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原本陆乘文眼界狭小,拘束于一隅,也算傲世群生了。骤然间转换环境,周遭天才人物如云如雨。若是常人,极易心态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就此消沉下去。
但陆乘文有锦囊判词藏于胸中,因此有一点念想未散,故行事却显得不卑不亢、从容自若,暗暗思之,是否有下一道机缘等待着自己。
他这一副态度,不经意间也收在许多长老的眼中。
又过两年。荥元宗苦心经营已久的一桩机缘开花结果。
荥元宗两位天玄上真,依据经典残编,在古秘境之中寻得一味本当断绝已久的灵草,炼化出一味大药名为“显阳照玄大药。”
此药妙用非凡。
古往今来,有许多资质卓异的天才人物,其灵根资质本来绝佳,却因为种种意外原因,为后天浊气遮蔽,不得完全绽放光芒。这“显阳照玄大药”,就是拂去尘埃,使得其人资质完全焕发光彩的上乘秘药。
只是那灵草培植不易,每一年炼化出的秘药只得三百人份。
究竟是何人能够得到试药资格,尽数由诸位长老决断。
诸位长老按照载籍所记和自身经验推断,若是璞玉暗藏、神姿隐晦的天才人物,纵然表面看去平凡,内中总当有几分天眷之资的蛛丝马迹,其为人行事,总有细节与真正的庸才形成区别。
而陆乘文去留无意、挥洒介节的行事风范,在门中长老眼中,正是一块品相上佳的赌石,值得一份“显阳照玄大药”的资格。
果然,诸长老眼里不差。
第一年得药的三百人之中,有多达十七人中式,这十七人原本天资为后天气象蒙蔽,一旦还原本来,资质俱提高了三品以上,尽数列入真传弟子门墙。
但是与陆乘文想比,那其余十六人注定只是配角。
连陆乘文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真正资质,竟是传说中千万人无一的“隐灵藏机”之体,一旦复现光明,赫然是古今第一流的一品之资。
由是一步登天,成为荥元宗第一真传。
在得享万人瞩目的地位之后,陆乘文并未被突如其来的幸运冲昏头脑。此刻他对于那三道锦囊显然是深信不疑。
那判词“龙门三跃”,显然是说自己有三道大机缘傍身。如果说拜入荥元,得赐大药是两大机缘,那么自己依旧还差最后一道机缘。
于是精心苦修之余,对于荥元宗内种种变故,也愈发留心了。
这一切落在门中天玄上真眼中,却愈发觉得其人宠辱不惊,可堪重任。不知不觉间,陆乘文已经成为振兴隐宗领袖人物的不二之选。
终于,数十年后,在陆乘文成就灵形的那一日之后,荥元秘传法门“云顶金柱”的遗失篇章恰好得以补齐,似乎冥冥中自有定数。
得闻此事,陆乘文隐约感知这就是自己的机缘所在。于是主动拜见门中上真,一览经典真容。
一见之下,果然此法与陆乘文甚为投契,俨然天作之合。陆乘文得这一门法诀相辅,竟是更加顺利的臻至入道见真之境。
按照荥元宗历古所载,能够臻至“云顶金柱”神通第二重境“灵动生韵”,已经是千年一出的天才人物;若是臻至第三重境“天衣无缝”,无一不是踏足天玄境的先祖大能。
而最后一重境界“天人之际”,历史上唯有一位人劫道尊曾经做到。
数载之前,当陆乘文突破此境后,他在门中的地位声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同时。
在陆乘文境界不断突破的过程中,他心中也渐渐有所感悟,似乎距离那不甚吉利的第二枚锦囊愈来愈远,距离第三枚大吉大利的锦囊愈发接近。
似乎用不了多久,就要突破这最后的心结桎梏,彻底破解成蝶。
实则在陆乘文领悟第三重境“天人之际”后不久,门中主事的天玄上真便主动寻到他,意欲为其开启诠道之会。但是陆乘文却觉出此会不吉,不愿多生波折,于是婉拒。
门中上真只以为陆乘文是顾忌隐宗蛰伏待机的立场,不愿暴露自家修为于圣教祖庭,打算暗中成长起来;也就欣然纳之。
就在陆乘文以为终于避过那一关,第三枚锦囊唾手可得之时。一道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
流黄地脉,云中派真传归无咎,开启铨道会!以金丹极限的修为,号称“元婴无敌,金丹一式!”
就在得闻消息的一瞬,陆乘文只觉得灵明之中神意动摇,瞬间明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时辰到了。
二、三两道锦囊之中,终于是第二枚锦囊寻到了自己身上。
打开之后,锦囊之中所录,依旧是八个字
“天外有天,困龙难飞。”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锦囊暗藏天罡图
听完陆乘文所讲述的故事,归无咎沉吟半晌,道:“道途之中,原本逃不过一个‘争’字。”
“归某在不久之后,不可避免地要迎来一场争局。可是那棋局之中,并不必以陆道友为对手。”
“天外有天,乃是颠扑不破的至理;但‘困龙难飞’,怕也未必就一定能应验。”
归无咎此言,对应他心中所思,实际上说的是是将近四百年后,九子得道的真君法会。
但是归无咎之言,无论是“有一场争局”,还是“不必以陆乘文为对手”,诸般措辞,在旁人耳中皆可理所当然的理解为合纵隐宗、挑战圣教祖庭之役。
归无咎心有所感便畅所欲言,但是又一语双关,并不虞暴露自己身份。
陆乘文闻言摇了摇头,道:“自从拜入荥元宗、得了‘显阳照玄大药’恢复先天资质,侥幸取得第一真传之位后。陆某人也得以稍稍拓展眼界,觐见门中天玄上真也不止一次。”
“据实而论,诸位天玄上真虽然气象卓越伟岸,俨然高出天表。但是和赐予三道锦囊的那一位相比,却并无一人能够给与陆某那种若即若离的奇妙观感。”
“就如同驻扎在自己的心田之中,与古维新。”
“此人所留判词,只怕暗合天心,断无不验之理。”
归无咎心中一动,又问道:“陆道友既然心意所感,选定了第二枚锦囊。那么第三枚锦囊自然完全无用了。难道陆道友就没有几分好奇之心,一观其中奥妙”
陆乘文闻言一愕。
在观看了第二枚锦囊之中的八字判词之后,陆乘文精神气象陡然发生变化,似乎第三枚锦囊瞬间失去光泽,从他的生命中无故消失一般。
若无今日归无咎提醒,只怕他断然难以想起,自己仍有一枚锦囊在身。
徘徊一阵。陆乘文终于下定决心,掌心之中光华一闪,多出一件三寸长短、以银丝结牢牢扎紧的银纹锦囊。
陆乘文双掌一合,便要将锦囊打开。
但是他丹气一生的那一瞬,却戛然而止,仿佛完全下不了手去。
此刻陆乘文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阵奇怪的念头。
胜负已分,命数有定。既然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那么这多余的好奇心又有何用处除非命运逆转重得新生,否则不如两两相忘,就将这一道锦囊永远留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不再提及……
归无咎见陆乘文神色有异,缓缓伸手,自他掌中接过这一枚锦囊。
陆乘文怅然若失,也不阻止。
低头细看掌心之中这一枚锦囊,运用神意观照。归无咎瞬间了然,这一锦囊并未有任何秘术封禁,别说是自己,就是一位真气境修士打开它也易如反掌。
但是归无咎冥冥之中有一道感觉,若非此物之主人亲自打开,就没有丝毫意义。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将此锦囊交还到陆乘文手中,归无咎沉默一阵,突然道:“归某并不想劝告陆道友什么。或许这八字判词确然是真实无误的,陆道友此生之道途成就也早已注定。”
归无咎并未强劝,既出乎陆乘文的预料,又反而令他心中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
但是归无咎话锋一转,又道:“这八个字到底灵验与否,归某不予置评;但是若说陆道友开启这一枚锦囊的心念缘起,是应在归某人身上,那么恕在下不敢苟同。若如此,恐怕陆道友要重新审视一番,锦囊谶语是否可信。”
言及此处,归无咎微微一笑,从容道:“简而喻之。如果将这三枚锦囊比作三道机关,唯有遇到正确的时机、正确的锁钥方能开启。那么归某的出现,恐怕并非这锦囊开启的正确时机和锁钥,而更有可能是……一场意外。”
陆乘文自忖,无论归无咎说出何等劝告言辞,都在他预想之中。但是现在归无咎的言语,实在太过离奇,于是忍不住反问道:“此话怎讲”
陆乘文此刻心中也隐隐生出期盼,这冥冥之中的抉择,既然认定了第三枚锦囊应该归于永寂,那么恐怕任何变数都不能兴起心中波澜,这才是符合“命数”的道理。
现在归无咎之言居然能够动摇其心田,难道真的有什么后手关门不成
归无咎稍微整理思绪,并未直接回答陆乘文的疑问,淡然言道:“如今广阔辽远的大世界之中,人道文明能够占据如斯广大之地域,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
“遥想巫祭方兴、鸟迹代绳之先,我人道先民所占据之地域,不过区区一隅,恐怕未必有今日一家隐宗之地域疆界吧历经不知多少代开疆拓土,方才延展出无数界空仙城。”
“便如两户凡民,若是在一亩水田上争来夺去,无论各得五分,还是你得三分,我得七分;就算一家尽数吞没,也终究只是一亩地罢了。若是眼光开拓长远,这一亩地之外,尚有十亩、百亩。其所得也无穷无尽,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就开你有没有放眼伸量的魄力了。”
“在下功行比之陆道友确实更高一筹。若说归某于陆道友而言是天外之天,那么归某也不敢自谦;只是归某是否是陆道友前进路上的阻路之人,恐怕就大不以为然了。”
“归某窃以为,陆道友振翅奋飞的舞台,非常广阔。所谓‘困龙难飞’,更多的只是陆道友的心结。”
“那位留下三道锦囊的预言者固然修为深不可测。但是若是你此生的一切早已注定,会在固定的轨迹上行走。那么你入道修行的意义又在何处呢”
“再者说,若是一切都是定数,又何来两道锦囊、进退殊途的抉择呢”
此言一出,陆乘文身躯一震,脸色青白殷红三色轮转,数息之后,身躯之中多出一道沉着坚毅的厚重。
归无咎的劝告,并非舌辨之术,而是他真实心境的写照。
入道以来,“争”这一字,便环绕着归无咎的周围,须臾脱离不得。
入道取真传,有“真传铨选”之试。
若是一直停留在越衡宗修行,每隔数十载,宗门内又有宗门大比,排定个人功行潜力之座次,升降奉养外物之多寡。
金丹之前,九宗同一辈中顶尖的真传弟子,在幽寰宗红云秘境又难免一会,作为五百年之会的前奏和序曲,试探各家真传深浅。
以及任意一位天才人物都难以避过的大关,决定五百年成道机缘的入境资格,九宗大比。
归无咎进入本土人道文明,即将斗遍隐宗圣教以提升功行的大计划,更是借“争”修行,以“争”的道。
大道之途,本就是披荆斩棘,千军劈易。
但是归无咎却并未陷入一重误区,汲汲于驱逐敌手,纠结于斩除一切可能的威胁。若执念于此,便落入下乘。
诚然,一人得道万骨枯,中间扫除的障碍绝不在少数;但是向道之心、得道之途,本是一往如前,扬长而去,不留下一缕尘埃。
大道如流,万古不废,是“撒手”而非“守成”,途中哪怕击败再多的对手,也不妨碍更多的人百花齐放,各取大道真流之一瓢。
你虽独断万古,也不能有一丝一毫业力加诸无缘之身。
这一念之间的境界的高下,古往今来哪怕是最惊才绝艳的天才人物,往往也只有在成就天人二分的最后一瞬间,方才明悟。
像归无咎这般,在金丹境中便如锻炼得涓涓细流,澄澈无比,实在是极为难得之事。
这不仅是他道念道缘超凡拔俗的缘故。
须知古往今来能够走通最后一步的人,那个不是资质出众之辈其中原因,更多的是归无咎隐隐约约见识到不止一位超出紫微大世界棋盘的上境中人,因此气象拔擢,汇通明悟。
见陆乘文神气稍变,归无咎心知自己此言果真暗合道途分野之至理,又加上一把火,笑道:“纵然高下有别,又如何妨碍各自精彩”
“请陆道友毋以归某为念。”
陆乘文心意骤然完全疏通,朝着归无咎郑重一点头,目光之中半是感激,半是振奋,音声也变得异常清劲有力:“好。”
陆乘文双手一捏,打开锦囊。
可是,就在锦囊打开的下一刻,但见一道金色光华,从敞开的锦囊之中腾涌而出,化作一道奇异图像。
归无咎眼尖,已看出那锦囊之中原本是一枚小小金叶,只是锦囊解封的同时,立刻化作虚形。
陆乘文面色也是一讶。前两枚锦囊之中,皆是八字判词书于金叶之上;不想这第三枚锦囊,却出得变数,不循前例。
蓦然间,一个奇崛苍老的声音突然在空中回荡:
“游戏方寸之间,本当静以处默,不置一词。然应时而出者三十六人,尔之气运机缘,介于有无之间,殊可称异。见猎心喜,留此良缘。”
这声音苍苍茫茫,仿佛来自寥廓青天之外,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此时喷薄而出的气机,在空中凝成三道图卷。自上而下,垂直布列。
每一道图卷中,似乎都是人像虚影,描摹出一个个鲜活如真的面庞,十有**都是双十年华,青春正茂。
自上而下,三幅图卷之右,依次各书醒目文字:正卷;副卷;又副卷。每一卷都是十二幅人像,共计三十六像。
其中第二卷副卷、第三卷又副卷两卷,以及第一卷正卷的后半边六个人形,总计三十人,虽然看上去有些飘飘摇摇,位次似乎都并不稳固。但是大体而言,还算是前后有序,并未真的发生前后名次变动的景象。
唯有“正卷”之中前六位的影像,却是前后变幻不定,时而你占先一些,时而它占先一些,似乎有异力相搅,六人轮桩,远远未真个尘埃落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