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农圣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城墙要修补的地方也就那么多了,我看修完了,他李大都督还让咱们干啥。”
忙活了一天,手指有些冻僵的唐奉义回到了城门洞里,看到了孙享福为大家煮的面片儿,立马就抢了一碗在手中,一边吞吸着一边道。
“城墙修完了,修民房啊!朔州之地,需要修建的地方很多,不过,皇帝的圣旨就快下来了,你们应该不会没完没了的在这里干这种活了。”
孙享福知道李绩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先前和他的谈话内容传到李世民哪里,李世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对自己有新的处置,而且,在了解了朔州的情况之后,一定会给死囚营记一功,这个功劳能不能让他们免死不好说,至少肯定会比现在的状况好。
然而,孙享福不知道的是,倭国居然在短短两个多月之后就对洛阳九一八事件作出了回复,回复李世民的是倭国的圣德太子厩户,因为这时的推古天皇病重,快要挂了。
回复的内容一如孙享福所料,厩户先是承认了犬上二田耜是倭国的败类,不仅是此次在大唐,之前在倭国也是干尽坏事,所以,大唐杀他杀的对,厩户对推古天皇的用人不当感到惭愧,并且向大唐受到伤害的百姓表示道歉。
然后,明年夏天,倭国将会派出更大规模的使团到大唐朝见皇帝陛下,并会为大唐的皇帝陛下带来不下百船的礼物,更希望大唐与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不要断绝等等等等,言词可比之推古天皇的那份国书谦卑的多。
这封由倭国人传来的信件是被内侍当堂打开,当堂念出的,众臣闻之是一片哗然。
什么时候大唐杀了别人的使节团,还变的有理了,就因为那出大戏吗?
表情最丰富的自然是李世民,他想不到这一切都被孙享福那小子事先猜中了。
“陛下,既然此前孙正明杀的是倭国的恶使,并未使国家信誉受到损害,那么他的罪名便不成立,老臣请求,恢复孙正明的爵位。”
魏征是公道人,此前他劝李世民暂赦孙正明的,结果被李世民判了个枷百日,本来他还认为有些不公,不过后面加判了一个充军死囚营,这就是够重的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死囚是很难活着回来的,跟判死刑没有什么区别。
而现在,倭国的太子,下一任天皇都来信自承错误了,这就说明孙享福此前做的事情不仅没有损害国家信誉,还是一种惩恶扬善的行为,功是功,过是过,既然罚了过,就应该赏功,这是魏征心里一杆公平的秤。
孙享福的一干利益盟友听了魏征的话,自然是跳出来替孙享福说话,现在谁都没有理由反对魏征说的话了,因为此前就是那些七宗五姓系的官员在帮孙享福唱功,想把他推到朝臣序列里,剥夺他手上各个大产业的经营权。
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李世民,他并没有纠结孙享福杀倭国使者对不对这个事情,他所气愤的是‘擅’杀倭使这件事情,关键是在这个‘擅’字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擅自行动,不受控制,那让他这个皇帝怎么管?
不过巧的是,这个时候,朔州八百里加急也到了,这可是李绩三天前发过来的正式奏报。
朔州大捷,梁师都首级随同并州大都督李绩的奏报一同被送到了太极殿上。
“验首,念捷报。”
此刻,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不仅是因为李绩打了胜仗,而是因为这个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正好可以把孙享福封爵的事情含糊过去,至少得枷够他一百天,让自己出了气再说。
然而,下一刻,李世民的下巴就差点掉在了地上,李绩的这封捷报太简短了,而且,有些离奇。
里面的核心内容就几句,十一月二十,大军先锋死囚营二百骑抵达朔州马邑城下,时逢降将梁洛仁起兵诛杀叛逆梁师都,梁师都不敌,率残部二百余众出逃,在城门口遭遇了死囚营一干人等,被乱箭阻击,未有一人逃脱,梁师都本人被孙正明阵斩,随后先锋大将牛进达赶到,朝廷未损一卒,收复朔州全境。
李世民很想脑补一下孙享福临阵杀敌的样子,但实在觉得滑稽,不可想象,所以,姑且就先信了李绩的话。
本来他想直接和大臣们讨论朔州后续的工作的,却又见魏征跳了出来。
“孙正明阵斩贼首,有大功,陛下应尽早复其爵位,加以封赏,以免寒了为国效力者之心。”
“复······是不能复的,既然孙正明前后有两功,便着礼部和兵部重新议功封赏。”
其实,跳出来的要是别人,李世民还真就可能同意了,但跳出来的竟然是魏征这个死顶牛,李世民就不爽了,故意找了个借口道。
魏征闻言,也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前后两个功劳都很大,如果只是复爵,不加赏,那就显得朝廷有些刻薄了,然之后,他也闭嘴不再提此事,和大家伙讨论起了朔州的民生政治问题,直到一个时辰后早朝结束,内侍王得用才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个信封给李世民道,“英国公密奏。”





大唐农圣 第184章 善阳县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李绩在朝堂上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实人,所以,他活的最长久。所以,孙享福在朔州用不正当的手段给自己弄田地的事情,他也如实的向李世民汇报了。
“这个混小子,真是气死朕了,都混到死囚营去了,还想着贪赃枉法,哼,你要朔州的地是吧!朕偏偏不给你,来人,传萧瑀,房玄龄,杜如晦御书房议事。”李世民重重的将李绩的密奏拍在案几上,气呼呼的朝内侍喊道。
没多久,上完朝还并未出宫的三位大人便被内侍带到了御书房中。
“几位爱卿看看吧!”
李世民毫不避讳的将李绩的密奏推给三人道。
不一会,三人便相互传阅看完了这封篇幅较长的密奏,但三人看完之后,都是沉默不出声。
“三位爱卿可有教朕?”
“呃,这个,陛下,臣以为孙正明这个设想其实是很好的,只是,想要做到的话,恐怕很难,并且,让朝廷之外的人供养军队的话,可能导致朝廷的军权旁落,不可不防。”
房玄龄不愧是智慧高绝之辈,一眼就看出了孙享福提出来的这个构想的缺点,毕竟,如果军队的钱粮都由那些商贾或者世家来出的话,时间久了,难免军队就会听那些商贾或者世家的话,这可是要不得的。
但引导资本蚕食关外土地这个想法却是神来之笔,如果计划真的成功,那么,关外的土地将会逐步的变成和中原之地一样,汉民很难再分割出去的固有土地。
“老臣却觉得,或许可行,既然咱们已经意识到了军权的这个问题,让那些愿意出资的人把钱交给朝廷,再由朝廷分派就好,另外,朔州之地可供养不起李将军的三万多兵马,不开源的话,这些兵马很快就要撤回来,到时候恐怕如奏章所说,朝廷在朔州之胜,只是获得了一个贫穷的边寨之地,而且随时都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随着了解的情况越多,李绩对于整个朔州的认知也更加全面,这里绝对是大唐最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四县一城的人口加起来才一万三千户,五万人都不到,且此前七八千的青壮都被梁师都收到了军中,普通百姓以老弱居多,大多活不下去,跑的动的,都逃到了其它地方,被各地的世家收拢成为了没有户籍的农奴。
这样就导致了原本还可堪耕种的田地或荒废,或落到了一些豪强手中,官府即便统治了这里,能收上来的税收也少的可怜,根本谈不上供养军队,这也是李绩会召见孙享福问生发之道的原因,作为当地主官,他也是在想各种办法。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他对军费花销这一块知道的比较清楚,今年朝廷仍然不富,三万大军,两万多匹战马,加上装备的维护和消耗,需要花费的钱粮是巨大的,而且,朔州之地是并州的门户,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常年驻守,而且驻军还不能少,防守不过来还不如不防,留小股的军队就是给人家塞牙缝的。
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见相左,李世民便把目光看向萧瑀,历史上李世民数度启用他为相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确实有才华,军事谋略上或许弱些,政治方面却略强于房玄龄和杜如晦。
“陛下,老臣觉得,若想使边寨民心安定,不再反复,驻军和富民乃是关键,是以,朝廷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军队能够长久的驻守当地,如何能够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孙正明和李懋功所言,正好能做到这两点,朝廷何乐而不为呢!咱们只需要制定政策,保证这个计划能够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实施就好。”
萧瑀等于是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做了个总结,按照朝廷和国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满足各方面,只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就不得不随了孙享福的意了。
其实,今时今日的孙享福何须贪污朝廷的一块田地,他这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给李世民一个把自己留在朔州的借口,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倭国那边会这么快就做出回复,朝堂上魏征还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复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来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变了,孙享福原本的新丰县候没有了,变成了善阳县候,从富裕的关中一把甩到了贫穷的边地,虽然级别还是一样的,但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县侯赐食邑千户,永业田一千四百亩,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李世民只是给了孙享福五百户的实食邑,要知道,好多国公的实食邑还不到千户呢!这方面算是对孙享福还是恩厚了,毕竟是把他给封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去了。
那么,加上佃户们的四万亩永业田,孙享福实际上在朔州就有四万一千四百亩田可以耕种。
当然,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还给他封了个朔州长史和屯田使的职务,职权跟扬州的武士彟一样,当然,扬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级别差着好多级,孙享福这个朔州长史才正五品,与他的爵位的品级都差着好多级。
之后李世民怕魏征骂自己刻薄,特意划给了孙享福三万亩的职田。当然,这又是一个坑,李世民其实还想再多给些的,但又怕别人说自己给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种新的剥削孙享福的办法。
就像幸福村一样,田地给孙享福的时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后,这些荒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金疙瘩,这次在朔州给孙享福划那么多田,等他把田地种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调,由于职务变化,职田是要上交的,原本划给孙享福的只是荒地,但收回来的时候却是上好的良田,这笔买卖不要太划算。
笑眯眯的议定此事之后,李世民又就这些事给李绩去了一封长信,发展朔州之地事关重大,经营上,让他多听从孙正明的建议,渡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他差不多就可以班师回朝了,孙享福既然把王家牵扯进来,那在王家没有需求主动找朝廷开口之前,根本不需要驻军,让孙享福在当地组建一个团结营保持正常防卫就行。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对于孙正明封善阳县候的事情,朝廷居然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就算是魏征,也只是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对不起人,但想起那五百户的实食邑和三万亩的职田,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当圣旨被用印传到幸福村的孙家的时候,愁容满面了一两个月的虞秀儿终于喜极而泣,不仅给了传旨的内侍重金相谢,还给全村上下所有人发了一贯钱的赏钱,要知道,幸福村加上雇工,现在常住人口可是过万,她这个当家主母一句话,一万多贯钱就花出去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败家娘们,孙享福表示压力很大,不过这败家娘们真正败家的手段还在后面,她居然要求村里的工匠们帮她打造马车数百辆,准备在这大冷天的,搬家去朔州,这可是长安的一个大新闻,大家都因为感慨他们两口子的夫妻情深,而将搬家所需的物品低价售卖给了她。




大唐农圣 第185章 去除枷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圣旨是在七天后抵达朔州的,孙享福想不到尉迟宝林会跟着宣旨的队伍一起来,不过等内侍们念完圣旨之后,他明白了,尉迟恭就是朔州善阳人,而自己所谓的善阳县候,就是封在他的老家。
善阳县位于朔州东南面,其县城位于桑干河边,前隋称之为神武城,不过大业年间一度被突厥攻破和统治,所谓的神武城早已名存实亡,破败的城廓里现在住着一千多户百姓,大多是像尉迟氏这样有胡人血统的人。
整个善阳县几乎没有耕地,由于周边水草丰茂,顽强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愿意以放牧为生,对于大唐,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因为自前隋以来,他们一度是被突厥人和梁师都这样的叛逆统治的。
“娘的个腿的,这次总算能把这玩意摘了,君买,给我把它拿去烧了。”
孙享福并没有因为自己得了一个县侯的爵位而有多么激动开心,最让他开心的只是脖子上的枷锁被摘除了。
“呵呵,孙侯爷,孙长史,老奴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的口谕呢!”
内侍说罢,眼神向周边的人看了看,顿时大家就都走开了,等孙享福拱手弯腰,作聆听状后,内侍才道,“陛下说:朕这次饶你,那是因为国家正需要你,朔州的差事你要是办不好,朕立马就撤了你爵位,用枷锁枷你一辈子。”
从李世民的语气中,孙猴子充分的感受到了李世民想给自己戴上金箍咒的意愿,这种收拾不了他的感觉让李世民非常不爽,有点像发小孩子脾气,犟住了。但也有可能,这是李世民越来越把他当自己人看了,只有把他当自己人看,才会这么没有遮拦的说话。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听完了口谕,孙享福无奈的表态道。
刚准备起身,那内侍却又道。“咱家这里还有皇后娘娘的口谕。”
“呃,那个,外臣恭听。”孙享福再度拱手弯腰道。
“娘娘说,一日为家臣,就得一辈子为皇家考虑,朔州之地产出的香料,要无偿供应宫中用度,算是对本宫这个昔日主母的孝敬。”
“那个,外臣问一句,宫中每年消耗香料几何?”
“呵呵,不多不多,三千石而已。”
“我。”
‘日’字孙享福还真不敢说出口,一年用三千石香料,你当粮食吃呢!三千石香料以市价拿出来销售的话,那可是几十万贯,长孙无忧真敢开这个口。
“我,我当是什么事呢!区区三千石香料,朔州之地供应的起。”孙享福急急的收住自己准备吐槽出来的脏话,来了个急转折道。
等朔州的香料种起来了,三千石香料不过是三千亩地的产出而已,现在自己的身份可不同了,是朔州的长史兼屯田使,在朝廷并没有派朔州刺史下来的情况下,他就是这里名正言顺的主官,李绩虽然是并州都督,但在他这个长史上任之后,也要将地方上的政治民生管理大权移交给他,有这么大的权利在,给后宫敬献三千石香料算的了什么。
“如此,娘娘就在长安,静等侯爷的香料了。”
孙享福原本就是家臣出生,是以,内侍们把他当自己人看,说完正事,又将长安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跟孙享福聊了聊,其实是孙享福主动问的,就是有关倭国使者明年来长安的一些消息,他可是为了倭国人的事,受了不少苦,可不能让这些苦白受。
等送走了内侍,孙享福才在死囚营一干人等的欢呼声中下令摆酒置宴,此次内侍可不是只为了孙享福一人前来宣旨,死囚营的人此番有功于朝,罪减两等,改死刑为流放充边,而这流放之地,正是朔州,所以,以后他们就是孙享福治下之民了。
“孙兄,小弟以后可也是你治下武官了。”
等内侍走了,尉迟宝林才有机会跟孙享福说话,这个日渐壮实的小伙子也算是孙享福的老交情了,但听说他是来朔州当官的,孙享福倒是有些意外。
“你今年好像才十四岁吧!来朔州当什么官?”
“嘿嘿,小弟可是五岁的时候就有翊麾校尉的武散官身份了,现在,不过是名副其实而已。”
孙享福险些忘记尉迟宝林是个官二代了,这个时时期的官二代,尤其是将门的二代,都是从出生的时候就挂一个散官头衔的,这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
尉迟恭的功劳很大,所以,李世民对于他儿子的封赏也很高,翊麾校尉是正七品上的武散官衔,如果给他这个级别给他实权,那么他在朔州团结营的编制中,差不多可以可以做到二三把手了,毕竟,下州团结营校尉的级别才从六品上。
当然,具体担任什么职务,在没有刺史的情况下,还得孙享福这个长史来安排,没办法,唐代的地方官就是有这么大的权利,这也是唐朝走向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刺史主管一州之地的所有军政要务,节度使的权利更大,有的甚至管一道甚至几道的军政大权,太宗时期控制的很好,一般都是由在长安的王公大臣遥领地方,高宗以后,就逐渐被玩坏了。
拍了拍尉迟宝林厚实的肩膀,孙享福大笑道,“那正好,你以后就跟哥混了,吃完这顿酒,咱们就去李都督帅营办理交接。”
“那是,程处默那小子想来还来不了呢!你还不知道吧!他被陛下派去银州团结营当副尉了,我来朔州,你至少给我弄个副尉当当吧!”尉迟宝林朝孙享福挤了挤眉眼道。
这俩货的攀比之心是家族遗传的,目前这个年纪,估计把对方比下去就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孙享福对此也不好多说什么,银州和朔州一样,属于边塞下州,校尉和副尉一级的军官都在六七品左右,实际领兵人数,则是看刺史怎么分派,这也就是他们老爹的级别高,不然,谁也不会将军队的管理权交给这种半大小子来玩的。
“副尉现在你就别想了,还是从旅帅干起吧!咱们朔州的形势复杂,回纥部和薛延陀部离咱这可都不远,随时有开战的可能,这军队的主官,还得大都督给我派几个老成持重的,你可以先跟他们锻炼一段时间,等大都督走了,我再给你升官。”孙享福如实道。
闻言,尉迟宝林面色一苦,从长安出发时的美梦破灭了,从现在开始,他就只能盼望着李绩早点班师回朝了。




大唐农圣 第186章 新官上任(加更一小章求月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进了李绩的帅帐,孙享福才知道朔州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乱,复杂点来说,就是要什么没什么。
梁洛仁诛杀梁师都的时候把他的一干心腹基本都杀光了,这些人当时可都是朔州的主要官员,而梁洛仁为什么反叛梁师都,除了看清了大势,还不是因为属下的兵将穷苦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才鼓捣的。
而对于梁洛仁这样的叛主之人,李世民自然是瞧不上眼的,也不可能让在待在边寨带兵,所以,封了他一个县公的爵位,把他弄到右骁卫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去了。
那么,朔州目前面临的第一个情况就是,文武官员,都没有人。
第二个情况就是,府库的粮草储备不足。
这里储备的粮食用来养活朔州原来的几千马还勉强过的去,现在朝廷大军光骑兵就有一万多,加上步兵和民夫,足有三万多人,朔州之地原本就五万人都不到,一下增加了近一倍,粮草够吃才怪。所以,粮食缺口巨大。
不仅如此,从这几天李绩调查的民情来看,朔州各地百姓家中的存粮备草皆不足,很难支撑到明年三月冰雪融化,更加别说秋收,朝廷中途如果不赈济,那么,一万三千多户百姓,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万户都说不好了,这就是梁师都为什么经意了朔州十多年,反倒把朔州从三万多户搞成了一万多户的原因。
孙享福既然接了皇帝的旨,那么这些问题就是他面临的问题了,李绩似乎没有一点要帮他分担的意思,只是按照朔州的地盘,给他组建了一个规模为三千人的团结营。
主将是李绩属下的一个老军伍,叫郭破。副尉和旅帅,百夫长,大多是由郭破原先的属下担任,至于兵丁,则大部份是从梁洛仁的旧部中抽的壮丁,整个朔州军,也就这两千来青壮被留下来当兵了,其余的全部会发还为民。
孙享福觉得李绩给自己派的这个主将的名字很晦气,反着念,正如朔州目前的状况一样,是个破锅,还被自己背上了。
“那什么,去死囚营把老唐给我找来搭把手。”
说到政治,还得靠文人,在这方面,孙享福其实是有捷径可走的,只要他去信一封给王旭,王旭分分钟能给他派一百个能够识文断字的人过来,可这样,孙享福就有被架空的危险,他可不想朔州整个变成王家的。
所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在广州做了多年长史的唐奉义,孙享福自己没做过地方官,地方官衙门有些什么设置他都不懂,所以这方面得靠老唐。
另外,孙享福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出个榜招贤,只要能识文断字的,都可以来官府为吏,多多益善,现在也顾不得什么才能的问题了。
“郭校尉,团结营的事情,本官就全权委于你手了,三千士兵的装备,你可自去武库调拨,至于如何驻守,尽快给本官拿个章程出来。”
孙享福是战场白痴,不懂得治军,更不懂得指挥打仗,但他懂得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管理,除了帮席君买走后门,弄了个骑兵副尉的职务之外,对于郭破,他是充分放权的。
“启禀孙长史,这几日末将对朔州各地已经有过一次巡视,四县之中,善阳县全部与突厥交界,大部份区域又都是草原,最难防备,是以,应该配备全骑至少三营人马。马邑城周边有部分区域毗邻草原,但城池坚固,可派两营步兵守城,一营骑兵为机动。
1...7576777879...3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