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崔052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这群年轻的好汉,居然把马家的地也给分了。每个想要种地的人都按人头分到了五亩地。这让种了一辈子别人家地的赵二乐坏了。
性情老实本分的赵二,是赵家滩村里最听工作组话的人。他觉得原本这地是人家的。人家不要钱把地分给你,还替你出钱交皇粮国税,只不过每年要你三层的税款,而且人家还不要银子只要东西的。做人要讲良心的。人家给了你这么好的条件,人家想让你种什么话,你就老老实实的种什么好了。
就这样,赵二在他分到的五亩地里,都按照工作组的要求种植了玉米。因为是第一次种这个东西,赵二特别的上心。在种地的过程中,他基本天天都会到工作组的农科员那里去问问题的。在种地的过程中,玉米种植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手段,他都严格的按照农科员的要求执行。
去年收地的时候,看着满坑满谷,黄橙橙沉甸甸的五千多斤实在粮食,赵二差点当场乐晕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二心里头产生了一种工作组的人是自家恩人的想法。
时空之门1619 第106章 反对本本主义2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话王书辉理解的是相当深刻的。
在王书辉的家乡,兵工厂为了扩建靶场,和当地农村的村民发生过土地纠纷。面对全副武装的兵工厂保安部队,农民们可是敢于拿着镐把子,和拿着步枪,坐着装甲车的战士们拼命的。王书辉当时作为学校的学生代表,还代表学校到医院里慰问过因为征地负伤的战士们。
在国家解决三农问题之前,王书辉曾经亲眼看到,当地农民开着拖拉机拉着装粪的大桶,把米田共倾倒在区政府门口,然后长时间的围困区政府办公楼的。
而且农民们不仅会因为土地的问题和政府部门发生矛盾。即使在农村的日常生活中,在机动土地的分配,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因为乡村干部的徇私舞弊和利益侵吞的原因,因为一根两根垄的土地纠纷,农民们之间的激烈争斗甚至会出现出人命的惨烈情况。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知,王书辉才深刻的知道,为了获得土地,为了保卫自己获得的土地,农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可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或者更进一步的说,土地私有制这种制度,其本身就会必然的导致封建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时代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导致的中国严重的土地集中,土地占有不平均的问题,都是最终导致一切封建王朝灭亡的本质性原因。
所以那些没事瞎****什么“地主招你惹你了”的生理残疾,大脑残缺的傻x,可以把嘴闭上了。
在出村调研的路上,王书辉的脑袋里就想是在着这方面的事情。
王书辉是在村外面不远的田里发现赵二的。当时的赵二正在翻地。因为赵二是个老光棍,没有家人参加民兵队,所以他不仅没有牛来拉犁,而且也没有那种复兴会生产的坚固锋利的白口铁锄头。
赵二用的是一个完全看不出什么材质,样子相当笨拙的锄头小心翼翼的刨着地。远远的看到他刨地的样子,让王书辉有点搞不清楚。他那么小心翼翼,到底是害怕把地被刨坏了,还是害怕那个笨重奇怪锄头会坏掉。
农田里的活儿说起来难,说起来也不难。和在工厂里当工人一样,农民种田也是个熟练工种的过程。你要是没干过一种农活儿,那你肯定干不明白这个活儿。外人冷不丁的参与进去,完全是给人家找麻烦。
完全使用人力,靠着一膀子力气干农活儿,这种事情王书辉是完全没见过的。所以,很多这种古代的农活儿,王书辉根本就完全不会。从出了村子开始,王书辉一路看过去,基本上就没发现自己可以干的农活儿。直到他看到正在翻地的赵二的时候,王书辉才发现了一个简单的,自己会干的农活儿。
王书辉从村来出来的时候,肩膀上扛了两件工具。一件是个铁锹,一件是个锄头。锄头和铁锹是很多农活儿中都要用到的工具。不过,虽然用锄头翻地也是可以的,但是王书辉知道,用来翻地最好的农具,还是那种三齿耙子更好用一些。当然了,锄头和铁锹也一样可以用来翻地的。
就这样,王书辉放下铁锹拿着锄头,和一个会讲枝江方言的本地同志,一起走进赵二家的地里。和他打了个招呼之后,王书辉就开始挥起锄头在赵二旁边翻起地来。
面对一个陌生人突然跑到你家的地里来刨地这种奇怪的情况,赵二表现的相当平静。他只是看了两个人一眼,就继续干起活儿来。这一干就干了一上午的功夫。差不多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的时候,赵二直起腰望了望天,之后就向田边的大树下走去。
王书辉看到赵二的举动心里松了口气。他也直起腰跟着赵二走出了农田。因为不懂得翻地的干活儿技巧,王书辉这一上午的农活,干得是腰酸背痛腿抽筋的。这一上午的功夫,王书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不过在拉近村民关系,完成调研的大目标下,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和王书辉一起坐在树下,吃了几个王书辉带来的包子,接了一根王书辉的香烟后,不用别人开口,赵二自己就打开了话匣子。
“你们两个后生也是复兴会的吧。我看我们村里工作组的后生们穿的都是你们这样一样的一身儿。听说你们会里的头头,那个叫王师尊的人挺能败家的。好像复兴会下面好几千的人手,都是那个王师尊养活的。人人好几套这样的衣服,也不知道他这么败家,他家里的家财够他败几年的。”
听了有人当面批评嘲讽自己,王书辉表现的有些尴尬,他不自然的笑了笑,没说什么话。倒是王书辉旁边的翻译同志,听到有人骂被他视为父兄的王师尊,他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一点笑容也没有了。
“我听邓大光那后生说,你们复兴会里有个扶老帮幼的规矩。去年的时候,管我们村的那帮后生,还帮了村里好几家缺人手的人家干过活儿。”
王书辉听了旁边的同志把赵二的话翻译成普通话之后,对赵二笑了笑,说道,“您还真是见多识广。”
翻译同志不知道是怎么翻译的,反正听了翻译的转译后,赵二先是愣了一下,之后就笑了起来。
“我怎么算得上见识广的。我活到如今,连自己活到多少岁了都不太清楚。还是工作组的后生帮我计算,才知道老头我如今活到四十二岁了。活了这么多年,我除了年轻时当夫子,应了官家的差事,把村子交的皇粮送到南京那一次之外,我也只去过两三次县城。说起来,我就是个最实在的乡农而已。你这后生不要给我灌*汤了。”
王书辉听了翻译同志的翻译之后,点了点头,决定立即对这个老头开展调查工作。
本来,王书辉为了能够快速和村民拉近关系,在下乡之前,还专门准备了一些枝江地区的客套话。可是,在没有办法直接交流,说话也要靠翻译的情况下,这些客套话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虽然王书辉知道,搞调查研究,最好每次座谈的人数最少达到三个人。可是,面对着在现实中语言交流困难的情况下,王书辉决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研策略,一次询问一个人就好了。
王书辉拿出出发前自己发给每个调查组成员的调查表格,开始直接询问起赵二相关的调研问题。
“老丈,您贵姓啊。”王书辉问道。
“我叫赵二。”赵二回答。
“你老人家过去是做什么为生的?”
“还能做什么为生,农家人自然是靠种田为生,靠老天保佑过日子呗。”
“你是种自己家的田,还是佃马家的田种呢?”
“呵呵,二十年前,我家里倒是还有点田。可是二十年前家里就败落了,只能靠佃马家的田过活呗。”
“那您过去佃了马家多少田?”
“老汉我是个老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佃的田也不多,只佃了十亩水田。”
“哦,那这十亩水田,都是你一个人种么。”
“你这后生问的好奇怪,不是我一个人种难道还雇人种不成。我自己就是农人,要是有钱雇人种田,我还佃人家的田干什么。”
“那你做饭烧的柴草怎么算,据我所知,赵家滩这里的山林也都是马家的吧?”
“一看你就是没干过活儿的。我佃的那十亩田里,就含着打柴的柴山呢。”
“那你家有房子么?”
“房子自然是有,虽然是个茅草的房子,但也是我自家的房子。”
“你怎么给马家交的租子呢?”
“我自己手里没钱,自然是年尾的时候,交七层的租子给管家了。”
“赵家滩这里,佃马家田种的,都要交这么重的租子么?”
“是啊,没钱先交租子,就都只有在年尾的时候交七层的粮食。听说要是年前交租子,就可以少交一层的。不过,我们这些穷汉,都落魄到佃人家田来种的地步了。自然都是交七层租子的。”
“你一年要消耗多少粮食呢?”
“消耗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一年要用掉多少粮食。”
“大约七八石的粮食吧。有时候多些,有时候少些。总要看老天的赏赐。他老人家赏多些,我老汉就过个好年。他老人家赏的少些,我就勒勒裤带,咬着牙过一年呗。”
“这一石粮,县里要卖多少钱?”
“一石稻谷总要一两银子的。”
“那你这一年吃的粮食总要花七八两银子吧。”
“大概是吧。”
“盐也要吃的吧?”
“傻话!谁能不吃盐活命的。”
“一个月要吃多少盐呢。”
“那个么,最少也要十两一个月吧。”
“盐要多少钱一斤呢?”
“嘿嘿,我老汉有门路,能买到私盐的。哈哈,私盐便宜的很,只要一两银子一斤。”
“那就是说一个月,买盐也要花六七钱的银子。”
“我老汉又不是你们会里的后生,我是不识数的。我怎么知道。不过,好像也差不多吧。”
“猪油也是要花钱买的吧。”
“你这后生怎么总是问些怪话。我又不是秀才老爷,总不会有人送给我猪油吃的。不吃些猪油身上又没力气,自然也是要买的。一个月总要吃上五两猪油蓄力气。”
“多少钱一斤呢?”
“总要一钱银子一斤的。”
“那就是每个月买猪油要花三分银子。”
“应该是吧。”
“牛是要租的吧?”
“又问傻话了!种田,特别是种水田,不用牛耕,老汉我自己也拉不动犁啊。”
“租牛要多少钱呢?”
“…………。”
“…………?”
“…………。”
(王书辉后来又问了赵二其他的,每年里他要支出的项目。)
时空之门1619 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要是想要算清楚一个在封建农业社会里的佃农的日常开销的话,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具备能够处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的简单算术能力,就可以了。
赵家滩的前佃农赵二,在租种马松华家土地的二十年间的生活里,基本的日常开销非常简单。总的来说,只有个人消耗,也就是日常的吃喝住用行的方面,和投资性开销,即种田需要的种子、农具、租牛等方面的开销。
在王书辉详细的询问下得知,在赵二的生活开支方面,主要包括粮食、猪油、盐、灯油(菜油)、茶叶这几项最简单的开支项目。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开销,才是赵二开支部分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包括了种子、肥料、租耕牛、农具(包括犁、耙、锄、打禾桶、箩筐、络脚、鸢箕、撮箕、风车、晒谷用具、南盘、米筛、推子、碓等十五种)。
其中生活开支部分,主要是赵二个人承担。而在生产工具方面,赵二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或者自己买铁料,然后花钱请铁匠打制。这样的话,他就必须到马松华的管家那里借高利贷才能去买东西。他二十年间,欠下的近三百两银子的高利贷,就是这样积攒下来的。
而赵二每年的收入,就只有种田的收入和冬季农闲时,给附近村子的地主家做短工挣钱这两项而已。
经过简单的加减之后,王书辉愕然的发现,即使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赵二每年的开支和收入也达不到收支平衡。就是在好年头,赵二的收入也要比支出少四五个铜钱。这还是必须是在:
没有洪涝、干旱、风灾、雹灾、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
赵二身体状况良好,不生任何会耽误干活儿的病;
本身具有基本的计算能力(不被地主欺骗);
冬季不下大雨,可以出去打短工;
全年不进行任何休息;这五大条件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才行。
但是,从王书辉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上看,早在嘉靖时代开始,中国大地上,除了因为大陆季风气候导致的不定期自然灾害之外。因为小冰河气候异常开始爆发,基本上中国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的自然灾害大面积出现。另外,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受过任何基本的教育,别说是佃农,就是自耕农、小地主,也不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
也就是说,上面说的那种,赵二最好的收支状况,基本就不太可能出现。而王书辉通过对赵二的询问,也印证了他的这个推断。
赵二即使再迟钝,脑子再怎么不灵光,他对日子逐渐变坏也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他明显的感受到,赵家滩的村民们的身份,大部分都在遵循着一个基本的规律发生变化,那就是:小地主变成自耕农、自耕农变成半佃农、半佃农变成全佃农、全佃农变成半佃半工(短工)、半佃半工变成长工、长工变成家奴。
而据赵二介绍,工作组没来的前三五年间,签身契,当家奴,都已经不是很容易了。因为大地主随着土地兼并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少,他们需要的家奴也是有限的。
赵二说,过去几年中,只有家里有田的人家,才能把自家的田送给马家,之后才能当上马家的家奴。一般的佃农长工们,都是想要做家奴而不可得的情况。
王书辉对这种情况非常的奇怪。在他看来,即使当佃农,当长工,从法理上讲,佃农和长工也是有人身自由的独立个体。怎么会有大家踊跃的卖身为奴的情况发生呢。
还是赵二的话给王书辉解了惑。据他说,当佃农,当长工,就要不停的向主家借高利贷。而当上家奴之后,干的活儿和佃农长工差不多,可是在生活开销和生产开销方面,就全由主家负责了。虽然当了家奴,生死就都握在了主家的手中了。甚至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可能会沦为主家的玩物。可是,相对于佃农和长工,家奴的生活总要更轻松一些。
特别是近几年来,一方面各种水旱灾害不断,年景越来越坏。另一方面,负担了七层租子的佃农们,还要被迫承担朝廷加派的辽饷税等各种新税,以及各级衙门加征的地方税费。即使是脑筋再不好的农人也发现,卖身为奴可能是生不如死,而自己种田,则是活在现实的人间地狱中一般了。
…………
只是全中国诸多行省中的一个湖广行省;只是湖广行省诸多府县中的一个枝江县;只是枝江县里王书辉控制的三十多个基地村;只是王书辉控制的三十多个基地村里的一个赵家滩村;只是赵家滩村几百个村民中的一个佃农赵二。
就这么一个赵二,王书辉通过和他的简单交谈,使用简单的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按照事先确定的表格对他进行简单的询问,得到的实事求是的结果,就轻松的撕破了封建中国礼义廉耻假仁假义的假面具,就把王书辉原来以为的“万历中兴”的明末盛世的幻想,打的粉碎。
原本王书辉还觉得,无论如何,明朝的状况总比清朝的状况要好一些。可是,经过对赵二的这么一次简单的田间地头的调查之后,王书辉发现:清朝有列强侵略,明朝有外族入侵。虽然外部环境不同,但是,这两者之间完全是大哥和二哥,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的区别。
王书辉终于发现,在封建末世里,明朝老百姓的境遇和清朝老百姓的境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不同。
听着因为工作组的进驻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因为对新作物的种植,第一次可以吃饱饭的赵二,对工作组,对复兴会的赞不绝口。就是自认为自己是铁石心肠的王书辉,也对自己在明末的工作感到自豪。他深刻的感到一种,复兴会事业的正义性和神圣性来。
通过对赵二的调查,王书辉深刻的体会到毛老人家说的,“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他深刻的感受到,“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和必然性来。
王书辉看着自己笔记本封面上写着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看到这段话,王书辉感到特别的难为情。
他对自己过去以为的,坐在办公室里批批文件,给学生们上上课,就能领导和指导革命的想法,产生了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诞感。
其实,不仅王书辉通过调查,在思想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坐在王书辉身边,听着王书辉的翻译,解释完过去做佃农时的收支状况之后,赵二也在思想上受到了巨大冲击。他在搞清楚自己过去的收支状况,在翻译的帮助下算清了账之后,第一时间里产生了两个想法。
赵二的第一个想法是,枉自自己还在心里面觉得马家的管家死的冤枉。现在看来,就是把马家的管家放到油锅里炸,都不算冤枉他了。
赵二的第二个想法则是,要是没有工作组进驻了赵家滩,自己这把老骨头,怕是早晚要被马家的管家榨干净。自己就那么佃马家的田过下去的话,想要过上好日子那就是一种妄想。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一辈子老实本分,一直觉得自己已经是土埋脖子了的赵二,心里居然产生了一种立即参加民兵队的冲动。
王书辉只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对赵二的调研。起身离开之前,王书辉拿出一包香烟、一纸包的精盐(一斤装)、一盒罐头(马口铁午餐肉罐头),送给了赵二,作为对他中午耽误赵二的干活儿时间的补偿(三种产品都是复兴会的产品)。在和翻译同志回驻地的路上,王书辉有种感慨万千的感觉。
回到寝室,王书辉躺在床上,仔细的整理这次调研的想法。
这次对赵二简单的调查,让王书辉第一次对明末的社会现状,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这种面对面的,针尖对麦芒的近距离接触,让王书辉产生了一种想大学军训时,第一次直接面对放在他鼻尖的刺刀的那种,冷汗直流,恐惧感深入骨髓的感觉。
过去的王书辉,是通过前人总结的数据和历史资料,来认识明末社会的状况的。现在的,进行了调查的王书辉,则有一种,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对整个明末社会洞见清晰的念头通达之感。
王书辉的这种“面”“点”结合之后产生的认识,是一种全新的,真正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王书辉深刻的感到,认识世界,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清晰的理解了,“中国革命是需要作调查研究工作的。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是个什么东西(中国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可惜很多同志常是主观主义,自以为是,完全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主观主义,自以为是”,这不就是对没有到下面来调研之前的自己,最好的写照么。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进行正确认识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进行认识的过程。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认识自己,这都是一个不舒服的,很痛苦的过程。晚上吃饭的时候,完成了各自调查任务的考组成员们,表现的都比较沉默。
王书辉对这个现象是很高兴的。感到不舒服,感到不适应,思想上受了冲击,这就是人在更新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自身的认识的过程。很明显,无论是负责哪方面工作的,考察组的成员们都有了新的收获,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晚上的交流会上,军事部门的同志不再喊打喊杀了,商业部门的同志也不再挑三拣四了。在对赵家滩工作组成员的看法上,大家也变得客观和公正了。原本最反对赵家滩工作组的工作方法,说邓大光和文明是“软骨头”的唐亚峰,也认为对赵家滩工作组的办法没有问题。
考察组的成员通过一天的调查,使用标准表格和预设问题,应用简单的加减法,对村民们的生活进行了了解之后,产生了“农人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的统一认识。
这一点,实际上也是比较出乎王书辉预料的。要知道,这些考察组成员本身可也都是苦出身,穷人家。
其实这就是“点”与“面”的认识区别。过去,这些考察组成员总觉得自己的苦日子,是自己的苦命和没完没来的天灾造成的。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命不好,是一种个人经历,是对“点”的认识。
可是,在学习了复兴会的思想之后,在对离自家千里之外,完全是不同环境的赵家滩进行了调查之后。他们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一种“面”上的认识。“点”与“面”相结合,理论和现实相结合。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他们学到的知识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和全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