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徐小乐被气笑了竟敢看不起我!
趁着仆役一愣神的机会,徐小乐脚下如同抹了油一般,身形飘动,赫然是用出了轻身提纵术。他仗着这身法往里冲,那个狗眼看人的吏目刚伸手阻拦,就觉得一阵清风拂面,眼前只有仆役傻愣愣地站着。
徐小乐已经翩翩然穿了过去。
*
*(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49、痼疾
刘茂典并不知道自己昏阙之后发生的事。他只记得自己好端端的走在路上,突然眼前景物黯淡,继而便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他甚至还能忆起双腿发软,整个人摔倒的坠落感。
刘茂典在昏阙前的最后一个念头就是又来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茂典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昏阙病几乎都习以为常了。只要饮食略有不足,或是读劳累一些,他就会随时昏倒。之前也看过不少医生大夫,其中不乏名医,但是即便开了药,也没能根治这个毛病。
直到刘茂典中了进士,又考取了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工作清闲下来,也不用三天两头开笔写八股文了,脑力心力都省下许多,这昏阙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今天早上刘茂典把加餐的时间挪用出来见徐小乐,本以为痊愈了的昏阙病却又杀了个马枪,直接把他撂倒在地。好在这里不是清静无人的房,而是人来人往的翰林院,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倒地的刘茂典。
刘茂典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觉得下巴有些痛,应该是倒地时受的伤。不过叫他意外的是,嘴里似乎有些甜味。他抿了抿嘴,任由旁人将他扶起来,确定嘴里的确是甜味,而且还是蜂蜜。
“刘学士,您醒啦。”旁边的小吏欣喜叫道。
刘茂典被他喊得头痛,闭着眼睛转向了一旁。他又缓缓睁开眼,正好就看到徐小乐被两个侍卫夹在中间。这可不是友善的架势,刘茂典奇怪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见刘茂典醒来了,侍卫方才放开徐小乐,不好意思道“一时情急,抱歉抱歉。”
徐小乐才不管那么多,直接道“我进来救你,他们硬要拦我。我救了你之后,他们又不肯让我走。”
侍卫十分无奈,却又无法分说。他们并不认识徐小乐,只知道这少年冲进来往刘学士的嘴里灌了东西在刘学士没醒之前谁敢放他走。
刘茂典坐了一坐,精神也好了些许,方才对左右道“这位是太医院的徐大夫,我现在也没事了,你们各忙各的去吧。”这些侍卫是朝廷派来保护翰林院的,即便掌院学士也不能对他们吆五喝六,是以刘茂典说得十分客气。
诸人见刘学士果然无恙了,又向徐小乐道“徐大夫妙手,我等肉眼凡胎,多有冒犯,切莫见怪。”
徐小乐见他们犯错快认错也快,倒是很对自己听风就是雨的脾性,大手一挥道“事发突然,我也来不及多说什么,大家都别见怪。”众人自然喜笑颜开,谁都不愿意没事得罪太医院的人。
徐小乐除了直肠子之外,还有睚眦必报的脾气,目光一扫就找到了那个说他是“学徒”不算“大夫”的小吏,认真道“我是太医院医学生不假,但谁说医学生就是学徒的?就不能治病?”
那小吏没想到徐小乐会专门将他挑出来论理,连忙认错“是在下口不择言,徐大夫见谅则个。”
徐小乐一振衣裳“看不出来么?我可是有冠带的人,做过惠民药局大使呢!”寻常医学生的确跟学徒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冠带加身的医学生可就不是学徒了。他们的地位比吏更高一等,乃是候补官员。只要年限或是功劳到位,自然就是官了。
官民之间隔着一个世界,官吏之间同样隔着一个世界。
那吏目只好再度道歉,心中却是不服你有冠带就穿出来呀!穿成这样也算?
徐小乐却自觉已经穿了最好的衣裳前来,还戴了新买的发巾呢!都穿成这样了还看不出他的“身份”,实在是有眼无珠。
刘茂典精神又恢复了些,挥散了诸人,拉着徐小乐去旁边的石亭里坐下。他道“徐大夫,敢问大号如何称呼?”
徐小乐十分高兴,这就是平辈论交了,自己总算能够挺直腰杆跟他说话了。他道“我学名筱乐,小名小乐,刘学士叫我小乐就行了。”
刘茂典嘴角一抽,心中暗道你这个学名和小名有什么不同么?
他道“我草字文丘,你我朋友论交,不必称我‘学士’。”
徐小乐觉得自己还没有表字显得弱人一头,就推动了话题道“文丘兄,你现在感觉如何?”
刘茂迪轻轻扶了扶额头,道“还是有些头晕,不敢妄动。”
徐小乐道“这不是头一了吧?”
刘茂典道“是老毛病了,不过这两年没发作,还以为好了。”他顿了顿道“多谢你了,小乐。我记得以前昏阙一次,醒来之后头要痛许久,这却很快就清爽了。可是你给我服了什么好药?”
徐小乐在刘茂典旁边坐下既然他说了朋友论交,那自然不用再小心翼翼陪着了。
他道“其实就是蜂蜜。”
“蜂蜜?”刘茂典十分意外“蜂蜜还有如此功效?之前看过的大夫,都说我是心脾两虚,从娘胎里带来的病,开的都是黄芪、人参之类的贵重药物,却也没能根治。”
徐小乐伸出手“请个脉吧。”
刘茂典对徐小乐倒是颇为信服,大约也是习惯了看医生,熟练地伸出手交给了徐小乐。
徐小乐摸了两边血气,道“你这个的确是心脾两虚,不过却又不是寻常的心脾两虚。”
刘茂典听了连连头,等徐小乐说下去。他是久病成良医,各种说法都听说过一些。作为读人,国医也是很重要的辅修科目父母在儿不学医,是为不孝。这是大风气使然。
徐小乐道“久病失调、劳倦思虑、失血过度都会导致心脾两虚,但是这种常见的心脾两虚有个很大的特眩晕健忘。面色上也会萎黄失华。你以前的大夫大约是开的人参、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麦冬诸药吧。”
刘茂典对这个方子实在太熟悉了,他中进士之前大部分时间喝的都是这个方子。他道“正是如此,莫非以前的医生都看错了么?”
*(未完待续。)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50、医嘱
徐小乐道“说错也不能算是全错。因为你的确是心脾两虚,只是其中还偷偷藏了肝虚风动,所以特别容易昏阙。”
刘茂典此时对徐小乐的医术已经十分信服了,从感觉上觉得此子年纪虽轻,医学上的造诣恐怕远超他之前见过的所有大夫。
徐小乐继续道“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因为第一眼见文丘兄,就觉得你肤色白得有些过分,这是心血不足的缘故。然而心血不足的人,往往神情收敛,谨慎近乎怯懦。而文丘兄说话行事颇为果断,毫无拖泥带水之态,这就有些矛盾了。所以我怀疑这是受肝虚风动的影响,刚才脉诊的时候,就在这上留了意,也果然得了脉象印证。”
刘茂典听完这些话,心中佩服不已,道“小乐,你说的这些愚兄在医书上都看过,却从未像你这般将之融会贯通,你果然是奇才!”
徐小乐得意得眉飞色舞,故作镇定道“是么?我觉得这很容易就想到了呀。”
刘茂典并不戳破少年人的虚荣,道“那依你之见,我该服用什么药呢?”
徐小乐道“我觉得你不用服药。”
刘茂典顿时愣住了,道“这昏阙病已经困扰我数十年了,难道是汤药已经无能为力了?”
徐小乐道“这病是不是母胎里带来的我不知道,不过根深蒂固我却看出来了。如果用药来调,我倾向于补肝散增减,可以减缓你昏阙病的症状,但并不能治本。”
刘茂典就道“那若是要治本该如何呢?”
徐小乐道“治本的话一日五餐,荤素各半;入夜则眠,天明方起;辅以五禽戏、八段锦等各类导引术,少思少虑,熄灭贪嗔痴欲。如此数年,这病自然就痊愈了。”
刘茂典听着眉头就拧了起来,道“别的尚且可以做到,‘天明方起’恐怕不行。”他虽然只是六品,不用上朝,但是碰到经筵或是轮值日讲,他还是得早早起来入宫——难道叫皇帝陛下等他起床么?
徐小乐知道他身不由己,就道“那就尽量吧。若是起得早,一定要睡个午觉补回来。另外嘛,你随身带瓶蜂蜜吧,两餐之间,想起来就喝些。若是蜂蜜正好喝完了,那就买些饴糖,或是甜食,如此就不会再昏阙了。”
刘茂典忍不住问道“这是什么医理?”
徐小乐道“以甜食补中宫,养脾胃,外应在肉,内充精血。不过这东西一次吃得多毫无益处,只能这么分散着少许少许服用。”
刘茂典连连头,道“受教了。”他想起口中的蜂蜜味,不由疑惑还有人随身带蜂蜜的么?他就问道“莫非小乐你也有这个毛病,所以随身带着蜂蜜?”
徐小乐笑道“我这瓶蜂蜜派的用场不一样。”他这蜂蜜是用来勾兑肾气丹救急的。作为一个大夫,救命灵丹就如同剑客的剑、刀客的刀、食客的嘴,须臾都不能离身。徐小乐这也算是无师自通养成的好习惯。
因为今天刘茂典的病只需要蜂蜜就够了,自然也就不用浪费肾气丹了。
刘茂典对于徐小乐说的养生之言只是上了一半的心,对于蜂蜜、饴糖、甜食之类却很受用。他从小就酷爱吃甜食,只是年纪大了之后再吃甜食总有些不够庄重,偶尔看到小孩子拿着饴糖招摇过市,恨不得抢过来塞自己嘴里。
如今有了医嘱,刘茂典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享用甜食了。他已经想好了,以后非但家里各处都要有蜂蜜、饴糖,就连值房里也得多放些。
徐小乐交代的重却是在导引术上。
生活习惯只能看个人自觉,而且那是天长日久的熏染才会有效果。相比之下导引术才是立竿见影,效果显著。他自己练的那套肯定不能传给外人,不过如今五禽戏、八段锦、十六段锦、呼呵六字诀都已经大行其道,要想学的话并不困难。
徐小乐给刘茂典大致介绍了一番,刘茂典就道“这些我得闲时就去学。”
徐小乐没听出刘茂典是在敷衍,又关照了几句,起身告辞“那我先回去啦。若是有消息……”
刘茂典起身道“我会派人传信的。”
徐小乐见刘茂典这么说,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他虽然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族伯要一个高官还很不情愿的模样,而翰林院的“刘学士”却毫不惊诧……不过这些都与医学无关,徐小乐也就抛诸脑后了。
他现在所思所想,全都是今天刘茂典的病案,已经亟不可待地要回去将之记录下来。
……
刘茂典回到值房,派人去买市里买了蜂蜜和饴糖。那蜂蜜还带着槐花的香气,用温水冲了一碗,大口喝下去,香甜直沁入心脾,整个人瞬间就精神了许多。他也不忘对前来关心的同僚解释“太医院的徐大夫真是用药如神,出其不意,哪里想得到,这蜂蜜也是治病良药呢。”
其他人啧啧称奇,表示闻所未闻。不过也有人要掉书袋,说是在某本古籍里见过,乃前人故智,不信等他回去翻来……刘茂典哪有这种兴趣,管他是前人故智还是徐小乐新创,他只要能够光明正大吃甜食就好了。
还别说,两碗****下肚,真是头也不痛了,眼也不花了,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好像记性都强了许多。
刘茂典心情既然大好,也就开始想正事了。
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的高官。而且国朝任官必从学校,国子监监生出任各部院高官的比例也是不小。至于中低层的官员,监生官更是占了大半。
只是永乐皇帝喜用进士官,自此之后监生官的势力就没太祖朝那么大了。
如今部大佬们大多都是永乐朝的进士,可以预见,国子监肄业的监生在未来想要重掌大权,恐怕十分不切实际。所以连带国子监祭酒这样的职位,都乏人问津了。
——徐珵愿意去掌管国子监,是想投入恩师的门下吧。
刘茂典摸着胡须,心中暗自盘算。
*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351、于谦
宣德八年的癸丑科大约是录取进士最少的一科了。 一共只录取了九十九名进士,徐珵的名次并不高,排在二甲倒数第三名。
这个名次在大明科场上,属于六部观政序列,恐怕一辈子都与内无缘。然而徐珵在运气和实力双爆之下,成功地通过馆选,成为了一名庶吉士。
太上皇在位时确立了一项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
庶吉士就是翰林院的储备官员,在学习了各种典章之后,承担皇帝身边文字秘书的工作,先留馆为翰林学士、讲师,然后授东宫官,再然后入礼部,最后从礼部进入内这就是清贵宰辅之路。
徐珵成为庶吉士之后,就进了翰林院,沿着这条路高歌猛进,直到自己犯傻提出了“南迁之议”。
抛开“奸臣”的头衔,徐珵的表现的确远同侪。他在兵法上颇有造诣,早年间针对西南用兵,写了兵政五疏,得到了太上皇的嘉许。此外他还对天文地理、水利工程、阴阳五行、紫薇斗数、梅花六壬都极为精通。
这么多杂学傍身,每一样都能玩得十分漂亮,在三年一次的全国大考之中也能考进前三十五名,书法又深得褚遂良的精妙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名臣模板,就算未能成为辅,也妥妥能够青史留名。
这样一个翰林院的明星,一时失足跌入诏狱,着实叫人觉得可惜。
刘茂典作为徐珵的后辈,虽然没有甚么私交,但对徐珵的才学仍旧十分钦佩。徐珵如果愿意成为自己老师的门生,这对于老师而言的确是如虎添翼。
刘茂典不动声色地去后面库房找了一些卷宗。这些卷宗就是徐珵的履历,此人身份背景祖宗三代都在里面,入仕之后的作为也都有记录。刘茂典对于前面的内容无须多看,只翻到后面在徐珵入狱之前,他还曾被派往彰德代行监察御史之职,组织河南备操军拱卫京师。
刘茂典阖上了卷宗,竖着卷起,收入袖中,径直出了翰林院,往内值房去了。
今天正是他老师于谦坐值守。
在成功击退瓦剌,守卫京师之后,于谦以少保之尊,总督军务,又身负拥立之功,自然而然执掌内,遣兵安民,独运征调,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以御史入仕,后来巡抚地方,京之后出任兵部侍郎,这样的履历实在无从培植自己的根基。以于谦的坚韧刚直,也不屑于培植根基,是以门生故吏寥寥无几。
若是满朝文武一体奉公,辅的确不需要自己的门徒。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官场尤其是个水深浪急的江湖。没有自己的亲近门徒,许多事都无从下手。他在上面有心做事,下面就有人成心捣乱。
在于谦看来,如今国家西北有瓦剌之患,西南有苗僮之乱,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恢复交趾更是遥遥无期,实在不是一个太平世道。他主张迎上皇,虽然成功避免了赵宋之耻,但是上皇宫之后,朝野分化却更为严重,这也让他心力憔悴。
此时的于谦正伏案读本,听闻学生刘茂典求见,方才放下手中的工作,靠在椅背上,轻轻活动了一下酸涩的肩颈。
等刘茂典进来,于谦开口道“你说有要事见我?”
刘茂典称是,双手将徐珵的卷宗放在于谦的桌上,道“老师,学生斗胆为您举荐一位能吏。”
于谦毫不掩饰自己的期许,拿起卷宗翻开,一入眼就看到了徐珵的名字。他对徐珵可不是“听说”。当日徐珵倡议南迁,于谦可是当面怒斥道“凡议南迁者该斩!”虽然徐珵并没有因此被斩,而且还代行了监察御史,但来之后被下诏狱,肯定也有于谦的态度。
于谦放下卷宗,对自己的爱徒道“你可知道这是什么人?”
刘茂典躬身控背,毕恭毕敬道“此人可比唐之李林甫,宋之蔡元长。”
蔡元长便是宋徽宗朝的奸相蔡京,在当时就被称作“六贼之”,可见其人名声之臭。李林甫被认为是大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蔡京也被后人认为是弄臣误国的典型。刘茂典将徐珵比作这两人,却又向老师推荐他,实在有些矛盾。
于谦在学生面前并不掩饰疲惫,直言道“莫作惊人之语,你怎么想的,说来听听。”
刘茂典上前一步,道“李林甫和蔡京固然是遗臭万年的奸相,但是李林甫在位时平衡胡将,又统筹修了唐六典;蔡京且不说他的书法,只说他改革盐法茶法,重制钞法,又设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这些善政直至我朝尚在沿用。”
于谦微微颌“你这是在劝我唯才是用了。”他猛然睁开双目“所以不仁不孝之徒,也能授以公器么!”
刘茂典被吓了一跳,连忙躬身道“老师息怒。学生以为,徐珵这样的人,可以用其才而不可授其权。有老师坐镇中枢,小小跳梁,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于谦听了这话,心中倒是有了些许认同。他如今执掌内,臣之间以他为尊,六部堂官也都十分钦佩他的人品官声。这样大的声势,难道还压不住一个徐珵么?
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啊!
刘茂典见老师颇有些心动,就又道“老师,徐珵愿意出任国子监祭酒。”
于谦第一反应就是徐珵是要投靠他。不过转念一想,投靠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为什么要去国子监呢。只是两个呼吸之间,于谦就反应过来徐珵这是表明自己无心辅之位了。
国子监虽然也是清贵,但是清多于贵。执掌国子监,接下去便是去南京养老,等着致仕。
于谦最担心的就是小人在朝中卷土重来,徐珵有这样的表态,倒是叫他放心不少。他就道“我知道了。”
刘茂典也知道了老师的意思,躬身告退。
*
*(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52、消息
于谦缓缓从武英殿出来,头有些昏沉。ㄟㄟ自从他总督军务开始,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生觉。本以为瓦剌人退走之后,他能够休息几天,可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军还在居庸关固守,朝中就已经掀起了各种风浪。
唯一让于谦能够松口气的就是当今圣上。
私下里,于谦也觉得这位圣上有些软弱。不过在国政上,圣上又极其依赖于谦,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甚至于接太上皇这种事,圣上明明很不乐意,甚至很幽怨,但是于谦一表态,圣上就妥协了。
然而今天,于谦却被圣天子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景泰皇帝听闻于谦要举荐徐珵,干脆利落道“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只会败坏监生心术!”
于谦竟然无言以对。他本来有大段大段的话想对皇帝说,让这位年轻的天子知道人才是多么难得。然而这话又不能对皇帝直说,否则皇帝反问一句“朝廷那么多官员,难道非得用一个奸佞小人么?”那时候恐怕非但无言以对,更是面颊红肿所谓打脸无过于此。
放哪都能用的官,还真的不多啊。
于谦心中感叹,不免又埋怨徐珵自己作死。他当日恨不得杀了徐珵,但那也是为了表明态度,以免朝中真有小人附和。如今局势脱离险境,瓦剌人也想要进贡,眼看不会再重蹈宋朝的覆辙,徐珵的罪过似乎也就不是太大了。
圣天子却还是不肯放过徐珵。
于谦身为辅,自然不能把锅扔给皇帝背九五之尊得用来背更大的锅。而且推诿给皇帝,只会叫人质疑辅的权威和对皇帝的影响力。所以于谦权当这件事没有生过,另外拟定了国子监祭酒的人选,报送上去。
如此一来,刘茂典自然知道了老师的意思。他虽然很是意外,不知道老师为何改变主意,但身为官场中人,他也不可能去向老师求证原委。
徐小乐这些天就在等刘茂典的消息,恨不得守在翰林院门口。倒不是他突然之间对徐珵这位伯父上心了,而是因为太医院真的派人来“抓”他了!还好他医术精湛,装病的技艺也算娴熟,把来“抓”他的哄走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来人乃韩新翰,君子可欺之以方,压根没想到徐小乐是在装病。而且他也不懂医术,见徐小乐满脸通红,额头高热,就真以为徐小乐病得很重了。
高若楠进了徐小乐的房间,取出暗藏的汤婆子,道“你总是用这招装病么?”
徐小乐装病秘法就是用汤婆子敷脸。汤婆子大多由铜皮打造,灌了热水,冬天可以用来取暖。若是将汤婆子敷在脸上,很快就会皮肉泛红,体温上升,看起来很像是心火不藏之相。
“骗骗不懂医术的人是足够了。”徐小乐翻身跳下床,连忙穿起衣服。他知道一件很神奇的事装病时间决不能长,否则很容易就真病了。这似乎有些不近医理,但医理终究不敌天理,许是更高深的缘由藏在其中。
高若楠道“小乐哥哥,你总不能一直这么拗着不去太医院吧?听小哥哥说,他们真会派人来把你抓去的。”
徐小乐纠正道“错。是他们可以请都察院派人把我抓去。他们自己哪里来的人抓我?”
高若楠没好气道“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跟我较真干嘛。”
1...979899100101...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