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其实这个王巨倒是多担心了。
不出来,这些重臣不会太相信,但出来了,他们也会利用的,只是利用得好与坏罢了。
而且现在这个财政,也不是广置器甲的时候。
王巨又说道:“如果韩公若是让下官领手郑国渠事宜,下官还有一个请求。”
“何求?”
“下官需要几个帮手。”
为了找出这几个人,王巨花了一番心血。
第一个人比较好找,杨蟠,写了不少诗,还有不少诗流传天下,甚至得到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欣赏。当然,王巨不会问欧阳修的。
但眼下却有一个好机会,那就是省试在即,京城与王巨前年科举一样,来了无数举子。
这些举子也象以前一样,相互交流,这一届进士也出了一些名人,如黄庭坚,如王安石的儿子王雱等等。王巨已拿到这个功名,也不大关注了。
不过为了找到这个杨蟠,他刻意与一些士子交流。
两年过后,此王巨非彼王巨,他愿意折节与士子交流,那个士子不激动?
于是相互又谈了一些诗赋文章,考试心得,几问几不问,终于将杨蟠问了出来。而且此人现在正好调加京城任光禄丞,官阶比王巨也正好平级,无疑是做副使的好人选。
第二个人乃是一个太监,但好在宋朝宫中的太监一直不是很多,王巨便溜达到东华门外,每天会有一些太监自此进出采办,王巨便随意地撞倒了一个外出的太监,太监要骂他,但看到他的官服,没有吭声了,王巨就用这个做借口,随意地交谈起来。结果很快得知这个叫程昉的太监由小黄门积迁西京左藏库副使,不在京城,而在洛阳。
据说这个程昉人不是很好,但王巨却十分怀疑。
现在是宋朝士大夫主政,只要太监稍稍不敬,马上就开始群起夹攻了。就算不大好,问题也不要紧,能合作多久?
第三个人找起来很困难了,不过也有一条线索,他是二程的舅父,二程的学生很多的,这些举子中也有少数人同样是他们的弟子,王巨又用了一番心血,最后终于得知此人的下落,侯可,与王巨那个便宜师兄游师雄同在秦渭交界的小州仪州担任幕职官,不过侯可的官职略高一点,是仪州判官。
还有其他几个人,比如周良孺。
王巨是没办法找到了。
除非韩琦同意让自己到中书翻看各个官员的记录。
就是韩琦同意了,王巨也不敢这么做哪,那是找死的节奏。
有了这三个人,再加上王巨那点可怜的记忆,以及一些可能用得上的知识,搭配火药,这个三白渠的重担就敢挑了。甚至比他当初到华池县把握更大。
韩琦也没有想到其他,便问:“那几个人?”
“下官想让泾原路仪州判官侯可担任泾阳知县。”
“为何选此人?”韩琦奇怪地问。
“若重修郑国渠……”
“王巨,是郑白渠,准确地说是白渠,郑渠无法修了。”韩琦说道,但大家都没有太在意,反正都是那个渠吧。
“那就是白渠,若修白渠,泾阳县最为重要,我的恩师有一个门生叫游师雄,与下官乃是同年进士,后来被调到仪州担任幕职官,偶尔与我书信往来,提到此人,说此人轻财乐义,为官清廉。白渠一旦动工,花销巨大,下官认为必须有一能臣监督。故有此举。”
“这个也不难,”韩琦答道,两个官职差不多大小,顶多是一个平时正常的人事调动罢了。
“我再想请一人担任副职,最好是光禄丞杨蟠。”
“为何选他?”
“他的职位正好能担任这个副职,而且此人写了许多诗,我略有些了解。”
“王巨,一旦授命下达,非同儿戏,它是水利,非是作诗。”
“下官知道,副职吧,若不利,下官可以写信通知韩公,然后韩公可以重新换人选。”
“那就这样吧,”韩琦说道,何人行,何人不行,韩琦同样心中没底啊,又问:“还有谁?”
“这么大工程,就要派一名内侍做都押或监押了,下官倒是听闻西京有一名内侍颇为能干。”
“是谁?”韩琦也没有问他听谁说的,黄公公去了华池县,两人略有议论,很正常不过了。
“程昉。”
不知道这个人究竟好不好,不过此人很有意思,他在河北主持水利,确实有大功的,也确实是一名能臣,与太监无关,太监同样是人。不过这些大工程,总有受益的,也有受害的,于是受害的百姓准备到京城击闻登鼓告御状。这个太监急了,立派各知县阻拦,然后与这些百姓坐下来谈判。
爷爷奶奶们,别告,咱们协商如何。士大夫们正眼红咱家功劳,一个劲往咱家身上抹黑,你们这一告,咱爱悲催了。
但无论他怎么小心,最后士大夫还是一踊而上,抹黑墨水的,戴帽子的,拿绳子的,找鞭子的,最后又担心又害怕,郁郁寡欢而死。
韩琦还是想不到其他,王巨说得也确实不错,这么大工程,朝廷必派一个太监前往,做为都监共同监管。调东也是调,调西也是调,所以王巨推荐了一个自己听来的似乎不错的太监。
三个人选,都不算过份的要求。
韩琦说道:“此三人老夫可准,不过你最好先下去看一看,然后进京禀报一个大约的执行方案。”
“下官同意,不过还望韩公先将侯判官先行调到泾阳县,让他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并且在授命中也说明这件事,让他去了泾阳县后顺便留心一下河工。”
…………
王巨从韩府出来。
天空依然落着雪,马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王巨掸了掸身上的雪花。
陆平问道:“韩公授命可下达了?”
“大约差不多了,不过让我先下去看一看。”
“他还是不放心哪。”
“正是因为不放心,才开始慎重。”
“那他原来干嘛让大郎主持郑国渠事务。”
“原来嘛,那也是真的。”
陆平与全二长都有些糊涂了。
“不过那时我若下去,必会要钱无钱,要人无人。”
“那用什么来修水利?”
“也许韩琦还想象大顺城之战那样,用一路可怜的兵力对抗十万西夏大军。况且这是水利,成了更好,不成也能积累一些经验。”
“天下那么那么多便宜事?”
“人穷志短,人穷就容易起糊涂心事,国亦如此,国家穷了,或者苛民,或者企望奇迹的发生,包括各种以小博大。但这是水利,只能说如果聪明的话,每一文钱会用在刀口上,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对他们说水中坝,江东圩,束水治沙,引水冲沙。”
“什么水中坝,江东圩,束水冲沙?”
“这都是好东西,可惜我就是讲了,朝廷也没那个财力办到。不过要感谢沈氏兄弟哪,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例证。”沈披王巨不大熟悉,不过沈括王巨不要太熟悉。
此人似乎在嘉佑八年中了进士,不知调到哪里当官了,主要王巨手中权利小,就连打听侯可三人,都花了好大的心血。不过提到了沈氏兄弟,王巨也好奇,若是自己这两本数学书推出去后,沈括会不会感兴趣。
其实沈括就在京城,担任着昭文馆编校书籍的小官,也是王巨眼热的小官,别看官小,可是欧阳修嘴中无比高贵的馆阁官职。而且沈括听闻王巨的战功后,对王巨还产生了兴趣。不过他摸不准王巨性格,因此也没敢来拜访。
最后王巨才知道,那个郁闷别提了。
“我听明白了,大郎给韩公讲了一些高明的道理,于是韩公才开始慎重。一旦慎重,就不能轻易下授命了。”
“二长子,说中了。”
“这样说来,似乎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那是,以前朝廷派了诸多官员下去重修,或见效甚微,或者胆怯,或者有劳无工。”
“大郎为何还要答应。”
“二长子,大顺城一战过后,我能不能与兵家脱离关系?”
“似乎不能了。”
“没有似乎,是绝对不可能脱离关系了,我争的只不过是一个文臣的兵家,而不能变成武臣。所以我想用此职转型,另外,若用兵在何处用兵?”
“陕西,河北。”
“河北顶多一些小冲突罢了,辽国也堕落了,哪敢用对我们大宋用兵?用兵的只是陕西。但陕西一个粮草充足用兵与一个没有粮草用兵,会有何区别?”
“那个区别可大了。”
“这样明白了吧,开始我听闻这个授职后,有些犹豫的,这是一个坑,一担任便跳到坑里了。不过后来细想,虽是坑,但为了朝廷,为了国家,跳一跳也无不可。但我只能跳一个小土坑,虽陷进去麻烦一下,最后还能脱身而出。如果是火坑,我就不能跳了。不怕苦,不怕累,但不能失败。若是原来的,十之八九则是一个火坑,所以我做了种种,就是将这个火坑变成了土坑。当然,还会麻烦,但失败的可能性却下降了,而且也能全身而出。”
三人都是贴心手下,王巨并没有隐瞒,将他的心路说了说。全二长子:“大郎一定能成功的。”
“但愿吧。”
雪却越下越大……r1152
暗黑大宋 第二九六章 胡闹(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居然是这样的授命,”全二长子不服气地说。
“难怪大郎多次说朝廷不是看能力看功绩,而是看论资排辈。”陆平也不服气地说。
“勿得多说。”王巨喝了一声。
也不能说论资排辈不好,政治确实很复杂的,即便抛除各方面的勾心斗角,也要考虑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当然,如果只看资历,不看其政绩与功绩,那肯定是错了。但让一个十几岁的人主持大政,韩琦的勇气恐怕也不够,所以才有了这道授命。
难道王巨对韩琦老实交待,不能将我当成十九岁的青年来看待?
朝廷授命下来,以杨蟠为勾当郑白渠公事使,王巨为副使,程昉为都监,以及侯可为泾阳知县。王巨所盼望的四驾马车成功实现了。
然而为了这个授命,群臣依然在争吵。
于是韩琦为了平衡,便将王巨从正使变成了副使。
一确实王巨年龄太小了,大家不放心。
二杨蟠乃是谦谦君子,四十多岁,德操让大家放心,年龄让大家放心,以往政绩也不错,能力也让大家放心。
两人地位一换,朝堂争执立即平息。
不过张方平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韩公,王巨甘心否?”
可能几十年过后,大家对韩琦这道命令不会有异议吧。这么大的工程,难道不让一个老成的大吏下去主持,却让一个还有一年才到加冠礼的毛头小子主持?
翻看史册,也没有类似之举。
但实际认真分析呢?
它的来由是章楶与王巨共同写的那篇奏子。
当然。在大顺城之战来临之前。朝廷对陕西的眼光一起放在这一战上了。虽然拨出支援的物资不多。但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并且在大家忽信忽疑的情况下拨出来的,也说明了朝廷重视。
在那时,什么渠也不要想了。
战后,韩琦再将章王两人的奏子翻出来,司马光与彭思永虽略有些反对,反对的力度不大,实际他们反对的也就是反对王巨。而不是郑白渠,或者郑国渠,三白渠,或者未来的丰利渠本身。
为何?陕西粮食太悲催了,一旦这个郑白渠重修成功,那将为陕西带来一个大粮仓,就不算为军事打算吧,为了百姓,这个粮仓也有巨大的作用。
甚至有的大臣不知道国家财政苦逼到了极点,水土恶化到了极点。反而认为既然汉唐能利用好郑国渠,为什么财力充足数倍的宋朝为什么办不好这件事。
为什么古代汉中为天下甲富。郑国渠也!
那么是不是韩琦要挑起这个责任?非是,若是失败,他多少会挑起一部分责任,但不会太多。因为韩琦慎重地考虑了很多天,又慎重地再三问起王巨,王巨说行,韩琦甚至还答应了王巨的一些“无礼”条件,所以即便不成功,主要责任是王巨的,而非是韩琦。
朝廷将正副使一换,许多大臣满意了。
但是王巨不能作为正使,手中的权利便有限了,而且因为资历之故,他更没有权利让杨蟠听从他的意见。这会无限地增加失败的可能,王巨担着极大的风险,朝廷却将他的权利压缩,王巨岂能甘心?
彭思永道:“可依庆州之战故事,蔡挺为知州,王巨为知县。”
张方平没有再说话了,毕竟这道授命得到九成以上大臣认可,而且大顺城之战,是王巨最早察觉,但朝廷岂能让王巨担任庆州知州?因此派了蔡挺前往庆州。况且杨蟠也是王巨向韩琦推荐的人选。那还能说什么?
授命到了驿馆,便有了这番对话。
“收拾行李,我们立即走。”
“现在就去陕西?”全二长子问。
杨蟠还没有走呢,作为副使何必着急?
“不是去陕西,而是去成都府。”
“去成都?”
“对,若赶得快,我们能赶到立春节前抵达成都府。”
许多官员去四川任职,速度很慢的,顺着大运河而下,再转江船,到达三峡,从峡入川。
不但到四川,即便其他地方,速度同样很慢。最有名的便是苏东坡从黄州调到汝州,史载去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加上丧子之痛,苏东坡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钱,苏东坡不是没钱,之前官职一直不低,但他不会理财,有钱了,吃喝玩乐,将钱花光了。诗案发生后,贬到黄州,手中没了钱,这才将小妾送人,确实养不活这一大家子了。另外说明苏东坡虽然不会理财,但做官没有贪墨,否则贪一贪,也不会困窘到那一步。
其次一个问题便是苏东坡不愿吃苦,黄州到汝州路途真遥远吗?黄州就是黄冈,汝州在南阳的北边,从黄州到汝州肯定没有大道,但自黄州可以去安州,由安州到随州,随州到唐州,唐州便可以到达汝州,此乃宋朝平荆南湖南之大道,也是狄青率蕃骑南下平南之大道,几千几万军队与粮草都可以通行,难道一家子车马不能通行?从这条道又能有多远,还不及开封到长安之远呢。但坐这种落后的车子哪里有做船快活。因此一家子坐船,坐船岂能不兜大圈子,好大的圈子,黄州下到润州,润州转大运河到京城,再从京城由车马转到汝州,兜了这么大圈子,省的也不过是唐州到黄州这几百里的路。
不过可能是另一个原因,苏东坡想绕一下道,这一绕道便能在京城逗留一下。那么就有着很多的机会,甚至就留任京城了。不过路上发生了太多的事,又看到常州有空缺出来。这才请求朝廷让他留任常州。
实际能吃苦。即便到巴蜀也不远。吕馀庆临时授予重任,不足二十天便从京城到达成都。为何,骑马去的!
如果走水路,两个月都休想到达。
所以王巨才说了这句话。
离立春节还有十六七天,一行人若赶得快,足以能到达成都了。
“但我们为什么去成都府?”全二长子糊涂了,郑国渠是在陕西,不在四川哪。
“莫要多问。”
一行人匆匆收拾好行李。出了京城。
…………
“水中坝,江东圩,开设淤田,置泄水区,束水冲沙,引黄入济?”赵顼喃喃道。
实际那天王巨说的只是一个大概,为什么群臣感到惊艳,无他故,因为王巨所说的几乎可以做为整个大宋未来几十年水利的总纲!
不是那一个区域,而是整个大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沈括的那篇圩田五说颇有名气。为什么有人反对万春圩,因为他们提出五个观点,一是排去二十里的水面为圩,上流汛涨时,减少了二十里湖面的归宿,洪峰泛滥,便易造成水灾。这一条与王巨再三提及的,一定要保持河道畅通与大量的深水湖做蓄洪区观点是一致的。其次万春圩北近荆山,用山麓做堤,长江之水从山峡流过,便会直灌荆山之东,造成灾害。第三,有人认为秦家圩下面有蛟龙出没,于是才屡次破圩。第四万春圩荒废之后,有一百多家在这里采茭为生,一旦复湖为圩,一百多户会失业会反抗。第五圩东南便是大湖,堤岸不断受风浪冲击,时间久了就难以保持坚固。
沈括针对这个五个观点,用圩田五说一一展开了反驳。
因此沈括的圩田五说,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它只局限于万春圩的本身,而不是象王巨那样,大笔一画,从洞庭湖开始,一直到太湖为止。这会开发多少江东圩,也不要说别的了,只是巢湖到长江,也就是孙曹僵持的裕溪河一带,就这么大一点面积,以后圩田面积达到了一百多万亩。它的面积仅是江东的百分之一。但现在呢,只有几十个小得可怜的圩荡子。
沈括可能当时想法有些局限,可能也怕引起更大的争议,所以只放在万春圩上,大家也没有太注意。然而现在王巨大笔一画,这些大佬再看着万春圩的产量,当年便得租粮三万六千斛,菰蒲桑各项收入五百缗,这仅是租粮,实际收入可能乘以十,也就是一个万春圩粮食便增产了三十几万斛,一斛十斗,因为稻谷比较重,一斛相当于一点三到一点四石,也就是实际粮食收入超过了四十万石!高低肥瘦平均起来的亩产达到了三石多!
还有其成本,修这个圩总成本只有三万斛粟,江南粟真的不值钱,这个粟恐怕不足三千贯。另外还有四万钱,也就是四百贯。
当然,肯定不止了。这中间肯定也有一些“非常规手段”,不然这个成本造几个陡门也不够。
其二当地百姓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一听修建万春圩,百姓纷纷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以迅速在十天之内集结了一万四千多名无偿来的民夫,五天便烧去杂草,四十天便修起一道宽六丈、高一丈二尺,长达八十四里的大圩埂,并值数万株桑树。又用四十天将圩内良田规划妥当,修好五座水门。
这是江东,陕西不可能有这个条件了。
但是不是意味着大多数江东地区都可以学习万春圩?
一个万春圩不就是几千贯钱吗,十个万春圩也不过几万贯钱吗,十个万春圩却能得到四百万石粮食!但江东面积何其之大,不要说十个,就是一百个相仿佛的圩田也能修得起哪。一百个万春圩……大家都不敢想了。
因此王巨将江东圩从万春圩放大到整个江东,大臣们再看着万春圩的种种奏报与数据,立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江东圩只是王巨所说的一部分,甚至南方山区几万几十万顷的小型水利,黄河中下游几十万顷的淤田,还有郑国渠!
宋朝以后什么也不要做,只要将王巨所说的这些办好了,百年之内,都不用为粮食而担忧了。
况且还有这条治河之策。
“王巨真没有听说过沈氏兄弟的万春圩?”
“大约没有,沈括就在京城,若是听说过,此次王巨必会请他出来相助。不过以臣想,虽未听说过沈氏兄弟与万春圩,但想来一定会听过类似的言论。只是传到陕西后,事情走了样,王巨也不相信。不过这却让他产生了灵感。”韩维说道。
“这也很不了得。”
“是啊,韩公问,你可去过江南。王巨说没有。韩公再问,那你如何得知?王巨说,下官在华池县,看到许多地图,对照地势,岂能不知道,难道韩公看不出吗?韩公与诸臣顿时语塞了良久。”
“哈哈哈,这倒不是不可能,当时我朝平灭蜀国,太祖同样也是看着地图,便能指点江山,如果王巨对水利精通,看着地图,分析天下水利,也不是不可。”(未完待续……)r1292
暗黑大宋 第二九七章 胡闹(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韩维也有些忽信忽疑,这是一个连万春圩下面有蛟龙都能拿出来说的年代,况且有赵匡胤的前例,那还有什么资格怦击王巨?
并且韩琦也派了使臣,准备过完元宵节,立即下去察看黄河,第一个看能否筑起王巨所说的缕堤,第二便是看能否引黄入济,再评估一下引黄入济的好处劣处,这便得能验证王巨治河之策的可行性了。也许现在没那个钱修河治河,但将来有钱了,便可以施工了。
但当真看看地图,便能指点全国的大小水利?
所以韩维似信非信,并且一想,他心中就十分纠结。
不仅韩维纠结,司马光、韩琦这些大佬那一个不纠结?
特别是欧阳修,这小子看一看地图便能看出全国的水利,那老夫是不是也能看到呢?于是他将各地大大小小的地图拿过来看,看了很长时间后,反而更纠结了。
王巨提醒,那么就从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分析吧,这一分析得到一些似是似非的想法,也证明了王巨确实是看地图看出来的,但具体想法呢?欧阳修越想越头痛,老夫咱就没有形成具体的想法?
“不过这次韩公之授命,可能会有些弊病……”
这又要从富弼欧阳修他们说起。
以前宰相除了在中书处理政务,偶尔也在家中接见臣僚,以便迅速得到第一手情报,及时决策国家大事。
但这些君子为了控制吕夷简的权利,便上书一条建议,做为大臣。当公事公办。有什么事请到各个部司里处理。不得私下有任何往来,包括亲自登门拜访,或者派下人,或者书信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