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暴君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冥域天使
他们对于这个名字倒也没什么异议,一些刘轩的亲信联想到当今天子的神奇,以龙宫命名新皇宫反倒显得更加恰当。
这名字,就这么定了下来。
“龙宫;凌霄殿、水晶宫、御花园、御书房……”
黄月英一边不停的将面前的点心往嘴里塞——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在长身体的缘故,这丫头总是看到好吃的就吃个不停——边用鄙视的目光瞧着刘轩。
“你还真是有够恶趣味!”
“你好意思说我吗?不知道谁在我那图纸上圈了一个圈,还说要把克里姆林宫、白金汉宫还有白宫都修建出来!”
看着黄月英吃的满嘴都是,然后还不停的吮着手指,刘轩就一阵无语:“你上辈子是饿死的吗?”
“不是啊!”黄月英眨巴了下眼,一副天真无比不晓得你是什么意思的表情:“怎么这么问?”
“没什么!”
随手抬起了手腕,刘轩看向了去年制造出来,今年开始进行量产的……手表。
外型上和后世的机械表一模一样,不过内里却大为不同,说白了这依旧是一个修真文明的产物。
这一次,就不是面前的这个小丫头鼓捣出来的了,不过依旧是她提醒了自己——黄月英某一天看着天上的太阳发呆,然后嘟囔了一句:根本瞧不出究竟是个什么时候了嘛!
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了计时的器具,但肯定不如手表方便,刘轩这才想起这作战的时候也需要对时间有着非常清晰的了解,以前倒是忘了这一岔。
加上以前就制作过类似的东西,所以很快他就将图纸送到了炼器司,不到一个月就将样品送到了刘轩的面前——这东西的技术含量真不高,只是没有这么个概念罢了。
测试、定型然后开始量产,刘轩直接让满朝文武人手一块,而军队中更是要做到每个士兵都拥有——目前还在制造当中,所以按照级别高低进行优先配给。
还别说,这东西一出来当真受欢迎,虽然将一天分成二十四个小时了,但实际上与这年代人的思想和习惯并不冲突——十二时辰变成二十四小时,当做划分的更细致就是了。
尤其是商人们,对这个东西更是偏爱,因此今年工部接手了这手表的制作后,已经开始单独设立制造作坊,并且适当的对民间进行贩卖。
仅仅过去三个月,这手表就已经卖到江东那边去了,可见这东西多么受欢迎,因此黄承彦一边天天笑呵呵乐的合不上嘴,一边在雒阳城肯定会进行扩建的地区上圈了一个圈子,准备建立大量的作坊,除了将现有的作坊搬过去外,还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
至于人手?他已经开始着手培训了,现在只等迁都进行,一切都可以进行转移。
总之,刘轩要求的都做了,没要求的他也做了不少并且做的还挺好,而这又是整个朝廷的一个缩影,整个大汉王朝都在高速运转着。
仅仅几年的功夫,这个天下就已经变了个模样。
从长安以及雒阳做为核心进行辐射,越靠近这两个地方,变化的越大,就算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了。
公元一九九年的这个冬天,刚刚入冬还不算很寒冷,只是微微有点凉意,但这些许凉意改变不了长安城中火热的气氛。
各种各样的商品出现在各个摊贩上,刘轩这几年进行的变革不但刺ji了自家作坊不停的进行变革,就连民间的手艺人都开始耗费心神制作出各种各样精良的小东西。
这些东西也许用处不大,但是却丰富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就连刘轩,没事情的时候也喜欢出来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新鲜东西出现。
今天陪着他一起出来的是大乔以及小乔这对姐妹,姐妹两个分别穿着红色以及淡粉色的长裙,几乎一样的相貌使得刘轩不得不让她们两人留不同的发型,而在他的执意要求下,大乔留了一个单马尾,小乔则是绑了两条。
“为什么我要绑两条?”
“因为你是妹妹。”
小乔歪着头,无法将妹妹和两条尾巴扯上联系,可谁叫刘轩是皇帝?皇帝喜欢,她当然照办。何况,这个样子还挺有趣。尤其是转动脖子的时候,感觉着脑后的头发荡来飘去还满好玩的。
大乔比起小乔来显得要沉稳许多,一边看着左右两边的小贩贩卖的新奇东西,一边问刘轩:“明年就要离开长安了吗?”
“是啊!”
刘轩也是一般动作:“雒阳那边已经将几处主要的宫殿修建好了,等开春后,我们就要搬过去了!”
“是吗?不知道新皇宫是什么样子呢!”
平时听刘轩说了不少,让两姐妹对那新的‘住处’也好奇了起来。不过她们不用着急,因为很快就可以见到了。
p.s:最近的更新不是很给力,而为了报答各位的支持,小爆一下,今天会有三章……(未完待续)
.全部章节
史上第一暴君 第134章 汉历
. .
公元二百年,建安十一年春。
一件事情将整个天下的视线都吸引到了雒阳,因为当今天子宣布还都雒阳。
这事情本身并不算什么,本来汉朝自中兴之后就定都雒阳,长安虽然是汉王朝兴起之地,但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过于靠近西北,而且十分容易与整个关东地区以及河北地区被隔离开来,这对于天下无论经济还是文化核心都集中在这几块地区的汉王朝来说,是很致命的所以定都雒阳,更容易对这些地区进行掌控。
加上雒阳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拥有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无论北上、南下还是西进都极为便捷,紧挨黄河也使得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水路向东。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适合统治整个天下的地方。
天子还都雒阳,似乎也意味着天子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在北方,而是开始瞄准整个天下了——从长安南下无论入益州还是去荆州都要绕几个圈子,雒阳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所以,刘轩还都雒阳,也可以看做是天子要对南方势力动手了。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天子这几年弄出的动静也着实大了一些,并且严重影响了南方。
西川的当地本土势力更加坚定的对抗天师道不谈,荆州势力也不再如一开始那般铁板似地,随着朝廷的威信渐渐恢复,许多士人也看到了继续这样下去的危险,所以开始有人提出:尽快对朝廷表达出善意,避免袁氏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只是真正掌握了荆州大权的几家并不赞同,其中以江夏黄氏:黄祖(黄承彦应该算是襄阳黄氏)、蔡家、荆家为首。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荆州牧刘表是当今皇帝的叔叔,只要刘表还坐在这个位置上,那么只要他们不表示出明显的谋反之意,皇帝就不会对他们动手。
至于刘表死后,他们也可以扶持刘表的儿子上台,都是一家人,又对朝廷表示臣服,天子似乎没有必要非得动刀兵。
如果叫刘轩知道他们的想法,恐怕会毫不留情的嗤笑他们的天真,不过现在他没功夫去管这群人的想法。
迁都雒阳不是大事,可是刘轩随后下达的诏令就比较引人在意了。
“改元?”
司空蔡邕有点发愣,不明白天子这是闹哪一出?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或者说国家风调雨顺、蒸蒸日上的时候都不会去改元,只有诸事不顺、发生大的天灾又或者有什么异象的时候才会改元,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运气。
可现在天下渐渐回归朝廷掌控,军力也在以可见的速度提升着战力,百姓安居乐业对天子歌功颂德,文臣武将也是团结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这个时候改什么元?
刘轩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
“以前时不时改元,使得这计年方式极为混乱,这一次朕就想将这个情况改变!”
众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快的诸如曹操立刻脸色就是一变:“陛下的意思是……?”他觉得自己的猜测似乎有点太大胆了,可仔细一想,这才符合当今陛下的性格,而且他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
刘轩见曹操已经领悟,也就不再藏着掖着故作高深:“既然钱币、度量单位什么都可以统一,那么计年方式为什么不能?”
底下几个猜到的露出一副:真的如此?的表情,没猜到的这是完全被吓了一跳,脸上一副‘这怎么可能?’的模样。
“以后,计年单位将会固定下来,然后不停的延续下去,省得改来改去的让人头晕,就算查些史料都麻烦的要死!”
本来挺霸气侧漏的一件事,可是从刘轩口里这么一说,就好像是天子觉得现在计年的方式太麻烦才要这么做的——他们绝对不会猜到,他们猜中了真实的答案。
一群朝廷重臣坐在崭新的凌霄殿上,愣愣的看着坐在上首那叫做龙椅上的天子,心中思索着这道诏令推行的方式以及可能面临的困难。
想了想,似乎没什么困难,只要当今天子一直保持健康并且始终坐在皇帝位置上,谁敢推翻掉这条命令?
而如此过上几十年,整个天下都适应了这种固定的计年方式之后,谁又会去想改变它呢?
“那么……陛下可有什么想法?”
众人互相瞧了瞧,觉得这道诏令虽然满新奇的,但是的确没什么阻力,推行起来也不麻烦——前些年这大汉朝隔三差五的改元,也没见天下百姓有什么不适应。
“新的计年方式称为汉历!”刘轩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从明年开始推行,为汉历元年,依次下去汉历二年、三年一直继续下去,以后不会更改了!”
其实新的计年方式直接推行也没什么不行的,只是刘轩思索了下后,为了方便与自己记忆中的公元能够更好的对应上,所以就选了明年。
这样以后汉历一年就对应公元二零一年,恰好和公元计年差了二百年,换算起来也方便。
至于为什么要计算这些,只能说刘轩开始考虑以后的事情了,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在了这原本的汉末时代。
三月,朝廷布告天下,从明年开始将换成新的计年方式,同时也宣布了新的计年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永远不会再变。
当然,所有人都明白这个永远不变的‘永远’,指的是这天下还是汉王朝做主,就不会变。若是哪一天被人推翻了,这道诏令就是一句屁话,新的天下之主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只是想要推翻刘轩统治的这个国家,难度恐怕不是一般的高!
同时,刘轩为了更快的让天下百姓适应新的计年,还让工部开始大量制造挂历,直接就制造了未来五年的,然后免费进行发放。
这还不算完,那挂历做的再多也不可能让全天下百姓人手一份,所以荀攸就提了一个建议,以亭为准,每一亭都制作一个公用的挂历,这样就算是住的再偏远的百姓,也可以看的到此时是哪一年哪一月的哪一天,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口上传播。
蔡琰翻着面前的这个挂历,然后笑了笑:“陛下弄的这个很方便呢,连什么时候有什么节日都标的清楚!”
这汉朝时节还真没什么太多的节日,而且很多都是地方性的节日,真正重要的主要就是新年、十五之类的。
节日不多加上又多是用日期做节日名字,所以标注不标注都无所谓,刘轩也只是随口一提,底下人老老实实照做罢了。蔡琰会这么说,也有几分和刘轩开玩笑的意思——许是和貂蝉、黄月英相处的久了,私下无人的时候,蔡琰倒是显露出了几分调皮。
躺在那里,脑袋枕着蔡琰的双腿,那弹性绝佳的触感让刘轩很满意。
“会这么要求,是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增加一些什么节日!”伸手在蔡琰的腰上摸了一把,换来一阵白眼:“毕竟,我们可是会活上几千年的!”
蔡琰一阵发愣:“是啊,陛下不说,臣妾都要忘了这一点呢!”
随着修为日渐精深,蔡琰也开始感觉到自己和常人的不同了,以往因为她修为不高,加上没有领悟任何奇妙的术法,总让她有一种自己依旧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这种感觉。
可是现在随着变化越来越明显,她已经不可能再会那么觉得了。比如她难得的动怒,随手一拍就将整张案几给拍了个细碎,这要是在以前,简直就是想都无法想到的事情。
而且走起路来也越来越轻盈,哪怕在花园上转上一整天也不会觉得疲累,晚上不睡觉第二天也不会感觉不舒服。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她,她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了。
“想的那么多做什么?过的开心就好。”
坐起来将蔡琰往怀里一揽好好安慰了一番,同时用大手轻轻的摩挲着蔡琰的背脊,好让她安心:“而且,我会一直在的!”
随着刘轩的动作,蔡琰刚刚有点迷茫慌乱的心安定了许多,不过她并没有从刘轩的怀里起来,继续享受着这属于她的时光。
可惜,做皇帝的女人注定无法一直霸占着自己的男人,就算没有许许多多的女人和自己争夺,那处理不完的天下大事也是无法避免的。
这才没过多久,曹苞就进来禀报:“陛下,征西将军吕布求见!”
拍了拍蔡琰的背脊,刘轩从床上下来:“带奉先去御书房等着!”
新的皇宫,御书房成为了刘轩召见亲信大臣的首选,相比起朝议用的凌霄殿,御书房显得要小一点,不过正因为如此,召见亲信才更为合适。
与后来某王朝的御书房不同,刘轩的这个御书房不但又给皇帝读书办公的桌椅,还准备了不少椅子专门给被皇帝召见的大臣使用。
“奉先这次来是……?”
刘轩一进御书房,吕布立刻起身施礼,君臣见礼完毕分别落座后,刘轩虽然心中有谱但还是问了一句。
“陛下,如今北方已定,臣请陛下下诏,准许微臣统率大军收复荆、扬、益三州之地!”
(未完待续)
.全部章节
史上第一暴君 第135章 理由
. .
吕布会来找他提出收复南方,这并不让人意外。
河北地区是曹操率军收复的,而在朝廷中论武将的官职,实际上吕布是在曹操之上的,哪怕是现在,征西将军在地位上也略微比曹操目前的征东将军高一点(征西将军在汉朝上直接负责整个西北的军事,所以地位崇高)。
坐在这么高的位置上,看起来很牛,但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吕布虽然颇为自傲,对于一些闲言碎语也懒得理会,但这不代表他就没有压力了。
前两年他是更加在意自己女儿的情况,等到女儿在太学中的生活走上了正轨,又和自己的妻子好好的温存了几年,吕布觉得自己休息的够久了。
“既然曹孟德帮陛下收复了河北,那我就收复益州、荆州和扬州!”
三州之地占据了汉王朝的整个南方,地域极为广阔,若能够做到这一点,吕布不但能够稳固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甚至还可以在史书上留下非常光辉浓重的一笔。
刘轩晓得吕布的想法,而且他也乐于让吕布完成这个壮举。
身为最早为自己所用的大将,刘轩怎么可能不多照顾照顾?
“奉先不必着急,这一战一旦开打,肯定要由奉先出马的!”
刘轩笑着安抚了一番,然后给出了一个承诺。
只不过意外的是吕布接下来的话:“臣不求做那诸军统帅,只求一先锋官的位置!”
“先锋?”
这还真让人惊讶,如果吕布当先锋,那这大军谁来统帅合适?起码三公以下的人都不用去考虑了。
而单纯的武将那边,地位和身份比吕布高的更是一个没有,若由吕布担任先锋,要么再次提拔曹操,要么干脆自己御驾亲征!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登基成为皇帝后,这几次大战哪次自己不参合一下?莫非吕布是瞧出了这一点,干脆就请自己挂帅亲征,然后他领军在前做那先锋大将?
会这样,吕布是有足够的自信只凭借先锋军就将南方三州之地给平定,天子要做的就是跟在自己后面收取胜利果实,说白了就是有些故意奉承自己的意思。
“不错,我很喜欢!”
刘轩点了点头:“奉先既然开了口,自然不会叫你失望,朕保证,一旦挥军南下,那先锋大将的位置非奉先莫属!”
吕布非常高兴,立刻起身施礼:“谢陛下!”
这一番来,吕布就是为了这件事。
随着天子搬进新建造的龙宫,还都雒阳,朝中文武都知道了天子的意思,接下来朝廷的目光将要集中在南方。
武将们也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上一次错过了河北之战的众将更是使出诸般手段想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据说原本在马腾帐下效力的庞德还想法设法的与马超取得联系,希望可以请其父帮自己进言几句,让自己不要再错过一场大战了。
武将想要建功立业,不必文士们哪怕在和平年代也可以展露自己的才学。武将们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碰到不怎么太平的时节。
大汉朝前些年一副大乱之相,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苦难,可对于这些想要建功立业闯下赫赫威名的将领们来说却是最好的时代。
只是不曾想新天子登基后这天下陡然转了个方向,往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虽然谁都知道这是好事情,可心中难免有点失望。
尤其是在加入了朝廷军队,开始了解朝廷军究竟有多强悍之后,这些人越发肯定:这一战之后怕是这天下就要安稳下来了。
“等到那个时候,怕是再没什么立功的机会了!”
倒不是说这天下太平了他们就没有升迁的可能了,可是武将升迁赚功绩,最方便的法子还是打仗,而天下一太平,这打仗的机会基本就集中在几个地方,那时候一群人怕是要抢破头,那些已经闯出名声得到天子重视的自然不用担忧,可寻常的将校想要出头就更加难了。
因为边境与异族大战,天子肯定优先使用那些熟悉的将领,加上这些将领此时都在壮年,似乎没理由不用他们啊。
“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这就使得这段迁都之后武将们都极为活跃,就差没直接走后门送礼好求一个出征的名额了。
若叫南方刘表孙策等人得知朝廷这边的情况,怕是要气的呕血三升:“感情朝廷军把南征当成游山玩水顺便赚功绩的郊游了?”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朝廷这边几乎没有人认为南方诸侯有可能抵挡的住朝廷大军,哪怕扬州孙策有着长江天险做屏障。
尤其在天子毫无掩饰的开始培养水军之后,他们更不认为孙策能够抵挡的住朝廷大军的脚步了。
刘轩倒是没有这么乐观,但是对于孙策的问题他同样不是特别在意,他在意的还是于吉,以及那个连自身都不敢露出来,只敢用分身以及傀儡来偷袭自己的左慈。
“上一次的教训会让他变得更加小心谨慎,若是这个混蛋再次冒出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收拾的了!”
自从河北之战后,左慈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刘轩知道这个家伙是找地方养伤同时思索接下来怎么对付自己去了。
有个这样的家伙总在惦记自己,着实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
除此之外,史道人通过广泛的人际关系,得知了一件事:在西川隐居的紫虚上人看不管天师道张鲁肆无忌惮的行为,居然出山了!
紫虚上人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他直接就选择了原本的西川之主、继承了益州牧位置的刘焉之子刘璋。
据说这段时间因为紫虚上人的关系,刘璋开始谋划着发动反击,不过根据史道人得到的情报然后由刘晔进行分析后认为刘璋没什么胜算。
不过紫虚上人的存在倒是可以保证刘璋就算再悲剧,也能保住一片地区,若是真下决心死守,天师道缺乏足够的手段。
“这些年,收集的天师道的情报显示,天师道虽然有些玄妙术法,威力也是不俗,但普及的程度并不高,大部分士兵和黄巾贼军差别不大,仅仅是拿着武器的农民罢了!只有少数将领懂得一些奇妙术法……相比起黄巾贼军还有一些可以直接刺ji士兵的术法,天师道在这方面的手段几乎没有!”
虽然刘轩一直没有对西川的天师道发动过军事行动,但那不代表自己不关注他们——早晚都要收拾的家伙,所以必须一直盯着。
刘晔更是将密探散步到了益州各处,长年收集关于天师道的情报。
经过几年的收集和整理,现在朝廷对于天师道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这可与当年打黄巾贼不同,当时几乎是对黄巾贼缺乏了解,这才使得初期很多行动都不是特别顺利,甚至被动的进行了一些调整。
同样的错误可不能再犯了,所以别看还没开打,这情报已经收集的相当全面了。
“天师道的法术也偏重个人施展以及单纯的威力上面,变化并不多!”
刘轩一边听着一边结合那次与张修的战斗,明白过来天师道最擅长的雷法虽然威力惊人,但是变化不多而且并适合用在大军团作战上,难怪打个刘璋打了这么多年还没搞定。
正与刘晔讨论着,一直守在外面的曹苞突然急匆匆进来御书房,然后低声对刘轩说道:“陛下,快马急报:孙策与刘表开战了!”
说着话,将手上的奏表递了上来,刘轩接过后立刻打开来看,发现里面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却将事情说的很清楚。
大致内容就是孙策以报仇雪恨之名对江夏发动了进攻,江夏太守黄祖已经领兵迎敌,双方隔江遥望,已经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试探作战——黄祖在这几次试探中全面落在下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