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暗黑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如果明皇理智的放弃河中,而将兵力投放于青海,毕竟青海离长安很近了。大多数兵力在青海,安禄山敢不敢造反?就是敢,兵力能不能迅速收回来,最少在安禄山兵进潼关时,高仙芝与哥舒翰能将一部分强大的嫡系兵力投放到长安,那么还有没有安史之乱之害?
明皇未及时调整,强盛的唐朝一夕之间没有了。
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不对吧。
但在这篇很长的爻变后面,张载依然说了王安石变法的事,熙宁之初,国家困窘,适度的敛财,以塞国库也就算了。然而国库充盈,某些敛财的法令,就要取消了。
这篇文章王巨没有惊讶,让他惊讶的是下一篇……(未完待续。)





暗黑大宋 第709章 圣儒(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第二篇叫《圣王》。←,
不是后来的那个网文圣王,而是论述内圣外王的圣与王。
何谓圣,儒学中有几个重要的东东,仁义、宽恕、礼乐……还有这个圣智。
圣不是又土,在古代是聖,从耳从呈,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才叫圣。
因此夫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想要耳聪口敏,通达事理,必须先修个人。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第一位。这就是内圣。
但这个内圣只是放在个人身上的,若放在一个国家身上,则是对内仁治,百姓富裕,国家强大安定,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内圣。
个人内圣了,就可以齐家了,治国了。
国家内圣了,就可以平天下了。
司马光以前也说过类似的话,但与司马光观点不同,张载这篇文章里鲜明地写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个人不内圣了,那么就不能齐家,不能治国?
试问能有几人达到这个内圣。
因此内圣外王准确地说法是以内圣为主,一边“内圣”一边“外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内圣为主,外王为辅。仁爱治国,安定国家,富裕百姓,保家卫国为主,开疆拓土,威振周边宵小不敢侵犯中原的外王之道则为辅,这才是真正的内圣外王。
表面上这是张载对宋朝在军事上分岐的论述,不求开疆拓土吧,最少要保家卫国,但如今被一个小小的西夏屡屡欺凌,连内圣都算不上,何来的内圣外王?
实际这也是张载对弟子的支持。
王巨在南边做了什么?可以说是仁爱了宋朝百姓。至于交趾,那是“平”的,何谓平,在这个平字上,本身就有着攻克杀戳之意。因此王巨的做法某些程度上已经接近了这个内圣外王。
所以王巨在看这篇圣王时,张载说了一句:“巨儿。我以你为荣。”
不提庆州的那个轰动天下的万名书,在泉州王巨做差了吗?就是在广南,王巨做得也不差,包括对蛮人,否则那来的那首蛮人颂歌?
当然,有这个想法,也是张载思想的进步之处,民,吾同胞。百姓,我的兄弟!
他这个民,可不是许多士大夫心中的民,而是真正的民,大宋的所有百姓。
正是有了这个思想,所以张载对弟子的打土豪,分田地做法,并不排斥。况且他以前就想实行井田制度的。
“恩师,看来你也听到一些风声?”
“是啊。论光景,如今远不及仁宗之时。”张载叹了一口气,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想要温文尔雅地做事真的很难很难。
包括自己这个弟子,替宋朝出生入死,立下大功回来。还没到京城呢,种种谣传就开始了。
兔死狗烹,兔还未死呢。
西夏、辽国,一山比一山高!
“恩师,勿用担心。我有了应对之策。”
张载一笑,也是,这个官场,自己这样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不过自己这个弟子无碍。
“恩师,我想请恩师再写一篇文章。”
“哦。”
“老子的观点是月圆必亏,水满则溢。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般刚建国之时,君王创立江山,必惩戒前期之亡,所以君臣治国多会小心翼翼。并且因为国家更替,战乱不休,百姓凋零,地广人稀,没有兼并之痛。因此大一统的国家建国之时,多时一个国家最是国泰民安的辰光。然而立国久了,许多问题就出来了。君臣安于享乐,忘记前期之亡,君王昏政,豪强贪婪兼并。并且因为国家安定许久,人烟稠密,土地紧张升值,导致兼并加剧。以前在郑白渠时,弟子就与恩师说过,史册嘲讽王莽变法,实际当时因为人烟稠密,王莽变法也是不得不变。只是他变得太急,再加上名位不正,于是烽烟四起,迅速灭亡。”
“巨儿,你是指……”
“我是指大衍之数,遁去的一。”
大衍之数也是来自易经: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到九乃是有用的,由是演变成六九之爻。
但还有一个没有用,所以孔颖达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依,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因此产生了两种说法,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它对现在的万物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说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还有一个观点,其用四十有九,是指维持万物平衡的数据是五十,可起作用的只有四十九,这样才有了万物生长变法。至于那个“一”已经看不到了,因此似乎是遁去了,这才称为遁去的一。可它是万物变法的根本,虽然看不到,但不能不重视。
其实这就是胡弄人的玩意儿,想胡弄张载可不容易,因此张载从未研究过它。
他迟疑地问:“巨儿,你想说什么?”
“恩师,安史之乱原因很复杂,表面上看是因为唐朝兵力分配不适当,给了武将、特别是胡将太多的权利,君王昏政,奸臣当道,实际是天宝之时,唐朝发展到了巅峰,暗下已经产生了许多危机,即便没有安史之乱,唐朝不久也会大乱。其实纵观前面几个朝代,多是此理。有一个说法,叫五千万人极限性。也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在人口发展到五千万人之前。危机不会太多。然而只要达到了五千万人,危机就会到来。那么随便来一个大变,国家就会走向灭亡。这就是月圆必亏,水满则溢。”
张载沉思。
“其实变法罢,减少兼并罢,都是治标之策。只是延缓这个灭亡的到来。就象我朝,即便以后胡人不入侵,继续发展下去,一百年后,就能达到三千万户。”
这不是虚言。
北宋灭亡之前,户数已经有了两千两百万户。离现在不过四十年而已。
况且王巨开拓了交趾与大理。若是按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不用一百年,甚至只要七八十年,就能达到三千万户了。
在亩产只有两百来斤的情况下。一旦达到了三千万户,即便有交趾分散人口压力,也会产生种种危机了。
“恩师,再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贪婪乃是人性根本所在,虽然话说回来,贪婪是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一旦达到了三千万户。土地更金贵,以损不足而补有余的人之道。兼并岂能不会变得更严重?”
“嗯……”张载脸色变得严峻起来。
“可是天之道,终是给人之道一丝生机的。就象我朝,我为什么说三千万户,因为以我朝的情况,极限非是五千万人口,一千万户。这个极限乃是三千万户,近两亿人口。原因很简单,我朝与前面几个朝代相比较,对内治要更重视一点,不管真假。齐人仍是祖宗家法,重民生还是考察大臣的根本。正是这个齐人,缩小了兼并与剥削,正是这个重视民生,各州各县移山填海,大山上生起梯田,大湖上造起圩埂,大海边升起了海坝,增加了耕地数量。正是这重视民生,真宗陛下亲自下诏,推广占城稻,增加了粮食产量。所以与以前朝代相比,我朝能养活更多人口。”
这确实是北宋进步的地区。
如果北宋真一无是处,王巨早就会有另外一种想法了。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加,这种危机越来越盛,然而要注定会灭亡吗?未必!想要不灭亡,一是要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与以前朝代相比,我朝已经失去了燕云地区,等于门户直接向北方游牧民族畅开了,而东京城又位于无险可守之地。只要北方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我朝又是重文黜武的气氛占据着主流,那么我朝必会灭亡。这是第一波危机。即便我朝能灭掉西夏,兵力可以集中屯守北方,即便能夺下燕云地区。接着而来的就是人口危机。可是天道还给人道一丝生机的,那就是技术,何谓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工商繁荣,产生更多财富。改变方向……这就是那个遁去的一。”
什么叫改变方向,那就是海外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国一直没有争取到王巨所说的一。
然而欧洲人争取到了。
虽然西方对后世的中国种种打压岐视排挤,可王巨不得不承认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的伟大。
剑桥大学的座右铭就是:敢于挑战权威!
工业革命与海外殖民,造就了白种人的强大。
不过还来得及,现在欧洲正是黑暗时刻……
可是王巨所说的,不仅在现在的宋朝适用,即便他穿越前的时空,这个一同样有着作用。
就象他前世,美帝强大,强大在等于是用全球的资源,养活着他们四亿人口。然而看着美帝的强大,中国不想强大,甘心着做第三等国家?不要说中国了,就是印度,还想做强国的美梦呢。
可若是这两个国家的百姓也享受着美帝的资源,那对于地球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
因此悲观的说法,发展到最后,必会迎来零和游戏,最终迎来核爆时代。
然而王巨今天的想法却不是如此,依然有出路,依然有一。
一是技术的进一步进步,特别是无污染轻污染能源技术的进步。
二是星空之外。
以那种技术大爆炸时代,即便改造火星,也不是梦想,只是早晚而己。因此人类想要避免那个悲惨的核爆末日到来,重心发展就是这两条了。不过这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美帝甘不甘心让出老大的宝座。如果不甘心,核爆就必然发生了。然后残余的人类必然会进入惨重的文明倒退时代,甚至要几千年几万年才能恢复元气。或者就象中国史上的王朝那样,一次次的月圆必亏,水满则溢……
至此,王巨的想法已经圆满。
不过著书立说的事,非是他所善长的,而且从他嘴中说出来,许多士大夫不但不信服,反而会排斥之。
正好这次回来,王巨顺路看望恩师,也顺便将他这个想法说出来,让张载写成文章,流传百世。
“这个一……”
“恩师,仅是从吕宋岛偏西,落后地区面积就相当于我朝现在的十几倍,一半地区适合人类居住,我朝能容纳三千万户,这么大的地区就能容纳三亿户,那么我朝会立国多么地久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旦朝代更替,会让多少百姓死亡?”
“不过很难。”
“是很难,可总要有人指出来。不过恩师,儒家之道,以仁为主,君子温润,温润如玉啊。”
张载不由乐了。
人如其文,张载的文章很仁厚的,但这两篇文章可能是隐晦地替王巨辨解,写得有些辛辣了。
王巨这句话是进劝张载勿用如此,想要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又是在儒家占据着上风的时代下,文章还必须要继续仁厚,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认可,才能流传百世。
也就是王巨想张载取代后来的朱熹,成为圣儒。
于是王巨又在横渠留了下来,一是配合张载改写前两篇文章,二是配合张载写第三篇文章《的一》。
这个的一不是太极,而是避免巅峰必亡唯一的生机……
为了这篇文章,王巨在横渠耽搁了十天。
但这个十天,不仅是为了《的一》,王巨还安排了一件事。
进京之前,王巨将会做出一个猛烈的反击!(未完待续。)




暗黑大宋 第710章 山匪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恩师,写得太好了,”王巨放下终稿说道。
这些思想想成为以后的儒家经典,必须要引经据典,必须符合儒家的言论,才能得到士子们的认可,它们同样非是王巨所长的,不过却是张载所长。
王巨将想法说出来了,张载进行了反思,这才有了这个标准的终稿。
并且最后的终稿,比王巨想的还要完美。
比如王巨说了一个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到了终稿时,张载便写了数句话。
人性是自私的,所以才有了一个说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道是贪婪的,因此是损不足补有余。
这个自私与贪婪是进步的源泉,不过过份自私与贪婪,却是毁灭根源,这个毁灭是毁灭一切,战乱不休。因此有了德化,有的制度,有了教化经义,包括国家,国家不仅是暴力机器,那样说就错了,它更是一个团结起来的组织,一种对人性节制的秩序,因此国家的出现,代表着不是人道,而是天道。
看到这句话,王巨吓呆了。
实际儒家的仁爱谦让,正是对这种人性人道的节制,西方的利他※,主义,慈善事业,中国后来的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也是一种有意识地对人性的节制。
当然,最操蛋的是理学的灭人欲,存天理。
不过张载可不支持什么灭人欲,能做得到吗?
所以张载又说了内圣外王,内圣便是内部调控,对好人好事的合理支持,对仁爱谦让的宣传,这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张载隐晦地又说了一句,做为一个国家。张载认为它代表着天道,即然是天道了,那么就必须在律法上政策上对这种人性人道做出节制。
但王巨说了,文章想要得到大家认可支持,必须要温厚,张载下面也就不写了。
其实如何节制。也就是王巨所说的齐人。实际就是王巨所说的齐人也不是真正的齐人,后来美帝种种让富豪感到操蛋的税务制度,也是一种节制,不过无论如何节制,实际贫富不均,仍是美国最大的矛盾。但有了这些节制,比没有这些节制,要好得多。两者节制,是谓内圣。然后再有了王巨所说的一,成为外王,一个强大而长久的王朝便会出现了。
然而就是如何节制未写,这个超前又完美的说法出自张载之笔下,也让王巨感到万分惊讶,万分惊喜。
他相信这三篇时文出来,就是再过一千年,两千年。都会适用。
那么以后治国做人的理论基础也就有了。
这才是他想要的真正新儒学。
当然,张载也要感谢王巨。没有王巨提供的种种超前想法,这三篇时文就不会出现。
“恩师,我能誊抄它们,带到京城吗?”
“你看着办吧。”
王巨誊抄。
“巨儿,你认为有没有天道?”
“天道……”王巨放下笔,想了想说:“我认为是有的。甚至神灵,但这个天道与神灵,不是百姓所想的那种天道与神灵。”
不提他如何穿越过来的这件事。
就说人类的出现,当真是从猴子进化来的?
首先问一句,欧洲以前全部是聪明的蓝眼睛绿眼睛黄毛白皮肤的猿人?有这种猿猴吗?
还有。从猿人到人类,这得进化多少年?为何在短短几千年内,四大文明一一出现,又在那个不能沟通的年代里,文明程度相差无几?就凭借这三个问题,进化论就无从解释了。
并且有一句说法,也得到许多科学家的认可,那便是科学发展的尽头,便是无科学,而是哲学神学。
(人世间,无物理,便是下一本书的开头,下本书为了生活,为了订阅,再也不碰这些深沉的东东了,专写小白,爽文,看着这操蛋的订阅,真想不顾大家痛骂,太监这本书啊啊啊……)
张载额首:“也许吧,不过还是很难,它们只是你我二人所写的一些道理,实践时还是提供不了多少帮助,就象我所写的那样,不同情况不同变化,可做为一个国家,如何找到自己的短处,即便找到短处,又如何找到治理的手段,却是很难的。比如大夫治病,准确的诊断患者的病情就是很难了,诊断出来病情,如果是疑难杂症,大夫依然会束手无策。”
“但有这个高明的大夫,比没有的好吧。”
“只能这么说了。”
…………
“巨儿,句践卧薪尝胆,非是退,而是进。”张载站在路边说道。
对这个门生张载一直很看重的,打王巨小时候,张载就希望着王巨将来成长为大宋的一个重要巨擘,最终击败西夏,保陕西一方百姓安定。
最后王巨成长的速度超出了张载的想像,不过还没有真正击败西夏呢。
况且那个燕云,永远是宋朝的一个伤痛。
因此张载进劝了这句,希望王巨暂时要隐忍一下,这不是隐忍,而是自我保护。没办法,军功在宋朝未必管多少用场,会打仗有武力,在朝堂上更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否则,狄青也不会那么惨了。凭拳头,一个狄青最少能干翻二十个欧阳修吧。但最后结果是什么?
那么在朝堂比拼的是什么?
人脉、资历、手段,相反的政绩倒成了次要的,至于军功,不是坏事就心满意足了。
可这几样,皆是王巨欠缺的。
所以张载在临别前劝了一句,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恩师,你放心吧,”王巨感到好笑,忽然他想到了另一个伟人,我别的不求,只求保留我的党籍吧。正是这个小小的要求,让他前世中国发生了一场让整个世界震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王巨并不想这么做。
他另有安排。只是怕张载反对,没有说罢了。
“恩师,师娘,你们也要保重。”
虽然得王巨之功,如今张载身体仍十分健康,并且《爻变》《圣王》《的一》三篇时文出来。关学已经圆满,不过王巨仍希望张载平安地活着。
毕竟张载也真正地老了。
琼娘也向张载夫妇施大礼。
“恩师,我们走了。”王巨翻身上马,说了一句,然后一行人拍马扬鞭,向东出发。
这时琼娘身体也好了,放弃了马车,这一行速度变得很快,迅速出了潼关。再往东就多是山区地形了。但一行人速度仍没有放慢,继续向东,又出了虢州函谷关,陕州三门峡,在土壕镇休息了一晚。这里是陕州陕县与洛阳渑池县交界处了,也是陕西路与京西西路的交界处。不过再往东仍是茫茫的二崤山山区。
一大早,王巨带着侍卫再度出发。
看着茫茫的崇山群岭,张难陀问道:“少保。为何不将都城迁于洛阳?”
这一路过来,张难陀也在观察着。迁都长安不大可能了,首先漕运就跟不上。不过迁都洛阳绝对没有问题的,东有虎牢关,西有潼关,并且还可以将函谷关修葺起来,北有大河。又有洛水之便,那么就会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王都,而不是开封,放在那个平原上,真正大敌到来时。用什么守哪。
不要小看了这个地形,就象大理城,如果不是大理动乱,用兵不当,凭借着上下关、点苍山与洱海,就够王巨好好喝上一壶了。
而且也有前例,如商朝盘庚的迁都,北魏孝文帝的迁都,都造就了一个朝代的中兴。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王巨苦笑道。
“复杂?”
“太祖时就曾有迁都洛阳的打算,并且派了小王子(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为西京留守,修葺了唐朝故皇宫,准备迁都,但因为太宗用江山在德不在险所阻,迁都没有成功。”
王巨只一句话,就让张难陀色变。
为什么派赵德芳的岳父为西京留守,而不是赵德昭的岳父,要知道赵德昭岳父王溥乃是两代四宰相,可比焦继勋牛逼多了。
因此张难陀眨眼之间便联想到赵德昭的母亲贺氏与赵德芳母亲王皇后在赵匡胤心中的地位,以及赵匡胤久不立太子,还有烛光斧影。
所以那次迁都计划还真与未来宋朝的防御关系不大。
王巨也避讳的不提,继续说道:“后来庆历战争之时,辽国借机勒索,范文正公等大臣也再度建议迁都洛阳,还是没有成功。其实说开了,一旦迁都,会伤害到许多人的利益。一个小小的齐商税都通不过,就不要提什么迁都。”
“另一个世界啊。”张难陀叹道。
整与大理情况是两样了。
一行人继续向东疾驰,忽然就在前面一个山咀上,出现了许多人影。
王巨带头勒马停下,然后抬头向上看去,不少人,未穿铠甲,但手中都拿着兵器。
“山匪,怎么渑池还有山匪?”琼娘惊讶地问。
王安石执行保甲法后,山匪水匪的啥已经很少见了,但就是未执行保甲法,这些山匪也不敢公开在这条重要的官道上劫持行商。况且这里属于洛阳地界了,而且此时王巨已经穿上公服。
王巨也愣了一下神。
1...354355356357358...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