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尽管美军轰炸机群一如既往的出现在了海滩上空,并在照明弹的辅助下大量倾倒爆炸物,但黑夜中对目标的捕捉毕竟远不如白昼;一轮空袭之后,绝大部分的炸弹都离题万里,少数几枚命中目标的炸弹,也无法对德军的夜间补给造成实质性的阻碍。而另外一个令美军指挥官感到忧虑的是,己方轰炸机部队已经在连续的出击当中遭到了不小的损耗,能够出击的数量较几天之前有了明显的下降。虽然大量结群出动的b17在战损上已经不如之前小股出击时那般高昂,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能无限制的起飞使用:由于受到了德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猛烈拦截,很多b17在归来之时都带有或轻或重的损伤,机体上的大量枪弹穿孔自不必提,一些重要的线路和设备也遭到了损毁。如此情形的轰炸机便显然不能再带伤出击,只能在机场中等待修理完毕了
就在古巴东部的战斗陷入困境的时候,美军在海地岛上的局面也变得急剧恶化起来。由迪特尔指挥的德军山地步兵再度发起了凌厉的攻势,而驻岛美军所能得到的补给却日渐减少。将空军主力用于古巴作战的美国陆基航空兵,已经无力再与德国空军主力抢夺海地岛的制空权,成群结队的ju88轰炸机随即重复了美军同行们在巴拉科阿的行动,将美军最重要的货物吞吐基地太子港炸成了一片火海。同盟国海军也加紧了在古巴东南部海域的巡逻,在雷达的辅助下不断拦截趁夜向岛上美军运送补给品的美军驱逐舰。每一艘满载物资的驱逐舰被逼得中途返航,对海地岛上的美军士兵而言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没有枪炮弹药,他们如何能与那些如狼似虎的德军精锐正面相抗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必须做好放弃海地岛的准备,将那几个师撤退到古巴来布防。德国人对古巴东南部海域的封锁,使得我们对海地岛的物资补给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与其让这些部队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被德国人一举歼灭,倒不如将其撤退到古巴,以便重整旗鼓准备再战。”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约翰逊语气平静的说道,“目前,合众国本土与古巴之间的航运还能保持良好的畅通,在撤回到古巴之后,他们必定会较在物资缺乏的海地岛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咫尺之外,身形瘦弱的马歇尔面色沉重:自己原本准备借助海地岛那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多山地型实施迟滞防御的策略,如今却是被德国人在古巴地区的反将一军给彻底打乱了。如果任由这一局面发展下去,海地岛必然将先于古巴东部的德军败退之前宣告失守,而德军便可以以此为后方基地,全力对古巴实施攻略。而如果将海空力量重新投回到海地岛上,德军在古巴的扩张却又失去了应有的限制;一旦被他们在古巴站稳脚跟,遭到前后合围的海地岛守军的处境必定会变得更加不堪。而无论是造成巴拉科阿久攻不下的陆军战力薄弱,还是无法提供足够物资补给的海军舰艇不足,其最终的缘由都指向了一个,那就是美国还根本没有做好投入到一场全面战争当中去的准备。英法两国的闪电崩溃,致使美国只能拿着一把锈钝的柴刀匆忙投身到了这场家门口的战争当中;隐隐地,马歇尔感到了一阵难言的恐惧,繁荣强大的美利坚,很有可能会在这场浩劫当中轰然崩溃
“让海地岛上的军队准备撤退吧。”沉默半晌之后,马歇尔终是缓缓开口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ranky、的月票支持,和birdcheng、似水无痕123的打赏~~~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43章 陆军的大玩具
清冷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投映撒入,将整座宽敞华贵的房间映得一片亮堂。时值二月,柏林仍笼罩在一片隆冬的寒意中,各家壁炉中腾起的火焰熊熊不绝;只是那些行道树上绽放出的一抹嫩绿的青翠,向人们彰示了又一个春季的来临。
“陛下,美国人已经从海地岛上全面撤退了。就在两个小时前,我军全面进入了位于海地岛西部的太子港,一路没有受到任何抵抗。美国人放火烧掉了建筑房屋,炸毁了设备机械,并用沉船阻塞了港口航道,这无疑是打算永久性放弃该地的最明显的行为。”须发花白的鲁登道夫一口气向清英汇报了前线的战况,眼眸之间神采飞扬;对于自己麾下士兵在遥远美洲的表现,身为总参谋长的他显然大感满意。德国陆军狠狠教训了一番那些敢于插手欧洲事务的散漫牛仔,取得了更胜海空两军的巨大胜利。事实证明,德国陆军仍旧是最敌国最具碾压性的军种,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美国人都在战斗当中被打得一败涂地
清英微微点头,以示明了,心中却并未对这一消息产生出太多的惊喜之意。在己方海空力量的着力封锁下,海地岛上的美军已成孤,军,为了保存这数万人的生力部队,美国人便必然不会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与己方死拼到底了。唯一让他有些意外的,便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撤退上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其每每会在敌军指挥官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实现令人侧目的“奇迹”。历史上。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和敦刻尔克的两次撤军便是迅疾如风。能将战败后的狼狈逃离吹嘘成是一场史诗般的伟大胜利的觍脸厚颜更是无人能及;而在当前。美军的撤离也是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其隐蔽性、突然性、和高效性让身经百战的德军都感到惊异。不到一周时间,海地岛上的5个美国师就尽数登舰离开,德军仅抓到了三千余名没来得及撤走的俘虏。而美军的火炮、卡车等重型装备,也被他们在撤退之前给破坏了大半,德军最终的缴获同样十分有限。
“看来美国人已经放弃了御敌于加勒比海之外的这个不切实际的策略。他们的陆军战力和海军阵容,都不足以支撑远离本土的岛屿防御,而这也无疑为我们在古巴的下一步行动打开了进攻的大门。这片曾经属于西班牙人的土地。现在已是美国保卫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夺取了它,我们就能直逼美国本土,这场战争也就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清英轻声开口,语气中不禁流露出了几分难言的慨然;自己在上场大战结束后所进行的种种布局,终于迎来了它结出成果的关键时刻
“请陛下宽心,德意志陆军必将在古巴赢得一场如同法兰西战役般的胜利。”鲁登道夫挺直了胸膛,中气十足的回应道。美国陆军的薄弱战力,已经从他们在古巴东部的进攻中完全暴露在了德军统帅部的眼前,就连奥匈陆军中由主体民族组成的部队,在德国陆军高层的评判中也能将战技拙劣的美国人稳压一线。当前。即便是空军不能提供任何的直接对地支援,鲁登道夫也完全有信心从正面趟平对方的战线;无论是素质还是重型装备。双方都有着云泥般的差别
“得益于海军的有力运输,目前我军已经在波多黎各和海地岛上集结起了3个集团军近40个师的兵力;士兵跨越大洋所乘坐的都是航速在20节以上的快速货船和邮轮,且有大量护卫舰艇严密保护,迄今为止尚没有一艘运兵船出现意外。而数以十万吨计的军械物资也都在前线海量集结,只要条件允许,即刻便能够开往古巴前线进行卸载。”鲁登道夫再度开口,信心十足的分析说道,“古巴南北距离虽然狭窄,但地形却是以平原为主,是帝国陆军展现威力的绝佳舞台。凭借虎式坦克的威力,我们的装甲部队完全可以像尖刀一样捅穿美国人的阵地防线,而后再像大半年前在法国做的那样实施包抄和歼灭海地岛上的山岭丛林,已经限制了我军太久的战斗力,现在终于是到了将这一束缚完全释放的时候了。”
清英不紧不慢地道:“德意志陆军在各军种间拥有最为悠久的灿烂荣光。对于它的威力,我一直以来都从未有过任何的怀疑。只是这场跨越大洋的战争,所涉及到的已经不再仅仅只是陆军,海军对运输线的保障、和空军对敌方航空兵的压制,都将对战局起到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我希望帝国各军种间能在接下来的古巴战役中通力协作,共同实现这一对德意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使命。此次战役,依然由凯塞林空军上将统一节制各军;他已经用之前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足可肩负起在一个战区的居中指挥了。”
听得清英又将指挥权交给了空军将领,鲁登道夫心中虽然有些小小的不悦,但却也平静的接受了下来。随着各邦国成员的独立性不断削减,以及霍亨索伦家族势力在欧战之后的急剧提升,眼前这名身形挺立如昔的皇帝,已经成为了继腓特烈大帝之后最具权势的君主,即便是带领德国由弱变强、并赢得欧战胜利的先帝威廉都无法比拟。此外,他所任命的凯塞林也的确堪当重任,其在对陆军战斗的处置上即便是连鲁登道夫自己也觉得颇为得宜。很多时候,凯塞林都并不像是一名空军将领,而是如同在总参谋部砥砺磨炼了二十年以上的陆军宿将,鲁登道夫都已经有些后悔当年让他从自己手下转入了空军。若非如此,只怕陆军现在已经又多了一名如同自己副手曼施坦因一般的统帅之才了吧
鲁登道夫定了定神,将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从脑中清除出去,又道:“陛下,佩内明德火箭基地最近对新式火箭做出了一次革命性的改进,大幅提升了它的射程,我想这种武器应该能够在接下来对古巴的进攻当中完成它无可替代的使命。经过试验,这种v3火箭的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550公里,而在新式陀螺稳定仪的修正下,其命中散布并未较之前射程为380公里的v2火箭有明显提升,仍旧维持在3公里以下的误差范畴。如果能有两百枚以上的该型火箭对美军机场实施集中齐射的话,不仅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瘫痪其机场的使用,更能将大量美军战机直接炸毁在地面上,大幅降低他们能对我军部队造成的威胁。根据我军前线部队发回的战报显示,美国陆军的战斗也几乎全部依赖于空中支援,一旦失去了制空,他们根本无力面对德意志军队的凌厉兵锋。”
“射程550公里,误差仅在3公里之内”清英吃了一惊,那一直波澜不惊的脸容终于出现了明显的神色波动。作为拥有后世记忆的“先知”,他对导弹在提高射程和控制精度方面的困难有着清晰的认知:虽然自己倾注重金的威廉皇家科学院大幅促使了科技的进步,但当前时代下的导弹发动机显然与后世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推力、工作时间、还是重启间隔,当前的发动机都还处在相当初始的水平,而发动机性能直接决定了导弹的射程。此外,导弹的命中精度更是极难把控,毕竟一个每秒钟就能跨越超过1.5k超高速运动的物体,只要在飞行时间上出现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将造成着弹点大幅偏离预定地点的局面。在尚未进入半导体时代的当前,导弹的制导设备性能也不尽如人意,如此性能的导弹几乎令人不可思议
鲁登道夫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再难掩饰,这座位于佩内明德的研究基地,正是陆军出资并对其负责的核心项目之一。眼见清英表现得如此惊异,他也就稍加解释道:“据我所知,v3火箭在射程上的大幅度飞跃,正是由那位年轻的布劳恩研究员所倾情奉献出的硕果。在遇到射程瓶颈的时候,他并未像身旁的研究员一样继续增大火箭的重量和体积,而是独辟蹊径的选择减少了其燃料装载量;最终的计算和事实都证明,他的想法完全正确。由于火箭的绝大部分重量都是由液态燃料组成,在倒出一部分燃料之后,反而使得火箭在重量、阻力、和续航时间上实现了更加理想的均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领先了世界各国20年,他们那些小型火箭弹在v3面前就是乞丐和国王的区别。”
“通知军备生产部副国务秘书施佩尔,让他可以调配一些人力和资源生产这种导弹了。”沉吟片刻后,清英随即下达了命令。弹道导弹相比轰炸机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它无法被战机和枪炮拦截,更没有时间来进行地面疏散和相关防备;虽然其造价高昂,但只要应用得当,依旧能产生无可替代的作用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抽风的中年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44章 准备
接到清英的命令后,施佩尔迅速制定了一份关于新型导弹的生产计划。相关工厂开始进行生产线转型,大量工人也被调集集中以以满足生产数量所需。让施佩尔感到轻松的是,v3导弹的生产并不会大幅改变原有工厂的生产线;导弹升空所需要的液态乙醇、液氧、和过氧化氢,原本就是德国化工企业的基础产品,这些燃料可以很容易的大量弄到。弹头所填充的烈性爆炸物更是不在话下,全力运作的德国军工厂每天都会生产出海量的弹药。唯一需要新增的生产项目,便是特制的航空发动机,以及制导所需的惯性陀螺仪和导引波束收发指示器。不过这一位面的德国在航空工业和无线电领域已经拥有了远超历史的雄厚基底,对于这些子系统的生产也没有任何的难度可言。
仅仅两天之后,首批12枚v3导弹便在佩内明德基地下属的工厂装配完成了。它们全长15米,直径超过1.7米,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而重达14吨的体型,也必须要一辆重型卡车才能将它从工厂中向外实施转移。经统计,这批导弹的生产一共花去了135万马克,而一架fw190战斗机的价格也不过10万马克。根据鲁登道夫狮子大开口的提议,该型导弹的每月产量至少应该在900枚以上,这让时刻盯着武器-,性价比的清英几乎就要立即否决了他的要求。不过根据施佩尔作出的生产报告,该型导弹在进入量产、并简化生产工艺之后,有望实现超过50幅度的成本降低。这也让清英为之收回了已经高高举起、并作势欲劈的锉刀禁令。如果该型导弹的成本能从当前的11万马克出头降低到不足6万马克的话。那么维持一定数量的生产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了。
2月5日。正当德国的军工企业开始涉足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生产之时,位于东欧的俄国大地又一次成为了周边各国的目光聚焦点。凌晨6时45分,南方白俄的数百架战机突然对苏维埃俄国实施了大规模空袭,后者的前线阵地,以及位于后方的兵营、桥梁、机场、铁路枢纽,瞬间便陷入了一片火海奔腾的景况当中。而部署在主攻方向上的上千门火炮,也在凌晨的寂静中发出了震天裂地的惊雷狂吼,无数炮弹宛若流星陨石般刺破沉重的夜空。在数公里乃至十几公里外的敌方阵地上绽爆出耀眼的光火。两个小时之后,50万白俄军队便在三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向北发起了全面进攻,战火和硝烟瞬间充斥了往日宁静的上午。
由于南俄白军早就已经将行动日期告知了柏林,当清英接到俄国内战再起的消息之后,心中便没有任何的惊异了。从法理上言,盘踞腹心的苏维埃俄国和偏居南方的俄罗斯帝国互不承认对方的政治地位,也从未签署过任何形式的停战条约,因此,后者在当前的这次行动,便也可以被看作是20年前那场不分胜负的内战的延续了。而从首相埃克曼以降的德国政府。却将这场战争视为德国在东方扩张的又一次行动:由于南俄的经济、军政、和人文都被德国所完全把持,他们所通过战争占领统御的土地。实质上也就是处在了柏林政府的掌控之中
尽管“俄罗斯帝国”统御的南方一隅仅有1700万人口,尚不及德国控制的乌克兰省区,与苏维埃俄国拥有的人力差距更是超过7倍,但清英却有近乎十足的把握认定自己的女婿阿列克谢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技术兵器和人员素质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就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人口因素;6600万人口的德国仅用一只拳头就将坐拥1.73亿人的沙俄打倒在地的历史,便是这一现实的最佳诠释。而在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工业革命已经飞速推进的当前,这两项因素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更是被进一步放大。得到德国悉心培育的白俄势力,在这两方面与远较历史国土贫弱、且错过了世界经济危机时熟悉西方那一套工业机会的苏维埃红俄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更遑论苏维埃俄国在统治的过程中还出现了种种致命的弊端,广大民众对无处不在的告密、监督、流放、关押、甚至是枪杀所形成的恐怖不堪忍受。相比于那些满手血腥的契卡刽子手,沙皇时代的秘密警察简直温驯得宛如绵羊,一旦南俄军队携温和开明的统治政策进军北方,生活在红色恐怖压迫下的俄国民众对于王师的到来必定是箪食壶浆
不到两天时间,南俄军队的胜利消息就如同雪片一样向柏林飞来。大清洗后的红俄军官平均比南俄同行足足年轻了10~15岁,从旅长直升军区司令的现象都屡见不鲜,成千上万的新晋军官只是在政治上对领袖有着绝对的忠诚,但却根本无法胜任他们在现有岗位上的工作。大量红俄军队被毫无悬念的碾碎击溃,其宛若雪崩一般的败退,让鲁登道夫不禁回想起了当年自己与兴登堡在东线共事时,所取得的那一场场史诗般的完胜。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德国陆军甚至无需提供军火援助,那位年轻沙皇麾下的军队就能够搞定一切了。
在南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每天都要消灭数千敌军的同时,德军在美洲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通过源源不断的海运补给,德国空军已经有5个航空舰队集结于前线附近,总作战飞机的数量接近一万架;而部署在南部战区的美国陆基航空兵的战机数量也有八千余架之多,这个国家的工业产能已经通过持续9个月的战争,而开始全面转入战时生产轨道了。当然,由于维护、修理、轮休等方面的缘故,双方实际能出动的战斗飞机数量仍是要比拥有总数少上一大截。
或许是发现了从海地岛上起飞的德国战机,在对近距离出动的机群拦截中存在一个不小的时间差的缘故,美国陆军开始大量向古巴前线的圣地亚哥机场部署战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轰炸之后,美军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则行之有效的战术。即让b17减少装弹量实施高速突破。如此一来,轰炸机群从出发到飞抵古巴东部的时间不会超过25分钟,即便是从海地岛上起飞的德军战斗机全速来迎也无法拦截;而提升速度后的轰炸机,也能在从古巴当地起飞的德军战斗机和高炮部队面前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至于单机减少的投弹量,则用更多的轰炸机数量来进行弥补;对于将轰炸机大量向圣地亚哥部署的美国陆航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解决的不利因素。
连日来,盘踞古巴东部的德军所遭受的空袭明显加剧,海量倾泻的炸弹让德军官兵都为之动魄惊心。虽然美军的轰炸不至于将已经登陆的德军陷入绝境,但却大大阻挠了德军的下一步推进。由于空中威胁始终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德军的物资运输只能依赖于夜间进行,否则便会有在轰炸中船只翻沉、航道塞堵之虞,而这显然使得德军的进攻不得不因为兵力和物资的不足而一推再推。在一周的运输当中,德军仅向古巴增兵1.5万人,不足原定计划的三分之一;而在兵力投送缓慢的同时,德军还遇到了物资补给上的瓶颈。由于巴拉科阿并没有设施齐备的港口,德军的夜间补给总量便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如果无法获得白昼的制空权,德军的推进必将因为后勤不力而变得极为迟缓而拖延。
面对这一情形,德国空军也曾尝试对美军轰炸机大量集结的圣地亚哥实施密集轰炸,但由于从太子港到圣地亚哥足有400公里之遥,战斗力最强的fw190缺乏足够的护航滞空时间,机群的威力便先就打了一个折扣。再加上雷达的有效预警,使得德国空军也在对方战斗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拦截之下,体验了一把之前美国航空兵在古巴东部的轰炸中折戟的滋味。美军机场很快就得到了修复,古巴德军的空中威胁仍旧实实在在的存在
“难道真要靠导弹才能有效的打开局面”得知前线传回的作战报告后,清英忍不住有些懊恼的想到。如果继续在古巴和美国人这样磨下去,依靠不断在前线屯集战斗机来抢回制空的话,少说也都是六到七周之后的事情了。毕竟己方在古巴集结的战斗机也不可能是万弹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次出击下来受到损伤完全是司空见惯;而这些战机也需要维护和修理,由此降低了出勤率和对空中的掌控力,即便是这一工作远比重型轰炸机来得简便也是一样。眼见战况仍旧僵持,清英只能让当前已经出厂的v3导弹装船运往前线,他现在只希望这些大家伙在战斗中的精度误差能够更小一些,将更多的美军飞机炸毁在地面之上。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金螃蟹、天使爱染他、雅fan、天堂往生的月票支持,和金螃蟹、zhouyu1976的打赏~~~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745章 发射
浪花翻卷,汽笛长鸣,一艘身形宽阔的货轮缓缓驶进了位于海地岛的圣多明戈港口。让码头上正在装运物资的辅军士兵多少有些侧目的是,该艘货轮的甲板上堆砌着大量十几米长的巨型长条状铁箱,将整片甲板都占据得满满当当;而在码头龙门吊的旁边,一辆辆由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重型卡车也在柴油机的嘶鸣声中陆续赶来,其宽阔庞大的车体即便是连德国陆军引以为傲的虎式坦克都远远不及。而当那些明显分量极重的铁箱被缓缓吊放在卡车的后方货箱之后,地面人员迅速用绳索将其牢牢固定,并在一阵青烟当中目送卡车轰鸣驶去。
作为德国在海地岛上最重要的港口基地,圣多明戈每天都会有4到6艘商船进港卸货,各种类型的物资装卸极为繁多;虽然码头上的众人对这些巨型铁箱子的出现感到颇为讶异,但在短暂的关注和揣测之后,也就都没有谁将其再放在心上了。港口中很快恢复了平常的秩序,燃料、食品等物资都被有条不紊的实施卸运;而那支由一百多辆重型运载卡车组成的车队,则早已顺着岛屿南部的平坦公路向西快速疾驰,他们的最终目标,便是靠近太子港的的一处新建的基地。
海地岛的地形虽然是以山岭为主体,但南方沿海部分却是难得的平坦陆地,一行车队,在地雷已被排除干净了的道路上开行得十分顺利,仅用了不到六个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荒凉的原野上搭起了居住生活的小木屋,其旁边甚至还有一个休闲锻炼的网球场。而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空地上那一座座昂然屹立的钢铁构架群。它们每隔百米便设立了一座。其高度无疑超过了十米,而其下方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七彩的光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