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万法无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巡山校尉

    陆乘文,归无咎,心神都不由自主地为这三道图卷所吸引。

    此刻,陆乘文对于第一道正卷中前六位城头变幻大王旗丝毫无有兴趣,双目牢牢盯在第三卷“又副卷”的末尾,一位手持玉笛、气度凝徐的青年。

    不是别人,正是陆乘文自己。

    而归无咎的注意力,却集中在第一幅“正卷”中前六幅变动不居的图案中。

    九宗功法之精纯入化,与本土文明及巫道、阴阳道、魔道、妖族迥异,双方之差别归无咎一眼就可辨别。

    这三十六幅图案之中,归无咎瞬间就了然于心:出身于九大上宗的,恰好是占了半数一十八人。更奇妙的是,“正卷”、“副卷”、“又副卷”三卷平均分布,各有六人。若说是巧合,只怕无人肯信。

    这一十八人之中归无咎能够辨认熟识的就有十人左右,无非是小会相识,越衡故友。

    第一幅“正卷”中位次较为稳固的后六人中,九宗传承占据四席,一男三女,分别坐定了七、九、十、十二四个位置。

    其中九、十连坐的两位,一位白裙飘飘、天真烂漫,一位绿衣黄里,慧黠之余暗显娇憨,正是归无咎的二位旧相识。

    而第七位那较两位少女稍稍年长几岁、透出洒脱率性的的女子,以及末位那一位雍容之中挥洒恣肆的青年,却是归无咎素未谋面的九宗真传。

    前六位变动不定的人像,归无咎相识者三,未识者三,无一不引人注目。

    相识者三人之中:

    其中一个黑袍双剑,背负背囊的英挺青年,在归无咎目光中显得最为亲切与熟悉。因为就是归无咎本人。

    另一个少女,骑在黑虎背上,回首怅望,面色清冷寂寞,正是秦梦霖的转世之身,阮文琴。

    最后一个相识之人,长发双瞳、身量宽大,黄阳界中化名“九重楼”的巫道气运之子,御孤乘。

    另外三位归无咎素未谋面之人,一男,一女,一位更是不可捉摸,三者又各呈奇妙。

    最扎眼的一位,乃是一幅混沌不定的图案。

    这三卷三十六像,其中三十五幅都是清晰无比的人像。唯有这一副,在溟濛混乱的雾气和一只九尾凤凰之间不住变幻,教人不可索解。

    至于那女子,给与归无咎的困惑丝毫不下于凤凰虚影。

    此女风度超卓,气度亦刚亦柔,肩头伏着一只与狸猫有三分相似的异兽,双目微眯,乖巧之极。这女子分明给与归无咎一种极为熟悉的感觉,似乎与自己的渊源极深。

    可是归无咎神意往来,又十分确信,自己过往经历之中,断然不曾遇见这么一号人物。

    至于最后一位男子,气度超拔更加难以言喻。

    在画卷之中,明明其面目描摹甚为精确,但是在归无咎心中,总是觉得此人是由一道道超出具象的线条织成,任何言辞、形容,都难以精确描述此人之气质特征。

    又或者,此人根本无有“特质”可言,迥然超出尘际,不可琢磨。

    他也是六人之中,除却归无咎之外另一位出身九宗序列之人。只是他气质特殊,若是功力稍逊之人,只怕会错漏了此人去,把九宗英杰算作一十七人。

    归无咎,阮文琴,御孤乘,九尾凤凰,似曾相识的女子,这位“有质无形”的男子,六人轮桩,变幻座次。

    归无咎仔细观看了一刻钟时间,似乎是最后这位有些抽象的男子排名榜首的时间,较旁人略微多上几分。

    归无咎心念一转,和那位似曾相识却不得索解的女子相比,这一位的身份并不难猜。




第一百五十章 羽翼云集今日始
    最后这一位气度不着具象的男子,归无咎没有太多思考就猜出其身份。

    一来是他功行气象实在卓越,难有第二人争锋;再者天悬道上曾经见其笔意,如今对照面目,其精神若合符节。

    当“轩辕怀”的名字明晰起来之后,说来也奇。前一位似乎面目异常相熟的女子,其形象在归无咎心目中也逐渐清晰起来。

    似乎有一个娇小的身影,逐渐长高变大,道途之中填充无数精彩荟萃的义理纳入其身躯,而又经由一道奇妙的转折变化,构成一次升华,最终成就画卷之中的面目。

    归无咎心中哑然。四百年后,才是整三十六万年之期。此卷有照见未来之能,因而自己一时间只是从过往熟人中去想,才未能想到她头上去。

    这三十六幅图卷,赫然是将未来数百年、数千年中搅动风云的时代主角,提前揭秘周知。

    归无咎将三十六道画影图形,一一牢记心中。

    九宗序列之中尚未相识的六七位,四百年后自有相见之日;而归无咎现在需要用心掌握的,却是九宗之外、其余一十八位应时而出的天才人物。

    隐宗序列,乃是除了圣教祖庭之外,这一纪元本土仙道文明的全部精粹。

    归无咎自然不认为,这数百家隐宗之内,入得三十六人榜单的,仅有陆乘文一人。

    归无咎大致估算,与阴阳道、巫道、武道等式微蛰伏的流脉相较,仙道传承乃是荤荤大宗,得道正统。即便有妖魔一流入局,在其余十八人中,仙道正传至少也当有六至九人。

    圣教祖庭道法之盛固然凌驾于其余隐宗之上,但那更多是建立在两位震古烁今的人劫道尊镇压。考虑到规模所限,气运流布,数百隐宗相加,至少也要占的这六至九人中的半壁江山。

    这通过“玄黄镜”和“玄黄令”沟通的诠道之会,在相斗之前双方已能够通过宝镜交通姓名,相见如晤。

    如此,若是又有三十六人之中的人物,归无咎也可提前见面,暂时避开,借助这半年的时间抓紧修行。

    当然,归无咎心中有数。这三十六幅影像也未必就能够一定作准。

    以陆乘文为例,若是他不能解开心结,打开第三道锦囊,而是就此消沉下去。那么可以预见,这第三十六席上之人,必定换了另外一个生面孔。

    至于排名靠前之人,虽然地位较为稳固,但是谁也不敢说必定没有变数。

    不过,归无咎眼下却又生一策;因为和陆乘文的意外缘分,自己的铨道会之旅也当因此会有一个更为顺遂可靠的历程。

    将三十六人之画影图形尽收于心,归无咎转头一望。陆乘文已经将目光从他自家所属的那幅画像之上移开,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归无咎等六人轮流变换的座席。

    归无咎笑问道“不知陆道友现在作何感想”

    陆乘文轻抚掌中玉笛,沉思一阵,道“大约有三种念头缠绕。”

    “先前‘云顶金柱’神通修炼至‘天衣无缝’之境,已经是堪比历代天玄上真的层次;至于炼成‘天人之际’的最终成就法,若说心中无有几分写意自得,那是不可能的。”

    “料想古今天才人物,其登峰造极之境,纵未能至,恐也相距不远。”

    “直至归兄现于当面,才打消了陆某这一份念想。只是这极境之远,却又变得模糊不清起来;似乎如那谶语所示,天外有天,永无穷极。”

    陆乘文长出一口气,道“坦率的说,这所谓的又副卷之骥尾,当世英杰第三十六位;距离陆某人原先心中所想,有着相当的差距。若是说没有丝毫失落,那是欺人之谈。”

    “但是既然是限定三十六位,也就断绝了排名,千人,万人之后的可能,终究是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边界,不至于就此滑向自我怀疑,永堕沉沦。”

    归无咎心中感叹,暗暗摇头,这就是土著文明和九宗道法的差距所在了。

    在入道精微、穷理见真之法门中,本土文明确然有所不足。九宗序列的英杰,在道法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距离圆满无暇是否成就、相去多寡,相较历代先贤之高下,心中了然如明镜,丝毫差错不得。

    而本土文明之中的道法判明却不若九宗明晰。修士臻至何等境界,唯有通过神通法门中较为粗浅的阶段划分管窥一二。故而纵然修为到了高明如陆乘文的地步,依旧不敢笃定自己在道法长河之中处于哪一个阶段。

    归无咎笑言道“陆兄所言,似乎仅有其二。不知这第三道念头,意有何指”

    陆乘文认真言道“打开第三道锦囊时,当中那道声音言道,这是赐予我的一道机缘。陆某以为,已经知道这‘机缘’之所指了。”

    自从三卷图案现世,归无咎和陆乘文稍一诧异之后,都清晰无二的感受道,三道图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薄。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烟消云散。

    而那金符之本体,同样不存于世。

    显然陆乘文相遇的异人传音中,所言的“良缘”并非是是什么具体的宝物。

    陆乘文曼然道“陆某以为。所谓的机缘并非三十六图人像这具体的机关消息。而是一种心境。”

    陆乘文顿了一顿,转首面向归无咎,目光之中似是恳挚,似是钦佩。方才言道“方才陆道友一番劝谏之言,陆某一时间只觉得深入本心,胸中郁结为之一解。”

    “修习道你我这等境界,一切心意变化,俱非无的放矢。只是陆某方才心有所动,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唯有现在,才算是真正洞彻玄机。”

    “现在可以肯定,留下这三十六像图卷之人,修为之高,恐怕早已超越陆某从前所见的极限。就连圣教祖庭那二位,也断然难以有这等照见未来、算定周天的伟力。至此陆某方才彻底明悟,归道友所言天高海阔、各自精彩的真义。”

    陆乘文缓缓道“必定是归道友早就有了这种超脱三界的大视野,方才有方才这一番金玉良言。由此可见,归道友早已见过类似于赐予陆某三道锦囊之人。”

    “况且与陆某之浑浑噩噩不同,归道友早已知其根底,故能有视一界天如一孤舟飞屿的气度。”

    归无咎闻言心中一讶。

    想不到,陆乘文通过这留下机缘之人的不凡根脚,彻底打破视角的局限,竟然看破了刚刚自己一番说辞的着墨处。

    见归无咎并未否认,陆乘文见机又道“归道友试遍隐宗真传之后,若无敌手,下一步就是和圣教祖庭的嫡传弟子交锋了。于这一步骤,陆某却有一道建议。”

    归无咎仔细审视了陆乘文一眼,不想原先那若有若无的消极气息退散之后,此时的陆乘文,却突然变得特别主动与活跃。

    当即言道“陆道友请说。”

    陆乘文道“依陆某之见,归道友以一人之力挑战圣教祖庭之嫡传,固然惊世骇俗,但是未必不会显得过于凌厉了一些。若是有三五人、六七人相伴,组成一支游历切磋的团队,就不那么锋锐逼人,剑拔弩张。行事之间,也就多了许多转圜的余地。”

    “自然,赌约中胜负之数,还是以归道友压轴的一役为准。”

    归无咎讶然道“听陆道友之意,是有意加入其中了”

    陆乘文抬头看了那轮转不休的六道影像,音声镇定“这应时而出的三十六位天才人物,想必最终都各有依附,归于前六人所属的阵营之中。以私而论,归道友之于陆某,既算是有恩,又算是有缘。若蒙归道友不弃,自然是优先选择归道友这一阵营。”

    “以公心而论,归道友多半是主导隐宗出世、注定领袖群伦的人物。在下也没有转投别家的道理。”

    归无咎低头沉吟一阵,斟酌言辞,笑道“如陆道友所见。得见天外之人的机缘,归某确实有过不止一次。”

    “也正应为这一道机缘,对于这三十六幅画卷之中的人物,归某多半也认得一些。”

    “这排名最前的六人,若是有谁稳固的榜首之位,恐怕的确会有非同凡响的气运加身;但是若说这六人定是分属六个不同的阵营,那也未必。”

    “至少其中有一人,是归某的故友;另有一人,也注定会是归某的同道中人。”

    此语一出,陆乘文倒是比初见三十六道图卷之时还要惊讶。连忙追问道“不知陆某可有缘与之一晤否”

    归无咎笑道“归某之故友,虽遥隔界天,但是将来总有相见之时;至于另外一人,虽可见得。但是她道法未成,只怕陆道友伸出一根手指头,就能将之击倒。故而不见也罢。”

    “不过就眼下而言,若是陆道友有心,倒是真的可以帮上归某一忙。句余地脉,十八宗扶摇会上有何等人物,不知陆道友能告知否”

    陆乘文欣然颔首。

    归无咎心中一振,自陆乘文开始,他似乎见到了自己羽翼云集、铸成大势的起点。

    ……

    ps前天作息不准,昨天头痛没更。结果昨天晚上补觉睡得太多了,反而导致今天昏痛的更厉害了。半决赛决赛就不看了。今天这一更是昨天的,今天的留在明天更。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知己知彼争天时
    似这等表明心迹之事,诚心既鉴,便是落子无悔。若是赘言其余,倒像是以世俗之利在拉拢凡庸,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

    故而归无咎与陆乘文,心意一到,再兼比试结果已定。便就此拜别。

    返回云中派清莱台洞府之中。

    归无咎将两枚青石取出,在掌心之中仔细把玩。

    其中一枚乃是方才归无咎与陆乘文战斗的画影图形。但见掌心之中一珠闪耀。在归无咎左手处立刻弥漫出一卷丈高下的图卷。

    清光盈盈,凝成实像,无有一丝不肖,宛若身在境中一般。由此可见这照影石品质甚佳,几乎有更高一等阶的留影宝物“天罗石”的味道。

    归无咎也是饶有兴致的观望。

    和陆乘文的交手,看似波澜不惊。但是他实际上也是早已臻至心无旁骛、断绝杂念的境界。

    现在以旁观者的视角重温自己和陆乘文的这一战,等若将其中细节全部拾起,其中具有嘉妙、暗含道理之处,纵然是归无咎自己,也不由不击节赞叹。

    如此说话似乎有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任意一种道途,甚至于末流小术,若有人臻至技近于道的大醇境界,在其倾尽全力展露其才的过程中,往往其本人都是处在“物我两忘”的奇境之中,并不刻意以炫耀工巧为能。唯有时过境迁之后,方能将其中妙处一一挥散发明。这也是道之常理,不足为奇。

    归无咎低头一瞥,心中一笑。这作为“铨道会”起点的第一珠,与纪录“崇台会”的那枚天罗石相同,将来自会有其非同小可的分量。

    铨道会中,其余借风乘势、邀约比斗之人,比试之结果无论胜负如何,皆可扬长而去。甚或战斗法门之中有不可告人之处,相约保密,除了对战的两人外,旁人也无从得知。

    而发起铨道会的那人,每一战的画影图形尽皆留存,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契书,作为其所向无敌的道途之旅的鉴证。
1...152153154155156...258
猜你喜欢