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不急,今日父皇的买卖开业。朕这个做儿子的,怎好不到场等会跟父皇一起出宫,朕也好安排一下保护父皇的事宜。你也都听说了吧,父皇决定在天上人间常住,不回宫了。

    是听说了。长孙皇后犯愁道:早上的时候,臣妾已经过去劝说一回了。但是父皇这次是铁了心了,无论臣妾怎么说,他都不肯改变主意。陛下,臣妾心中惶恐,是否臣妾哪里做得不周到了,惹恼了父皇,不然怎会如此

    皇后莫要多虑了。李世民拉过长孙皇后的手,道:朕刚刚也去见过父皇了,以朕看来,这事儿还要算在李牧那小子头上,定是他撺掇的。也要怪朕,忽略了父皇的心思,这宫中生活枯燥,不怪父皇会觉得无聊。

    长孙皇后笑了笑,道:陛下无需自责,每日朝中的事情已经很多了,陛下毕竟只是一个人,分身乏术是可以理解的,还是臣妾的不是。

    没有谁的不是,也是情况特殊了一些。好了,不说这个了。皇后今日若无事,不如与朕一起出宫,给父皇捧个场,索性叫上承乾和青雀一起,父皇必定高兴。

    这长孙皇后有些犹豫,道:恐于礼不合吧。

    李世民苦笑道:皇后,父皇都已经在两仪殿做了广告了,如今朝野谁不知道天上人间是父皇的产业,不过就是不说罢了。你我同去,谁也不会说什么。如今啊,只要哄得父皇高兴,朕这个当儿子的,在所不辞了。

    好吧长孙皇后起身,道:那臣妾这就去东宫一趟,青雀那边,臣妾也会派人去知会一声。

    李世民颔首点点头,又吩咐高公公去做准备。帝后一同出宫,算是一件大事,即便这次情况特殊,用不得仪仗,但是保卫工作也是很复杂的,高公公要提前去做准备,而且之后如何保护李渊,也要尽快拿出个章程,挑选人手,勘察地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应付的事情。

    且不管宫中如何安排,逐鹿侯府这边,李牧一行人已经出门了。今天算是‘倾巢出动’了,李思文都带上了娜扎,李牧自然没理由不带上白巧巧和李知恩,加上李重义和四个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崇仁坊进发。

    李牧骑的白马是李世民赏的,今早御马监的人送过来的,浑身雪白无一丝杂色,按上一个牛犄角就是独角兽。李牧非常满意,他小时候听三国演义评书,最喜欢的就是赵云的那一段,银枪白马,七进七出,所向披靡。所向披靡他是够呛了,但是七进七出和银枪白马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昨天晚上,他就做到了七进七出,现在有了白马,距离赵云就只差一把银枪了。

    李牧低头往夸下看了一眼,不知道这杆枪算不算是银枪,要是算,老子现在就是赵云了。李思文骑着马在他旁边看到了李牧的表情,抖了一下马缰绳靠了过来,道:哥,你想啥呢?

    与你无关!李牧有点恼李思文不听他的话,没给他好脸色。

    干嘛呀。李思文嘻嘻笑道:哥,我知道你跟我生气了,但是你放心,你弟弟我做的是好事。现在不能跟你说,你等今晚过了,你就知道了。

    李牧瞅了他一眼,道:你还挺美?我可告诉你,今天到场的人都不是一般人,真要是出事了,你吃不了兜着走。

    哎呀,放心吧,说了是好事就是好事。你怎么变得如此啰嗦啊,真是李思文拨转马头走了,李牧叹了口气,把李重义叫了过来。

    今天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寸步不可离开夫人。

    李重义点点头,对身后的护卫示意了一下,四匹马分四个方向,紧紧地护住了马车。

    不多时,来到了天上人间。

    李牧从马上下来,小陈公公就迎了上来。他也是刚到,带着第一批太上皇的东西过来安置的,主要是李渊的一些应用之物,随身的细软等会随着李渊一起过来。

    侯爷,您可真是不着急啊,咱家可快要急死了,您瞧,现在手都抖呐。

    李牧笑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如今到了开业的时候,等着赚钱就是了,有什么好着急的。还没恭喜公公,如今可是这天上人间的经理了?

    早前李牧给天上人间制定章程的时候,已经点出了‘经理’的概念,解释为‘经营与管理之人’,简称经理,倒也符合古人的思维。这小陈公公是李渊身边亲近的奴婢,此前又一直在这里盯着,这个经理的位置自然是他没跑了。

    诶呦,可别提这个了。小陈公公叹了口气,道:太上皇口谕,让侯爷您来做经理,咱家只是个副经理。一应事务,都由您来节制。可怜咱辛辛苦苦,还是赶不上侯爷在太上皇心中的分量呀。

    李牧听出了酸味,笑道:太上皇偏爱罢了,我也不能总在这里,具体的事务还不是你来主持么,早晚这个位置都是你的。李牧回身从李重义手里接过一个荷包,笑眯眯地递了过去,道:前日劳烦公公相助,小小薄礼,不成敬意。

    这如何好意思!小陈公公嘴里这样说着,手上却一点不慢,把荷包接了过来,刚一过手,他心中便有数了,至少也有二三十两银子,顿时语气里什么酸味都没有了,笑呵呵地把银子往怀里一收,道:侯爷真是财神,以后咱家不在宫里了,更要仰仗侯爷了。

    不在宫里?李牧不解,问道:公公这是何意?

    小陈公公把李渊的决定告诉了李牧,苦笑道:早上皇后来劝了一回,刚刚陛下也劝了一回,谁都没该了太上皇的主意。刚我出宫的时候,太上皇还说呢,从今往后,咱们都是新的身份,新的人了,跟从前不搭边。我也得换个名字,太上皇赐名陈冠,往后侯爷就叫咱小陈就行。

    陈冠?李牧眼皮一挑,脑海里浮现了那个曾经叱咤摄影圈的男人,太上皇真不愧是疑似穿越者啊,起名都是如此的优秀。

    小陈算什么称呼,自然是要叫陈经理。

    对对对,您也是,李经理。

    俩人商业互捧了一波,小陈公公去安置东西了,李牧笑容一敛,叫来一个服务员,让她把白巧巧等人带去二楼的包间。娜扎也跟了去,李思文没有一起,而是跟在李牧身边。

    哥,刚刚你笑得好虚伪啊一个阉人而已,你跟他客套什么。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是太上皇身边的近侍,得罪他有什么好处?花点钱,就当买个门路,你看前天不就用上了么?

    也是。李思文点点头,顿了一下,又道:但换成是我,我可没那个耐心。

    行了,没事自己溜达溜达,我这还忙着呢。

    嗯我看看秦怀玉他们来没来,他们若是来了,我也好显摆一下。李思文说着走了,李牧却留在了一层,如今虽然距离开业尚早,但是送礼的却快来了。太上皇的买卖,朝中有名有姓的大臣,王公贵戚,谁不得备一份礼物。须得有一个知客在此接待,李牧今天早来,就是为了充当这个知客。更主要的是,他也非常喜欢有人送礼的感觉。

    正琢磨呢,就有人到了。申国公高士廉,李牧跟他有过一面之缘,太庙告祭那天,他也在场。李牧的记性好,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却记住了他的模样。

    申国公,小子有礼了。

    啊,逐鹿侯。高士廉笑了,道:逐鹿侯的名声,老夫这几日是常常听人说起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我听说,陛下封你为内帑令,掌管皇室产业,真是慧眼识人。这天上人间,想必也是逐鹿侯的主意吧?

    消息传的是真快啊!

    区区不才,也就这点粗俗的本事了。上不了台面,这不是么,才做了几天的官,就让人赶下来了。

    怎么能这么说,老夫可听说是你自己辞官的。魏征素来牙尖嘴利,在你面前也甘拜下风,后生可畏呀!说着,高士廉凑近了一点,压着嗓子道:李牧,这次为了救你,老夫损失了一个矿山,你要是不给我补回来,老夫跟你没完。

    说完,又笑着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后生可畏!

    李牧也笑了:申国公楼上请。




第94章 不一样
    高士廉今天来得早,是有原因的。

    当年参与玄武门事变的文臣武将,大多深受李世民大恩,非如此,也不会跟李世民冒如此大的风险。只有高士廉不同,高士廉是李世民的长辈,他与李渊是平辈,在他归唐之后,深受李渊的恩惠,他早知道李世民在谋算什么,却在伴驾的时候只字不提。玄武门事变当日,李渊在宫中听到了吵闹声,问高士廉发生了什么。高士廉先是告诉李渊,是守卫宫廷的千牛卫在操练,随后事情败露,高士廉又阻碍李渊调动人马,极力拖延时间,最后李建成与李元吉惨死。

    可以说,高士廉在玄武门事变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如果不是他拖延了时间,凭借李世民的那点人马,未必能成就大事。在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兵马也所剩无几了。而当时手握重兵的大将,还都是听命于李渊的。甚至仅仅是皇宫的禁军,都可以把李世民剩下的那点人剿灭。

    李渊没有杀李世民,也是因为高士廉。

    高士廉对李渊说,皇子之中,唯有李建成与李世民堪当大任。如今李建成已经死了,再把李世民杀了,大唐江山将后继无人。而掌握重兵的大将们,也将效仿隋末群雄,纷纷自立。突厥又在侧虎视眈眈,大唐危在旦夕。

    李渊到底是已经老迈了,不复当年起兵时的雄心壮志。他思虑了一天一夜,最终还是没有杀了李世民,反而立他为太子。随他后心灰意冷,逐渐让渡权力。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是前后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朝堂的调换。直到决定征讨突厥之前,他才算是掌握住了朝堂。

    而高士廉,自觉惭愧,无颜面对李渊。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感谢他的功劳,拜他为侍中。后来高士廉自污请辞,把侍中的位置让给了王珪。高士廉数次求见李渊,但是李渊一直不肯见他,二人的关系跌至冰点。

    他这次早早地来,就是为了讨好李渊。若有机会能缓和一点关系,他就不虚此行了。高士廉对天上人间没有多少期待,他出身北齐宗室,年轻时候素有名望,与公卿结交,是见过世面的人。但今日来到这天上人间,却让他产生了耳目一新之感。

    先是这些伺候的人的装束,清一色的对襟短打,显得干净利落。而且全都是十几岁的小丫头,看着就娇俏可人,令人赏心悦目。李牧把他送到楼梯口,就有一个小丫头笑意盈盈地迎了上来,见了他也不害怕,口称‘先生’,这让高士廉心中产生了一种别致之感,长安城的大小酒楼也有百八十家了,高士廉没去过一半,也至少有三成了。旁的不说,就这伺候的人,天上人间就高了不止一筹。

    高士廉不是好色之徒,即便他是,他也不敢在这里放肆。见这个小丫头机灵,而且不知怎么回事一直跟着自己,便开口问道:小丫头,你跟着我作甚?

    回先生的话,经理说了,今天只要是他送到楼梯口的人,就都要好生伺候着,我专门负责伺候先生,先生需要什么,都可以跟我说,我来帮您安排。

    哦?这倒是有趣。高士廉笑了笑,问道:李牧这小子,打算把我安置在哪里?

    这就到了。小丫头往前走了两步,来到了一个包房门口,道:经理说了,这是二楼的包间,专门用来款待贵宾。

    二楼的包间?高士廉看了眼旁边通往三楼的楼梯,问道:这三楼是什么去处,一共几层楼?

    回先生的话,天上人间,一共五层楼。

    高士廉有些不悦,道:那为何不请我楼上坐?难不成是我不配么?

    小丫头是经受过训练的,不慌不忙,道:先生莫怪,这是咱们天上人间的规矩。三层楼以上,非收到主人邀请不可进入。但是我可以跟您简单说一说,三层是拍卖场,四层是会所,五层是主人的住处。

    似乎是知道高士廉会问,小丫头接着解释道:拍卖场,顾名思义,就是拍卖贵重物品的地方,价高者得。有需要的人,可以租赁我们的地方进行拍卖,又或者家中只有一件宝贝,也可以拿过来,我们这儿有鉴定师傅,会为宝贝估价,每月十五和月末两场拍卖会,在拍卖会开始前三天,大唐日报会有专门的版面做介绍,您留意即可。

    四层的会所,是主人招待朋友的地方。我只是负责招待二层的贵宾,四层的会所我没有资格进入,具体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但是今日主人会在会所招待朋友,届时收到邀请之人,会有人通知的。

    是这样高士廉听了,心中有些惴惴,他自然知道此间的主人是谁。听说四层只有收到主人邀请方可进入,高士廉顿时觉得自己没戏了。想到今天王宫贵胄,文臣武将都会来此,他高士廉若是只能在二层,而没有收到去四层的邀请,来日再见面时,面上须过不去。

    高士廉打定主意,等会一定要找李牧说说,无论如何,也得去四层。

    进了包间,小丫头拿来了一个茶壶,娶了些茶,为高士廉沏上了。高士廉看着小丫头一板一眼地沏茶,不知道她在干什么。茶,他是认得的,也是喝过的。但是小丫头这个沏茶的方法,他没有见过。

    事实上,唐代以前,茶是作为药用的。到了隋末,制茶工艺发展,人们意识到茶还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之用,才遂开启了品饮之风。初唐喝茶,只有三种方法。一曰,煎,二曰,庵,三曰煮。至于后来陆羽的《茶经记载的茶道,则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

    煎茶法,就是在水刚刚开始沸腾时,把茶末放入其中,然后再煮沸一次,就可以进行饮用了,若嫌口味清淡,富庶的人家可以加点盐。这样煎出来的茶,一般都是连汤带水一起吃下去的。

    庵茶法,就是在茶瓶中放入一些茶末,然后冲入开水,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喝而不能吃。

    而煮茶法则是模仿熬药的过程,把茶叶和姜枣等一起放入锅中进行彻底的煮,这样煮好的东西全部喝下去,这就是所谓的煮茶了。

    但看这个小姑娘制的茶,却与这三种都不同。她拿出来的茶叶,不是粉碎后的茶末,而直接就是叶子,看样子似乎是晒干过的,又像是烘焙干燥的,直接放进了壶中,冲入了开水,不加盐,也不加姜。

    高士廉看得眉头紧皱,这也太寒酸了一点吧。而且这算是什么喝茶的法,三不靠,这样泡出来的茶,真的能喝?

    小丫头

    先生请讲。

    你这是茶?

    嗯。小丫头微笑着解释,道:这是只有天上人间才有的茶。

    高士廉掀开壶盖,看了眼里面已经泡开的茶叶,道:你给我倒一杯,我尝尝。

    小丫头依言倒了一杯,高士廉摸了摸茶杯,不是很烫,便端起来一饮而尽。

    唔一杯茶下肚,高士廉的表情很是复杂,这茶的味道说不好,入口苦涩,却又有回甘,不咸不淡,说不清是个什么味道。他吧嗒吧嗒嘴巴,道:这种喝法,是李牧琢磨出来的吧?他这是什么意思?

    经理说,以往的喝法,过于喧宾夺主了。茶叶有君子之风,最适合精行俭德的人,只有如此饮用,方可品味出真正的滋味。

    真正的滋味?高士廉觉得好笑,道:何为茶真正的滋味?

    经理说,是人生的滋味。

    人生高士廉一愣,回想刚刚茶汤入口时的感觉,心中略有所感,但还是不甚明朗,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经理说,品茶,便是品味人生。入口时苦涩,人生来即苦,没有不苦之人。唯有奋发向上,努力进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随之而来的是甘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甜来,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明白甜来之不易。然后便是回味了,人生经历得越多,回味起来便越有味道,回首过往的人和事,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回忆起来,五味杂陈,就像这茶汤的滋味,说不清,也道不明。

    高士廉有些怔忪,小丫头没说这些话,他还没往那地方想,但是听了她的话以后,再联想刚刚茶汤的味道,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1...109110111112113...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