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比如让管家一旁伺候,按规矩来说也并无不可,毕竟是蔡邕的亲传弟子,但是问题在于斐潜目前一无正式朝廷官职,二无学问上的闻名著作,人家管家敬重伺候斐潜,只不过是因为管家敬重蔡邕,故而爱屋及乌也对斐潜也恩礼有加。
但斐潜因此就拿大,处处吆五喝六指手画脚,一两次固然无妨,若是多了未免会惹人生厌,生出不应有的事端起来。
古人今人只要是人,除了被迫无奈的,有谁会喜欢一个天天高高在上,动不动就是说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要你必须干这干那的?
故而斐潜按照后世职场混到的这些习惯,倒是让蔡府管家大为敬佩,心中直道老爷此番也是收了一个谦谦君子,做派有如之前的弟子顾雍一般宽厚,日后必成大器。
斐潜坐等无聊,便随意拿了一卷书卷,便看了起来,毕竟现在是蔡邕弟子,若是忽然一天蔡邕考究起学问来,自己这个三脚猫功夫露馅了总是不好,所以有时间便多看些书总没坏处。
看着看着,斐潜忽然觉得四周一下子安静许多,四周不但没有了侍女仆人做事、行走的声响,就连原来仆人之间略有略无的一些低语声也没有了。
络大个蔡府忽然之间一切都静谧平和,只有原本都觉察不到的街道上偶尔的叫卖声飘过院墙,更显得蔡府幽静深远。
斐潜刚奇怪的扬了扬眉毛,正待说话,就看见一旁的小侍女急得冲他比手划脚,示意让他安静别说话——
就在此时,一声琴音犹如从天外飞来,骤然击破了蔡府的沉寂——
刚开始只有一两下极细极低的琴音飘来,宛如春天第一场春雨,点点绵绵,飘飘荡荡,轻轻的沾在脸上身上,由皮肤上慢慢的浸润到心间……
随后便有更多跳跃的音符加入了进来,在蔡府的房屋亭榭中欢快的相互碰撞,琴音清丽就仿佛山涧鸣泉飞溅,又如春花绽放,一时间斐潜仿佛看见自己如同身处一处鲜花盛开之地,只见满目五彩缤纷,身侧彩蝶纷飞,呈现出一派热闹欢快的景象……
可是这一段欢快的音乐并不长久,随后便伴随着一声高亢的乐声,宛如同转眼之间就从风和日丽变成了乌云密布,风雷滚滚的恶劣天气,顷刻之间就是倾盆大雨兜头浇下,无边无际,让人躲无可躲藏无可藏……
琴音渐渐变得呜咽,开始时每个音符都拖的长长的,像是从心间硬扯出来的一个个依依不舍的思念,一系列的颤音让人觉得浑身发冷,但不久之后就变成了一阵阵急促之音,仿佛刀砍斧斫,阵阵金石之音敲在身上,砸入心里,让人由外而内,不由得痛彻心扉……
不知过了多久,琴音渐渐变小,长长的拖音宛如幽幽的叹息,只让人觉得如同站在一片被风暴摧残的花地,雨声渐渐萧萧,满地花红片片,枝倒叶残,一片凄凉……
曲散琴歇,斐潜忽然觉得脸上凉凉的,伸手一摸,竟然是自己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来,连忙拿袖子两下搽干净。
斐潜不好意思的四下偷偷瞄瞄,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身旁的小侍女还在精神恍惚的站着,小脸上也是长泪两行……
斐潜心中不由得暗叹:后世人称蔡昭姬为汉代第一才女果真是一点水分都没有,单说这琴音琴艺已经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竟然能不知不觉将人深深感染,让人不由自己……
再想到历史上再过一段时间,董卓携裹洛阳百姓迁于长安,蔡邕又因董卓之死而牵连不幸身亡,蔡昭姬举目无亲,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长安,被南下的胡人乱兵掳去北地,长达十二年才被曹操赎回……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蔡昭姬是在何等无奈悲怆的情况下才写下这样的文字,字字都令人哀伤的想痛哭一场。
想到这些,斐潜心情激荡之下,只觉得心中像是被一团什么东西堵住一样,有种强烈的不吐不快感觉,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过一旁的纸笔,挥毫写下了:“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木春。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等到写完了才发现,自己这上下两句好像根本不搭嘎,应该不是同一首诗的,怎么自己能把这两句连到一起了?
正待斐潜想再改改或是涂抹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呼喊蔡邕蔡侍中回府了,一时之间蔡府纷纷乱乱,只见蔡邕面沉如水,一路走来,下人们无不战战兢兢气不敢出。
蔡邕走到偏厅,看见斐潜,也没说话,只是招了招手,示意斐潜跟上,便转身往书房走去。
斐潜连忙放下纸笔,跟在蔡邕后面,心中在想,这是怎么回事?什么事情会把蔡邕蔡老头子气成这副德性?
啊,该不会是——
斐潜正亦步亦趋的跟着蔡邕走的时候,留在偏厅的小侍女歪了歪脑袋看了看斐潜所写的诗句,眨眨眼睛,便偷偷的将诗词折叠了一下,放到袖子里,心想这是斐郎君听完我家小娘弹琴后写的,待我拿去给我家小娘看看去——
诡三国 第四十四章 废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果然和斐潜猜测得一样,蔡邕的怒火是来至于废帝,严格来说不是因为废帝的这个结果,更多的是在这个废帝的过程。
今日大朝会上,董卓趁着大会文武之际,对众人宣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随后就命李儒宣读废帝策文。
李儒的一声声宣读策文的声音,把汉少帝吓的浑身冒汗惊慌失措。
董卓在王允、袁隗的默许下提出废帝,满朝文武经无一人吱声,唯独只有尚书,前北中郎将卢植站出来,怒斥道:“昔日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又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条,是以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此非前事之比也。”——意思就是之前有先例的废帝大臣伊尹和霍光都是有正当理由的,董卓你这个不是什么正当理由,纯粹胡说八道,和之前的伊尹、霍光不能比。
言毕,卢植见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便径直下朝辞官奔上谷军都山隐居去了。
可怜的汉少帝坐在帝位上,刚开始卢植站出来的时候还满怀希望的左右寻找能不能有其他的大臣一起上来反对董卓,帮助他说句话,可是看来看去只见到一群像鹌鹑一样低着头的大臣们,汉少帝刘辩原本期盼的眼神也渐渐灰暗下来。
戏剧化的场面就这样出现了。
汉少帝的皇冠玺绶被解除,陈留王被请上皇位,一群人像是排练过无数次一样,业务熟练的向原陈留王,新皇帝朝贺……
当朝,董卓升为相国,宣告了董氏正式成为了朝廷册封的最大外戚党派……
蔡邕的怒火其实不仅仅是董卓废帝,也有气满朝大臣的默许不反抗的行为,当然其中也包括他自己——有那么一瞬间,他有一种冲上去和卢植一起慷慨陈词的冲动,可是想到了家人,想到了蔡琰,他又犹豫了,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跟着大流,完成了整套少帝退位,新帝登基的过程。
但是下了朝,回到家中,蔡邕感觉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所学儒家理念起了冲突,但是这种矛盾的心情又没办法宣泄,只好将满腔的怒火憋在心里。
看到垂手一旁肃立的斐潜,蔡邕忍了忍憋屈的情绪,想起斐潜今天是来谢师之礼的,便强颜勉励斐潜几句。
不过说道了最后,蔡邕最终还是没能忍住,问斐潜道:“子渊,‘君能补过,衮不废矣’此事你怎么看?”
斐潜虽然下意识的立刻想接上那句经典名词“此事必有蹊跷”,但是毕竟蔡邕是在借文学考究的名义探寻道义上的解释,斐潜自然不能那么没皮没脸的瞎忽悠。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出之左传的晋灵公传。
晋灵公是个充满了高级趣味的人,他甚至喜欢在宫墙高台上拿弹弓弹人家的小唧唧,看行人躲避的样子,就觉得非常开心……
一个堂堂的诸侯王喜欢干这种事情也算是独一无二了。
所以晋灵公大臣们很担忧,觉得要把晋灵公引导上高等弹道学的正途上来,不能整天玩弹弓弹人家的小唧唧,那样没出息。
所以一个大臣赵盾去规劝晋灵公,但是晋灵公嘴上说知道了,会改正但是就是不改,后来规劝了多了晋灵公烦了就要杀赵盾,但是赵盾有气运护身,杀了几次没能杀死,就反过来把晋灵公干掉了,迎接了晋国公子黑臀,并将黑臀立为国君。
其实斐潜有看过左传,对左传还算比较熟悉,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斐潜都想笑,春秋那时候的人多么质朴啊,名字起的真好,多么形象——黑臀,哇咔咔咔……还是国君……
不过蔡邕今天问的重点并不是国君的臀部是白的还是黑的,而是引用晋灵公来影射今天在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如果汉少帝能改正过错,是不是就不应该废帝?就算汉少帝有过错,是不是应该先规劝,实在是无可救药了才走最后废帝这一条路子?
因为在儒家观念里面,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轻易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欺君,亵读,犯上作乱的罪行。
因此蔡邕觉得皇帝有过错的时候要规劝,自己没能做到,皇帝被随便这样废除,自己也没能劝阻,现在到了这种地步,心中难安。
斐潜想了想,自己这个师傅啥都好,就是有点太理想化了,你没看见满朝文武没几个吱声的,大都是高高兴兴的迎接新皇帝,那还有谁去管废帝啊?
不过话不能直接就这样和蔡邕说,否则还不被蔡邕骂死。别看蔡邕在朝廷上没敢骂董卓,可是骂自己的弟子,蔡邕才不会觉得有什么敢不敢的问题。
斐潜斟酌了一下说道:“宋楚做城下之盟,其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个说得是当时楚宋之间骗来骗去的事情,写在盟约里面的都可以公然推翻,就别说现在一个皇帝了,师傅你对别人是诚信君子,但是未必别人都是诚信君子啊!
谁不欺诈?不欺诈就难以立住脚,难以为自己谋取利益。所谓“春秋无义战”,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各国之间的利益纷争,总是包含著欺诈的成分。
现在的情况也是这样,你看看董卓军队就兵临洛阳城下,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什么第二种选择好选?况且满朝文武有那个不是在谋取自己的利益?袁家、王家为什么没吭声,这后面难道没有什么欺诈或是利益在内么?
蔡邕长叹一声:“话虽如此,但……”蔡邕没把话说完,但是意思斐潜明白,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一定能做出来。
蔡邕摇摇头,虽然看起来比刚才好像宽慰了一点,但是心情仍然不是很好,拍了拍斐潜的肩膀,让斐潜回去好生学习,便让斐潜回去了。
斐潜出了蔡府的时候还在想,蔡邕这样的性格是不是成为了历史上那矛盾的哭董卓的原因?不过现在来看,董卓并没有给蔡邕封多大的官职,蔡邕应该不至于会感恩董卓吧?
斐潜想来想去,为了保证自己的猜测正确,觉得有必要再去另外一个人那里去试探试探,虽然难度颇高……
诡三国 第四十五章 拜见李儒(为书友022394加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废帝意味着董卓正式站上了所谓清流的对立面。
和执政党这一帮子清流不同的是,在野党的清流众可以毫无顾忌的随意抨击,反正自己也没有官位可以失去,多喷一些人还说不定更吸引人注意,有利于等这帮执政党倒台了自己好上位。
所以当王家、袁家这一帮执政党士族清流们忙着朝贺新帝,分配蛋糕的时候,这些在野的清流们基本上不约而同的开始大喷特喷,更有人公然跑到南宫门前哭拜废帝,泪如雨下悲天惨地,但就是乖乖的待在距离宫门三百步的安全距离上,绝对不会上前一步的……
斐潜在去李儒府上的时候就看见这样的情形,也不知道该对这些人表示敬佩呢,还是该表示悲哀……
从蔡邕家出来,斐潜就觉得还是要去一趟李儒那里。毕竟能拜在蔡邕名下,和李儒最先的那个关键的物品脱不开关系,所以说现在正式成为了蔡邕的弟子,总不能说媳妇娶进门,媒人就丢过墙吧,于情于理都应该感谢一下。
还有一点就是,斐潜记得蔡邕之死是因为哭董卓所以被王允杀了。之所以会哭董卓是因为蔡邕受到了董卓的重用和大力提拔,在董卓死后,蔡邕他的确有很大可能性会因为儒家的知恩图报而做出这种危险但又符合他性格的举动。
但是现在看来,蔡邕还是当他的侍中,没升也没降,董卓好像忘了这个人一般,上一次董卓大宴群臣,蔡邕也好像没去,董卓也没有怪罪……
斐潜在猜测,是不是因为李儒的关系。因为李儒推荐了他来蔡邕这里,蔡邕收了自己做弟子,虽然在蔡邕这一方面看来是为了完成对故人的承诺,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蔡邕与李儒原本素不相识,能按照李儒的意思来办理,完成了李儒的心愿,是不是多少也有一点人情在内?
所以对于蔡邕,李儒选择性的无视了,这或许也算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来偿还蔡邕的人情?
毕竟现在董卓军团,除了董卓之外就是李儒说话最管用了。
斐潜到了李儒府上,递上名刺求见。
像斐潜这样临时来的,见不见要看主人家心情。如果名刺拿进去了一会,然后门房出来说主人不在,也不要认为是当着面来忽悠,翻脸发怒,毕竟这个是符合汉代礼仪的,如果主人不方便立时见,就会约个时间,当然如果愿意见面,那么就会根据双方的地位,来决定是亲自迎接还是派某个对等的人来迎接。
不一会儿,斐潜看到门房跟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身后一起出来了,便知道多半有戏,果然,李儒愿意见斐潜,让管家出来迎接。
虽然斐潜见李儒的次数不多,但是每一次见到李儒都觉得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因为确实和后世的作品形象差太多了,像眼前李儒这个堂堂仪表,若是演什么影视形象那肯定是光伟正的正派男主角无疑,一袭月白色锦袍,峨冠博带,三缕长须修剪的整整齐齐,端坐于桌后,气度不凡,怎么看都是一个博学多才而且稳重有度的中年美男子,怎么会在演义里变成了一个猥琐男呢?
斐潜不敢多做打量,连忙上前拜见,道明来意,并对着李儒深施一礼。
李儒上前将斐潜搀起,然后宾主落座后,说道:“汝师从蔡侍中何学?”
斐潜刚要起身回话,便被李儒制止,示意斐潜坐着回答便好。于是斐潜拱手谢过,说道:“此番治学左传。”
“左传?”李儒好像有一点点意料之外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蔡侍中倒也因材施教。”
斐潜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这是几个意思?是夸我还是损我呢?
李儒也没有等斐潜回话,自顾自的说道:“顾元叹授《礼》、阮元瑜授《诗》、路文蔚授《书》、曹孟德授《易》……”李儒如数家珍,然后看了斐潜一眼,“倒也有趣……”
蔡邕这点老底子,李儒倒是一清二楚,听这么一说,曹操学的是《易》?难怪那么诡诈多变……不过为什么要看我一眼才说有趣?斐潜心中不由得暗自揣摩,是说我有趣还是说蔡邕授我左传有趣?
啊呀,最烦绕这些圈子,累死不少脑细胞……
李儒又说道:“夫左传者,叙述论断,色色精绝,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述行师,论备火,言胜捷,记奔败,申盟誓,称谲诈,谈恩惠,纪严切,叙兴邦,陈亡国,斯为大备。”——李儒对于左传的评价非常的高,说左传里面叙述论断这些描写非常精美,并且在左传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行军、安营、胜败、外交、狡诈、施恩、纪律、兴邦亡国的经验统统都有……
真的假的,怎么听起来不像是左传,反倒是像什么遁甲天书之类的东西,拿到手就可以立刻智力上升二十个点……
李儒扫了一眼斐潜,正容道:“汝师待汝甚厚,须谨敏笃行,莫辜负了一番好意。”
斐潜连忙避席行礼,口称受教——啊呀,刚才的表情被李儒看到了,赶紧承认错误……
李儒点点头,重新让斐潜坐下,突然话题一转问道:“今日之事,汝师可有何言?”
虽然李儒问的没头没尾,但是斐潜一下子就知道李儒是在说什么。
“今天之事”,虽然没说是什么事情,但是今天有什么事能比废帝的事情更大?
所以李儒就是在问关于废帝这个事情,蔡邕有什么看法,是赞成是反对?又或是有什么对废帝这件事的评论?
不过,李儒怎么知道我是从蔡邕那里过来的,能知道蔡邕的态度?
哦,对了,今天是谢师之日,我来的这个时间刚好和是蔡邕回府的时间对得上……
这样我就不能推脱说我不知道了,斐潜想道,当着聪明人说一些很蠢很明显的谎话,不但是暴露出了自己极低的智商,更是展现出自己有缺陷的品格……
那我应该怎么办?真是急死人了!
诡三国 第四十六章 和吕布的第一次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斐潜犹豫半响,然后向李儒一拜,“实不敢违言师长,请郎中令见谅。”——此时的李儒已经官拜郎中令。
李儒淡淡的说道:“是不敢,亦或不能?”
斐潜的选择其实没有错,毕竟蔡邕是自己的老师,不管如何,在人背后议论是非都不是一个君子所为,更何况是论及自己的师傅,因此斐潜将“不敢违言”其实有三个意思,一个是表示自己不方便论及师长;二是说蔡邕也是清流一员,自然会有一些言论;第三就是暗含“不敢”表示蔡邕最多也就是说说而已,并不敢怎么样……
没想到李儒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立刻就完全理解了并反问说是“不敢”还是“不能”,表面上是问斐潜,实际上还是问蔡邕。
这下就把斐潜逼到死胡同里了,不敢和不能都完全变了味,现在再回答那个都不好,又不能不回答,斐潜忽然急中生智想到一句话,便向李儒拱手道:“所谓可而有否焉,其否以成其可;所谓否而有可焉,其可以去其否。”
这是左传里面晏婴论和与同的话,斐潜说这句话的关键是左传里面的这句话接下去的那句——“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这段话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臣晏婴和国君讨论“和”与“同”的一段话,在这段记载中晏婴表示“和”与“同”,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在实质上,又完全不一样。
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多样性,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它也没有内在对活力和动力,不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多中有一,一中有多,是各种不同的矛盾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它保留了各个因素的特点,又不彼此抵消,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的整体。
斐潜用这句话来说明现在的情况,又在原话里面故意隐去了“君臣”二字,表示并不是谈及汉少帝和董卓,只是用来表述但凡每一件事情都肯定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人,就看如何取舍了。
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那句名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或者更简洁一些——和谐。
斐潜言下之意就是我师傅蔡邕和我,都是你李儒可以团结的对象,是可以和谐相处的,我们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争心”……
李儒听完,忽然微微一笑,“善!汝师授汝左传,果然相符!”
斐潜到也不客气:“谢过郎中令夸奖!”
正当此时,李儒府内的下人前来禀报,说是都亭侯来访。
已经是出了一身冷汗的斐潜都没注意到下人说的人是谁,便赶快趁这个机会告退。
李儒也没有拦着,便同意斐潜回去了,只是在斐潜临走之时好似随意的说了一句,“汝若有闲,可常来。”
斐潜嘴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这就来一趟,已经是累死多少脑细胞啊,还经常来,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抽么?
斐潜一边腹诽,一边快速往外走,却没注意在拐角处差点撞上一个人——
说是差点,因为斐潜在快要撞上的时候就只觉得自己身体一轻,直接就离地而起,自己居然被迎面来的人一把拎了起来!
好一条大汉!
这是斐潜的第一眼的感觉,不过随后就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鸡似的被拎着,实在有些尴尬难堪……
话说我有那么轻么?还是我来三国后都没吃好,变瘦了?
一旁的带路的下人都吓了一跳,忙不迭的赶快解释介绍一番,吕布这才知道被自己抓在手里竟然是蔡邕和刘洪的弟子,连忙将斐潜放下,叉手为礼,说了一声多有得罪。
等到斐潜双脚着地后,才发现自己比吕布居然矮了至少两个头!按说斐潜也不算矮了,按照他自己的预测,自己的身高大概在一米七左右,那么换句话来说,吕布的身高居然至少有两米一!
为啥同时东汉人,差距这么大?
或许是突然被拎起,又或是刚才脑力费太多了,斐潜有些迟钝的才猛然反应过来——站在我面前的居然是三国第一猛男吕布啊!
斐潜下意识就在身上摸了摸,旋即问身边的下人:“可有纸笔?”
“郎君要纸笔作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