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红娘子一笑,摸出一块刻着“北镇抚司”四个字的令牌,“奴家和相公现在是抚军太子的人,奴家任职锦衣卫北镇抚司。”

    “什么是太子......”高杰惊得几乎从马背上跌下来了,他老婆现在正在和大明太子“私会”这可如何是好

    高杰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等等,红娘子,你刚才说你在替本镇的小舅子做事,那太子......”

    红娘子一笑,“忘了给总戎道喜了,总戎的娘子现在是皇爷的干女儿,是大明的公主殿下了,总戎就是大明的驸马都尉了!驸马爷,请随奴家来吧!”

    啊我这就是驸马了高杰嘴巴张得老大,都可以把自己的拳头塞进去了。

    ......

    当皇后和当公主是很多女人的梦想,邢娘子也不例外,不过她在这方面的运气真的比绝大多数的女人要好。之前就有一个当皇后的机会摆在她的面前,不过她为了和帅哥高杰私奔而放弃了。现在又有一个当公主的机会降临了!而且还能顺手收获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白脸弟弟......公主和小白脸都是邢娘子不能抵抗的诱惑,所以她急急忙忙跟着红娘子北上堰头镇,一头扎进朱大太子的阵营也就不奇怪了。

    当高杰跟着红娘子心急火燎的赶到堰头镇上那所“黑店”的时候,还没进门,就听见他老婆“咯咯咯”的笑声传了出来!

    如果不是他老婆已经当了公主,还有了一个太子弟弟,高杰几乎都要开骂“狗




第202章 黄得功,我这里有密诏!(之前发错章节,现在加更修改)
    咣当一声,黄得功狠狠砸了一个茶碗,似乎还不解气,又踹倒了一把椅子。他手下的一干幕僚,个个都垂手落肩的站在一旁,大气儿都不敢出,更不知道怎么开解这位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的总兵。

    因为黄得功是在生史可法、高宏图、钱谦益、黄澍这几人的气。

    这几日,他们这几位还有聚集在兖州迎驾的其他南京各部的尚书、侍郎们除了没完没了的争吵、辩论,就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其中钱谦益主张响应孔胤植的号召,保名教、卫孔林,就暂时不和朱慈烺这个逆子计较了。

    而黄澍则和钱谦益唱反调,主张先恢复崇祯皇帝的权力,然后在明君的领导下保卫孔子......

    于是集中到兖州的官员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钱谦益,一派支持黄澍,天天争论不休。争论文章写得不知多少篇,全他m的是引经据典,看着很有道理,可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史可法这个南京六部之首,还有高宏图这个管着钱袋子的南京户部尚书,又都是没主张的大佬。看着下面的人分成两派,没完没了的撕逼,也都没了主意。只是日复一日的陪着他们争论,仿佛要等两群嘴炮无敌的文臣吵出个高下。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两群嘴炮却越吵越来劲儿,似乎已经把保名教还是保崇祯的问题丢在一边,纯是为了吵出高下而争吵了。

    而在兖州的文臣们天天吵架的同时,太子爷那边可没闲着!

    整顿山东各地防务的措施一条接着一条,而且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分明是英主明君所为啊!

    首先是对登莱七卫的整理大见成效!原本比乱麻还乱的七卫土地被太子的快刀斩断——凡是卫所境内土地,一律收归国有(本来就国有的),然后重新分配给了10000名新军户。

    人数看上去是少了,七个卫所只剩10000军户。可实际上的战斗力却不知道增加了几倍!

    这10000人可都是有地百亩以上,而且还从行在领到了至少10两“甲械银”的精锐。至少不必为养家糊口的问题烦恼,也有足够的银子改善自己的装备。

    其次是对登莱十五州县进行整顿,通过“恩科”选出了两三百名当地的士大夫子弟,然后让他们“承包”各州县的团练和税赋。此举虽然也和整顿卫所一样,有违大明祖制。但是效果也是很显著的,至少登莱十五州县都“有主”了。

    有人去管,有人去组织,总比没有人负责要好!

    而且行在还将登莱诸卫所的指挥、协统们的家眷,以及登莱十五州县豪强的家眷,全都接到登州城或胶州城中“保护”起来,实际上就变成了人质......

    第三条措施则是将唐蕃移镇汝宁,将鲁藩移镇青州,并授予两藩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之权!同时还提拔原青州分守参加李士元为青州镇守总兵,和鲁王朱以海共治青州。

    虽然朱慈烺没有像整顿登莱那样整顿青州,但是终究给青州府找了个主子,而且也不知道用什么招就让青州的衡藩献出了王府、土地和大部分存银,甘愿去南京当个闲王了。

    有了衡藩二百多年的积蓄,朱以海和李士元应该可以搞出一点局面的。

    第四条措施,则是用了不知道什么招,居然把一直主张恢复崇祯皇帝权力的衍圣公孔胤植拉拢过去,成天在那里嚷嚷要保名教、卫孔林,好像满鞑子入北京的目的就是要刨他家祖坟似的!

    虽然黄得功压根不信孔胤植的话,但是钱谦益这个大儒却信了!江南那边还传来消息,说是复社的几个青年君子也相信了,天天写文章呼吁要保卫名教......还真是一帮书呆子,全叫朱慈烺给骗了!

    而这两天,又有坏消息从济南府传来了!抚军太子率领四万大军,突然逼近济南府首县历城,摆出一副要武力迫使高杰屈服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钱谦益和黄澍两个嘴炮书生还是争吵不休,史可法和高宏图也依旧束手无策。

    黄得功已经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了!高杰这个流寇出身的总兵,是没有什么忠义之心的,很有可能会在太子爷的威逼利诱下倒戈!

    高杰手头有三万人,现在太子爷手中大约有五万兵马。他们俩要是一联手,那就有八万大军了。而史可法这边的勤王大军在失去了高杰后,人数最多就七八万......而且其中能战的,也就是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三人手中的六七千家丁。

    黄得功都有点灰心丧



第203章 忠臣不怕死
    “义父,义父,不好了!”

    睡得昏昏沉沉的史可法只觉得有人在摇晃自己,睁开眼睛,朦朦胧胧的就看见他义子史德尉那张黑面孔,面孔上都是慌张和焦虑。

    “德威!何故如此慌张”史可法皱起眉头,教训道,“你跟着为父那么多年,养气的功夫怎么就那么差呢遇到一点事情就喳喳呼呼的,成何体统”

    “孩儿知错了。”史德威连忙向史可法认了错,神色又紧张又佩服,还大口喘着粗气。他可是在自己的住处搂着个山东大妞睡得正香时候让手下吵醒,得到报告后,没穿戴整齐就一路跑了过来的。

    “父亲,黄得功带着兵马开出城了!”

    史可法怔了一下,“什么黄得功带兵出城了他想做什么”

    史德威深吸口气,咬着牙道:“还能做什么当然是投靠太子了!咱们在兖州城内争吵不休的时候,人家可没闲着!这一个来月办成多少大事了登州、莱州、青州三府都被他牢牢掌控!唐藩、鲁藩、衡王、德王和衍圣公也被收服。昨天又传来消息,说太子亲率大军逼近济南府......高杰多半也会投到太子麾下,黄得功那里一定也使了手段!

    父亲,请您赶紧下令调兵,一定要阻止黄得功离开啊!”

    史可法却稳稳坐着,面无表情,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由他去吧!他的兵马都是久战精兵,如果要在兖州城内发难,你我怕是已经尽忠了。现在他自离去,说明天良未泯,若强留之,只怕要血战一场啊!”

    “可,可是现在高杰、刘泽清还不知道会站在哪头,黄得功再一走,四镇当中就剩下刘良佐了!咱们还怎么迫太子还政”

    史可法苦苦一笑,“不如让刘良佐也走吧,去归德府驻扎吧......德威,现在兖州城内诸公争执不休,都没有一个定论,还能指望那些武夫一心一意匡扶天下吗为父能做的,无非就是尽人臣本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罢了!”

    史德威看着一脸正气的史可法,心里面却只有无可奈何。他这个义父,正气是有的。可是仔细想想,他这些日子到底为恢复皇帝的权威做了什么,还真说不出来。

    虽然在兖州这边集结了大军,可是这支大军除了徒耗钱粮,仿佛也没别的用处,现在更是散了大半。更可叹的是,集中到兖州的文官也没个主张,天天争吵不休,就是拿不出一个主意。

    而反观太子那边,可真是雷厉风行!大半个山东已经被他牢牢控制了,兖州这边汇集起来的军队,眼看着就要纷纷转投到太子旗下了。两者相比,真是高下立判啊!

    再看史可法的反应,哪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分明就是不为之啊!那么多时日,你为了什么呀天天看钱谦益、黄澍各自带着一群人争吵吗

    史德威咬咬牙,“父亲,既然大势已去,不如附和钱谦益,先保名教为上吧!”

    史可法摇摇头:“你这不是保名教,而是自保啊!天子蒙难,做臣子的不能匡扶就已经有负皇恩了,怎么还能畏死而自保”

    “父亲,您这是在等死啊......”史德威急得满头大汗,也有一种向朱慈烺学习,绑了史可法快些跑路的冲动了。

    史可法笑了笑:“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为父为忠君而死,死得其所!虽不敢说重如泰山,总不至于轻如鸿毛吧”

    同一时间,办事相当麻利的朱慈烺朱大太子,正会同高杰、刘泽清两路总兵,率领着数万大军从济南府南下,星夜行军,直扑兖州府县而去。

    在把高杰变成自己的姐夫之后,朱慈烺立即就派人把驻兵东昌府城的刘泽清请来济南相见。刘泽清虽官拜山东总兵,但是兵力很弱,账面上仅有两万多人,扣除空额后也就一万三四千,其中能打的家丁不过两千。不过他手里也有一个巨大的筹码,就是被东昌湖环绕的东昌府城。小小的,面积只有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城池却拥有一个和大运河相连在一起的护城湖!

    如果刘泽清坚决抗拒,朱慈烺还真没什么办法可以攻破东昌府城聊城——除非把水师调进东昌湖,否则就只能靠饿饭了。

    所以朱慈烺明知道他靠不住,还是派人好言相请。请他来济南相见,见面之后,就给他封了个聊城伯,让他世守聊城。

    不过在朱慈烺看来,即便刘泽清能死守住聊城,也阻挡不了满清南下的脚步——在东昌湖包围下的城堡固然坚不可摧,但是也很容易被围困。

    &



第204章 孔子就靠你们保卫了
    兖州府城,原鲁王府大殿之上。

    史可法率领汇聚兖州的文武官员向刚刚率部抵达的抚军太子朱慈烺行了叩拜之礼后。朱慈烺便笑吟吟地开口道:“史可法、高宏图、钱谦益、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留下,本宫有话要和你们说,其他人都散了吧。”

    看到官员们垂头丧气而去,只留下了被点到名的六个人,朱慈烺又笑着吩咐道:“赐坐,赐坐,都坐下说话,这叫坐而论道!”

    朱慈烺这次是和行朝分开行动的,所以身边没有伺候的宫女太监,只有东宫侍卫营的侍卫。听到朱慈烺的吩咐,新任的东宫领班侍卫封思忠马上就招呼几个五大三粗的卫士搬了几把椅子给殿中的六个大官。

    顺便一提,朱慈烺的领班侍卫可真是走马灯一样在换。最早是朱纯杰,后来是王七,再后来是陈一刀,现在则是天寿山守备(陵卫)系统出身的原东宫侍卫封思忠。

    而每一任领班侍卫在卸任之后,都毫无例外得到了大用。朱纯杰出任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七、陈一刀现在都是旅帅。而这个陵卫世家出身的封思忠很快也会被委以重任!

    “高尚书,崇祯十二年时,鞑子入寇山东,一度攻至胶州。当时你在籍闲居,但依旧不忘效忠,变卖家产筹资以招募义兵抗鞑,又协助知州郭文祥登城坚守,不计昼夜,力保城池不失,可有此事”

    朱慈烺没有一点要问罪的意思,一开口就问起高宏图当年在胶州守城抗清的事情了。他似乎就不知道史可法、高宏图他们在兖州汇集大军和群臣想干什么

    “老臣确实在胶州协助过守城,”高宏图皱眉道,“不过能保城池不失,除了胶州军民尽力之外,还是由于胶州距离辽东太远,鞑子深入太过,已成强弩之末。”

    朱慈烺点点头,道:“昔日鞑子未得北直隶,尚且绕道入口,长驱到山东劫掠。如今鞑子的兵锋已到德州,很快就要杀进山东来毁孔林、拆孔庙,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举扫地荡尽了。高尚书,史尚书可敢挺身而出,保名教,卫孔子”

    史可法和高宏图听了这话,脸色都是一青。

    太子爷这是在逼他们表态支持保卫孔子啊!

    保卫孔子是朱慈烺高举的大旗,如果史可法和高宏图表态支持了,那么恢复崇祯权力的问题就得暂时放一放了......

    “太子殿下,钱谦益愿意挺身而出,与虏贼血战到底,保名教,卫孔子!”

    两个尚书没表态,钱谦益倒是先站了出来,大声请战,一张瘦了吧唧的面孔紧紧绷着,好不铁血。一点都没有水太凉和头皮痒的模样......

    朱慈烺也绷着张面孔,重重点头:“钱先生真不愧为东林魁首,士林领袖,本宫佩服!等行朝抵达,本宫马上下令旨为先生平反,还要请先生当讲官,做阁臣!”

    “臣钱谦益谢抚军太子殿下天恩......”

    “请起,请起,钱先生很快就是本宫的讲官,不必动辄叩拜。”

    这可真是臣忠君恩啊!看得史可法和高宏图冷汗都要滴出来了。

    “老臣也愿意挺身而出......”南京户部尚书高宏图脸皮薄,不好意思坐着不动,也只得站了出了。

    “好好,高尚书真乃儒门贤者,国家栋梁!史部堂,你呢你是不是害怕鞑子”

    “不,不,臣不怕鞑子,如果鞑子敢入兖州,臣虽书生,也要和他们血战到底!”

    史可法也绷不住了,他是南京兵部尚书,带着十万大兵北上勤王,怎么敢说怕鞑子

    而且还当着钱谦益的面——钱谦益是东林魁首啊,掌握着江南的舆论风向,到时候一起批斗史可法怕鞑子,那可就不是没有官做的问题了。

    会遗臭万年的!

    “好!好!”朱慈烺拍了拍巴掌,“史部堂,高部堂,本宫果然没有看错你们啊,你们都是儒门贤者,国家栋梁!孔子就靠你们保卫了!”

    什么靠我们那钱谦益呢他叫得最凶,怎么不用上前线去保卫孔子的坟墓了

    史可法和高宏图都扭头看向钱谦益,眼神当中都是怒火啊!

    他们已经明白了,钱谦益早就投靠了朱慈烺!怪不得跟着起哄要保名教、卫孔林......原来他只负责起哄,不负责保卫的!

     



第205章 史可法,你有很多同党啊!
    史可法和高宏图都倒霉了!

    好好的南京兵部和户部尚书没得当,都被朱慈烺逼成了炮灰,一个得去曲阜城困守,一个得去泰沂山脉打游击,总之都没办法给朱慈烺添堵了。

    而在原鲁王府的银安殿上,还有另外两个让朱慈烺有点头疼的家伙,他们就是刘泽清和刘良佐。
1...5960616263...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