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巅峰召唤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香千古
就算是忽必烈现在人在龙城,元蒙与满清的这场存亡之战,他所起到的也只是次要作用,起主要作用的是慕容恪和拖雷。
另外,忽必烈虽然离开了龙城,但他所携带的那些人才,不是还留在了元蒙嘛,这些人在慕容恪的统领之下,绝不至于被满清打的无还手之力。
第三条两国进行联姻,永结盟好,元蒙玉漱公主嫁与秦公秦昊为平妻
这一条并不是秦昊要求的,而是后来伯颜主动提出来的,对此秦昊虽并不十分乐意,但一众大臣们却都十分赞成。
对于汉人来说,和亲是一件极为屈辱的事,毕竟将和平寄托在一个女子身上,这也是国家国力弱小的表现。
自古每当大汉势弱之时,都会派遣公主去和异族和亲,而现在异族求和就算了,竟然还主动和亲,这可是多少年都没有的盛事啊。
简直就是风水轮流转啊
所以,对于和元蒙和亲一事,秦军众臣只觉得很解气,也很光荣。
秦昊想了下,也没反对的理由,于是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反正他一个大男人也没啥损失,就权当娶一个花瓶回家吧。
元蒙到是也有自知之明,知道用被俘虏的赵敏公主来和亲显然不现实,于是就让另一位玉漱公主前来跟秦昊和亲。
玉漱和赵敏齐名,两人合称为草原上的两大明珠,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据说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娶这么一个花瓶秦昊也不亏。
当然,元蒙之所以提出要和亲,其实也是有条件的。
伯颜表面上说的大义凛然,实际却商人嘴脸尽显,说些什么既然都和亲了,那秦元也就是一家人了,所以赔偿的马牛羊是不是该减少一点了
秦昊自然不吃这一套,于是反问伯颜,公主与国公联姻,元蒙不应该给一份丰厚的嫁妆吗
一句话就噎的伯颜不知道该怎么回。
不过元蒙还是如愿以偿了,秦军众文臣认为秦昊迎娶元蒙公主,是一件非常提士气的事情,意义远大于表面上的利益,所以没必要为这点跟元蒙斤斤计较。
就这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玉漱公主一个人就抵了两万匹战马、三万头耕牛、以及十万头绵羊,她就这样被元蒙卖给了秦昊。
第四条释放元蒙国内的所有汉人奴隶
讲真的,这一条的其实没啥用,因为元蒙国内的奴隶,基本都被整编成了奴隶军,然后大半又都被秦军给俘虏了,剩下的不过都是些老弱病残罢了。
如今元蒙国内的奴隶已经不多了,而所剩下的汉人奴隶中,轻壮则更是少的可怜,那些老弱病残就算要回来了,对于秦军来说也没多大助力,反而还会分出部分资源其安置他们。
表面上来看,救回奴隶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但从长远目光来看,却是对秦军来说极为有利的大好事。
这些人流落异国他乡,沦为奴隶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没有人记得他们,但如今秦军却记得他们,并将他们给救回来,只因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汉人。
其余各地的百姓,若是知道秦军不远千里,从元蒙将这么多奴隶救回的话,无疑会增加民众对秦军的认同感,也会加强整个民族的自豪感国家的认同感。
所以说,救下这些可怜的奴隶,对于秦军来说,象征意义是要远远大于现实利益,是一件绝对不可能会亏的买卖。
第五条,新任元蒙皇帝拖雷,要承认河套之战的错误,并亲自给大汉战死的将士道歉
条约签订之后,拖雷先是颁布了罪己诏,随后亲笔书写了道歉书,如今正在送往晋阳的途中。
不得不说,相比于铁木真说一不二的霸道风格,拖雷这种比较柔和的行事风格,在这种紧绷的时刻反而更加容易令人接受,而元蒙各层人士也都渐渐接受了拖雷这个新皇帝。
第1370章:《秦元晋阳条约》(终)
第1370章秦元晋阳条约终
除了以上五条之外,其他的条例,也就没什么特殊意义了。
第六条,未来五十年捏,元蒙不得在镇北关、雁门关外,两百里内放牧
这一天简直就死摆设,茫茫草原无边无际,都是以千里来计算,两百里就根本不算什么。
第二十一条,未来元蒙拥兵不得超过二十万
对于这一条,表面上看非常的过分,因为已经干涉到了他国内政,可实际上却一点约束力都没有。
秦元两国之间相隔千里之遥,等远蒙缓过来之后,要是非要发展兵力的话,秦昊还能飞过去阻止他不能
不过能将这点写进条约内,也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以上,就是秦元晋阳条约的全部内容,秦军通过这次和谈,不但勒索到了巨额的实际好处,而且还获得许多意义非凡的好处,总的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条约签订之后,秦昊除了隐藏了部分,涉及到利益的机密条例之外,将可以公布的条例全都公开了出去。
自此,继白起屠俘一事之后,位于北方的秦军,再次震惊了天下。
河套之战,秦军虽然赢得极为艰难,但打的元蒙全军覆没,打的铁木真陨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份战绩简直亮瞎无数人的眼睛,令全天下的人偶读振奋不已,所以百姓们又冠以秦昊国之希望的称号。
河套之战,让秦昊的声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达到了仅次于他父亲秦温的程度。
老实说,秦昊所做的大事比秦温多很多,但有一个因素,严重限制了他的威望增长速度,那就是年纪。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虽看功劳,但更看重的还是资历。
秦昊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放在平均年纪过四十的诸侯当中,怎么看怎么别扭,甚至都不是一个画风。
所以,就算秦昊打了那么多的胜仗,做了那么多的大事,在天下百姓的心中,他的威望也依然比不上秦温等老一辈。
若将威望排了一个榜单的话,秦温、刘虞等老一辈诸侯绝对是榜首,他们数十年官宦生涯所积累出来的威望,不是秦昊、刘秀李世民这代人子啊短期内可以超越的。
不过河套之战的影响实在太大,仅这一战就诞生了数位名扬天下的英雄,而作为这一战的领导者的秦昊,理所应当的也收获了海量的声望,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达到了和父亲秦温齐平的档次。
河套之战所带来的威望,也只是让秦昊追上老一辈,可秦元晋阳条约的签订,则让秦昊彻底已超越了老一辈,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
河套之战所取得的战果虽大,但影响力却不如之后签订的条约,简直一扫大汉极弱了百年的国耻。
要知道,近百年以来,大汉都被北疆异族给压得抬不起头,对外作战鲜有胜仗。
而在秦温尚未成为雁门太守之前,整个并州都是匈奴的后花园,匈奴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北疆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就是近十年以来,自秦温、董卓、刘虞、公孙瓒四人坐镇北疆之后,北疆的防御愈加巩固,并最终彻底将异族驱逐出幽并凉三州。
秦温、董卓、刘虞、公孙瓒四人,虽都击败过异族,但也只是将其大败,而不能令其服软,异族修养个几年恢复之后,依然还会卷土中来。
所以,和之前所有的异族战争相比,秦元晋阳条约的签订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元帝的悔过书、元蒙太子为质、元蒙公主和亲、大量的战争赔款
以上种种无不表面了一点,那就是元蒙真的被秦军给打怕了,所以才会签下如此屈辱的条约。
这也是两百多年以来,异族第一次彻底向汉人服软,对此大汉所有百姓都倍感骄傲和光荣,促成这次合约的所有人都是国之英雄。
大汉十三州各郡各县,得知这则消息的百姓全都争相奔走,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告诉更多的人,全天下的人都在呼喊着秦昊的名字。
冀州。
“秦公秦昊,真乃吾辈之楷模也,仅凭这一纸条约,天下英雄虽多,却无人可望其项背。”
韩信看完秦元晋阳条约之后,先是称赞了秦昊一句,随即却苦笑道“秦昊虽没将具体战争赔款公布出来,但元蒙既然已经畏秦到了这种程度,想来应该被秦昊狠狠的敲诈了一比。
有这么一大笔战争赔款在,河套之战的损失必定会恢复的更快,要不了几年就会有对外吞并之力,而咱们冀州很可能就会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少主,咱们定要在数年内一统冀州,否则一旦秦昊大军压境的话,一个分裂的冀州,是无法跟坐拥司并荆河四地的秦昊相抗衡的。”沮授一脸严肃的说道。
韩信当然也想一统冀州,但冀州的情况比较特殊,赵韩明三足鼎立,而三家的实力都不弱,想要统一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其实是有统一冀州的机会的,只是他被自己的父亲给拖了后腿。
人家是坑爹,到了韩馥这边,则尽是在坑儿子。
当初韩信伏杀鲜卑单于,本来是立了天大的功劳,可昏君刘宏却想要将韩信交给鲜卑,用讨好鲜卑的方式来平息战争。
亲身儿子都要被交出去了,而身为父亲的韩馥是怎么做的呢他连个屁都不敢放,直接默认了,最后还是刘虞这个外人力保的韩信。
一想到韩馥韩信不禁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对这个志疏才疏、不求上进的父亲已经彻底绝望了,但却依然没办法割舍最后的一丝父子之情。
秦昊和韩信都有望父成龙之心,秦温的自身能力虽平庸,但却有拼搏向上之心,韩馥的自身能力虽不俗,但却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秦昊已经成功,而韩信却放弃了。
第1371章:明帝与孙灵明
第1371章明帝与孙灵明
韩馥身为袁门旧吏,他之所以能仕途一片坦荡,击败无数对手走到今天,主要靠的就是一路依附袁家,如今让他跟提拔了自己的袁家作对,韩馥的心中自然会发憷和畏惧了。
韩馥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跟袁绍、刘彻等英杰没法比,而且他当臣子也已经当习惯了,至今都没有彻底适诸侯的身份。
在这样一个无比混乱和残酷的时代,让他这么一个没有野心且才华并不突出的人,前去和袁绍这等英杰争霸天下,韩馥自己都觉得没有底气,要不是有个出色的儿子在的话,韩馥恐怕早就直接投降袁绍了。
韩馥打心眼里畏惧袁绍,不愿意将袁绍得罪的太狠,而在和袁绍的作战当中,每当韩信占据了上风,韩馥就让韩信见好就收,以至于错过了无数的战机。
正是因为韩馥的畏首畏尾、畏惧不前,所以哪怕有这韩信这位顶级统帅在,冀州至今也依然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
冀州迟迟无法统一,资源无法进行整合,这对冀州诸侯来说是件坏事,但对秦昊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以冀州如今的复杂局势,三四年以内都无法统一,而秦军只需一两年的时间,不但能恢复河套之战的损失,当彻底整合司并荆河四地的资源之后,整体实力反而还能更进一步。
若是一个统一的冀州的话,秦昊想打下来也不容易,可若是分裂的,这对于秦军来说自然不难了。
冀州是河北最大最富人口最多的一州,冀州一下,青幽两州就算联合,也依然不是秦昊的对手,河北统一指日可待。
冀州,巨鹿郡。
“陛下,陛下”
作为护卫大将的孙灵明,一脸兴奋的闯入明帝书房,激动道“龙,龙”
正在批阅奏章的明帝见此,眉头不由紧皱起来,随即缓缓放下毛笔,定定的看着孙灵明。
一看自家陛下这眼神,孙灵明心中不禁暗道不好,脑袋下意识一缩,随机石老老实实的跑出去,敲了敲门。
“陛下,俺末将孙大胜,有事要事禀告。”
“进来吧。”
当明帝的声音传来后,孙灵明心中不由暗暗松了口气,这下应该不用挨罚了。
老实说,孙灵明并不怕挨罚,以他天生铜皮铁骨的身体,罚军棍要是罚不到五十下,基本没什么效果,他只是不想明帝因为他生气。
孙灵明是个心思单纯却又极为敏感的人,他天生长相奇特,毛发过于旺盛,以至于幼年遭到遗弃,吃百家饭长大,可谓是受尽了艰辛和屈辱。
他之所以会沦为野人,也是为了躲避世俗,不愿在受那些白眼罢了。
孙灵明出身之后的十几年,他的世界里一直都是黑色的,直到遇到明帝之后,他的人生才重获了光明。
明帝是第一个不歧视他的人,不但不嫌弃他那奇异的样貌和体毛,而且还用对待正常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之后更是收养并教导了连话都不会说的,这也让孙灵明对明帝产生了一种亦父亦母的感情。
在孙灵明的心中,明帝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所以他不想明帝因他而生气,对他而言明帝眼中的失望之色,比打他一百军棍还要难受。
看着刚刚还风风火火,可转眼间却又一脸乖巧的孙灵明,明帝脸上不由闪过一丝无奈之色。
孙灵明是她最谓看重的爱将,他的身世极为凄苦,可天赋却奇高,甚至都不比自己逊色,这也让明帝起了大力培养他的心思。
在明帝的大力培养,和抽空亲自教导之下,孙灵明的天赋得到了开发。
短短的三年之间,孙灵明从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空有宝山却不会挖掘的野人,成长到了大明的齐天神将。
孙灵明天资超绝而且练功来刻苦,明帝对他也极为满意,并对他抱有极大的期望,认为要不了多久他必定能超越龙且、朱天蓬,将来甚至能取代罗士信成为新的大明第一猛将。
不过明帝唯一对孙灵明不满的一代,则是因为有着多年的野人生涯,孙灵明保留了部分野人习性,性格过于桀骜,实在是难以管教。
这么说吧,在整个大明,除了明帝之外,他谁也不服,谁的话也不听,对此也让明帝也是头疼不已。
明帝为了培养孙灵明也是煞费苦心,主公将他派往前线积累战功,可是不久前,他跟前线的同僚起了争吵,结果又把人给打伤了,以至于又被前线主将给遣送了回来。
“灵明将军,朕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在朕面前要自称表字,还有以后不要在俺俺的了,你可是我大明的将军,一开口就俺俺的,别人家会以为你没文化的。”明帝板着脸训斥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