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斜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刀子在哪里?刀子在哪里!把刀子给我找来!”高梁材又哭了一阵,却是把广勇手中的刀枪都视若不见:“我本有心以死殉城,与黄岩城共存亡,实在是你们这些同僚、下属、乡党贪生怕死,却把我拖累了,我本有心,奈何你们……你们!”
他已经哭出声来,对面陆平却是说道:“老县尊大义凛然,我等都看在眼里,只是现今还是先去看了检点为好,若是检点等得太久了,难免会生出什么波折!”
高梁材十分无奈地站起身来,却是把朝服脱去:“好!为了保全全城百姓,我勉为其难,随你去见柳畅柳检点,见检点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
只是说完这句话之后,高梁材又沉吟了一回:“求生容易求死难,如今方知水太凉!”
ps:第二更送到,求一张月票,前一章应为张承业
.全部章节





斜风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归降
. .
张承业找到柳畅追债从一开始就不大顺利,柳畅虽然下了马,却仍然是留在城外一个临时设置的指挥部里,金汤第二连暂时没有战斗任务的骑兵营在指挥部附近担当警卫任务,同时担任着整个战役的总预备队。
周秀英并不识得张承业,对于这个鼠头鼠脑带着一队台勇的家伙充满了怀疑,她在上海作战的时候,台勇就是她的老对手,咸丰四年的时候,她甚至还亲自率队大破过一队台勇。
因此张承业显然受到了周秀英的刁难,即使他反复表示就是自己里应外合打开了黄岩县城,但是周秀英还是不愿意相信他,还好还有不少瑞安战役的老人认得张承业。
但是最终还是把他统带的台勇留在外面,而张承业被解除了一切武装,才由周秀英带领去拜见柳畅:“检点,外面来了一个奸细”
张承业这个鼠头鼠脑的模样,确实有些象奸细,不过柳畅当即笑了:“是自己人,这次就是张承业兄弟帮我打开了黄岩县城,”
张承业当即说道:“检点,你可是许过我赏格的,只是这次……”
他刚想开价,那边就有人大声叫道:“大清黄岩县七品知县高梁材投诚了,由陆平先生率领前来求见检点”
“高知县?”张承业没想到那个满脸正气的高知县也从贼了,难道他发粮发饷克扣得那么厉害,原来是一开始就从贼了。
只是他肚里虽然有些气愤,却是得把钱到要手再说:“检点,你可是许了赏格厂,他想让柳畅快刀斩乱麻。只是柳畅真没有这个时间,这个七品知县可是奇货可居啊没错,这真是奇货可居隧是红中军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或者说是弃暗投明的知县。
清朝的这些地方官员一向将自己视为秩序的守护者,绝不投向他们心中的“长毛”、“乱党”,象胡元炜那样的例子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太平天国起事这么久,几乎只找出胡元炜这个**型的例子。
即使是胡元炜其人。按照一些清人的记述,他似乎也是被迫“从贼”!
而红巾军在乐清起事以来,虽然有一些乐清的低级官员、杂役参与其中,但是真正官居要害的官员却是一个也没有,不但如此。即使抓获知县、县丞之类的官员,这些人宁死也不向红巾军投降,更多时候是全家自尽。
这样一来,这高梁材真是奇货可居,柳畅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太平天国起事以来第一个从贼的知县,或许在后世,他的名声可以与大明三百年第一个从贼的举人一一牛金星相提并论。
何况高梁材的价值可不局限于象征意义,他是地方父母官。十几年宦海沉浮,一直在浙江沿海担任知县之职,远的不说,现在柳畅控制的两个县,太平与黄岩,他都担任过知县之职。
这样的人物,如果用得好了,那柳畅就能把太平与黄岩建设成自己的根据地。他一想到这一点就不理会张承业,而是对周秀英叫道:“快把高知县请进来,还有,你先把张承业先生安置下来,等会我再接见他!”
“好!”周秀英点点头:“我这就去把高知县请进来。”
旁边石汀兰说了一句:“奇货可居,正应礼贤下士,用好这位高知县。”
柳畅很是赞同这个意见:“可不要怠慢了这位高知县。”
而高知县也是同样的心理。他既然上了贼船,就知道自己下不了贼船,大清可不会饶过他这样的贰臣,因此他一路就是询问道:“检点可有什么喜好没有?我现在穿长袍过去见检点,检点会不会不高兴?”
他反复询问着柳畅的一切细节。心底还警告自己,千万不要一时口快,柳绝户三个字脱口而出,结果自己的人头落地,问了陆平一遍又一遍。
而陆平则是回答他:“检点虽然是少年老成,但确是当世人杰,望之即有帝王相,老县尊必然能为从龙重臣!”
“我算得了什么从龙重臣!”高梁材是知道自己份量的:“我不过是个小知县罢了!”
“我望之老县尊,可有一比!”陆平很会说话:“堪比姜子牙之于周文王。”
高梁材还是很注重自己的脸面,他当即说道:“若不是为了这黄岩满城生灵,我绝不随你来见柳检点!”
只是他心中对于这个评语却是暗乐,没想到现在居然比作姜子牙,说不定自己这一辈子还真有机会封侯拜相。
正说着,一个十**岁的少女率着一队骑兵奔驰过来,马上的少女叫道:“骑兵营周秀英奉检点之令,前来迎接高知县!”
“好好好!”一看到有马队开道,高梁材心中大定:“陆先生,替我谢过检点了!”
只是他心底却是组织着语言,就准备一语惊人,到时候一口气震服了柳畅,自己说不定真成了柳检点的姜子牙,自己年纪虽然老了些,但是老当益壮。
“那便是柳检点了!”
高梁材当即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相貌甚是俊秀,若是亲眼所见,他还真不相信这人就是名动整个浙江的柳绝户,在他的想象,柳绝户怎么也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猛张飞才是。
柳畅亲自带着石汀兰与杨长妹出门迎接,礼数做得十分周到,他恭着手说道:“高县尊来归,河海欢声,山岳带喜,这正是我虹军这一桩大喜事,我虽得黄岩一县,不若得高知县一人!”
这话让高梁材飘飘欲仙,这十数年宦海浮沉,尝尽了世间艰辛,哪有这样的评语,只是他还是知道自己的份量:“今日检点兵临黄岩,高某不知大义,公然抗拒义师,在危难之际得检点怜惜,不予杀害,实在感激不尽!”
柳畅也很配合,他给足了高知县面子:“那是高县尊忠于臣节,如今臣节已尽,高知县已入我虹军之中,我得高知县,如汉高祖得张子房,昭烈帝得诸葛亮,朱重八得刘伯温!”
这个评语比上面更重,还好高知县知道自己只是个降臣,却是知趣地在地上长跪不起:“不肖之臣迟迟来归,主公却是比作张子房、诸葛孔明、刘伯温,此恩大德,更胜于昭烈帝三顾之恩,臣安敢负主公,只敢尽心以报。”
这君臣一出戏演足了,柳畅当即问道:“不知高知县有何可以指教于我?”
高梁材知道这才是正戏,柳畅虽然把戏演足了,但自己不过是一降臣而已,手中又没有多少实力,而且乐清县内绿营旧兵将起事的事他也是有所耳闻,柳畅现在肯定对他十分犯忌,因此他必须拿出有份量的投名状来。
他哭了半天,又谢了半天,连声说道“主公恩重如山,高某岂敢当张子房、姜太公”,但是站起身来就拿出了有份量的材料:“现在县库已经让我封好,库中金银、财物、米谷可供大军三月之需。”
打进其它县城的时候,库中往往一空如洗,特别是金银财务遗失甚多,柳畅点点头,但这只算是个小小的收获,高知县若只能拿出这点东西,那是有负他的评语。
很快高梁材又拿出真材实料:“检点可是接下想图取全台?高某在台州任职多年,对于台属各县实际情形了解甚多,特别是各县防务、营汛分驻实在情形,可谓是了如指掌!”
这方面柳畅也是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是比起高梁材从官方渠道得来有所不足,特别是高梁材告诉柳畅,他手上就有黄岩镇近年才制作出来的驻军详图,不但台属各县的都有,甚至还有几份宁波地图的驻军详图。
这算是帮了柳畅大忙,只是柳畅额外客气:“先生还有什么请教柳某的?”
这话里的意思虽然客气,但是还带有一点不满意,要当柳畅的张子房岂是那般容易,因此高梁材告诉柳畅:“检点放心攻取全台,台属各县我皆有人脉,尤其是地方豪强、绅士更多,尤其是太平、黄岩最众。”
他在太平、黄岩担任过知县之职,因此这两县人脉最众那是当然的一件事,因此高梁材接下去说:“我接下去就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响应检点义师,至少也不与检点作对,如果检点信得高某的话,高某还可以过去劝降。”
他虽然只是一个知县而已,但是光凭这个知县的光环,都能替柳畅换来了数千新兵来:“此外,不但黄岩县衙文书一应俱全,黄环县印也在我手中,我可以立即以知县印行檄全县,全县想必可传檄可定!”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只得了一个高梁材,但是光是凭借这一点,柳畅在黄岩、太平的根基就稳固了许多。
即使高梁材只是一个外省人而已,但是他与这两县的溯源是怎么都斩不断的,因此柳畅连连点头:“高先生助手,我虹军如虎添翼,只是现在我只辖有黄岩、太平两县,只是先生先以台州知府行文。”
台州知府?高梁材激动得心头剧震,接下去他说道:“检点欲得全台,高某尚有一策献上!”
.全部章节




斜风 第一百六十六章 阳谋
. .
柳畅这去从善如流: “不知高光生有何可以指点于柳畅,柳畅一定洗耳恭听!”对于高粱材来说,柳畅那句“暂以台州知府名义行事”让他欣喜若狂,他宦海沉浮十几年,始终局限于知县这个格局,始终不能再进一步。
他原来是监生,因在三元里组织抗英有功,被特功保举,分发浙江改任知县,虽然颇有政声,但是朝中既无强援,又欠功名在身,始终只在知县里转来转去。
原本在高粱材心中,他这一生就要在知县任上终老一生了,但是从贼半日,就变身成台州知府。
他也知道这个台州知府,未必比现在这个黄岩知县畅快多少,这是柳畅把他架空的手段,但是不管怎么样,奋斗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怎么能不让他心潮激荡。
何况现在这个台州知府虽然是虚职,但是让柳畅夺取了全台州,说不定就变成了实职,以柳畅所率虹军的战斗力,若不是让他们夺取了全浙江甚至全国,那时候自己这个第一个从龙的清朝地方官鼻,不知道是怎么一般飞黄腾达。
他想得极美,只是先得把他的计划说出来:“检点可知这黄岩城可是黄岩镇的驻地!”
“没错!”柳畅早就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地方可以下手!”“黄岩县城既是黄岩镇驻所所在,那总兵陈世忠现在何处?”“陈世忠?他跑了还是被我们抓住了?”柳畅首先询问石汀兰:“有消息没有?”石汀兰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她第一时间就告诉柳畅:“俘虏里没有这个人,也没听说有哪个营头击毙了陈世忠了!”
高粱材对于陈世忠扔下自己逃跑那是恨之入骨,何况陈世忠前头还是口口声声说是要收复城头,回头就坑了高知县一把,因此他提出了关健的一点:“总兵未得上谕不得抛弃自己驻地,今日陈总兵弃城而走,是何等大罪,所以若是让他率兵来收复黄岩县城,检点可有几成胜算?”“十成!”柳畅回答得很干脆:“十成胜算!”
如果打攻城战斗或是反游击战斗柳畅手下这些营头或许会吃些亏,但是寻找与清军野战的机会那虹军各营是压倒性的优势,说句夸张的话,光拉一个龙枪营出来,也能在野战消灭中清军几个步营。
“那现在陈总兵既然失了驻所,那该去哪里?”
“出海?”柳畅有点怀疑陈世忠是不是出海了,黄岩镇靠海最多水师:“若是出了海那收拾起来可不方便!”
“不是出海,陈总兵是朝北走了!”高粱材当即告诉柳畅:“他去了府城!”
府城便是临海,一听到是临海,柳畅就来了兴趣:“台州协?”
台州协是黄岩镇的下属,共有城守三营,主力驻扎于临海府城,而现在他看到了机会:“怎么把他逼出来?”“陈总兵北去府城,可是张府台未必肯开城让他进去!”高粱材很清楚这些清朝官场体制运作的细节:“若是把陈世忠放进府城去,就是要与陈总兵一块承担黄岩失守、不经激战弃城而走的责任了。”
一听到这一点柳畅就觉得有机可乘:“你是说?”
“我给张府台与陈总兵来上一封告急文书,就说本府仍在黄岩城内坚守不退,只要检点把黄岩县城封锁好,陈总兵虽然弃城而走,但是不得不杀回黄岩来!”
好毒的一道毒计!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一条死路,也不得不带兵杀回黄岩城来!
黄岩县城正是黄岩镇的驻地,他堂堂总兵大人不经一场恶战,弃城而走,反倒是文官的黄岩知县高粱材仍在县城死守不退,在这种情形之下,张知府岂肯让他入城,一起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
而陈世忠身为黄岩镇总兵,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集结兵马杀回黄岩求援仍在城内坚守之中的高粱材之外,别无**,可是他手中除了一些黄岩县城逃出去的溃兵败勇之外,可以就近调动的兵力只有台州协城守三营与更在北方的宁海营。
“只是高知府这封书信,张知府与陈总兵信得过吗?”说起这事非常不合情理,贼兵入境,总兵丢下驻所弃城而走身边只有百八十名残兵,反倒是身为文官的高粱材率领几百名广勇、土勇、台勇居然在城墙失守的情况下,居然把黄岩县衙守住了。
高粱材很喜欢“高知府”这个称呼,他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自称了:“本府运就用给他们写去血书一封,检点这边可有鸡羊?我怕是没这么多血我的字迹纵然陈总兵不识,张知府总识得!何况这消息纵然有虚假但是这等形势下,张知府敢让陈世忠入城,陈世忠敢不出兵?”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阳谋!
既便黄岩县城已经失陷,但是陈世忠身为一镇总兵,已经处于进退无门的地步,进而台州知府与临海知县拒绝他入城,退则是黄岩县城失守,他抛下驻所与黄岩知县率先不战而走,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纠合人马返身一战,那就没有别的造择。
可是他统率的台州协三营,或许还要增加匆忙赶来的宁海营,可以说是整个台州府唯一残破的绿营部队,如果这支部队再被柳畅的虹军击破,那么台州府的防务只能完全交给新起的民团与外来的援军。
因此一想到这一点,柳畅就暗夸高粱材这手妙策:“此策如若得手,那我兵可以直入临海,那高知府这个知府可以名符其实了!”“只是这黄岩县城得等检点暂作封锁,但只要拖上一两日,陈世忠非得出兵不可!”柳畅点点了头:“派什么人去府城送信,知府可有人选没有?”“我心底早有人选,我的亲随高沃随我多年,最堪大用,让他过去绝对没错!”
柳畅答应下来:“那便依知府之言!”高粱材这一毒策,对于柳畅来说,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最多不是封锁黄岩县城一两日而已,加上放过了高粱材一个家人而已。
可是如果成功,那对于虹军的台州攻略就太有助益了,进入台州以后,台州清军吸引了温州清军在野战失败主力被歼灭的教训,坚守不出,柳畅一直找不到野战歼敌的机会,不得不强择强攻太平、黄岩两县。
太平守军欠缺信心,战斗到一半就仓皇出逃,黄岩则侥幸有张承业担当内应,但是柳畅不可能有这样的好运气,如果遇到一座坚城,不但一经激战即有伤亡数百人的可能,这样的伤亡是虹军目前无法承受之重,而且还有受挫于城下的可能,虹军现在可经不起一次挫折。
因此柳畅一直寻找野战中歼灭清军的机会,只是即使找到一两次消灭的清军兵力也甚少,至多不过百余人,但是高粱材这一毒策一出手,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陷阱,也只能纠集大兵奋死向柳畅挖好的大坑跳进来。
因此柳畅脸带微笑,却是朝高粱材说道:“如此只能有损于府台清誉了!”高粱材已经忘记一个多时辰之前,他还提着单刀要替大清殉节,他笑道:“无妨无妨,只要有利于虹军复汉大业,高某一点微微薄名算得了什么!”
柳畅当即叫周秀英提了两只公鸡来,只是高知府下刀之前,却是思索了一会:“还是真血书好,省得让清妖发现破绽!”
他亲自割破了指尖,当场就书写了一封百来字的血书,行书仓促,倒是符合乌云压城兵临城下的情形:“想必清妖见了这封血书,也会动容!”
只是写到后面,高知府却是包扎好了手指,换上了鸡血大书特书,直把自己坚守黄岩夸成了一朵hua,然后又复写了两份:“麻烦把我的长随请来!”
柳畅点点头,却是关心另一件事:“不知高府家人宗旅如何?”满清一向有诛连政策,象郑成功始终坚持海上不肯降清,结果清朝就把郑芝龙的宗族杀个精光,不过高粱材告诉柳畅无须替他担心:“我的家眷就在本县,一切都甚安好,至于宗族,也无需担心,只是恐怕祖坟祖屋会有所损毁,但是只需光复汉家山河,这些小小挫折,又算得如何!”虽然他在投降之前,也曾反复考虑这些问题,但是投降之后,这些事已经如同吃饭喝水一般,他很随意地说道:“检点不必为这些微末小
事考虑,如今之计,重于安抚人心,进而收取全台!”
只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军师,对于收取整个台州之后的进一步谋划,竟然想不出什么词来,只能按照州志上的了解:“台州虽非四战之地,但收取全台之后,可以武装数万雄兵,可以据以称王!”
“刘基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虽取台州一地,尚不足以称王!”柳畅很随意地说道:“提这事现在尚早。”“此语倒不是刘伯温所言。”高粱材卖弄了一番,指正了柳畅的错误:“是朱升所言,不过我若能击破陈世忠所部兵勇,则台州必为我有!”
台州必为我有!
高粱材在心底重复了一遍!那时候他就是名符其实的台州知府了吧,不,这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全部章节




斜风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知县
. .
张承业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他在两个骑兵的护卫之下只能踱来踱去,连一口茶水都没有喝过。
他有时候甚至怀疑柳畅是不是想要赖掉这一千五百银圆的债务,所以要趁机解决他,因此他猛得一个箭步就往外走,可是他没走出几步,周秀英已经提着斩马刀挡在前面的大道:“你不能走,检点还要见你!”你也知道检点要见我啊!张承业一边腹诽一边说道:“我要见我的兄弟们!”周秀英的斩马刀寒气逼人,也不知斩过多少人的血了,她冷声喝道:“检点要见你,你哪里都不能去!”一看把自己与手下的弟兄隔离开,张承业就想起了许多台勇中流传的可怕故事,他试探地问道:“那给口茶水喝吧!”
“行!”周秀英叫了一个骑兵过来:“给他弄壶茶,还好,他手下的弟兄安顿好了没有,一定要安排好吃好喝,让他们满意!”
张承业总算稍稍宽心,但是又怀疑这个女将是不是在故意安抚自己,趁机把自己的部下都解决掉,正当他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看到了高知县从柳畅的房子里出来了。
虽然是夕阳西下,可是高知县的精神劲头可不简单,只见他昂着头往外走,仿佛又作了新郎官一般,显然是在柳畅那边得了什么极大的好处:“该死的高知县!通贼也不通知我一声,不然我们可以合谋做一笔大的!”
一想到自己在外面干等了一个多时辰,可是这个通贼的高知县这般春风得意,让他甚是不平,还好接下去周秀英喊道:“张头目,检点要见你,快跟我过来!”看着她一手提着斩马刀,腰带还挂着马刀,张承业十分恭顺地跟着了周秀英的身后,心中在嘀咕道:“也不知道柳畅认不认这笔帐?也不必为了两千银圆就杀人灭口吧!”
他进入柳畅指挥所的时候,却见柳畅十分热情地和他握手:“张老哥,让你久等了,实在是有些要事处理,所以麻烦你等了两个钟点,有些对不住你啊!”
张承业原来还想耍一耍威风,可是一想到周秀英的斩马刀就在自己的身后,他当即回答柳畅:“没事,没事,检点戎马军机,我稍等片刻算得了什么。”
他当即旧事重提:“检点,我开这黄岩县城的赏格,您在瑞安的时候就已经提过了,今天见到了瞿杰营长,他更是答应给我两千银圆的赏格,您看看这钱凑不凑手?这次开黄岩县城,手下弟兄多有伤损,正急需汤药、抚恤!”
“行!”柳畅答应得很畅快:“倒是瞿营长太不懂事,这么大的功勋怎么才值两千银圆,太不懂率了!、,
张承业却是求一个落袋为安:“那倒不必苛责瞿营长了!”在外面坐了一个时辰的冷板凳之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与柳畅的距离越来越大了:“如果不行的话,就给一千五百银圆就成了,扣去预付的五百银圆,给我一千银圆即可!”
柳畅却不同意,他连声说道:“不成不成,那五百银圆只是我送张老哥的仪程而已,张老哥何必在意这点程仪,今天你替我打开了黄岩县城,替我虹军省去了数百将士的伤亡,功勋卓越,非得重赏不可。
他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开出了一个张承业想都不敢想的价码:“你看五千银圆怎么样?千万别客气,可一定要收下了!”
1...5960616263...2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