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七月初三
眼前的战场就象屠宰场一样血腥恐怖。
而更多的突厥人象失去理智的疯子,拼命的朝李恪杀来,他们的喊杀声此伏彼起。
和着风中飘荡的浓烈血腥,激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护卫在李恪身边的陈其手上的大号唐刀,对着砍向李恪的一个突厥人砍去。
就见陈其怒吼一声,劈了下去,对方的弯刀脱手,骑在奔马的马上的突厥士兵被这势大力沉的刀迎头劈成了二半。
同一时间陈其的战马飞腾而起,坚硬的铁蹄踏在了对方马匹的头颅上,对方的马匹庞大躯体带着士兵的惨叫突然横飞了去出,立刻就被奔上来的三四匹怒马撞飞了起来。
大唐的士兵们在李恪的带领下,在陈其和刘七刘五的冲杀下朝着眼前不到一百步的两军战场冲了过去。
突厥人的拦截没有阻止住他们,他们就像是收割机,收割了前来阻挡他们的敌人,并一往无前,奋勇杀敌,根本不顾自己身后的朝前杀去。
一百人不算多,但就像一股新鲜的血液给战场中疲惫不堪的大唐士兵注入了力量和信心。
当他们看见李恪第一个冲入战团,用手中的长剑砍下了一个突厥人的头颅时,当他们看到陈其硬生生的将一个突厥人拦腰砍断的时候,他们振奋,他们就像再次充满了力量的勇士,又一次用自己的坚强和毅力和突厥人站在一起。
李恪俯身剁死一名准备砍他战马的敌兵,再一个大仰身劈掉了左侧敌骑的半个身子,喷溅而出的鲜血立即染红了他半边身躯。
他在最前面,他就是身后唐军前进的标志。
一百人组成的雁型队列逐渐发挥了象椎子一样犀利的攻击力。
跟在李恪身后的陈其和刘七刘五紧紧的护卫着他的两侧,其他在后面的战士一列列井然有序,外侧的士兵砍杀敌骑,内侧的士兵补充外侧的伤亡,同时以手中的长矛帮助抵御敌骑凶猛的冲击。
阵列中心的战士把一支支夺命催魂的长箭随意射去,不时的有突厥人从马上被箭矢射中栽下马来。
突厥人被李恪的冲杀打乱了刚刚稳定下来的阵脚,他们进攻开始有些凌乱,士兵的脸上出现了疲惫和胆怯的表情。
然而,从四面八方涌入的人群使得他们没有了后退的生还之路,只能扬起手中的弯刀,迎上眼前这个血人一样的杀人魔头。
大唐的士兵也疯了,他们失去了手臂就张开血淋淋的大口凶狠地扑上去,咬上去。
他们失去了腿脚就用手一边往前爬,一边用手里刀砍向从马匹上摔下来的突厥人。
他们失去了武器就伸出尖利的爪子拼命地撕扯上去。
李恪带着身后的一百多人来回冲刺了四次,才将突厥人整个队形打乱,并且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但是他身后的士兵们伤亡也很大,人数剧减,现在已经不到五十人了。
但这又能怎么样
一头狼带着的一群绵羊比一头绵羊带着的一群狼要凶残,更何况李恪身后的士兵根本就是不绵羊。
所以,李恪看了一眼身后的陈其、刘七和数十名士兵,再一次喊出了他已经喊过很多的一个字,“杀。”
夕阳渐渐的沉入到了西方的天际,李恪再一次杀入了战团中。
他在用力的劈砍,将冲向自己身边的突厥人的头颅一颗颗的砍了下来。
每一个突厥士兵倒在他的面前,他就觉得自己心里多了一丝快慰感,他的血液好像在胸间燃烧一样,让他充满力量。
突然间,他喜欢上了这样的杀戮,喜欢渊虹刺进对方胸膛的快感和砍掉敌人头颅时的刺激。
喊杀声,马匹的嘶鸣声,士兵的哀嚎声慢慢的减弱,然后随着夕阳的西沉停了下来。
战斗结束了,一场厮杀就这么结束了。
暮色中的李恪骑在马上静静的注视着眼前肢体破碎,血液凝固的战场,突然恶心的想吐。
此时,陈其看出了李恪的不适,上前将他扶下马背。
李恪将头悄悄的躲过骑在马上的士兵们的视线。
但他想吐却没有吐出来。
第一次杀人,他不但没有感到恐惧还为这样的血腥场面而感到兴奋。
然后,毕竟是第一次杀人,在看到战场上残缺不全的尸体时,他也忍不住的想吐。
半响,李恪这才重新上马,“战况如何”
“突厥人全部战死,无一人生还,我们这边也只剩下一百零八人。”
陈其语气显得有些沉闷,“而且,刘五和刘七也身死。”
李恪“噢”了一声,强忍着对战场上血腥气味的不适朝着剩下的一百多士兵骑马走了过去。
士兵在看到李恪的时候显得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神色,目光中充满了对他的崇敬。
因为,李恪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士兵们看到了一个威武不屈的李恪,看了一个大唐真正战神一般存在的皇子。
突然,就听见有人喊道,“誓死追随殿下,杀突厥,扬国威。”
说话的人是斥候张超。
他长年在代州一代驻防,跟突厥人打过好几次仗。
每次都看过了很多主将对突厥的胆怯和懦弱,今天看到李恪的英勇和强悍的实力,心中生出了要誓死追随他的念想,在李恪目光看向他的时候,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喊出了这样震撼的声音。
“誓死追随殿下,杀突厥,扬国威。”
李恪同样征服了幸存下来的一百零七人,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给冰冷而充满血腥味的战场增添了一丝活气。
“我们胜利了,大唐必胜。”
李恪喊道。
“大唐必胜。”
众人喊道,声音久久的回荡在这片空旷的草地上,就像是一句誓言落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陈其,打扫战场,然后在对面安营扎寨。”
李恪果断的说道,“我们今晚在此露宿,明天启程。”
“诺。”
陈其喊道。
晚间,陈其和张超来到李恪的帐篷回禀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和晚上岗哨的安排。
陈其说道,“殿下,我们在战后缴获战马七百余匹,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士兵的伤势处理好了吗”
李恪不理陈其的请示,问他身边的张超。
“回殿下,都是轻伤,擦了点药,止血了都没事了。”
张超为李恪第一时间关心士兵的伤情而感动,“亲卫营是没有受伤的唐军,只有战士的勇士。”
李恪听后并没有询问他这句话的意思,从今天的战场上他就看出来了,千牛卫和亲卫一旦上了战场,他们是不会带着重伤活下来的,很多的士兵在自己重伤的时候都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
“每人再发两匹战马,凑个三匹之数,我们休息一晚上,明天要日夜兼程的赶路,不能再耽搁了。”
李恪沉默了片刻,注视着两人严肃的道,“其余的杀了吧,杀了解决这几天路上所需的食物吧。”
陈其听到李恪命令杀马,愣了片刻,但还是躬身答道,“诺。”
然后,张超被李恪任命为负责营地安全的校尉,他给李恪汇报了一下关于营地岗哨的安排。
李恪听后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经验丰富,加以时日必定也是一员不错的将才。
他夸奖了张超几句之后。
两人将正事说完,这才退出了李恪的帐篷。
第182章 弯弓射大雕
第二天早晨,李恪用过早饭就率领着剩下的一百多人朝宿州城的方向奔去。
因为,入云州必须要经过定襄城,就是突厥人的大利城。
他不敢保证施罗德是否买通了定襄的突厥守将拦杀自己,所以选择了从宿州入长安的路线。
一百多人和三百多的马匹在东方升起的骄阳中奔驰显得颇为壮观。
一路无语,李恪始终沉默着,即使在休息的时候偶尔跟陈其交谈几句,都是陈其主动汇报行程和斥候查探到的情报。
陈其不太清楚李恪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但他知道八百多人身死草原,以李恪性格肯定会将责任扛在了自己身上。
但是,他是一个军人,不会安慰别人,特别是李恪这样身世显赫,博才多学的皇子。
所以,他只能将自己的这份心情寄托在了对周围的警戒和对草原动态的巡视上。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入李恪耳朵,随着马蹄声的传入就听一个声音喊道,“殿下,在我后一里之外发现了大批的突厥骑兵。”
“什么”
陈其一惊。
说话的是斥候张超,他看了一眼平静如水的李恪,“殿下,在我身后的一公里处发现了大批的突厥骑兵,末将估计人数在一千左右。”
张超的话说完,李恪脸上明显的一副如释重负,他似乎很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在确定了张超的话之后,他淡淡的说道,“张超继续查探,陈其,命令大家上马,我们去丰州。”
“诺。”
两人同时喊道,然后张超快步走到自己战马旁边,翻身上马,带着几人消失在了李恪的视线中。
李恪和陈其同时上马,率领着剩下的人朝丰州的方向而去。
丰州在胜州和宿州以西的位置,李恪这样选择行程的目的就想引诱突厥到丰州的方向,然后急剧南下到朔方,入灵州。
他想用自己一人三马的优势将突厥人引到丰州然后再甩掉他们。
他身后的一百多人已经发誓要誓死追随他,所以,只要他去哪里,他们就毫不犹豫的会跟上他。
所以,李恪一行人急忙往丰州方向而去。
李恪领着他手下的一百零八人骑马跑了一天,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选择了一块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
第二天,他们继续向丰州的方向前进,然后在傍晚时分,终于到了离丰州城大概三百多里的地方,然后选择了一块有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
翌日早晨,李恪突然命令队伍向南改变路线,直接率领手下的人朝朔方灵州方向而来。
但是,午时时分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突然张超又快马疾驰而来,给李恪汇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突厥一千的人数突然减少了五百,其余五百人不知道去向。
“你确定追踪我们的只有五百人”
李恪再次问道。
“回殿下,比昨天的人数少了一半。”
张超果断的回答。
“难道他们知道我真正行程的目的”
李恪自语道,“分一半的兵力在我们的前方拦截我们”
突然,他的眼中露出了一抹寒光,“这次来的突厥人当中肯定有一个厉害的角色,他竟然识破了我的计策。
并且,这两天我们三匹马来回轮换,速度比他们不知道要快多少倍,怎么还没有把他们甩掉,让他们紧追不放呢”
李恪一心想着回唐,此时才发现这两天出现的问题。
陈其和张超两人注视着李恪,在等待李恪下一步的命令。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对李恪所做的就是服从,绝对的服从。
“命令大家赶路,改变方向,继续向西行,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甩掉他们,傍晚的时候休息,晚上赶路。”
李恪果断的下达了命令,“我就看看突厥人晚上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探测到我们的行程。”
他后面的这句话好像给自己说的,语气显得有点自言自语。
傍晚时候,李恪一行人在寻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吃过随身携带的马肉,休息了片刻,等到天黑之后,李恪果断的下达了命令。
他改变了行程方向,再次朝南的灵州方向而去。
摸黑赶路,李恪还是第一次行军,刚开始有点不熟悉。
但渐渐的就找回了夜晚骑马的技巧和感觉。
一百零八人在李恪的带领下走了一夜,在第二天早晨东方升起一抹阳光的时候才停止赶路。
就着冷水,吃着马肉,李恪心里叹道,“估计这次不会再被突厥人追上了吧
自己昨晚突然改变方向,他们肯定不明白自己会突然向南行。”
但是,李恪过度的乐观让他在午时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当张超将身后五里外有突厥追兵的情报禀报给李恪的时候,李恪第一次表现出了吃惊的表情。
突厥人有这么厉害吗
突厥斥候真的能这么准确的把握住自己昨晚突然改变的行程吗
他不相信,但事实让他不能不信。
李恪的信心第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是第一次他被人逼的就像丧家之犬一样四处乱跑。
这也是第一次让他失去了主动权,就像笼子里的猛虎,没有了往昔的威风和霸气。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以往的如鱼得水只是因为他了解历史,自己有先知先觉的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