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穿成炮灰配角的奶奶(快穿)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糖崽儿
公良媛眼中都是讥讽,“我不是你女儿,你心里从来只有宋静这个女儿不是吗?”
孙氏心口受到重击,摇摇欲坠。
唐梨花一挥手,“此事便到此了,这几日便开始收拾东西吧。”
说着她转身走了,公良媛自是跟上,毕竟外面的宴会还在继续,缺席这一会,已经不妥了。
孙氏失魂落魄,宋静亦是心如死灰。
赵奶娘此时心中对大姑娘已经起了怨怼,若不是她,夫人也不会糊涂至此。
夫人就如同被这宋静下了蛊一般,现在竟被连累的连侯府夫人的位置都没了。
赵奶娘此刻也不免灰败起来,她再是如何,夫人不听,一步步走到现在,竟有些理所当然了。
第174章
京城里的夫人小姐们,去了宁远侯府老夫人的寿宴,回来唯一的谈资就是侯府千金的事。
也没用多久,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原先那个侯府千金其实就是个养女,寄养在侯府的,现在人家里人找来了,过不了多久她便要离京了。
侯府原先正经的千金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外面静养着,现在身体好了,也被接回府里了。
宁远侯府,早就知道宴会之后会如何发展,公良山也有了准备,所以应对起来也是不慌不忙,派了人引导流言的趋向。
所以整体的都是往好处发展的,倒是没人猜测真假千金的事情有假,就算是有觉得一切太过巧合,为何侯府从没有放出风声的人。
不过就算是怀疑,他们也没去深究,人家家事轮不到他们插手,有什么隐秘也与他们无关。
侯府外热闹,侯府内也不算平静。
事情的源头还是唐梨花说要孙氏和宋静一同走的这事,经过一开始的慌张,孙氏和赵奶娘便能反应过来。
老夫人再怎么也要顾忌侯爷和大公子,怎么说孙氏也是侯府夫人,是大公子的亲娘。
而公良山和公良轩父子俩得知了这事,也的确是心绪莫名。
父子俩当即就去了老夫人院里,却被钱婆子拦在了院外,只道老夫人乏了,已经睡下。
公良山和公良轩也无法,只得先离去,等明日再来说。
院中,唐梨花和公良媛正在棋盘旁,两人各执一子,棋盘上公良媛的白子已被黑子围困的无处可逃,没了生机。
公良媛将手中白子放了回去,脸上露出懊恼,“我又输了。”
唐梨花落下最后一子,也不打击小姑娘的自信心,“你才学不久,已是不错了。”
公良媛嘟嘴,当她不知道祖母这是故意放水吗,不然早在之前她就已经输了。
钱婆子进来,“老夫人,侯爷和大公子已经走了。”
唐梨花不可不无的点头,完全没在意。
棋盘上的棋子各归原位,新的棋局即将开始。
公良媛这次执的是黑子,只是她明显心不在焉,落子的时候,自己把自己逼到了死道。
唐梨花没有放过,这盘棋结束的更快。
“行了,有什么想问的直接问吧。”唐梨花好笑,对面的公良媛脸色一红,知道自己方才的欲言又止都被祖母看在了眼里。
“我就是想说,母亲那里…”公良媛低下头,她并不是现在舍不得孙氏走,只是怕祖母的决定,会惹父亲和大哥不快。
唐梨花知道她想问的是这个,也不隐瞒,“我只是这么说了,其实走不走还在于孙氏自己,若是她真不愿走,我是不能逼她的,她毕竟是你和轩儿的母亲,侯府的主母,但若是…”
公良媛不是傻子,对于祖母这未尽之言当然清楚一二。
公良媛沉默了,因为她竟然不确定孙氏最后是走还是留。
她那么疼爱宋静,怕是真会走吧?
她的这个问题,没过几日便有了答案。
唐梨花给宋静的期限到了,这段时间唐梨花也没派人去催孙氏,只是跟公良山和公良轩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到了宋静要走这日,孙氏也一同出来了,身后跟着赵奶娘,还有几个丫鬟,她们身上都带着包裹。
包裹里只是贴身的东西,还有金银细软,再多的都已经收拾好,放在了马车上。
这些东西不止是宋静的,还有孙氏的。
没错,孙氏决定跟着一起走了,不顾宋静和赵奶娘的劝,她决定跟着一起。
孙氏的想法很简单,静儿到底还是个姑娘,去了陌生地方没个长辈,就连自己的婚事都没人操持。
所以孙氏决定跟着一起去,等安定下来,再为静儿寻一门好亲事,她再回来。
孙氏不是没想过侯府的儿女,但他们在侯府是大少爷大小姐,有夫君和老夫人操心,所以她不担心。
只要等静儿嫁的好人家,她便回来,到时候再好好弥补。
她这样的想法是许多人都不理解的,应该说除了她自己,没人会理解。
任凭赵奶娘说破了嘴皮,孙氏却是依旧坚固。
赵奶娘甚至去把大公子请来劝说,公良轩是脸色难看的进去,恍恍惚惚的出来。
公良轩被他娘的想法给惊了,他去劝她,让她别一心只想着宋静,多想想侯府,想想他,顾全侯府的脸面,好好的做你的侯夫人不好吗。
却反过来被孙氏用一同大道理给绕的头昏,孙氏总的就一个说法,既然侯府容不得静儿,她就跟着一起去,总不能让静儿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公良轩觉得自己实在劝不动了,最后找来了他爹。
守在屋外的公良轩实在不想再听一次那样的道理,没过多久,里面是他爹气急败坏的吼声,和她娘‘你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心疼女儿’的嘤嘤哭声。
公良轩真是觉得他娘没救了,女儿就这么好吗,只是在膝下养了十五年,就比过了她的亲生儿女。
难怪妹妹要对母亲心寒,若将公良轩换到妹妹的那个位置,他不心起怨怼就已经是身为子女的孝顺了。
公良轩不觉得妹妹冷情,首先母亲从未养育过妹妹一日,妹妹回到侯府,她也一心只有那个养女,这怎么能不让人心寒。
现在为了那个养女,母亲竟要舍弃侯府,一同跟着去。
虽然知道这不是宋静主动,但公良轩还是难免对宋静印象不好起来。
此时侯府后门,宋静心中紧张,拉着母亲的手更紧了几分,她咬咬嘴唇,还是道,“母亲,你还是留在府里,老夫人很快便能消气,实在不必与我一起,我已然大了,受了母亲这么多年的教导,也知事了。”
只是话虽这样说着,她脸上那十分勉强的表情可不是这么说的。
孙氏本来也有些畏缩,未出阁前她便是待在娘家,嫁到侯府,虽与京中夫人有了交际,但也从没有去过很远的地方。
但看到女儿这般,她慈母之心立刻涌现出去,握紧女儿的手,“我是你母亲,就该与你一起。”
宋静满眼的感动,若不是现在情况不允许,她多想依偎在母亲怀里,从始至终,只有母亲对她从未变过。
孙氏也满心感怀,她身后的赵奶娘则是满心叹息。
等了片刻,公良轩还是来了,孙氏是他母亲,她到底要来送送的。
孙氏看到他,就带上笑容,同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以为连儿子都要与她生分了,“轩儿,我此次去也不知何时回来,你切记要听你父亲的话,若是有什么事,也可写信…”
公良轩却直接打断她的话,神情冷峻,目光中却透露出一抹复杂,“你当真要舍弃侯府?”
孙氏一愣,其实她何尝不知道自己这样做自私呢,但她真的放不下静儿一人走。
“母亲可知我已经到了议亲的时候,你去了,我的亲事又如何?”
孙氏早有了打算,“还有你祖母…”
“别人家都是母亲,为何到了我却是祖母,母亲可知侯府若是没了主母,又该被外人如何议论?”公良轩是真的不懂。
“母亲就不怕父亲会纳妾,母亲也不怕不是不是你掌管中馈,我与妹妹会被苛待?”
公良轩一句句直击心底,孙氏心神具震,她是在受不了来自儿子的质问。
宋静扯了扯她的衣角,“大公子说的对,母亲还是不要去了,我也不是一人,有丫鬟和婆子陪着,我必不会吃苦的。”
孙氏从刚刚升起的愧疚中回过神来,怜爱的摸摸女儿的脸,保证道,“母亲说的话从来作数。”
孙氏对着儿子已经回到之前的从容,“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你是嫡子必不会被欺负,媛儿也有你和你祖母护着,我不担心,只轩儿你要知晓静儿只有我一人了。”
她眼里话中都是‘你要懂事’的意思,公良轩真想问她一问,你到底知不知道谁才是你的亲生儿女?
只看到这样的孙氏,公良轩突然又什么都不想问了,总觉得问了,得到的结果也不尽人意。
自孙氏做过决定后,公良轩也不知劝了多少次,只能说宋静这个女儿当的太成功了。
公良轩冷了脸,目光在孙氏和宋静身上扫过,“那就随你,我还有事,便先走了。”
说着也不管孙氏一下子僵了的脸色,转身走了。
直到上了马车,孙氏都没能等来其他人,说是不失落是假的,对着宋静的安慰,孙氏也只能强挤出一抹笑来,表示自己没事。
马车渐渐驶离侯府,不远处公良媛看着这边,若是前世,她恐怕会妒忌死宋静。
若是母亲这样不顾一切待她,她宁愿贫苦,也觉着开心。
只是现在公良媛已经看透了,宋静有孙氏又如何,她也有自己的祖母。
这时候,公良媛才真的斩断了前世的那些痴念,勾出一抹笑,“走吧。”
她身后的王婆子与张婆子对视一眼,也笑了。
三人一同回了老夫人的院子,现在公良媛的汀兰苑,都不经常回了。
自从一日在祖母院里待到天黑了,祖母留她下来了。
公良媛之后就耍各种小聪明,要留在祖母院里一起住。
唐梨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也就随她去了。
“走了?”看到回来的小丫头,唐梨花随口问了一句。
公良媛跑过去,埋在祖母膝间,这是她经常做的动作。





穿成炮灰配角的奶奶(快穿) 第150节
她点头回答了祖母的问题,随后又深吸了一口气,闷闷道,“祖母有你真好。”
第175章
侯府没了孙氏,日子还是一样的过着,胡氏也终于得偿所愿,执掌了中馈.
胡氏没想着在老夫人的眼皮子底下搞什么小动作,只是想借着这个名头,给女儿寻的一户好人家。
而今孙氏和宋静离开侯府已经有十几日了,当日那队马车是有侯府的护卫一路护送过去的。
唐梨花给宋静选的地方不算远,离京城也不算远,不过五日的路程,落脚的地方也是侯府的产业。
在某个郡县的庄子,那里当然没有京城繁荣,是难得的清静,孙氏带来的人不算少,再加上庄子上本来就有人守着。
所以收拾起来也不算困难,安顿下来,孙氏便往侯府传去了一封信,是给侯爷的,说了这里的事,让侯爷照顾好侯府的一双儿女。
公良山接到信,只看了一眼就丢到一边,自孙氏坚持要离府,他就对孙氏失去了耐心。
公良媛这边在唐梨花的安排下,也在按部就班的汲取着上辈子没有学过的知识,日子过得悠闲又安逸。
而在张婆子药膳的调理下,公良媛的身子也越来越好了,脸上也长出肉来,个子也拔高了一些。
唐梨花也带着她出席了几次京中的宴会,因为侯府主母不在,胡氏的身份又够不上,只得唐梨花这个侯府老夫人亲自去了。
这几次也不是白去的,至少公良媛的名声在京中开始传扬开来。
与上一世不同,这一世公良媛很快的融入圈子,因为唐梨花亲自向太后请旨,给公良媛请了个郡主的封号。
这让其他家的小姐都是有些羡慕的,她们怎么没有这么好的祖母。
公良媛时常带着公良琴一起,两人相处的融洽,又和一些小姐聊得来,倒是成了真正的小姐妹。
公良媛还是爱跟在祖母身后,只是她现在事情多了,不能时时跟着,唐梨花倒是乐见其成,小姑娘就要有小姑娘的样子,整天跟在她这个老太婆身后多没趣。
虽然孙氏和宋静走了,但唐梨花这边是时常能收到她们消息的。
唐梨花不相信依照小说剧情的惯性,会让男女主就这么错过。
果然事情不出唐梨花所料,不过一月的时间,唐梨花派过去的探子就传回来消息。
宋静救了一个重伤的男人,还瞒着孙氏留在自己房里,偷偷给他包扎治伤。
探子不知道男人的身份,但唐梨花有预感,这个男人就是三皇子赵弘。
近来身为三皇子伴读的公良轩不是在家中,就是出去会友人,听闻是三皇子接了要事,微服出访,因为行踪隐蔽,也就没带上公良轩。
猜到了那男人的身份,唐梨花让探子小心谨慎些。
再过几日,唐梨花又收到了来信,果然那男人大有来头,宋静救他醒来后,不知他怎么发出的信号,那座小院子就被许多侍卫暗地里围住。
男人在宋静院里歇息了三日才离去,探子是等侍卫撤走,才有机会给唐梨花发信。
他还说了,侍卫并没有全撤走,还留了三四位暗地里保护宋静的安全。
唐梨花看到这些信笑了,果然剧情的力量没有让她小看。
如果猜的没错的话,男女主现在已经勾搭上了,要不是上心,干嘛人走了还留侍卫保护。
这些唐梨花都没有去阻止,毕竟剧情的惯性,而事情又没涉及到侯府,就与她无关。
又是一月过去,唐梨花在公良轩这边得知三皇子已经回京,且事情办的很顺利,皇上龙心大悦。
三皇子得了许多赏赐,一时间风头无两。
而朝廷里的局势也开始紧张起来,因为皇上已经年迈,却迟迟没有定下储君的位置,而皇子们也都长大,心思浮动者,开始收揽自己的势力。
朝廷里的朝臣或多或少选择了站队,现在最为势均力敌的就是大皇子赵朗和三皇子赵弘。
古往今来,立嫡立长,大皇子是萧贵妃所出,因生母受宠爱,有不若的母族在背后支撑,赵朗又是以贤德、礼贤下士闻名,这样的行事,就有不少人拥护他。
与大皇子不同,三皇子是皇后所出,实实在在的嫡子,但皇后不受宠,在后宫,萧贵妃都要比她势大一些。
每每受到萧贵妃的挑衅,皇后只能忍气,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皇后,要是闹到皇上那里,皇上会训斥的也只有她一人。
这样的情况直至三皇子渐渐展露锋角,得到皇上的重视,萧贵妃也不能太明目张胆的。
赵弘被他母后护的极好,避过了萧贵妃的几次毒手,心中对萧贵妃自然是欲杀之而后快。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现在每次朝会的时候,立储之事便是重中之重,皇上的脾气也愈加暴躁。
他还没死呢,就这么给他找继承人。
任谁被这么逼迫,都不能顺心,特别还是万人之上的皇上。
这日唐梨花被召入后宫,召见她的正是太后。
唐梨花记忆中来这已有许多次,熟悉的很。
被引入后殿,太后坐在贵妃椅上,背后有宫人正在为她轻轻按揉太阳穴。
“臣妇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千岁。”唐梨花弯腰行礼。
闭着眼的太后挥手,“来了便坐下吧,来陪哀家说说话,这些日子烦心的紧。”
唐梨花一想就知道因为何事,当朝的太后也是难得的长寿,皇上都已经四五十了,太后仍健在。
这样的高寿,是本朝的福气。
所以皇帝对那些催着他立储的朝臣更是不满,他母后能如此长寿,凭什么他就不能再活个二三十年。
这么逼着他立储,不就是等着他去死,真是狼子野心。
皇帝在朝会上发了好一通火,才暂时震住了那些人。
皇帝和太后关系亲厚,来了太后这里抱怨几次,再加上后宫里也不平静,因为储位之争,那些妃子又蠢蠢欲动起来。
儿子们在前朝使力,她们在后宫也想把别人扳下去,好给儿子助力。
皇后又是个镇不住人的,可不就得累的了太后。
“太后不必惯的那起子人,累到了自己。”唐梨花听了之后也只能劝慰,她不是太后,又不能为太后做主。
太后叹息,不过她叫唐梨花来也不是为了这事,重起了话头,“昨日皇帝来与哀家说,还有几位皇子未有成家,哀家便寻思着让你来替哀家挑挑。”
其实宫里除了前头的两位皇子,后面的几位都未成家。
唐梨花来也就是提个建议,京中贵女到了年纪的也有不少,当然都想嫁最好的人家。
论最好的人家,也只有皇家了。
唐梨花看了一圈太后属意的人家,给三皇子定下的是承恩公府的嫡小姐李婉,李婉在京中也有盛名,温婉贤淑,家世也好。
这说明太后也是看重三皇子的,而在小说剧情中,三皇子赵弘与宋静两情相愿。
宋静当时还是宁远侯府的嫡小姐,名声和李婉旗鼓相当。
再加上有原身这个安定长公主是祖母,太后权衡一二,决定还是顺从三皇子的心意,最后选了宋静为三皇子妃。
一切都很顺利,但现在因为唐梨花的出现,宋静再也不是宁远侯府的千金,而且被送出京去,就算她按照剧情惯性和男主相遇相知。
但男主是当朝三皇子,他的亲事并不能自己做主。
唐梨花很想看看,剧情怎么圆回来,怎么让宋静继续做那皇子妃。
在后宫待了一上午,蹭了一顿御膳房的美食,唐梨花带着一堆赏赐回了侯府。
今日之后,京城就传开皇子们选妃的事,这些都与宁远侯府无关,而传言中称三皇子妃的人选已经定了承恩公府的李婉。
这惹得京中其他小姐羡慕嫉妒都有,李婉每每出席宴会,总被一群人围着奉承,总以为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三皇子妃了。
但唐梨花觉得还不一定,虽然太后与她透露的口风也是李婉,但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主光环的。
很快,唐梨花又被召入宫里,这次太后的脸色比上次更差,而且看向唐梨花的眼里带上了探视。
唐梨花知道这多半是剧情在发展了,果然接下来太后就问到了宋静的事。
唐梨花没有丝毫隐瞒,将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太后脸色稍霁,但随即就更难看了,她一拍桌子,“这么说,那宋静竟是农户之女,荒唐!真是荒唐!”
唐梨花点头,“当初那农户家中老太偷换媛儿,后被轩儿寻回,媛儿受了许多苦,为了她的名声,臣妇不得不将事情隐下,请太后降罪。”
太后示意让人扶起她,她的火气本就不是对唐梨花发的,若是换做她的孙女,吃了这么多年苦,自己还养了仇人的孙女,好吃好喝供着,最后得知真相也只是将人迁出了家中。
侯府做的已经够仁德了。
对比侯府,太后就对那贪得无厌的宋家更加不喜,小小农户,胆大包天调换侯府千金,合该下天牢受酷刑的。
连带着太后对宋静更不喜起来,勾的侯府夫人为她抛家弃子,现在就连她的皇孙,也为她忤逆她的懿旨。
太后之所以知道宋静,还是三皇子来她宫中言明自己不想娶亲,已有心仪之人。
但不论太后如何问,赵弘都不答。
太后派了禁卫去查,最后查到三皇子经常出入京外的一座别院,院里住着一对母女。
母女的身份也是很快就查了出来,还是熟人。
这才有了唐梨花被叫进宫这一事。
唐梨花真是惊讶了,孙氏和宋静何时进京的,她还没得到消息,应该是两地来回,探子的信还没到手上。
“太后,此女已与宁远侯府无关。”
第176章
唐梨花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宁远侯府的态度,至于孙氏,她是要跟着一起作死,唐梨花也管不着。
太后也懂了,既然没有宁远侯府在中间,事情就好办许多。
她那个好皇孙以为将人护住,就能一直护着吗?
身为皇室中人,还是堂堂皇子,争夺这大统之位,竟为了一个小小的农户之女,便要违背她的心意。
本来太后是看重三皇子的,为她挑选的妻族承恩公嫡女,也是样貌家世出众,更能为他增添助力。




穿成炮灰配角的奶奶(快穿) 第151节
可他却为了儿女私情,宁愿在京外藏娇,也不愿娶京中贵女。
若宋静还是当初那个宁远侯嫡女,太后倒是愿意考虑一二。
但没了这层身份的遮掩,宋静还想成为皇子妃,被世人知道当朝三皇子娶了农户之女为妃,这简直有损皇家颜面。
太后是万万不会让此事发生的。
“如此倒也不怪你,等往后有机会,将你那孙女带进宫,哀家倒是很想见见这可怜见的小姑娘。”太后言语中带着怜惜。
唐梨花也识趣,应下的同时也道,“媛儿才初回府,礼仪都不甚熟悉,以免冲撞了太后,待到来日她德行兼备,太后再是召见也不迟。”
太后深以为然,也就没有强求,又留唐梨花说些别的话,才放人走。
1...8081828384...1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