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李牧扬着下巴,正义凌然道:陛下,臣只是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不知犯了什么错。

    你污蔑大臣,还不是错么?

    陛下,臣说的都是实情!

    御史赵元朗忍不住了,前段时间御史台在李牧手底下吃了亏,连挑了一个御史中丞两个御史,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还被他把经过刊登到了大唐日报上,让天下人都知道了。

    御史台上下引以为耻,赵元朗也是一样,方才他刚刚引经据典说了藏富于民,李牧就说他要抢朝廷的钱,这可锅他可不敢接,必须得反驳,新仇旧恨并在一起,登时热血冲头,怒道:逐鹿侯,你且把话说明白了,什么叫做抢朝廷的钱?我身为御史,谏议乃是本分,若视君之过而不言明,岂不是如具臣谀臣一般了?说到这儿,赵元朗露出讥讽之色,道:我闻听逐鹿侯曾自比牛马,怕是不能理解我等身为御史的忠义。

    赵元朗此言一出,不但李牧的脸色沉了下来,就连李世民的脸色也很难看。李牧当日在马场戏弄王普,是曾说过这样的话。但他说的是,为百姓之孺子牛,为陛下之千里马,言下之意是说李世民是伯乐。但如今赵元朗说出来的意思,分明是贬义,把李牧说成了牛马,比作了具臣谀臣,言下之意就是李牧能有如今的地位,都是阿谀奉承得来的幸进。

    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君主身边会有具臣谀臣?还不在是说李世民是个昏君么!

    李牧斜着眼睛扫了赵元朗一眼,道:赵御史?

    哼!赵元朗很不给面子,冷哼了一声。

    哈哈哈!

    熟悉的冷笑再次响起,百官心中一动,来了,来了,他要来了!

    李牧往赵元朗跟前踏出一步,深吸了一口气,指着他的鼻尖,大喝道:你这沽名卖直之辈!我本不愿与你计较,但你视本侯为牛马,视陛下为昏君,本侯不得不说几句话了!

    你

    闭嘴!李牧打断他的话,道:本侯还没有说完,轮不到你开口!若我没有记错,刚刚你说朝廷收回矿山,乃是与民争利之举。赵御史,我且问你一句,天下哪一个矿山是百姓在开采?你这奸佞小人,门阀之犬,食君之禄,却为君添忧,还敢在陛下面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第68章 碾压
    你!

    赵元朗被骂的变了脸色,情急之下又想不到回击的话,干脆往地上一趴,哭叫道:臣冤枉啊!请陛下诛杀这个口出秽语,信口雌黄,污蔑朝臣的

    百官看着赵元朗的样子,都有些哭笑不得。就连同样对李牧有敌意的人,也都觉得赵元朗非常可笑。昏了头吧,你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请求陛下诛杀李牧?本以为今日能有一场好戏看,没想到这厮竟然还赶不上他的前辈,说出的话都不过脑子。

    李世民本就因为赵元朗刚刚说的话对他产生了厌恶,听了李牧的话之后,又觉得十分解气,他怎么可能诛杀李牧?李牧可是发明了马蹄铁贞观犁,印刷术的人,又如此忠心,诛杀他?小小御史,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赵元朗,注意仪态,此乃两仪殿,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子!再哭闹朝堂,朕就要把你逐出去了!

    赵元朗不敢再哭叫,李牧却没打算放过他,向李世民施礼,然后开口道:陛下,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臣初读此句时,不明其意,今日见到了赵御史,方才理解圣人的智慧。今日,臣也想做一回君子,与朝中诸公来一场君子之论,还请陛下恩准。

    李世民见李牧成竹在胸,心中高兴,道:朕准了,各位爱卿,今李牧所言,在场都可以与之争辩,朕绝不因言治罪。

    多谢陛下恩典。

    李牧谢过之后,开口道:今日我来上朝,本来是为了启奏工部之事,但是等了两个时辰,听了数十位官员辩论,就只为这矿税一件事,你争我斗,各不相让,耗费时间。我心中只有一个感受,自私自利,蝇营狗苟!为国为民者,今日恕我我眼瞎,竟然一个也没有看到。

    有人想要说话,李牧打断了他,继续说道:我不愿做泼妇之辩,且先让让我把话说完。

    李世民也道:诸卿稍等,让逐鹿侯先说完。

    我以为,为臣者当知,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为天下之主,诸位为陛下之臣,四海之土,都属于陛下。陛下今欲收回矿藏,为何不可?难不成有谁觉得,这天下的矿藏不应该属于陛下,而是属于他么?

    这话谁敢接,谁接了岂不是等于意图谋反么?

    天下何其广袤也,陛下欲取矿产,必不能事必躬亲,因此需要臣民协助。古今之帝王,也都是如此。历朝历代,除盐铁之外,其余矿产,皆由地方大族与地方官府合作开采,朝廷每年收取矿税。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人心险恶,帝王以仁心治天下,却有一些险恶之徒,不以仁义报还。

    今日我直言不讳,如今天下矿藏,尽在高门大姓之手,而朝廷收取矿税,还要看这些高门大姓的脸色。我查询过虞部记载,淮南某座矿山,每年开采多少没有数目可寻,经营矿山之人缴税,竟是随心所欲,今年缴个二三十贯,明年缴个三五十贯,而矿山的出产,每年高达万贯以上,试问,万贯盈余只缴数十贯的矿税,损公肥私,如此硕鼠,今上欲治之,难道不是圣明之举么?

    但为何陛下召尔等来商议,尔等却顾左右而言其他,借口与民争利,藏富于民,百般阻碍?李牧嗤笑一声,道:还不是因为,尔等已经习惯了这种占朝廷便宜的日子了么?今日反对之人,我虽然都不认得,但是我敢断言,其背后必有高门大姓的影子,因此举损伤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便极力阻止。诸位,我请问一句,尔等身为朝廷大臣,良心何在?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尔等所言藏富于民,真正做到了么?遇逢灾年,高门大姓粮仓满囤,闭锁门庭,遇灾民既驱赶,连施舍一口粥都不情愿。若真能藏富于民,百姓何以流离失所?

    昔年黄河水患,水淹七城,遍地饿殍,民不聊生。彼时天下初定,国库空虚,朝中无钱粮赈济,高门大姓有何作为?仁义道德又在哪里?若不是有女王氏,献十万贯助朝廷度过难关,如今黄河两岸,还有人烟乎?高门大姓,传承千年,在国家危难之时,竟不如一弱质女流有担当,简直可笑,可笑至极!

    既然仁心换不来仁义,以法治之,有何不可?陛下收矿藏于朝廷,设专司管之,所获其利,由朝廷来调派,再有灾年水患之时,也不至于让某一些人看了笑话!

    很多人都说与民争利李牧轻笑一声,道:我很想请问一句,这句话诸位怎么好意思说出口?世人皆以从商为贱业,不齿之,但在场的诸位,谁敢说一句私下里没做买卖?即便是清流之官,多也接受商人的雅贿,这些事情难道还要我摊开来细说么?我知道朝野之间对我做买卖多有议论,但我从来不屑于回应?也是因为这句圣人教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李牧虽然不敢称君子,但我心中仰慕君子德行,正在努力去做一名君子,我做任何事情,都摆在明面,坦坦荡荡,不畏人言。而不像尔等,嘴上不齿,背地里还做,见我赚钱了,便言语奚落,难道不正应了小人长戚戚之语?

    我以为,今上决心整改矿税之弊,乃是好事一件。与其矿业之利都被一些硕鼠得了去,不如收归朝廷。今上贤明,每年岁入,不动一文,皆用于民生,不够时,内帑也都尽数使用了。在长孙皇后的带领之下,后宫妃嫔也都例行勤俭,从不奢靡浪费。君父尚且如此,我等臣子,有何面目为一己私利而在此争得面红耳赤?来日若有灾年,你们去赈济么?谁敢说这句话,我便也反水,站到你们那一边去!

    李牧连珠炮似的说完,两仪殿内鸦雀无声,刚刚还想站出来辩驳的人,此时全都哑火了。李牧这一套说辞,如惊涛拍案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地把所有人都拍了个遍,偏偏他还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让你辩驳不得,这个时候站出来争辩,岂不是等于承认自己就是硕鼠了么?

    李世民也吓了一跳,他没想到李牧竟然这么敢说,把所有事情都摆在了明面上,而且被他这么一说,李世民恍然发现,以往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竟然大部分都是朝廷占着理。听李牧说完,他也是义愤填膺,若不是今天李牧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他还不知道朝廷竟然吃了这么大的亏呢!

    赵元朗面色如土,李牧说话的时候,他几次想要插嘴,但是李牧说话速度实在是太快,他没有找到机会,等李牧说完了,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了,这时候要是再开口,等同于坐实了他就是门阀世家的走狗了!而与他一起站出来的民部侍郎卢照邻,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偷偷站回去了!这个老匹夫,见势不妙,竟然溜了!

    但赵元朗不甘心,他知道,就算现在他什么也不说,今天过后,他的官也算是做到头了。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拼死一搏,这样就算当不了官,他背后的势力也会给他一笔不小的供奉。

    逐鹿侯!赵元朗愤恨地盯着李牧,咬牙切齿道:你说了这么多,不也是因为利益么?与民争利说得就是你!你在酒坊和马场都占着份子,日进斗金,比经营矿山不知多了多少,你口口声声高门大姓如何如何,为何不看看自己?!

    此言一出,百官的目光顿时像李牧聚集了过来,是啊,你把我们骂得倒是痛快了,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别只瞅见别人,忘了自己啊?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李牧竟是笑了。

    赵御史,说一句大言不惭的话,与尔等相比,我就如同圣人一样,说我与民争利,呵呵,不怕雷劈了你的脑袋?

    你竟然敢自比圣人?

    非也,我当然知道自己不是圣人,我是说,与你这样的人相比较,我就如同圣人一样,并不是我多么优秀,全是靠你的衬托。

    李牧说完,不再理他,向李世民施礼,道:陛下,您知道臣的秉性,最是低调不过。臣本不愿意宣扬自己,但是话既然说到这了,臣就自辩几句。臣参与经营酒坊与马场,累计收入七万贯有余,但除了府中用度之外,所有余钱,都尽数花在了工部,十不存一。建设工部坊一坊之地,臣没有找民部要过一文钱,都是臣以一己之力出资建造。迄今为止,除陛下封爵之时的赐田之外,无一亩余田,所住府邸也是义父赠与,臣也没有买过一处宅院。臣心之坦荡,可昭日月。陛下可派人调查,所有款项,臣都有账目。既然赵御史想与臣比较,臣请陛下给与赵御史这个机会,让他也把家产献出来,如臣一般,十取其九,拿来修葺御史台!



第69章 魏征出手
    七万贯!百官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都知道李牧能赚钱,但是谁也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程度!李牧来长安才多久,两个月?三个月?平均一个月两万贯,就算是铸钱也没这么快吧!

    但是想想拔地而起的工部坊,百官却又无话可说了。东西在那摆着呢,那么大一座坊,没有这个数目也确实下不来。至于李牧说的话,倒是没人怀疑,因为太容易查证了。

    赵元朗已然是被逼疯了,全然忘了身处何处,大声咆哮道:你撒谎,你会有这般好心?肯定是你的继父民部尚书唐俭欺上瞒下,偏帮于你!李牧,你这个卖母求荣的小人,你能瞒得住天下人,瞒不住我的眼睛,今日我便是死,也要戳穿你!

    此言一出,两仪殿再度鸦雀无声。

    赵元朗,这是在作死啊!

    历朝历代以来,均以孝治天下。赵元朗今日辱及李牧的母亲,此仇不共戴天,绝对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了。而如今的情况,陛下可能动李牧么?倒霉的一定是赵元朗。

    不要忘了,还有一个民部尚书唐俭。唐俭虽然以老好人著称,但人家三朝公侯,门庭显赫,先有劝进之义,后有从龙之功,又冒死出使突厥,立下汗马功劳。你攻击李牧也就罢了,毕竟李牧年少且根基不稳,但你捎带上了唐俭,唐俭一品国公,岂容一个小小的御史妄言?

    老臣唐俭身为民部尚书,今日三省六部开会,他自然也来了,听到赵元朗的话,立刻出班,还没等他说出一句话,就听耳旁响起一声惨叫。回头一看,只见李牧已经把赵元朗干倒了,正骑在他身上猛锤。

    李牧这身力气,可是打铁打出来的,比后世在健身房举铁练的可实在多了。可谓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赵元朗是个文官,弱不禁风,哪能经得住他的一拳,李牧抽冷子给了他一电炮,当时就飞出三颗牙,仰面摔倒了。

    李牧一个马步上前,骑在正要爬起来的赵元朗身上,照着他的面门,一记左勾拳右勾拳,拳拳到肉,几个呼吸间,赵元朗就昏过去了。

    这时李世民和百官才反应过来,赶紧上来拉架,两仪殿乱作一团。李牧是动了真怒了,谁劝解也不好使,两个膀子轮开就是锤,拉架的人也遭了秧,挨了几下,不敢上前了。

    金吾卫!

    李世民一声大喝,两仪殿涌入了一队禁军,四个带甲卫士上前,这才把奄奄一息的赵元朗从李牧的拳头下抢下来。

    李牧,你放肆了!

    李牧瞪着一双赤红的眼睛,大声道:陛下,赵元朗辱臣之母,此仇不共戴天,我必杀之!

    臣母与唐尚书的婚事,今日我便当着百官之面说个清楚。

    李牧呼哧带喘,对百官道:当日在突厥大营,唐尚书察觉突厥人歹心,但无奈遭到软禁,消息传递不出去。我因做乡勇运粮被俘,突厥人见我是唐人,便让我给唐使做饭,因此得与唐尚书见面。唐尚书无奈之下,想托付重任于我。我心知,突厥大营防备森严,逃营九死一生。若是我孤身一人,我绝不会皱一个眉头。但我念及家中尚有老母需要奉养。故此虽被俘心中屈辱,但也想苟且偷生,只为有朝一日大军来到,能够解救我的性命,好回家奉养母亲!

    我将顾虑告知唐尚书,唐尚书言: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做大事。战机稍纵即逝,若错过了,我大唐将士不知要死伤多少。见我犹豫,唐尚书向我承诺,若我不幸身亡,我的母亲,唐尚书养之。

    李牧眼含热泪,道:我感念唐尚书的大义,答应了唐尚书的请求。唐尚书把信写在我的衣袍之内,我冒死逃营送信,途中遭遇突厥斥候,后背中箭,血流不止,凭借残存意志,抱住马颈,奔逃百里,才侥幸遇到游骑将军苏定方,将消息传到。我的后背上,现在仍有疤痕印记,若诸公不信,我可脱衣验伤!

    这些事情李世民都听李牧说过,但是再听一次,仍然忍不住泪湿眼眶。李牧于唐俭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决断,当真是可称得上忠义了。

    爱卿无需如此,你的伤,朕知道,也记在心中。

    李牧继续说道:后定襄城遭困时,我本已接到旨意,举家赶赴长安。但我知道定襄城危难的消息后,毅然决然返回守城,我妻得知消息,决心与我同生共死,只瞒了我的母亲一人。我担心母亲到了长安之后,身无着落,彼时我还未与义父李绩大将军结识,长安城中唯认识唐尚书一人而已。因此我便拜托护送的士卒,将母亲送到唐尚书府上安顿,希望他仍记得当初诺言,照顾我的母亲。

    陛下,臣当时别无选择,如何能算是卖母求荣?!

    爱卿委屈了。

    臣与义弟在定襄城鏖战,前后事情,臣之前已经说过,便不赘言了。前后耽搁近月,臣母以为臣已死,便寻了短见,被唐尚书救下。后臣到了长安,将母亲接了回来。至此时,臣仍然不知二人情愫。是唐尚书求到陛下面前,陛下来找臣说媒,臣尊重母亲选择,尊重陛下恩典,才答应了这门亲事。如何能算是卖母求荣?

    何况,我与唐尚书之间,曾有约法三章,一,臣母再嫁于他,臣请他待善待臣母,二,臣与母亲出身低微,他需约束唐氏亲眷不可看低了臣母,三,臣言道,臣虽出身低微,却也有骨气,也要脸皮,绝对不能背负卖母求荣之名,因此若唐尚书娶了臣的母亲,臣以后绝不会接受他任何形式的帮助。也是因此,臣建工部坊时,虽然常常捉襟见肘,但却没有一次申请过朝廷拨款,就是担心出现这等恶名,臣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不知为何还有人要侮辱臣,甚至侮辱臣的母亲!

    李牧咬牙道:陛下,臣今日起誓,我与赵元朗不死不休,今日他逃得一命,明日我必马踏其门,手刃此贼,让他血溅五步!说着,李牧扫视百官,一言一句道:若以后谁再敢提此事,不管是何人,我都要与他不死不休!

    满朝文武都蒙了,谁也没想到李牧会这么大的反应。但是听他说完来龙去脉,大多数人也都能理解。卖母求荣这等恶名,是个人都不肯承认的。何况李牧所作所为,与此没有半点关系。如此忠义孝信之人,遭到这等污蔑,发怒也实属正常。
1...9596979899...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