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三五七九

    对于干事业的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的废话,抓紧干才是正道。

    十二点半,在杨源清的安排下,王弘毅拿到了下午两点钟在大礼堂举办的清华ba“企业产权改制及公司化经营”专题讲座的入场券。

    “想不到这么快就跟杨总有了一点交集,这一次,如果有机会提问或者发言的话,那就更好了。”王弘毅心中暗自琢磨。

    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发言,但是他还是决定好好准备,到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如果通过这个机会,引起杨总或者相关领导的关注,那对天车公司未来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利的。




第121章 亲儿子
    杨院长的讲座,在清华大礼堂进行。

    王弘毅提前半小时达到,排在队伍后面,经过严格的检查,进入了礼堂里面。

    座位是提前订好了的,在第五排左边靠过道一侧。

    这次讲座,虽然说是给ba的讲座,实际上听课的人,不仅是ba的学生,还有一些经济管理类的研究生,还有教授讲师们。

    此外,还有一些提前知道消息找关系进来的企业家。

    当然,这些人的身份背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不然的话也无法通过安保。

    王弘毅右边是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短发,一副干练的表情。

    两点钟,大礼堂后台的门打开了。

    校长陪同杨院长走了出来,登上了讲台。

    此外杨院长还有几名陪同人员,在左右边前排就坐。

    校长首先做了一番简短的开场白,然后便请杨院长开课。

    他知道杨院长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也没有太多的废话。

    再说了,杨院长担任清华经管院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今天,我要大家聊一聊企业产权改制及公司化经营这个话题,这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大家也知道,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面临了极大的困境,效益低下,失去活力”

    杨院长从现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开始,逐步深入推进,将产权改制的思路和理念阐述了一番。

    接着又讲国有企业要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要实现公司化经营,不能老一套观念,还搞计划经济。

    “实践证明,计划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即使到现在,计划也是说完全没有作用,我认为计划,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发展,国明经济规划方面,计划非常重要,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关键的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有效的发展。而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搞了计划,就一尘不变地去执行,不管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不管市场是否已经发生变化,那么肯定行不通。”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其实就在于此,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思维中转变过来。”

    “当然,这也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体制是第一位的因素,上面管着国有企业的婆婆妈妈太多,指手画脚的人太多。企业管理者的手脚没有得到解放,与此同时他们自身的思想也没有解放”

    “公司化经营,首先就是要充分融入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杨院长的讲座,主要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了论述。

    九十年代,国有企业的发展,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这是上层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杨院长的口才很好,对情况又十分地了解,思路十分地活跃,讲得又深入浅出。

    整个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校长上台主持问答环节。

    校长的话刚刚说完,便有很多人举手要提问。

    现场不管是学生,还是企业家,还是教授学者们,对于杨院长的观点和思路,都有一些疑惑或者问题。

    而且杨院长的身份摆在那里,能够跟他对话,对于现场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荣幸。

    王弘毅不仅举手了,而且还第一个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

    这一下就显得很突兀了。

    校长马上就注意到了王弘毅,他正在犹豫点谁提问,便笑着抬手道“这位同学很激动,那你第一个来吧。”

    工作人员马上将话筒递给了王弘毅。

    王弘毅接过话筒,首先自我介绍道“杨院长您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王弘毅,是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年营业额2亿元的企业的创立者”

    众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在校大学生,竟然创立了这么大企业,这小伙子不简单啊。

    有人感叹清华就是不一样,学生创业都做得这么好,让社会上的那些企业家脸往哪儿放啊。

    杨院长也点着头赞许地道“不错”

    校长笑吟吟地看着王弘毅,心想这个学生很不错嘛,怎么之前没有听说呢,他应该是校园风云人物才对呀。

    王弘毅继续道“刚刚听了杨院长的专题讲座,我深有感触。我之前跟国有企业联营,后来又控股了一家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之中,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民营企业经营,也有一些体会。我觉得,国有企业遇到现在的困难,关键是要解决产权和责权,把政府和企业分开,管理上面严格按照公司化经营,政府主要起到监督作用,而不是具体的管理和计划”

    “简言之,就是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不错,你总结得很到位,佳鹏你记一下,下来请发计委好好研究,我看完全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指导方向嘛。”杨院长赞叹道。

    原本每个人提问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过现在看到王弘毅的话引起了杨院长的兴趣,已经是第二次称赞“不错”了,所以校长也就没有催促王弘毅。

    自己学校的学生有这样的见识和水平,这是好事情,让他好好表现一下吧。

    王弘毅微微一笑,这可不是他总结的,只是拿来主义而已。

    “国有企业的困境,只要找对方向,持之以恒,逐步推进,一定能解决。可是作为市场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参与者,民营企业的困境,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我作为民营企业的创立者,创业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民营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人才难,融资难,政策难”

    “虽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十分活跃的一分子,在经济发展、就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始终低固有企业一等。”

    王弘毅详细地描述了一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又顺便提了一下自己花了大价钱才招聘到了一个清华学生,而有些国有企业有了大学生也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他们发挥,形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至于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民营企业要想从银行融到资,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一样,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都应该是祖国母亲的亲儿子,可实际上连私生子都不如。”



第122章 三个不错
    听到王弘毅的比喻,现场很多人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确实是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

    很多民营企业家也在不断地呼吁。

    只是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

    杨院长的神情凝重,“你继续说,国家应该怎么帮助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

    这是他第三次称赞王弘毅不错了。

    坐在王弘毅旁边的中年妇女,眼中流露出惊讶的神色,拿着笔在本子上唰唰唰地记录着,不时地伸手扶一下眼镜。

    王弘毅继续道“结合实践,我认为,要解决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首先要给民营企业正名。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活力十足,贡献巨大,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

    “国家不仅要承认民营企业的地位,同时在政策方面,让其享受跟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当然,涉及到国计民生或者国家安全的行业,还是要让国家控制,暂不宜向民营企业放开”

    “融资难的问题,只要是正常经营,资金流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一视同仁,而不能因为民营企业的身份问题而区别对待,一律拒之门外。”

    “人才方面,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企业的研究人才,跟国有企业、研究所等机关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方面享受同样的待遇,具体我暂时没有明确的想法。”

    王弘毅侃侃而谈,正好杨院长对他的话感兴趣,他便趁此机会说个畅快。

    他说的内容,都是未来经过时间检验,确实符合实践。

    希望通过这一番话语,为杨院长施政参考。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番交流,王弘毅相信自己已经在杨院长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自己经营的是什么企业,杨院长下来肯定会一清二楚。

    有了杨院长的关注,天车公司未来的发展,就多了一层保护。

    那些魑魅魍魉,就不用害怕了。

    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上面。

    校长脸上露出明显惊讶的神色,这个学生表现得太出色了,简直就像面对一个经营管理学的学者一样。

    而且还是那种社会经历和经验十分丰富的学者。

    “这个学生,下来可以好好宣传一下,也算是我们清华的优秀学生。”校长心中暗想道。

    讲了大约十分钟,王弘毅将之前准备的内容都说了出来。

    原计划以为最多能够说个两三分钟,毕竟像这种场合,通常不会让某一个人耽搁太多的时间。

    结果因为杨院长的兴趣被调动,校长也就一直任由王弘毅说下去,让他把想说的内容都说了出来。

    “我说完了,谢谢杨院长,虽然民营企业发展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经济发展浪潮中,民营企业的发展,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正如那句广告词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是我们公司即将推出来的新产品的广告,我也经常拿他来勉励自己,要坚信自我一定能把企业发展得更好。”

    听着王弘毅毫无顾忌地打广告,有些人暗自好笑。

    这个家伙,胆子太大了。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不是牛家军的口号吗原来是你的产品广告啊,很不错。”杨院长和颜悦色地道,“你这广告很新颖,广告词也写得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

    “至于你提到的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困难,我们也正在研究,有些问题,我们可以立即解决,比如融资难的问题,人行接下来要出台相关的信贷指引政策。比如政策问题,我们可以放开更多的领域,让民营企业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竞争;而有些问题,需要一个时间,比如观念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引导,需要民营企业自身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杨院长对王弘毅之前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及简单的解答。

    他的话,当然有专人记录,接下来会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办理。

    随后校长又请另外的人提问或者发言。

    杨院长工作很多,行程安排很紧。

    由于王弘毅占用了太多时间,接下来就只有三个人有机会提问。

    报告会结束,杨院长起身,朝众人挥手,在校长已经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后面离开。

    “你好,王总,我是新华社的记者戴思玲。请问你有空吗,我想就你先前讲的类容采访一下你,或者做一个专访。”坐在王弘毅身旁的中年妇女站起来,笑吟吟地道。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记者证递了过来。

    王弘毅怔了怔,随即笑道“好啊,我们出去找个安静的地方详聊吧。”

    这时一个学校工作人员走过来,问道“王弘毅同学,你刚才表现得不错,你是哪个学院哪个年级的”

    王弘毅笑了一下,实话实说道“不好意思啊,老师,我其实不是清华的学生,我是西南财大的学生,今天正好来清华招聘,是食品研究所的杨源清杨教授介绍我来听讲座的,也是有感而发,特别是清华的优秀学子,我是希望多招聘两个到我们公司发展,但是无奈庙太小”

    “”工作人员很郁闷,搞了半天,这人不是本校的学生。

    至于西南财大,不怎么出名,他很少关注。

    这么优秀的年轻人,怎么就不是清华的学生呢。

    虽然有些尴尬了,但是工作人员很快转变思路,留下了王弘毅的联系方式,说可能接下来有相关工作人员找他了解相关情况,麻烦他到时候配合一下。

    “看来王总有很多故事,让我充满期待啊。”戴思玲笑吟吟地道。

    刚才,她注意到,在王弘毅发言的时候,杨院长连续用了三个不错赞许王弘毅的观点,这对于十分严格严厉的杨院长来说,极为罕见。

    也说明他十分认同王弘毅的观点。

    “可以换一个角度报道,比如杨总跟民营企业家的对话”戴思玲心中暗自琢磨着。



第123章 大投资
    在校外的一个咖啡厅,王弘毅接受了戴思玲的采访。

    首先自然是详细介绍了天车食品公司的发展状况,其次阐述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且提出希望政府加强支持的具体内容。

    戴思玲认真记录着,不时地插话提问。

    聊了近一个小时,戴思玲对王弘毅越来越好奇,这个年轻人思想十分深刻,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即使是见多识广的她,也很惊讶。

    随后她又询问起王弘毅的创业过程,得知他是一无所有,靠着在深城雇人售卖小食品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才有天车公司的现在,她越发地惊讶了。
1...4041424344...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