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光影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祭使霍雍
果然,稍微喘了口气,李墨继续接了下去,“重复固有模式的综艺节目,对于制作公司来说,的确是能够赚一时,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只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当观众无法从我们提供的节目中获得乐趣和享受,并且最终选择离开的时候,再想要把观众拉回到电视机之前,我们所要付出的努力,可就不是现在这么一点点了……”
“所以,不管别家公司是怎么想的,我们墨龙传媒愿意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到这里,李墨简直崇高得跟什么似地,“哪怕是因此而受到损失,公司也一定会把这种类型的综艺品牌继续做下去……”
话说到这个
632章 矫情!
人类这种生物,在骨子里其实是有很多的劣根性的。
比如,当面挖坑,让某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下不来台,然后看着对方在那里出糗,以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报复心理;
比如,贪心不足,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借此来满足自己心底深处对于某些不切实际的物质追求;
再比如……
算了,还是别比如了。
李墨这会已经没空去考虑人类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么具有哲学思辨意义的问题了。
因为他清清楚楚的看到,围在身边的这几个记者原本因为守候到了大新闻而渐渐变得满足的小眼神,由于江伊燕的一句话,这一刻竟然再次迸发出了狼一样的绿光……
对于这些专门跑娱乐新闻的记者来说,明星的家长里短,个人**其实才是最能够吸引观众,同时也是最有话题性的东西。
对于吃瓜群众而言,业内某某公司的业务动态,投资发展,又怎么比得上某某明星的绯闻八卦看着有感觉
妈蛋,江伊燕你是想要上天啊。
江伊燕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自然不光是因为她见李墨二人出尽风头,想要沾光蹭一蹭热度,更是因为她希望在李墨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在她想来,自己与刘亦霏的关系虽然在当时的同班同学当中不是什么秘密,但即便是帝都电影学院这样的老牌院校,一届表演班学员那点人放到整个娱乐圈里,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所以,从江伊燕的角度来说,她可不认为李墨会知道她与刘亦霏的关系。
要是不趁着现在两个人都在的时候把这层关系敲钉转角,江伊燕可不觉得到时候《奇遇人生》邀请嘉宾的时候,自己一定能够搭得上这班车。
别看刚才李墨说的时候,似乎整个《奇遇人生》这档节目都是由刘亦霏担任策划和主持,但江伊燕可是知道自己这位同学‘懒’到了什么程度。
让她纯粹的当主持估计都是李墨好说歹说的结果,要是指望她完全负责策划工作,估计再过n年这档节目也上不了线……
“伊燕,没想到你的飞机竟然在这个时候到帝都。”
还没等记者们开始发挥联想,李墨便先一步放开刘亦霏,飞快的换位到了她的右手边,像个认识多年的老友一样和江伊燕打着招呼。
还别说,这一招不仅唬住了周围的记者,唬住了刘亦霏,甚至连江伊燕本人都被李墨的举动给吓了一跳。
要不是眼神够好,看到了李墨眼底深处的那一抹警告之色,江伊燕说不定真的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
这个圈子就这么点大,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数不胜数,但大多数和李墨有关的消息最后,基本上旁人都会给李墨加上个‘不吃亏’的注脚。
一次两次不吃亏或许是运气使然;
前几次不吃亏或许是对手不够分量;
但当李墨的那张‘不吃亏’战绩清单上增加了韩山平,光路传媒,赵宝钢,海盐,以及汪氏集团这样的业内顶级对手之后,李墨的这种‘不吃亏’战绩就有点吓人了。
虽然江伊燕今天算得上是早有设计,精心筹划,但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那是早就已经脱离了江伊燕事先编写好的‘剧本’。
但凡是做过计划的人都知道,计划不论大小,最害怕也最要命的事情便是出现层出不穷的变数……
而对于江伊燕而言,原来她要算计的刘亦霏虽然在圈内的咖位比她高了不少,但论及心机和世故,江伊燕可从来没把刘亦霏当成和她自己是一个水平线上的对手。
这不仅是出于对自己的自信,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刘亦霏的了解。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今天出现在机场的只有刘亦霏一个,江伊燕几乎可以说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能够把她玩弄于股掌之上。
但如今随着李墨的介入,江伊燕已经没有任何的把握了。
普通的情况变化叫做变化,复杂一点的情况叫变数,而李墨这种层级的人加入局中,对江伊燕的整个谋划来说,那简直就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的变量……
江伊燕想要以自己的
633章 余波
在天朝,有句俗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墨龙传媒正在筹划一档全新类型的综艺节目这件事,自然算不上是什么坏事,但是不管好事坏事,在娱乐圈里,能够博得关注,获得热点效应的就是好事,这点总是没错的。
《奇遇人生》的开始筹备自然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因为墨龙传媒从无败绩,不动则已,动则必中的惊人效率,更是因为这次墨龙的动作的确很大。
从节目类型到主持人人选,从拍摄周期到最终成片要求,墨龙传媒的《奇遇人生》都可以说是在刷新着业内节目制作的上限。
以往的真人秀虽然也有像诸如《花儿与少年》那样的明星穷游国外这样的类型,但是那种节目所前往的地点,多少还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即便明星们可能没有在国内那么的锦衣玉食,出则保姆车,住则豪华酒店,但是基本的食宿条件还是在水准线之上的……
但从《奇遇人生》筹备组目前所公布出来的创意来看,要参加这档节目的人,从嘉宾到主持人,从拍摄人员到后勤保障,这票人是真的打算去找n个不毛之地,老老实实的体验一把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经历……
说老实话,连李墨都没想到,文青病发作起来的刘亦霏,这次居然能玩得这么大。
对于刘亦霏这种想法,别人不知道,反正李墨是乐见其成。
神仙姐姐自从出道之后就一直有点不接地气的感觉,这两年虽然受李墨影响有了点改变,但宅属性却越发强烈了,这趟满世界出去转悠一下,吃点苦头倒也不错……
最关键的是,李墨倒是想看看,那个上赶着往前挤的江伊燕,要是跟刘亦霏一起出去折腾一趟之后,会不会对自己的决定后悔……
很快,江伊燕以嘉宾的身份确认参加《奇遇人生》的消息也摆上了汪氏集团总经理,汪中磊的案头。
讲真,这还真不是江伊燕在汪氏集团内部有多么的重要,她的动向距离需要‘上达天听’着实还有段不短的距离……
之所以江伊燕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其实还是归功于汪氏集团内部n久以前所新增的一条规定。
“公司旗下的所有艺人、导演,只要是与墨龙传媒合作,都需要在进行审批的同时上报给部门经理乃至于总经理……”
这种针对某个公司的特殊性规定自然是很中二和没有必要,但是作为汪中磊某次脑袋一热的拍脑门决定,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虽然这位老大估计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还下过这种命令,但底下的具体执行人员却也不可能专门跑去问他是否要废止这条命令……
于是乎,虽然没有刻意去关注和了解《奇遇人生》这档综艺节目的动向,汪中磊还是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件事。
“哥,咱们公司的人要去上墨龙的综艺节目了,这事咱们需要做点什么吗”
和李墨‘打’了几次交道之后,汪中磊倒也知道自己在面对和李墨以及墨龙有关的事情时容易不冷静,所以干脆跑到了自家老哥的办公室,老老实实的请示了一下。
“不用管她,”和汪中磊不同,汪中军倒是认真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江伊燕和自家公司的关系,他很随意的摆了摆手,“上次她
634章 大嘴巴
在天朝的影视圈子里,有一个情况是和欧美那边完全不一样的。
那就是在天朝这块土地上,电影评论家……或者说是影评人这个群体,从来就没有能够引导过电影观众的观影倾向。
好莱坞所谓的‘黄金年代’,不止是电影制片厂和导演、演员们的黄金年代,更是影评人的黄金年代。
那年头的影评人,不仅能够左右和影响电影奖项的归属,更能够通过他们发布的影评,左右观众的观影倾向。
而天朝的影评人们却似乎从来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别说是左右观众的观影选择了,即便是在最为看重电影奖项评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专业电影评委里,也没多少人把影评人这个群体当回事的。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越来越发展,再加上观影人群群体的年龄逐年下降,影评人这个群体的影响力更是越来越弱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自然是好事,因为影评人的理论,说实话的确是既没有节操也没有实际效果,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不找个人……或者是找个群体来怼怼,似乎就有点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
冯刚就有点算是这种人里面的典型代表。
说实话,冯刚能从《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介工作人员混成现在的国内导演界三大天王之一,靠的就是他的独树一帜。
在那个全国观众都被一大堆的文艺电影禁锢住了观影想法的年代,冯刚就是凭借着在那个年代堪称是另类的冯氏喜剧收获到了一大波观众的支持。
和三大导演的另外两位张一谋和陈歌不同,冯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抓市场、抢观众、拿票房的路子。
这种路子到也不能说是不对。
毕竟,和张、陈两位的三大电影节荣誉加身不同,冯刚无论如何也确实没有他们的那种底蕴和出身背景,走市场化的道路也是无奈之下的最有利选择。
但这种市场化路线却有个最大的弊病,那就是冯刚无法保证自己拍摄出来的电影永远能够迎合观众的要求。
虽然张、陈两位的作品质量近年来也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但不管怎么说,国际a级电影节的荣誉加持,至少在逼格这个方面,确实比某某年度的票房冠军听着要高大上多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的年龄层次也在逐年下跌,就像李墨曾经说过的那样,如今养成观影习惯的大多是八五后观众,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还是九零后。
这种变化在造就了如李墨,邓潮,许峥这样的新生代导演的同时,也在某个方面倒逼着冯刚进行改变。
而最要命的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冯刚恰恰无法适应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他的电影也无法继续得到现在这批观众的支持。
估摸着冯刚似乎也发现了这种趋势,所以从《集结号》开始,他就已经开始习惯于时不时的要整点新闻和话题出来刷一波存在感了。
‘如果纯按票房来算,我才是国内最有票房号召力的艺人!’
《私人订制》,这家伙更直接怼上了对他发出批评之声的所有人,完全枉顾《私人订制》和当年《甲方乙方》之间的质量差距,
最**的时候,自然是‘护舒宝’事件怒怼万千网友……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时空估计冯刚是没有机会因为《我不是潘金莲》跑去堆旺达院线了,因为这个时空的叶柠已经答应了李墨的邀请加盟墨龙传媒,开始办理从旺达文娱离职的事宜了。
但‘炮筒子’终究还是炮筒子,冯刚自己的导演作品虽然还没有影子,但他却还是找到了其他的地方跟人开怼。
事情还得从冯刚上一部电影《私人订制》的惨烈口碑说起。
作为《甲方乙方》的炒冷饭之作,《私人订制》的拍摄目的气势非常简单,就一句话:赚钱。
投资六千万,光是
635章 蹭官身
平心而论,冯刚现在也的确有了朝人开炮的资格。
电影圈里能够与他并称齐名的那两位,在这几年里也的确是有点低迷。
张一谋那几年各种各样的番外活动实在有点太多。
先是折腾是雅典八分钟,然后紧接着又是帝都奥运会开幕式。
在刷下了偌大名气的同时,张一谋所执导的电影质量也确实有点下滑。再加上他又是个闷不吭声的主,就算是自家的电影上映,他也最多出席那么有限的几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不是‘葫芦娃’事件,张一谋在公众的视野里几乎是隐形的。
如果说张一谋是因为工作外活动多而导致电影质量下滑,算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陈歌的沉沦则的的确确是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
自从拍完了人生巅峰的《霸王别姬》之后,陈歌似乎就消耗完了一辈子的才气,之后的电影基本上都走入了误区。
要不就是广撒英雄帖,堆砌一众明星,试图用明星号召力来弥补自己在电影叙事上的缺陷,要不然就开启基地狂魔模式,花个n年世界弄出一处占地数十亩的实景影视基地,然后美其名曰:我的电影一定要用真实场景,这才是对观众尊重的表现……
大哥,咱们有一说一。
全世界号称最喜欢玩实景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需要的时候也一样会用绿幕和数字技术,人家电影的口碑和票房都至少能甩你十七八条街吧,也没见哪个家伙跳出来说他不尊重观众啊……
怎么到你这就能搞出那么一大堆矫情的事情呢
再说了,即便你真的是有强迫症,不纠结不舒服司机,那能不能麻烦您在有空花个几年时间种树修房子的时候,顺带手的把你电影的剧本和台词捋捋通顺么
你看看你那部《妖猫传》,故事乱七八糟也就罢了,毕竟那个东西还可以解释为包含了导演个人意志和情感的表达,可您瞧瞧黄宣和染谷将太那两个货,一口一个前朝的叫着那也就罢了,毕竟本朝先祖称为前朝勉强也算是凑合,可我们大唐还没亡国呢,玄宗皇帝死了也就不到二三十年,你们俩一个是宫里的起居郎,一个是东瀛扶桑来的遣唐使,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叫着先帝和先贵妃的名字,是真觉得自己有n个头不怕砍的么
搞搞清楚,历史上柳宗元大大写《捕蛇者说》的时候,距离唐太宗李世民少说也过了百年,他可是照样把‘观民风者’给避讳成了‘观人风者’的……
花了好几亿在服化道,修房子种树,结果连台词和剧本都没钱打磨
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
电影之所以是电影,真不是有绚丽华美的服装和道具化妆就行了的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