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三五七九
接下来的一年中,预计投入广告费用6000万元,上限是8000万元。
而94年的销售收入,奋斗计划是12亿元,其中豆奶系列7亿元,超能饮料5亿元。
这个销售计划,比之前预计的多一点,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王弘毅觉得,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
他专门召集总部各部门开了一个动员会,一是对年底收官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对来年的销售工作进行了初步的部署。
参加会议都是副经理以上干部,大家虽然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是一听到王弘毅细细分析明年公司达到销售额12亿的路径,好像也不是那么不可能,大家心中都十分地激动。
散会以后,大家各自回部门去传达会议精神,引起员工们的一阵阵惊呼。
“这么快就要上10亿了吗”
“公司才成立一年多时间吧”
“估计是全国第一家吧,成立不到三年,销售额就破10亿元了。”
“史欲柱有那么厉害吗”
“没有”
“我们老板这是要超过史欲柱了”
“公司销售额破10亿,净利润有一两亿吧老板自己赚多少钱他才二十岁啊,就成亿万富翁了”
第171章 机会来了
“不等明年,现在老板就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怎么可能”
“你们不会算账吗天车公司,基本上是老板一个人的,现在一个月销售有伍仟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之前超能饮料的经销权,都拍卖了两亿多,这些钱,相当于提前揣入了老板的腰包,现在老板只是将这些钱投入了扩大生产,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地赚钱打基础,要不然你以为辽省公司、天车总部的建设,哪来的那么多资金完全靠销售回笼资金,肯定不够啊。”
“帐不是这么算的吧,那些钱还不能完全算老板的!”
“真的吗,真是有钱的人越有钱啊。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上班,努力工作,争取多赚点奖金吧。”
“这才是正道理,老板对员工很大方的,大家伙的收入,比外面很多企业员工高不少,只要努力干,收入还会涨。”
“好了,大家都干活吧,大家越努力,公司发展越好,大家跟着受益!”
“跟着这样的老板干,才有发展希望。老板吃肉,我们喝汤,就够了。”
大家议论纷纷,内心都很激动,感觉充满了希望。
天车公司,就跟王弘毅本人一样,还非常年轻,但是已经展现出了极为远大的发展前景。
而且天车公司的待遇很高,基本上超过同行业平均收入的30以上,比很多原本人人羡慕的国有企业的收入翻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员工收入高,家庭地位也高,说话都能扬眉吐气,底气充分,走出去都昂首阔步,上班干劲十足。
目前,天车公司的产能释放速度加快,辽省分公司的生产线陆陆续续第组装上线,其他陆续兼并的厂也加快了改造步伐。
现在美美豆奶粉的年产能达到了10万吨,超能饮料的年产能达到了5万吨。
而且辽省分公司和天车总部的生产基地,还在陆续的修建过程之中。
现在的产能,已经能够满足当前的销售需求。
而继续增加的产能,则能够满足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王弘毅同意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的缘故了。
之前主要是受限于产能,生产速度无法跟上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量。
所以再多广告都没有用,人家订货,你无法满足,那也无济于事。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产能充分,就是要加速推广。
而超能饮料的推广,因为前期各省经销商都通过代理权的竞拍,付出了代价的,他们急迫希望加快销售速度,尽快把成本赚回来,而且还要多赚钱。
前段时间,超能饮料超能受限,各省经销商很郁闷,纷纷提意见,还有人直接打电话给王弘毅,有人苦苦哀求,还有人威胁说要退钱,不过最近随着供货量的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
“弘毅,有一个消息,花城无线电厂经营困难,最近在闹着下岗,甚至有传言要破产,你之前不是说可以关注和投资电子企业么,这个厂基础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机制的问题才导致现在的局面,如果我们接手一部分,搞电子厂,这是最好的布局机会!”
谢劦给王弘毅打电话,语气有些激动。
经过之前种种事情,谢劦对王弘毅的话已经是深信不疑。
上次股票的钱终于收回成本而且有所盈余以后,他就彻底从股市退了出来,专心做他的电子厂,并且按照王弘毅之前所指点,密切关注省内电子行业的发展。
之前他也试探着接触了一些电子企业,不过都觉得不怎么合适。
这一次,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了花城无线电厂的状况,他心中一动,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扩展机会。
这段时间,谢劦集中精力经营天歌电子厂,手头现金流有六百多万元,觉得可以大展拳脚。
不过他也是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敢轻举妄动,第一时间联系王弘毅,而且希望跟王弘毅联手一起投资。
王弘毅在深城的几个投资项目,天车餐饮、红方文化、淘宝超市,如今发展得都非常好。
谢劦在天车餐饮有股份,现在已经增值了十来倍。
而红方文化,已经捧红了李春玻这个明星,听说还跟京城的一系列文化名人签订了合作协议,发行的同桌的你专辑,早已经火遍大江南北。
至于淘宝超市,他更是十分了解,如今在深城的第一家超大型卖场,生意每天都是爆满,不用说,都赚得盆满钵满。
按照周达昌的说法,超市一旦做大,品类齐全,老百姓可以一站式购物,生意出奇的好。
周达昌都准备在花城开连锁分店了,按照他的豪言壮语,要在五年之内,在全国开10家大型超市。
那时候,即使他只有10的股份,也将赚得比他原来独家经营生意好无数倍了。
不管是自身的经历,还是亲眼所见,谢劦都感觉到,只要是跟着王弘毅干,就一定没错,肯定能赚钱。
这次他也要拉上王弘毅一起投资。
而且,花城无线电厂是老牌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方面,其实在国内也不算差,关键还是包袱沉重,机制僵化,所以越来越困难,竟然走到了要破产的境地。
“这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啊。”王弘毅毫不犹豫地道,花城无线电厂的情况,他是有印象的。
前世王弘毅曾炒过其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也曾在上面赚了钱,印象深刻。
经过九十年的重振以后,花城无线电厂逐渐发展成为以“高端高科技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为战略定位的多元化产业集团,无线通信导航、金融电子、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成为其三大支柱产业,同时还涉及计量检测、国际商贸、软件评测等多个领域。
其军用通信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位居全国同行首位,海事通导集成业务能力行业第一。
它旗下的金融电子产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企业。
尽管其发展,跟其国企背景分不开,但是其长久以来形成的技术、人才基础,是关键因素。
现在是它最艰难的时刻,花城市准备让它破产,其人员、技术都准备分开下岗、转让出售,这个时候如果有公司愿意投资,拯救其于水火之中,无论是花城市政府还是厂里面的职工,都欣喜若狂。
“正好依托于它布局电子行业,具体情况我们见面详聊,明天我就订票过去。”王弘毅当机立断。
第172章 十万负翁
第二天,王弘毅便带着贾成玉、丁友立踏上了飞往花城的飞机。
在飞机上,王弘毅将自己在深城的投资状况给他们俩介绍了一下。
原本满腹疑问的贾成玉和丁友立,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王弘毅居然在深城还有这么大的生意。
“15家连锁的快餐店,月销售额1000万元,净利润差200多万,一年下来,就能赚两千多万,王总虽然只有72的股份,但也差不多有1500万的收入啊。”
“难怪,王总经常要跑深城的,原来在那边还有生意啊。”
“这一次,是要把餐饮业也纳入天车公司旗下吗”
“天车餐饮,看来王总一开始,就已经做了长远的规划啊。”
“餐饮是很赚钱,但是想不到这么赚钱。”
“居然还有一家淘宝超市,有3家大型分店,每月销售额居然达到了1千万元。”
“这两个公司,加起来,一年的净利润至少有3000万元吧。”
两人无比震惊,王弘毅也太会赚钱了吧。
天车食品公司就不用说了,在深城这边居然还有这么大笔的生意投资。
这些生意,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人震惊、羡慕。
而且他们知道,王弘毅确实是白手起家,家里也没有什么隐藏的背景。
王弘毅的父亲也在公司,虽然担任总经理,负责日常的管理,但是他们知道,公司的发展方向、战略,产品的策划、宣传这些,其实都是王弘毅的思路和安排。
天车公司的发展,是王弘毅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
“王总,你还有什么事业没有告诉我们的,一起说了吧!”丁友立笑着道,“免得每次都吓我们一跳。”
“王总,无论餐饮,还是超市,现金流都很充分,合并到公司来,对公司协同发展,非常有利。”贾成玉建议道。
王弘毅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思考的,前期一直都没来得及说这个事情,而且美美豆奶和超能饮料的产能一直是瓶颈,现在终于解决了,而且天车餐饮和淘宝超市,也走上了正轨,是时候将几个公司整合一下了。”
丁友立道:“淘宝超市,跟天府食品,是同类型的,我觉得可以完全整合一下。天车餐饮,跟我们的两款主打产品也可以有效的融合起来,在我们的连锁快餐店里,都可以大力推广我们的液体豆奶、超能饮料”
王弘毅笑了笑,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思考的,产品、渠道,有机结合,实现整合发展。”
飞机在花城降落。
谢劦专门找了车子来机场接王弘毅。
直接将他们拖到了宾馆。
“先休息一会儿,等会我们便吃饭边聊。”谢劦道。
刚刚王弘毅已经给他介绍了丁友立和贾成玉,谢劦也知道这两人是王弘毅的得力助手,也算是他的亲信,对他们自然客气。
这一次王弘毅带着两个助手过来,摆明了就是要正式跟花城无线电厂谈合作的事情。
这让谢劦十分高兴,这表明王弘毅是真的看中电子产业,自己跟着他一起干,肯定能够赚到钱。
中午吃饭的时候,谢劦详细介绍了一下花城无线电厂的情况。
“实际上,这个厂技术、产品都不错,它原来叫国营七五0,改革开放之初,它成为原电子部首家军转民试点企业,进入民用电子领域,自行设计、研发、生产了我国第一台收录机、电子计算器,当初的南虹牌黑白电视机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
“只可惜,辉煌没有持续多久。电子市场不断发生巨变,随着改革走向深入,全国从事军工电子配件的企业全部转型生产家用电器,最多时出现了近百个品牌的电视机、录音机。珠三角地区电子企业迅速发展,七五0厂却由于旧体制的束缚与落后观念的羁绊,未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再加上深城建市后七五0厂调出包括总工程师在内的250多名骨干支援建设,使得它的经营跌入低谷。”
“去年七五0厂便已经资不抵债,成为亏损大户,因人均负债高达十万元而被称为十万负翁,市里面也想了很多办法,拨款、联营,但都无济于事。”
“上个月,有上层领导到市里面调研,正好有一个老部下是在无线电厂工作,得知了厂子的情况以后,便专程前往了解情况,并作出指示,说要通过改制,激发活力,步伐不妨大一点,要敢闯敢试,虽然花城不是深城,不是特区,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能束手束脚。所以,市里面这次下定决心,要推动无线电厂的改制工作。”
贾成玉问:“那现在,除了我们,还有其他公司感兴趣吗”
谢劦摇头道:“暂时没有听说,毕竟这个厂规模不小,而且冗员太多,不好安置。所以市里面才没有办法,准备下岗一批员工,精简一些产品线,剥离一部分资产,轻装上阵。不过,听说,也有一些小的电子厂,正在挖他们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些想要接手他们的生产线。”
王弘毅道:“那我们要抓紧了,不能让他们把这个厂切割得七零八落,接手以后再发展也困难得多。”
谢劦道:“下午,我那个朋友带着电子厂的副厂长马海舟过来,跟我们见面详谈。这个马海舟是搞技术出身的,他不希望电子厂被分割,说电子厂的基础还在,真的把人都下岗了,设备拆了,再想发展就难了。他一直说,无线电厂最大的问题,在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没有找到发展方向,机制不够灵活,适应能力不强。”
王弘毅笑了笑,这个马海舟,他有一点印象,是花城无线电厂破产重整以后第一任厂长,最终带领无线电厂走向了重生,成为全国领先的无线通信导航设备整机研发制造商、全国实力最强的金融电子设备和服务供应商。
“他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达成共识。”王弘毅笑着道。
谢劦道:“马海舟原来是想找电子相关的企业谈合作,不过听我朋友介绍了你的情况以后,他才愿意来。他还说,你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有情怀,就算不能合作,见一面也不错。”
第173章 两全其美
马海舟四十来岁,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炯炯有神,发际线有些高,额头亮光光的。
他看到王弘毅,也吃了一惊,“想不到王总这么年轻,果真是年轻有为啊。”
一番寒暄,谢劦顺便将王弘毅现在的事业吹嘘了一番,顿时让心中担忧的马海舟稍微松了一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