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所以,李恪觉得自己在离开太原的这段时间内,是各方势力对陆军学院痛下死手,将乱中搅局的实话。

    因此,他才觉得必须要对陆军学院做出什么妥善的安排,这才将一向稳重,而又有实力的陈其召回陆军学院。

    李恪刚给陈其下达完命了,就见许敬宗快步走进了书房,“殿下,东西准备妥当,何时出发呢”

    许敬宗现在的北府银行的掌门人,李恪这才回长安便也将他带在了身边。

    因为,回到长安,李恪要面对的便是长孙无忌,而许敬宗又是长孙无忌的克星。

    这便是李恪让许敬宗随行的真正原因,当然,除此之外,李恪还有一个目的关系到大唐今后的商业发展和北府银行的发展,他要想李世民汇报,征求他的意见,这就不能不带北府银行真正的管事人。

    李恪没有回答许敬宗,而是朝门外喊道,“王中长,蒙昭他们到了吗”

    “回殿下,他们已经整装待发!”

    王中长走进书房,向李恪汇报道。

    “行了,延族,那就下令出发吧!”

    李恪对许敬宗道,又对王中长说道,“你去请王妃和两位小王子!”

    “诺”王中长大步离开了书房。

    李恪又给陈其交代一些具体细节的时候,就见狄知逊走进了书房,李恪让陈其离开,又跟狄知逊聊了片刻,这才回了北王府。

    北王府门外,三百名黑鹰卫整装待发,蒙昭和三十名陆军学院的第一期毕业生在鹰卫的后面。

    除此之外,整个队伍还有六辆大车,分别是李恪的王车,王妃阿史那云和两个王子的车架,以及她的婢女的车架,还有一辆车装的李恪置办的礼物,另一陈装的时李恪评书喜欢的书籍等东西。

    王妃阿史那云已经上车,而李恪的两个儿子李仁和李毅则是的两一辆大车上,两人整趴在车窗向外张望。

    至于长孙冰凝,她不在此行之列,她的身份太特殊她敏感,李恪不敢将她大庭广众的带回长安。

    再说,她回长安能有什么

    她虽是长孙,但又不是长孙无忌的亲生女儿,而是义女。

    “出发!”

    李恪在王中长的搀扶下骑上了小白马,就听见王中长大声吼道。

    车队缓缓而行,出了太原城。

    出的太原城,上了官道之后,队伍的行动速度快了很多。

    本来刺史府和汉学院、陆军学院等的学生要到城外恭送李恪,但被李恪拒绝,而且还很严厉的斥责了一番,这才使得他出了太原城的时候,城外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行。

    李恪这一路上走的说快不快,说慢不慢,花了七天的时间,他的车队也终于到达了长安城外。

    “父王,这便是长安城吗”

    李仁向李恪问道,他现在就在李恪的马背上。

    “父王,长安城跟太原城比,那个大呢”

    李毅问道,他同样骑在马背上,只不过是坐在王中长的马背上而已。

    而这便是王中长的特权,是身为李恪侍卫队长的他最为荣耀的时刻。

    王中长心里很清楚,这是殿下对自己的信任,尽然将二王子交给自己。

    “这便是长安城,至于它大不大,你们待会进城就能看到了!”

    李恪淡淡一笑,对两个儿子解释道。

    而这时,长安城门口的守军,急忙上前,给李恪施礼。

    “小将参见北王殿下!”

    守军将领给李恪施礼道。

    “不用多礼!”

    李恪淡淡的说道,大队人马便缓缓入了长安城。

    不像太原城,长安城不会出现大规模骑兵开道和护卫的情况。

    所以,李恪身边的三百黑鹰卫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显得尤为显眼。

    而长安城已经四年多时间没有出现黑甲精骑了,所以,百姓们在看到三百多名黑甲精骑的时候,心里蓦然间想到了这支骑兵的主人――北王李恪。

    “殿下回长安拉!”

    长安百姓开始叫唤道。

    “真的是殿下吗

    北王殿下”

    另外有人怀疑道。

    “怎么不是

    黑衣黑甲的骑兵出了北王殿下,谁还陪享有”“殿下不是四年多没有回长安了吗”

    “是啊,上次皇后病逝,也没看见北王殿下,这次他怎么会来长安呢”

    朱雀大街上的百姓不断的议论道。

    因为,李恪是大唐除了李靖之外,有一位军中柱石。

    所以,即便是他四年多没有回长安城了,但长安百姓还是没有忘记他,对于他还是记忆犹新。

    突然,有人喊道,“那不是小王子吗

    张的真想殿下啊!”

    “是啊,是啊!没想到殿下有两个王子了!”

    “咦,那个将军真有福气啊,他抱着小王子呢!”

    “废话,他可是殿下的侍卫队长,当了忠勇伯,依然在北王殿下身边牵马坠瞪,能不受到殿下的器重吗”

    长安的百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恪了。

    所以,李恪这次回来,他们顿是觉得很新鲜,讨论的话题也多了,话题之中尽然全是跟李恪身边的琐事有关。

    李恪的车队缓缓的听到北王府门口,杨恩便早已站在门口相迎。

    将李恪和阿史那云迎进王府,杨恩这才给两人施礼。

    阿史那云因为舟马劳动,便带领着两个小王子离开了聚义殿,回到后院去休息了。

    而杨恩和李恪则是来到了王府的书房,他开始给李恪汇报长安城的情况。

    因为,李恪想要府里休息片刻,就要跟阿史那云回宫面见李世民。

    多了解点长安城的情况,他就能在李世民面前回答问题的时候少犯点错。

    其实,这四年时间,长安城发生的大事李恪还是很清楚,只是杨恩还是给李恪陈述了一些自己觉得有必要给李恪说的让他注意的问题。

    李恪明白杨恩的心思,便一一记下了杨恩的叮咛。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听完门外鹰卫禀报,说王德前来传召。

    李恪和杨恩走出书房来到聚义殿,就见王德大声说道,“殿下,皇上让你立刻进宫面圣!”

    “多谢王公公传达!”

    李恪对王恩谢道,“本王这就收拾一番,随公公进宫,还请稍等半刻!”

    说罢,李恪走出了聚义殿,来到了后院,让阿史那云收拾一番,随他入宫。




第563章 见到李治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啊
    李恪和阿史那云出了王府,随王德向皇宫而来。

    四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李恪来到玄武门的实话,蓦然间发现眼前的一切对自己而言尽然是闲的这么陌生。

    他将目光移向了阿史那云,见她的脸色平静,没有丝毫的兴奋和不悦之态。

    可能跟我的想法一样吧!李恪心里这般想着。

    只有跟随在他身边的两个小家伙李仁和李毅则是对皇宫大内充满了好奇心。

    王德领着李恪一家四口来到了甘泉宫的御书房,他进去给李世民汇报。

    李恪则是在门外对李仁和李毅两人又说了一半宫中的礼仪,并告诫两人不要忘记,两个孩子岁数虽然的话他们都记载了心里。

    而这时,王德出来对李恪说道,“皇上让殿下到书房回话!”

    李恪跟阿史那云还有李仁、李毅四人走进了御书房。

    四年的时间,李世民便的苍老了很多,脸上的皱纹多了,鬓角的白发也多了,而没有变化的是这间书房,依然的四年前的样子,陈设一点都没有变动过。

    “儿臣参见父皇!”

    “儿媳参见父皇!”

    “李仁、李毅参见皇爷爷!”

    李恪一家四口给李世民施礼道。

    “不用多礼!”

    李世民轻轻的说道,随即,又对李仁和李毅笑道,“你们两个小家伙上前来,让朕好好看看!”

    李仁和李毅走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端详了很久,这才欣慰的说道,“长的跟你父王很想啊!小小年纪便英气逼人,果然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多谢皇爷爷夸奖!”

    李仁开口说道。

    “咦”

    李世民突然一惊,他没想到李仁会这么懂规矩,刚才对自己的这句谦辞,任谁的口中说出他都觉得不为过,但从四岁的孩子口中说出,他很的惊讶,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恪,他的眼中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李仁,你怎么懂得宫中礼数啊”

    李世民向李仁问道。

    “是父王叫我的!”

    李仁恭敬的说道。

    “父王还教我们一定要听皇爷爷的话,不能让皇爷爷生气!”

    李毅也开口说道。

    “真是知书达理的两个小家伙!”

    李世民被两个孩子的话逗笑了,他继续问道,“你们读书吗

    都读些什么”

    “父王在叫我们读《论语》。”

    李仁说道,随即,他和李毅两人又给李世民背诵了一段论语里面的句子,还给李世民做出了一番解释,逗得李世民高兴不已。

    跟两个孙子聊了半刻,李世民这才对李恪说道,“你做的很好啊!”

    李恪知道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说的是他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便没有谦虚,恭敬的回道,“多谢父皇!古语曰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儿臣身为他们的父王,又担任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这便是儿臣的责任,儿臣不敢怠慢!”

    但是,李恪的这句话说出,李世民却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李恪的这句话说到了他心中的颇为不悦的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对李治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长孙皇后病逝已经一年了,而现在的李治已经七岁了,这一年时间里,李治便一只由杨妃照顾,但李世民也时常将李治接到自己的寝宫,让他跟随在自己身边。

    不少大臣都反对他这么做,认为他这是过多的宠爱孩子,但他不为所动,依旧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

    只是通过跟刚才李仁和李毅的比较,李世民突然之间发现,李治现在即便是七岁了,但他也没有像眼前的李仁和李毅两人显得聪慧,反而表现很木讷。

    所以,听到李恪刚才的这句话,他倒是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不清楚到底是将李治留在自己身边对他的好事呢

    还是坏事!“你倒是挺能说啊!”

    李世民将思绪收回,向李恪笑骂道,听他的语气,随是笑骂,但似乎有褒奖的意思。

    “你们就先下吧,你也去见见你母妃,待会再去两仪殿,朕还向你问几个问题!”

    李世民也没有过多的纠缠这个问题,对李恪说道。

    他是不想跟李恪在这种情况说畅谈公事!“儿臣告退!”

    李恪躬身行礼,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和李毅两人出了御书房。

    看到消失的李恪一家四口的身影,李世民默默不语。

    他又想思绪回到了自己刚才思考的李治的问题上,便将自己陷入了对长孙皇后的沉思之中。

    长孙皇后在离世之前最后一次跟李世民说话时,她就说自己最放心不小的就小儿子李治,还望皇上能够有待于他,不要让他失去了娘亲便受了委屈。

    当时李世民便一口承诺,他答应长孙皇后会亲自将李治带在身边教育他,抚养他,将他培养成国家大才。

    而长孙皇后在听到李世民的保证之后黯然离世,这给李世民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他之所以将李治带在自己身边抚养和教育,也是为了完成对长孙皇后当初的承诺。

    可是,在经历了刚才跟李仁和李毅的对话之后,他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动摇了,他觉得李治在自己身边对他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突然之间,他心里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想法,那就是想李治交给李恪抚养和教育。

    只是这个想法一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就立即被他否决,他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的亡妻长孙皇后,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和诺言。

    是以,茫然之间,李恪一家人离开御书房时,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语。

    李恪和阿史那云带着李仁、李毅走了半柱香的时间便来到了千秋殿。

    李恪回到了长安,进宫来面圣了,这个消息杨妃早就知道了。
1...317318319320321...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