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国殇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未知
佟麟阁、赵登禹的死,在北平乃至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北平军部,宋哲元闻讯先是呆立无语,继而抱头大哭,痛侮交加地吼道:“断我左臂矣。小鬼子,此仇不共戴天,来日必报!”
法国巴黎,中共出版的《救国时报》载文敬悼佟赵二将军,称其为“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7月31日,南京中央政府发表褒奖令,追赠佟麟阁、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
佟、赵二将军壮烈殉国,也为29军、为中国军队争得了颜面。
中国民众在饱受外敌压迫后,对任何一支敢于抗击敌寇的军队都是不吝惜自己的热情和感激的。
当南苑教导团残部突出重围列队进入广安门时,路旁行人看见中国军队都停下了脚步,脱帽致意,鼓掌欢迎。
路旁每隔数十米便设桌几张,上面摆满西瓜、酸梅汤及各种食品,任由军人享用。
但军人们眼中噙泪,没人去动这些东西。他们愧悔交加,愧于战败沙场,以致无颜见北平父老,无颜接受他们付出的大多的爱与期待。
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股要为中国人、为中国军人争回尊严的冲动。
北平、天津,中国军人战败了,败得极惨,但他们胸中升腾而起的屈辱和复仇烈火,却燃起了日后全面抗战的胜利之光。
哀军必胜,29军现在成了地地道道的哀军。
张自忠:谜一般的抗战将军
平、津之陷,尤其北平故都的沦陷,真正刺伤了蒋介石那颗坚硬的心。
8月初的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历代古都,竟沦犬豕矣,悲痛何如——然此为预料所及,故昨日已预备失陷后之处置,此不足惊异也。”
但就在蒋介石记录自己心情的时刻,有一名中国将军,以一种既非俘虏、又算不得中国政府平津统治者的特殊身份在北平艰难地与日本人周旋着。
突然爆发的战事又突然间结束,地方军政大事、中国第29军尚未撤离的部队、阵亡或负伤的官兵、抗日烈士的眷属……,太多的事都需要有人来处理、来善后,而这些事日本占领军是决不会替你代劳的。相反,日本人在这些事上别找麻烦就算是万幸了。
原29军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张自忠将军,此刻正以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的身份艰难地在中国方面的利益和日本占领军粗暴的要求间挣扎着。
“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宋哲元临走时留给他的这句话,在张自忠耳边萦绕着。这一刻,他方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
早在7月底,当日军开进北平城时,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的安民告示便无所顾忌地贴在了张自忠刚刚贴出而墨迹未干的安民告示上。
事实上从这时起,平津等地的统治者已经易人。张自忠虽名为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长,但他的话、他的权威甚至不如一个日军中佐的话管用。
7月29日,张自忠在冷冷清清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办公室里,见到了门也不敲便闯了进来的政委会顾问、日本中佐樱井。
“张将军,你的看看这个。这是昨夜紧急会议上决定的,当时你很累,没有打搅你。”樱井说着,递给张自忠一份简要会议全文。
张自忠展开一看,一股热血直往上涌,几分钟前樱井无礼闯入的不快转而变为一腔愤怒。决议上写道:
“中华民国26年7月28日夜,冀察政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决定:
“(一)免去秦德纯、萧振瀛、戈定远、刘哲、门致中、石友三、周作民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之职。
“(二)任命张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邹泉荪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三)任命潘毓桂为北平市公安局局长。”
如此重大的任免事宜,日本人却不让他这个委员长参加会议,如今却让他过目、签字,这岂非拿他当傀儡、摆设?!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日本人所谓的“地区特殊化”的滋味。
但对张自忠来说,一切仅仅是开始。
几分钟后,樱井当着张自忠的面对新上任的张壁、潘毓桂发号施令,又是维持北平城治安、又是挖出城内潜藏的共产党和抗日分子,俨然一副主人的姿态,把张自忠冷冷地抛在一边。
“张将军,你很累了吧?”樱井送走张壁、潘毓桂等人后,盯着张自忠不冷不热地问道。
“咳!眼窝都塌下去了,你这是何苦呢?!听说你今天吃过早饭就来办公,真是勤政之至。不过我更欣赏你们道家的一句话:无为而治。身为委员长,其实你不必事必躬亲。让我们下属多搭把手,难道我们还敢不尊重您的旨意吗?我劝你该多休息休息。”
“樱井先生,我休息的已经不少了。如果你或者别的什么人认为我碍事的话,请明言,我将辞去这个代理委员长的名份。”张自忠从樱并的话中品味出日本人想独揽大权而仅让自己挂名的伎俩,当下便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他心里再明白不过了,日本人现在仅仅是利用他,一旦稳定阵脚,他这个中国人委任的委员长早晚得下台,脑袋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送走樱井,张自忠一肚子气没处出,一拳擂在桌子上,哀叹道:“日本人如此无情无义。让我呆一星期?我现在是一分钟也不想再呆下去了。咳,国人还不知该怎么骂我呢?也许此刻我已被骂成了第二个张汉卿?”
张自忠自问自答,思绪又飞回了7月28日北平第29军撤离前的那最后一次会议上。
宋哲元宣读完蒋介石命29军撤守保定的命令后,就再没说一句话。会场里烟雾腾腾,静得似乎能听到抽烟的“咝咝”声,每个人心里都像是压了块石头一般沉重。撒退容易,可这一撤,北平、天津就完了,不但29军失去了平津这块风水宝地,29军更要为丧失这块宝地而承受来自全国的压力。不论日本人多强,也不论29军有多少借口,身为军人却战败失地,丢失中国的尊严,国人将何以原谅他们。此刻,宋哲元、秦德纯、张越亭、张自忠等每个人都感到这枚苦果实在难以下咽。
“诸位,”宋哲元嗓音沙哑发涩地开了口,“眼下欲战不能,欲和又为日本人所不许,日本人进城已是朝夕之间的事,关键时刻还得诸位拿主意。”
宋哲元说着,眼光瞟来瞟去,几次定在张自忠的脸上。见张自忠毫无表示,只能又把目光移开,但张自忠明显能从对方的眼神中感觉出一线失望。
张自忠作为29军最为精锐的38师师长,与宋哲元关系自然非同一般。事实上,两人不但同是山东老乡,还是情同手足的莫逆兄弟。宋哲元官场几涨几落,张自忠每次都铁了心跟在宋哲元身边,一直被宋哲元视为知己。眼下见宋哲元为难到如此地步,觉得不说话是不行了。
“委员长,今日北平四面被围,已成死地,决不能再战而做无谓之牺牲。29军先西北军、后东北军,风风雨雨中度日,既受日本人之气,又受南京中央军欺压,实在不易。今日不论怎样,要先保住全军。以荩忱(张自忠字)之意,委员长不妨先挪动一下,南下保定重新集结部队,以计长远。”张自忠咬牙含泪说出此番惊人之语。此时说这种话,无疑表示自己愿留在北平,与日本人周旋。由于事关抗战还是妥协这一敏感问题,留下来的人必定要被国人骂为汉j,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因而没人愿开口。关键时刻,还是张自忠解了宋哲元的围。
宋哲元此刻也是双眼噙泪,深感还是患难时刻见人心。张自忠当时虽表示个人毁誉在所不计,但宋哲元却不能让挺身而出的兄弟受难。当下掏出笔来,刷刷刷在纸上写下:喷令张自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兼北平市长。宋哲元。”
写罢,将命令交给张自忠,说道:“荩忱,你设法在北平拖住日本人,为我们争取到1个礼拜的缓冲时间,待我全军收缩集结后,我军便可恢复有利态势。”
说着,宋哲元激动地握住张自忠的手说道:“荩忱,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我今晚就走了,让你为难了。这张命令就是再见时的凭证,你留好了,至于委员长那里,我负责说明一切。”
当晚,宋哲元、秦德纯等率29军军部离开了北平,南下保定。
张自忠仅指定副官、参谋、勤务等六七人随他留平,他的警卫排也被他送回原部队参战。临别前,他给38师副师长及旅、团长们修书一封,说明奉命留平,暂离部队,叮嘱部下团结一致,在副师长率领下听军长命令,坚决抗战,努力杀敌。
29军走后,张自忠孤处危城。此刻,误解谣诼纷起,有人说是张自忠“宫”赶走了宋哲元,在沦陷区与日本人合作图谋华北;也有人说他与日本人早就订有“密约”,日本人不但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温柔的日本美女。南京街头甚至出现了攻击、谩骂张自忠的标语,某家报纸则取其名讥讽他“自以为忠”……
日本人的攻击诽谤他可以毫不在意,但国人的攻击指责他怎能无动于衷,更何况他还是一个血性军人,但他自认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国家民族,下对得起列祖列宗,他默默地忍辱含垢,相信总有一天,时间能向天下辩明一切。
在夹缝中生存确实够难的。日军进入平津后,大张旗鼓地与汉j勾结成立伪政权,多次软硬兼施地要求张自忠提出通电反蒋、反共,都被他一一加以拒绝。事实上日本人并不相信他,急于让他通电,好断了他的后路,拴住他,同时派出不少汉j和日本特务盯梢、跟踪,想把他完全控制在日本特务的掌握之中。而张自忠则拼命摆脱,拖延着日本人提出的各项要求。
另一方面,他加快了自己





国殇 第 12 部分
另一方面,他加快了自己行动的步伐。见日本人对他派出的谈判代表一连数日置之不理后,他开始了秘密的活动。他一面秘密下令各地政府官员开仓放粮,帮助战乱中的百姓渡过饥荒;一面通过过去冀察政委会中的熟人和红十字会,秘密转移未撒出的部队、掩埋29军阵亡官兵、分散隐蔽伤员,并专门派人接济安置29军留平眷属……。
8月7日,见宋哲元交待的延缓日军1周的计划已经完成,自己再留北平已无意义,便宣布辞去一切代理职务,避进了一家德国医院。
一个月后,张自忠历经艰险,终于从天津登上了英国商船“海口”号,先烟台、后济南,最后转达南京。在济南,他给手下的李致远旅长修书一封,说道:
“忠奉命留平以后,未能与诸弟兄共同杀敌,致令诸弟兄独任其劳,深以为歉。而社会方面多有不谅之处。务望诸弟兄振奋精神,激发奋勇,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诸弟兄素抱爱国热忱,值此呼吸存亡,谅必誓死雪耻。”
佯洋数百字,道出了张自忠对日军深恶痛绝、跃跃欲战之心。
张自忠的两位老长官冯玉祥、宋哲元得知他安然脱险的消息后,欣喜异常,派专人将他接到了南京。见到老部队的人,他竟激动地淌下了热泪。
他原以为雨过天晴,一切都将过去,但踏上京城的地界,他才发现一切都错了。
南京街头,攻击张自忠的标语随处可见,不时仍有报纸在攻击他滞留北平、与日本人勾勾搭搭,不明不白。听前来接的人说,军委会里不少军官主张对他实行军法会审,宋哲元虽百般努力,四方游说,但仍是群情汹汹,百啄难辩。联想到1936年他出访日本归来后国人痛骂他的情景,再想到29军杂牌军处处遭冷眼的境况,他的心情不禁有些灰暗,也许他此番归来再难返回原38师老部队了。
果然,他在北平、天津这一个多月的游离,使太多的人产生了怀疑。宋哲元四处奔走,几乎动用了一切关系,由冯玉祥、鹿钟麟、李宗仁等多人出面说情,蒋介石才同意对其免于军法审判,只给他撤职查办处分,以观日后表现。
张自忠替人受过,遭骂又丢官职。但他这时不想抱怨,也不想解释,他深信时间能荡去一切疑雾,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在这一点上,他较一般的军阀有更大的气度和更深的涵养。他的内心里只憋着一股劲,要用战场上的表现来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
不久,不知是蒋介石认识了张自忠的清白,或是用人之急,老蒋舍不得让这位1933年长城抗战中的虎将闲着,便任命他为国民党军政部中将部副。11月,在李宗仁、宋哲元的保举和原部队官兵的要求之下,张自忠终于又返回了自己的老部队59军(前38师扩编而成)任军长。
仍没有见谅于国人和舆论界的张自忠终于有了重返前线的机会。在59军驻地,他热泪盈眶地对手下众将说:“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年,当以热血生命报国家、报知遇。”
张自忠说到做到。淮北克敌,张自忠首战立功;临沂苦战,张自忠不计前嫌,毅然解围庞炳勋部,重创板垣师团,不但令板垣震惊、令仇人庞炳勋叹眼,更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局,临沂一战,张自忠名杨天下,昔日的“汉j”成了今日的英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发布命令,撤销对他“撒职查办”的处分,并将其升为第27军团司令。
但张自忠并未止步,而是不断身临前线,在战场上频繁建功。
徐州、武汉、襄东、枣宜,凡是战火最炽烈的地方,都留下了张自忠精干健硕的身影。凡是他参加的战斗,几乎都奏响了胜利的鼓乐声。两年中,他转战南北,屡胜劲敌,已在国人心目中奠定了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的地位,鄂北前线,张自忠更是威名远震,妇孺皆知。
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只要发现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绝不吝惜感激和热情的,就像他们当初痛骂他为“汉j”一样慷慨大方。全国各界为感激张自忠戍边之功,竟发起了一场献旗运动,数百面锦旗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无尚崇敬和殷殷重托。黄埔军校第14、15期60多名毕业生为能投奔到张自忠的麾下,放弃了任其他部队连长的职位,而甘愿到他手下任排长,一时曾轰动全国,传为美谈。
张自忠就这样不顾一切地拼杀在前,胜利在前,以自己的行动远远走在全国各路抗日大军的前列,直到1940年5月倒在两名日军士兵的刺刀下,完成了自己以身报国的宏愿。他是抗战中倒在前线战场上的第一位集团军司令。
张自忠的死曾轰动全国。灵柩从宜昌运往重庆,沿途成千上万的各界民众自动迎候奠祭,表示哀悼。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军政要员数百人曾亲往江岸迎候。重庆和延安,都为张自忠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全国各地也都先后举行了追悼公祭仪式。成千上万的挽联、悼文、诗词中,周思来的悼文可算精彩而全面。文中说:“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勇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位极特殊的人物。生前代人受过,遭受国人唾骂,就是今天也有不少史学家对这段历史抱有疑问,他的所做所为有时像谜一般困扰着历史学家。但不管怎样,他在日石战场上的辉煌表现以及殉国后那极尽哀荣的动人情景,足以使其在中国抗战史上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从这点上说,张自忠是个爱国军人,血性汉子。
抗战!全面抗战!
的中国,回荡起直冲云天的吼声:抗战!全面抗战!
7月29日,平津失守的噩耗传到南京,也传遍了全国。
当日,蒋介石虽然心情沉重,但在向英、美、法等外国记者发表谈话,解答有关平津失守等问题时,仍显示出一个大国元首的镇定和信心。为身处前线战场的部下考虑,也为那些敢于对日军奋起还击的中国军人撑腰,他一人揽过了平津失败之责。他说:“余身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兼负行政责任,所有平津失败问题,不与宋事,愿由余一身负之。”当一位英国记者问道中国今后的对日方针时,蒋介石语气坚定地回答说:
“今日平津之役,不过其侵略战争之开始,而决非战事之终局”,
“我政府对日之限度,始终一贯,毫无变更,即不能丧失任何领土与主权是也。我国民处此国家之存亡关头,其必能一致奋斗到底。余已决定对于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惟望全国民众沉着谨慎,各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决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也。”
数日后,他在会见路透社记者时,又欲将已经到来的抗战扩大至国际范围。
他说,日本侵略中国,不仅是在摧毁中国而谋其自身建立一大陆帝国,而且威胁国际间整个之安全;中国的抗战,也不仅为中国本身战,且为根据条约之神圣以生活于此领土上之其他各国侨民利益战,特别的是那些在中国商业利益被敌人摧毁,代表被人驱走的国家。最后,他再次表明了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态度:中国必须保全其主权,维护其行政与领土之完整。
蒋介石既然已痛下决心,准备抗战,也就不在乎日本人对他的话将作出何种反应,他甚至是有意想让日本人听到他的声音,因而在国内外大造抗日舆论。
对他的抗日态度的急骤变化,别说日本人毫无准备,就连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也心存疑虑,不知他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这么些年来,蒋介石内里外里大耍政治手腕,把各地军政人员都搞怕了,没人愿做挨打的出头鸟。宋哲元优柔寡断,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但日后的抗日英雄、与蒋介石多年斗法的广西实力人物李宗仁将军这次却号准了蒋介石的脉搏。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李宗仁、白崇禧正在广西。
当时两广处于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半游离状态。多年斗法,李、白二人虽不乏军事韬略,政治上却远非老蒋的对手,几次倒蒋均以失败告终。但面对山高路远,又有李、白两员大将坐镇的广西,蒋介石也无计可施,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接受两广承认中央,税收人事行政等权却归广西独有的半独立状况。
当然,蒋介石并没忘了卧榻之畔的这两只虎。卢沟桥事变后约四五天,蒋介石从庐山上给远在桂林的李、白二将发去急电,声言中央已决心抗战,约李、白二将速赴庐山,共商抗日救亡大计,这又在两广将领中引起一番争吵。
李宗仁冷眼静观,觉得老蒋此次声言绝非戏语。在两广高级将领军事会议上,李宗仁充满自信地对手下诸将说:“老蒋生性狡诈不假,也早有意借机吃掉我们和各路地方军。但此次宣言相信发自他的内心。”
扫了一眼在座众人,李宗仁闪动着一双精明的眼睛,条理分明地继续说道:“现在的形势着他非抗战不可。眼下日本人对我中国步步紧,已决非蚕食而已,而是实现其一举征服中国之国策。相信中枢已无忍让的余地。今日之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今日纵使南京中央和老蒋有意拖延,只怕日本人未必容许。”说着,语气一转道:“这次老蒋若再不抗战,而欲采取投降一途,则不仅全国军民不能同意,恐怕他的嫡系部队也将自动实行抗战。”
李宗仁的话有理有据,说服了手下众人,连聪明过人的“小诸葛”白崇禧也点头称是。李宗仁对蒋介石太熟了,对战乱年代的中国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话自然入木三分。见众人点头认同自己的意见,他话峰一转,又转到了会场上各位将军最关心的话题上来。
“这次老蒋欲招两广军参战,也必招全国各地的地方军参战。不能说他没有借机消灭杂牌的念头,但他抓的时机有利。眼下全国各地群情激奋、抗日声势倒海翻江,谁不抗战,谁拒出兵,不啻为全国公敌、民族渣子。我们在全国民众眼里已为军阀,节骨眼上决不能现丑于天下。”
这时,李宗仁似乎有些动了感情:“另外,从良心上说,吾等身为国之军人,华夏子孙,国家有难,吾等岂能坐视不顾。如过去所为皆为争民权、卫民主,则今日为国为民应义无反顾。我们也决不能在抗战问题上给南京以攻击我们的口实。”
当天讨论,广西便率先定下了参加抗战的大计。李宗仁毫不犹豫,当下急电蒋介石,表示:“中央既已决心抗战,我辈誓当拥护到底,崇禧当即遵命首途,听候驱遣,我本人暂留桂林,筹划全省动员事宜,一俟稍有头绪,亦即兼程北上,共效驱驰。”
李宗仁、白崇禧虽与蒋为敌多年,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顺应民意,响应中央号召,共赴国难,不失为血性十足的堂堂汉子。日后,白崇禧身为中国军副参谋总长,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李宗仁台儿庄痛歼日军精锐上万人,轰动中外,更是名垂抗日青史。
与李宗仁、白崇禧一样,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青宁二马等一批地方军将领,也在古老的中国面临多灾多难的困境时,毅然停止了分裂,停止了国内的厮杀,主动通电全国,请缨抗战。这种举国一致的效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在被外敌欺压凌辱了上百年后郁积在胸膛里的愤怒和觉醒的总爆发。蒋介石也被这冲天的烈焰震呆了,此刻,他更理解了一句至理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蒋介石更坚定了全面抗战的信心。
8月8日,蒋介石在南京发表《再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声称:“此次日军大兴入寇,卑劣诈骗,巧取我平津,焚烧杀掠,蹂躏我同胞,天津化为灰烬,北平沦为倭巢,此诚我民族莫大之奇耻,亦中国历史未有之巨变。为此,全军将士要树立五点精神:一、牺牲到底的决心;二、最后胜利之自信;三、运用智能机动应付;四、军民团结亲爱精诚;五、坚守阵地有进无退。”
1...1617181920...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