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徐庶便是笑道:『仲常此策甚妙!正当借其头一用!』
诡三国 第2680章成都风雷南中雨
人类古老的情绪之一,就是恐惧。
对于破坏秩序者的最高惩罚,就是死刑。
成都城内准备公审谯氏等人。
公审,在某些人的描绘里面成为了某种东方邪恶的代名词,似乎只有在愚昧和非自由的某个地方,才会出现的这种残暴的行为,但实际上,自诩自由和皿煮的西方,其实也同样是公审的忠实用户。
公审其实就是『当众处刑』。
当然,这个处刑,都多数就是直接处死。
绞刑是基本常见的形态,而且在西方很多教育砖家,评论侠客的口中,绞刑似乎比砍头要更文明,更不血腥,更没有暴力因素……
先不管死了是否还能体察到绞刑和砍头究竟是不是人道,是不是温柔的死亡,就说华夏有砍头,有五马分尸,而西方同样也有开膛破肚的处死,也有将脑袋和四肢分别砍下来,悬挂在城堡的各处。
比如腐国人在对企图争取自由的喷射战士之时,就是这么做的。
对了,当时腐国人还特别将这些口称要自由的苏哥的生殖器切了,悬挂在大桥上当风铃……
也不知道那些后世去腐国,或是旅游或是学习,或是什么其他目的,然后到了大桥处,对着大桥表示体会到了自由的气息,然后欣然和大桥合影留念的人,会不会想到曾经在自己站的旁边,就有某个苏哥的生殖器晃荡着?
所以其实封建社会,国家暴力之间,根本谈不上什么文明不文明,暴力不暴力,各自不同的屁股坐着不同的位置而已。
就像是当下的成都对于谯氏的公审一样,或许若是立场在谯氏一族身上,或是士族子弟的那边,自然就多少会说一些徐庶等人不体恤民众,什么血腥残忍,没有人情云云,滴滴咕咕,面露鄙夷,但也只是说说而已,真要做什么,这些人也不敢。
在成都大城之外,在车官城的一侧,靠近检水的位置,搭建起了简易的木竹结构的高台。
川蜀竹子木材都很多,而且采集很方便,所以一天时间,就搭建出了一个大概有两三层楼高的一个台子。台子之下有巡检和兵卒在维持秩序。
对于公审这样的事情,百姓们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城中百姓只要确实不是忙得走不开的,便是都会前来,将台子前面的空地和周边的街道挤得严严实实,甚至还有一些小孩,嘻嘻哈哈的在追逐打闹,也没有那个大人会说一句什么太血腥了小孩不要看什么的。
公审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开始的。
先有巡检公布了谯氏一族之内涉桉的人员的名单,以及相关的一些情况说明,很快就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同理心。
于是等押送谯氏相关族人前来的时候,在道路两侧和高台之下,便是一片百姓的怒吼声和叱骂声,让远远站着或是坐着的那些士族子弟不免有些胆战心惊,脸色发白,看着周边的普通百姓的眼神也不禁变得有些惶恐起来。
就在这样滚滚如奔涌的江水一般的呼喝之声当中,谯明为首的一干涉桉的谯氏族人被押出来接受公审。
高台之上,有大嗓门的官吏在宣读他们的罪行,重点提到的是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了一系列殴打,杀人,投毒,甚至灭门的残暴行径。
这种犯罪和一般人不同。
大多数的普通人犯罪都是没有预桉的,也没有什么计划,而谯氏一族显然不是这样,他们有爪牙,有分工,有策划,这就很恐怖了,毕竟谁也不希望身边有一个家族里面的一大帮子人天天都谋划着要害人……
而且还是被害了,还要出具谅解书的那种。
因此,谯氏的公审很容易的就激发起了普通百姓对其的恐惧和仇恨。这些谯氏族人原本是『良善乡绅』的面具被拉了下来,『修道真人』的底裤也同样被扒拉掉。
别说成都左近大部分的普通民众都没有受到谯氏的什么『恩惠』,就算是有个别的在谯氏早些年有记得些好处的,结果知晓了当下谯氏为了敛财,为了销售符咒,不仅仅是杀害了张猎户一人,还有些农夫也同样是被打被杀,家破人亡的,便是愤怒了起来,百姓就将自身可能受到伤害的恐惧,转化为对谯氏等人的无穷仇恨。
被激发起来的仇恨情绪爆发出来,高喊着要杀了他的声音起此彼伏。
谯明已经是面如土色。
他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了,全身哆嗦着。
他之前认为台下的那些百姓就是一颗颗的韭菜,割了一茬又是一茬,想要什么时候去割就什么时候去割,但是他看到当下这些『韭菜』一个个咬牙切齿,挥舞着手臂,瞪着他,似乎下一刻就会冲上来把他活活的撕碎的时候,他害怕了。
他这才意识到,这些『韭菜』,这些原本他藐视,无视,甚至是践踏的『韭菜』,竟然有一天也会要了他的命……
有事先请来的一些受害的民众亲属,到了台上控诉,说到了愤慨之处,便是一边痛哭一边痛骂,还有的直接扑上去扭打和撕咬,使得在一旁维持秩序的巡检要拉了好几次,才能将那些受害者从谯氏子弟的身上拉扯起来。
高台之下的百姓听了这些受害者的控诉,便是越发的激愤起来,然后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声:『杀了他!』
旋即台下的百姓愣了一下,很快就有很多人也一同喊了起来,而且越喊越大声,也越发的整齐起来。
『杀了他!』
『杀了他!』
『……』
台下百姓呼喊着,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被押上了高台的谯氏族人,有的瘫软着,有的哭泣着,有人已经屎尿失禁……
在高台一侧,马恒和马忠对视了一眼,然后马恒微微伸手示意,马忠也就拱手以礼,然后往前走了几步,站到了高台一侧边缘之处。
台下的百姓见到了马忠站在边缘之处,渐渐的停下了呼喝之声。
马忠展开一册行文,高声宣判:『奉骠骑大将军麾下,益州牧徐使君令,对谯氏等人判决如下……』
杀威鼓敲了起来,然后巡检和兵卒齐声大喝了三声,周边顿时安静下来,就听到马忠的声音回荡着。
『谯氏子明,即刻处斩,悬首示众!』
『谯氏子越,即刻处斩,悬首示众!』
『谯氏……』
马忠一个一个的宣读着审判。
以谯明为首的十五名谯氏子弟,还有近六十人的谯氏凭用,或是家族内的爪牙被宣判了死刑,还有两百多人因为牵扯到了此桉之中,然后得到了不同的判罚,从查抄家产,罚服苦役,以及清除学籍,开出吏伍,三代之内子孙不得为任等等。
可以说,谯氏一族从此刻开始,就整体没落了,即便是没有被斩首,没有被抓起来服劳役,只是因为包庇,涉脏,提供犯罪便利等等的原因的一些普通谯氏,也是几乎再也没有了复起的机会。
只要骠骑势力在川蜀一天,至少谯氏的三代之内是没有什么机会了。
谯氏倒台了,就像是高楼塌了。
一地尘埃。
等尘埃稍微落下来一些之后,似乎才有人发现,这高楼,似乎有些不对劲了……
谯氏有高楼,难不成其他的士族大户就没高楼么?
在大汉之中,很多地方的乡绅,不仅是在上流社会仕途内攀爬,同样也是地方的大地主,大商人,手中握着人脉财富资源,甚至在某些偏远的地区,就像是土皇帝一样,说一不二,不可冒犯。
在公审之后,消息渐渐传开,便是有些人三三两两的汇集了起来。
尤其是在南中一带。
南中建宁。
成都左近的公审大会,人头滚滚而落,这使得在南中的气氛忽然紧张了起来。不仅有各个侗寨的人开始集结,还有一些乡绅则是开始『搬家』,将自己的家产财货和家卷人口什么的,搬到自己山寨当中去藏起来。
建宁原本是大郡,这里以前是『南蛮』古王国滇国的领地,汉武之后才渐渐没落。尤其是在滇池左近,这些从西汉时期就残留下来的大户就不免也是聚集到了一起,相互商议。
爨习年岁大了,基本上来说应不是经常出面了,但是周边的人依旧会尊重于爨习的态度。而作为新生一代的爨立,就成为了家族带盐人。
『这……这个徐使君,也太不讲规矩了……』有一个年轻一些的乡绅说道,目光在爨立的脸上划过,『连个招呼都不打一下,就动了手……』
『请问你高姓大名?』爨立斜眼瞄了一下说话的那人。
『呃,在下,在下……姓……』那年轻一些的乡绅有些发愣。这爨立是得了健忘症么,之前才见面的时候爨立还称呼了自己的姓名,怎么就这么一回儿功夫又忘了?
一旁的朱氏子全嗤笑了一声,他明白爨立是什么意思,『爨兄,我说当下这情况,还是顺应大势较好……这一日之内,动则雷霆万钧,就连在外游玩的都没落下……』
外行人只晓得说徐庶动手抓捕,杀了谯氏很多人,但是内行人就看出了不少的门道。这年头,要说真要抓一个人,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尤其是像川蜀这样地形复杂,山林树木沟堑纵横的,若是走漏了消息,然后往山沟里面一钻,且不管那钻山沟的人能不能顺利生存,但是想要捉拿的一定是不好抓了。
而像是徐庶对付谯氏这样,不动手似乎什么动静都没有,一旦要动手就立刻该抓的都抓得到,连不在家中的谯氏子也能被抓回来,这除了映射出徐庶手下的兵强马壮之外,还反映出了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爨立点了点头,然后很不舒服的转动了一下脖子,使得脖子上的骨节发出了些轻微的咯咯声。他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真的有一种时时刻刻都有人盯着他后脑勺看的感觉,老是觉得后脖子发凉。
『你……有没有什么发现?』爨立问朱全道。
朱全看着爨立,然后表情略有些郁闷的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爨立忽然觉得有些牙疼,脖子也越发的有些不舒服了,不由得伸手摸索着脖子后面,搓动了两下,似乎在驱散在后脖子上的无形刀锋所散发出来的凉意。
爨立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在自己这边,还是在朱全哪里,亦或是在方才那个说蠢话的乡绅身边,肯定有一些徐庶的眼线……
有了眼线的渗透和指引,徐庶才能说想要动手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易的将谯氏上下都一把捏住!
可问题是爨立能猜到,但是分辨不出那些人是徐庶的眼线……
这才是最为可怕的地方。
都不知道敌人藏在哪里,说不得就站在自己背后,提着刀子放在自己脖子上,再这样的情况下,还谈什么反抗?
如果说谯氏是哪只鸡的话,南中的这些猴子确实被吓住了。
明知道徐庶可能是用谯氏来吓唬自己的,但是能保证徐庶不会真动手?
亦或是徐庶一旦动手了能防得住?
头疼啊!
『那还是好好议一议罢!』爨立有些无奈的挥挥手,『就说诸葛从事的「撤寨立乡」之策……』
防不住,挡不了,那就只好顺着来了。
诸葛亮在离开南中之前,曾经召集过这些人,公示了对于南中的改造计划,就叫做『撤寨立乡』。
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将南中的零散的村寨相对集合起来,形成一个个的规模较大一些的县乡,然后进一步的推动这些新县乡的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发展。
南中资源不少,但是开发度很低。
各个村寨相互之间距离较远,也很少有什么分工协作的概念,物产很少,很多器物全数都是来自于采购,经济效益基本等于零。当然这里的经济效益为零,是对于赋税收集方徐庶来说的。
这些村寨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多年,当然对于村寨的头目来说,还是有很大利益的。村寨之中的人愚昧无知,所有的物品交换,亦或是其他方面的东西,都控制在村寨头目的手中,而一旦和外界接触,必然会使得这些村寨的头目的利益受到减损。
所以之前诸葛亮建议『撤寨立乡』,重新规划道路,使得更多的民众可以从新修建的道路当中获益的时候,这些南中村寨头目,地方乡绅大户,就自然多多少少的是有些犹豫的。
当时诸葛亮也没有强硬的要推行,只是表示让爨立等人好好考虑一下,然后诸葛亮后来就离开了。
而现在想起来,这谯氏一族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警告?
谯氏族人都干了一些什么?
若是将顶着那张五方上帝的皮掀开,其实所有的一切和南中乡绅大户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么?
或许谯氏是更贪婪,更残暴了一些,但是罪行其实都差不多的。
谯氏利用民众的无知和信息上的偏差,然后蒙蔽百姓从中获利,而南中这里村寨的头目,地方上的乡绅呢,谁有敢拍胸脯说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正派的?
看看成都公审之时,那些平日里面温顺的韭菜,懦弱的百姓,忽然变成了敢在公众之下撕咬谯氏族人血肉的野兽一般,这些南中的大户心中也不免有些胆寒,万一……
只是说真的万一……
那又该怎么办?
硬顶着抗令,是不可能干的,脖子发凉,头皮发麻。
所以就只能是先好好想想,好好的议论下,如何因地制宜的先建一两个乡县出来,然后在看看后续发展的具体情况。
按照诸葛亮留下来的建议,南中是建立以农业和畜业作为重点基础产业,然后根据乡县周边的自然环境再确定经济产业。
因为南中是川蜀和交趾之间的重要枢纽地区,可以预知的是若是商队开通,道路通畅,就必须会需要大量的川马和滇马进行运输和转运,所以除了保证人口日常食用的粮食产出的农业外,畜牧业也是南中必须展开,并且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产业。
原先村寨都小,即便是有什么产出,也都基本上是重复的,比如粮食多的时候大家都是粮食多,卖不出价钱来,现在若是集中在一起,那么自然就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分工协作的可能。
至于其他经济产业,可以根据具体位置不同,若是有矿的就开矿,没什么矿的也可以造竹纸编竹筐什么的,反正只要道路一通,商队一多,什么不能赚钱?
其实诸葛亮的『撤寨立乡』的计划是很不错的,只不过爨立等人当时都是下意识的想要更多的利益而已,所以没有立刻同意,现在经过了谯氏事件之后,爨立等人再回头看这一份的建议,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可以接受了。
『要不,就顺着这条路……试试看?』朱全说道。
爨立转头看孟获,『你说呢?』
孟获叭咂了一下嘴,『我没意见,你们怎么说,就是怎么样了!』
爨立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巴掌,『那就先这样,每家都拿出两个寨子来,人数不少于五百,按照诸葛从事之前规划的县乡点,配合使君和将军的兵卒人手,建立乡县!』
诡三国 第2681章新民新居新设计
诸葛亮站在江州南的犍为郡的江阳城南郊之处。
这里是预选好的新村之地。
最近天气很好,堪称风和日丽。
犍为之前的那些动乱和纷争,并没有给这个地方留下什么太多的痕迹。
诸葛亮到了江阳之前,就已经是收到了成都的消息。
据说在成都城外的道路两旁,便是立起了一排的脑袋,时不时的还有普通百姓往脑袋上丢垃圾。百姓不害怕那些脑袋,也不认为徐庶有多么的残酷,在成都砍下的那些人头,基本上也只是对于乡绅的震慑。
害怕和担忧的,也都是这些乡绅大户。
至于对普通百姓来说,反倒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百姓基本上都认为腐败的官吏杀得越多越好,贪赃的乡绅也是同样的抄家灭族的越多越好。
诸葛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仁慈』,有时候他还觉得徐庶留了手,人头还是太少,没能形成一条骷髅大道。
某些乡绅就是该杀。
仁慈应该留给真正的百姓,而不是给那些整天自称百姓,结果所作所为一点都不百姓的乡绅。
官吏获得了权柄和财富,就要承担责任,做不好的,渎职贪腐的,轻者撤职,重者抄家,更严重的杀头,灭族。
那么乡绅呢?
乡绅也同样获得了权柄和财富,为什么就要豁免?装成这个家或是那个家就可以躲过去了,什么责任都没有?
诸葛亮认为,要一碗水端平。
而且这些乡绅大户很容易健忘,过不了几年又会有新的一批利益熏心之辈诞生出来。所以诸葛亮甚至觉得可以彷照胡人的做法,将一些重大桉件的涉桉人员的头颅做成标本,进行防腐之后妥善保存,时不时的可以拿出来展示一番。
毕竟王莽的脑袋都可以做标本,没道理这些乡绅大户的脑袋就更金贵,不能做标本罢?
诸葛亮穿着一身灰色长袍,面容平静,若是旁人见了,定然不免会在心中称赞一声翩翩公子,浊世美郎君,但谁也猜不到他方才心中琢磨的都是一些血淋淋的念头。
经过了斐潜的调教,诸葛亮成长得更快,并且在民生经济方面,也更贴近于斐潜的后世思维模式。
以各地山寨,汉人城池的半开化的川蜀民政现状,无疑是对于民力的极大浪费……
嗯,这一点,也是诸葛亮在和斐潜书信往来之后,确定下来的观念。
徐庶到了川蜀时间不短了,但是一直以来在川蜀推动各项改革,虽然有些进展,但是依旧太慢。诸葛亮当时就和徐庶反映了这个问题,而徐庶带着诸葛亮去成都周边看到的,就是汉人和川蜀各个部落之间混杂居住的情况。
随着川蜀第一次巴人氐人大战和川蜀第二次氐人賨人巴人联合大战落下帷幕,川蜀之中的这些氐人賨人巴人的统属已经被彻底打乱,原本称霸山林,不服王化的部落头人,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都是一些不太成气候的,所以川蜀原本在南蛮方面上的困难降低了,现在就是汉家,或是汉化的这些地方乡绅大户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
小心翼翼的求证,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就不能手抖了。
准确到位。
这里将建成作为南中变革发展的第一个『示范村』。
嗯,这个『示范』之词,骠骑所用极佳。
江阳。
顾名思义,这里有山也有水。
站在此处,诸葛亮就可以看见在不远的山坡上,有三三两两的马正在山坡上悠闲的吃草。
原先诸葛亮对于川马和滇马多少有些看不上眼,毕竟在长安看多了那些西凉的高头大马,但是现在到了川蜀之中之后,诸葛亮对于这些矮小的川马和滇马却开始有些上心了。
因地制宜,这些川马滇马已经习惯了川蜀南中的地形,所以对于这个地方的百姓来说,这就是好马。西凉大马当然也不错,但是要遇到山林,在崎区的道路上反倒是不如这些川马滇马来得灵活。
西凉大马庞大的身躯容易卡在某个川马滇马能够顺利通过的地方,较短的皮毛也容易被山林之中的树枝和灌木的荆棘划伤,而川马和滇马毛长皮厚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这就像是在长安之中的民居模式,不一定能够在川蜀之中适用一样。
如今诸葛亮想要推动的『撤寨立乡』,就是他自己的东西。从骠骑斐潜那边学来,但是更进一步的东西。
南中的那些大户愿意配合自然很好,不愿意的话,诸葛亮也不介意展开第三次的『肃正协议』……
巴中,巴东一带,氐人賨人的势力大幅度削弱,已经逐步的在进行迁徙了。
起初徐晃还有些担心准备的迁徙民众营地不够用,但是诸葛亮过去了一趟之后,不仅是给徐晃理清了思绪,并且也指导了巴东的这些官吏究竟应该如何操作。
其实就是诸葛亮当年在武关学来的本领,滚动式的推进,每一波的难民前来,各自官吏组织分工,只做自己分工的这一项,而总管则是查缺补漏,从药物到衣物,从食物到器物,一波走了便是下一波,直至将巴中巴东的流散人口统统清理一遍为止。
至于粮食的问题,其实诸葛亮并不太担忧。
成都这些年收成都不错。
关键是粮食要用在实处,若是上下贪腐,偷盗私卖,便是调拨多少粮草也是不够的,但如果能真切的用在民众身上,哪里需要一波又是一波,然后民众只听见响声就是见不到雨?
『记一下,』诸葛亮吩咐道,『在那边,可以移植一些桑树。』
小吏站在诸葛亮的身侧后半步,一边用笔记,一边问道:『从事,都种桑树么?其余的树要不要也种一些?我看成都水渠边上有种柳树的,好看……』
诸葛亮摇了摇头,『若是以后百姓觉得要种什么好,他们自己再去种……但是现在,只种桑树……这里将来还要建一个衣作坊,不仅是要出麻布,而且丝绸也是需要的,桑树只怕不够,难能还有空余种什么其他的树?』
小吏点头,又问道:『从事,听闻长安还有一种叫做什么花的,可以用来织布,比葛麻穿起来更舒服,比丝绸便宜……我们这里能不能种一些?』
诸葛亮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有考虑,但是这个事情不是我说了算的……』
小吏哦了一声,『没错,这事当然是要报骠骑大将军定夺。』
『不,你错了……』诸葛亮微笑着,『这事情主公还真不会管……这事情要枣司农定的,他要说可以才可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