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张商英心中默算了一下,道:“应当还好吧。”
三司的收益与他无关的,但三司收益变动多的就是商税,其他减免税赋,却年账目就出来了,要么就是银行司的收益,这个账目未报上去,可是张商英心中却是清楚的。
“如正常,财政不会吃紧,相反的,会很宽裕,但要储备一些钱帛,为以后伐夏做打算,同时我让章质夫去渭州,有一个秘密安排,打算让他明年起一场大会战,以便进一步将西夏人力量削弱。”
“难怪”张商英这才醒悟过来。
朝廷在京城广募强壮的保丁为禁兵,又让姚麟去了河东,广募边军,同样章楶也在泾原路广募边军。
如果不认真想,倒也很正常。前面两场惨败,导致宋朝牺牲了大量将士,这些人死了,那么朝廷得补充新的官兵。
不过认真的想。就有些不对了,章楶有泾原路动作有点大,而且朝廷似乎向泾原路提供了大量粮草器甲与钱帛。
“太保,但现在新败不久啊。”
“我知道,只是让章质夫起一场大规模的浅攻。非是攻入到西夏内腹,而且让要伐夏成功,更需要一场级大捷,以鼓作士气。”
这样,又得花不少钱了。
“太保,我有句话不当说。”
“说。”
“太保,既然这些开支都十分庞大,不当拨出那么多钱帛,让各州县兴修道路水利。”
“那你就想错了,这才是我最渴望要做的事。即便财政再困难,今年会拨出,明年还会拨出大量钱帛。两年下来,你就会看到其作用了。”
两年拨出三千多万贯的钱帛,一个州则能摊派到近十万贯用于基建,如果雇募农夫,每天给五十文薪酬,则能让两万百姓务工一百天。不要以为这个差钱有点低,这些基建就是在这些百姓家门口兴修的,利的就是这些百姓本身!两万百姓劳动一百天。一个半万春圩也修起来了。
想一想,这些基建成功后,会给宋朝各州县带来多大的变化。
只可惜王巨十分担心赵顼的寿命,还有赵顼的疑心。否则王巨在中书再多呆一年,那么财政会更宽裕,那就不是三千万,可能投放五千多万钱帛下去。
一旦这个钱帛投放下去,整个宋朝会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王巨后年就要去陕西了,一旦去了陕西。则要准备对西夏动手了,那时钱帛则不能胡花的,即便到了第三年,为了继续平定西夏内部的叛乱,以及对西夏进行相关的治理,还会花去海量的钱帛。
直到第四年,才不会产生大量财政支出,但那时王巨已经离开宋朝了,说不定赵顼同样不在人世了。以高滔滔的德性,还指望拨下大量钱帛,用于基建?
也就是说,宋朝失去了一次真正中兴的大好机会。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赵顼疑心之误。
如果赵顼不疑心,从熙宁七年起,就一直对彼岸放开人口迁徙,随后对自己信任有加,而非是搞什么制衡术,那么这一切,就可以提前三年动。
想多了,都是泪水啊。
王巨怏怏地站起来说:“不过这件事,切莫声张。”
“太保,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天觉,我还有一个想法,问一下你的看法。”
“太保,请说。”
“现在银行司只有一百个行务,但明年就是好几百个行务,未来不是好几百个,得四五千个行务。”
“太保是指管理很困难?”张商英问。
其实如果北宋不迅走向灭亡的话,未来那不是四五千个行务了,最少一点,一个县城得置一个行务吧,如果王巨将西夏拿下来,又能使西夏安定,又要增加一些州县了。除了这一千多个县城,还有呢,那就是各个重镇,宋朝如今商业气息浓厚的重镇最少就有两三千个了,一旦银行司起来经济展的杠杆作用,会出现更多商业重镇。这些重镇同样得置设行务的。
所以这么大规模管理起来确实很困难,王巨点了点头,虽然张商英颇有侠客风范,但此人以后成为宋朝一方重臣,也有一定才能的,他说道:“强行的管理是下乘之策,即便用私人进入,对其监督,未来一旦规模扩大,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奖励制度。一是根据其收益,甚至借贷者若贷款一千贯以上,行务的经济人则跟进其管理,以及查询账目,以保其贷款能收,不出大的纠纷。”
“这一条好啊,”张商英道,若这样,有的高利贷商人就不能将这些钱帛借贷出去,转放民间谋取利润了。
“它是其一,另外呢,根据其收益,以及投诉的多寡”
“投诉?”
“每一行务置一铁匦,钥匙派专人看管,置于行务门前,如有百姓对行务不满者,可以写诉讼置于铁匦中,银行司定期派人下来检查账目,以及监督其经营,顺便打开铁匦,如果非是恶意的投诉,确实是行务出现了问题,那么就要替这些百姓解决问题,也可以当成行各胥吏经济人的考核。将这两项综合起来评述,下乘的,则给予警察甚至开除处分,中乘的则不问,上乘的则将行务利润的百分之二拿出来奖励,特优的则拿出百分之五的利润。”
银行司展到最后,肯定是一个特大的托马斯,如果真达到大大小小四五千行务,仅是胥吏与经济人,就可能过五万人数,甚至十万。现在薪酬大约在五十贯到一百贯左右,这是新贯,五十贯足以让一家人得以温饱了,如果是一百贯,不在京城与杭州这样的繁荣城市,那么足以能过上小康生活。
这个薪酬也是王巨制订的,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得到这个奖励,那性质则不同了,想一想那时银行司的收益,那怕是百分之二,也可能过四百万贯了,一人均摊下来,说不定会过一百贯!
虽然不及知县,但当真与官员薪酬相比哪?
其实还有呢,无论怎么监督,以后这些胥吏与经济人,还会得到一些灰色收入的。
“这个主意好,咦,可以推广到各场务。”
“场务,得了吧。”王巨叹息道,即便有奖励,不敢得罪权贵者还是不敢得罪权贵,相反的,有了这些奖励,想一想后来天朝的乱罚款乱收费吧。
春天就来了。
王巨为了这个钱,伤透了脑袋,不过马上就到了第一步收获之时。
但在收获之前,他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于是匆匆见了赵顼,将情况禀报。那就是种师道还真完成了那条道路,就是死了几百名士卒,有的是被毒物所伤,有的是因恶劣的环境患了恶疾,还有的伤于与当时蛮人交战之中,皆非是正常死亡,不过这个代价相比于这道路来说,并不算高。
实际背后死的人远不止这么多。
然而这个度却让王巨感到有些意外,想一想那一带的种种恐怖吧。
所以王巨不想让种师道陷在那个坑里,拨出的钱帛不多。
就不知道这个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但种师道说修好了,最少能满足商队往来吧。
从这一条来说,还是有意义的,想一想船队为了商贸,想要到达天竺,从大海上绕了多大的弯子,并且还不能与天竺做到真正的商贸往来。
赵顼听后,也感到很开心。
这也能算是他政绩了,想当初,唐朝为了维护西域的丝绸之路,打了多少场血腥的战役。但在他手中,轻易地就做到了。只是对象不同罢了,一个是河中之中,一个是天竺诸国。
“王卿,天竺出产什么?”
“甘蔗水果木棉,这些皆不利于运输,或者我朝有的,另外可能会有少量金银,这是对我朝有利的,但有一样,那就是各种香料。陛下英明,马上就想到了其意义。”
“哈哈,”赵顼乐道,他又说:“王卿,动手了?”
“陛下指那方面?”
两方面实际都动手了(未完待续。)
暗黑大宋 第786章 动手了(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章卿那边……”
“臣也不大清楚。”王巨爽快地答道。
章楶今年会起会战,这提前就对赵顼说了,但是这件事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并且准许了章楶到动手时才禀报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就是害怕朝堂有人反对。
与王巨不同,那得到后年才会动手的,有了充足的休生养息时间。但现在匆匆忙忙地动手,反对的大臣定下来不会少。
并且不是王巨,而是章楶,不要说章楶在南方立下的战功,南方能与西夏相比吗?实际赵顼也有些担心,不过这一战如果打好了,赵顼会很开心的。不能整个大宋就王巨一个人用兵如神哪,那不是恶心人吗。
这个心态与刚才问天竺那边特产一个样,大海上朝廷无能为力了,不过这个贸易总不能掌控在一些不受朝廷管控的海商之手吧,因此听到种师道将南方道路修好后,他十分开心。
就连王巨也想佐了,以为与佛祖有关呢。
其实什么时候动手,王巨已经知道了,那就是三个月后,章楶已经在开始谋划每一步细节。然而法不传二耳,为了避免麻烦,王巨也未说实话。
“朕听闻贺兰砚涨价了?”
这就是王巨的杀着。
贺兰砚成名时乃在清朝,原先西夏也有人用贺兰砚,因为名气不大,很少能销往宋朝。
王巨在华池县时,一直苦思着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西夏,对比双方的长短,宋朝最长之处就是经济,西夏最短之处也是经济。不过虽想到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才想到了贺兰砚。
那时的想法可能会成功,可能不会成功。因此一边暗中收购大量贺兰石,再加工成贺兰砚销售,利用其利润。库存贺兰石。工匠聘请得多了,有人就开始用贺兰石加工出各种工艺品,但无论是工艺品还是贺兰砚,那时价格很低的。还不及辽国交易过来的易水砚价格高。往后去王巨手中产业收益越来越多,当然,支出也越来越庞大,可以说,没有这些产业。就没有他的政绩与军功,一半几乎是用钱砸出来的。
所以这也是一些士大夫不屑的地方,一是武臣,二就是功利……反正这理儿真的没办法说了。
特别是二知庆州后,那几年收购了大量的贺兰石,导致贺兰山的贺兰石越来越少,价格渐渐涨上来了。涨到一定地步,终于吸引了梁氏的注意力,因为她穷兵黜武之下,西夏经济一直很困窘。特别伐夏战争后,为了开采贺兰石换取宋朝的钱帛,几乎发动了五六千百姓悬在贺兰石峭壁上,整天开采贺兰石。
其实贺兰石资源比较丰富的,但问题是现在开采技术极度落后,就包括宋朝,尽管推广了火药,矿产量也不过就那样了,况且是西夏,况且它多在贺兰山的峭壁上。
因此在山表与地表的贺兰石资源越来越少了。韩韫去年秋天去了西北,正是通过一些手段打听西夏如今贺兰石产量的。得知产量在迅速减少,王巨又让韩韫做另一件事。
利用他原先暗中开办的十几家文房四宝店,放出一些风声。迅速将贺兰砚价格抬高三四倍,虽不及端砚价格,但也几乎与红丝砚、徽砚这些名砚相仿佛了。由这十几家店铺开始,其他店铺见机,也迅速囤积居奇,抬高其价格。不要问原因,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件事,另外国人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人来疯,所以倭国那边核事故,明明在大海的另一侧,国人在海这边却开始哄抢一包包盐了。
这就是关健的第一步。
如果其他商人不攀附这股涨价风,那就有点麻烦了。
价格涨上来了,并且越涨越高,到了第二步,那就是韩韫利用交易,在西夏那边结识的商人。这么多年下来了,双方关系都还不错。
贺兰砚价格哄抬起来后,韩韫到了边境,与这几个商人碰了一个面。
然后韩韫便说到王巨,万一宋朝让王巨来陕西,西夏可能会危险了,你们到时候怎么办?
再看他们的表情,如果认为有可能,就立即拉拢,给以一些承诺,比如宋朝未来会赐其一些官职,同时还有大量赏赐,等等,将他们策反。
不同情也不强劝,如果同意,则指使他们做下一件事,宋朝国内贺兰砚在疯涨,那是囤积居奇的,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去买,所以边境价格却没有涨多少。不过宋朝贺兰砚价格确实是涨上来了,因此让他们在西夏放出风声,暗中唆使西夏一些权贵囤积贺兰石,不能以眼下这个价格卖给宋人,并且它以后价格会越来越高。实际仅是边境的贺兰石,这么多年下来,也涨了近十倍。
只要这些权贵开始囤积贺兰石,那么出口到宋朝的贺兰石马上就会减少,交易价真的会迅速涨上去,越涨,囤积的人越多。并且在这个过程里,韩韫时不时派人用超高的价格,收购少量贺兰石,不管多少,但有人出了这个价!最后可能不问砚石质量如何了,也会涨上一个天价。
至于道理,请看荷兰十六世纪郁金香事件吧。
那么到时候,王巨让韩韫将囤积在镇戎城的贺兰石,反运到西夏,换回一些成本,说不定还能盈利。
当然,这得注意节奏的。
一旦西夏权贵将钱帛一起用在囤积贺兰石上,致命杀着出来,那就是王巨将他囤积的海量贺兰石,以超低的价格释放到市场上,一下子将所有泡沫挤破。
那时候西夏……
但现在韩韫只是才刚刚收买了三名西夏商人,让他们放出风声,有没有权贵囤积居奇,王巨也不大清楚。但韩韫没有回来,如果那边得到风声,韩韫从今年起就要负责派人,不断地炒高边境贺兰石的价格。
赵顼问了,王巨除了那十几家邸店外,余下的也一五一十说了:“陛下,即便现在。也不能说成功,如果西夏有许多权贵真的开始囤积贺兰石,以西夏可怜的经济,一下子就能将西夏经济催毁。但没有多少权贵囤积。则不能成功。而且也要看章质夫这一战如何,如果能大败西夏人,西夏物价必然踊贵,那时我朝不管什么商货,在那边也会卖成高价。但那边不管什么商货,都相对地严重贬值。这时候只有贺兰石一枝独秀,那么臣谋划时久的计策才能得逞。”
“原来如此麻烦。”
“想撬动一国经济,虽然是一个穷国家,肯定不容易的。这是西夏,如果是我朝这样庞大的经济,臣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两个方面,都开始动手了,只是未到图穷匕现之时。
“章卿有几分胜利把握?”
“陛下,抛开杂学。在军事上,臣真的不及章质夫。”王巨坦然答道,这也是老实话,如果不是乱七八糟的学问,与大手指,即便现在王巨,还是不及现在的章楶。
“当时伐夏……”赵顼一脸后悔。
“陛下,不提伐夏用不用章质夫,就是用了,陛下不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与支持。总管五路大军,时间又那么紧迫,仍会惨败而归。休说章质夫,换成李靖来。也未必能胜利,只能说不会损失那么惨重。”
赵顼眼中闪出更多的后悔与怅然。
“陛下,不怕败,就怕败后不知道败于什么地方。唐太宗那么雄才伟略的人君,两征高丽,仍无功而返。随后唐朝借鉴了前两次出征之误,水陆两路出兵,最终拿下高丽。放心,臣做不到替陛下将燕云收复回来,但肯定能做到替陛下将西夏平灭。不过臣多嘴一句,臣听闻陛下又在宫中吃酒了。”
“咦?”
“臣是陛下的臣,陛下是主,臣是辅,没有陛下,臣只是一个无根浮萍了。”
王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顾自己身体有病,继续在喝酒,万一有了三长两短,到时候你儿子为新君,你母亲为太后,以你母亲的尿性,还会信任我用兵西夏么?你自己完了,宋朝也别想收复西夏了。
但这句话不好说出来的,所以说了一句比较含蓄的话,又表达了他的忠心。因为今年就是元丰八年了,实际上史上赵顼从去年秋天就因为吃酒,中风发作,瘫痪在床上,权利同时向高滔滔转移。
司马光来精神了,献上《资治通鉴》,正卷一共二百九十四卷,也就是后人常看到的那个版本。实际除了正本外,还有三十卷《目录》,用之检索的,另外还有《考异》三十卷,就是注明摘抄那些史料与小说传记的,合上这六十卷,才是真正全本的资治通鉴。
实际这本书早就修好了,除了它之外,司马光带着弟子们还修了《历年》二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其中稽古录意义最大,它颇类似后来的《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从上古到宋英宗史实的简易版。
正因为此功,去年年底,赵顼下旨,以司马光与吕公著为师保,天知道是不是赵顼下的诏旨。估计那时赵顼连说话都成问题了。司马光上位了,今年春天赵顼去世。
赵顼现在平安无事,司马光依然保持着史上的尿性,通鉴早修好了,就是不献,在修其他书籍。
这与王巨无关了。
而且这段历史他记得不清楚,不过越到这时候他越担心,因此时不时地见赵顼时,问一下赵顼身边的太监,太监那敢掩瞒?
“王卿,朕只是吃了一些甜浊酒(甜米酒)。”
“甜浊酒也不行,这样吧,臣回去后,让人替陛下制作一样器物,平时陛下可以用它来榨水果汁,多喝一喝,对陛下龙体大有帮助。”
“那有那么紧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况且是陛下之龙体,臣岂能不紧张。”
“好了,好了,朕以后不吃酒就是,不过种卿既以修好道路,道路两侧蛮人怎么办?”
“陛下,你是担心商队安危吧,无妨,这是千里之遥。而且地形复杂,只有大型商队才敢以往来贸易。他们都有自保能力的,但是开江以西真的不能经营。”
“王卿,你不是说文明越落后。越容易征服吗?”
“陛下,你真想这么做?”
“说一说真正的原因。”
“陛下,如果不惜象臣对交趾那样,那么征服开江以西,还是可行的。然后再不顾各大主户的反对。将巴蜀南方的真正赤贫百姓,向那边迁徙,那么开江以西就可以真正被宋朝占有了。”
这片名义上属于大理控制的区域,面积可不小,从开江开始,一直到那加山,也就是那加山脉,或者叫那加丘陵,种师道在奏章上写的是那迦山,反正都是一样个。它几乎相当于半个福建路大小。
可能后来这一带生活着大量汉缅混血人种,甚至出现大量汉人区,可那是后世。但现在不是,首先是语言,与汉语截然两样,不是方言,大理方言虽与中原不同,但还多是属于汉语系,而那一带则是缅语族缅语支系,风俗更不相同。因此从血脉上,与汉人沾不到任何关系。
所以王巨对这一带的百姓,不会抱着任何同情心。
不过是不可能的。
想用彼岸那种血腥手段对付,虽然地形更复杂。肯定比彼岸复杂,彼岸虽经营之,但皆从海滨开始经营的,现在直接深入到内陆的内腹了,并且可能是南边最恐怖的地区,不过还是能对付的。
然而就在宋朝眼皮底下。又没有象交趾那样,屠杀过邕州百姓,就是交趾吧,王巨也是借助海那边的土著驱逐,并没有公开动用军队进行灭族之战,如果象彼岸那样,宋朝这群文臣会同意么?
而且想迁徙百姓,只能迁徙长江以南的百姓,再往北,即便巴蜀百姓,谁能吃得消哪里的酷热,而巴蜀长江以南,宋朝管理都十分困难了,哪里能谈得上迁徙各大主户豪强手中的赤贫佃农?许多地区不叫佃农,而叫部曲,奴隶,是这些豪强的私有财产!
还有,即便想经营,也要等王巨将西夏平定了,可那时赵顼还能继续活着?
也许吧,但就是活着,王巨也要离开宋朝了。那么谁主持之?不要说章楶,章楶都不管用,因为不仅涉及到军事,还有移民,以及移民的安置,特别那一带的环境,没有王巨指导,就是将百姓迁徙过去了,也是一团糟。
赵顼也会意,当真对彼岸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因此默然。
王巨准备退下,忽然想到,不如乘着这个机会,将事情一起说了吧。
他又说:“陛下,大运河对我朝有没有帮助?”
那还用说吗?
“不说现在对我朝有帮助,即便一千年后仍有帮助,然而隋炀帝得到什么下场?但如果他将乘龙舟下扬州的钱帛,发放给役夫,再稍稍宽松三年期限,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卿是指……?”
“还记得先帝时,臣与陛下议论过陕西义勇之事吧,实际无论义勇或者保丁,如果执行得当,确实有一定意义,比如保甲法实施后,各种盗贼大幅度下降,同时朝廷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兵源。但为何无论保丁或义勇,下面却有很多反对声音?不顾百姓愿意否,强行拉丁训练,教头借助训练之机,大肆敲诈勒索,并且朝廷没有任何资助,强行义勇保丁自己置办武器。试问,有几个百姓愿意之?”
“王卿,你回来就提到此事,说说如何解决?”
“首先一条,既然训练,就认真的训练,朝廷替其置办制式武器。”
“那会花费许多钱帛的。”
“不一定在成套武器,比如刀与弓,平时放于各县县库,毕竟它们是制式武器,非是民间武器,不易在民间流通,但到冬训之时,让教头从县库里拿出来,给保丁与义勇轮流训练。”
冷兵器也在进化当中,古代的戈在宋朝几乎消失了,罕有使用。唐朝的槊,用的人也少了。另外就是剑,西夏人沿用了吐蕃的直剑发展成夏国剑,仍是主要武器,不过宋朝多将剑当成了装饰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