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国医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美味罗宋汤
徐小乐道“都察院又不是太医院他儿,哪有叫抓人就抓人的道理?放心吧,只等我大伯放出来,当了国子监祭酒,他就会把你爹捞出来。那时候我又有了从四品的靠山,太医院也就不敢拿我怎样了。”
高若楠本来是不在乎徐珵这个奸臣的,但是听说徐珵出来就意味着自己父亲也能开释,免不得在为父亲祈福的时候顺带便加上徐珵的名字。
两人正说话间,就听到外面有人拍门。
徐小乐心中一动“肯定是刘学士那边的消息。”他连忙跑去开门,果然门外站着个面生的少年。
少年问道“尊驾是徐大夫么?”
徐小乐大大方方应了。
那少年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塞给徐小乐,一抱拳转身就走。
徐小乐颇为奇怪,撕开信封才见上面写了四个字另请高明。
徐小乐脑中一转说刘学士没有把这事办成?他虽然日夜盼着刘学士传来好消息,但是这个坏消息传来的时候,却没叫他遗憾。因为在徐小乐心里,对徐珵说的话本就有些缺乏信心像是给人好处一样问人要个从四品的官职,这世上哪有这么做事的?
高若楠也凑了过来,紧张问道“是刘学士那边的消息么?如何?”
徐小乐把这四个字给她看了,道“别急,伯父之前还说过一个人,是位老,叫陈循的。去找老肯定有用。不过现在我有个小问题”
高若楠紧张道“什么小问题?”
徐小乐道“怎么见到老呢?”
大明的老虽然没有唐宋宰辅的名头,也没有宣麻拜相的风光,但是手中的权柄却远比唐宋宰辅大得多。
太祖高皇帝当初为了削弱臣权,废除了宰相,却万万没想到自己雄才伟略的儿子,把内放到了更高于宰相的位置上。
陈循陈老的地位如此之高,是徐小乐想见就能见的么?
徐小乐虽然成功地见到了一位翰林院的侍讲,但是要见大明朝廷尖的人物,真是没有信心。于是他决定去一趟诏狱,先把刘茂典的消息告诉伯父,然后再讨教该如何见到一位老。
因为之前给诏狱狱卒和他们的家属看病,徐小乐现在再进去探监,简直如入无人之地。就连门钱都省了,谁都知道这少年御医治病手段高,而且很会用药非但药效好,更难得的是廉价。
相比那些老御医动辄就是人参之类的昂贵药方,徐小乐的药方实在太亲民了。这也是徐小乐在慧民药局大使任上锻炼出来的,在配伍上悉心斟酌,保证药效,同时还摒弃了各种名贵药材,否则就算开出来病家也吃不起。
徐珵见了徐小乐,原本放光的双眼突然就黯淡下去,愁道“没成啊。”
徐小乐十分意外“我还什么都没说呢,你怎么知道的?”
徐珵有气无力道“你都写在脸上了。”
徐小乐下意识地抹了一把脸。
*
*(未完待续。)
看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 来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大国医 353、读书
徐珵的建议很简单。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那么就走第二条路,去见陈循。至于求见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直接在名帖上写清楚是徐珵的侄子就行。他生怕徐小乐不懂官场人情世故,闹出误会,特意交代若是陈相不见他,就说明事情成了。
徐小乐对此大为不解,但是看徐珵一脸优越感,心中发堵,话到嘴边就咽了回去,打死也不肯问清楚。
徐珵目送徐小乐离开,并不打算把一切都告知这个心性纯良的族侄。他觉得那就跟把饭嚼烂了喂孩子一样,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咀嚼回味。
而且徐珵现在还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没有拿到国子监祭酒的职位。他左思右想,终于想明白了一定是于谦在嫉恨他!
一念及此,新仇旧恨就涌上了心头。
徐珵怎么都忘不了,当日于谦是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指着他的鼻子说“该斩”!那唾沫星子喷在脸上的羞辱,以及双目中如有实质的杀气,令徐珵蜷伏在地,瑟瑟发抖。
徐珵回想起当日的情形,更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尊严扫地,忍不住就将满腔羞愤转化为仇恨。
——于谦,迟早有一天我要雪此羞辱!
徐珵心中暗道,扯断了手中的稻草。
诚如大家公认的那样,徐珵算是个天才。这可不是十里八乡的评价,而是整个帝国万万人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对他的评价。
这些精英在各自的家乡也是一方神童、天才,甚至传奇,然而扎堆之后,却还是不得不承认徐珵比他们更天才。
这样的天才往往会伴生骄傲和固执。对他们来说,世上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认定的真相。
……
在徐珵酝酿对于谦的仇恨时,徐小乐已经带着赌气的情绪将名帖投入了陈循府上。他投了名帖就走,因为照徐珵说的,如果陈循肯帮忙,那么就不会见他;若是陈循不肯帮忙,见了面又如何,还不是浪费时间?
徐小乐投完了名帖,再回到家里的时候,看到皮皮在院子里上跳下窜,玩得不亦乐乎。高若楠刚刚打扫了房间了院子,锅里蒸了饭,额头上布满了一层细汗。这位知府千金身上看不出丝毫骄纵和娇气,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就跟脱胎换骨一样。
徐小乐没见到罗,就道“小呢?”
高若楠道“你刚出去他就被穆大叔派来的人叫去了。”
徐小乐一拍额头“是了,穆大叔找了人比试相扑,他和老冯都要下场,前两天还叫了我。”
高若楠就道“那你去看么?”
徐小乐摇头道“两个大男人拉拉扯扯的,看着就腻。我还是在家里读书吧。”
在对相扑这个游戏的观感上,高若楠跟徐小乐十分一致。想来在大明,他们这种看法才是主流,所以宋朝时候流行各地相扑,如今已经成了十分小众的娱乐。
她又听小乐说要在家看书,心中暗道初识小乐,只觉得他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但是相识久了,还是能看出他不凡的地方。
徐小乐在京师这些天,银钱没赚多少,许多想去开眼界的地方就去不成了,只能回家读书。现在他读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把书印在脑子里,也学会了字字句句去抠古人的微言大义,从章句中寻找前人在写书时的情绪起伏。
如此才真心觉得读书就是在跟古人聊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徐小乐是一大早去的诏狱,然后去陈循府上送名帖,一直在书房里坐下,方才觉得整个人放松下来。他随手取了一本书,似乎读了没多久,高若楠就叫他吃午饭了。
徐小乐专心读书,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对高若楠的招呼不闻不问。
高若楠颇有些沮丧,自己好不容易做好的饭菜,非但没人出来夸赞两句,还要看着它冷掉?可惜自幼家教严格,饭菜决不能端进书房,还是得叫徐小乐出来吃才行。
她走到书房门口,咬唇暗道他又不是我爹,又不是我夫君,我干嘛小心翼翼伺候他?
一念及此,高若楠索性大大方方推开门进去,正想高声叫徐小乐去吃饭,却见徐小乐读书读得津津有味,心中一软读书乃是天下最上品的事了,我还是给他在锅里热着吧。
于是高若楠气势一泻,又悄悄退了出去。
徐小乐又看了两三章,方才放下书,长吁一口气,起身揉了揉肚子,道“若楠妹妹,是不是该吃饭啦。”
高若楠这才进来,没好气道“我都叫你好几回啦。见你认真读书,只好等着,等得我胃都痛了。”
徐小乐哈哈笑道“我就是这样,一读起来就忘了时辰,以后你先吃,不用等我。”
高若楠却不觉得是缺,还很为徐小乐高兴呢。她就走上前笑道“我在家里也是读过书的,不过总觉得有些枯燥。其实我还是很钦羡你这样一读就能读进去的人。你读的什么书?”
徐小乐连忙就探手遮掩封皮上的书名。他身手虽快,却快不过高若楠的视线。
高若楠皱眉道“《浪史奇观》?这是什么书?讲什么的?”
徐小乐将书放入书龛,道“是讲钱塘江大潮的冷门书。若算起来,该是讲水利的吧。不过却也不是工书,又有些像《永州八记》那样的游记。你读过《永州八记》吧?”
高若楠浑然没有想到徐小乐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轻易就被他带偏了思路,道“家父就极爱柳河东之文,《永州八记》更是时常拿出来诵读,说是能够下饭。我至今都还能背《小石潭记》呢。”
徐小乐笑道“你真厉害,还是个才女,背来听听。”
高若楠和徐小乐边往外走边得意背诵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徐小乐脸上带笑,心中却已经狂笑不止《浪史奇观》是讲钱塘大潮的书,哈哈哈,我真是太有才了!
高若楠背着背着,就回忆起当年自己梳着两条小辫子,坐在父亲腿上,父亲读一句,她就奶声奶气地跟着背一句。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竟也将这篇小短文背得一字不差,叫父亲大大遗憾了一番若是男儿,必将蟾宫折桂,家里再出一个进士。
泪珠就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
*
*
《浪史奇观》真的是讲钱塘江大潮的书,不信你们去问度娘~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354、聚餐
无论朝堂上如何争斗,被软禁南宫的太上皇如何哀怨,诏狱里的徐珵和高志远如何度日如年……无关的人日子还是过得十分开心。
穆青友拉了几个爱看相扑的同好,组织了一场大赛,决出三甲。罗占了榜首,冯克难第二,两人拿了彩头之后立刻就富裕起来了,在京师名店请徐小乐一起吃饭。
徐小乐对相扑没有兴趣,但是对吃饭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吃多了高若楠做的饭菜,十分需要换换口味,洗刷一下味觉。
因为是圆席,众人也没有分位次,只是穆青友年纪大些就坐了主座。徐小乐只认识穆青友、罗和冯克难,其他人一概不认识,大约都是锦衣卫。不过他不认识这些人,这些人却都认识他,多亏了罗和穆青友帮他扬名,也有诏狱那边传来的风声有个年轻神医为大家解决了很多麻烦,还不收钱,简直德艺双馨。
徐小乐表面上哈哈笑着应付他们,暗地里连人家的名字都懒得记,只是一味吃菜。
其中有人问道“小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御医了,平日只在太医院么?还是外面也会坐馆?”
徐小乐一愣,反问道“御医还可以在外面坐馆?”
那人显然是老京师人,哈哈笑道“长安居,大不易。大夫们只靠太医院的那俸禄,日子岂不是过得很困苦么?”
另一人就对徐小乐解释道“天子富有四海,但是打赏起来其实也不多,出手还不如豪门大户阔绰呢。御医们大多都在外面有熟悉的医馆,不直接挂出名号,但是只要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徐小乐了头“我现在跟太医院告了病假,出去坐馆也不合适。何况我在京师没什么名气,真的坐馆没人来看病,我也觉得尴尬。”
那几个锦衣卫就大笑道“我们都知道你啦,若是有病肯定会去找你。”
徐小乐听着有病定去找他之类的话,总觉得有不对味,暗道都是一帮粗人,说话都能有歧义!
穆青友跟他们笑了一阵,突然道“老冯,你们最近有没有抓人?”
徐小乐大奇“抓人来绑票勒索么?老冯,你又重操旧业啦!”
众人哄笑一堂。
冯克难面露羞愧,道“小乐哥哥,我如今已经是兵马司的差人了。”
冯克难这个倒霉的山贼是没机会开客栈了,他也不会再想着开客栈这回事。自从被穆青友俘虏之后,他表现极好,如今穆青友给他在五城兵马司找了个饭碗,就连他身边的瘸子和瞎子都混了个白役。
五成兵马司的前身是永乐二年设置的北、京兵马指挥司,正六品的衙门,隶属于兵部。不过各个衙门需要人执法,也都是从兵马司选调。尤其是督察院的五城巡城御史,可以直接统领兵马司人马。
锦衣卫跟兵马司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为两者从职能上有重叠。看似高大上的天子亲军,同样有京师缉盗、火警、清理沟渠的诸多工作要做。
有反应快的就笑骂道“徐大夫这是在骂我们兵匪一家呢!”
徐小乐哈哈大笑“意外,纯属意外,不要多心嘛。”
众人笑过之后,冯克难方才能够好好说话“我们最近倒是抓了几个蟊贼,关在牢里呢。”
穆青友就道“抓来肯定是要上刑的吧,到时候请大夫看的时候,也照顾照顾小乐的生意。”他知道徐小乐本来就没带多少盘缠,用起来又大手大脚,毫无规划,总不能什么都不干、坐吃山空。
冯克难暗道我就是个小差役,这种事哪里轮得到我说话。不过他嘴上却是要答应下来“是是,我帮小乐哥哥瞅着。”
穆青友又对徐小乐道“小乐,给牢里的囚徒治伤听起来没什么油水,不过只要牢里有人,你这买卖就不断,也算是细水长流的好活计。”
徐小乐道“多谢穆大叔。我从不挑病人,钱多钱少、公侯将相、乞丐囚徒,我总是一样尽力的。若是真有疑难杂症要我出手,我义不容辞,不过揽生意就不必了。”
冯克难免了一桩大麻烦,几乎要给徐小乐下跪磕头了。
穆青友以为徐小乐清高,正要再劝,就听徐小乐道“我还在为陈同知疗伤,他那边给的诊金不少,足够我日常开销了。”
穆青友一拍脑袋“是了,我还以为他已经治好了呢。”
徐小乐道“外伤是好了,心伤还没好,总觉得自己这也疼那也疼,其实多半都是臆想出来的。”
众人听着稀奇“那还怎么治?”
徐小乐就道“十三科里本来就有祝由科。他既然是有心病,我自然就用心药去医治了。放心吧,过上两三个月也就好了。”徐小乐说罢,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是酒后失言了,病人的事怎么能拿在酒桌上说。
好在这一桌都不是外人,与陈同知也都没什么交集,不知道是哪个同知。不过徐小乐有了警觉,也就不说治病的事了。
好在这个话题很快也就过了,众人言多口杂地说起了其他京师趣事。就在要散席的时候,突然听到街面上传来嘈杂的人声。穆青友和两个锦衣卫伙伴就走到窗前探看,转过头对众人笑道“不知道谁家犯了事,兵马司出动了十几个二十个人呐!”
席间就有人不耐烦道“管他们干嘛,咱们继续喝酒!”
穆青友等几人就回到席上,感叹道“也不知道是什么案子,出动这么多人……”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蹬蹬蹬的脚步声。
再一转眼,就有人踢开了穆青友包下的雅间大门,冲进来身穿红色罩甲的兵马司兵卒。他们各个手持利刃,呈半圆形将众人包围起来。
在座的都是锦衣卫,哪里肯丢这个脸,纷纷起身,呛啷啷绣春刀出鞘,与这些兵马司的人对峙起来。
徐小乐借着酒劲,将手中茶盏往地上一摔,喝道“锦衣卫在此办事,谁敢阻拦!”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
*(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大国医 355、御史
在这个世上,有时候连徐小乐都觉得自己丢人现眼。然而肯定有一个人会淡定如素,不觉得有丝毫尴尬。
这个人就是罗。
这其实有些不公平,因为徐小乐时常会觉得罗有些丢人,不得不强忍下羞耻心跟他站在一起。
此时此刻,徐小乐的酒劲发泄之后,自己也觉得被人围观有些不好意思。然而罗却一副毫无知觉的模样,拉了拉徐小乐的袖子“小乐,我们锦衣卫不会摔杯为号的。”
徐小乐咧了咧嘴“是么?不好意思。”
罗很认真地说道“你没看戏文里,摔杯为号的往往都坏事了么?”
穆青友生怕罗一一举例,连忙夺回场面,亮出锦衣卫的腰牌,说道“诸位弟兄有何公干,是否有什么误会?”
兵马司众人之中也走出一人,先给穆青友看了腰牌,道“原来是锦衣卫的弟兄,看来这其中真有误会。你们之中可有一个叫徐小乐的医学生?”
所有人的目光登时就落在了徐小乐身上。
徐小乐硬撑着笑脸,心中暗道锦衣卫都不讲义气,如何相信你们能保护圣上!我大明迟早要完!
那人一看徐小乐,没想到自己要抓的人这么年轻,登时愣了愣,确认道“你就是徐小乐?”
徐小乐走到穆青友身侧,朗声道“徐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太医院医学生徐小乐。”
穆青友微微一侧身,对他低声说道“别犟,这么多人过来,不是小事。”
徐小乐认怂认得飞快“诸位军爷,我可是守法良民啊!”
那人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还刀入鞘。他身后众人也纷纷收了刀。锦衣卫见他们收刀,这才也跟着收刀。
雅间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
兵马司的头领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巡城御史马上就到。我们听说是‘要犯’,又说‘要犯’跟一群‘乱民’在一起,看来是有人传话传错了。”
穆青友等人纷纷笑道“肯定是传错了,锦衣卫都是乱民那还了得?”
大家权当笑话,一说一笑也就过去了,顺带骂一下巡城御史都察院,反正不在场的人背锅是惯例。
不过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徐小乐身上时,笑意就淡了。
穆青友问道“徐大夫是我的老相识,最老实本分的孩子,怎么会惊动兵马司?”
那人想了想,觉得穆青友也算是个爽快人,方才道“这位小哥哪里得罪了都察院?这回可是周御史亲自下的文,要捉拿徐小乐。他本人也要来,大约快到了。”
徐小乐心中一颤难道太医院真的去找都察院了?
徐小乐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兵马司头领说的周御史与太医院的黄院判双双上了楼。
黄院判伸手朝徐小乐一指“周兄,就是他。”
周御史扫了一眼徐小乐,吩咐道“抓起来。”
御史,尤其是巡城御史,属于那种品级不高,但是十分牛掰的人物。他们有种天然优越感,觉得自己的品级低正是因为自己清高。所有权贵在他们眼里都身负罪孽,只要露出丁狐狸尾巴,就会被他们的火眼金睛发现,然后死咬不放。
对于这些科道言官,官员们是很忌惮的。
有道是穿新鞋不踩狗屎,真要是被御史参上一本,明明没事也变成了有事。尤其是老们做了个坏榜样,不管有错没错,只要被御史弹劾就先回家闭门反省。
他们是可以这么做,下面的事务官怎么办?反省个三两月,上头说没事了,可以复职了,结果桌子上堆了一堆活!死命加班都干不完,一年的考成就废了。更倒霉的遇上京察,来年直接发配外省,一辈子的前途都毁了。
然而那些官僚体系之外的官员,比如武将,比如勋臣,面对御史就淡定多了。
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归东厂查处,都察院没资格插手,所以穆青友并不打算给这个高傲的御史面子。
锦衣卫们拦在了徐小乐面前,手都按在了绣春刀上。
周御史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你们是要造反么!”
穆青友冷冽道“打杀天子亲军才是真要造反。”他说着亮出了锦衣卫百户的腰牌“你确定要动手?”
周御史看了腰牌,心中暗道不好这东西竟然是真的!
诚如穆青友说的,锦衣卫虽然分工繁杂,地位高低不等,但只要是锦衣卫就是天子亲军,这四个字可不是白叫的。
黄院判也有些慌神。他得到消息说徐小乐跟一伙带刀的强人在此处饮宴,却不知道这伙强人原来是锦衣卫。
周御史微微退了半步,拿眼看黄院判,示意他出来打个圆场。作为御史虽然不怕锦衣卫,但是两者真打起来,兵马司到底站在哪边还很难说。到时候自己被人打两记黑拳,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黄院判干咳一声,上前道“徐小乐,你谎报病情,逃役不归,可知道错了?你是有冠带在身的官人,能跟庶民一样目无法纪么!”
徐小乐已经多方询证,身为官人真的很不自由。就拿发配边疆来说吧,前有乌泱泱的古人,后有茫茫多的来者,谁不知道边疆日子过得很苦?可有谁能说一句“老子不干了”,然后回家过日子?
最著名的莫过于国朝第一才子解缙,他都被发配去安南当县令了,也不见他扔下官印回家呀。
非不愿,实不能也!
皇权之下皆蝼蚁,当官也是服役的一种啊!
徐小乐认清形势,严肃道“我没有谎报病情,我的确是重病将死,好不容易才捡回一条命来。”
黄院判冷笑道“你在这儿喝酒吃肉,跟我说重病将死,你当我是瞎子还是傻子?”
徐小乐道“正因为死里逃生,所以出来庆祝一下呀。”
黄院判一噎,竟然无言以对。他是太医院的院判,掌管庶务,并不是伶牙俐齿之辈,在口舌上真的不如徐小乐远矣。
好在他身边站着个御史。
御史大约有两种能言善辩的,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木讷寡言的,动不动就掀桌子、好勇斗狠、带个棺材上班。
1...9899100101102...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