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徐小乐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伤害了高若楠,非但要让高若楠送饭,还了山药排骨汤,好像昨晚什么都没发生过。
徐有贞看着徐小乐这副厚颜无耻的模样,心中暗道这小子若是再有些城府,凭着这么厚的脸皮倒也能在官场吃得开。
徐小乐愉快地骑上了墨精,去太医院上班,刚到门口就看到了韩新翰。
韩新翰见了徐小乐,总算松了口气,迎上去道“你要再不来,我少不得跑一趟你家了。快,院使找你呐。”
徐小乐将墨精交给门房,跟着韩新翰往里走,问道“什么事要你等在这儿?”
韩新翰一脸神秘道“世子,摔了!”
徐小乐满脸惊诧这年头摔了个柿子也要找御医?(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03、小方脉
徐小乐又进沈院使的值房啦!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太医院里传开了。如果不是年岁对不上,肯定会有人说徐小乐是沈院使的私生子。当然,现在也有人怀疑徐小乐是沈院使流落在外的孙子,或者重孙。
等徐小乐穿着从九品的冠带从沈院使值房里出来的时候,全院的人都轰动了。
一个还在待考的医学生,竟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从九品冠带!虽然这是所有官员之中最低的一级,但是我大明的官身什么时候这么容易拿了?
常人要熬到供职就差不多得三十开外。一般能得授职司的大夫,已经算是当地的成功人士,足以给子孙开一条康庄大道出来。再往上走就得苦干三年,说不定能得个冠带,从此与布衣区别开来。徐小乐在这上面已经是捡了天上掉下来的肉包子,省了人家不知道多少年。
而从冠带到授品,那更是鲤鱼跃龙门,大部分医生一辈子都等不来的。就算按照典章里的规矩,也得三年有功无过才能晋身。
这些冷冰冰的铁律,怎么到了徐小乐身上就没用了呢!
物议汹汹之下,徐小乐却是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神情。
倒不是他终于学会了营造胸中沟壑,而是因为这套官袍根本不是他的。
徐小乐看了看身上的绿色官袍,胸口是编织精美的鹌鹑补服。这是沈院使为他准备用来应场的。用完就要归还,有什么好激动的?
之所以要徐小乐穿这么一身出诊,是因为医学生并没有独立问诊的资格。起码要到医士这一级,才能独当一面。严格来说,九品的医士都不能算御医,只是约定俗成,勉强把他们算进去而已。
若是其他病人,沈院使也不用这么折腾,但是这位“柿子”实在来头太大,不得不慎重对待。
因为他是当今皇帝的儿子,朱见济。
皇帝的儿子不该是太子么?起码也是皇子,为什么是世子呢?这是因为朱见济出生的时候,他爹还不是皇帝,所以皇家玉牒上他只是郕王的儿子。因为今上朱祁钰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他正经身份是郕王世子。
至于太子之位,如今还属于西苑那位“打洗你”。
景泰帝朱祁钰也觉得这样十分别扭,所以现在正在积极活动,希望能够扫清障碍,获得支持,让自己儿子取代“打洗你”成为皇太子。
不管是皇太子还是郕王世子,朱见济都是当今皇帝的独生子。这样的身份放着,沈院使当然不能派个医生出马,起码也得假装成医士呀。
徐小乐对此很不满意,他最讨厌弄虚作假了。不过之前给上皇、皇后看病,自己假装小宦官,现在假装九品冠带的医士,似乎大有提升啊!这样想想,徐小乐又觉得装个医官也没什么不好,起码比宦官有面子。
他甚至考虑在归还这套冠带之前,去找个画师画幅画,回头可以托人带给嫂嫂,让她也高兴高兴——当然,最后可能就是白高兴了。
郕王世子住在大内——这又是一个别扭之处,所以徐小乐就得穿着官袍奔至大内。他自己不把这个当美差,却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人。就连已经偃旗息鼓的黄院判,听说之后都再次燃起了熊熊怨念。
“你去了宫中,一定要听李、方两位御医的吩咐,切切不可造次。”
这是沈院使在徐小乐离开前再三关照的。为了证明这话十分重要,真的说了三遍。
徐小乐从太医院到了午门,递上腰牌,然后由小黄门带着径直去了咸阳宫。
咸阳宫是内廷东六宫之一,在景阳宫之西、永宁宫之北。宫里前后两进院,前堂后寝。
摔伤了的世子就在后院的寝殿。
徐小乐赶到的时候,李、方两位御医已经在里面了。作为小方脉的御医,他们没有参加上皇的亲征,自然也就没有受到惊吓。说起来也是因为正统末年,皇子、公主扎堆出生,所以小方脉的御医、医士、医生都不能离开京师,随传随到。所以小方脉也是土木之变以来,太医院唯一没有遭受损失的科类。
之所以把徐小乐叫来,是有道理的。
世子只有三岁,年纪太小,由御医诊视之后,很可能无法开药——是药三分毒,幼儿服药尤须谨慎。这时候就得徐小乐出手了,用按摩手法为世子推拿相关穴位。
是的,徐小乐现在代表的是十三科中的按摩科。
这一科在土木之变中彻底覆灭,现在连个医生都派不出来。好歹徐小乐跟着孙老师学了大半个月,沈院使在亲身尝试之后,就叫他先按摩科的缺,也算是进宫认认路。
沈院使并不知道徐小乐对紫禁城已经是熟门熟路了。
徐小乐进了咸阳宫寝殿,规规矩矩地站在后面,等两位御医给世子诊视之后听从调遣。他装宦官时间长了,又认识了不少宦官,彼此之间聊天也会带出一些宫中的规矩,此刻倒是正好派上用场,丝毫不像是头回进宫。
这有个好处,咸阳宫的宫人们本觉得他如此年轻就是九品官,颇有些不能接受,但是看他这么一副老吃老做的模样,也就不怀疑他是个“真御医”了。
李、方两位御医都是小儿科的高手,即便民间也有高手,却未必能高过他们。两人在徐小乐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会诊,此刻正好结束。回身一看,见太医院又派了一位医士,还有些惊讶。再细细一看,原来是徐小乐,那简直就是惊吓了。
徐小乐见两人离开了世子的床榻,便上前打了招呼,问道“二位御医,有什么要我做的?”
李御医和方御医对视一眼,道“这可不是公主殿下那种病。”
徐小乐治好了重庆公主的事,在太医院无人不知。受到冲击最大的,不单单有狠割肉大出血的黄院判,还有屡次为公主治病没治好的小方脉科。
李御医的言下之意,就是世子这病绝非投机取巧就能治好的,非得精通小儿病症不可。
*
*
咸阳宫在隆庆五年改为钟粹宫,就是《金鳞开》主角朱慈烺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写到这里突然好想念《金鳞开》。
按摩医生参与小儿诊治也是实情,大家都知道按摩后面被“推拿”取代,而“推拿”这个名字就是出自明代医学家、儿科专家万全的《幼科发挥》。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04、争执
徐小乐虽然不高兴听这话,但是不能否认自己在小儿科上的经验太少。他就道“院使派我来做按摩。”
方御医呵呵一笑,连忙圆场,道“的确需要按摩。我们只以为按摩科没人了呢。徐君是什么时候补进按摩科的?”
徐小乐道“我暂时一下而已。”他跟两人不熟,也懒得应付,就道“我先给世子殿下按摩纾解。”
李御医也找补道“如今世子高热,先清热。若是能唤醒世子就更好了。”
徐小乐一愣“不是说世子摔跤了么?怎么还有高热。”
方御医道“恐怕外间所传不实。世子是急惊风。”
徐小乐了然。像韩新翰那等吏目,不过就是处理太医院的文书工作,并不懂医术。惊风扑倒和摔跤昏迷,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对他们外行人来说却是很难分辨,更何况以讹传讹呢。
徐小乐快步走近世子床榻,果然看到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牙关紧咬,抽搐神昏。他跌到肯定是因为惊风,并非跌倒之后昏阙。这上徐小乐与两位御医都持同样看法,实在太显而易见了——现在世子殿下还在抽搐呢。
徐小乐也不能全听小方脉的两位御史安排,否则他还要冒充医士干嘛?当他们的学徒进来就行了。于是他也给世子殿下诊了脉,判断病因是风热,便先从掐天庭、人中,然后拿曲池、肩井入手。
李、方两位御医也跟了上来,见徐小乐的手势十分专业,掐、拿到位。尤其是拿法,很有种劲透皮肉的干脆爽利,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隐隐有啪啪脆响,简直爽心悦目。
不过这些穴位却不是平日常见的应症之处,李御医就问道“徐君,这是主治何症?”
方御医也是满脸疑惑。
徐小乐就道“掐拿这四处穴位,可以止痉挛抽搐。”
李御医顿时就不乐意了,急道“你为何不照我俩的吩咐做呢!当然是要先给世子殿下退烧,此乃第一要务!”
徐小乐抬了抬眉毛,手上却没有停。
方御医生怕同僚在皇宫大内吵起来,那真是丢脸丢到皇帝家了,说不定还要丢官呢。他连忙打圆场道“徐大夫,这里面有说道小儿脑髓未满,发热是最急症。先退烧,脑子才不至于被烧坏,其他的症状慢慢来也无妨。”
徐小乐看都不看他们两人,道“你们说得轻巧,我也想退热呀。但是殿下痉挛不止,肌肉紧张,腠理闭合,毛孔不开,这时候按摩退热,岂不是事倍功半?好比要把热汤从锅里倒出来,第一步是直接倒汤么?当然是掀开锅盖呀!”
两人不是按摩专科大夫,一时间竟然被噎住了。
李御医还不服气,道“以前按摩科的老御医也治过这病,我怎么没见他们要先止痉挛?说到底还是你学艺不精。”五岁以下的少儿急惊风,这是常见病,李御医以前自然是不会少见的。
徐小乐还就更不服气了。他学按摩时间的确不长,但是要说“学艺不精”就太冤枉他了。
首先他上手就能用劲,这等于踏进了门里面,算是登堂入室了。其次他有个好老师,丝毫不藏私,将八种手法、各种腧穴,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家要藏着掖着十几年,甚至带进棺材里的学问,孙老师一股脑都拿出来了。最后嘛,徐小乐是什么人?过一遍脑子就能记一辈子的,老师教的东西自然滴不忘。
更何况按摩术又不同大方脉,动辄上百种草药的性味归经、各种配伍、千余个验方要背。
按摩一共三百六十穴位,常用的不过一百零八穴,具体到每个大夫习惯不同,掌握周身三十穴就足够走遍天下了。每个穴也不可能用尽八种手法,能用上三种就已经是经络要穴了。
如此排算下来,徐小乐号称把按摩术学了七八成,绝非夸张。至于剩下的那二三成,又是另一个境界的技艺了。
徐小乐冷笑道“每个大夫习惯不同,你自己见识少就说我学艺不精?”
李御医没想到徐小乐果然伶牙俐齿,竟敢说他见识少!
方御医连忙拉住要发怒的李御医,劝道“大家有话好好说,好好说嘛。”
李御医挣了挣,没挣脱,对方御医怒道“不是,你评评理,他说我见识少?他敢说我,见!识!少!”
方御医堆起笑脸“一个半大小子,你跟他置什么气呀,算了算了,人家也是无心之言。”
徐小乐还嫌不过瘾呢,就说道“都不知道有没有见过高明的按摩术呢,就以为自己多有阅历似的。”
方御医感觉到李御医用力更猛,连忙抱住他,又堵徐小乐的嘴,道“徐大夫,孰是孰非,还是看疗效,看疗效。你这活得专心吧?我们先退一步,不扰你了。”
李御医却不肯放过徐小乐,见方御医抱他,就道“老方,你放开我,让我跟他论道论道。”
方御医自然不肯,笑道“大内,这里是大内,有什么医道探讨回院里再说。”
徐小乐已经看出来了。李御医是个火爆脾气,方御医是个面团和事佬。他最喜欢逗火爆脾气,正要再开口讽刺两句,看这李御医是不是真敢在大内动手,就听到寝殿之外有人高声报道“圣驾到!”
皇帝来了,这架自然就吵不起来了。
所有人纷纷肃立,一等见到圣驾就躬身行礼。
徐小乐坐着没动,偷看了一眼。只见当今圣上身穿红底金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端着玉带就大步走了进来。他听吴小雨说,皇帝在内宫中其实常穿曳撒,有政事才穿龙袍。看来皇帝是刚刚办完公事,就急急忙忙赶过来了。
朱祁钰的确是才跟于谦于少保并几位老分手。他听说独子病倒,当即就要过来。然而那几位老先生却坚持国事为先,一定要商议完了才肯走——反正病倒的不是太子,一个世子算得了什么。(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05、好事
一个世子算什么?
朱祁钰就只有朱见济这一个儿子!在他眼里,这个世子可比皇太子还宝贵百万倍。为了早去看儿子,他也就顾不得了,不管奏疏什么内容,一律都是“且照议用印。”终于以最快速度结束了会议,这才赶了过来。
朱祁钰一进来就问道“世子如何了?”
众人噤声,李御医清了清喉咙,缓缓向前一步,正要答复,就听到徐小乐抢先道“回陛下,世子问题不大。”
景泰帝朱祁钰这才发现,满屋子人,各个躬身侍立,面色严肃,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大咧咧地坐在世子床边,一双手还在世子身上揉按不止,更不曾有丝毫对九五之尊的畏惧。
——这个少年好反常啊!
皇帝此刻都懵了,比他听说自己能当皇帝的时候还要意外。
李御医差晕过去。
当大夫也是要讲究话术的,尤其忌讳说“你这病没救了”,或是“你这病没问题”。前者是给病人添堵,后者是给自己添堵。这都是历代医家总结的教训你以为一个小问题三两下就能搞定,可偏偏背后藏了你没看到的大问题,到时候治不好怎么办?
就算是名著医史的国医圣手,也难免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方御医就挪步过去,在徐小乐身边拉他,示意他先站起来给皇帝陛下行个礼。外官面圣除了正规典礼,一般是不行叩拜礼的。不过就算不磕头,总得站起来打个躬吧!
徐小乐也意识自己跟当前氛围格格不入,无奈道“请陛下恕罪,微臣这手法不能停。”
景泰帝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皇位捡来时间还不长,更加上明朝皇帝一直讲究不“忘本”,对于仪轨看得最轻。他此刻一心都在儿子身上,哪里会在乎御医行不行礼这种小细节?何况这个御医的回答叫他高兴——问题不大就好啊!
景泰帝松了口气,连忙道“你弄你的,不要停。”将军有甲胄在身尚且不用全礼,大夫治病的时候当然更不用行礼了。万一影响了大夫治疗,看儿子岂不就成了坑儿子么?
按摩跟汤药不一样,它是个丰俭随人的治疗方式。若是不讲究的话,大路边放张春凳就能弄,师傅还能边按边跟人家聊天呢。若是讲究起来,那可了不得,得调配上好摩膏,照时辰推算子午流注,时穴开阖。
现在急症不用摩膏,徐小乐也还没学到子午流注,所以他处于一般讲究刚刚上手,总不能就这么停掉吧。否则等会行了礼又要重头再来一遍,世子受苦,自己受累。若是再巧,刚好就因为耽误这功夫,世子夭折了,那如何是好?
有了圣天子的首肯,徐小乐便不再分心其他事,专心按摩。他现在对气机感应还不很娴熟,时灵时不灵,但是无论他能否感应到,气机总是在那里的。
照孙老师说的,一旦气提来的,就要顺势而为,泻有余而补不足,寒者暖之,热者寒之。如果感应不到气机,这些高端手法自然是做不到的,不过只要专心、平和,虽然效果不会最好,但总会有用的。
徐小乐这边倒是怡然自得了,李御医那边心里可不好受。
明明是来打杂的,竟然还跟圣上说了话,简直占了天大的便宜。换个人有这样的际遇,指不定到了外头如何吹嘘自己呢——皇帝陛下是何其伟大崇高的身份?我与陛下谈笑风生呐!
而且还说“问题不大”!
——问题怎么会不大?惊风是小儿常发病,常见得很。然而常见的病就好治么?这明明是急重症啊!你哪里来的胆子跟陛下说“问题不大”?
方御医与李御医颇有同感。这病真的不好治。而且自家知道自家事,小儿科一向是最麻烦、最容易出变数的,别看大方脉看不起小方脉,实际上小方脉的难度比大方脉高多了!
大家就算再不对付,说到底都是一个衙门出来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徐小乐若是在天子面前丢人显眼,天子肯定不会问“你的名字”,只会说这届御医不行啊。
李御医只能硬着头皮给徐小乐搭台阶,也是防止真有变故,连自己和老方都牵连进去。他道“陛下,按摩推拿只是第一步,主要是为了退热,好有缓机等药力生效。具体康复情形,还得服了药之后才能下断语。”
方御医一听,心中道老李,你这也说得太硬了。这不就成了打擂台么?徐小乐说没问题,你硬说问题不明。啧啧啧,你看看,圣上都皱眉了,显然是不爱听啊!
方御医就上前圆团团道“禀陛下,徐大夫说的‘问题不大’,并非妄言。此乃小儿常见病症,我等一年总要看个十几二十个,已然深知此病底细。然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抽丝时总要更加小心谨慎。”
朱祁钰就问道“那就是还得服药?”
李御医和方御医齐齐道“陛下所言甚是。”
朱祁钰就有些胸闷我是在问你们需要不不需要,不是让你们附和我!
刚刚消停了一会的徐小乐,突然“啊”地叫了一声。
这一声真是吓得李御医和方御医的后背一层冷汗。就连皇帝陛下都手抖了一下,连忙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徐小乐微微侧首,面色凝重“大概不用吃药了。”
李御医听得三魂飞了两魂,七魄散了五魄。这是太医院里的隐喻,意思就是病人已经不行了。以为要死了,所以不用吃药了。若是病人痊愈了,那就还得再吃几副滋养药。
虽然名义上李御医和方御医会诊,但其中自然还有主从。正是他为主,方御医为辅。世子若是真出事,李御医已经想到了自己的结局运气好被调去大同当军医。运气不好就被调去奴儿干都司戍边。
他连忙冲上去,就要推开徐小乐“让我看看,怎么了!刚还好好的呢!”
徐小乐一抬脚就将他住了,道“是好事,我得气了。”
李御医虽然跟按摩科的大夫合作过很多次,却没深入交流过——所以说按摩科没地位。他机械地重复道“你得气了?”
景泰帝也是一脸焦急和迷茫,催道“说人话!”(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406、天河
得气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许多人学一辈子都未必能碰到一。 却又有许多人能够一就透。徐小乐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属于“撞机缘”。机缘到了,他就能得气。机缘不到,自己再努力也就是个高级理待诏的水准。
这机缘不是运气,取决于徐小乐自己的状态和病人的状态。自己状态好,心静得下来,病人的体质又不错,中气充沛这样的情况下,得气的概率高一些。反之像今天这样,自己跟人斗嘴,病人又是个体质很一般的世子,得气概率就低一些。
所以竟然就中了彩头得了气,徐小乐十分意外。不过好在他已经是个“老医生”了,心态调整极快。一旦得气,立刻根据气感转变自己的手法,诚如顺风扬帆,顺水行舟,顺流直下,十分快意。
甚至连当今天子的口谕,徐小乐都没听到,完全投入在自己的痴劲之中。
徐小乐可以痴,李御医和方御医却不能痴。这两位大夫能够在太医院掌小方脉科,非但精研小方脉,同时也有极高的医学造诣和医德修养。李御医虽然看不惯徐小乐,但是一看徐小乐显露出医痴的德性,心中真是羡慕嫉妒夹杂。
这种痴劲在外人看来是不懂事,甚至是作死,但是对于有术业追求的医生而言,这股痴劲却是天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赋。
方御医见老李也陷落在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只好自己出头道“陛下,徐大夫得了气,这是大好事,说不定世子就不用服药了。”
若说全天下最不喜欢开方用药的大夫,大概就是御医了。不吃药意味着没风险,而且大内贵人们服药,大夫又拿不到分红。所以很多时候,贵人们即便有个头疼脑热,太医院的御医们也尽量不开药,喜欢用多喝热水、泡脚汗的法子解决问题。
为了叫贵人们明白自己这种手段才是高大上的好办法,“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就成了御医们的口头禅。其实照医理来说,哪有毒不毒的?譬如脾胃虚的人,叫他顿顿暴饮暴食,吃的还都是山珍海味,那可比服毒还伤身。
朱祁钰从小在宫中长大,早就被灌输了“药毒”的概念,自然是能不服药就不服药。尤其世子这才三岁,这个年纪实在太吓人了吹了风会夭折、淋了雨会夭折、天冷了会夭折、太热了也会夭折。灌三分毒自然更可能导致夭折。
1...113114115116117...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