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张思雨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她本想说“死”字,可是还没有说出来。
胡宛如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乱说!我说的是生命,天下所有的生命都是美丽的,不管有没有‘悦己者’,也不管有没有‘知己者’,都应该珍惜生命。我说我没有这种捍卫生命之美的勇气。”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式教育
“是啊,每个生命都是不平凡的,包括世间万物包括一草一木。”张琰说,“我在老家时,每年深秋摘柿子时,我爸爸都要在树顶上留几个柿子,是留给喜鹊吃的,因为冬天喜鹊根本就没有食物吃。摘核桃时也要给松鼠留几个,就是能让它们有食物过冬,能保住命。
柔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他们年轻的脸颊,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轻轻掀起他们的丝丝头发。
“还有收玉米时,会把几个干瘪的玉米棒留给老鼠和野兔,我爸常给我说,它们跟我们一样都是依靠庄稼活着的,它们虽然是动物,但也是有生命的。”张琰继续说,“我们那里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我们从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
“教育”
“对。我爸一直给我说,我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知道以前人们的日子有多苦,他经常告诉一些我们出生前的故事,他说教育不仅仅是在书本里,身边的人,别人的观念对我们都是教育。”张琰说。
“是啊。我们从接受的教育还很传统,也很正统,我爸爸以前也是这样说的,他也给我说过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身边的人,别人的观念对我们都是教育。”胡宛如说,“我爸就是希望我长大了跟他一样,一样的性格,一样的做事风格,一样的爱好……”
“你爸爱好什么”张琰问。
“爱好”胡宛如思索了一会儿说,“我爸没有别的爱好,不爱体育,不爱音乐,不爱打麻将,不抽烟,不喝酒……”
“哪他爱干啥”张琰又问。
这个问题突然让胡宛如有点犯难。她的两道弯弯的眉毛,朝着如早晨残月一样清朗的眉宇间蹙了蹙说,“我爸……他爱看书,看画图。他爱看新闻,是时政新闻,还有科技新闻。他爱关心国家大事。噢,他也爱看国际新闻,爱关心世界大事,特别喜欢关注军事和武器。”
“你爸是个军事迷”张琰说。
“岂止是军事迷胡叔是兵器专家!”张思雨说。
“我爸看不惯八0后。”胡宛如说。
“为什么”张琰问。
“我爸说这些八0后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是新新人类。”胡宛如说,“我们厂里的这些八0后玩起来可疯了,而且吃得好穿得好,在家里跟皇帝公主一样,被全家人溺爱,见了人也不讲礼貌,父母的话他们也不听。有一次,我们厂有孩子买了厚厚一沓游戏币,正在厂门口玩游戏,他妈妈心疼他饿了,就递给他一个煮鸡蛋,你猜怎么了”
“怎么了”张琰问。
“这个男孩嫌妈妈打扰了他玩游戏,居然一把就把煮鸡蛋给扔了,鸡蛋顿时四分五裂在地上开了花。他妈妈好不尴尬。”胡宛如说,“当时我跟我爸刚散步走到这里,我爸一看就生气了,上前一把揪住这个男孩的衣服,把他从游戏机前拽了下来,说他没有礼貌。”
胡宛如接着说;“男孩并不害怕,他一见是我爸爸就瞪了他一眼说,你少管我!我爸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然后就愤愤地离去了。”
“这个男孩认识你爸”张琰问。
“认识。他们全家人我爸都认识。男孩他爸根本管不住他,都对他千依百顺,做啥事都会顺着他。”胡宛如说,“我们离开游戏机后我爸就给我说,现在的八0后虽然只跟你们相差几岁,但远比你们任性,他们的脑子想问题和你们这一代孩子都不一样,他就想不明白,八0后的孩子为什么总觉得谁都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呢”
“新新人类就是不一样,别说你们厂里,就在我们周王村,八0后的孩子根本就没吃过苦,他们从穿得都是买来的衣服,我那时的衣服都是妈妈一针一线自己缝的。”张琰说。
“也就在那时,我爸给我说教育对一个人实在是太重要的。跟你爸说的话一样,他也说,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身边的人,别人的观念对我们都是教育。那时我们厂里许多八0后的孩都在追星,都学着港台明星那样的打扮,还学着人家的口音说话。对,还有孩子学着电影里的古惑仔扮酷,我爸每次见了他们都很无奈。”
他们一聊起比他们不了几岁的八0后,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没等别人说话,胡宛如就又说了起来。
“给我爸还我说,我们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人,身上都传承着祖祖辈辈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做事讲信用、对朋友忠诚、讲礼貌,做事守规矩,可八0后这些孩子根本就不讲这些。”胡宛如说,“我爸说,其实从来没有哪个学生通知书本会学到所有的知识,会学会怎么做人。一个人受到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书本以外,别人的一言一行也都在教育着我们,因为每个国家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环境不一样,所以,每个国家形成的教育也都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教育好,这个说得好。”张琰说。
“你才知道我们胡叔叔在当专家之前,还是我们厂子校的教授呢。”张思雨说着问胡宛如,“宛如,是职大老师对吧”
胡宛如点点头“嗯”了一声。
“现在我们厂的职工大学已经变成轻露理工学院了。”张思雨说,“诶,宛如,你们越扯越远了,你们真能扯,从黄蓉扯到了美,扯到了生命的意义……”
“所有的美也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生命,一切美也都将不复存在。当然有的美是为生命在增光,而有的美却在透支生命。”胡宛如说。
“什么美在透支生命”张琰问。
“浅薄而轻浮的外面表。”胡宛如说。
他们几个聊得很投入,不时有同学从身边经过。
“你们都别在这里聊了,你俩一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哎呀!腿都站累了,要不,我去子栎街道转街了,你们慢慢聊吧。”张思雨听的有点不耐烦了。
胡宛如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浮上了一抹淡淡地红色。
“算了,算了,我们一起去吧。”张思雨说。
“好!”两个人异口同声。
“哎呦!训练有素啊!就连声音都一样齐。”张思雨看看他俩笑着说。
他们说走就走。
“诶,我们这要是去哪啊”张思雨突然问。
“你不是说要去镇上吗不去镇子上还能去哪里子栎镇就是我们这里的香港。”张琰笑着说。
“啊你们还真是要去镇子上我就随便说说而已,就这个破镇子,还没有我们04厂区大,有啥好逛的”张思雨嘟了嘟嘴巴说。
“04”张琰问。
“是啊,这是我们厂,宛如没告诉你吗在香泉省轻露市……”张思雨说。
“要不,咱们顺着学校跟前的那条路去转转,不过,那是一条土路,有点脏。听说这条路一直可以通到远处的大山里。”胡宛如说。
“幸福路”张思雨说。
“幸福路幸福路在哪里”胡宛如惊讶地问。
“就是你说的那条脏兮兮的土路啊……你不知道吗这条路是咱们学校往届的恋人们踩出来的,所以,同学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幸福路。”张思雨说。
“哈哈……”胡宛如听后大笑了起来,“那行,我们今天就去走走那条路,让我们感受一下那里有多么幸福。”
说完,他们三人朝着那条疙里疙瘩的土路走去。
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妙的感觉
“张琰,你的稿子宛如听了整整一个星期,那几天,我们每天的午饭都是端着碗在食堂外面的广播底下吃的。还真没看出来你的文笔这么好,佩服!佩服!”张思雨手里的糖葫芦吃完了,她把细长的签子随手扔进垃圾筒说。
阳光酒在她略微泛着点褐色的脸上。
“你们可不知道,这个稿子把我给写惨了。我是跟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一起去的黄蓉家,而且,还有人家当地县委办干部和乡村干部,如果我把稿子写砸了,那我可就惨喽。”张琰说,“这个稿子改了多少遍,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最近上了些什么课我也都不知道,满脑子里都是黄蓉。”
“我真羡慕你的文笔。这篇稿子写得太感人了,我第一次听都听哭了,连饭也没吃完……”胡宛如问,“这篇幅稿子有多少字”
“一万字。这也是我写过的字数最多的一篇稿子。”张琰说,“关键是誊抄的次数太多了,不瞒你说,半瓶墨水都写完了,手腕也快写断了。”
午后,煦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暧融融的,格外舒畅,春风迎面吹来,轻轻地拂摸着他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他们边走边聊,你一句,我一句,好不很开心。身后,一串串笑声在微风里轻轻的飘荡着。
“从今年5月1日起,全国就要实行双休日了,以后,星期六早晨就可以睡懒觉了,再也不用急急忙忙起来整理内务,想想都舒服啊。”张思雨说。
张琰和胡宛如都没接话,他们像什么都没听见似的,依旧向前走着。其实,他们都不希望这样,因为,每天晨跑时他们都有机会相遇。
胡宛如每天要比张琰跑得早些,张琰每次见到她时,都是在她和她们公寓的女生折返回来的途中,从考勤点签完到后,同学们折返时大都步行。张琰经常能看到,这时胡宛如的额头上会渗出些许细的汗珠,几缕头发会沾在额头上。胡宛如自然也能看见张琰,每看到他,她的心头就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她会冲着他微微一笑,圆润的酒窝和浅浅的笑是上天赐给他最好的礼物,张琰也会在别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极其传神地给她一个微笑,这些动作都只发生在一个细短暂的瞬间,即使是同寝室同学也不会捕捉到。
然后张琰就“噌”地一下从胡宛如身边擦过,飞快地奔向考勤点。每到这时,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一口气就能跑到考勤点。他觉得每次见到胡宛如自己的感觉好奇妙,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有点像触电。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张琰每天都在提前着晨跑的时间,想着一出校门就能遇到胡宛如,然后跟她一起跑向考勤点。可是尽管他早起了,但并没有一出校门就遇到她。
“诶,马上就要双休了,你们怎么一点也不惊讶我们班同学一听这消息都炸锅了。这可是咱们国家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实行双休日啊。想想都叫人高兴。”张思雨略微泛着点褐色的脸上有几分惊讶。
她看看张琰又看看胡宛如,他俩都默不作声,低头慢慢地走着,但嘴角不约而同挂着丝丝笑意。
“你们怎么啦咋都不说话”张思雨问。
“说,说,怎么能不说话呢”胡宛如赶紧抬起头问,“你刚才说什么”
张思雨气得撅了撅嘴说:“你们都没听我说话啊哼!”说完,就撒娇似的将身子转了过去,马尾辫在空中甩出了一道弧线。
“思雨生气了,都怪你不理人家。”胡宛如笑着对张琰说。
“啊我没有不理她呀,我以为她是在对你说话。”张琰说着大步走到张思雨面前说,“你咋还像个姑娘一样,生气啦”
“你才生气了呢!”张思雨说着又撒娇似的将身子转过去,脑后的马尾辫在空中又划出了一道弧线。
时间如梭,转眼进入五月。
五四青年节是91级中专生在学校度过的最后一个节日了,他们就要毕业就要走向工作岗位了。在这个属于青年人的节日里,洛明工业学校掀起了向黄蓉同学学习的热潮。
学校党办和学工办下发通知,要求学各级党团组织以及学工办、学生会,组织在各班班会活动课和团员活动课上,展开当代青年学生使命的大讨论,每个学生还要写出学习心得。
在汽01班班会活动课上,乐迪首先宣读了学校的文件,然后,开始组织同学学习黄蓉的事迹。
学完黄蓉事迹后乐迪若有所思地说:“同学们,黄蓉同学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区,那里非常落后,落后的程度可能在座的同学都难以想像。可是,那里的人非常淳朴。”
“黄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工校青年,我们应该像她一样勇敢,要像她一样,把别人的生命安全和集体的利益放在前面,做一个勇敢而又敢于担当的青年,只有这样,一个人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他说。
“只有人人为社会,社会才能为人人。像歌里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乐迪说,“再有一个月我们就毕业了,真得很舍不得大家,希望你们能在四年的工校生活中认识学习,在学习之余做一切想做的事,不要虚度年华。”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今天的乐迪心情有些沉重,同学们从他那惆怅而凝重的表情里感觉和捕捉到的。
乐迪停了停,将目光投向窗户。窗外是另一个世界,穿过这扇窗户,穿过茫茫的天空,在离这里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连绵不断的大山,在那座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里,有一个叫黄家村的地方,那里有着朴实的村民,还有一个叫黄守仁的村支书。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关于生命的意义,我觉得,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的名言说得非常好,以前还没有太多的感受,可当毕业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时,我才更加理解到这句话的真谛。同学们……”乐迪将目光从窗外收了回来,他注视着大家,眼睛里饱含着一种坚定的,执着的,而又有些特别的目光。
他说,“同学们!我想跟大家再重温一下这句话:“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两个星期后,学校党委在庄严的党旗下让黄蓉火线入党,在临毕业前将她发展成了中国**党员。
毕业的脚步越发匆忙地走来,91级学生的分配工作已经启动了。乐迪和黄蓉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生怕分配不到同一家单位。
第一百四十四章 科教兴国
这天。
晚自习快上课了,张琰刚一坐到座位上,突然从空中飘下来一封信,张琰赶紧抬头,武军强正站在面前。
“今天轮你取信了”张琰问。
“是啊。我还以为你在寝室,把信给你带到了寝室,结果没见人,我就又给你带到这里来了。”武军强说。
张琰正要拆开信封,武军强突然又把信封拿了起来,他指着信封上的落款问:“这是你上过的初中”
“是啊,陆风省鸣西市紫仙县后稷乡中学,有什么问题吗”张琰突然意识到他为什么会对这几个字敏感了,就故意问,“你是不是想起了一个人”
“没,没什么,我随便问问。”武军强说着就笑了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张琰当然知道王玲跟他毕业在同一所学校,武军强肯定是因为一个校名而想起了一个人。张琰看着武军强高大的背影笑了笑,将视线投到窗外。
夜幕正渐渐降临,轻轻地笼罩着校园,但这会天并不像冬天那么黑,而是浅灰色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