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任城王在大唐立国的战争中战功彪斌,让他领军作战可以,但皇上绝对不会让他出任行军统帅一职!”
“至于殿下――”马周话说道这里,便不再继续解说。
“宾王,有什么话就说,在本王面前怎么还吞吞吐吐呢”
李恪严肃的向马周说道。
“殿下,经过了跟突厥的一战,在大唐的军中,你现在的威望很高啊!”
马周笑道,“还有,你的北府精骑战斗力太强悍,而且,现在整个大唐的北方边军中,出自你军中的将领都身居要职,还有突厥八万精骑在阴山待命!”
马周话到这里,就再也不言语,他很清楚,李恪会分析出其中的要害!“殿下,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会在长安训练新军的原因!”
孙伏伽也若有所思的说道。
李恪开始沉默!确实,马周的分析不能没有道理!他虽然在朝堂上失去了实力,但在军中的根基很深,特别是北方边军之中,营州都督刘仁轨,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云州都督李孟尝,同州大都督突利和长史杜君绰,再加上自己身兼的并州大都督呢
等马周和许敬宗还有孙伏伽三人离开书房,李恪整个晚上都在书房,武媚娘来过书房催促他休息,他对武媚娘发火,让武媚娘委屈的离开,而他也一夜没睡,他第一次失眠了!他很清楚,李世民就是通过兵权夺得了皇位的宝座,他最看重的就是兵权!可自己眼前,不就是大唐唯一一位握着兵权大权,而且手里有数十万大军的一个藩王吗
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办呢
现在的李恪,心里开始想念岑文本!孙伏伽于权谋发方面资质平平,马周善于分析,许敬宗利于阴谋,狄知逊长于阳谋和长远谋划,他唯独就缺少一个对圣心的揣摩和能够做出化解谋臣。
本来岑文本和褚遂良是不二选入,可两人现在……李恪心里很清楚,即便他的实力很强悍,他是大唐唯一的手握重兵的藩王!但只要李世民在,只要大唐的皇帝在,他就只能是一个北王,也必须是一个北王!
第604章 三路大军
李恪的一夜沉思在北王府可谓是大事,弄得大家都是心惊胆战,众人还是第一次看到北王殿神情这般的凝重,即便的杨恩也对李恪举动惊讶不已。
但是,在长安城,呼战之声之外是百姓们迎接的一个春节春节,在汉民族的心中的位置很高大唐朝廷对春节也比较重视,会给官员们放七天的假期,让大家能够安安心心的过一个好年七天的年假之后,大唐朝廷迎来了又一次的朝会在朝会上讨论的是大唐一年的各项政策和颁布的春耕令,历令等等到朝会结束,李恪便来到了千秋殿给杨妃请安,母子两人还没多说话,他又被王德请到了两仪殿,说皇上正在两仪殿跟中枢大臣们商议大唐怎么对待吐蕃和吐谷浑的问题李恪来到两仪殿时,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禹、魏征、王珪、岑文本和侯君集都已经在跟李世民讨论,只有李泰一个人依然保持了以往的表现,沉默不语“李恪,你说说自己的想法”李世民一见李恪,还没有等李恪给众人施礼,他便开口说道李恪看到李世民的脸色不是很好,就知道显然是众人之间的的讨论很激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父皇,儿臣的建议是,血战到底”李恪淡淡的说道“恩说说你的具体想法”李世民似乎清楚李恪会这么说,便开口说道只是,李恪的话一出口,长孙无忌和魏征、王珪等人的脸色不是很好看李恪猜测,可能他们是支持和谈的一派“父皇,还是请听听儿臣为何和力主血战到底”李恪目视了众臣一眼,便对李世民大声说道,他心里很清楚,长孙无忌反对,可能另有目的,但魏征和王珪反对,这是两人的眼界限制,两人的文臣,看不透其中的奥秘,他要用自己的理由说服两人,只有这样,众臣的意见才会统一,出兵才会顺利而不至于出现疏漏“恩”
李世民也是一惊,“那你说说,朕也想听听你的血战到底的理由”“第一,吐蕃兵峰正盛,何以跟大唐求亲和谈
大唐十二万精锐魂丧扰兰,元气大伤,这正是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攻占大唐的最佳时候,难道他们不清楚这个道理吗
他们很清楚,可他们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这不是说吐蕃不想拓边扩土,是他们有自己的谋划,肯定比征伐大唐获得的利益要大,他们跟大唐求亲和谈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给自己争取时间,利用大唐养精蓄锐的时间给自己发展壮大的机会第二,禄东赞其人在吐蕃很有名望,他是吐蕃松赞干布的心腹大臣,吐蕃的强大有他一半的功劳,可这个一个大臣为什么在太极殿上装出一副傲慢不懂礼数的样子呢
他故意掩饰自己的智谋意欲何为
那就是吐蕃的图谋很大,掩饰自己的谋略,麻痹对方,让对方忽略自己的存在,等自己壮大之后在攻打对方,这就是禄东赞和松赞干部的心思仅凭这两点,吐蕃用心险恶,大唐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在它还没有强大的时候打残它,打疼它,让吐蕃人知道胆敢犯大唐者,虽强必杀之”李恪说完自己的两个理由,便向李恪一拱手,退到了李泰的身边他很清楚,他的这一番言论需要众人去思量和消化顿时,两仪殿又陷入了沉静之中李世民倒是静静的等待众人,他在李恪的时候,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目光半响,侯君集第一个说道,“皇上,殿下说的很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吐蕃今日的强大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不然今后会成为大唐的一大劲敌”“皇上,微臣也赞同出兵朔方”魏征淡淡的说道“微臣也赞同北王殿下的意见”王珪也开口说道魏征和王珪两人的反对出兵的人,他们现在支持出兵,长孙无忌一个反对显得孤掌难鸣,他也就保持了沉默而其他人都表示出兵,自然都支持李恪的建议这时,中枢大臣们的意见保持了一致,那就是出兵朔方“那就说说你的具体方案”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诺”李恪回答道,“儿臣的方案是三路夹击,将吐蕃大军歼灭在扰兰第一路,由朔方大军组成大军,正面进攻吐蕃和突厥大军,以作佯攻,引诱吐蕃大军出扰兰第二路,则是兵出阴山,用突厥三万精骑加灵州三万步骑,六万大军人马南下,目的是牵制吐谷浑大军,趁机攻占吐谷浑北方要地,再跟策应第一路大军第三路,兵入益州,由蜀中进吐蕃腹地,截断吐蕃大军的回撤之路这样,三路大军最后必将形成对吐蕃和吐谷浑大军形成合围之势,必将一举歼灭吐蕃主力”“皇上,微臣赞同殿下的用兵之道”侯君集第一个开口说道,他的领军作战的将领,自然清楚李恪的这个计划的周密性和严谨性,也知道这是对付吐蕃和吐谷浑最为合理的方案“微臣赞同”萧禹说道“皇上,微臣认为殿下的三路夹击之策正是对付吐蕃和吐谷浑大军的最佳方案”房玄龄也开口说道“恩确实不错”李世民也点头说道,“这三路大军有主次之分,很显然第一路才是真正的主力,第三路才是奇兵,第二路大军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想要统领这三支大军协同作战,难度很高啊,将帅必须有过人的统兵才能,且不说这统帅的人选,即便是这三路大军的其他两路大军的统帅,也必须是深的用兵之道的名将才行,特别是第三路大军的主将,他率领数万人深入吐蕃腹地作战,这对他的统领能力要求很高啊”“诸位爱卿,你们有合适的人选吗”
李世民向大家问道大家都很清楚李恪的谋略很初中,但这三路大军对将帅的要求也很高,大家都不敢举荐人选顿时,两仪殿有出现了良久的沉默这样的场面是出于李绩败北的影响,还有就是大家的手中也确实没有这么出众的将才“李恪,你说说”李世民又向李恪询问道“父皇,儿臣自荐,愿意统帅大军西征”李恪严肃的向李世民请战道“那其他两路主将的人选呢”
李世民继续问道“父皇,儿臣的提议时,请父皇免去儿臣并州大都督之职,让幽州大都督苏定方任职并州大都督一职,让他统领第三路大军,入益州,从蜀中进兵吐蕃调灵州大都督薛万彻回京编练军,让朔方将军庞孝泰出任灵州大都督,以杜君绰为第二路大军统帅,庞孝泰辅之”“那幽州大都督该有谁担任”
李世民向李恪问道“请父皇定夺”李恪回答道,这个方案是马周和许敬宗、孙伏伽离开那晚上,他在房想了一晚上才想到的,是解决眼前能够让他出任行军主帅的唯一条件那就是让出幽州大都督的位子,让出自己并州大都督的位子幽州的位置对大唐很重要,让出幽州大都督,李恪的势力将损失一半,而并州李恪已经经营了八年之久,根深蒂固,他想让出这个位置,对他的势力也是一个打击但是,让苏定方任职并州大都督,这也是他的底线,他自己不任职并州大都督,也要让自己的部下任职,而他自己的部下之中,只有苏定方有这个资格至于调薛万彻到长安练兵,这是他听了马周的建议,是摸透了李世民始终想编练军的这个心态而让庞孝泰出任灵州大都督,他也是想跟李泰结盟再者,庞孝泰在这次朔方大战中的表现不错,他举荐庞孝泰,李世民也不会反对“你们怎么看”
李世民向大家征询意见,他个人觉得李恪是提议不错,特别是李恪让苏定方让出幽州大都督和自己卸任并州大都督的举动让他很是感动,他清楚自己的儿子这么做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朔方的战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大唐“皇上,微臣赞同”萧禹第一个开口说道“皇上,微臣也赞同”王珪开口说道“皇上,微臣赞同”魏征开口说道“…………”见中枢大臣们基本都同意李恪的建立,李世民沉默不语半响,他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吐蕃和吐谷浑的使者还是要稳住,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诺”长孙无忌默默的领命道李世民的这一命令就向众人透露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心里已经同意了李恪的建议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当即就同意出兵朔方,这又让大臣们心中惊讶不已
第605章 渭水桥畔,谁心依旧
两仪殿讨论结束,李恪便回到府中,开始琢磨具体的派兵布阵。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负责处理吐蕃和吐谷浑的使者这个任命上可以看出,他对出兵朔方心里有了决定,这才会让长孙无忌处吐蕃、吐谷浑跟大唐的关系。
而时间又过了半个月,让李恪惊讶的是,李世民那边还没有动静。
李世民既没有表示同意出兵,又不想接见吐蕃和吐谷浑的使者,这让李恪很是纳闷,难道李世民心里另外有了想法。
所以,李恪又召集了马周和孙伏伽还有许敬宗三人进行商议,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李世民在布局,在为朔方派兵谋划,这才打消了李恪的顾虑。
这天,李恪正在书房观看朔方地图,就发现杨恩匆匆而来。
“殿下,朝廷有了新的旨意!”
杨恩向李恪说道,“皇上已经下令,调薛万彻回京编练新军,已经任命庞孝泰为灵州大都督,已经将程知节调到了长安!”
“程知节”
李恪疑惑道,李世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让程咬金回长安呢
难道,李恪心里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那就是李世民调程知节回长安,会对他一个新的任命,那就是幽州大都督。
历史上的程咬金确实担任过幽州大都督的职位,而且一做就是十数年之久。
这时,李恪才敢真正的确定,他的建议意见被李世民采纳,大唐向朔方出兵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了!李恪兴奋不已,整在跟杨恩说话,就见王中长快步来到书房。
“殿下,王公公传达皇上的圣旨,正在聚义殿等你呢!”
王中长向李恪说道。
李恪淡淡一笑,“去聚义殿!”
跟杨恩和王中长一同来到聚义殿,就见王德正在喝茶,看到李恪,他便起身向李恪宣旨。
等到王德的甚至宣读完毕,王中长的脸变得铁青,眼中快要喷出火了。
原来圣旨上的内容的说,朔方战败,李恪举荐有失,撤去他并州大都督一职。
难怪王中长会愤怒不已,这对李恪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可李恪不怒反笑,高高兴兴的从王德手中接过圣旨,还是亲自将王德送到府门外,这才回到了书房。
“你生哪门子气啊”
李恪向王中长笑问道。
“殿下,李绩和太子打了败仗,关你什么事情啊
举荐他们俩的又不只是你一个人!皇上太偏心了!”
王中长愤愤不平的说道。
“休得胡说,父皇只有他的安排!”
李恪训斥道。
“诺”王中长这才悻悻离开书房。
李恪被撤去并州大都督一职没有过一个时辰就传遍了长安大臣们的府邸,除了极个别中枢大臣,大家都不清楚北王殿下怎么得罪了皇上,会让皇上这么发怒,尽然撤了他并州大都督的职务。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北王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权利,就凭借了他当年担任并州大都督时的功勋。
但是,朝臣们只是惊讶了半天。
傍晚时分,就见有一道圣旨从皇宫发出,大家这才惊讶于皇后的布。
这道圣旨的内容是,任命程知节为幽州大都督,改任苏定方为并州大都督。
这一些列的人事任命让大唐的朝臣我们心里惊讶不已,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北王殿下真的得罪了皇上,不然怎么连最为重要的幽州大都督的位置都腾给了程知节呢
但是,只有中枢大臣们心里很清楚,这是皇上的布局和谋划,意图在迷糊吐蕃和吐谷浑在长安的使者,还有就是为北王殿下出任西北道行军大总管铺路。
果然,又过了半个月,李世民终于下达了一系列的任命。
任命李恪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蜀中道行军大总管,杜君绰为灵州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个杜君绰两人都受北王李恪节制。
兵书的这道命令一出,朝臣才发现,皇上这是要向朔方发兵,是要跟吐蕃和吐谷浑开战!随即,李世民又在两仪殿聚集中枢大臣们讨论,让岑文本督办对朔方大军的粮草事宜,让柴绍掌管朔方大军的粮草和辎重。
并且,还给李恪下了命令,让他在三月十二之前准备大军,出兵朔方!李恪在接到自己被任命为西北道行军大总管的时候,就开始给幽州苏定方和同州杜君绰下令,让苏定方率领五万重骑营和一万幽州铁骑先行到凉州,让杜君绰率领三万突厥精骑道灵州,还发了两道调令道太原,第一条调令是,让驻扎在太原城外的五万黑骑军开拔道凉州待命,第二道调令是,让三千五百名鹰卫和任虎的两万鬼面骑及其侯虎的一万狼骑营快速回长安。
李恪的着一些列调令都有他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幽州可以让出,但在幽州的精兵一个都不能留下。
还有让鬼面骑和狼骑营回长安,除了跟他同行去凉州之外,他也想给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安一个心,告诉他们,这才大唐跟吐蕃和吐谷浑作战,大唐必胜!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吐蕃和吐谷浑的地理位置特殊,速战速决未必惯用,想要灭掉吐谷浑和打残吐蕃,没有个年时间的不行。
李世民的任命下达,李恪的调令一出,整个大唐朝廷开始运作起来。
只用了三天的时间,狼骑营和鬼面骑便已经到了长安城。
李恪让两骑营在城外扎营,只让三千五百名鹰卫进城,他则是进宫跟李世民辞行。
“父皇,大军已经准备妥当,儿臣想明天就出发去凉州!”
在甘泉宫的御书房,李恪对李世民说道。
“离大军出发的时间还有三天,你这么快就要走了
大军准备的充分吗”
李世民问道。
“儿臣已经下令北府精骑在凉州待命,鬼面骑和狼骑营已经在城外驻扎!随时都可以出发!”
李恪向李世民回道,“兵贵神速,儿臣想明天就出发!”
“听说这次你将李愔和李宗两人也调动到了军中”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李愔和李宗两人都是宗室子弟,他们也该身入军旅历练一番了!”
李恪谨慎的回答道。
“如果,朕将稚奴交给你,让他跟着你,你可愿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