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崔052
襄阳卫不仅士兵明显数目不够,而且就是前来点验的士兵,也都是穿的普通的百姓衣服。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人,手里面甚至连个兵器都没有。
就是襄阳卫本卫的千户所士兵,看起来光鲜些吧。可是那个光鲜也假的厉害。离得远远的,戚元彪就发现许多本卫千户所的士兵,拿着的武器都是些葬礼上用的那种白色的锡箔纸糊出来的武器。
看明白了这个奥妙,襄阳卫指挥使身上的那件铁甲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的古怪,戚元彪心里就有数了。
戚元彪真的很难理解这些地方卫所怎么会这样糊弄事情的。要知道,地方上的卫所兵也是承担着防卫地方的任务的。时不时的,地方卫所也要干一些清缴山匪土贼之类的工作。
襄阳卫的这帮乞丐兵,在一群拿着纸糊的武器,穿着纸糊的盔甲的军官的领导下,根本就没有防卫地方的能力。他们的对手总不会是死人吧。
本来应该有五千六百人的襄阳卫,好像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凑出三千来个人来。就是戚元彪这种只会背兵书的假冒伪劣的武官,也认为这群人是相当的不靠谱的。反正要是让戚元彪领着这么群奇葩去打仗的话,戚元彪宁可自杀,也不会接受任务的。
面对着这三千来个瘦骨嶙峋,破衣烂衫,在冬季的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襄阳卫所士兵。戚元彪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挑选精兵的兴趣了。
戚元彪能够把《纪效新书》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知道《纪效新书》特别重视选兵。《纪效新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束伍篇》)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柬伍篇》),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
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认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束伍篇》)
然而这样的人不易选到,相比之下,最主要的条件是“必精神力貌兼收”,因为武艺差可以教习。对于选来的士卒,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发给他们兵器,“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束伍篇》)
在戚元彪眼里,襄阳卫的士兵,比起京师乞丐来还有些不如。选这些人当兵,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开始对襄阳卫的士兵进行“点核”之前,戚元彪就专门询问过本地锦衣卫千户所的一个锦衣卫。据那个锦衣卫说,在湖广省内,襄阳卫就是除了已经叛乱的武昌卫之外,实力最强的地方武装了。
看过了湖广第二强兵的襄阳卫所兵之后,戚元彪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当年戚继光大帅会放弃为数众多的江南卫所兵,自行招募像自己的老爹那样的义乌矿工当兵了。
听了戚元彪的报告之后,姚宗文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他喜的是,既然湖广地方的军卫如此的破败,那么王书辉的荆州卫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他给王书辉上眼药,为难王书辉的好借口。
他惧的则是,出京前魏忠贤已经明确的嘱咐过他了。自己到了湖广上任之后在军事上的任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各个方面给东林党党徒程绍找麻烦。给程绍的平叛工作设置障碍。另一个则是自己必须整理好湖广地方的武装,在程绍倒霉了之后,自己就必须顶上去,接手那个平叛的烂摊子了。
所以,姚宗文想到自己可以整治王书辉的喜悦都没维持超过三秒钟。姚宗文的脑袋就已经被湖广地方军务的糜烂给占据了。他对于这种状况的准备到底还是不足。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才能完成魏忠贤交给自己的任务了。
与整人出气相比较起来,姚宗文更重视的当然是魏忠贤的信任了。他可是知道的,魏忠贤的用人观相当的实际。九千岁可是非常讲究实际成绩的。你要是不能完成任务,甚至是不能把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的,那么你屁股底下的位子就会坐不稳。
姚宗文深知,魏忠贤在用人上是非常讲究“能者上庸者下”的。
时空之门1619 第204章 连锁反应5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公元1625年12月,在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精心测量的军事地图的情况下,河南巡抚程绍带着4000名从河南省各个卫所抽调出来的“精兵”和8000名经过“精心挑选”的民夫,共计一万两千人,从开封府出发,朝武昌府进发。
因为没有专门的军事地图,因为没有专业的参谋体系。所以,程绍领导的河南大军,只能穿州过县,顺着从开封到武昌一路上的各个州县,向南方行军。
不过是刚刚出了开封府城,在军事方面完全是个白痴的程绍也已经认识到,在寒冬腊月里领着上万人行军,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现代社会里,河南省冬季的最低气温不会超过零下二十度。一般来说,也就是在零下十来度左右。但是,在小冰河气候的高峰期明朝末年,河南省的冬季气温不仅低于零下二十度,而且,整个河南省的冬季都被各种各样的大风和大雪包围着。
在零下二十四五度的情况下,上万个只不过穿着破破烂烂的单衣,脚上胡乱裹着些破布和杂草,平均体重在四五十公斤左右的河南兵和河南民夫,饿着肚皮走在一片暴风雪中。
才刚刚不过出了开封府城四五里地,无论是正兵还是民夫中,就开始出现非战斗减员了。
想想也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又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雪天里背负着大量的东西行走。那些常年处于死亡边缘的农奴士兵和佃农贫农们,自然是只有死路一条的。
你想想,零下二十多度,这是现代社会里中国东北最北方的黑龙江省的冬季平均气温。而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个普通的乞丐,在黑龙江的冬天里也是有着厚厚的棉大衣穿的。
在现代社会的黑龙江,不穿着棉衣或者羽绒衣,根本就没人敢于出门。现代人的体质那么好的情况下,保暖和营养摄入那么充分的情况下,各种季节性的疾病,也会在黑龙江省的冬季大规模的爆发。
在部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到达朱仙镇的时候,各级武官经过简单粗略的统计后报告程绍,原本是一万两千多人的部队,现在已经只剩下九千多人了。
有三千左右的士兵和民夫,或者直接就死在了路途中,或者在行军途中消失(逃跑和迷路)。基层武官从小旗到百户,全部都大量的消失。
从开封府到朱仙镇,最多才五十里地的距离。不过这么五十里地的距离,原本一万两千人的部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听了这个消息,“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坐在八抬大轿里走了一天的程绍知道路途不太好走。就是坐在蒙着厚厚的棉布,烧了炭盆和脚炉的轿子里,程绍这一天的行程也相当的“艰苦”。但是这种“艰苦”,还没让程绍生出不想继续前进的心思来呢。
在朱仙镇的一个士绅家中,程绍听了河南都司都指挥使的禀报后真的是无语了。
过了好半天,程绍才试探性的问道:“这种事情尔等遇到过么?”
这本来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河南省理论上的军事最高长官河南都司的都指挥使,还是目前统管着这支部队的河南各级武官们,都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事实是,别说程绍问的这种高端的军事行动了。河南省的各级武官们,一个个的连骑马都非常的不熟练。他们这一路上,都是坐在马车中行军的。外面的士兵跑散了多少,冻死了多少,饿死了多少,失踪的多少,迷路了多少,这群酒囊饭袋一概不知。
在这群河南武官里,地位最高的河南都司都指挥使,隆庆年间的武状元霍启功只好糊弄程绍说:“大人,冬日行军,又是大寒大雪的天气,有些人员损耗还是常见的。只不过因为军粮有限,民夫的口粮都是他们自带的。卑职觉得,那些冻饿而死的人,主要就是那些口粮准备不足的民夫。”
“卑职以为,后面行军的时候,最好派兵提前让沿途各县准备好军粮。不然以现在的人员消耗速度,后面的事情怕是要难办了。”
程绍是个纯粹的军盲。对于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他都是个真正的白痴。所以,听到自己颇为信任的霍启功这么说,程绍也就这么信了。至于事实是什么样的,外面那些还在不断的逃跑和死去的士兵的实际情况如何,程大巡抚并不准备关心一下。
他挥退了房间里的众武将们,换上了一身轻松的袍服,在几个文人幕僚的陪伴下,前去到本地士绅家赴宴去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大量的死亡和逃跑,就是那四千个的正经八百的正兵,也在大量的死亡和逃跑。
寒冷和饥饿不同,它对于人的生命力的剥夺,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和饿急眼了直接跑路找吃的去了还不一样。寒冷对人的伤害是个缓慢的,很难察觉的过程。很多士兵和民夫,就是在行军的过程中走着走着,然后突然就一头倒在地上,很快就死去了。
不到一万人的河南兵团到达朱仙镇之后,朱仙镇的老百姓算是倒了霉了。
实际上,不仅民夫手里没有什么口粮,基本上吃不上什么饭。就是那现在已经不到四千的正兵,也没有什么口粮,不怎么能吃得上饭。
程绍从河南省通过增税的方式搜刮来的银子,先是他自己过了一手,截留了十分之三左右。之后,河南省内的高级文官和武官,又从这批军饷中上下其手。到了最后的时候,最多也就剩下十分之一的银子作为军费了。
把剩下这十分之一的银子中的一半儿发给参战的正兵之后,河南都司只剩下很少一点儿银子给正兵们买军粮。所以,目前出征的河南兵,每天都是在吃那种参杂着糠麸和豆子之类的硬饼子作为军粮。就是这种地主老财家喂牲口都嫌太粗糙的军粮,那些出征的河南兵还吃不饱呢。
在这种情况下,劫掠地方,就变成了不仅是士兵和民夫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也变成了各级军官们的一种默认行为了。
时空之门1619 第205章 连锁反应6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襄阳卫、阜城卫、承天卫、显陵卫,总共是三所军卫和一所陵墓卫。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先后点核查验了四个卫所的戚元彪,并没有像巡抚姚宗文派遣的调查小组里的那些文官们那样兴致勃勃,他的内心是非常的崩溃的。
很明显,襄阳卫的情况并不是湖广各卫所的特例。戚元彪检查过的四个卫,所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卫所兵员严重缺额,卫所士兵的军服器械严重缺乏。
像襄阳卫那样,用锡箔纸糊出来的武器糊弄检查的情况,在戚元彪后面检查的三个卫所中更加严重一些。
看到显陵卫指挥使领着十二个家丁把纸糊的大刀舞的虎虎生风,戚元彪在自己的心里骂了很多次国骂。关键就是这帮卫所的军官们实在是太侮辱自己的智商了。
戚元彪在襄阳卫的时候,为了保护襄阳卫指挥使的面子,就没有在明面上揭出他的那种用纸糊的武器和盔甲糊弄检查的情况。
让戚元彪没想到的是,听到了消息并有学有样的湖广个卫所的武官们,不仅自己的智商低下,而且还喜欢鄙视别人的智商。他们还真的以为自己看不出什么是精铁打造的武器,什么是锡箔纸呼出来的武器不成么?
戚元彪今年三十一岁。在古代人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是而立之年的人了。有一些结婚早生育早的人,在这个年龄段有孙子了也是常见的。
戚元彪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虽然也保持着旺盛的上进心,但是脱离了京卫那个环境之后,在地方上看到的是更加糜烂的情况。这对他的上进心,真的是个不小的打击。
看了四所卫所之后,智商被鄙视的戚元彪心中充满了挫败感。
戚元彪的两个家丁戚文和戚武,倒是没有像自家的将主戚元彪那样满怀挫败感。他们作为戚元彪的随从,在六天的考察中赚了个钵满盆足。四个卫所的各级武官们,给他们上了不少的态度(“上态度”:东北黑话,给领导送礼的意思)。
戚元彪的下属对于湖广地方卫所的糜烂不以为然,戚元彪的上司姚宗文对湖广地方卫所的糜烂忧心忡忡。但是,他们都不及戚元彪对整个大明朝的军事状况充满了失望。
姚宗文的心思比较简单。他觉得,就是矬子里拔大个,也要从各地卫所的正兵和军余中抽调士兵组成自己的直辖武装。毕竟,作为地方督抚,如果自行招募百姓成军的话,很容易给政敌留下破绽。要知道,在政治斗争中的任何微小的破绽,都会成为政敌攻击自己的手段。
戚元彪对此的意见很大。熟读《纪效新书》的戚元彪,在理性上就认为卫所兵不可用。这些不是驻扎在府城里,就是有独立军城的卫所兵,已经几代人都是市井中人了。戚大帅可是说过的,这等油滑奸巧之徒是最不可用的。
不过,戚元彪的表态被巡抚大人姚宗文忽视掉了。因为戚元彪的不合作,姚宗文命令自己的武官幕僚中的一个熟读兵书战策的武举人,承担挑选“精兵”的工作。这位武举人也是个奇葩人物,他从四个卫所中精挑细选,还就真的选出将近一千个“合格”的兵员。
戚元彪可是知道这些“合格”的兵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这群人都是四个卫所中年级比较轻,体质比较好的士兵。他们都是俗称“样子货”的家伙。
很明显,这些士兵实际上还不如那些三四十岁的卫所老兵呢。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号令都搞不清楚。而那些卫所老兵,大多在十几二十几年前有过些军事经历。他们多多少少的还知道要排好队列不是。
戚元彪因为自己和上司姚宗文之间理念上的冲突,被上司姚宗文剥夺了对未来军队的掌控权。戚元彪心里非常的别扭。他顺势把“点兵核饷”的工作业移交给了那个万历年间的武举人陈建业。他自己则跑回在襄阳的住所中不出来,开始当起了宅男来。
就在戚元彪移交了自己的工作后不久,襄阳的临时巡抚衙门就接到了荆州知府张宏的报告。
荆州知府张宏在报告中告诉巡抚姚宗文,武昌乱兵自称“保民军”。在控制了武昌府城后,因为粮食不足,“保民军”已经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劫掠和骚扰。荆州地区受到了“保民军”行动的波及。目前有大股的乱兵,正在荆州乡间肆虐。
荆州知府张宏提醒巡抚姚宗文,最近荆州地区的道路不宁。他希望巡抚衙门考虑实际情况,暂缓对荆州卫的“点兵核饷”工作。
姚宗文出于一个文官的习惯,虽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还是将所有的文武幕僚全都召集了起来,对这个消息进行讨论。
姚宗文的幕僚们,对于荆州府的这个报告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荆州卫的障眼法。“养贼自重,胁贼自重”,这是大明朝武官们使用的惯常手段。这种小花招无论是对于文官还是对于武官,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姚宗文的不少幕僚揣摩了自家“主公”姚宗文大人“报仇心切”的态度之后,大部分人都对荆州卫的“无耻”,表现的非常愤慨。不少人向姚宗文进言,不仅不应该相信荆州府方面的报告,反而应该立即派遣调查组前往荆州府对荆州卫进行工作检查。
毕竟,从他们自身的利益上来说,荆州府的富庶和繁华(因为复兴会的原因),他们已经是耳闻已久。这群人对于到荆州府去大捞一笔,那是相当的雀跃的。
姚宗文本人当然从心里往外都想早一点派人去找王书辉的麻烦,找回自己的面子。可是呢,因为戚继光生前很得文官集团的赏识,戚家军和文官们配合的一向很好。所以,姚宗文也确确实实是把看起来很有本事的戚元彪当成是自己重要的臂膀的。
所以,下意识的,姚宗文就向戚元彪讨主意,想要听听他的看法。
戚元彪自然是非常熟悉武官们的猫腻的。不过呢,戚元彪这个“纯理论派”考虑问题相对比较全面。他向姚宗文建议,应该派遣一千多名新近招纳的“新兵”,随同考察小组一起前往荆州。
毕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压制荆州卫,警告荆州卫。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新兵”的行军能力的一次考验。
听到戚元彪说出了这么“有见地”的观点,姚宗文是非常高兴的。他欣然的接受了戚元彪的建议。以陈建业为新军统领,率领一千人的队伍,随同考察组前往荆州。
时空之门1619 第206章 连锁反应7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1619最新章节!
戚元彪的建议在姚宗文看来很“有见地”。对于这一点,在明面上看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戚元彪提出让刚刚被挑选出来的一千个“样子兵”跟随调查团出动的建议,那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他可不是真的出于什么好意。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问题很大呢。原因就在于,在封建社会中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在外部条件固化的情况下,封建社会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到内斗消耗的桎梏中去。
比如说,原本戚元彪才是姚宗文直辖部队的长官。可是因为在选兵理念上,戚元彪和他的老板姚宗文之间产生了冲突,这就让作为武官次要位置上的陈建业看到了机会。
戚元彪之所以会被姚宗文夺走了统兵权,这和陈建业的挑唆是离不开的。
戚元彪在京卫里,这种事情他见得多了。虽然戚元彪自己很不喜欢这种龌龊,但是不代表他不明白这里面的猫腻。所以说,戚元彪很快就从蛛丝马迹中发觉了陈建业在这件事里起到的作用。
对于这个陈建业,戚元彪心里是相当的瞧不起的。原因不是别的。这个陈建业本来是万历年间的一个司礼监大佬的侄子。因为他的文化水平非常的有限,所以,即使他的叔叔是大明朝的顶级权力人物之一,但因为他本身的条件限制,也实在是没办法给他安排个好差事。
很多现代人觉得,现代社会里的各种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很严重。事实是,在古代社会里,无论是作为国家抡才大典的文官科举考试,还是负责选拔统兵武将的武举考试,两者中的各种舞弊现象都是非常的常见的。
很多官二代官三代靠着自己的老爹或者爷爷考上了状元或者进士,这种事情在封建社会里是层出不穷的。要不怎么说,封建主义的东西比资本主义的东西更腐朽更落后呢。官二代、官三代,再加上利益集团,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封建主义在中国肆虐的表现。
陈建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还是个中官(太监)二代。
内廷的大佬们,不像作为外官的文官集团那么注重虚名,喜欢做些当婊子立牌坊的事情。所以,他们做起事情了更加的没有底线。这个陈建业因为文化上实在拿不出手,写自己的名字都困难,与文官科举彻底的绝缘。所以,他的大太监叔叔,就把他安排到了武举考试中。
大明朝的武举考试,除了要考察考生的个人武艺之外,还要考察考生兵法策论的能力。结果,这个陈建业不仅在策论考试中是靠了枪手才通过的,在个人武艺的考核中,此君居然也是请人代考的。结果,这件事情,就成了京师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的共同丑闻。
戚元彪在京卫里,早就听说过此人的名头。原本想着这等人应该比较心虚,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比较低调。没想到这个草包居然敢挖他的墙角,抢他的机会。自然而然的,戚元彪就要利用自己在姚宗文那里的影响力,通过阳谋收拾这个草包了。
戚元彪从来没有带过兵,这是个事实。可是呢,在京卫里混了十几年的戚元彪无论是从兵书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知道,带兵这件事情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虽说从襄阳到荆州不过才四百多里地的距离。可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没有任何经验的一千多个新兵,想要完成这四百里地的行军,那也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戚元彪可是知道,陈建业这个人可能除了他和自己的太监叔叔学的那些官场争斗之术外,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治军和领兵的本领。此人在京卫里一直当的是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怎么克扣粮饷,怎么倒卖军服军械,陈建业自然是很拿手。行军打仗的事情,这个草包必然要抓瞎的。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戚元彪才给姚宗文出了这样一个检验新兵行军能力的主意。这种堂堂的阳谋,陈建业还真的没办法拒绝。
更主要的是,戚元彪已经把点兵核饷的权力和领兵的权力全都让给了陈建业。他自己更是要呆在襄阳当宅男。反正不管这次的行动出了什么样的纰漏,都和他这个目前被夺了权的武官魁首搭不上关系。
戚元彪更深层次的目的,是要用事实的失败教育自己的老板姚宗文。所谓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戚元彪知道,自己那个不通军务的老板要是不经过失败的教训,是不会全面采纳自己的建议的。既然如此,那就让失败来教育他吧。
陈建业这个人,怎么说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君是个比较仗义的人。
对于自己的同僚,他能够做到利益均沾。不管是哪个人当上了总管京卫后勤的主官,他这个后勤部门的佐贰官都能够把他拉下水。不管是他的上级还是他的下级,都能在陈建业倒卖京卫物资的黑买卖里吃上肉喝上汤。
自然而然的,陈建业甚至都不用借助自己叔叔的威势,就能在京卫里获得个“及时雨”的好名声。
陈建业其实算他叔叔的嗣子。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中的一个过继给了他叔叔当孙子。所以说,他叔叔在司礼监当大佬这十几年攒下的百万家资,实际上都是他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