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是的,最开始的时候,濮王和蜀王一直在劝他们,后来,劝不下了,才想到一个办法,自己先烧好水,去洗,把灶台空出来,让给剩下的人,等濮王,蜀王,齐王和梁王先烧完水,洗澡睡下之后,荆王汉王他们才各自有了灶台,慢慢消停下来。”
“然之后,到了现在,他们都还没有起来?”
“是的。”
“好的很,那么,等大家吃完早饭,你再去将喊他们起床,并且告诉跟过来伺候的内侍,在这里,他们只负责保护诸王的安全,其它一切事情,都不许插手,吃饭的事情,让他们自己解决,不许假手他人,另外,课时,必须要到大厅之中听讲。”
想要种好三万多亩地,靠孙享福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他需要先教会农部官员,再让农部官员,给所有的村民做宣讲,至少让他们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做。
很快,大家都吃完了早饭,开始在客厅里集合,孙享福便开始做一些工作上面的安排了,第一步,其实是给田地做一些增肥工作,光靠之前武媚娘叫人弄到田里的那些草木灰可不行,反正插秧的时间还有半个多月,孙享福要召集大家,用粪池的大粪,沥一次肥有机肥。
在孙享福给大家讲解沥肥时注意的一些事项的时候,张轲开始喊那些睡的不知道白天黑夜的王爷们起床了,他可不会轻声轻气的来,平时护卫队训练的时候用的钢哨直接在各个王爷的房间里吹响,同时,他属下的人,会直接掀了床上的被子。
“看看外面的太阳吧!再睡一个时辰,都要到正午了,所有的官员都到大厅里开会学习去了,看看你们······”
张轲的嗓门很大,而且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顿时就把一干还在迷迷糊糊状态中的王爷们给震住了,在他们看来,张轲发火,就代表孙正明发火,看来,这次,皮鞭是逃不掉了。
快速的穿好了衣服出来之后,他们才知道现在的太阳有多高,同时,也听到了各自的肚子咕噜咕噜的响声,然而,张轲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像训练护卫队的时候一样,跟他们讲起了规矩。
“从明天开始,你们辰时以前必须起床洗漱,做饭,吃饭。辰时二刻,到大厅中听讲,午时二刻······”
没有出乎李泰和李恪的预料,以后的生活,他们果然只能靠自己,从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准备早饭的时间,上午上课,或者劳作的时间,到午饭,下午上课或者劳作的时间,再到晚饭时间,再之后,到沐浴就寝的时间,孙享福全部有了详细的规划。
完成不好的,会有相应的劳动处罚,态度不端正,抵抗的,会直接上皮鞭伺候,而且,还会上报陛下,如果他们不能如陛下的期盼一般,为天下的农人做表率,就别指望从这里离开了,留在这里种一辈子田都是有可能的。
然之后,他们发现,张轲说到的事情,真的会做到,厨房里,现在就没有任何可以现吃的饭菜,想要吃饭,米面食材倒是有一些,但是需要他们自己动手煮,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煮,因为,孙享福现在已经跟农部的官员们讲起了课,他们是要是漏了课,之后要想补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可是,当他们忍着肚子饿,来到大厅,准备听讲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因为今天主讲的是沥肥,可他们并没有听全,所以,根本不能为各村的百姓做指导工作,那么,他们就只能跟各村的百姓一样,在农部官员的指导下,学习沥有机肥,也就说,他们这些王爷,到了山南道来,第一件要干的事情,就是在茅坑里,淘大粪。
“本王,本王誓不受此辱······”
荆王李元景第一个从大厅里跑了出去,然之后是汉王李元昌,然之后李元亨,李元方,李元礼······
一溜烟的,十几个皇子,瞬间就跑的只剩李泰和李恪两人了。
“他们要真有不怕死的精神,我倒是高看他们一眼了,所有人分组,下去各村发动民众啊!沥肥的事情,宜早不宜迟,今日午后,便开始挖池······”
结束了一上午的教学,孙享福最终宣布了下课,想趁着午饭前的空挡,再与武士彟聊聊海外探索投资公司的事情,然而,大厅里,还有李泰和李恪两人,却眼巴巴的看着他没有走。
“怎么,你们不饿吗?”
“饿呀!”
“饿还不去做饭,难道你们以为我会帮你们准备午饭?记得吃饱一些,沥肥,不仅是又脏又臭的活,还是体力活。”
闻言,李泰和李恪一脸郁闷,赶紧转身出去村子里找昨天教他们生火煮水的那两个少年,他们知道,其它诸王的挣扎,都是无效的。
果然,才出了精舍的大门,他们二人就看到了诸位王爷提着自己的行礼,往停在墙院外面的一些车驾上面爬,然而,这些车驾根本就没有套马,他们吆喝了半天,也没有人理他们。
“李愔,你快点过来,跟为兄去找昨夜那个小伙子,教我们煮饭,否则,今日的午饭,咱们又会没的吃。”
李恪性格沉稳,他的亲弟弟李愔却是跟李佑一样,打小就性格暴戾,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丝毫忤逆,倒是苦了不少在他们身边伺候的宫人。
现在,正在气头上的李愔,可不会这么听话,朝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李恪吼道,“我才不要留在这里挑什么大粪,我要回长安,告诉父皇,母妃,孙正明竟然如此辱我皇室亲王,当除爵问斩。”
闻言,李泰轻蔑的一笑道,“你们一个个的别天真了,我且问你们,你们现在回的去吗?”
大家听了李泰这话,再看了看丝毫不为他们的吆喝声所动的那些护卫们,才认清了眼前的现实,没有车马,就算他们徒步走到十多里外的江边码头,难道要从江里游回长安去吗?这边的所有人,可都是听孙正明的命令的。
大唐农圣 第532章 上政治课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聪明人与傻瓜的分别就是,他们永远能快速的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事情。
李泰和李恪是聪明人,所以,他们如愿的享受到了一顿还算过的去的午餐。
李佑和李愔再怎么硬气,在饥饿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暂时选择妥协,用李泰和李恪吃剩下的残羹剩饭,填饱了肚子。
至于其它诸王,在经过了一轮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抗争之后,最后还是灰溜溜的跑到村里去请教孩子们,炒菜什么的是指望不上了,煮一锅粥对付一下就不错了。
午后,当他们带着不甘和抱怨的情绪被召集来到大厅的时候,孙享福屏退了所有人,包括武士彟。
“你们的表现,令我很失望,也肯定会令陛下很失望。”
孙享福的一句开场白,顿时边叫李泰和李恪如遭电击,只恨自己太傻,现在才想到父皇派密卫来服侍他的目的,想来,这里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密卫详细的记录在案,然后,上报给父皇过目。
对于孙享福来说,越是下力气折腾他们,其实越能获得李世民的好感,而他们自己,表现出来的是什么?
孙享福马上就给他们做了总结,道,“你们不仅表现的无知,不团结,甚至,在我再三的告诉你们,此行,乃是完成陛下交办的任务之后,还敢任性的撂挑子,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不仅没有想过很好的完成陛下交办的任务,还作做出了抗旨的实际性举动,真要放你们回长安,估计就不是挨一顿饿,或者是受一顿皮鞭之苦了,如此丢皇家的颜面,你们身上的王爵都未必想能够保留的住。”
说到这里的时候,诸位王子开始后怕了,李世民让他们来,是来给天下农人做表率,带领大家学习农耕技术,推进国家农业精耕细作的改革的,而他们,却完全忘记了这个政治任务。
李元景这些人,他们此前之所以害怕李世民,便是因为李世民对于他们这些显得有些多余的弟弟,本来就没有多少好感,而且,历史正明,这些人,有一大半,都不是善茬,大多因为参与造反,而被处死。
在孙享福看来,他们自己死了倒也无所谓,关键是把整个李唐皇室的风气都给带坏了。
没有那一个朝代,宗室造反的数量,能跟李唐相比,这是李唐立国之后,一个较大的隐患,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性命,在他们这些不安份的人的鼓动下,白白丢失。
孙享福想要极力的消除这些隐患,就要想办法,对这些离皇帝的宝座最近的人,进行一些思想教育,想要他们听话,变好,吓一吓他们,是有必要的,人失了对于某些东西的敬畏,才最容易走极端,好在,现在他们还都是半大小子的年纪,那种敬畏感,尚在。
“孙师,我们错了。”
李泰第一个出来承认了错误,他知道,如果孙享福是一个想看他们出糗的人的话,今天就不会把所有的人屏退,再来跟他们讲这一番话了。
对于李泰的认错,孙享福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又道,“光你一个人认错可不行,他们,也都是皇室的成员,甚至是拥有王爵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皇室······”
“孙师,我们错了。”
李恪这时,也上前一步,还将不太愿意出来的李愔也一把拽了出来。
孙享福的话被李恪打断,又看向他问道,“你想过了拉粱王出来,有没有想过,把其它人也拉出来?”
“我······”
李恪语塞,孙享福再度把目光看向李泰道,“这就是你们错的地方,因为,你们是最先领会到我这么做的用意的,但是,你们却没有把你们自己领悟到的道理,分享给其它人,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在认知上取得进步,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你们现在的心胸,还比较狭隘,甚至是自私,一个狭隘和自私的人,能够办成大事吗?
不能。
所以,昨天晚上,你们根本劝服不了其它人。
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父皇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心胸宽广,善于纳建,让更多的人,愿意相信他,从而甘心为大唐的繁荣强大出力,使整个国家越来越好,可他最大的优点,你们却没有学到。
人与人之间,没有凭白无故的信任和服从,大多数时候,你越是能够替别人着想,就越是能够得到别人的信服,而有了更多的人信服你们,你们才能做成更大的事情,连十几个人的团结都搞不好,你们叫陛下,怎么能相信你们是可以做大事的人?”
孙享福几句话说的李泰和李恪面红耳赤,但事实又确实如此,他们明明可以把自己想到的东西,给所有的人分享,大家一起通力合作,烧水洗澡,找村里孩子学习做饭,很好的解决这些难度并不高的小问题。
但是,他们当时,想到的是体现自己的优越感,或者,看别人的笑话。
他们都还是半大小子,有这种突出自己,投表现的心理,其实也很正常,孙享福昨天晚上就知道了他们的情况,却刻意没有打断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经历这整个过程,然后再来反思,领悟一些道理。
现在,在想通了的他们看来,这种投表现的心理,简直就是太过幼稚了,如果身为上位者,有这样近乎于好大喜功的毛病,那么在治理国家上,肯定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当然,几天孙享福想要教育的,主要不是他们两个,毕竟,以他们的悟性,其实只要年龄稍微再大些,成熟些,肯定能懂这些道理。
所以,他又将目光看向了李元景,李元昌等人道,“至于你们,我只能说,我替你们感到羞耻。你们之中,最小的,也都有十岁了,最大的,快十四岁了,不说是个大人,至少也应该是个大孩子了吧!难道内心里面,就只有自己的安乐享受,没有一点点为君分忧的心思吗?
你们是亲王,是陛下的兄弟,陛下的儿子,陛下最亲的人,连你们都没有为陛下分忧的心思,那谁还愿意来为陛下分忧?
······”
思想政治课,总是会有万般的道理凑成一副长篇大论,但如果道理是正确的,就会有人听的话,这个世界早就大同了,孙享福口水都说干了,听进去了的人,会当一回事,听不进去的,也最多只是有少许愧疚的心理而已,很快,可能就忘了。
看到越发无地自容的李泰和李恪,孙享福觉得自己也该闭嘴了,道,“知道陛下为什么会赐我一条可以抽打你们的皮鞭吗?
因为,他可能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这种情况,所以,我真的是不想动用那条皮鞭,你们下去之后,好好反省吧!等农部官员组织好村民之后,村民们要干什么活,你们就干什么活,我再也不会给你们讲像今天这样的道理了,只会用皮鞭告诉你们,什么叫服从。”
孙享福结束了训话,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然而,想到下午要弄大粪的事情,诸位王爷心里,还是一阵不爽,然而,即便是再不爽,他们也不想自己抗旨的行为,传到李世民哪里,于是,只好捏着鼻子忍了,没办法,大粪的气味,可不是那么好闻的。
总体来说,乡村里的生活节奏,还是偏于缓慢的,诸王下去之后没多久,午睡过后的几个小家伙们就醒了,起床气较大的孙靖又开始哭着要娘亲,孙享福只好把他抱在怀里好好的哄,最后,还要假装抱着他启程回长安找娘亲,才算把他安抚下来。
不过,来到院子里,看到武媚娘从小河边抓回来的几十只蝌蚪之后,小家伙顿时就把回长安的事情给忘了,孙享福让张轲找来个盆子,将蝌蚪装了起来放在院子里,他自己就玩的不亦乐乎了。
还是女儿好,就喜欢粘着孙享福,等农部的官员将大家都召集起来,去弄粪池之后,孙享福交待红梅和春桃在院子里看着玩蝌蚪的孙靖,自己用肩膀顶着小丫头孙婉婷,就和武媚娘一起出门,去看百姓们劳作去了。
“掌门师傅,媚儿之前已经按照册子上的要求,在整田的时候,在田地里施用了草木灰做肥料,您为什么还要沥那么多肥?”远远的看着百姓们从自家的粪坑里将大粪,挑到田边的沥肥池的武媚娘,不解的问道。
“因为水稻田对于有机肥的需求量比较大,即便是有一定的草木灰打底,每亩地,也还需要三百斤左右的有机肥,才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田地的肥量,达到最佳状态,如果只是简单的用畜禽类粪便,可能得上千斤。”
“上千斤?”
“是的,这也是我一早就给你爹写信,让他组织人将大堤上的那些牛粪都收集起来堆肥的原因,光靠这些百姓自家粪坑储备的粪量来堆肥,肯定是不够的。前面不远就是大堤了,咱们正好到堤上去看看。”
不一会,孙享福就在孙婉婷的鼓掌欢呼下,冲到了大堤的顶端高处,宽阔的大堤两侧斜坡上,现在早已经长满了绿草,已然成了一个最佳放养牛马牲畜的地方,只要在地上钉个桩,把绳子留长些,牛自己就会在绳索长度的方圆内吃草,根本不用人管。
而在高高的大堤上看下面的田地,视角才是最好的,远远的看着下面的稻田旁边忙活的村民,孙享福仿佛有种回到了后世的感觉,如果,将这样的垸田,再开辟出个一两百个出来,精耕细作来打理,那么,大唐将再不会有缺粮食的忧患,然而,当孙享福转身,向大堤的另一边望去的时候,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生态环境,不知道比后世多了多少倍,长江中游的江水,平时都是非常清澈的,行船的时候,用吊桶打上江水,就可以直接洗衣做饭,然而,今天孙享福却是看到了江水有一些浑浊的迹象,而且,他还记得昨天自己来时,大致的水位,仅仅只是一天时间,居然就上涨了不少。
“张轲,速速飞鸽传书所有上游州县,问问雨水情况,蜀中那边也要问。”
大唐农圣 第533章 巡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春汛期间长江会涨水,几乎是湖区百姓每年都会见到的情形,后世的孙享福是在这个地区长大的,自然不会见了大水就心慌,但是能将整个清澈的江水变的浑浊,一天就上涨两三米的大水,就不是那么常见了。
从大堤上回来的时候,孙享福脸上就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了,武士彟一问,便心里有数了,道,“荆湖之地,每年春汛涨潮,是必然,正明只需下令,让地势低洼的州县,通知治下各乡里的百姓们注意水位,随时准备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躲避便好,不过百姓们多半也不会理会官府的警示,因为此时正值春耕,田地若是不种,会比发水灾还难挨。”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这正是我忧心之处,荆湖之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本是种植两季水稻的上佳之地,然而,春上耕种头一季的时候,会碰上春汛,夏季耕种第二季的时候,又会碰上夏汛,水患治不好的话,这里终究不能成为国家的主要产粮地。”
孙享福研究高产水稻,就是为了解决国内百姓的吃饭问题,要是产粮地会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那么就可能引起国家的动荡,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垸田,不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是筑垸成田的速度太慢了,这都两年了,才筑好三块垸田,想要等到这里的垸田产出能够供应整个国家,只怕得几十上百年以后,以大唐现在的人口发展速度,可等不得。”
社会安定,不愁吃穿之后,人口繁衍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历史上,贞观四年以后,仅仅是中原地区,平均每年就会增加七万户,二十万人口以上,这些新多出来的人口,多数是没有劳动力的新生儿,起码要十几年以后才具备劳动力。
而现在,大唐的人口比历史上增加了一倍还多,如果新生儿的增长率与历史上保持一致,每年新生儿的数量,至少能达到四五十万,等十几年后这些新生儿具备劳动力的时候,数量恐怕会累积到七八百万,甚至是千万,这就要求,大唐的粮食产量,在这十几年间,至少要增加四五千万石才行,而且,在这个增长过程中,种田的劳动力数量,不会增加,甚至还会因为别的行业的需求,和妇女年年生育等等原因,而减少,从孙享福所在的高度来看,农业方面的压力,还真是不小。
如武士彟所说,比城墙还高还宽好几倍的大堤,基本能够抵挡这个时期所有的水患,然而,大堤要修的又宽又高,即便是发动一两万人,一天也挑不了多少,一年,筑成一两块垸田,已经让这些人很辛苦了,毕竟,挖土挑土,都是重体力活,而且,他们还要负责一定数量的农田耕种。
“其实,老夫此前也在想这个问题,不过,只是想到了一个稍微能够加快一些速度的办法。”
武士彟心里是超级喜欢这种即能保障治下百姓的安全,又能高产粮食的垸田的,如果,荆湖地区这种垸田增多哪怕只要几十块,让十万户以上百姓能够生活在垸田区域,那么,整个局面就盘活了,因为,届时他在农闲时期,就能轻易的增调十几万青壮百姓来修筑新的垸田,人手放大将近十倍,筑垸的速度也会增加近十倍,一年增加一二十块垸田,三五年以后,整个荆湖地区的垸田沿着长江和洞庭湖连成片,那么,基本就没有水患的问题了,毕竟,这个时期生态环境很好,起水患的原因,并非是水土流失,而是因为暴雨在春夏两季相对集中所致,一般不会太大,延续时间也不会太长。
孙享福听说有办法,心里一喜道,“是什么办法,应公还请道来。”
武士彟捻了捻胡须道,“黄河以北地区,哪怕是河南之地,秋收之后,百姓基本无事可干,到了十一月,更是大雪连天,百姓们全部都会缩在家中过冬,直到次年开春化雪之后,才会下地耕种。
而荆湖之地,气候温暖,即便冬季,一般也就是几场小雪,并不会太影响劳作。如果,调北方青壮,秋收之后前来这边挑堤筑垸,哪怕只是劳作三个月左右,人数多了,也会对筑垸的进度,有很大的帮助,调十万人,一个冬季,至少也能筑成三块垸田,调二十万人,就是六块垸田。这边的垸田越多,能够安置的百姓也就越多,等农闲的时候,能够征调到的人手也就更多。
只是,这种全国的性的调动,非陛下不能做主,老夫此前想征调山南道境内的青壮百姓,都苦于没有钱粮支撑。”
调了大量的人手过来,政策面不是做不到,钱粮才是关键,几十万人,每个月的光是吃喝,就得几十万石大米,而且,在这种冷天,干重体力活,没有高薪的条件开出来,百姓肯定会怨声四起,按照大唐现在的工价,干重体力活,月薪不给到三贯,都不算高薪,那怕只是二十万人,以三个月的劳作期算,光是月薪,也要支付一百八十万贯,加上食用的粮米,以及住宿,取暖的煤炭,各种衣物,工具等方面的消耗,没有个三百万贯,只怕不行。
武士彟此前出售土地的那些钱,可供应不起这么大的消耗,支撑了两年筑垸的事情后,他能交到孙享福手中的,还有两百万贯左右而已。
不过,武士彟这话倒是给了孙享福一些启发,武士彟可没有他敢想,黄河以北的区域不算啥,善阳,东北那边,冬季长达五六个月呢!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口数百万,过冬的时候闲着,可就太浪费了,让他们来这边挣点钱,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还能加快他们的汉化程度,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钱这个东西,其实不用考虑太多,筑垸田,也算是国家重大的基础建设之一,使用朝廷国库的财税,乃是理所应当之事,未来几年,朝廷基本无战事,那么多的税收,不用出来搞建设可不行。
“此计或可行,不过,咱们得扩大范围,不光是黄河以北的地区,尤其东北冬季比较长的地区,咱们都可以想办法。只要朝廷出高薪,包食宿,包车船接送到家,各方面待遇给的好,宣传工作也做的到位,别说几十万,我估计百万人都能弄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