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张鹏小声提醒道:“这里说的是美元……具体数字我们没有深入了解,10亿美元是估计的数字,实际可能比这个还要多一些。”
“这些钱都是属于秦海本人的?”谷沁园也被这个数字给惊住了,他小心翼翼地求证道。
张鹏道:“我们了解过,秦海本身就是热喷涂技术的专利所有人,在热喷涂机投产之后,他收购了青锋农机厂,专门生产热喷涂机,所以所有这些收入都应当是属于他个人的。据我们猜测,热喷涂机的生产成本连销售价格的10%都不到。也就是说,这10亿美元里面,秦海个人获得的利润在9亿美元以上。” 谷沁园点点头:“应当是,难怪他和小李、小吴两个人从安河过来的时候,他自己掏钱给他们买了飞机票,我还一直觉得不好意思呢……”
“什么不好意思,一张飞机票对于秦海来说,不过就是一根毫毛的事情嘛。娘的。地方上的这些大款竟然能这么有钱,这还是社会主义吗?”许国权不满地嘟哝起来。
谷沁园道:“我倒觉得这个小秦还是挺不错的。他挣再多的钱,也是靠自己的技术,不是搞投机倒把。另外,他这些钱是从外国人手里挣来的。没有挣咱们国家的钱,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比很多大款要强得多了。”
“这倒是。”许国权开始平静下来了,“这家伙既然这么有钱,还跑到咱们70x所来干什么?”
“他说要为国防事业做点贡献,还说这是每个老百姓应尽的义务。”谷沁园解释道。
许国权笑道:“哈哈,如果是别人这样说,我可不信。不过,这个秦海这样说。我还真有几分相信。你们想想看,他一个亿万富翁,肯定不会想从咱们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他能够千里迢迢自买机票到咱们所来。看来的确是有一些觉悟的。” “这种话我可说不出来。拉赞助这种事情,咱们所里的领导好像都不擅长。”许国权有些尴尬地说道。张鹏出的主意,他也不是没有琢磨过,但想到要腆着脸去求别人捐钱,许国权真有些抹不开面子。
谷沁园道:“向秦海拉赞助,肯定不合适,我不赞成这种作法。不过,他主动提出来要帮咱们挣钱,我倒觉得可以试一试。以他的地位,这种话估计不会是随便说说吧?”…
“他想怎么做?”许国权问道。
谷沁园道:“他跟我说,可以和咱们合作开发几项尖端产品,到国际市场上挣一些钱。他还说,有些东西以他的身份不合适去搞,但咱们军工系统去搞就无所谓了。”
“尖端产品?”许国权皱着眉头,“这尖端产品是想开发就能开发出来的吗?他能有几分把握?”
谷沁园道:“听他的意思,好像是胜券在握的样子,不过,他希望我们给他一个授权,授权他开发这些产品,并且以咱们的名义去销售这些产品。”
许国权想了想,说道:“这件事可以做。从他搞热喷涂机这件事来看,他应当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咱们值得相信他。如果他能够帮咱们搞出一个像热喷涂机这样的好产品,咱们也不求挣到10亿美元,只要有十分之一,不,只要有百分之一,那也是1000万美元吧,足够让咱们所打个翻身仗了。”
“那我现在就去通知他?”谷沁园喜上眉梢,当即就想去找秦海。
许国权摆摆手,说道:“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还得到工作会议上去集体讨论一下。另外,要和地方合作搞生产,这也不是咱们所自己就能定的,需要请示国防工办才行。”
“好,我知道了。”谷沁园点头说道。
涉及到要请示上级部门的事情,那就不是三两天能够有结果的。秦海不可能在70x所等着对方回复,他帮谷沁园他们解决了铁氧体材料喷涂的技术难题之后,便先告辞离开了。他告诉谷沁园,等上级有了回复之后,再与他联系。
从桐江出来,秦海没有回安河,而是直接去了浦江,来到海杰公司。
“听说你到桐江去了,是有什么大项目吗?”见到秦海,夏扬杰好奇地问道。
“不是什么项目,只是去70x所帮他们解决了一点热喷涂的工艺问题。”秦海说道。
夏扬杰笑道:“这么一个工艺问题居然还要你秦总出马。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
秦海道:“他们是军工部门,有些保密方面的要求,别人去不一定合适。另外。我也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情况,看看有什么地方能够帮他们一把。”
夏扬杰道:“我听说军工系统压缩经费压得很厉害,很多项目都搁置了。”
“我正是为这事才来找你的。”秦海说道。
“为这事?找我?”夏扬杰有些懵了,“我和军工有什么关系?”
秦海道:“我到70x所去,看到的情况正和你说的一样。国家的拨款大幅度压缩,现在他们连生活保障都很勉强,更不用说搞研究了。一大群国家顶尖的专家。成天只能做点理论研究,没有做实验的钱。实在是浪费啊。”
“我说,你不会是想挖他们的墙角吧?”夏扬杰笑道,“你是不是又在那里私下串联,想拉人到材料学院去了?”
秦海连连摇头:“我哪有这个胆子。破坏钢铁长城,那可是大罪。我只是想帮他们一把而已。我跟他们说了,如果他们同意,我可以和他们一起搞几个产品出来,到国际市场上去圈点钱。”
“你真是同情心泛滥,军方还能差你这点钱。”夏扬杰调侃道。
秦海道:“我了解过了,他们现在也是靠下属的工厂生产一些民品来补贴经费。可他们搞的那些民品,实在是惨不忍睹,没什么技术含量不说。外观之类的也是丑不堪言,能卖出去才怪。我打算好好给他们设计几个好产品,怎么也得是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
“这么说。你真的要和军方一起做生意了?”夏扬杰开始认真地问道,“小秦,这样做会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秦海道:“我想过了,和军方合作,对我们只有好处,没什么坏处。咱们是民营企业。规模一旦做大了,难免会遭人惦记。就像过去北溪那个小衙内打平苑特钢厂的主意一样。咱们要想自保,最好是找个靠山。安河省可以算是我的一个靠山,机械委杨主任、农业部崔部长,也都会帮咱们一把,不过,如果能够靠上军方,咱们的底气就更足了。”
“这倒也是。”夏扬杰点了点头。90年代初,国家的政策正处于一个摇摆的时期,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非常**,甚至表现出一些要收拢政策的迹象,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战战兢兢,生怕政策有变,会危及到他们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秦海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与军方的关系,倒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你还没说,这件事为什么会和我有关呢。”夏扬杰想起了前面的话题,对秦海问道。
秦海道:“我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产品,适合与军方合作来搞,不过,中间有些技术问题,可能需要你来解决。”
“什么产品?”夏扬杰来了精神。他知道,秦海能够想到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是值得他花精力去钻研的。
秦海道:“老夏,你是搞纤维的专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你有没有研究过?”
“这还用说。”夏扬杰自豪地说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当今国际纤维界的三大热点之一,我能没关注吗?怎么,你说的产品,是指这个?”
“正是,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这种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还是一个难题。如果我们能够抢先解决这个难题,就能够占据领先位置,它的市场价值,你也能够想象得出吧?”秦海说道。
ps:这几章很难写,有些技术概念查起来也很麻烦,所以也写不快。
另外要说明一下,主角搞的一些黑科技,不一定能够和现实对上号,因为到了尖端领域,橙子也不敢说哪种技术是真正先进的,大家把小说当成小说看就好了,千万别拿着小说里的结论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
今天开单章求了一下月票,同学们非常给力,一天投了400多票,已经成功地让本书冲进了都市前六名。如果能够保持住这个位置,橙子就能够拿到1000块钱的奖金了。但是,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明天的月票战会更残酷,恳请大家继续给予火力支持。
橙子拜谢。
材料帝国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惜成本
听秦海这样说,夏扬杰好悬没被一口气给憋死。
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这个东西,说起来也并不神秘,不外乎就是把聚乙烯用某种溶剂稀释之后,用喷丝机喷射出来再快冷却,最终形成凝胶状的纤维,与蚕吐丝的原理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由于使用的材料是高分子量聚乙烯,所形成的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看上去细如蚕丝,但却用刀子都很难切断,由于它的高强度、高韧性,使它在工业和军事方面都有很多的用途。
原理虽然简单,但生产工艺却有些麻烦。这种纤维最早是在7o年代由英国伯利兹大学的两位学者研制出来的,工业化生产的思路则是由荷兰的dsm公司提出来的。dsm公司明了用十氢化萘作为溶剂的凝胶纺丝法,并于1979年申请了这项工艺的专利。此后十年时间,dsm一直在致力于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却始终未能如愿。在此期间,美国霍尼威尔公司、日本三井石化公司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工艺设计,但同样卡在规模化生产的门槛上,无法突破。
夏扬杰是专门研究纤维的,对于这些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他知道,目前国内对于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充其量相当于国外8o年代初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居然大言不惭地要抢先突破规模化生产的障碍,抢占国际领先位置,如果不是体温过高,那就是自信过头了。
“我说秦总,你没烧吧?”夏扬杰没好气地质问了一句。
“我体温比你低,你信不信?”秦海明白夏扬杰的意思。换成其他人,敢于这样口出狂言,他也会觉得对方是有毛病的。可是,具体到他自己头上,他可不认为自己是异想天开,毕竟他的知识要前于这个时代2o多年。许多在这个时代属于难题的东西,对于他来说仅仅是常识而已。他笑着说道,“外国人没解决的问题,不意味着咱们也解决不了。这样吧,老夏,你把公司里搞纤维的专家都请来,我跟大家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看着秦海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夏扬杰叹了口气。抄起电话,通知几名纤维专家到会议室开会,还特别说明了是要讨论有关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问题。
公司的场地很集中,夏扬杰的电话打过去,不到五分钟时间,六七名专家就都到齐了。众人看到秦海在场,一个个忙不迭地打着招呼,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这些专家都是夏扬杰从各家企业挖过来的。到海杰公司之后,收入翻了几番。成果也出了不少,因此对秦海这位公司老板都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
海杰公司是秦海旗下一个重要的科研机构,秦海一年里至少有一两个月要过来与专家们一起工作,众人对于秦海的专业功底和洞察力也是佩服之至的。
“秦总来了,这回又给我们带什么任务来了?”已经当上了公司一个研究室主任的于利鸿笑着问道。但凡秦海带来的项目,完成之后都会有丰厚的奖励。大家心目中都对新项目有着强烈的期待感。
“夏工在电话里说,是关于聚乙烯的项目,这个东西,咱们积累不够啊。”另一位名叫徐文惠的女工程师说道。
“是啊,荷兰人搞了1o年也没搞出来。倒是拿一个专利把别人的路给堵上了。”
“我看资料上说,日本人也在搞,小日本搞这样的东西还是有一套的。”
“这个东西如果能搞出来,倒真是一个好东西。”
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不得不说,海杰公司内部的科研氛围是非常不错的,大家相互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有点信息都会互相分享,然后再一同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狼多肉少,而在海杰公司,科研任务永远都是十分充足的,只怕你干不过来,所以大家也就没心思去搞斗争,而是更愿意拧成一股绳,争取多出成果。
夏扬杰见人已经到齐了,便宣布开会。没有什么开场白,秦海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用三个月时间攻克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技术障碍,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像刚才夏扬杰那样,被雷得外焦里嫩了。
“这个困难太大了。”于利鸿先言了:“聚乙烯纤维这个东西,我过去就曾经关注过。它的生产工艺大致是这样的:先是把大分子量聚乙烯加入溶剂,在溶解槽里进行溶解,然后用挤出机造丝,再经过冷却、导丝,再加入萃取剂,进行拉伸,使之成为长纤维,最后进行绕丝,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纤维。
中间这些环节,工艺路线都是非常成熟的,现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最初加入的溶剂,和拉伸之前加入的萃取剂,这两样东西很不好弄。
荷兰人明了用十氢化萘作为溶剂的方法,而且申请了专利,我们无法走这条路线。美国和日本人的方法没有披露,但他们申请了使用石蜡油作为溶剂的专利,同样堵上了一条路。我们如果要搞,就必须找到其他的溶剂,光是这一项工作,别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不一定能够完成。”
于利鸿这番话,说得众人点头频频,秦海也忍不住向夏扬杰投去一个欣慰的目光,意思是自己对于海杰公司的这些研究人员非常满意。这个项目课题是他脑洞一开,临时想到的,事先也没有向众人透露过,但于利鸿却能够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对于主要的技术障碍也把握得非常准确,这就显示出他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溶剂和萃取剂的问题能够解决,整个生产流程的设计,有没有困难?”秦海直接绕开了于利鸿的问题,对众人问道。
“这个没问题,造丝、拉伸,这都是已经很成熟的方法了,如果搞不出来,我们也别领这份工资了。”有人笑着回答道。
“聚乙烯纤维,我们都没接触过,不过,我看国外的资料说,这种纤维的单丝容易产生静电,在缠绕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油剂,这种油剂需要提前进行开。”另一个人提醒道。
“对,还有就是这种纤维表面缺乏极性基团,化学惰性强,与树脂材料的界面结合性差,国外资料上提示说可以做电晕处理,或者表面改性处理,这方面的技术也需要提前解决。”
“纤维切割是个难题,需要有高强度的刀具……”
“要考虑耐热性的问题,这种纤维耐热极限是13o摄氏度,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很重要……”
几个人七嘴八舌,不断地补充着工艺要求,其中有些问题是秦海事先就已经想到的,有些则是秦海自己也不知道,一听众人说起才恍然大悟的。术业有专攻,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中间有无数需要注意的环节,只有长期从事这类工作的专家才能够想到这样的细节。秦海、夏扬杰和于利鸿不停地记录着众人的思想,一套完整的研究思路逐渐在他们笔下成型了。
“大家说得很好,我综合大家的意见,现在做一下分工……”秦海拿着笔记本,开始逐个地给众人安排着工作,在有些地方,他还会提纲挈领地给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当然是后世曾经得到验证的有效方案,而在当时看来,就属于高屋建瓴的指导了。
安排完各个工艺环节的研究工作,秦海又把脸转向夏扬杰和于利鸿,说道:“老夏,于工,关于溶剂的问题,我也有一些想法,不过比较复杂,就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一会咱们会后再谈,你们看如何?”
夏扬杰和于利鸿心领神会,所谓不耽误大家时间,其实更主要的是不愿意提前把关键思路透露出来。国外厂商用了十几年时间才找到合适的溶剂,而且还申请了专利作为壁垒,阻止后来者进入,由此可见一种溶剂的开有多大价值。这样的开思路,岂能随便让众人知晓。
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搞技术的,哪能不懂这其中的奥妙,既然秦海选择了一种更为委婉的解释,大家自然也不会去深究。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有高额的奖金可拿,大家何必去碰公司的核心机密呢?
“夏工,我手头正在做芳纶纤维的那个项目,和现在秦总布置的任务有些冲突,你看该怎么解决?”有人对夏扬杰请示道。
夏扬杰看了看秦海,不明白秦海的意图。秦海对众人说道:“现在大家手边正在做的项目,除非是有合同限制必须按期完成的,否则全部停下,集中精力做我刚才安排的事情。在所需要的经费方面,大家回去以后马上做一个预算,交给夏工审核。别的话我不多说了,我只说一句:这个项目,我的原则是不惜成本,只要时间。”
“明白了!”众人异口同声地答道,同时在心里暗暗想道:未来三个月时间,自己恐怕是得把行李搬到公司来了。(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昨天的月票,橙子已经冲到第六名了,不过第七名的《品相师》已经在作者群里话了,还了若干个求票单章,誓要把橙子拉下马。九灯和善也是一名老作者了,书写得的确不错,大家可以去看看他的书,尤其是他的单章,写得非常yindang,节操满地……
材料帝国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世界上谁最有钱
打发走了众人,留下来的夏扬杰和于利鸿眼巴巴地看着秦海,等着他说话。他们知道,秦海肯定对于超聚乙烯纤维溶剂有了成熟的想法,所以才敢做出这样的决策。在以往,秦海也曾多次向他们展现过自己异乎寻常的技术远见,对于这种远见,大家在最初的惊讶之后,就逐渐麻木了,他们把这解释为秦海的天分。天分这种东西,本来也不是人类的智慧能够解释的。
“你们不用这样看着我,其实我也只是有一些猜想而已……”秦海悻悻然地给二人做了点心理铺垫,经常这样施展自己的金手指,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被人家像看妖精一样地注视,秦海觉得自己压力山大。
“用十氢化萘和石蜡油作为溶剂,都已经被申请了专利了,咱们自己小打小闹可以,但要面向国际市场,就不能做这种侵权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我自己琢磨了一下,觉得甲二苯也有溶解聚乙烯的能力,效果不会比十氢化萘差,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试一试?”秦海说道。
“甲二苯?”于利鸿皱着眉头,在心里推演了一下,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我觉得可以试试。”
夏扬杰笑道:“老于,你也别说试试了,小秦既然说了,我觉得八成有戏,你就全力以赴地去做实验吧。小秦刚才不是说了吗,不惜成本。”
“真的不用再论证一下?”于利鸿看着秦海,等着他最后拍板。
秦海点点头,说道:“不用论证了,于工,你就安排实验吧。如果这个方向选错了,大不了就算是白干了。咱们也损失得起。至于其他的方向,暂不考虑,省得五心不定,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小秦说得也对,断其十指,莫如伤其一指。不过。一旦真的全力以赴去试,可能就是上百万的投入。万一有差错,真的有些可惜了。”于利鸿说道。
“不用犹豫,就按这个思路去做吧。”秦海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在当时,研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机构很多,使用各种溶剂进行实验的都有,大家都在寻找着专利壁垒之外的其他溶剂。不过,敢于认准一种溶剂坚持实验下去的,只能秦海。而秦海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甲二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形成技术突破。
确定了以甲二苯作为备选溶剂,并不是说所有的技术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同样是甲二苯,还有各种类型,具体用什么样的浓度、如何与聚乙烯进行配比。这都是需要进行反复实验的事情,需要的花费也的确要以百万计算。方向对了。余下的实验并不困难,只要人力和财力投入到了,技术就能够被探索出来。
于利鸿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下了“甲二苯”这个词,同时开始盘算着如何组织实验。为了尽快拿出结果,他需要安排好几个小组齐头并进,而这就涉及到人员、设备等等的安排。还有,他自己在未来几个月之内估计是不要指望有时间休息了。
还好,自从他能够大把大把地往家里拿回工资和奖金之后,老婆对他的关心就全面升级了,他即使几个月不回家。老婆也绝无怨言,而且会三天两头炖好排骨汤,亲自送到公司来,给他补养身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于利鸿是深深地体会到了。
送走于利鸿,夏扬杰关上门,坐下来对秦海问道:“小秦,你这么着急想搞超聚乙烯纤维,到底有什么打算?我印象中,这种纤维现在还没什么具体的应用,就算咱们搞出来,要让下游厂商接受,还得一段时间吧?”
“不用,我已经找到了它的一个用途,那就是制作防弹衣。”秦海说道。
“防弹衣?”夏扬杰眼睛瞪得老大,“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偏门的一个应用?”
在夏扬杰看来,军事上的事情与平民百姓实在是离得太远了,如果秦海要搞的是什么民用产品,他还完全可以理解,可怎么一下子弄到军品上去了?
“很偏门吗?”秦海笑道,“你想想看,这种纤维强度极大,而密度又极低,正好适合用来制作防弹装备啊。不但可以用来制作防弹衣,还能用来制作钢盔,绝对比现在用的凯芙拉纤维要好得多。”
凯芙拉这种材料,夏扬杰自然是知道的。它是芳纶纤维的一种,早在70年代就已经被用于制造软性防弹衣,目前是制作防弹衣的主流材料。凯芙拉纤维的强度很高,防弹效果不错,唯一的缺陷是面料较为蓬松,制成的防弹衣看起来比较臃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