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香千古
第1374章:我荀彧反对封王
第1374章我荀反对封王
别看郭嘉表面上说的轻松,一幅不把范增放在眼里的样子,可实际上他对范增却非常的重视。
毕竟范增可是张角时期就已经成名的智者,而郭嘉和范增之间也是老相识,相互彼此也都知根知底,所以自然不可能会轻视范增。
郭嘉猜的一点都没错,他刚斩断伸过来的黑爪,范增立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他怎么没想到郭嘉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自然也意识到明廷内所隐藏的事比他预估还要大。
事情开始朝着范增从没想过的方向,开始变的更加诡异和神秘了,作为一个谋士范增本能的想把这一切都弄清楚。
范增又开始沿着之前断了的思路继续挖掘调查,但奈何之前的布局已被郭嘉一次性清理干净,不得已之下只能重新布局,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也收效甚微,调查自然也陷入了僵持当中。
郭嘉和范增之间的隔空较量,无声无息,无人察觉,谁也不知道表明安稳的明廷下面,还发生了这样一起谋士交锋。
与此同时,随着秦元晋阳条约的影响不断扩大,洛阳朝廷这边关于的秦昊的封赏却起了局大分歧。
经过截杀百官嫁祸给李世民一事之后,活下来的百官顺利归洛返朝,这些人身上的官职都是先帝时所封,而秦昊所立的洛阳朝廷又为大汉正统,所以洛阳朝廷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官职的合法性。
贾诩虽将死忠于汉室的老臣给一次性清除了九成,但总有那么少部分的漏网之鱼躲过一劫,以及不在东归队伍中的其他部分官员。
李世民为了洗脱被强安在身上的罪名,将除杨彪一家之外,所有不愿回洛阳的官员,一次性打包给秦昊送回来了,并且一路派遣精兵悍将护送。
李世民这么做虽没啥作用,达不到彻底洗脱罪名的程度,但起码也逆转了不少口碑,也将嫁祸事件的水再次搅浑。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当然,贾诩这事办的堪称天衣无缝,所以天下主流舆论,依然认为是李世民截杀的百官,之后的种种举动不过是洗白之举罢了。
被李世民送回来的这些人,加起来的数量虽不多,但也有一两百人了,其中有不少汉室忠臣,这也让刘协多了一些支持者,在朝堂上也稍微有了一点发言权。
这次在秦昊的封赏问题上,这些汉室老臣却跟秦昊麾下起了重大分歧。
以贾诩、韩非为首的秦系官员认为,秦公这次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封王不可全其中。
以伏完为首的汉室老臣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非刘姓不可称王。
“陛下,诸位大人,秦公已登国公之位,其爵本就与王爵平齐,又何必非要封王来奖励呢若真给秦公封王的话,可能还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有损秦公的名声啊。”伏完苦口婆心的说道。
下方的贾诩见此,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寒光,但一想到之前伏羲的事后,不由将心中的杀意压下,并决定找个机会打压一下伏完,或者找个借口直接将其调出洛阳这是非之地,否则要是任这个家伙作死下去的话,就算是主公最终也肯定不得不杀他。
贾诩并没有发言,反而韩非一脸玩味的说道“伏大人,依你这么说的话,这次秦公立下了这么大的公,难道朝廷一点表示都没有吗”
“这”伏完不禁哑口无言。
河套之战的胜利,以及晋阳条约的签订,将秦昊的声望推到了,这要是不封赏的话,岂不令有功之臣寒心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信
可是这次秦昊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而秦昊又已经是国公了,所以除了封王之外,还有什么可封给他的呢
伏完的无力反驳令秦系官员更为兴奋,都纷纷出言陈述秦昊的功劳之大必须封王,就在汉室老臣们无力招架之时,有一个人开口了。
“我荀反对封王。”
作为秦系高层的荀,竟反对秦昊封王,他此言一出,秦系官员们全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秦昊还是南阳太守之时,荀就是秦昊的郡丞了,其地位丝毫不比军师和大都督帝。
荀可是秦军的元老之臣,一直也都对秦昊忠心耿耿,他出言反对主公称王,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同为荀家出身的荀衍,听到荀这么说顿时大急,连忙拉了拉荀的衣服,示意他回来别再说了。
可是荀却置若罔闻,昂首挺胸走到大堂中央,看着一众秦系官员,呵斥道“尔等想陷主公于不忠不义之地吗”
众官员别过头去,都不敢看荀,若是那些汉室老臣说这话,他们肯定会反驳,但荀可是他们的上司,他们这些下官实在是不好反驳荀。
“文若兄此言严重了。”
部下们不敢反驳,但和荀平级,并且同为元老的刘晔,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更何况刘晔是汉室宗亲,他的话也具备公正性。
“秦公不但是大汉驸马,更与国破家亡之际,力挽狂澜,数次解救大汉与危难之际。
若不是秦公的话,又哪还有现在的洛阳朝廷你我众人又岂能再此共事
如今天下诸王并立,称王者已不知凡几,秦公立下了惊世之功,我大汉又何惜一尊王爵
若有功却不赏的话,岂不令忠臣寒心”
刘晔这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连部分汉室老臣都暗暗点头,可荀却依然反对。
荀并不是反对秦昊称王,而却反对秦昊在这个年纪称王,毕竟如今秦昊不过才二十出头,若是现在就称王的话,极有可能会激发他心中的野心,甚至最终会取代天子改朝换代,这是荀最不愿意看到的。
荀虽忠于秦昊,但他也忠于大汉,他所希望的秦昊复兴汉室,而不是取代汉室,而和荀有一样想法的人,在秦军之中也还有不少,比如岳飞。
第1375章:秦昊与龙且
第1375章秦昊与龙且
岳飞和荀一样,他们两个都是忠臣,但他们不仅忠于秦昊,也同样忠于大汉,这不是秦昊能改变的事。
原史中的荀,作为曹操手下的第一人,只要曹操取代大汉的话,他必定是新朝当之无愧的丞相,但是荀却反对曹操称公,终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忧郁成病而亡。
至于岳飞,他更是已经成了愚忠的代名词,而精忠技能更是赋予了他,一旦认主,终身不叛主、不叛国的设定。
所以,岳飞和高顺一样,虽都是愚忠之将,但高顺只对秦昊愚忠,而岳飞愚忠的对象除了秦昊之外,则还有大汉。
对于岳飞忠于自己,却也心向大汉的问题,秦昊自召唤出岳飞的那天起,就已经预料到了未来的岳飞,必定会反对自己称王称帝。
对于这个基本无解的难题,其实只要秦昊在称帝之后将岳飞给召唤出来,那岳飞对大汉的忠臣自然也就转移到了大秦,可惜秦昊召唤岳飞的时间点大汉还依旧屹立,所以未来秦昊也不得不解决这个难题。
除了荀和岳飞之外,杨业也是忠汉之将。
杨业之父杨衮为保大汉虽战死洛阳,但却将忠汉的思想,深深的印在了杨业心中。
若不是杨业已经战死镇北关的话,将来秦昊称王称帝之时,杨业则必定也是一大阻力。
除了杨业之外,其他青年一代的杨家将,对大汉则没有那么深的感情,相对于虚渺的大汉,他们自然更加忠诚于效忠了两代的秦家。
所以说,杨业的死,对于杨家来说,未必都是坏事,否则以他宁折不屈的性子,将来说不定还会拖累整个杨家。
洛阳朝廷关于秦昊封王之议的争论,自然没有那么容易结束,而作为众臣讨论主角的秦昊,此时正亲自前去送龙且离开并州。
秦昊许诺给龙且的物资,早就派人送去壶关了,而龙且则六在奴隶战俘营中挑选新兵,将损失的兵力都补齐之后,龙且自然也就没有继续留下的理由了。
龙且在晋阳待了几天,见妹妹在秦府一切都好,在参与了秦昊和妹妹的婚礼后,于是也就准备返回冀州了。
只是龙且怎么也没想到,无比忙碌的秦昊竟会亲自来送他,而且一送就是十里。
一路上,秦昊不断和龙且搭话,一开始龙且还比较尴尬,毕竟曾经他最恨的人就是秦昊,他的好兄弟项羽也是秦昊亲手处决的。
可令龙且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秦昊莫名其妙面临当上了他的妹夫,而十死无生的项羽也丝毫秦昊救的,另外秦昊还白送给了自己这么多的物资。
这三件事让龙且对秦昊的感关大变,本来看一眼都觉得厌恶的那张脸,现在却怎么看怎么顺眼。
“妹夫啊,我这妹子就交给你,小妹她实在太单纯了,你可一定要真心对她呀。”
“大舅哥,你就放心吧,我和龙儿结识与江湖,经受过生死考验,这辈子都不会辜负她的。”
秦昊和龙且之间,从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一个称妹夫,一个称大舅哥,在交流中渐渐熟路了起来。
听秦昊说的这么坚定,龙且也就彻底放心了,不过就算他不放心也没法子,自己妹妹一心跟秦昊,他就算想要棒打鸳鸯,也根本没本事将妹妹带走啊。
“大舅哥,你觉得秦与明之间,有没有化敌为友的可能”
“我们现在不是已经化敌为友了吗”
龙且笑道,不过心中却暗自留了个心眼,静待着秦昊的后话。
秦昊笑着摇了摇头“我说的更深入的友谊。”
“什么意思”龙且心中不禁暗暗警惕。
秦昊并没有在意龙且对自己的防备,自顾自道“当今时代,其混乱程度,可谓是前所未有,各地诸侯割据征伐不断,可受苦的却只有百姓。
不到十年之间,天全下总的人口,降了何止千万,在这么打下去,鼻梁生灵涂炭,唯有尽快重新一统天下,才能彻底化解这场大灾难。”
“可是当今局势已定,各地诸侯的实力都不弱,就算是目前实力最强的秦军,也没有短期内一统天下的实力,所以这乱世恐怕要打上几十年才能重新统一。”龙且沉声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昊有感而发一句之后,笑道“秦军也没有在短期内,横扫诸侯一统天下的实力,但若是秦明联手的话却能做到。”
“秦明联手,横扫诸侯,一统天下”
龙且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有点摸不准秦昊的意思,于是含糊道“一统之后,这天下算谁的”
秦昊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自顾自道“当初张大贤良师之所以发动起义,是为了给百姓找条活路,他所提出来的天国田亩制度,天下诸侯只有在秦军的领地彻底推行,所以秦军最终一统天下的话,天国田亩制度也就可以在全国推广,而不正是大贤良师意志的延伸嘛,所以若是秦军一统天下的话,应该是所有大明人都乐见其成才对。”
龙且听明白了秦昊的意思,却支吾道“可是,大贤良师给天下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有田亩制,还有其他很多的思想、教义。”
一听这话,秦昊不由笑了起来,道“未来我们绝不是敌人”
话还没说完,秦义绝快步走到秦昊身边,在其耳旁小声说了几句话后,秦昊的脸色却变的有些难看起来。
秦昊并没有当着龙且的面发作,强笑着对龙且道“大舅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秦昊还有要务在身,就不多送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妹夫,多多保重。”
龙且抱拳还礼,而秦昊点了点头,随即带着众人离去。
秦昊返回晋阳州牧府后,刘伯温、戏志才等文臣都已在等候,而秦昊直接冷着脸走上主座,怒道“贾诩贾文和真是好大的胆子啊,之前未经通报给本公来了个先斩后奏,本公看在贾复立下大功的份上没治他的罪,结果这么快就又给本公搞出了这一出,他眼里还有没有本公这个主公”
第1376章:孔融来投
第1376章孔融来投
贾诩未经请示就先斩后奏,截杀百官嫁祸李世民一事,秦昊其实并不怎么在意,毕竟那些死于于汉室的汉臣,他早晚也会收拾的,贾诩也算是提前给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那次事件,秦昊真正生气的地方在于,贾诩想灭伏家都不跟自己说,差点把自己另一个大舅哥给得罪死了。
截杀百官事件之后,就在不久前,伏羲带着神农亲自杀到晋阳来,找秦昊为他一家讨个公道。
对此,秦昊在三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在发生,一定会力保伏家,并且严惩贾诩,这才把伏羲这位大舅哥给安抚好了。
秦昊都还没想好怎么罚贾诩呢,结果洛阳百官那边,就又出了众臣逼宫,要皇帝封他为王的事件。
虽说这事不一定是贾诩主主导,但要说这事里面没有贾诩的影子,秦昊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秦昊心中也不禁有些纳闷,原史中的贾诩,虽智冠天下,但却极度惜命,所以相对低调并不显山露水,怎么到了自己麾下之后,贾诩就像是解除了封印一样,各种搞事情而且还不带停顿的。
难道是舅父这层身份给了他底气,贾诩知道只要他不越过红线,自己根本不可能,也动不了他,所以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别说,起码后还正动不来了贾诩,之前秦昊在一次会议中说出了对贾诩不满的言论,结果当天晚上就被目前叫过去谈话了。
贾玉找秦昊又说了什么呢,无非就是他们兄妹相依为命多么不容易,而贾诩对她这个妹妹又有多么的好,所以作为自己儿子秦昊一定要对舅父多担待点。
在母亲贾玉的声情并茂之下,秦昊所有想说的话都憋了回去,笑着对母亲说,自己对舅父没有任何不满,都是下面人的谣传。
通过这次事件秦昊也明白了,贾诩有自己老娘当靠山,除非他自己作死,否则秦昊想动也动不了他,除非不要这个温馨和谐的家了。
当然,贾诩所做的事也都是为了秦昊好,只要别总未经请示就擅自做主这种事,秦昊当然不可能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听到主公这怨念满满的话后,刘伯温和戏志才相视一眼后,刘伯温站出道“主公误会贾大人了,这次封王事件,并不是贾大人主导,而是子扬兄主动提出来的。”
说着,刘伯温缓步上前,将手中的纸袋递给了秦昊。
“刘晔”
秦昊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结果纸袋取出情报看完后,眼中不过闪过一丝思索之色,最忌嘴角不由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
身为汉室宗亲的刘晔,却无视祖宗定下的铁则,主动为秦昊请求封王,这已经不及时表忠心那么简单了,这说明在秦昊和汉室之间,他因背弃了汉室而选择了秦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