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有一个小黑洞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隐身蝎子

    对于张汉修的紧张他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作为领导者来执行火箭卫星的发射任务。

    而且还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射5个他所在实验室负责的载荷,想让他不紧张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多安慰他一下了。

    “说是这么说,但是我还是希望我们的火箭都能在零窗口这个特殊窗口发射升空的,能让我们的卫星和太空望远镜可以多在太空呆几个月那也是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的!”张汉修笑了一下说道。

    他之所以一直想要让公司的卫星和太空望远镜能在零窗口发射时间段发射,主要还是这个发射窗口实在是最合适的了!

    从理论上讲,火箭在发射窗口升空并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都是成功。“所谓的零窗口,可以看成是在定好的发射时间正负一秒内发射出去。

    但一般来说,零窗口其实也有一定时间宽度,要瞄准窗口前沿发射。这样的准点发射,送到轨道后卫星变轨时效率更高,更节省燃料,后续的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的发射。

    零窗口发射追求“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缺陷、零遗漏”,想要实现零窗口,那是要闯过道道难关的。

    火箭发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数万台套设备要进行故障排查、风险分析和操作实验,上千个岗位要进行协调配合。

    任何一台设备发生故障,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疏忽,甚至有的操作手哪怕是打个喷嚏,零窗口都会擦肩而过。

    为确保火箭能在零窗口进行发射,发射中心必须按照质量体系要求高标准进行保障工作。

    首先是人员上有保障,其次是设备上的保障,再次是对各种系统的实验文书的规范,另外还有指挥系统软件、卫星和火箭软件等各个软件的保障。

    要求我们气象系统对发射窗口的雷电、降水、温度、风力风向和云量等气象要素进行精准、细致的预报。






第507章 注定要被淘汰的火箭发射
    


    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拿我国的嫦娥系列发射来说,“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

    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相比卫星燃料将要损失120公斤,这对总共只有1200公斤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工作寿命。

    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而“嫦娥二号”在“零窗口”发射,可节省180公斤燃料,在轨试验时间将大大延长。

    这么大的差距,也难怪张汉修这么紧张了,要是所有的载荷的发射全部都能在零窗口进行发射,那他们的工作就算是做到位了。

    这也是他们最近老是往气象监测实验室这边跑的原因了,因为火箭发射除了可能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导致发射延迟,剩下的原因几乎就都能和天气挂上勾了。

    这方面的事情虽然公司也招聘了很多的气象专家,也购买和制造了不少的气象监测设备,但是经验上还是跟拥有丰富火箭发射经验的国家航天部门没法比的。

    所以集团公司这边才会请了合作伙伴一起来帮助这些公司的气象专家们掌握火箭发射时的气象监测。

    而和国家队进行合作,是雷天唐亲自定下来的政策,也是在公司的会议上获得了全员赞同的。

    要是以前大家还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话,那随着公司对于太空规划的一步一步走下来,公司里的人都开始相信老板的这个宇宙飞船计划是真的有可能成功的!

    庞大的资金支持,顶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清晰的发展规划,让公司的人觉得未来最多20年内,集团公司一定可以初步的掌握太阳系宇宙飞船的制造技术!

    到那个时候,再需要发射什么卫星啊、太空望远镜啊、还有空间站之类的载荷,只要将它们装到宇宙飞船的货船里,然后直接用宇宙飞船从地面给拉到太空去就好了。

    也就是说,到时候无论是技术多么先进的火箭都要被淘汰的!就算是无限引力集团正在研发的那个重型运载火箭,到那个时候也必定是不需要了!

    因为按照公司那个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标准,近地轨道的载荷最大重量能达到200吨,逃逸轨道能达到70吨。

    这样的运载能力,就算是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公司想要达到这个标准也需要努力很久,可以说等研发完成以后,无限引力集团的火箭技术就已经算是冠绝全球了。

    这样的运载能力虽然看起来很多,也能满足空间站的建设和对太阳系发射各种探测器的任务需求,但是这和宇宙飞船相比就差的太多了!

    因为就算是按照最低的标准,公司的第一代宇宙飞船的设计标准也要超过这个数字的!

    采用核聚变反应堆当能源,可以让宇宙飞船拥有用不完的能量,可以让宇宙飞船的最小载荷也要超过1000吨,这个载荷还是最低标准。

    最大载荷最起码也要超过3000吨,也只有这样大的载荷,才能满足未来公司在月球和火星上开启采矿事业。

    满足公司在月球和火星上进行太空殖民的初期建设工作,毕竟那个时候需要往这些殖民地运送的物资实在是太多了。

    要是用火箭来慢慢的发射,就算是雷天唐也承担不起那样的发射消耗的,就算是公司的重型火箭能将逃逸载荷增加到100吨也没有什么作用的。

    想要建设一个可以让人长期生存的殖民地,最起码也需要从地球上拉上个几万吨的各种物资的!

    难道到那个时候,集团公司天天往太空发射火箭啊?不然这么多的物资要运到什么时候才能运完?

    更不用说公司不可能在那么大的月球和火星上就建一个殖民基地的,就算是按照最低的要求,那也最起码的要建设10个以上的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要先将地圈起来才行的,不然难道要等其它国家和公司来占领这些地方啊!

    几十万吨的物资想要通过火箭发射升空,那集团公司这边最少也要发射超过5000次!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是每天发射5枚满载的火箭,那也要发射近3年的时间!

    光是这5000枚火箭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了,就算是集团公司设计的是可回收的火箭,但是那最少也要制造超过200枚才能满足发射需要!

    这里面火箭因为是公司自己制造的,所以花的钱公司还能够承受,但是配套的各种项目花钱就厉害了!

    各种物资的调配,各种人员的工资等等都是一笔需要长期支付的费用,这方面的费用每年最少也要支付好几百亿美金的资金!

    而且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挑战,就算是技术再成熟,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也会导致火箭会出现发射失误。

    这些失误会延缓发射速度,丢掉的物资也需要重新的准备。还有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像是台风、雷电等天气是不能发射的。

    所以不可能每天都往太空发射火箭的,这样殖民地的建设速度就会没有保障的,公司到时候都可能会被这样的建设项目拖累到正常的发展的。

    所以火箭发射是一项注定要被淘汰的技术,公司这边拿出来和国家进行合作就没有什么人不赞同了。

    宇宙飞船拉一次货物就能最少顶火箭发射30次以上,更不用说安全性等等方面的优越性了。

    有这么美好的未来货运工具,谁还会将火箭当宝啊,干脆乘着它们还有用的时候,将它们利益最大化算了!

    反正公司里的人现在是不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公司的规划的,不就是造宇宙飞船嘛,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成功的!





第508章 世界瞩目的火箭发射
    


    对于无限引力集团的想法,国家智库里的专家虽然也猜到了他们的大概想法,但是大家都是觉得最起码也需要0年,他们的宇宙飞船计划才可能会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现在的火箭发射技术最起码还要使用0年,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国家进行相关的研发和布局了。

    一家公司都能想到的事情,国家那么多的顶级科学家会想不到?按照我们国家的三级研发体系,现在国家肯定也是有了这方面的前瞻性研发项目了。

    所以对于无限引力集团在火箭上的全面合作,国家也是抱着一种喜闻乐见的心态来看待的,反正都是合则两利的事情,谁都不会吃亏的。

    对于无限引力集团这次的火箭发射任务,不但是国内的媒体关注,世界的媒体也都在关注着。

    央妈更是派出了好几个报道团队对这次的火箭发射进行了持续性的报道,其他的媒体也都纷纷的派出了得力干将来追踪报道。

    这些媒体最近都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了这件事上了,至于和那些公司和国家因为人工智能系统引发的冲突,大家都不想继续关注了。

    反正都是无限引力集团完胜的局面,老是报道这些观众他也不爱看啊,还是现在就火箭发射任务更让人关注。

    就算是全球所有有能力发射火箭的国家,他们在发射火箭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头铁过的,5枚火箭在一个发射基地发射,居然只安排了一个星期的发射时间!

    要知道无限引力集团可是一家才成立两年多的公司啊,这样的公司居然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火箭发射技术,想想都让人想要一探究竟啊!

    这样的新闻要不算是大新闻,那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大新闻,这样的新闻才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

    虽然除了央妈的记者可以有限的进入到‘盖亚’发射基地里那些不敏感的区域进行采访,但是其他的媒体也并没有沮丧。

    因为无限引力集团公司这边现在每天都会举行一个新闻吹风会,就火箭发射的工作对媒体进行公布。

    而每天媒体都会在电视和网络上发布各种关于火箭发射基地的各种新闻,各种各样的角度都有。

    《正式命名为“星链”的颗通讯卫星,和两台命名为“二郎神”的太空望远镜将在近期发射!》

    《无限引力集团的“逐星”可回收火箭将在近期连续发射5颗太空载荷飞向太空!》

    《是自信还是狂妄?论无限引力集团的火箭发射频率》

    这些报道倒是都没有涉及到火箭发射的成功率上,就算是和无限引力集团关系最差的国家,他们的媒体也不会在发射前就预测什么发射失败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前段时间都报道了他们的一级火箭的回收实验全部成功的消息,有这样的一个消息打底,无限引力集团已经证明了他们的火箭技术是已经成熟了的。

    这个时候要是拿那些什么国际上所有发射过火箭的国家和公司的成功率来说事,最后他们的“逐星”火箭要是都发射成功了,那不就是打脸了嘛!

    就算是要开嘲讽,那也要等到人家真的发射失败以后再来大规模的报道,反正不少的媒体都已经准备好了无限引力集团的火箭发射失败后的报道通稿。

    就等着万一他们发射失败以后可以第一时间就将新闻给发出来,为了黑无限引力集团,这些敌对国家的媒体也是操碎了心的。

    此刻,被公司正式命名为“星链”的颗通讯卫星和两台命名为“二郎神”的太空望远镜已经通过了最终的检测,并且已经封装完成了,就等着将它们装到火箭上去了。

    备份的一颗卫星也准备完毕了,要是出现了发射失败,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再打一颗上去。

    而太空望远镜则是每台都有一台备份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台太空望远镜的探测功能是不一样的,不像通讯卫星那样是通用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是哪一台太空望远镜发射失败或者是到太空后出现了故障,都能有一台备份的在最短的时间里修改后再发射上去。

    反正现在发射基地这边准备好可以立刻发射的火箭已经有8颗了,各种配套的零部件也都准备的十分的充足,就算是每个火箭只发射一次,那也足够将备份的载荷全部都发射到太空中去。

    到了这个地步了,张汉修和熊安台他们反倒放松了下来,该做的工作他们都已经做完了,大家都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的自信。

    这么严苛的检测和监测,要是还能出现问题,那真是老天爷不赏脸了。他们自信的态度也通过这两天的新闻吹风会让媒体注意到了。

    这也是那篇《是自信还是狂妄?论无限引力集团的火箭发射频率》新闻发布出来的原因,还是他们的自信心让这个媒体觉得太夸张了。

    他们发这篇新闻报道,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无限引力集团到底是有多么的自信,都自信到让人觉得狂妄了!

    “老板,我们还有两个小时就要出发了,你需要我们两个帮忙收拾一下行李吗?”陈莹姿和张幼曼敲开了办公室的门问道。

    “不用!那些事情我已经让夸父安排机器人帮我做好了,到南岛发射基地那边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太多的东西。

    反正我们也就在那边呆一个星期的时间,你们两个自己准备自己的东西就好了。”雷天唐笑着说道。

    离第一颗火箭发射已经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了,雷天唐他们这些公司的高层也都准备好了要到发射基地去了。

    反正现在公司的事情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处理,但是看公司正式发射自己的第一颗火箭这样的机会可就这一次,谁都不想缺席的!

    不光是他们要过去,公司里很多有时间去的员工也都准备过去亲眼看看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发射任务的。

    而到了正式发射的时候,公司这边也会让大家放下手里的工作,组织大家一起观看实时的发射直播的。





第509章 大部队去发射基地
    


    “好的老板!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工作上的事情也都处理好了,就等出发了。
1...9899100101102...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