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什么?』小吏有些不敢置信,『难不成……这枣司农……』
『农耕畜牧之事,皆归司农……』诸葛亮笑着,似乎回想起了一些什么来,『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
斐潜带给诸葛亮最大的影响,便是思路的改变。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真可怜,但是也真可恨。
毕竟这句话是周先生说的……
诸葛亮的专权,是被迫的,但也一方面造成了『川蜀无人』,另外一方面造成了『五丈原星落』,如果不是如此,当年在曹魏之中,还是有不少人心怀汉室的,阿斗同学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当下诸葛亮就轻松多了,不仅是有徐庶的支持,同时也不必操心军事上面的问题,诸葛只需要将他自己的这一摊子事情做好就行,所以越发的体会到了『分工协作』的妙用。
在政务上是如此,百姓生活也是需要『分工协作』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后世的观念,但是实际上汉初的刘邦,难道不是这么做的么?
『这里顺着江水,要兴建一些水利器械,空地要留下来,不可轻易占用……』诸葛亮继续指点着,让小吏做好标记。
为了满足新建乡县的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诸葛亮打算在江阳临近江水的下游地区,建立一个建材综合市场。除了一般的砖瓦场之外,还需要有切割木材的木材加工厂,制造石灰和土水泥的窑洞等。
川蜀之中,林木资源很是丰富,并且沿着江边,一方面用水不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上水运。
『此外,那些废弃村寨之中的木材和砖石,也可以回收利用……』诸葛亮继续说道,『完全腐朽的,可以用来烧火,尚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在一些边角之处……』
『撤寨立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了大量的,零散的废弃山寨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也都可以拆除之后回收一部分的建筑材料。
回收这些石料和木材,配合从成都和江州运来的建材,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第一个『标准村乡』的建设需求了。
没错,『标准村乡』。
要让这些心中多少还有一些顾虑的巴人氐人賨人心甘情愿,做好『标准村乡』的建设是很关键的。先期的宣传已经展开了,诸葛亮让人给这些离开山寨前来新乡定居的人承诺,要让他们住上比原来山寨要更好的房子。
鼓动这些南蛮之人,到新乡生活的宣传并没有花很大的力气。比之于长安三辅,或是成都左近一带,在川蜀之中类似于巴东南中这些地方,严格讲起来并没有什么『中产阶级』,只有高高在上的大户乡绅和比奴隶稍微好一些的贫苦百姓。
尤其是在山寨里面的山民,有的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是头人的,比奴隶也就强得很是有限。所以对他们来说,真没什么故土难离之类的概念。
毕竟土地是老爷的,连他们居住的房屋也是老爷的,他们只有使用权,或者叫做临时居住权。就那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也随时都会被人赶走。
现在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干活吧,只要干活就会有新房子住。这房子比你们之前住的,甚至比那些贵人老爷们住的都还要好……』
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足够打动他们了。
他们更多的是怀疑是不是骗人的。
毕竟之前的汉吏,欺负他们不识字,不懂这些,没少干戏耍他们的事情。
虽然说他们很多人有难以置信的感觉,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江州作为川蜀第二核心,又要在将来承担起南北通道,兵卒训练,兵力驻扎等重要的责任,所以治安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因为骠骑麾下的兵卒因为大多数都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虽说比不上那些学子,但是粗浅的记录和计算,他们还是可以胜任的,所以在建设『新乡』的初期,也不用太过于担忧民众的这些基础吏员的不足。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卒对于基础的民事管理和文书协调工作,还是可以无缝兼任的。
现在是夏天,气温较高,也就不用烦忧在修建新乡过程当中的野外保暖问题,只需要搭建一些简易的草棚就可以了,那些从南中修建道路当中退回来的劳役,正在江阳左近的这里努力工作。
徐晃手下的兵卒在工地上巡视着。这些兵卒有很多是在长安三辅待过一年以上了,也曾经参加过一些难民营的修建和治理工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汉阳南郊监督建立新乡,也不能算是困难。
于是,在诸葛亮查勘了地形之后,在汉阳南郊的这一片硕大的区域,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的陆续展开了。
往来运输的车辆和队列川流不息,代表不同材料,亦或是人员的旗帜在风中招展,高台之上的兵卒一方面观察着地面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旗语将诸葛亮的指令传递出去。
这是军中的方法,就像是调兵布阵一样。
这是诸葛亮带给新乡建设的新变化。
以往若是运输某项物资的车队来了,是需要派人急急跑过整个工地,穿过一大堆不知道安全还是危险的区域,然后在茫茫人群当中找到某个物资的负责人,然后小头目要去问大头目,大头目要去问总管,中间有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么运输车队就整列都等着罢!
于是就会发现在工地里面,某项建筑材料没有了,不得不停工等待,然后运送这个短缺的建筑材料的车队又被卡在了进场处,也送不进来的问题……
而现在,各个车队有各个车队的旗号,各个工场内部也有各自不同的旗号。木材、砖石、沙土等物资也有各自不同的颜色的旗帜代替,只要在高台上一眼望去,那么什么地方缺什么物资,外面又是来了什么物资,都是一目了然。
诸葛亮以军事方法统筹建设,就几乎是展现出来一个川蜀之人重来没有想象过的建设速度!
才不过是几天的时间,在新乡中心的平整地面上,一个村乡的轮廓已经是初步显露出来了!
而若是在以往,没有两三个月,休想能看出什么名堂来,而且即便是有了轮廓,周边也是一团乱糟糟的,泥沙砖石木材到处都是,工匠劳役也像是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现在要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
作为标准的新乡,除了要满足民生需求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商业的前瞻性。所以标准村乡其实是有一些具体分工的,比如侧重于耕作的村乡,还有侧重于副业或是牧业的等等,但是对于江阳这里,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很多都要有,就像是一个模板。
耕地沿着道路两侧的平缓地面铺开,已经事先通过测量,设立了田埂,划分了大小。这些耕地将成为基础耕地,可以转让买卖,但是不允许减少侵占,并且若是荒废的,就会被直接回收重新分配。这些耕地作为保证新乡最基础的粮食,也只能种植粮食庄禾,额外的耕地则是民众自行开发,限制就少很多了,也没有具体种植要求。
畜牧地则是在山坡山谷上,相对来说远离了村乡和主路一些,一方面使得人畜隔离,不至于相互感染,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牲畜看管方便,牲畜粪便等可以更好的利用。
至于工房作坊之类的,则是更远一些,分布在下游区域。这些工房作坊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噪音,并且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废水什么的,当然是要远离居民区。
至于新乡之中的居民区,则是效彷长安和平阳的坊里设立的,又因为川蜀实际的需求有了一些变化。
长安平阳之处的算是『民居』,而新乡这里更像是『民寨』。诸葛亮设计出来的居民区建筑体,其实有些像是后世的土楼。方形或是长方形,第一层民居外墙没有窗户,所有房间的窗户都是向内开口。
民居和民居相互连接起来,只是留出前后两个大门,以此构建出整个的民居建筑体系。所有的民居建筑体都是二层的,如果材料允许,或是后期民众有需求,也可以加盖到三层,或是更高。
在诸葛亮设计出来的新式的结构体系对比之下,原来川蜀的那些什么山寨,简直就是弱爆了……





诡三国 第2682章天降大任大福报
穷山恶水出刁民。
刁民不是重点,穷山恶水才是。
想要让这些之前一直在山林里面的南蛮变成汉民,首先就要让他们走出来,并且还能住得下,诸葛亮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这些方形或是长方形的建筑体,每一条边都是可以住人,在角落上还有向外突出的小角楼,可以容纳一个人或是两个人向外瞭望,也可以作为防御的体系。
这是基本上任何山寨都有的一些防御架构,这些建筑体依旧有,所以这些山民到了山下居住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就失去了防护力,而感觉失去了安全感。
同时,诸葛亮改进了卫生体系,在每个建筑体的一角,都有专门的厕所,并且在厕所下方建有出粪坑和沼气池。当然沼气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沼气,而是为了将废弃物废水等进行无害化的处理,经过了发酵之后一些寄生虫和病菌就会被消灭,而沼气沉渣定期清理后就是很好的肥料。
至于厕所在什么方位的风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通风,下水顺畅就可以了。之所以在一些地方会表示厕所在什么方位很重要,往往是因为在那个方向上的可以有更好的卫生条件,有光照通风什么的,不至于阴暗不见太阳而导致细菌真菌的繁殖,最终感染人类。
诸葛亮自然也没有死板的规定这些功能间一定要在什么位置,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大门,厨房和卫生间等等。同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的还有水井。不能说井口在风水上说那个方位好就一定要在那个方位上打井眼,要是那个方位上刚好有岩石呢?或者那个方位上刚好有个土坡什么,又要怎么打井?
因地制宜,永远是比死板要更好一些。
在几个大建筑体的中间,留有打谷场的空地,是用来打谷和作为村民聚会之用。这样的这种村子,主要用于生产而不是防御,但即便是如此,在具备粮食储备库存和枪械兵刃弓箭等武器的情况下,这种村庄可以有效的抵抗山贼游匪的攻击。甚至如果有战事发生,正规兵卒也可以同样进驻到建筑体内,形成一个任何土着势力均无法拔除的堡垒。
汉阳新乡这里的模式,在其他侧重点不同的地区之内,也是可以效彷使用的,只需要在土地配置和公共关系的建筑上进行调整即可。
这一类建筑体,基本上可以安排三十到五十户人家,若是再进行扩建第三层,那么就是五十到八十户,按照每户五人进行大概测算,一个建筑体式一百五十到两百五十人,三到四个建筑体,就基本上算是一个乡了。
汉代县乡的上下限差距蛮大的,大县有几万人的,小县也有几千人的,而一般来说一个县有四到五个乡,所以汉代一个乡几百到几千的都算是正常。
在稳定的情况下,人口是会逐渐的增多的,除了加盖第三层的房屋之外,诸葛亮还考虑到了后期扩大的可能性,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在工业区加盖一些房屋,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畜牧业生产彻底转移到商业或是手工业当中去。
同时,这样的县乡体系,除了可以稳定的提供农产品、手工制品等之外,还可以接纳军队当中的退伍兵卒,还可以成为后期架设驿站的点……
这些都是外在的事项,至于在摧毁川蜀地方宗族,乡绅大户的体系上的作用,即使不采用任何行政手段进行干涉,在这一体系下能够形成的再大的宗族规模也不会超过一个村子,甚至有可能会被天然的限制在一个建筑体内。
而且通过接触外界社会,使得原本的山寨体系,乡绅结构,会被影响和瓦解,那些见到了外界的人员的见识提升,加上和外界体系相互关联的加强,自然会让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新村里面有话事权的,就从旧有的地方乡绅大户,山寨头目,渐渐的往退役军人,或是往来商队的头领转移。
放大到更大的体系中,每个地区的标准村会组成一个网络,用道路连接,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网。标准村之间的距离视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在四里到五里左右,再这样的距离之下,即便是没有战马,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支援或是撤离,亦或是直接通过烽火来传递紧急信息。
如此一来,就可以将整个的川蜀,从巴东到南中,将道路两侧完全控制起来,稍大一些的非体系之内的贼人,或是排外的南蛮,也就越发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这就是阳谋。
得到了利益的那些先一步下山的南蛮,会自发的巩固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这和强迫他们进行迁徙,并且强制的让他们进行某项劳作,有着根本的区别。
当然,这些先期配给的利益,也并非是无偿的。
作为新村的一员,这些山民南蛮将用七年的时间,和长安三辅的屯田民一样,在七年初期是要有较高的租子,但是在七年之后,他们的田亩和房屋都会变成属于他们家庭的私产。
『我听那些汉人说了,说是今后在川中,只要跟着骠骑走,人人都要有房子住,都有衣服穿,都有活干,都能吃饱饭!』
在这些被吸引来参加先期劳役的山民相互议论着。
他们从一开始不相信,到现在有些相信,然后就开始憧憬起来。
因为他们确实的从南中劳役营地那边获得了报酬,不管是抓山鼠,还是摘野果,亦或是收集建筑所需的材料什么的,只要拿过来,多少都能拿到钱。虽然说有时候他们带来的东西会被嫌弃,但是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比如有的人抓的山鼠比较肥,当然就价格高一些等等。
再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南蛮山民手里面开始有了第一枚的骠骑铜币,开始接触到了汉人的商贸系统,然后就像是华夏当年商部落在征服其他部落一样,推着轮子车吆喝着就这么过去了,就这么融入到了其中。
『有房子?吃饱饭?你没傻罢?』
有些山民还是不敢相信。
人人都有房子!
还都能吃饱饭!
几代人来,或是十几代人,这些山民也不是懒惰,更不是不愿意干活劳作,但是能够吃饱饭的人很少很少……
在这些山民南蛮的记忆里面,自他们记事开始,饥饿就像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影子一样,牢牢的粘附在他们的生命当中,偶有几次饱腹的经历,便是他们人生当中不多的幸福。对于这些人来说,饥饿,或是半饥饿,已经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了,甚至都有一些麻木和习惯了。
『你听见了些啥?这地不是汉人的么?谁的地,不管地上地下的,不都是谁的么?山寨里面的老爷不都是这么说的?老爷让我们修盖房子住,那是可怜我们,谁说这房子就是我们的了?』
虽然说头七年要交房租,但是对于很多山民来说都忽略不计了,别说七年了,他们甚至很多七十年,甚至七代人都没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山寨老爷们想给就给,想收就收,住的时候还要看老爷的脸色,甚至老爷下人管事的脸色,就像是……
咳咳。
算了。
『不过也是要干活,给汉人干活……』有人滴咕着。
『干啥活?』有人问。
那人回答道:『反正就那些,种粮种菜放马放羊啥的。』
『这活简单啊!再说了,在哪里不是干活?不干活吃什么啊!不过真得是说只要干活,就……就真的能吃饱饭?』
山民干的活会少么?
不管是汉人还是南蛮,亦或是牧民,只要是最为基层的民众,干的活就没少过。还有的时候是不管如何努力,但是从来就不能吃饱。
从古至今,向来如此。
甚至就在前几年,在骠骑还未到川蜀之中的时候,就发生活饥荒……
『没错,汉人长官就是这么说的……』
『汉人的嘴能信?』
『这个……不过之前在南中劳役那边,那些汉人可没骗过人,该给多少就是多少……』
『要是这样说,如果是那些汉人……应该可以试一试的吧?』
『那就试试看吧……』
汉人之中有好的,也有坏的。
山民南蛮之中也有好人坏人,也有懒惰的,也有勤奋的。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向善的,愿意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ヾ(^▽^ヾ)……
川蜀谯氏被抓,消息还并没有,也不可能立刻就传到长安来。
所以在长安的五方道场,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伴随着隆隆街鼓声,各坊坊门次第打开,街面上人烟渐多,车马喧闹,整座城池又是再次进入了繁忙的状态,散发着勃勃生机。
普通百姓纷纷从家中出来,开始一天的劳作。
如今长安周边,可不仅仅只有田亩耕作,大量的商业和手工业的繁盛,使得这些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对于外界更加的好奇。
在五方道场之处,也拉开了新一天的序幕。
很多人都喜欢好人。
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好人,究竟怎样才能算是好人?
平日里面喜欢笑的是不是好人?
那些有事没事板着脸的是不是坏人?
没错,谁都知道不能看着脸色去判断好坏,道理谁都懂,可是当碰见了一个慈眉善目的笑呵呵的人,大多数人还是会认为是好人吧?至少会比一个阴沉着脸,沉默不语的人要更觉得相识好人一些吧?
就像是当下在五方上帝道场的门口,在发放免费的饼子的时候,就是有一队排的人多些,一队排的人少一些。
饼子是一样的,但是发放的人不一样。
一个笑容可掬,未语先笑,满脸红光,见了信徒前来都是点头致意,然后另外一个则是沉着脸,连一点笑容都没有,虽然同样也有对每个领饼子的信徒点头行礼,但是两列队列的人数明显就是笑的那一边会多一些。
还有信徒在看到沉着脸的那个人之后,便是会转头去另外一队,然后从笑着的道长手里领一块饼子,顺道说一声,『五方上帝在上,道长真是好人啊……』
笑道长就会谦逊的点点头,口称无量天尊,表示这是上帝赐福,他们只是代替五方上帝做这个事情而已,要谢也要感谢五方上帝云云。
另外一边的没笑容的队列里面,信徒即便是拿了饼子,也是几乎立刻就走,根本不会和那个皱眉头,阴沉脸的道长说一些什么,甚至连感谢一声五方上帝的也没有。
饼子是一样的饼子,也都是五方道场的道长,似乎就分出了好坏来。
笑道长那一筐的饼子很快就分完了,然后笑道长呵呵笑着,和信徒行礼示意,然后转身而回,只有在经过了那个皱着眉沉着脸的道长身侧的时候,才在眉眼当中露出了一些讥讽……
道长陈铭皱着眉,沉着脸。
他很疲惫了。
他已经连续三四天没睡好了,缺少睡眠使得他非常的难受,但是他依旧要坚持将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完。
也必须要做完,否则又会被人找茬。
没有了笑道人之后,他这一队领饼子的速度也快了一些,最终在道场之内的云板敲响之前,他面前的竹筐内的饼子终于是发放出去了。
陈铭步履缓慢的往道场之内的休息之处走去,感觉自己就像是踩在烂泥地上,不仅是脚下发软,而且还发粘,抬不起来。
按照谯并的说法,这就是陈铭的福报啊!
陈铭他连续加班,加夜班,加长班……
福报,大福报,五方上帝好福报。
就像是他昨天又是值守了一夜。
连续值夜。
而且这个月,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连续的值夜了。
他几乎是每隔两天就要这样连续值夜一次,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值夜并不能在第二天就睡一个懒觉,他还必须早起,去到五方道场的大门之处给信徒分发饼子,然后还要同样的跟着去做早课……
修道之人,早课晚课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歇的,若是有修行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外面应酬,那还修行个什么?
谯并都一而再,再而三的说了,他最喜欢的时候,就是他在川蜀之时,没有那么多人,也没有什么地位,更不是五方上帝道场的掌教的时候。那个时候沉静,干净,纯净的是为了五方上帝祈福,是他修行最得进展的时候……
要努力啊!
得福报啊!
所以陈铭能说自己累的半死,不去做五方上帝修行福报的事情么?
个人究竟是累不累和五方上帝的大福报,这两个能相提并论么?
『天将降大任啊……』
在谯并给于陈铭『福报』的时候,都是先这么说的。
所以陈铭当下,并不能马上回去睡觉,他要先去和众人一起去做早课。
早课之后,是早脯。
吃完了早脯之后,才有一点个人的时间,但是也就一个时辰而已,然后又是要爬起来,继续诵经,然后做各项的事务……
也就是说,陈铭也就仅仅能在早脯之后的这个时间段里面休息一下。
只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里面,道场里面都是人来人往,声音繁杂,所以睡眠质量可想而知了。
相比较于谯并的独门小院,陈铭道长的住所就很简陋了,比一般的人的大通铺稍微好一些的四人间,而且在四人间当中,有时候相互矛盾起来,会比一般的大通铺还要更大……
道场相对封闭,对于外界来说,几乎就像是一个缩小的城池。
1...13741375137613771378...14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