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马谡别传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高瞻非

    而商场如战场,到处都是尔虞我诈,商人们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血本无归。

    这样的事情,对商人来说是司空见惯,商人之间的交情,是以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每一个商人,都需要睁大眼睛,就算不去欺骗人,也生怕自己上当受骗,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感。

    也许有的商人,从来没有骗过人,认为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有点冤屈!

    其实,一个时刻防备他人的人,不被他人信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如果是被骗过的商人,在内心深处,多少潜藏着从别人身上再骗回来的想法,突然行骗,也是大有可能的!

    如果换作是马贤与沙摩柯相交,由于他的商人身份和商人的做事准则,就算他说的天花乱坠,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也不可能得到沙摩柯的信任!

    但马叔常的才干可不假,仅仅凭着马良的一纸书信,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了足够的货物,以优惠的价格与蛮族的交易顺利完成。

    因为这次商品的价格公道,也因为他是马良的哥哥,沙摩柯对他很快就认可了。

    对下一步的交易,沙摩柯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完全按照马叔常的方案进行。

    因为他已经把马良、马谡当做自己人,马贤自然也不是外人了。

    马贤把事情敲定以后,就雷厉风行办理有关以蛮族交易的事情,最让他头痛的是,还是沙家寨与马家河的交通非常不便。

    荆州江河湖泊众多,那时候荆州的交通运输,主要是依靠水运,货物从马家河运到沙家寨,走水路要先反方向行走上百里水路,进入长江航道。

    然后从长江逆流而上,进入洞庭湖之中,从洞庭湖进入湘江。再从湘江逆流而上,还有数十里的水路,才到了沙家寨。

    这条水路走下来,不但大大提高了商品的运输成本,而且因为沿途风高浪急,礁石众多,船只很容易出问题,加上沿途还有不少的水贼存在,这运输的风险也很大。

    这样一来,商品价格上的优势就荡然无存,如果要价太低就无钱可赚,如果要价太高,蛮族恐怕也不会接受。

    马贤为了降低成本,就亲自沿着这条水路走了一趟,想要实地考察,改变这种状况。

    马贤真的是才干过人,尤其是在商场上思路敏捷!

    没有多久,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个方法,马叔常在湘江南岸买了一大片荒地,因为这里不能耕作,价格非常便宜。




第四十五章 利益捆绑
    这块山地就在江边,交通非常方便,虽然也有树木生长,但树木非常稀疏。

    这里被荒芜下来,是因为地上只有一层薄土,地底层都是大块岩石,根本就没有办法耕作,基本就是一块荒地。

    但马贤买下来,并不是要耕作,而是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交易市场,作为马家与蛮族交易的商业基地。

    这里走湘江水路,离沙家寨并不太远,只有不到百里的水路。而且从这里顺流而下,经过洞庭湖,到马家河也算方便。

    有钱好办事,马贤办事的效率很高,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马贤就在这块荒地上盖好了大量的房子。

    马贤考虑很周到,这些房屋一共分为了三大块第一块是住房,主要是给马家的工作人员居住;第二块是客栈和商铺;第三块是库房,主要是用来保管物品的。

    至于这个地方的命名,马贤在心中早就有了计较,沿用马家所在地的名字,还是叫马家河!

    马贤这样取名,主要是想替马家扬名,同时替自己表功,毕竟他马贤又给马家打下了一块基业。

    现在马贤有了场地,又从沙家寨那里拉来了大量的货物,但还需要有商人过来,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这些事情都没有难住马叔常,他亲自带人在长沙郡走了一趟,收购了大量蛮族需要的粮食和日用品。

    并在各大商铺下了订单,以比市价高出一成的高价,让他们把商品送到湘江南岸的马家河。

    因为刚开始要打开局面,马贤在替蛮族收购商品上,并没有想着赚钱。

    他让商人们送货上门,一个方面是想先把商人吸引过来,另一个方面也是让利给蛮族,也是给沙摩柯一个面子,把蛮族的交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马贤卖给蛮族的物品,是什么价钱收过来的,就什么价钱卖给蛮族,把马家河市场的利益,彻底和蛮族捆绑在一起。

    蛮族的特产賨布和山货,如果再这样运作就行不通了,毕竟很多商品,是要拿到荆州乃至全国去卖的。

    马贤把这些货物当做奇货可居,准备慢慢往外卖,并不会马上往外卖空。再这样经营,蛮族就无法及时得到货款。

    沙摩柯要用这些资金收购部落的物产,还要购买粮食和其他物品,他可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以周转。

    要是现在的商业,主要是资本的运作,这个根本就不是事情,互相之间记好账目,到时算总账就行。

    那个时候可不行,马贤去收购粮食,用的都是真金白银,他也不能积压太多的资金。

    那时候的人们算术也很简单,很难进行复杂的运算,生意上的事情,也只能是一码归一码,否则就会纠缠不清!

    因此,马贤提出,以比外面货郎的收购价高出两成的价格收购,然后再由马家的商铺往外卖。

    当然,蛮族自己也可以在马家河成立商铺,向外批发自己的货物。

    但沙摩柯和各大部落,都不想族人们把时间浪费在这里,因此,他们要把产出尽数卖给了马贤。

    马贤给蛮族收购货物的整个过程,在他的安排之下,自始至终,都有蛮王府主管商务的人参加,知道马家并没有赚钱。

    沙摩柯听了很受感动,认为马贤帮了蛮族很大的忙,而马家吃了不少的亏。

    沙摩柯作为蛮王,自然没有占马家便宜的道理,就坚持把賨布和山货的价格,下降了一成。

    这比货郎高出的那一成价格,沙摩柯自己也没有赚这个差价,而是全数付给了各大部落,用作收买人心了。

    这样一来,马贤等于是得了一份意外之喜,这些珍贵山货的利润空间就大了很多!

    要知道,那些货郎走家串户收购货物,虽然收购的价格不到市价的五成,但因为耗时长,风险也不小,这才能挣些辛苦钱。

    马贤给蛮族收购那些粮食等货物,因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赚一点差价,看似是在做亏本买卖,其实马家还是在挣钱的!

    因为那些商人们送货上门以后,还是要在马家河休息吃住,就得花费不少的费用,这钱又被马家的饭店和客栈挣回来了。

    虽然马家河的吃住,比长沙郡要便宜一些,但因为成本更低,反而利润更高。

    商人们送货上门以后,除去费用,返回到长沙郡的实际利润,和在长沙郡本地交易相差不大,但听起来似乎是卖了高价,商人们心里头舒坦一些而已。

    实际上,他们等于是在马家河免费吃住和游玩了一趟,也是非常值得的。

    这些商人们,惯于精打细算,既然他们雇船把货物送到了马家河码头,也不想放空回去,他们少不得在这马家河的商铺里去看看。

    这里的商铺,有不少从蛮族收购来的山货,虽然价格不菲,但与长沙郡各大商铺的价格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于是,那些商人们就买上一些珍奇山货带上,顺便再做一笔生意,也好把路上的开支赚出来,这却正是马贤要的效果!

    因为马贤的商铺控制了山货的卖出数量,卖给他们的珍奇山货并不多,让他们的船吃不满货物。

    如果他们什么也没有买,按照刚开始的预算,这船放空回去他们还是有利润的,商人们也不觉得可惜。

    现在既然已经装载了一部分货物,而且还有别的货物可以装,他们就到处寻找,想要把船上装满货物,赚更多的钱。

    这一仔细寻找,他们还真发现,马家河还真有不少货物是长沙城的紧俏货,而且价格也不贵,有利可图,这样一来,商人们又是满载而归。

    他们从马家商铺买走货物,他们是有利可图,但大头却是马家的商铺赚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马家河就变得热闹非凡,成为湘江两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马家河码头高处,立着一块马家河的招牌,非常醒目。

    马贤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把湘江南岸这块偏僻的荒地,做成了繁华的商品市场,满足了与蛮族商品交易的需要。

    不得不说,马贤还真是一个商业天才,蛮族的收入,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马家与蛮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关系也更加密切,在好多方面,开展了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马贤替马家赚的钱,比过去数十年还多,马族长如在梦中。



第四十六章 鹿门求学
    有钱好办事,马家这几年的实力增加很快,加上“马氏五常”的影响力,在荆州也算是富裕的大家族了。

    衡量一个世家的实力,主要还是顶级人才,其次才是钱财,有时候一个顶级人才,就可以撑起一个家族。

    钱财是个好东西,但家族如果有太多的钱财,又没有足够的能力保住这些钱财,尤其是在乱世,难免就会被众人觑视,是取祸之道!

    好在马家的发展势头喜人,钱来的快用的也快,仅仅是收留了数千流民,就花费了不少的钱财。

    马家这几年收留了不少的流民,还是马良的主意,他可不是单纯图那乐善好施的好名声。

    马家这几年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但要保住眼前的一切,尤其是在这种乱世,家族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而且这几年里,马谡表现的可圈可点,不但在学问上没有落下,而且熟读兵书战策,勤练武艺,是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越来越有名将风范。

    马谡闲来无事,偶尔也参与家族私兵的训练,马家有了一支武装力量保护,倒也没有因为名声在外而受到别人的觊觎。

    马谡这次随着马良出来游学,收获很大,性格也变得沉稳多了,但胸中的计谋却越来越深,连马良都有些看不透感觉。

    马谡毕竟只有十四岁,虽然考上了鹿门书院,但还不具备单独游学的资格,所以,他只能跟随兄长马良一起游学。

    回家以后,马谡在家还有一段时间的休息,春节过后,他就要到鹿门书院住读学习,就没有这么清闲了。

    汉朝建立之初,教育也是承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统属于太常,秩比六百石,数量多达数十人。

    汉朝初期,朝廷并没有独尊儒术,所崇信的学术,黄老之外,便是申韩法学学说,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

    到了汉文帝时,因为贾谊的崛起,儒家思想才逐渐兴起。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大的局面。

    其后,武帝又应公孙弘、董仲舒之请,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以受经术,期限为一年。

    弟子员的来源,主要选自民间十八岁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县低级官吏品学兼优者,也可担任弟子。

    弟子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于白身受业者。

    因此寒门子弟读书就有了盼头,学习风气良好,学习热情高涨。

    地方官吏出身的弟子员,则多派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属官。

    太学在历朝历代慢慢的扩充,汉朝儒学教育的日益发展,带动儒家政治势力的日益膨胀。

    东汉光武帝,也于建武五年设学于京师,置博士十四人。太学生不断增加,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三万人。

    汉代虽然还没有科举,察举制度是汉代选拨人才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两类

    一是诏举,当国家有特殊需要时,下诏命官吏推举人才。

    二是孝廉之举,是由郡国按时向中央保荐当地的人才。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

    东汉时,诏举由特举变为岁举,又称茂材之举,已经有些科举的味道了。

    选举的标准有四即德行高超,经明行修,明晓法律和刚毅多略。

    每年由光禄勋、御史、司隶校尉及各州剌史等实责官员推举。

    推行荐举、察举等方法的结果是,加快了门阀制度的发展,到东汉末年,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

    大量士族世家的出现,与外戚、宦官形成东汉时期的三大势力,基本上垄断了国家的政治。

    那些寒门士子,基本没有了出头之日,就算是满腹经纶,也难以被举荐为官,只能充当士族官员的幕僚。

    加之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民不聊生。

    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皆期希望于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利用宗教收纳了大批信徒,发动了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衰亡。

    汉代太学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主要为皇权政治服务,道德教育居于首位。

    汉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汉代的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

    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性质的学校。

    所谓地方官学,就是郡国学校。当时的地方学校分四级郡国是学,县、道、邑、侯国是校,乡是庠,聚是序。学、校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中学教育,庠、序则近似小学。

    汉朝后期的私学比官学发达。这是因为寒门士子通过正规的学习途径,已经无法被举荐为官,哪怕是给士族充当幕僚,也要经过名师的提点以后才有可能进入。

    有一些经师大儒,自立精舍精卢,开班收徒。私学的教学形式,主要分“及门教学”和“著录弟子”两种情形。

    所谓“及门教学”,主要是指学生登门受业,直接听取教师的讲授,诸葛亮、庞统等,在鹿门书院,都属于“及门教学”。

    所谓“著录弟子”,主要是指学生在高师门下录其名,而不去登门受业,近似现代流行的学历教育,公孙瓒师从卢植,就属于“著录弟子”之列。

    马谡考进鹿门书院,是正经的“及门教学”,是要住在鹿门书院,攻读整整一年的时间,然后才可以回到家里继续攻读。
1...1718192021...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