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三五七九

    王弘毅脸带微笑,做了几分钟的发言,主要是简单阐述了一下企业家与企业发展、社会责任和担当的辩证关系。

    “我知道,在各位前辈面前,我是后进,谈社会责任和担当,可能贻笑大方。但是我还是希望谈一谈的一些想法和思路,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刚开始,有些人觉得王弘毅确实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二十来岁的人,给济济一堂的企业家们谈什么社会责任,他自己把社会万象搞清楚了没有

    不过,随着王弘毅讲话内容的层层推荐,一些人的神情越来越凝重。

    王弘毅的讲话,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企业家自身的努力,跟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反过来,企业家及其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更应该主动去拥抱这个社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更高的视觉来看到自身企业的发展,找到更加适合的道理,去扛起更大的责任。

    “比如,现在华夏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很多核心技术、高精尖产品方面,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在一些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没有涉猎,这种差距,也许在我们今天还感受不深,可是当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种对国外基础技术、产品的依赖,将是极为知名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现在发展企业,赚钱,很多人也许感受不到国与国之间经济、贸易的残酷竞争,可一旦置身其中,我们都将处于很被动的地步。”

    “第一步,踏踏实实经营企业,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做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晚上我们能安心睡得着吗”

    “第二步,把眼光放眼一点,看看世界,特别是看看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市场,他们的产品,他们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方向,我们能做什么如果将他们,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让我们使用他们的专利,不对我们出口元件、配件,我们怎么办”

    “第三步,我们能做出百年企业吗我们的财富,虽然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赚回来的,但是何尝不是同胞们的赐予,我们为同胞们能做什么”

    看到现场很多人都露出深思的神情,王弘毅微微一笑,心想自己现在讲的这些,有些人也许当场触动,但很快便会忘记,有些人也许根本就不以为然。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这么多企业家心目中,种下一颗种子,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就算将来这颗种子,能在十个企业甚至一个两个企业生根发芽,也将是一件幸事。

    王弘毅发完言,现场想起稀稀落落的掌声。

    王弘毅目光捕捉到,一些人脸上闪过不以为然的神情。

    “这小子,哗众取宠,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装什么老成”

    “呵呵,这是向上面表决心,可是有用吗又不会给你发钱”

    “年纪轻轻,尽说废话。”

    “这个年轻人,有点意思”

    “看来,这小子很有想法啊,只可惜,还是太年轻了点,说得再好,又有谁真正在意呢”

    “初听好像是在唱高调,但他说的不无道理啊,不过大家都忙于赚钱,估计也没时间去想那么多啊。”

    “不错,这个年轻人,有想法。”

    坐在王弘毅斜对面的史欲柱,有些好奇地打量着王弘毅。

    虽然之前一路在飞机上聊了很多,但是他觉得有些不认识王弘毅一样,刚刚王弘毅的一番话语,又向大家展现了另外一面。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商业天才,胆小甚微,还是满腔热血真看不懂啊。”

    史欲柱心中感叹着,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怎么,你觉得他是在吹牛”坐在旁边的中年男子问道。

    史欲柱摇头,笑道“倒也不是,我只是觉得他这么年轻,比我想得都多啊,看不懂。”

    十二点钟,上午的会议结束。

    到餐厅用完餐,王弘毅正准备回房间休息,这时一个声音传来“小王,先前你讲得很好啊。”

    王弘毅转头一看,说话的人是珠江冰箱厂的潘拧,便笑着道“潘总你过奖了。”

    潘拧道“没有,我觉得你确实讲得很好,我是深有体会啊,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跟国家、社会共同发展,必将走不远,作为企业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过,我也有些想法,你有空吗我们聊聊”

    王弘毅一愣,点头道“好啊”

    他心中疑惑,这个声名赫赫的企业家,其领导下的珠江冰箱厂,92年让前往视察的首长感慨万千地连问了三次“这是乡镇企业吗”

    此后珠江冰箱厂稳坐“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连续十多年。

    不过别人不知道,王弘毅却知道,如今看似风光无限的潘拧,正在为冰箱厂产权归属的问题而焦虑。

    “现在,恐怕潘拧是最想厘清企业家和国家、社会关系的人了吧”王弘毅暗自感叹,只是不知道他主动找自己,会说些什么。




第187章 联手
    王弘毅对潘拧的传奇经历,也是有所了解的。

    80年代,潘拧造冰箱,在技术上靠京城雪花冰箱厂的支援,在资金上则由镇政府出了9万元的试制费,所以,这家工厂成了“乡镇集体企业”,这一产权归属最终决定了企业家潘拧的悲情命运。

    初业艰辛,潘拧带着珠江冰箱厂的职工,靠新颖的款式、上乘的质量以及灵活的营销而占据市场,在全国形成了“北海尔、南容声”的双雄格局。

    当然,冰箱厂的壮大与当地政府的全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当冰箱厂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潘拧要扩建厂区,但是镇上已无地可征,镇领导摊开地图,仔细盘算,最后决定炸掉镇内的一座小山,将之夷为平地,让潘拧建车间。

    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

    冰箱厂尽管由潘拧创办,但在产权上则属于当地政府。

    潘拧和经营团队则无任何股权,潘拧多次或明或暗地提出,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考虑,可是得到的答复都含糊其词。

    甚至连冰箱品牌所有权都归当地镇政府所有,一些镇属企业乘机用这个牌子生产其他的小家电,严重影响了珠江冰箱厂的声誉,而对此潘拧竟无可奈何。

    于是在1994年,潘拧决定另辟蹊径,他新创了科龙品牌,进军空调行业。不过他的算盘引起了镇政府的注意,双方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起来。

    1996年,科龙电器上市,潘拧雄心万丈地四处攻城略地,他先后在东北、西南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大大地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

    他还宣布要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日国建立技术中心。当时所有国产家电的核心部件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相关企业其实都是一些装配工厂。

    潘拧认为将技术开发的前沿延伸到日国本土去,成本虽然很高,但一定能够起到奇效。

    他强调“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装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华夏冰箱,我们这代冰箱人愧对后人。”

    可惜的是,潘拧的这种“决战思维”在他退出后竟成绝响,以至于十年后,中国冰箱产业的核心技术空心化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1998年12月,科龙集团突然公告,潘拧辞去公司总裁职务。第二年4月,潘拧卸任董事长。

    潘拧对此次调整并无思想准备,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一直四处奔波,为科龙做强做大而努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潘拧没有对外界做任何解释,他迅速做出了移民国外决定。

    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对科龙说过一句话。再也跟科龙旧人没有任何联系。

    而科龙的命运,此后依旧波折起伏。

    房间,潘拧给王弘毅泡了一杯茶,笑着道“尝尝,这是我自己带来的乌龙茶”

    王弘毅对茶没有什么研究,但闻着这茶的香味,感觉很提神。

    闲聊了几句,潘拧微笑道“小王,你先前说,企业家和国家、社会,命运相连,息息相关。可是有时候,企业家要大展拳脚,其身份也可能是一种束缚,企业家从一开始受到各种支持,到受到各种制约,又该如何”

    王弘毅明白潘拧问的其实就是他现在该怎么办的问题。

    虽然很委婉,不过王弘毅确实很清楚问题的所在。

    现在,潘拧和当地镇政府的关系,还没有彻底僵化,但双方相互不信任的因子,早已经种下来了。

    对于潘拧的郁闷,王弘毅很了解,明明企业是在他手中一手做大的,凝聚了自己无限的心血,但自己却一点好处都捞不到,心头实在不平衡。

    而且,他作为经理人的角色,迟早有一天要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那么将来的冰箱厂,又将如何呢

    想了一下,王弘毅道“潘总问的是珠江冰箱厂该怎么做吧”

    潘拧点点头,他知道王弘毅已经听懂了他的问题。

    “说实话,珠江冰箱厂的情况,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非要提建议的话,我只能说徐徐图之,最好是做一个五到十年的规划,而且要主动保持跟镇政府的紧密合作,静待时机变化,不然的话,激化矛盾,对潘总不利。”

    “毕竟,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

    前世,如果潘拧步伐稍微慢一点,动作不那么大,慢慢渗透,或许可以在时机成熟之际对冰箱厂实施改制。

    毕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入,现在不具备的条件,将来也会慢慢地具备。

    当然,潘拧年龄大了,他可能等不及。

    潘拧叹了一口气,他虽然心头有了计划,但是总是有些举棋不定。

    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行动起来,肯定会引起镇政府领导的关注和不满。

    可是,让他等,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看着王弘毅年轻的面容,潘拧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小王,你说,我们合作创立一个新的家电品牌,这样有没有可能呢”

    王弘毅一愣,很快明白过来,潘拧这是准备另起炉灶,跟之前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潘总有具体的打算没有呢”王弘毅笑问。

    潘拧摇了摇头道“我也是灵机一动,还没有具体的想法,不过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说实话,我就是想给自己多留一条退路,并无意损害谁的利益。”

    王弘毅点了点头,他表示理解,“我倒是没有意义,不过潘总,不瞒你说,我现在的手头有好几个项目,资金目前相对比较紧张,我下来马上还要向银行贷款1亿,跟你合作创立新的家电品牌,我暂时实力不够啊。”

    “这不是什么问题,前期可以小规模做,其实我资金也不多,只不过有点薄面,有专业队伍。”潘拧道,“而且,正如你所说,我们要徐徐图之,不必急于一时。也许到时候,你的资金压力要小一些了呢。”

    对于潘拧的提议,说实话,王弘毅是很动心的。

    毕竟,潘拧有经营头脑,如果能摆脱束缚,打造全新的家电品牌,未尝不能占据一席之地。



第188章 全新科龙
    想了想,王弘毅道“潘总真看得起我啊,说实话,我也没有家电这方面的经验啊”

    潘拧笑道“其实,我是想打造一个百年品牌的,只可惜我现在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我之前也听说过你,今天听了你一番话,我深受启发,我们不仅要做自己的品牌,更是要做世界的品牌”

    王弘毅认真地听着,感觉他虽然六十来岁了,但是依旧有着一番干事业的雄心。

    而现在,他的这番雄心,却受到了阻碍。

    让他放下一切,从头开始,他又心有不甘。

    所以,他现在正处在焦虑过程之中。

    “潘总,说实话,对你的提议,我很感兴趣,也愿意跟你一起合作。”王弘毅实话实说,“不过,我现在的情况是战线拉得有点长,有好几个投资项目需要不断投入,暂时资金相对比较紧张,至少也要下半年,才能够腾挪出资金来投资新品牌”

    接着,他将自己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给潘拧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从天车食品、天车餐饮、淘宝超市、天车电子信息等公司的投资,以及集团公司组建等等,说得比较详细。

    既然潘拧看重他,主动提出来联手打造新的家电品牌,王弘毅也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对于接下来的合作有好处。

    潘拧听得满脸震惊,很显然他了解的王弘毅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

    王弘毅的发展,完全超乎他的想象。

    “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原本我以为,你虽然年轻,但是稳打稳扎,走得很稳,现在看来,你比我还走得急啊”

    王弘毅微微一笑道“不瞒潘总,我其实有一个想法,将来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我的品牌,将来在电子信息产品中,也有我的旗下的品牌一席之位。”

    “你这理想,很远大啊”潘拧感叹,“你是一个胃口很大的人。”

    “当然,我还年轻,就算遇到挫折,也有机会东山再起。”王弘毅显得无比的自信,“再说了,潘总你也是行家,从天车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你认为我会一败涂地嘛”

    潘拧摇头,“不会,天车公司已经成长起来了。不说别的,仅美美豆奶粉和超能饮料,只要你不乱搞,保证质量,加强宣传,一年给你带来几亿的利润,都不难。至于其他方面,相信以你的眼光,不会吃大亏,只要不是一败涂地,那你就能够赚钱,就一定有机会做大。”

    “也许,有一天,你的理想还真的会实现。”

    潘拧内心无比感慨,他感觉王弘毅内心对他的企业早已经有了一个全盘的规划,而且现在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看来,跟他合作,果然是不错的选择。”

    潘拧心中越发坚定了跟王弘毅联手打造家电品牌的想法。

    王弘毅笑道“所以,如果潘总真愿意跟我一起合作,那就等下半年,等我资金稍微充裕一点再来具体谈。要想打造有自主产权,能站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急不得。”
1...7273747576...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