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夜行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月关
徐辉祖道:“还没听明白么?藩王们,要完蛋了!勋戚们,要靠边站了!武将们,要供父人驱策了!未来主掌朝堂、把持朝纲的,必是文臣,叉臣之中,必以方黄为首。我让小妹在今科举子中,为她自己择选一个乘龙快婿,就是为咱徐家,择选一条乘龙之道,明白了么?”
徐增寿迟疑道:“大哥,你是游…咱们主动往文臣那边靠?”
徐辉祖吁了。气大气:“老三呐,你总算是明白了。今科主考官,是方孝孺,今科中举的天子门生,同样都是他的门生。他和黄子澄依旧受着皇上宠信,但凡大事,莫不问计于他们。只等朝廷打上几次胜仗,便是他们重新凌驾与百官之上的时候乙
我徐家,现在虽然大权旁落,往昔在朝中的人脉还有、威望还在,要扶持一个新科进士,让他在仕途上顺畅一些还不容易?咱徐家的女婿,将是皇上最宠信的文臣方孝孺的门生,咱们就可以籍由这层关系,和方孝孺搭上线,通过他的座师、同年,和朝野间的无数父官搭上线。
那时候,燕藩已经被消灭了,诸王也都被削光了,皇上对咱徐家也就不会这么忌‘か了,籍由与文官们的结盟,咱们徐家,将仍然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不仅仅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摆设。为兄用心如此良苦,你明白了么?”
“我明白了!”
徐增寿一双大眼中露出极其怪异的神情,好象看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我当然明白了。小妹过了年才十四,根本不急着嫁,你这么迫不及待,只是抢在日落西山之前,再搭一条线,搭上方孝孺这条线,搭上叉官这条线,以便固宠,是么?”
徐辉祖脸上一红,有些恼羞成怒地道:“你不当这个家,当然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我又不是不管小妹的终身幸福,这不是要带她一起去,叫她自己选个如意郎君么?一举两得,有甚么不好?”
“你只是良心不安罢了!”
徐增寿气唬唬地摞下一句话,扭头就走。
徐辉祖大怒,拍案道:“混蛋!给我回来!”
回答他的,是“咣”地一声巨响,徐辉祖气得浑身发起抖来。
一夜无事,次日一早,夏浔正在院中活动着身子,司宾官张熙童忽然走进院来,一见夏浔便向他眨眨眼睛,笑嘻嘻地道:“寻使者真走了得,昨儿夜里那般辛苦,大清早的就这么精神。”
夏浔干笑两声道:“大人说笑了,一大早儿的,王子殿下还没用餐呢,大人有什么事吗?”
“喔!”张熙童忙把手中的请柬递上,笑吟吟地道:“礼部奉旨,明儿晚上,于莫愁湖上召集今科中举士子,办诗酒盛会。侍郎大人特意关照,邀请两国贵使一同参加。
夏浔听了忙双手接过,笑道:“在下这就呈报殿下,侍郎大人美意,我们殿下必定欣然赴会的。”
.全部章节





锦衣夜行 第360章 酝酿
. .
“一一一怀庆驸马丶都督陈晖,还有一一一李景隆一一一
徐增寿斟酌良久,在他的宴请名单上写下了几个名字。莫愁湖诗酒盛会是皇上下旨、礼部主办的,可是用的地方却是徐家的。徐家要协办盛宴,自然也可以自己邀请一些人去。
但徐辉祖没有邀请任何亲朋友好友,因为徐家的亲朋友故旧不是武将勋戚就是功臣世家,而他已决意向文官们示好了,他不想给文官们一个错误的讯号:“他仍旧在拉拢旧部,试图抗衡文官势力。,
徐增寿明白大哥的心意。忠,是大哥心目中的大前提。大哥不会放弃对朝廷的忠心,而这朝廷,在大哥心中就是建文皇帝。徐辉祖的一切行动,是不会逾越“忠,这个前提的界偎的。但是忠,并不影响他对徐家的责任,他要在不违背对皇帝“忠,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地让徐家一直屹立在朝堂之上。
所以,大哥顺势而动。既然皇上信任的是文臣、重用的是文臣,他就主动向文官们靠拢。而徐增寿则不然,他并非不想维护徐家的威势,但是在他心中,权势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亲情、友情,在他看来弥足珍贵,所以他对大哥抛弃多年来的朋友、部属,甚至连妹妹的婚姻都要做为政垩治筹码非常不满。
尽管,许多豪门大户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千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女儿家,向来就是权贵之间缔结联盟的纽带。而且妹妹在这个大前提下找到的夫婿也未必就不能称心如意,婚姻幸福,可大哥根本的用意让他心寒。
昨晚兄弟两人谈崩之后,大哥马上加强了对小妹的看管,似乎是怕他帮助小妹逃出家门。其实大哥不这么做,他也不会怂恿小妹逃走。上一次小妹逃之天天,兵荒马乱中一直下落不明,已经让他担惊受怕了许久,如果帮助小妹逃走,逃到大哥找不到的地方,那就不能沾惹与徐家有关的一切势力,那样的话,他也无法保证小妹的安全。
他有他的办法。他今天特意邀请了一些人,一同赴莫愁诗会。宴请这些人,一方面是为了联络旧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希望这些人在徐家的出现,能破坏大哥与文官们的媾和。破坏了大哥的计划,小妹的婚事,自然也就不用再提。
他不是一个智计百出的政客,但走出身豪门世家,于权势斗争自幼耳濡目粱,又岂是一个粗鲁无知的匹夫?大哥一厢情愿地以为,以中山王府的权势地位,如果看中了哪个新科进士,对方一定受宠若惊,这亲事必定能够定下,果真如此吗?仕途光明的举子进士,可是连公主都不愿意娶的。
他记得与怀庆驸马王宁泛舟莫愁湖时,曾经听他说过一件事,是关于晚唐才子李商隐的。据说这李商隐不只有诗名,而且满腹经纶,甫一出道,便受到朝廷重臣令狐楚的赏识和提拔。但是,令狐楚死后,他却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还娶了他的女儿。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却因此尽丧,从此颠沛流离,再不得志。因为令狐楚是牛僧孺一党,王茂元却是李德裕一党,那时候牛李两党争权,在朝中势同水火。
李商隐是趋炎附势,还是政垩治白痴?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知道他当初为什么会如此选择了,也许他是因为深爱王氏女吧。这种举动,在牛党中人看来,是忘恩负义、卑鄙小人,从此对他百般打压;而李党中人也大多认为此人首鼠两端,不可重用,李商隐的一生前程就此毁掉。
那些中了进士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丶七巧心思,他们会不知道这些事?会不知道眼下朝中文武势力此消彼涨?只要他在那些新科举子们面前巧妙地摆出一副徐家仍旧是勋戚武将班首的姿态,哪个举子还敢为了可能的锦上添hua而甘冒仕途尽毁的风险,接受他徐家的女儿为妻?
怀庆驸马王宁,他是要请的。王宁此人最好吟诗作赋,乃是一个风雅人物,这样的盛会他一定会欣然前来。文官势力大张之后,武将勋戚都靠边站了,怀庆驸马本来与建文帝是登基之前的知交好友,可是当初燕王三子是利用他逃出金陵的。那时,朱允坟并未太过计较他的过失,可是随着燕王的势力逐渐扩大、不断地打胜仗,朱允坟追本溯源,便开始不待见他了。
朱允恢一开始之所以宽宏大量,是因为他认为朱高炽等人逃了也没甚么大不了,就算燕逆因此毫无顾忌,果真扯旗造反,朝廷大军一到,也将平定于旦夕之间,因此对这位怀庆驸马乐得大方。可是随着燕王一次次取胜,朱允恢这心里头越来越堵得慌,便开始迁怒于王宁了。
王驸马现在日子不好过,在朝堂上也属于边缘人了。
王宁,是勋戚的代垩表。
都督陈晖,这也是要请的。京师禁军分内外两场,四十八卫,陈晖本是外场二十四卫统兵都督,既是他的老部下,也是他过从甚密的朋友,身上是打着徐家烙印的,徐家靠边站了,他现在也被调离原职,做了闲差,一直闷闷不乐,这人得请,不能寒了旧部的心。
陈晖,是武将的代垩表。
至于李九江……
世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李九江或许曾是取代徐家,竞争武将班中第一人的最有力人选,可是掌兵权的不管是徐家还是李家,变动的只是他们两家之间的位次、势力丶兵权,对整个武将勋臣集团的利益并没有什么损害,现在呢?他们是休戚与共,同病相怜,而且李九江现在的处境比他还要不堪。
李九江,是功臣的代垩表。
勋戚、武将丶功臣,统统出现在他徐家的宴会上,那些心思缜密、善于钻营的文人还敢沾惹徐家,得罪圣眷隆盛、权势如日中天的方孝孺、黄子澄?
名单拟完,徐增寿反复看了几遍,嘿嘿地冷笑起来。
徐辉祖想利用莫愁湖诗会向文官们抛出他的橄榄枝,而徐增寿就坐在他身边,“嚓嚓嚓”地磨他那柄锃亮锋利的钢刀。试问,谁敢伸手?
明天山后国王子要应邀参加莫愁湖诗酒会,所以今天礼部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行程。王子给随从们放了假,三五成群的自去金陵城中游逛,远到中土上国一回,谁不想给家人亲朋友带点中土的礼物回去呢,这是人之常情。
夏浔独自一个人,在秦谁河畔逛了一阵,然后在鸡笼山下一家小吃铺子里坐了下来。要了几样小吃。不多时,旁边也坐了一个大汉,吃相比夏浔难看多了,一边吃着东西,一边把鞋脱了,光着脚丫子踩在另一边的长凳上,美滋滋地搓着。瞧他那穷形恶相的模样,其他食客都厌恶地躲得远远的,谁也不肯到他面前来。
这人正是历城县老戴的宝贝儿子,现为飞龙秘谍的戴裕彬。
复浔轻轻地道:“口行蒋梦熊、徐石陵他们都做好准备。明儿晚上,莫愁湖是对市民百姓开放的,介时不止湖上,整个莫愁湖畔,必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咱们不必拘泥于形式,要采取一切手段打击敌人,朝廷不是控制了官方喉舌吗?那咱们就利用民间舆论。,
戴裕彬用刚捏完脚丫子的大手抓起筷子,低声道:“大人放心,蒋统领和徐统领已遵照大人吩咐准备着呢,只等明晚,便大显身手。,
夏浔嗯了一声,挟起一只蟹黄包,一看戴裕彬又去捏脚,又毫无胃口地丢回屉中,随意地搅着鸭血汤道:“小林子那里,可已联系上了?”
小林子,就是侍奉御前的那个小太监,复浔为了和他拉上关系,颇费了一番手脚,他先让戴裕彬和他妹妹取得了联系,这才和小林子搭上了线。戴裕彬的妹子是宫女。明朝的宫女,待遇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如果皇帝看不上,还有出宫的一天,要是唐朝就惨了,一入宫门,红颜白发,再也离开不得。
戴逸萱是个小宫女,极难有机会出宫,她也没想过要出宫,她在金陵城里没有亲人,吃穿用度都是皇家的,她也没有必要去逛街坊,她是个很节俭的小丫头。
可是忽然有一天,巾帽局的一个公公找到了她,说是她的亲戚到了京师,要见见她,巾帽局的那位公公收了人家好处,倒也肯用心办事,只过了两天,便找个机会把她带出了宫,在西角门外,见到了她的哥哥。
戴逸萱很开心,从此,在京师有了她惦记的人,在宫里,也变得快乐起来。
御前内侍小林子的家世,就是她告诉哥哥的。
“是,约摸着他下羊能回宫一趟,我会见见他的。,
复浔道:“好,你不要急于行事,一步步来,皇帝对读书人优渥宽容,对内宦太监们却极为严苛,动辄打骂乃至殴死,御前内侍小付子是他亲眼看着被活活打死的,兔死狐悲呀。从你了解的情况看,他的干爹御膳房的唐总管也是被皇帝下令打死的,这更是个好机会。你要示之以恩,让他把你当了最亲的人,那时再慢慢试探他的心意。
他是御前的小内侍,多少总能听到些机密消息的,如果能把他变成咱们的人,那咱们就等于在皇帝跟前,安插了一个耳目。所以,耐心一些,付出多少,等上多久,都是值得的。”
“是,那卑职这就走了。”
夏异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戴裕彬端起碗,风卷残云般喝个精光,然后站起身来,一抹嘴巴,风风火火地去了。
夏浔挟起蟹黄包,蟹黄包汤汁浓郁,味道醇美,一口下去,齿颊留香。可是夏浔鼻端似乎总觉得有股子戴裕彬脚丫子的味道,张了张口,始终没有勇气咬下去,他苦笑一声,丢下包子起身走了。
※※※※※※※※※※※
小林子悲凄凄地出宫了。
他是京师人士,兄弟两人,父亲早逝一全靠老娘给人做针线活把他们拉扯长大,后来老娘一场大病,两眼瞎了,弟弟则因为母亲怀孕时正值父亲过世,悲痛忧伤之下落下了胎里带的毛病,自幼体弱多病。小林子还小,撑不起这个家,狠狠心,便净了身入宫了。
这些年来,宫里发的月例钱他都省吃俭用地攒起来,托人捎出宫去帮衬家里,老娘和兄弟就靠他赚的这点钱辛苦度日。可是昨儿个,他忽然听人捎信回来,给他捎回一个晴天霹雳似的消息,自己兄弟久病不愈,死了。
做太监的人自残身体,傀对祖宗、惭视他人,最重视的就是家人,尤其是他入宫以来,林家香火全仗兄弟传承,而今他所有的牺牲都成了泡影,瞎了眼的老娘独自在外,又该如何生活?
小林子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一大早便红肿着眼睛去向职司太监求假出宫。这样的事情,任谁听了不为之唏嘘感叹,职司太监帮他寻了个偶感风寒身体不适的理由,找了替班小太监,准了他半天的假,小林子赶紧收拾收拾,因为还未发月例钱,又向相好的太监、宫女们借了点钱,便急匆匆地出宫了。
小林子走出皇宫西角门的时候,锦衣卫衙门,罗佥事的面前正站着刘玉珏,还有当初随夏浔“行刺燕王”的陈东和叶安。陈东仍旧是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卑微的仿佛一个见人就哈腰的店小二,而叶安则一脸的老实木讷,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衫,盯着自己脚上那双千层底的针纳布鞋。
罗克敌淡淡地吩咐道:“明儿晚上,莫愁诗会,许多朝廷大员、新科举子,乃至勋卿权贵都会去,你们三个去瞧瞧,有什么举动消息,都注意着些。尤其是……”
罗克敌的目光锐利起来:“燕王若果真成龘立了一支秘谍队伍,不会不来京师,若来京师,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你们明白?”
.全部章节




锦衣夜行 第361章 夜莫愁
. .
小林子穿着一身寻常百姓的衣裳,打一进巷子就低下了头。虽说入宫好几年了,街坊邻居们未必还能认出他来,可他还是担心,自己一个阉割了入宫做太监的人,羞见父老啊。
这条巷子里住的都是贫苦百姓,几年了,几乎没有甚么变化,这种地方,也许一百多年前都是这副样子,没甚么变化。只是感觉着,似乎这一家碎石砌的墙头更破旧了,那一家门前的大枣树又粗了几分……
这墙头,那枣树,都是他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爬那墙头,是在清霜似的月下,他和街坊家的孩子,用破布戳两个窟窿蒙在脸上,扮作劫富济贫的江湖大侠,在一堵堵墙上爬来爬去,惹得鸡飞狗跳,不时有这家的大娘、那家的大婶儿,跑出门来叫骂两声。
还有那枣树,是在天高云阔的金秋时节,绿叶掩映间,一颗颗红通通的枣子就像一粒粒红玛瑙,他踩着小伙伴的肩膀爬上树去,先撸一把揣进怀里,再揪一颗塞进嘴里,这才一边嚼着那脆生生甜丝丝的枣儿,一边挥动竹杆往下打枣儿,直到邻居大爷高声骂着小兔崽子从屋里大步流星地赶出来,这才拼命往下一跳,哈哈大笑着跑开。
这才几年,却仿佛隔了一世那么久。
一路走过,一路回忆,时而酸、时而甜,他脚下的步伐在加快,到家了,前边不远,就是他的家了。
一间破旧的茅屋,只有一堂屋和一幢卧室。卧室有一扇窗子,木窗已经没了,用砖石瓦块垒起来,露了一个巴掌大的气孔。小林子推开门,一进院儿,就看见房门大开,只是一具小小的薄棺材就把堂屋塞得满满当当,小林子眼泪登时就像泉水似的涌出来,号啕道:“娘,娘啊……”
戴裕彬一掀破帘子,从里屋走了出来,有些讶异地看着他道:“你是……”
……
郊外一片山坡上,戴裕彬指挥着几个帮忙的乡亲:“成了成了,把牌子立好了,土踩实点儿,瓜果香烛呢?拿来拿来,快点摆上。”
小林子扶着因为早衰而头发花白的瞎眼老娘呆呆地站在那儿,他很小就入宫了,只会侍候人而已,这些事儿,他都不明白。他不知道如果不是这位热心的戴大哥帮忙,他就算回到了家,除了和老娘抱头痛哭,又能干些什么。
老娘摸索着他手道:“儿啊,多亏了你戴大哥呀,小彬这孩子热心肠啊,要不是他,不止你兄弟的丧事没人管,就是你这瞎眼老娘,也要活活饿死了。”
小林子擦擦眼泪道:“娘,戴大哥是咱们家的邻居么?”
老妇人道:“不是的,小彬是前门大街上张家粮米铺子的伙计。那家的粮米价钱公道,你兄弟常去那儿买粮,有时候,你的月例钱来不及送来,你兄弟跟人家一说,人家也就赊给咱了,掌柜的也厚道着呢。头些日子,你兄弟去买米时咳了血,小彬这孩子见了,就扛了米袋子把你兄弟给搀回来了,打那以后,常来帮忙。”
老妇人一双干涸的眼睛仿佛能看见似的,往儿子的坟头儿看了看,又对小林子道:“你弟弟后来病得不行了,也是小彬给张罗着请郎中、抓药、煎药,儿啊,人家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呐。”
小林子一听,走过去,忙戴裕彬身前一跪,泪如泉涌道:“戴大哥,我……谢谢您了!”说着一个头便磕到黄土地上。
戴裕彬讶然道:“哎呀,小兄弟,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小林子直挺挺地跪在那儿,眼含热泪,哽咽道:“戴大哥,我听娘都说了,这些日子,亏着戴大哥您了。我兄弟死了,我是宫里的,不能在我娘身前尽孝,丢下一个瞎了眼的老娘,可怎么活呀。送进养济院吧,我娘还有我这个不孝的儿,进不去。我厚颜求您了,戴大哥,以后我这月例钱,都托人给您捎去,也不求您别的,就是一日三餐,给我老娘送点儿吃的就成,求您了!”
小林子一边说,一边不住地磕头:“但有机会,我就会出来探望娘亲的,可这平时,就得求您照料了,戴大哥,我也知道冒昧,还请您答应了我,您的大恩大德,我今世难以为报,唯有来世,结草衔环。戴大哥啊……”
送进宫里的小太监,有人专门教他们识几个大字,以便在御前侍候,小林子能调到御前,整天跟内书房打交道,还是识些字的,说起话来,倒也不像个大字不识的粗汉。
戴裕彬一听,赶紧拉他起来:“兄弟,快别这样,乡里乡亲的,我哪能不管呢,你放心吧,以后,你的老娘,我就当自己的亲娘一样照顾,有我吃的,就不会亏待了老人家。你是……叫小林吧?”
小林子感激涕零,又向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这才含泪爬起来,抽噎道:“我这名儿,是我爹起的,本来上头还有个哥哥,才出生就夭折了,后来……又有了兄弟……。现在,我的兄弟都去了,偏就留下我这么个废人,既不能尽孝与母亲膝前,又不能传宗接受代延续香火……”
戴裕彬赶紧安慰道:“小兄弟,可别这么说,我很敬佩你呀,你娘、你兄弟,要不是你,怎么熬到今天呐,谁说你不孝顺,我看,你是天下至孝之人。”
小林子感激地道:“戴大哥,我是个苦命人,自残入宫,愧对祖宗,自打入了宫,这姓儿都不敢用,怕先人蒙羞啊。如今,我的兄弟也绝了,独木不成林,我就拆了自己这名字,从此,我就姓木。
我再给自己取个名儿,就叫恩!名儿是我爹取的,拆林成木留一半,是记着我爹的生育之恩;取个名儿为恩,是念着您戴大哥替我奉养母亲之恩。戴大哥,我木恩对天发誓,来日但有一点出息,绝不会忘了您天高地厚之恩!”
※※※※※※※※※※※※※※※※※※※※※※※※※※※※※
夜秦淮,从来都是舞醉笙歌的,而莫愁湖却像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仙子,白天固然少有人去,夜晚更是一片寂寂,因为这里是中山王府的私产,自打洪武皇帝把它赐给了徐达,平头百姓便少有人敢到湖边来了。不过今夜是个例外,礼部借用莫愁湖办诗酒盛会,遍邀今科举子,皇帝还下旨今夜开放莫愁湖,与民同乐,这莫愁湖就热闹起来。
湖面的鳞波一闪一闪的,一阵微风徐徐吹过,晃动着远远近近稀稀疏疏的灯光,给人一种恍惚迷离之感。一艘艘画舫灯火通明,遥遥可以看见船头有盛装女子翩跹起舞,如月下仙子,又有歌乐隐隐传来,许多游客,也趁此机会到莫愁湖畔,一赏月下莫愁风光。画舫凌波,浆声灯影,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
岸边,又来了三个人。
中间一个,一袭白袍,唇白齿红,那容貌俊俏的仿佛一个美丽的女儿家乔装改扮,害得一位带着使女乘兴游湖的小姐贪看俊俏郎君,险些走进湖水里去,惹得她那使女在后边吃吃笑个不停。
俊俏哥儿后边那两位,可就连绿叶都算不上了。
左边一个,总是微微欠着腰,脸上带着一副人畜无害的笑容,仿佛一个店小二似的短打扮。另一个,五官周正,两道八字胡儿,头顶一块方巾,一脸的木讷,像个乡下私塾的冬烘先生。
“真的很热闹啊!”
美少年轻声笑笑,吩咐道:“我去船上走走,你们两个,四下转转。”
“是!”店小二和教书先生闪身进了人群,不管是穿着还是相貌,他们都太普通了,往人群里一撒就不见影儿了。那儿子用折扇把垂在肩头的软帽飘带向肩后一挑,便向停靠在岸边的一般小船走去。
1...174175176177178...4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