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因为李绩原名为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
徐辉就是李绩的堂侄,是李绩留在并州都督府的代言人,而他之所以建议郭孝恪不要再容忍李恪打压都督府诸将的做法的原因是都督府诸将中也有不少不是李绩的人,如果再容忍李恪打压让他们倒向李恪那一边,那自己这边的计划就有可能会失败。
“郭长史,徐参军说的对,汉王初来乍到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岂能容忍容,如果再这样忍下去,这并州迟早会成为他的天下。”
说话的是都督府司马王冲,他如同孙贰朗一样也是跟随李绩出生入死的宿将。
“你们的意思呢”
郭孝恪没有说话,他将目光转向其余众人问道。
除了孙贰朗、王冲、徐辉等部分李绩的人外,其他的都是附庸他们的将领,郭孝恪现在问的你们就是他们。
郭孝恪的心思和徐辉一样,都督府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李绩的人,所以要对抗汉王就不能不笼络这帮人。
郭孝恪问完话,徐辉、王冲和孙贰朗等李绩的人都用目光盯向他们,目的就是让这帮人当场表态。
“一切听从郭长史的安排!”
其中一个参军说道。
“好。
“郭孝恪说道,“明天汉王殿下在军营点卯,大家都不要迟到免得军法处置。”
“郭长史你这是”
徐辉没有想到郭孝恪会下达这样的命令,他认为郭孝恪会吩咐众人对李恪的命令不予理睬呢。
“你们回去吧,记得明天军营点卯时大家都不要迟到了。”
郭孝恪说道。
“诺。”
众将答道,然后屋内就剩下了孙贰朗、王冲、郭孝恪和徐辉四人。
“哼!”
徐辉不理睬郭孝恪,将头扭过去,郭孝恪也不理会徐辉对自己的态度,表情严肃的问道,“徐参军,李都督走的时候跟你我都说了什么”
“控制并州军权,别让落到汉王手中。”
徐辉看了郭孝恪一眼愤愤的说。
“那你要是鼓动大家跟汉王针锋相对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郭孝恪质问道。
“哼!都是一群胆小鬼!”
徐辉说完便坐在旁边的胡凳上沉默不语。
“徐参军,你该明白当前的形势,如果我们鼓动大家跟汉王针锋相对,我想问你,论权利我们是否都归都督府管辖,论兵力汉王的八千铁骑是朝廷为了对付突厥而组建的新军岂能是我们府军可比拟的
还有李孟尝显然是支持汉王的,他手上有一万兵马,你认为就以我们手上的两万兵马怎么跟汉王针锋相对
最终结果又是什么你知道吗”
郭孝恪说到这里时语气更加的严厉,他吼道,“为今之计,我们只能避其锋芒,别给汉王留下想剥夺我们兵权的口实,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手里的兵权不被汉王夺走。”
“郭长史说的对,还是先忍忍吧!”
王冲对徐辉劝诫道,郭孝恪对当前形势的分析他非常的赞同,“只要并州的的兵马还控制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已经完成了李都督交给我们的任务,何必跟汉王争一时之气呢。”
“哼!”
徐辉轻哼一声,脸色有所缓和,不像刚才那么铁青。
“你们难道不觉得只要我们手里还有并州的兵马,就凭汉王手里的八千铁骑和李孟尝的一万人马,我们难道就没有跟他周旋的余地吗
难道就那么容易让他宰割吗
你们可别忘了刺史府,虽然现任刺史狄知逊是汉王的人,可是自古并州刺史府都是太原府士族的领地,他们岂能容许汉王染指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沉住气,暂避汉王当前的锋芒保住手里的兵马,等到汉王和刺史府起争端的时候”剩下的话郭孝恪没有,但屋里的四人都懂,他们在听完郭孝恪的话后不约而同的笑了。
四人在孙府详谈甚欢,就听见门外有人禀报。
“进来吧!”
孙贰朗说道,然后走进一个军士对四人回禀说大都督苏定方从城外调了三千铁骑进城。
军士说完,郭孝恪脸色变的煞白,他挥挥手让军士退出,看了众人一眼,见他们跟自己的表情一样,心里不由的后怕,幸亏自己等人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不然肯定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戊时,李府,书房,烛光摇曳,两人在低声交谈,他们就是李言和李恪。
李恪对李言歉意的说道,“今日刺史府发生的事情,因为事出突然来不及跟兄长禀明,还望兄长见谅。”
李言笑道,“殿下多虑了,刺史府的事情乃是都督府众将的恶意滋事,殿下应急而变处置很恰当,微臣岂能有怪罪殿下之理。”
李恪听到李言在李府仍旧称呼自己为殿下,自称为微臣,心里不由有些失望。
他本想通过兄弟关系将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一点,不过现在看来李言的表现自然没有到他所料的那样。
同时李恪也测出了李言的意思,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李恪他和刺史府的态度,那就是保持中立,不参与李恪和都督府的争斗。
如此也好,李恪在明白李言的意思之后心里想到,刺史府能够保持中立的目的可能就是想渔翁得利。
然而,李恪也不想想的太多,眼前最要紧的还是处理都督府的事情,尽快掌握并州的兵马大权才是正事,至于其它的该舍弃的不能心疼,该放手的不能私藏。
“本王初到并州对于都督府军务不甚熟悉,兄长可否指点一二”
李恪认为既然你保持中立,那告诉我点情报总不会吝啬吧。
“殿下——”李言沉默片刻后说道,“李绩为并州都督时并州有四虎将,他们分别是郭孝恪、孙贰朗、王冲和徐辉。
在李绩调任朔方之后四虎将依然在并州殿下就该知道其中的用意了吧。”
“恩!”
李恪点头道,他也觉得都督府跟自己针锋相对绝对是有人在幕后指使,通过李言这么一说,他确定李绩的可能性很大。
“李绩在调任朔方之前曾有长安来的客人经常出入都督府。”
李言继续说道、“什么时候”
李恪突然问道,他觉得这可能就是都督府众人跟他争锋相对的根源。
“已经是年前的事情了,应该是朝廷传出你在漠北遭到突厥截杀时那段时间。”
李言说道。
李恪一惊,如果都督府众人跟自己的争锋相对是因为他人授意,而这个人是李绩的话。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李绩并不是最终的指使者,他可能也是受到别人的指使才会授意都督府众人对自己争锋相对。
然而,刚才李言也说跟李绩接触过的长安来人是前年自己在突厥遭劫的时候,那不就证明自己在突厥遭劫的时别人已经在计划让并州都督府对付自己吗
可是,那个时候自己生死未卜,他怎么就会想到自己会被贬并州
李恪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究竟,他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经很晚,便告辞了李言。
李言没有挽留李恪,恭敬的将他送出了李府。
第227章 杖十人不如杀一人
李恪回到都督府将许敬宗和苏定方两人召到书房相商关于今天在刺史府宴会的事情,他认为并州都督府的矛盾可能是一个局,别人刻意给他设的一个局。
书房中烛火摇曳,气氛沉闷,李恪将自己在李言书房中的谈话跟许敬宗和苏定方说了一遍,两人听完后都默不作声。
李恪自己也在思索,如果真像李言说的那样的话,那么这件事情确实不好处理。
首先,能够在自己出使突厥就开始计划并州之事的人,除了长孙无忌不会再有别人。
其次,能够让李绩听命于他的人除了李世民也只有长孙无忌。
李世民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只有长孙无忌了。
李恪将自己心中所想串联起来就成了这个一个故事,事情就成了这样:自己和候若依相识之后长孙无忌就开始策划太子大婚准备打击自己,等他知道自己出使突厥回来后肯定会有功于朝廷,到时候打击自己未必能够达到致命效果,由此便设计了并州都督这次针对自己的事件。
只是这中间李恪有两点不明白,长孙无忌怎么会知道自己能够活着回长安。
第二,他怎么会知道李世民会贬自己到并州。
“殿下,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此事是有人暗中策划,而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的话,”许敬宗沉默了片刻说道,“他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就是让本王不能控制并州大都督府的兵权”
李恪说完又摇摇头否定道,“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吧”
“殿下说的是,让你不能控制都督府兵权这个目的若是别人想出来的倒是可以理解,如果说长孙无忌的计谋那绝对就大错特错,以他的性格策划阴谋计策不会这么简单。”
许敬宗冷静的说道,“所以微臣认为我们现在不必思考太多关于这件事情背后的阴谋,最主要的就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将都督府权利控制在自己手里,只要我们解决了都督府诸将控制了整个并州的兵权,就会打乱长孙无忌的部署,到时候就是长孙无忌另有后招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也会让他对我们忌惮三分。”
“哎!现在也只能如此先这么办了,等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吧!”
李恪道,“不知道你们两个有什么意见”
“延族说的有道理,殿下为今之计就是先解决都督府诸将的敌对情绪和都督府兵马问题。”
苏定方建议道。
“恩,确实该如此,”李恪沉思道,“你们两人对于眼前都督府诸将对本王的敌对情绪怎么看
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殿下,将帅者,行军打仗,统军布阵,对于不听军令者杖十人不如杀一人,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才是最佳的策略。”
苏定方说的很严肃,“军中将领素来性子耿直,不喜欢拐弯抹角,如果我们过于使用计谋反而会落了下乘,不但不会让诸将信服,还会给士兵一种善用阴谋诡计的印象,导致他们的反感。”
“恩――”李恪点头道,军人出身的苏定方不愧是将帅之才,在他的心里杀伐果断才是为帅者最该具备的品质,和平时期的军营如此,战场上同样如此,李恪脸上闪过一丝难以让人察觉的阴鸷之色,“杀鸡儆猴――好一招杀鸡儆猴,哈哈,就按照定方的意思办,明天卯时城外大营点卯,本王倒要看看郭孝恪他们还有几分胆色。”
李恪霸气外露的笑道,“定方,明天你率领三千骑兵跟本王同去城外军营。”
“诺――”苏定方答道。
“延族,都督府录事参军的位置很重要,本王希望你能担负起这个责任。”
李恪突然不着边际的说道。
“殿下――这”
许敬宗稍微停顿了片刻,欣喜道,“微臣一定不会有负殿下期望。”
许敬宗确实没有想到李恪会让他出任都督府录事参军,许敬宗现在也只是一个七品的王府主薄,大都督府参军可是从四品下的官职啊,许敬宗怎么能不高兴。
第二天,冬日的太原府还沉浸在暮色的苍茫中就像熟睡中的婴儿安静而坦然。
都督府的门外五百狼骑已经整装待发,萧杀冷峻的面容让他们就像是地狱的死神。
李恪在陈其和众鹰卫的簇拥下出了都督府和许敬宗直奔城外军营。
李恪一行人到了太原府城门口时,苏定方的三千骑兵早已集结,守城的将领不敢怠慢,忙走下城楼给李恪施礼。
“开城门!”
李恪冰冷的说道。
“吱――呀”城外就像是妇人哀叹,李恪不理众人催马而过,鹰卫,狼骑,铁骑紧跟其后。
跪在地上的守将看着就像地狱出来的魔鬼一样的铁骑心中坎坷不安,东方微薄的云层中泛出了淡淡的血红色的晨光,跪在地上的守城将突然一颤,他恍惚觉得东方天际的血红色景象会发生在城外的并州军营。
并州军营营门外高约数丈的碉楼上站岗的士兵突然惊呼道,“骑――兵”
因为距离很远分辨不清楚,他第一时间吹响了军营中的牛角号。
“呜――呜――呜!”
号角一响,并州大营就像炸开的锅一样,士兵们开始了混乱的集结。
军营主将梁崇衣衫凌乱的踏步从主帐走了出来拉住一个跑过来的士兵问道,“怎么回事
什么情况”
“禀将军,有敌袭。”
士兵语气紧张的说道。
“混账――”梁崇骂道,“太原府乃是大唐重镇,有敌袭本将岂能不知
都是一帮废物,饭桶――”梁崇骂道。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大地就开始震动,“啪嗒――啪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快备马――准备迎战――”梁崇喊道。
可是,他的战马还没有牵来,佩刀还没有拿到,李恪和三千六百骑兵已经冲入了并州军营。
李恪就是想看看并州军营对于敌袭的反应,才会在出城之后和苏定方定下了这个奇袭的计谋。
他们快马杀到营门外的时候,并州大营还在混乱中,守门的将领看到是李恪就放他入了军营,故而李恪才会这么快这么顺利的来到帅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