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但他心里有点疑惑,同样在战马配备,轻骑兵那方面好像没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苏定方似乎知道侯君集在想什么,补充说道,“重骑兵最大特点是短距离冲锋,所以马匹的爆发力是重中之重。
而且,重骑冲锋陷阵,马如果太过温顺势必会降低战场气势,甚至会影响到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的正常发挥。
所以,末将才有此担心,而轻骑兵本身机动性掩盖了这一点,才不会被众人注视。”
苏定方如此解释完,李恪心中赞同不已,他也看过很多骑兵对步兵的厮杀,除了骑兵手上的兵器之外,他们本身的马匹不知道用自己的铁蹄踏死了多少人,在厮杀之中起到了极大杀伤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重步兵,其他的步兵在遇到重骑兵之后只能像夏日的麦子一样被他们收割,根本就没什么反抗的能力。
“恩,定方的这个问题本王觉得还是要重视起来。”
他询问似地的跟侯君集说道,“不知道新军训练的马匹来自何处”
“是我们大唐自己培养的良马。”
侯君集说完后,微微叹息一声,“可是这样的良马放到突厥人眼中,就等于是劣马。
所以,大唐跟突厥的实力不是输在士兵身上,而是输在马匹上啊。”
随即他又道“苏烈大才,能协助我组建新军,在军营又参与士兵训练的方案制定,分担了我的不少压力,这倒是要感谢殿下。”
“璐国公严重啦,定方大才,本王要是不举荐于他,就是对大唐的不忠,对百姓的不义。”
李恪沉声说道,“如果真是如此,那本王就成了大唐的罪人了。”
侯君集听到李恪这句话,讪讪一笑,内心不由的想道,“此子确实厉害,一句话就把自己举荐亲信的理由说成了对大唐和百姓的负责,这样谁还敢说他的不是呢。”
不过他随即一想,又觉得李恪确实有说这句话的本钱,那就是苏烈确实有才。
三人就这样谈论关于新军的问题,两人都是新军主将,而李恪尤重武略。
所以,三人说完新军又谈突厥,不多时便到了酉时。
李恪看了看天色,跟侯君集告别。
此时就见侯府家人回禀已在后厅备好了晚饭。
侯君集又再三的挽留,李恪也就不再推辞,和苏定方用完晚饭这才回到汉王府。
回到府中,李恪和苏定方来到书房。
苏定方又详细的将自己在组建重骑兵时遇到的问题给李恪做了详细的叙述,两人通过讨论之后将问题逐一解决,这让作罢。
李恪知道苏定方第二天还要早早回西山大营,就让他早点回去休息。
苏定方离开书房后,李恪心里又涌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该如何对待侯君集。
单论两次的接触,还有侯君集身为军人的处事风格,李恪对他很敬佩。
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毕竟侯君集在后来做出谋反的举动。
所以,这对于他来说是亲近还是疏远成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李世民如何看待他,还涉及到长孙无忌会如何对付他。
再说侯府,李恪和苏定方离开之后,侯君集看了他们两个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苏定方始终跟他保持着一定距离,而李恪在谈到军事方面的时候似乎毫无顾忌,但在其它方面还是在刻意的跟他保持距离。
他自己对李恪的这种做事风格很欣赏,觉得一个成就大事的人不能轻易的就亲信任何一个人。
可是,如此一来他自己该如何解决跟李恪之间的这种隔阂呢
这又成了一个问题。
他左思右想终究无解,也就无奈了摇了摇头,“暂时保持这样的关系吧!”
事情总是很多,人也是难以预料。
就像他刚升职为神武大将军,负责编练新军。
长孙无忌就找上了自己,跟自己叙旧,说些当年的往事,其实就是隋朝的旧事。
他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那就是想告诉他,李恪隋炀帝外孙的身份是他不会触及东宫之位,没有人会支持他。
第146章 你都是为了我好
但是,他更加的明白,长长孙无忌的心机和手段。
如果,自己帮助他让李承乾顺利的登基,那以他的手段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是他不对自己出手,就他长孙无忌是李承乾舅舅这层关系,他也只能屈居他之下。
即使如此,自己又何苦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李恪是势微,得不到太多的人支持,正因为这样,他对李恪的支持才会显得尤为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李恪比李承乾强百倍,他有足够的能力取李承乾而代之。
再者,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喜欢李恪,如果李恪娶她,若依做了王妃,等李恪做了皇帝,若依就是皇后,他身份和地位岂不更加的显赫。
所以,因为诸多的关系,他最终没有答应将重骑兵的组建权利交给长孙无忌推荐的人。
在新军中重骑兵显得尤为重要,不是说它是重骑兵就显得重要,而是重骑兵的统帅不受骑兵主帅约束,也就是说他是新军中独立的一支军队。
而长孙无忌推荐的人,在新军中也只能担任中郎将的职位,最多只能统领五千的兵马。
所以,长孙无忌才想争取到这支不受别人限制的重骑兵。
侯君集想到这里,又想到今天女儿开心的样子,微微一叹道,“李恪,苏定方是你的人,我才会把重骑兵交给他,并且没有安排任何人参与其中。
可以说重骑兵就是苏定方的,里面的所有将领都是他亲自挑选和提报。
这样的一支部队组建起来,恐怕对你将来的帮助很大啊!这可是一份大礼,就当我送给你和若依的嫁妆吧!”
此时的侯君集已经把全部的宝都压在了李恪的身上,包括还没有定论的李恪和若依的婚事。
因为,他是侯君集,他的女儿嫁给李恪,李世民不会不同意。
第二天,苏定方一早就来跟李恪道别,李恪又对他说了关于有困难找他之类的话,这才让他离开。
苏定方走后,李恪的生活又显得很平静。
蹴鞠寺为了大唐联赛忙的不可开交,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插手。
新军的事情他想管但又不敢管。
活字印刷术他手下的工匠们在研发,不需要自己以身试法的跟他们讲解。
自己心中想组建的学院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成熟。
所以,李恪的生活过的很悠闲,每天不是看看书,写写字,就是画幅画。
然后,就是跟陈其到校场练练武,骑骑马,射射箭。
如此的生活过了半月有余,这天是四月十五,李恪正在书房练习书法,就见杨恩走了进来,“殿下,侯府大小姐若依姑娘前来拜会。”
“若依”
李恪突然想起那天临走时跟她说过的话,有时间的话可以来王府找他,不由问道,“在哪”
“聚义殿。”
杨恩答道。
“杨老,你把她请到书房吧。”
李恪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觉得在书房比较妥当。
不然,孤男寡女的在聚义殿又不是谈论政事,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杨恩躬身离开,李恪又将桌子上一些杂乱的草稿收拾完毕,就见若依跟着杨恩走进了书房,看到李恪,她欠身施礼,“若依见过殿下。”
“若依,不用多礼,坐吧。”
李恪一边说,一边手下不停,将桌子上的书整理整齐。
若依看到李恪整理的书中有大半的《论语》书籍,不由疑惑的问道,“殿下怎么看这么多《论语》书籍,难道每本内容都不一样吗”
李恪收拾完手头东西,侍女奉上茶水,示意若依用茶,而他则解释道,“《论语》的内容是一样,都是孔子平日和弟子们的言行记录。
但是,每本书的注解不一样,很多书里都对他的话做出了错误的注解,以至于误导人们对孔子思想的正确认识。
所以,本王对每本书的注解都需要详细的研读,将书中的错误找出来,再重新做下注解,免得这样错误的注解贻害到今后的读书人。”
若依听到李恪竟然对人们所敬仰的大儒们做的《论语》注解做出批评,说这些注解贻害读书人。
心里对他的这样做法很欣赏,同时也感叹他的才华横溢。
其实,女人就是这样,只要她真心喜欢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做的事情,她都会觉得是正确的,都认为是最好的。
但相反的是,只要她对一个男人产生了反感,那么这个男人不管做出多么正确的事情,她都认为这只是他虚伪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他本身的不足。
若依就是这样,她喜欢李恪。
所以,在李恪说前人圣贤对孔子《论语》的注解是错的,她就没有怀疑李恪说的是不是就一定是对的。
“其实,我对《论语》不甚了解,前段时间才细细研读而已。”
若依说到这里时脸有些红,因为她看《论语》其实就是为了李恪,“不知道殿下可否给若依推荐一本注解不错的书呢。”
李恪听若依让他推荐书,开始犯难起来。
毕竟,对于女孩子读《论语》他还是第一次听闻,还有一点就是在他看来现存的《论语》注解中都有不少的错误,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没有,怎么给她推荐呢
若依见李恪不说话,还以为是他对自己跟他提这样的要求不满意,忙改口道,“其实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让你在我画的画上题字的。”
她说完这句话,见李恪没有任何反应,又继续道,“还有就是你那天跟我说的泼墨山水画我也很感兴趣,想多知道一些关于它的技巧和画法。”
李恪见若依说完,就明白她刚才误解了自己的意思,笑道,“《论语》注解现存的本王看的上的没有一本,所以让本王给你推荐,这件事很有难度。
至于在你的画上题字,这倒是没问题,如果你乐意,你所有的画我都可以题,反正本王最近也比较清闲。”
李恪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自己很喜欢和若依说话,很喜欢跟她交流。
因为,她懂的多,还有就是她比较乖巧听话。
第147章 御赐真迹
“泼墨山水画的技巧和画法本王也不甚精通,但是你想知道,我也只能将自己所知道告诉你,至于你能否画的出来,那就要看你的领悟能力了。”
李恪继续说道。
“那若依就谢过殿下了。”
若依浅浅一笑,柔声说道。
李恪也不客气,将自己知道关于张大千泼墨山水画的理解告诉了若依,而若依听的也很认真。
两个时辰过去,李恪的话说完了,若依也基本上对泼墨山水画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若依又李恪给她的画题字,李恪照做,在她画的一幅垂柳画上写下了《咏柳》一诗: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若依看着李恪的诗句,半响才回过神来。
她觉得李恪的才华已经超出了她自己的想象,如此能信手沾来,并且对她画上的情景描述的很贴切的诗句真是世间少有啊。
这可能就是自己和他心有灵犀吧!想到这里,她不由得浅浅一笑。
而在她身边的李恪,看到若依那浅浅的一笑,不由的痴了。
若依的笑就像春天里的风一样的温柔;像冬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
他觉得跟她在一起,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很开心。
如此两人心里都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做什么都没有拘束,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若依看了一眼窗外,知道自己也该离开啦,可是她心里确实不舍这样的美好时光,两个人在书房中谈论书画,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此时,李恪的心里也是一样,他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喜欢若依了。
因为,他在看到若依有离开的意思之后,心里有点不舍。
“殿下,时刻不早啦,若依也该回去啦,等有时间若依再来拜会。”
若依有点不舍的说道。
“好吧,要不我派人送你回去。”
李恪问道。
“不用麻烦殿下,香儿和车夫就在门外。”
若依知道香儿在元宵灯会上触怒过李恪,所以没有带她进来。
而香儿本身也觉得自己得罪了李恪,不好意思跟她来汉王府,只在门外候着呢。
李恪便不再多言,将若依送出了书房。
若依出了书房,便有王府的下人将她送出府外。
而此时她心里突然一疼,她多么想李恪能够送他。
但是,终究还是失望了,她觉得自己奢望的还是太多了。
她出了王府,香儿就迎了上来,“小姐你怎么才出来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