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此境高三四丈,宽十余丈,显露出别样的纯粹气韵,清冷幽幽,透人心脾。

    但是归无咎经历了数次出入秘境的经验,已然在这镜中感受到些许异界气息交互的韵味。

    玄黄镜与玄黄令。

    此处便是云中派暗藏着这两件秘宝的重地,宗门之内,唯有正副二印和天玄境上真手书令敕方可进入。

    归无咎却长吸一口气,微微摇头。

    在他返回宗门之后,还有形形色色、千头万绪的杂务需要处理。

    黄阳界诸修挪移到云中派后,将之在清莱台前殿安置,势必要给他们安插一个合适的身份,终究不能长久坐困于此。另外,关于元婴境界之后修行的功法、神通、修道外物,也需要一一供养无缺。

    除此之外,瀛水上真已经将罔相宗、商洛派《大藏》、《正经》二部之外其余六大经典接受过来,交到归无咎手中。对这十二部典籍的消化吸收,暂时也并未来得及着手去做。

    更不用说妙观智大魔尊所授“丹中之婴”的法诀,更是被延后再论了。

    归无咎心中已有定计。七十七家隐宗,除却铨道会已然交手的十二家宗门,另有六十余宗、百十位真传弟子要与自己做一番交手。平均计算,一年的铨道会时间,自己平均每二日就要与一人交手。

    只是料想铨道会开启的前数日,甚至月余。会有一个迎接挑战的高峰。渡过这个峰头,自己依旧能够腾出相对充裕的时间,将这一件件细事都处理妥当。

    面前镜光之中,约莫有十六七个光点微微闪烁。归无咎不必与之交谈,就知晓这代表着最急迫的十六七人。

    不必相约,径直前去便可。如此萍水相逢,见面之后再论得失,未必不是一场缘分。

    把掌中玄黄令迎着镜光中一个光点一晃,那面前镜光突然膨胀扭曲开来,看着汹涌迅烈,但所及之处又极迅速的收敛至归无咎一人身上,仿佛和洞府内其余一土一尘没有丝毫关联。

    归无咎并未感受到丝毫吸力,似乎只是时间静止,随后整个空间晃了一晃。面前之景物便换了人间。

    可见空间神通一流,路数也是各不相同的。

    在归无咎的观感中,气息完全静止,似乎包括自己在内,目力所察的一切都已经凝结成一幅画卷。而归无咎自己,也不过是卷中点墨。唯有极远之处光彩流变,恍恍惚惚,似乎能够提醒归无咎,他正处于匪夷所思的高速运动之中。

    这种动静颠倒、不着痕迹的间离感,在归无咎借助杜念莎七宝天链往返穿梭时曾经体会过一次。只是现在这一回,其气象却更加迂缓凝徐,安稳沉静。

    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极远处的光华渐渐暗淡凝实。归无咎心中有数,是两界中点的位置到了。

    又过了片刻,一切归于静止。遥望数十里外目力所及的边界,突然凝化成一片连绵不绝的小山,拱卫着这一片平坦的、宛如战场的空地。

    归无咎静静等候。

    果然,一丝星芒由小变大,不过数息的功夫,显化成一个人影来。

    来人玉树临风,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看相貌年齿,竟似乎比归无咎还要年轻几分。青色澜衫,袍带飘洒,手中持有一柄玉笛,颇有一种婉娩留逸的风采。

    四目相对。

    仿佛激发出无穷的火花,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归无咎和这人的眸中,都显示出一丝意外和审视。

    对于归无咎而言,更多的惊讶;而在来人眼中,更多的却是好奇。

    尽管“丹内成婴”的魔道功法尚未来得及练习,但是归无咎面对这“铨道会”的仓促开场,心中却并无惧意,亦无丝毫侥幸心理。

    按照常理来说,虚实未定,自己号称“元婴无敌、金丹一式”的口号也尚未尽传七十七宗。因而排名靠前的挑战者,多半是试探深浅为上,以门中修为较为老辣、斗法经验较为丰富的元婴后期修士前来相试,来看一看开启铨道会的天才人物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层次。

    这并非是归无咎臆测,而是载籍之中明文记载。

    可是眼前之人,分明和自己一样,是一位金丹境修士。

    一位相当不凡的金丹修士。

    此刻,来人眸中隐约光华闪闪,丝毫不掩饰他对归无咎的兴趣。但是无论是归无咎和他本人,都极为默契的并未开口,通报姓名宗门。

    那人沉默一阵,突然抽出袖中短笛,鼓足中气,笛声袅娜。

    归无咎虽然于乐道并不精通,但是来人笛声之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切意蕴、情感和转折都昭然若揭,仿佛是在用过文字讲述一个故事。

    归无咎静静的听。

    曲意变化之脉络清晰可寻,这笛声似乎分为三段。

    第一段笛声仿佛静水深流,平静悠远。似乎有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洒脱气质。归无咎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出群伦、以我为主的坚定。

    曲中之意,似乎说的是一人在功行起步的阶段,虽然其进境并不算惊人,但是其本人却有着绝对的自信,对于自己的资质潜力、道途之光明深信不疑。

    第二段笛声骤然紧张,但是短短一瞬之后却又变得四平八稳,气度凝徐。似乎一刀一剑交锋之后,破开云雾,见得光明,从此天地逍遥,任我遨游。

    第三段笛声似乎其意境在青天渺远的云端之上,本已俯视众生,却蓦然抬头,发觉更高更远处,似乎有一道虚实不定的阴影,笼罩整片天穹。

    终于,笛声止歇。

    那人开口言道“三年之前,我第一次击败门中元婴初期真传弟子。当时精神气象,尽在笛声之中了。”

    归无咎微微点头。

    那人又道“三月之前,我第一次尝试和元婴中期修士交手,坚持了两刻钟时间。”

    归无咎面色平静,再度点头。

    那人叹了一口气,又道“除却流黄地脉十二宗门,在其余六十五宗之中,我大约是各家真传中第一个听闻‘元婴无敌、金丹一式’这八个字的人。”

    “这月余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处于天人交战的神念交锋之中。一个念头告诉我,这一切都是荒诞不经、匪夷所思;而另一个念头却告诉我,真正臻至‘道’的极限,恐怕未必不能做到如此程度。”

    归无咎淡然道“那现在我就站在你面前,你以为如何”

    那人面色突然严肃,言道“我只问一个问题。所谓‘金丹一式’,阁下的把握是否来自于某种足可倚仗的秘术神通作为底牌,因此可保必胜”

    归无咎心念一动,坦承道“然也。”

    那人面色稍缓。沉默一阵,言道“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阁下勿要动用那神通底牌,和我交战一场。”

    归无咎缓缓点头,突然言道“敢问阁下姓名”

    那人面上突然浮现出笑意,反问道“这重要么”

    归无咎微一颔首,淡然道“七十七家隐宗。料想再如何藏龙卧虎。阁下的资质底蕴,至少也要排在前五之列。”

    实则归无咎心中的评价是前三;只是他如今代入立场,又未卜先知,已经将自己和九重楼二人计入其中。

    眼前之人,一句“惊才绝艳”已经不足以形容。对比相识之人,高出范移星不止一筹,成就天玄境几乎无有任何意外,甚至有望冲击道尊之境的可能。

    那人一个恍惚,喃喃道“前五么”

    “句余地脉,荥元宗,陆乘文。”

    ps重操旧业之后,这两天好像中邪了。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云顶金柱 域域相连
    少顷,二人交起手来。

    陆乘文掌中玉笛未收,依旧是一副迎风介立的姿态。但是归无咎身畔后侧数十丈,突然悄无声息的出现一物。

    此物观其形貌,是笔直竖立的一枚金光玉柱。高约十丈有余,二人合抱粗细。通体金色光华灿然赫目,似乎只是金光显化虚形。

    归无咎眼力毒辣,瞬间便分辨出金色虚影之中有一枚尺许长短的核心,统御枢机,似乎是一枚玉笔;一切宝光虚像皆由此玉笔中生。

    这金柱一旦立定其形,归无咎立刻感到身躯为一道强烈的吸附之力所干扰。若是不作应对,数息功夫便要投身摄入玉笔之中,再也动弹不得。

    归无咎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一身精纯无双的丹力在体内一翻腾,立刻将那金色玉柱震出数百丈外。

    按照事先之承诺,归无咎不动用一招制敌的绝技“摩罗力境”与陆乘文一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归无咎不可以使出其余疾风暴雨般的抢攻手段。

    然而现在见到这一手,归无咎索性临机决断,不如决定好人做到底。先取守势,让陆乘文尽情施展手段再言其他。

    第一枚金色玉柱看着似是极迅猛被击飞。但是待其势稍缓,却发觉其与归无咎的距离,要比想象中的更近一些。直觉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

    陆乘文手中玉笛轻轻挥舞,又是一枚金色玉柱平空产生,立在归无咎正前方的位置,同时产生一道干涉之力。

    不仅如此,这一枚金色玉柱与前一枚之间似乎产生关联,其中依托于吸附之力的困阵明显强出几分。

    归无咎眼前一亮,据此判断,这似乎同样是一道层层堆叠、蓄势无穷的神通,暗合阵法之妙。更坚定了他原先决策,欲一观陆乘文法诀之精奥。

    丹气转动之处,再度轻松挣脱。

    果然,就在归无咎飘荡出数十丈外的一刹那,第三枚金色玉柱凭空产生。

    一生二,二生三,三枚玉柱一生,其中相互吸引之力比之于两枚玉柱又要强了几分。

    不止如此,如果说先前给归无咎的感觉是玉柱之中产生吸纳之力,将要把他困在其中;那么此时三枚玉柱相为犄角,那困限之力的落足点转而变成了三枚玉柱的中心。

    此神通以“三”为起点,灵性才愈发充沛。每一枚玉柱下方,似乎都浮荡着一层浅浅的云气。

    又可以说,是这道云气“驮”住玉柱,当空浮动。

    不过三柱鼎立,对于陆乘文这一道神通似乎也只是初具规模而已。归无咎翩然避开,依旧信手拈来,浑不费力。

    四、五、六枚玉柱同时产生。

    在归无咎再度避让的一瞬间,第七、八、九如附骨之疽一般,相继出现在身旁。

    奇妙的是,每一枚玉柱虽然是随着归无咎挪动出现的位置紧追不舍,但是回首望去,九枚玉柱之间的形态又各自呈现其固有的规律。

    很显然,这一道神通包罗万有,无论归无咎往哪一个方向挪遁,新生之柱都不至于为人牵着鼻子走,而是将一切随机变化,消解于其固有的道法之理中。

    二人一困一逃,这一场神通比试,似乎变化成一场追逐与逃逸的游戏。

    这困与逃的奇观,不是流于表面、考究遁术高明与否的差别;而是双方道行,早已烛照玄机,算定可否。若你神通道术在对方这一道神通的算路之中,即便再是灵活万变,也就决计逃脱不出的。

    不过是倏忽间的功夫,空中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飘荡的玉柱已有三十五枚之多。

    就在此时。

    原本仪态悠然,扶笛自失的陆乘文,双眸之中突然闪过一丝锐芒。隐约可见,似乎一阵精纯之极的丹气,环绕其躯轻轻一震。

    第三十六枚玉柱凭空产生。

    此柱一生,登时产生一道近乎于画龙点睛的妙韵,和前三十五枚玉柱连成一体,俨然一座炜炜煌煌、盛大端庄的大殿。

    六六成阵,其中吸摄之力如同水涨船高,好似无风海面之上突然涌起一座巨浪,凝厚无俦,出人意表。

    归无咎夷然不惧,微微一笑。把身一拔,却极轻巧的从三十六桩中的阵法之中逃逸,宛若游鱼脱兔。

    尽管此刻阵力已然强化了何止十余倍,更兼每一枚玉柱之间,吸摄之力域域相连,交相辉映,但是归无咎依旧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模样。

    这不仅是由于他功力深厚的缘故,更是由于他神意早已窥破奥秘,后发先至。那阵力虽强,却并未及身。万斤重锤落在空处,自然一文不值。

    到了此时,这一门神通给与归无咎的惊喜,已经远远超乎他的预料。

    按照常理而言,这一门阵术依托于源源不绝的实体,一眼看去似乎稍显笨重,似乎不若“崇台会”中所见、借助二十四至九十六枚飞梭之间的牵引之力成型的“大清灵梭”锋芒之盛。

    但是归无咎身在其中方才知晓,此术已然到了随物赋形、演算万方的程度,就目前所见之法,未必就比九宗直指大道的最上乘法门差了多少。

    就在归无咎躲过第三十六枚形成的阵力,陆乘文脸上突然现出纠结万分的神色,似乎是在长笑;似乎是在痛哭。又似乎感佩万端,心绪不宁。

    归无咎心弦拨动,突然省悟。

    盖因归无咎来自九宗文明,眼界本高,又见识过不止一位超脱紫微大世界的大人物,平生修道之志也早非束缚于一宗、一派、或某一程度的修为之中。

    因而他行事不免随方就圆,脱略行迹,往往忽略了在旁人视角之中的“天人之隔”的巨大差距。

    就如同黄阳界诸修心目中的“珈蓝天罗”一般。

    陆乘文其人,抢先与自己交手,初看时似乎心境潇洒,意台平和。归无咎也并未多想,只以为是其资质同样出众、因而有一份宠辱不惊之心境的缘故。

    但是见到陆乘文此时心绪变化,归无咎脑海中条理蓦然清晰。

    若是易地而处,有一人开启铨道会,金丹境中号称元婴无敌,早已突破了历代人劫道尊在此境之中的认知极限。当那人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是何等态度能否做到如陆乘文此刻一般云淡风轻

    显而易见,陆乘文此人背后,也有非同凡响的故事。

    就在归无咎脱离三十六玉柱阵的一瞬间,眼前突然光芒刺目,不是第三十七枚玉柱;而是又有七十二柱同时浮现,一口气笼罩下来!

    ps这段时间就和大姨妈一样。现在好不容易恢复过来,每章少更一点。

    。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灵动生韵 天衣无缝 天人之际
1...149150151152153...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