疑惑为什么他们在我们长溜达了一圈就拿出了合同,这根本就不符合国际合作的惯例。”云非给王庆丰解释道。
“仅仅凭这一点,也不能证明他们是骗子吧?说不定他们在来之前,卡马特公司的人就已经给他们介绍过我们工厂的实力了呢?”对于国际上的合资,王庆丰不懂。一直以来,他的小工厂如果不是云非,连做国外的业务的能力都没有,跟国外公司合作的流程,如何合作,他还真有点不清楚。
听到云非的解释,王庆丰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哪怕是自己工厂接一批比较大的加工订单,对方也要先到自己的工厂仔细考察一番,看看自己工厂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完成订单。况且,考察完之后,回去也得讨论几天才会有答复,今天迪尔公司的考察团在当场就让任志国拿出意向合同,确实有点不合常理。
云非把自己的猜测给王庆丰讲了一遍,听完之后,王庆丰也觉得这一行人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就是骗子了。这样一来,深知卡马特公司对于自己工厂意味着什么的王庆丰也焦急了起来,急忙跑回自己的办公室翻找任志国的电话号码。
“小云呐,电话根本就打不通,这可咋整?”不一会儿,王庆丰就风风火火地闯到云非的办公室里面嚷嚷起来。
“现在吃饭时间,你能够打通就怪了。再说了,即使你打通又怎么样?毕竟咱们两家才短暂地合作几个月时间,人家凭什么会相信他们认定的合作对象会是骗子?我们也没有肯定的证据,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对于王庆丰的激烈反应,云非的表现反而平淡,毕竟,王庆丰才是这个工厂的老板。
已经到中午下班时间,王庆丰也不得不估计咕噜直响的肚子。他从来都不习惯吃早饭,胃上的毛病不少,不过长期养成的习惯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得过来的。见到罗小丽给云非把午饭打到了办公室,便离开了云非的办公室去食堂吃饭去了。
云非吃了饭之后就准备继续画自己的电路图,都忘记了今天早上自己已经把叶悲春给领了回来,直到陈洁带着满脸不高兴的小白菜进到自己的办公室,才郁闷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1...1112131415...6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