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长孙冰凝沉默片刻,“女为悦己者容,我穿女儿装只为自己喜欢的男人穿。”
李恪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能说什么
大唐确实风气开放,男女可以毫不在意的表露自己的内心情感。
可是,他又能怎么跟她说自己的情感呢
他只能沉默,沉默不语。
而长孙冰凝也不说话,就那么静静的注视着远处。
“为什么要走”
李恪沉默了良久,看着眼前这个让他动心的女子,这个外表冷艳而内心温热的女子,还是打破了沉默的气氛。
“因为,我有任务,我本就该在江南。”
长孙冰凝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她不想欺骗李恪,她知道很多事情他也不会问她,为难她。
“难道,就非要这么急急忙忙的走”
李恪继续问道。
“命令,我不能抗拒。”
长孙冰凝无奈的说道,“谢谢你来送我,冰凝知足了。”
“难道,你的要求就这么低
就只想让我送你而已”
李恪大声道。
“有些事情,你选了它,就注定没有退路。”
长孙冰凝说道,“我想你知道我的身份,很多话我也不需要跟你解释。”
李恪知道,他当然知道长孙冰凝的身份。
所以,他自然也知道暗卫系统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一日为暗卫,终身为暗卫。
你既然选择了,就没有后退的路。
特别是想长孙冰凝这样的高级头领,知道很多秘密的人更是如此。
气氛突然变的僵化,冷风嗖嗖的吹过李恪的头发,也卷起了长孙冰凝的秀发。
两个人就这么沉默不语的并肩而立,不再言语。
半响,长孙冰凝面向李恪,从怀中掏出一个香包,就是她昨晚连夜做的那个样子很丑的香包,递到李恪手里,“这是我昨晚亲自为你做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跟着师傅学武,从来没有做过这些女红之事。”
说到这里,她突然停住,目光静静的盯着李恪,踮起脚,亲亲的在李恪的唇上吻了一下,“我第一次做的香包,也是唯一一次做的香包,只会送我自己喜欢的男人。”
说完,不理李恪的惊讶,大步的离开。
“冰凝!”
李恪喊道,本能的想伸手抓她的时候却落空了。
“李恪,你今天能来送我,我已经很高兴,很满足啦。”
长孙冰凝突然止步,“昨天,跟你在渭水边说话和聊天是我这辈子最为开心的一天。
虽然,你在知道我姓长孙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李恪本能的在听到她说到,你在知道我姓长孙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停住了脚步。
是的,昨天确实是他的错。
也许,不是他的错。
可是,这又有谁知道呢
最终,他钉在了原地,没有挪动脚步,就那么看着那个女子离他越来越远。
在那个身影离开之后,他伤感的叹道,“从今以后,我们就相隔天涯。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啊
但愿汝心似我心,吾定不负相思意。”
第124章 要过年了
长孙冰凝走了,李恪在汉王府消沉了几天。
可是,一个长孙冰凝永远改变不了他的命运,他还要和自己命运做斗争。
所以,在消沉了几天之后,在柴哲威将自己给他的酒方酿出的好酒拿到了王府,李恪醉了一天之后。
他终于从消沉中解脱了出来。
柴哲威酿出酒的时间不长,但因为酒的度数提高了不少,香味也比以前更浓,又是临近年关,酒的需求很大。
所以,酒坊连夜加班,都赶不上酒的订单。
李恪在看到柴哲威将这几天的账单递给他的时候,并没有接,而是淡淡的说道,“哲威,这件事情你就全权负责吧,账目你也管着,以后酒坊要扩建,需要的资金就从这里面出。”
“三哥,我明白!”
然后,柴哲威又小心的问道,“三哥,没什么事情了吧”
“我能有什么”
李恪反问道。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那哲威先去忙了,三哥你好好歇歇吧!”
柴哲威说完,离开了汉王府。
李恪没有挽留,通过一冬天的接触,他了解自己的这些结义兄弟。
所以,为了他们的前程,他听从了岑文本的建议,慢慢的跟他们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并且,时不时的把一些关于自己的担心透露给他们。
而他们知道李恪的良苦用心之后心里感激,也刻意的和李恪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因为,李恪对他们说过,他需要他们的帮助。
但是,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他们不是糊涂蛋,他们不是脑残,他们明白李恪的意思。
柴哲威走后,李恪将汉王府的一众人召集到书房,商量一下过年的事宜。
并且,他还有重要的一件事要讨论,那就是过完年之后李世民要组建新军。
他想看看众人对此件事情的看法。
李恪的书房,汉王府的巨头们坐在椅子上,慢悠悠的喝着茶。
屋外冷风萧瑟,屋内炉火熏熏,让几人舒服不已。
而这次的会议,褚遂良和岑文本也在列,还有陈其。
“临近年关,王府也没有什么大事,大家想回家过年的,可以跟本王说,本王批准你们几天的假期。”
李恪笑道,他知道过年意味着什么。
所以,想给自己部下一些多余的时间和家人团聚。
其实,他话主要是针对苏定方、刘仁轨和许敬宗说的。
褚遂良虽然是王府长史,但还不时被李世民传召到皇宫跟他讨论书法,自然要随时待命,以备李世民的不时之需。
岑文本本就是朝廷官吏,要按照朝廷的标准来执行。
马周和陈其都是没有家的人,可以直接忽略。
唯独苏定方等三人新来长安城不到半年,家人都在老家。
三人知道李恪是在跟他们说,苏定方第一个说道,“谢过殿下,末将家中无人,不回去也罢。”
然后,刘仁轨和许敬宗也说自己不愿意回家。
李恪知道他们是因为苏定方的话,才这么说,心中明白,也没有点破。
然后,目光扫了众人一眼道,“春节之后,父皇要改年号为‘贞观’,意思本王不说你们也知道。
所以,组建新军就势在必行,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恪言罢,众人都没有出奇的反应,因为这件事情他们都知道。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褚遂良和岑文本。
因为,他们两个人官职最高,在汉王府的地位也最重。
岑文本示意褚遂良,褚遂良也不推辞,思索片刻后道,“组建新军的目的是为了颉利,是为了北方突厥。
所以,新军的组建会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
“在朝中,能争善战的大将不少,带领大仗的将军更是不少。
可是,组建新军皇上肯定不会轻易的任命他们中的某一个人。
因为,大唐以往的战争都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很多将军们指挥步兵打一场仗容易。
让他们拿指挥步兵的方法和懂得骑兵之道的突厥铁骑较量,皇上不放心啊。
所以,现在的朝廷,大唐的军队懂骑兵战的很少,组建的新军是要跟突厥的骑兵相抗衡。
朝廷需要的是懂得骑兵战的将才,而组建新军的骨干力量肯定会以这样的将领为主。”
岑文本听到褚遂良说完,补充道,“皇上肯定会让所有的人献计献策,然后再从中挑出最好的方法。
而练兵的人,除了需要一个全权指挥,能够镇压住新兵的老将之外。
其余的人可能就会从上书献策的这帮人中选择。
还有,皇上肯定会让大家推举自己认为懂得骑兵之道的人才。”
李恪听到这里,明白了岑文本和褚遂良的意思,“那按照先生和老师的意思,本王可以上书献策
自荐自己组建新军”
“殿下误会岑秘书郎的意思啦。”
褚遂良反对道,“不是殿下上策,而是殿下推举他人上策,举荐他人组建新军。
还有,推举的人不能是全权负责新军事宜的人,而是只能负责一部分。”
“殿下,新军一旦组建,肯定是大唐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精锐,皇上对这样一支军队的人选极为重视。
不会将它轻易交给任何人,包括殿下你,太子和卫王,也不会交给与你们关系密切的人。
所以,微臣以为殿下何必插手此事,惹的皇上对你猜忌和不满呢”
岑文本直言道。
李恪听到岑文本如此说,稍感失望。
确实,如岑文本说的这样,以李世民的性格,他肯定会这么做。
随即释然,笑道,“本王明白,那本王就推举定方和正则两个人,不知道老师和先生怎么看”
“一人足矣!”
褚遂良笑道,“微臣可以肯定皇上只会二选一,所以,殿下就推举一人吧!”
“为什么,定方和正则都是的大将之才,父皇为什么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呢”
李恪问道。
“平衡尔。”
岑文本简短的说道。
这时,马周也接口说道,“微臣也认为殿下推举一人足矣,要是新军中的将领全部都成了殿下的人,那跟殿下自己组建新军还有什么区别呢”
马周意味深长的道。
第125章 除夕夜的唐刀
李恪听完,不由的点点头,他确实忽略了这一次关系。
因为,他太想要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太想让自己身边的人都各展所长。
所以,便忽略了一些个自古君王的大忌,那就是不容许自己的军队成为别人手里的利剑。
如今,马周的话点醒了他,让他清楚了自己的冒失,不由的为自己的愚蠢想法而自责。
但是,同样让他为难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推举谁呢
是苏定方呢
还是刘仁轨呢
他的心里偏向于苏定方,而对刘仁轨他觉得要充分发挥他指挥海军方面的天赋才是。
因为,在关于刘仁轨的资料中,他看了第一个称谓就是海军大将。
所以,他觉得刘仁轨的海军指挥才能肯定会比陆军指挥才能更加出色。
马周看了一眼李恪,明白李恪的想法,便笑道,“明年蹴鞠寺还要举办大唐联赛,正则走了蹴鞠就少了一个顶梁柱,殿下还是推举定方吧!”
马周如此一说,刘仁轨也顺势道,“殿下就推举定方吧!微臣在蹴鞠寺主办大唐联赛的时候离开,就宾王和延族两人恐怕压力太大,而新人又不熟悉蹴鞠寺的运作。
所以,微臣还是留下来,为大唐联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吧。”
苏定方见刘仁轨如此说,刚要开口推辞,就见李恪道,“好,那就这么定了,过完年,组建新军的时候本王上书推举定方。”
岑文本和褚遂良看着李恪如此安排,相互看了一眼,微笑不已。
而苏定方心里对李恪更加感激,心中发誓一定要誓死追随他。
李恪还是第一次在唐朝过年。
所以,他对古代的春节充满了好奇之心。
首先,他了解到唐初时还没有贴春联的节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悬挂“桃符”,以桃木板画神荼、郁垒二门神,唐代中后期改画钟馗捉鬼图为门神。
而钟馗实有其人,没考上进士,触阶而死,天帝命他司捉鬼之事。
一日玄宗李隆基梦见钟馗在宫中捉鬼吃,醒来以后让名画家吴道子画钟馗图,竟与梦中所见状貌相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