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罗马尼亚雄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黄油烤馒头

    随着仪表上数字转动的越来越大,

    试飞员罗利克斯猛的拉了一下操作杆,随即感到飞机一轻。经验丰富的他知道飞机离开了地面,接着便是加大马力拉起飞机。

    而看到飞机飞起来后,基地内更是人声鼎沸。不少吃瓜群众纷纷感叹着。

    “快看,这飞机真的飞起来了。”

    “这没想到,真的飞起来了。”

    而作为测试人员更是欢呼声一片。

    “我们成功了。”

    瓦尔克苏也是看到飞机离地后,高兴的和自己同僚奥安拥抱在一起。“这次成功了。”

    成功的喜悦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不容易啊,这么多年没日没夜的辛苦和努力,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这架在天空翱翔的奇特飞机,也证明了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好了,接下来继续对其进行测试,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随着瓦尔克苏的话,让在场的测试人员们立刻又恢复了过来。飞起来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要对其进行各种测试。

    而接下来的测试中,世界首架喷气式飞机的表现非常让人吃惊,不管是在速度和爬升中,其远远超过了活塞式飞机。不过目前制约其翱翔天空主要原因,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高昂的造价。

    28小时的大修一次的实际情况让其还不具备实用性,而且造价太贵注定这款发动机只能验证喷气飞行。

    不过对此瓦尔克苏和奥安一点都不担心,这就像世界第一架飞机一样。短时间不具备实用性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加大研发的投入,未来必然会有结出成果的那一天。




第632章 意大利的异动
    关于罗马尼亚建造了世界首架喷气式飞机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这又不是世界首架飞机试飞成功,除非罗马尼亚飞出了大气层,这才能引起世界的轰动。

    不过其他国家同样研究喷气式发动机的人就对此异常的关注,不过他们的关注并不能影响其政府。原因非常简单,目前喷气式还不具备实用性,最多下回拨款别让罗马尼亚人领先太多就好。

    而当这份报告放在埃德尔案头的时候,这位兼任了保加利亚的国王拖着疲惫的身体认真的看了一会,也就批示了一句再接再厉就完了。

    没办法目前喷气式飞机要等到二战后期才具备使用的可能,现在这份报告不过是表示罗马尼亚在研发喷气式取得了进步而已。

    而且这些天的埃德尔太忙碌了,他不仅要接见保加利亚各阶层的人群,而且还要实地考察保加利亚各地的实际情况。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根本就脚不沾地。就连兴登堡去世这样的大事,埃德尔也只是派人去参加。

    实际上在希特勒当上总理之后,埃德尔就知道没人能挡住德国重新武装。而兴登堡的去世更是让其没了制约,越发的大权独揽。

    而且自己实际的盟友意大利也是越来越不安份,驻意大利大使向自己禀报,在意大利国内越来越多报道埃塞俄比亚的消息。这让埃德尔感到领袖那颗不安分的心,很有可能将目光转向这个东非国家。

    这可能是埃德尔当上保加利亚国王带来的连锁反应吧。目前得到利比亚石油资源的意大利政府虽然日子比历史上好过多了,但是其国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主要是意大利石油利益由上层瓜分,其留给底层的利益并不能让其满意。而且意大利经济复苏也因为缺少足够的市场,而遥遥无期。

    所以面对国内此起彼伏的不满声音,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政权想到转移民族注意力的办法。实际上在意大利政府内部,对于挑选哪个目标下手有着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巴尔干地区的阿尔巴尼亚王国应该作为优先选择。因为这个小国与意大利隔海相望,吞并这个国家有利于意大利扩大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不过反对的人认为,正因为阿尔巴尼亚处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对其吞并,很有可能招致英法还有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强烈反对。而且在罗马尼亚率先动手拿下保加利亚的情况下,如果意大利再加入,会让早已警惕异常的南斯拉夫和希腊反应过激。

    主要持这些观点的人主要来自意大利政府内的稳重派,他们认为阿尔巴利亚这个山地国家,一旦进入过程中遭遇到反抗,将会让其得到欧洲国家普遍的同情,这对意大利非常不利。

    而且意大利也没有足够理法依据为支撑,让其他国家信服。所以像埃德尔那种,由保加利亚人民选为国王的事,不可能在阿尔巴尼亚人身上发生。

    而对于埃塞尔比亚就不同了,因为其地处非洲东部,欧洲国家并不会为其太过于出力。而且也不是英法势力范围,也不太会触动两国的神经。

    没错,目前欧洲普遍对非洲大陆没有什么感官。对于黑黝黝的皮肤,也没有什么世界大同想法。

    而意大利政府这边,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最终选择埃塞俄比亚作为民众注意力转移的目标。

    其地处非洲是一面,还有就是能将目前意大利在东非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链接成一块,也是有跟大关系。

    目前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主要是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地区,不过在这其中有英法从北部分割成不相连的两部分,目前担任东非总督的E.德博诺将军,也是推动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的推手之一。

    在他的领导下,意军多次在两方边境地区挑衅制造摩擦,并且趁机宣扬这是埃塞俄比亚对异意大利不满的消息。

    所以意大利上层的推动下,其国内的报纸电台纷纷为其站台,仿佛埃塞俄比亚对意大利东非领土虎视眈眈。这自然引得意大利民众对其不满,更是推动意大利王国加紧进行军事准备。

    不过意大利政府知道,想要拿下埃塞俄比亚要需要对英法外交公关,所以墨索里尼为此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该条约规定法国给予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自由”。

    让法国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法国想将意大利注意力放在非洲。在德国随着希特勒上台以及罗马尼亚在巴尔干搞事,法国上下认为意大利也会心动,那么与其等意大利造成欧洲的不安宁,还不如将其精力发泄到东非这个山地国家。而且埃塞俄比亚国内都是崇山峻岭,这有助于增加意大利消耗。

    而意大利政府在得到法国的保证后欣喜若狂,认为这扫除了一大障碍。

    不过英国因为担心意大利此举可能动摇其在东非、埃及和苏丹的统治,所以持反对态度。为此意大利政府继续和其谈判。

    而随后谈判中,英国考虑到为此与意大利开战的风险太大。而且还能将其拉拢过来,并认为牺牲埃塞俄比亚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国结盟,最终给意大利暗示,不会干预侵略行动。

    在英法为其开了绿灯之后,意大利国内的反埃塞俄比亚的言论更是达到了**。为此才有了驻意大利大使发来的电报。

    而对于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的决定,埃德尔也不能说不看好。不过历史上意大利入侵可谓是相当失败,30万意大利现代化的军队,打埃塞尔比亚45-50万落后的部落军队,居然也需要伤亡惨重才能获胜,也是让人惊叹。而且埃塞尔比亚军队战法落后,只知道玩阵地战拼消耗。

    虽然不是前世网上那种拿标枪的部队,但是连步枪都还有那种前装枪存在的部队。拥有飞机、坦克、毒气等装备的意大利军队,也是为此闹了好一番笑料。

    不过埃德尔不打算插手其中。一来意大利不会愿意看到别人插手,二来让领袖看看其英勇作战的意军也好,免得领袖阁下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
    意埃的战争没有在欧洲悬起什么风浪,生活要继续工作依然需要做。而作为苏联*********、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的基洛夫,依然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作为列宁格勒州的一把手,基洛夫的工作很重。列宁格勒州作为苏联第一大港口城市,在贸易、军事、政治以及经济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目前紧锣密鼓的二五计划,列宁格勒州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很多,这都需要作为第一书记的基洛夫进行安排,事实上他工作也很忙。

    基洛夫1886年3月27日出生于维亚特卡省乌尔茹姆(今基洛夫州)的一个劳动人民家庭。

    1904年就加入托木斯克社会民主工党组织中的布尔什维克小组,算得上一名老党员,并参加了圣彼得堡的十月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派他返回高加索,在捷列克州和北高加索其他地区领导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1921年3月,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

    1923年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1920年代初,在苏共全党的大辩论中,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

    1926年到列宁格勒接替季诺维也夫任州高官。在列宁格勒,他领导了当地的工业建设,强硬推行农业集体化,拆除了几十座教堂,逮捕被认为是对抗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口才出众,当时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直接面向工人讲演的,唯有他一个。

    1930年起任联共(布)*******。

    虽然基洛夫在政治局中仅排名第八,但他是斯大林坚定的追随者。

    在1920年代初,在苏共全党的大辩论中,他坚决支持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1883年一1936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1926年,他到列宁格勒接替季诺维也夫任州高官。

    同时,他和斯大林有着非常密切的私人关系。斯大林的卫兵在回忆录中曾表示,长时间的聊天之后,斯大林甚至肯把自己的床让给基洛夫睡,自己则跑到一边睡沙发。

    所以基洛夫是斯大林最为看重的下属,并且将其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看待。

    12月1日很普通的一天,在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基洛夫结束了一个会议后向自己办公室走去。

    他并不知道在州政府内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名失业的党员躲在一个角落死死地盯着他。

    1904年,尼古拉耶夫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工人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再加之其身体一直不太好,长大成人之后,性情变得暴躁异常。

    18岁时,他成为了联共(布)党员;21岁时,他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1925年,他与比他大3岁的拉脱维亚姑娘米丽达·德拉乌列结婚,并很快就生了两个漂亮的儿子。虽然曾经在**大学学习过,但他总是不能在任何单位工作很长时间,无数次更换工作之后。

    1933年10月,他转至列宁格勒党史研究所,担任党史流动宣传员。

    此后不久,党史研究所内部征召党员投入运输系统,可尼古拉耶夫却拒绝到铁路上出长差,理由是他身体不好应该疗养,并且,他还有两个年龄尚小的孩子。

    结果,他被双开了。不仅被开除出党,而且还被开除了公职。

    尽管被开除后不久,尼古拉耶夫的党籍又被恢复并接到了到工厂工作的建议,然而,曾经拎过公文包的他却并不甘心去干体力活,他开始频繁向各级党政机关及各位领导人-甚至包括斯大林本人-写信控诉自己受到了非人待遇。在给卫生人民委员会的一封信中,他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请在7月1日之前给我回答-让还是不让我去疗养。我该得到疗养许可证了。”

    此外,他还提出要求,到列宁格勒州的疗养许可证,他还不要,他需要到最好的地方疗养。

    当然,这些控诉信没有得到任何回音。而且,作为一个失业者,他甚至被剥夺了食品供应证-他的家庭只能靠其夫人米丽达一人来供养。当时,有15年党龄的米丽达已出任了列宁格勒州重工业局视察员。

    除了向各级党政机关写控告信之外,尼古拉耶夫开始了写自传体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他已经30岁了,准备将这本自传留给儿子马尔克斯及列昂尼德做纪念。作为一个失业者,他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在这本日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起意报复当权者,并如何准备这次谋杀的。

    1934年8月,长时间的不得志已让尼古拉耶夫接近疯狂,他不仅决定采取报复行动,而且还准备轰轰烈烈地死去。“我的枪击,将类似于日里亚波夫的枪击!”在日记中,尼古拉耶夫写下了这样的誓言。安德烈·日里亚波夫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他是刺杀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主谋之一。

    而他现在就距离自己目标很近了,而且作为目标的基洛夫一点也不知情。

    近了。

    更近了。

    就在基洛夫快要从他隐藏的角落路过的时候,尼古拉耶夫猛地一下跳了出来。对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基洛夫头部啪啪就是两枪,后脑中枪并且一无所知的基洛夫倒在了血泊中。

    完成自己自己心愿的尼古拉耶夫,颤颤抖抖的举起手枪打算终结自己的生命。想到能有一名政治局委员能陪自己一起死,他颤抖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不过他终结自己生命的愿望,看起来没办法实现了。闻声冲出来的工作人员及警卫人员一把抓住了这名刺客的手,他们合力将其制服。

    不过眼前的结果让每一个人感到一股寒气从心底冒了出来,滔天巨浪即将来袭。只是没人想到这次巨浪的规模,这是让所有人为之色变的巨浪。

    基洛夫遇害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之后,暴跳如雷的斯大林立即下令开始准备特别专列,他要亲赴列宁格勒察问此案。

    12月2日上午,斯大林带同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多位高级领导人乘特别专列赶到了列宁格勒,下车伊始,他就在列宁格勒火车站痛骂了前来接站的国家安保人员。

    抵达列宁格勒的当天,斯大林就亲自提审了尼古拉耶夫。之后,安全部门的高级领导人亚戈达、叶若夫、阿格拉诺夫也先后提审了尼古拉耶夫。不过,在所有的审问中,尼古拉耶夫都坚称,他是单独用私人武器完成了谋杀。

    除提审尼古拉耶夫之外,斯大林在12月2日还决定提审案件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案发后马上被捕的基洛夫的卫队长鲍利索夫,正是他陪同基洛夫上了三楼。然而,就在去见斯大林的路上,鲍利索夫却因车祸死于非命(车中的其他人一个也没有受伤)!

    相信这一“意外”肯定在加深斯大林愤怒的同时,也让斯大林感觉到了死亡离他是如此之近。因此,斯大林突显了其行事的另一面,一道其亲手准备的命令出台了。以后类似案件必须在10天内侦结,极刑判决之后则立即执行。

    基洛夫的遗体,很快被运到了莫斯科,12月6日,斯大林亲自为之主持了盛大的葬礼,并为其抬棺。

    米高扬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基洛夫的逝世,是继列宁逝世之后,令党和国家最为痛苦的事情了,那种悲痛甚至超过了捷尔任斯基逝世时的悲痛。”

    不过除了斯大林之外,没有人想到这不过是一个开端,一个让所有人都为止色变的开始。



第634章 后续的影响
    “确认了么?”

    埃德尔无比认真的问着眼前的霍尔蒙克曼,其眼神的真诚让这位情报头子感到一丝凉意。原因是他从未在陛下眼中看到如此认真的神情,甚至能让他感到害怕。

    “陛下,这个消息是我们秘密情报人员从列宁格勒再三确认后发来了,绝对不可能有错。”
1...179180181182183...2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